CN111231898A - 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31898A CN111231898A CN202010162788.1A CN202010162788A CN111231898A CN 111231898 A CN111231898 A CN 111231898A CN 202010162788 A CN202010162788 A CN 202010162788A CN 111231898 A CN111231898 A CN 111231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per arm
- connector
- wiper
- side walls
- wiper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38—Wiper blades
- B60S1/3848—Flat-type wiper blade, i.e. without harness
- B60S1/3849—Connectors therefor; Connection to wiper arm; Attached to bla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40—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 B60S1/4038—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 B60S1/4045—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 B60S1/4048—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the element being provided with retention means co-operating with the channel-shaped end of the a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38—Wiper blades
- B60S1/3848—Flat-type wiper blade, i.e. without harness
- B60S1/3849—Connectors therefor; Connection to wiper arm; Attached to blade
- B60S1/386—Connectors therefor; Connection to wiper arm; Attached to blade made in two h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40—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 B60S1/4038—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40—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 B60S1/4038—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 B60S1/4045—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 B60S1/4048—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the element being provided with retention means co-operating with the channel-shaped end of the arm
- B60S2001/4051—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the element being provided with retention means co-operating with the channel-shaped end of the arm the intermediate element engaging the side walls of the a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40—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 B60S1/4038—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 B60S1/4045—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 B60S1/4048—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the element being provided with retention means co-operating with the channel-shaped end of the arm
- B60S2001/4054—Connections between blades and arms for arm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shaped end comprising a detachable intermediate element mounted on the channel-shaped end the element being provided with retention means co-operating with the channel-shaped end of the arm the intermediate element engaging the back part of the a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其中,连接器中与雨刷片连接的固定件设有位于转轴后方的阻挡部和位于转轴前方的形变部。其中,阻挡部用于在雨刷片和雨刷臂建立铰接关系后防止雨刷臂向后退出;形变部设有朝上的限位面且在复位的第一状态和受驱动的第二状态间转换;在第一状态,限位面限制所述雨刷臂转动,防止所述雨刷臂越过阻挡部向后退出;在第二状态,限位面向前运动,不再限制雨刷臂转动。本申请还公开了包含上述连接器的雨刷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器能够保证在雨刷片与雨刷臂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无法相对雨刷臂甩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刷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上的雨刷一般设置在车辆挡风玻璃上,以刮去落于挡风玻璃上的雨水或杂质。其一般包括电机和雨刷器。其中,雨刷器又包括雨刷臂和雨刷片组件,雨刷片组件包括连接器和雨刷片。连接时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雨刷臂,雨刷臂又通过连接器与雨刷片相连,而雨刷片则直接作用于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由于雨刷器在工作状态中,雨刷片需要跟随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弧度轻微地相对雨刷臂摆动,因此雨刷臂与雨刷片需要建立铰接关系。连接器作为雨刷臂与雨刷片之间的连接件,需要保证在工作状态中该铰接关系不被破坏。雨刷臂一般由金属制成,不易损坏;而雨刷片和连接器则主要由橡胶和塑料制成,经过长期使用易老化,因此,需要在不更换雨刷臂,即不破坏雨刷臂与电机的连接关系的情况下,更换雨刷片和连接器。为了更方便地拆装雨刷片,设计连接器时要求既要确保连接关系的稳定,又要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连同雨刷片从雨刷臂上拆卸下来。
现有技术中,例如CN10545069B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雨刷臂一般在其连接部的上壁开设有卡止孔,连接器在其顶面上设有一弹性凸块,该弹性凸块伸入卡止孔以保证雨刷片和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中不会相对雨刷臂向前甩出,即雨刷臂不会相对雨刷片和连接器向后运动。而要将雨刷片和连接器从雨刷臂上取出时,只需要按压该凸块,使凸块退出卡止孔,即可将将二者分离。
然而,在上述技术方案或类似的方案中,雨刷器在甩动的过程中,受离心力的影响,弹性凸块直接受力。由于其弹性挠曲的部分往往比较脆弱,因此很容易在震动或多次的甩动中失效,导致雨刷片和连接器从雨刷臂上甩出,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由于该弹性挠曲部位容易失效,在拆装雨刷片和连接器时,雨刷片和连接器有可能从雨刷臂上掉落,从而砸坏车辆的挡风玻璃。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公开的连接器能够保证在雨刷片与雨刷臂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无法相对雨刷臂甩出。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连接器(1),用于保证雨刷片(2)和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其包括与所述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0);所述固定件(10)设有本体(11),所述本体(11)定义有使所述雨刷臂(3)绕其转动的转轴(111);所述固定件(10)还设有阻挡部(12)和形变部(13);所述阻挡部(12)位于所述转轴(111)的后方,用于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防止所述雨刷臂(3)向后退出;所述形变部(13)位于所述转轴(111)的前方,并设有朝上的限位面(1321);所述形变部(13)在复位的第一状态和受驱动的第二状态间转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限位面(1321)限制所述雨刷臂(3)转动,防止所述雨刷臂(3)越过所述阻挡部(12)向后退出;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限位面(1321)向前运动,不再限制所述雨刷臂(3)转动。
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11)在所述转轴(111)前方设有凹陷部(112);所述形变部(13)设有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所述第一部分(131)从所述凹陷部(112)向上延伸而成;所述第二部分(132)从所述第一部分(131)向后延伸而成;所述限位面(1321)设于所述第二部分(132)。
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31)设有自由端(1311);所述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低于所述自由端(1311)。
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32)还设有向后的顶抵面(1322);所述顶抵面(1322)不高于所述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
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11)设有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所述转轴(111)定义于两个侧面(114)。
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五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11)在所述顶面(113)上设有第一凸块(115);所述第一凸块(115)形成所述阻挡部(12)。
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六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11)在两个所述侧面(114)上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凸轴(116);所述凸轴(116)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以形成所述转轴(111)。
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六技术方案,其中,还包括转动件(20);所述转动件(20)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连接,并具有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上、下、左和右运动的结构;所述转动件(20)与所述固定件(10)绕所述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20)避让所述第一凸块(115),以使所述第一凸块(115)得以作用于所述雨刷臂(3);所述转动件(20)还避让所述第一部分(131),以使所述形变部(13)具有形变空间。
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八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转动件(20)设有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所述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包覆所述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所述顶壁(21)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下运动;两个所述侧壁(22)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左和右两侧运动;两个侧壁(22)的底面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上运动。
第十技术方案基于第五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11)在至少一个所述侧面(114)上设有第二凸块(117);所述第二凸块(117)形成所述阻挡部(12)。
第十一技术方案基于第十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11)在两个所述侧面(114)上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凸轴(116);所述凸轴(116)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以形成所述转轴(111)。
第十二技术方案基于第十技术方案,其中,还包括转动件(20);所述转动件(20)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连接,并具有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前、上、下、左和右运动的结构;所述转动件(20)与所述固定件(10)绕所述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20)避让所述第二凸块(117),以使所述第二凸块(117)得以作用于所述雨刷臂(3);所述转动件(20)还避让所述第一部分(131),以使所述形变部(13)具有形变空间。
第十三技术方案基于第十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转动件(20)设有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和向后的止挡面(23);所述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包覆所述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所述顶壁(21)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下运动;两个所述侧壁(22)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左和右两侧运动;两个侧壁(22)的底面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上运动;所述止挡面(23)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前运动。
第十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九或第十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顶壁(21)被配置为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限位面(1321)直接暴露于所述雨刷臂(3)的下方。
第十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九或第十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顶壁(21)被配置为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限位面(1321)位于所述顶壁(21)的下方。
第十六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雨刷器(5),其包括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所述的雨刷片组件(4)包括雨刷片(2)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雨刷臂(3)设有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用于与所述连接器(1)建立连接关系;所述连接部(31)设有受挡部(311);所述受挡部(311)供所述阻挡部(12)作用于其上,以防止所述雨刷臂(3)向后退出。
第十七技术方案基于第十六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第七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和桥接两个边壁(312)的上壁(313);所述边壁(312)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凸轴(116)匹配的插槽(3121);所述上壁(313)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115)匹配的卡止孔(3131);所述卡止孔(3131)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凸轴(116)插入所述插槽(3121)且所述第一凸块(115)进入所述卡止孔(3131)。
第十八技术方案基于第十六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第十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桥接于两个边壁(312)上部的上壁(313)和从两个边壁(312)的下部向内延伸而成的至少一对卡爪(314);所述上壁(313)的底面、两个所述边壁(312)的内面和所述卡爪(314)的顶面围合而成连接通道(315);所述连接通道(315)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相匹配;所述上壁(313)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115)匹配的卡止孔(3131);所述卡止孔(3131)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插入所述连接通道(315)且所述第一凸块(115)进入所述卡止孔(3131)。
第十九技术方案基于第十六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第十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所述边壁(312)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凸轴(116)匹配的插槽(3121),边壁的后端(3122)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凸轴(116)插入所述插槽(3121)且所述受挡部(311)位于所述第二凸块(117)的前方。
第二十技术方案基于第十六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第十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桥接于两个边壁(312)上部的上壁(313)和从两个边壁(312)的下部向内延伸而成的至少一对卡爪(314);所述上壁(313)的底面、两个所述边壁(312)的内面和所述卡爪(314)的顶面围合而成连接通道(315);所述连接通道(315)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相匹配;边壁的后端(3122)和/或卡爪的后端(3141)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插入所述连接通道(315),所述上壁(313)和/或所述边壁(312)顶抵所述止挡面(23)且所述受挡部(311)位于所述第二凸块(117)的前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技术方案中,在复位的第一状态,形变部朝上的限位面限制雨刷臂转动,以防止雨刷臂在铰接连接完成后转动至脱离阻挡部阻挡的位置。因此第一技术方案限定的连接器能够可靠地保证雨刷片在雨刷甩动时不会从雨刷臂上甩出。在受驱动的第二状态,形变部朝上的限位面向前运动,不再限制雨刷臂转动,因此,只要人为驱动形变部形变,雨刷臂就可以顺利地且很方便地与连接器和雨刷片建立铰接连接关系。
第二技术方案中,定义第一部分从本体的凹陷部向上延伸而成,即第一部分是形变部中发生弹性挠曲的部分;而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向后延伸而成,即第二部分只是跟随第一部分的弹性形变而前后位移,并不发生明显的弹性挠曲。而限位面位于第二部分。因此,发生弹性挠曲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前方,也即处于雨刷臂的前方。而雨刷器在摆动过程中,连接器主要受离心力的作用,即连接器相对雨刷臂具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发生弹性挠曲的第一部分由于位于雨刷臂前方因此不会受力,因此也就不会因为因受力而导致断裂或限位面脱离雨刷臂。相比现有技术中弹性凸块受力易发生断裂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下的可靠性。
第三技术方案中,第一部分设有自由端,便于人手对第一部分进行操作,以驱动形变部向前形变。
第四技术方案中,第二部分设有向后的顶抵面,便于雨刷臂或者与雨刷臂共同转动的部件顶抵该顶抵面,以迫使形变部向前形变。
第六技术方案中,第一凸块设于本体的顶面上,无需安装弹性元件,因此第一凸块的强度和寿命大大增强,连接器也能更为可靠地保证雨刷片与雨刷臂间的铰接关系。
第七和第十一技术方案中,连接器只需要固定件即可实现与雨刷臂的可靠连接,因此相比连接器还需要转动件的现有技术,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制造更容易。
第八、第九、第十二和第十三技术方案中,连接器设置了转动件,转动件与固定件建立转动连接关系,而与雨刷臂无转动连接关系,因此,相对第七技术方案中雨刷臂直接与固定件建立转动连接关系的方案来说,避免了金属制成的雨刷臂持续摩擦注塑成型的固定件的凸轴,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第十技术方案中,将作为阻挡部的第二凸块设置于本体的侧面上,这样的设计能够雨刷臂的上壁无需再开卡止孔,节省了成本和材料,也更易于雨刷臂的防锈处理。
第十四技术方案中,雨刷片和雨刷臂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直接暴露于雨刷臂的下方,使限位面得以直接作用于雨刷臂,以防止雨刷臂转动至脱离阻挡部阻挡的位置。
第十五技术方案中,雨刷片和雨刷臂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位于转动件的顶壁下方,直接限制转动件的转动,进而间接地作用于雨刷臂,同样能够防止雨刷臂转动至脱离阻挡部阻挡的位置。当然,这种设计的一个好处在于,由于第二部分较小,如果直接与金属制成的雨刷臂接触,可能在震动中导致第二部分断裂。而第二部分与转动件接触,两者都是注塑成型件,不易使第二部分断裂。因此进一步地提高了雨刷片与雨刷臂间的铰接关系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雨刷片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雨刷臂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雨刷器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建立连接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雨刷片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雨刷臂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雨刷器的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二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建立连接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14为实施例二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15为实施例二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16为实施例三中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7为实施例三中雨刷片组件的立体图;
图18为实施例三中雨刷器的立体图;
图19为实施例三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建立连接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20为实施例三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21为实施例三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22为实施例四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建立连接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23为实施例四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24为实施例四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25为实施例五中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6为实施例五中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27为实施例五中雨刷片组件的立体图;
图28为实施例五中雨刷器的立体图;
图29为实施例五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建立连接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30为实施例五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31为实施例五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32为实施例六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建立连接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33为实施例六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图34为实施例六中雨刷臂与连接器完成连接后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的两者位置关系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连接器1;雨刷片2;雨刷臂3;雨刷片组件4;雨刷器5;
固定件10;本体11;转轴111;凹陷部112;顶面113;侧面114;第一凸块115;凸轴116;第二凸块117;阻挡部12;形变部13;第一部分131;自由端1311;第二部分132;限位面1321;顶抵面1322;
转动件20;顶壁21;侧壁22;止挡面23;第一避让部24;第二避让部25;
连接部31;受挡部311;边壁312;边壁的后端3122;插槽3121;上壁313;卡止孔3131;卡爪314;卡爪的后端3141;连接通道315。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雨刷臂连接部的端部指向的方向为前方的描述。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具体而言,“前方”是指雨刷臂连接部的自由端部指向的方向,附图中表现为左;“后方”是指背离雨刷臂连接部的自由端部指向的方向,附图中表现为右;“上”是指附图中表现为上的方向;“下”是指附图中表现为下的方向,也均基于雨刷臂连接部的端部指向的方向为“前”而言;“左”、“右”及“两侧”均是基于雨刷臂连接部的自由端部指向的方向为“前方”而言;“内”是指从两侧向雨刷臂连接部的对称面的方向;“外”是指从雨刷臂连接部的对称面向两侧的方向。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雨刷片和雨刷臂建立铰接关系后”是指雨刷器完成连接的状态,即不仅包括雨刷在摆动的情况,也包括雨刷处于待命状态的情况和雨刷器被抬起待拆卸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形变部)向前形变”是指形变部的底端与固定件的本体连为一体的部分不动,第一部分的自由端向前形变的情况,自然,由于自由端向前形变,因此也将带动与第一部分连为一体的第二部分向前位移(第二部分本身并不发生弹性挠曲)。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物体)直接暴露于(第二物体)”是指第一物体不被遮盖地直接与第二物体相对。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的连接器1。连接器1用于保证雨刷片2和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参见图4)。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连接器1包括与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0。
固定件10设有本体11、阻挡部12和形变部13。
其中,本体11设有两个侧面114、顶面113及凹陷部112。在两个侧面114上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凸轴116。凸轴116用于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以形成使雨刷臂3绕本体11转动的转轴111。在转轴111的后方,顶面113上设有第一凸块115,第一凸块115形成前述的阻挡部12,该阻挡部12用于在雨刷片2和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防止雨刷臂3向后退出(具体可参见图5至图7,后会述及)。凹陷部112设于转轴111的前方。
形变部13设有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其中,第一部分131从凹陷部112向上延伸而成,其顶端形成自由端1311;第二部分132从第一部分131的中上部向后延伸而成,第二部分132设有向上的限位面1321和向后的顶抵面1322。其中,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低于自由端1311,顶抵面1322不高于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形变部13在复位的第一状态和受驱动向前形变的第二状态间转换。在第一状态,限位面1321位于雨刷臂3下方,限制雨刷臂3转动,以防止雨刷臂3越过第一凸块115(阻挡部12)向后退出。在第二状态,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向前形变,带动第二部分132整体(特别是限位面1321)向前运动,限位面1321不再位于雨刷臂3的下方,因此也就无法限制雨刷臂3转动,使雨刷臂3与连接器1得以建立或脱离铰接关系。
图2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的雨刷片组件4。一般地,雨刷片2与连接器1可在完成连接后形成雨刷片组件4以进行售卖,或被安装至雨刷臂3上。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的雨刷臂3。如图3所示,雨刷臂3设有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用于与连接器1建立连接关系。连接部31设有受挡部311,供连接器的阻挡部12作用于其上,以防止雨刷臂3向后退出。具体而言,连接部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和桥接两个边壁的上壁313。两个边壁312的前端设有与凸轴116匹配的插槽3121。上壁313上设有与第一凸块115匹配的卡止孔3131,该卡止孔3131形成前述的受挡部311。在雨刷片2和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凸轴116插入插槽3121中以形成转轴111,且第一凸块115进入卡止孔3131中。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的雨刷器5。如图4所示,雨刷器5包括前述的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
图5至图7示出了连接器1与雨刷臂3连接过程中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图5示出了两者建立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6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7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后雨刷臂3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5至图7所示,连接器1通过如下步骤与雨刷臂3连接:
步骤一:如图5所示,驱动连接器1向雨刷臂3运动,使连接器1的本体10的两个侧面114插入雨刷臂3的两个边壁312之间,控制凸轴116插入插槽3121以形成转轴111;并使雨刷臂3的上壁313越过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的顶面,直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顶抵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迫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并使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对准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
步骤一中,也可以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直至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对准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由此可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第一步骤的关键在于迫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直至卡止孔3131对准第一凸块115。
步骤二:如图6所示,转动连接器1,使雨刷臂3脱离顶抵面1322,从而使形变部13得以复位至第一状态,此时,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位于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的下方,且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进入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此时,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
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2可绕转轴111相对雨刷臂3轻微转动。转动的极限位置由图7示出。如图7所示,在雨刷臂3相对连接器1转动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顶抵连接器1的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时,雨刷臂3的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仍未越过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的顶部,使得雨刷臂3无法相对连接器1后退。
如果想将雨刷片2与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只需要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至第二状态,使限位面1321脱离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下方,从而让雨刷臂3得以转动至卡止孔3131越过第一凸块115的顶部,并得以顺利地向后退出,直至与雨刷片2和连接器1彻底分离。
由上介绍可知,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在雨刷甩动时不会从雨刷臂3上甩出。同时,通过人为驱动形变部13,雨刷臂3就可以顺利地且很方便地与连接器1和雨刷片2建立铰接连接关系或将雨刷片2和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
而且,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由于形变部13发生弹性挠曲的第一部分131位于第二部分132的前方,也即处于雨刷臂3的前方,而雨刷器5在摆动过程中,连接器1主要受离心力的作用,即连接器1相对雨刷臂3具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发生弹性挠曲的第一部分131由于位于雨刷臂3前方因此不会受力,因此也就不会因为因受力而导致断裂或限位面1321脱离雨刷臂3。相比现有技术中弹性凸块受力易发生断裂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器1在工作状态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115设于本体11的顶面上,无需安装弹性元件,因此第一凸块115的强度和寿命大大增强,连接器1也能更为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与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只需要固定件10即可实现与雨刷臂3的可靠连接,因此相比连接器1还需要转动件20的现有技术,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制造更容易。
实施例二
参见图8和图9,图8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的连接器1。连接器1用于保证雨刷片2和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参见图11)。
如图8所示,实施例二中连接器1包括与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0,和与固定件10相对转轴111转动连接的转动件20。
如图9所示,固定件10设有本体11、阻挡部12和形变部13。
其中,本体11设有两个侧面114、顶面113及凹陷部112。在两个侧面114上定义有与转动件20转动连接的转轴111。在转轴111的后方,顶面113上设有第一凸块115,第一凸块115形成前述的阻挡部12,该阻挡部12用于在雨刷片2和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防止雨刷臂3向后退出(具体可参见图13至图15,后会述及)。凹陷部112设于转轴111的前方。
形变部13设有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其中,第一部分131从凹陷部112向上延伸而成,其顶端形成自由端1311;第二部分132从第一部分131的中上部向后延伸而成,第二部分132设有向上的限位面1321和向后的顶抵面1322。其中,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低于自由端1311,顶抵面1322不高于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形变部13在复位的第一状态和受驱动向前形变的第二状态间转换。在第一状态,限位面1321位于雨刷臂3下方,限制雨刷臂3转动,以防止雨刷臂3越过第一凸块115(阻挡部12)向后退出。在第二状态,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向前形变,带动第二部分132整体(特别是限位面1321)向前运动,限位面1321不再位于雨刷臂3的下方,因此也就无法限制雨刷臂3转动,使雨刷臂3与连接器1得以建立或脱离铰接关系。
如图8所示,转动件20用于与雨刷臂3建立连接关系。转动件20具有限制雨刷臂3向上、下、左和右运动的结构。具体而言,转动件20设有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包覆固定件10的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其中顶壁21用于限制雨刷臂3向下运动;两个侧壁22用于限制雨刷臂3向左和向右运动;两个侧壁22的底面用于限制雨刷臂3向上运动。转动件20还设有第一避让部24以避让第一凸块115,其具体表现为设于顶壁21上的一个孔。转动件20还设有第二避让部25以避让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使形变部13具有向前形变的空间,第二避让部25具体也表现为顶壁21上的一个孔。转动件20的顶壁21还被配置为在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1321直接暴露于雨刷臂3的下方。即在雨刷臂3抵触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时,顶壁21未抵触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
图10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的雨刷片组件4。一般地,雨刷片2与连接器1可在完成连接后形成雨刷片组件4以进行售卖,或被安装至雨刷臂3上。
图11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的雨刷臂3。如图11所示,雨刷臂3设有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用于与该连接器1建立连接关系。连接部31设有受挡部311,供连接器的阻挡部12作用于其上,以防止雨刷臂3向后退出。具体而言,连接部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桥接于两个边壁312上部的上壁313和从两个边壁312的下部向内延伸而成的两对卡爪314;上壁313的底面、两个边壁312的内面和卡爪314的顶面围合而成连接通道315;连接通道315与转动件20的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相匹配。其中,上壁313设有与第一凸块115匹配的卡止孔3131以形成前述的受挡部311。在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插入前述连接通道315中,且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进入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
图12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的雨刷器5。如图12所示,雨刷器5包括前述的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
图13至图15示出了连接器1与雨刷臂3连接过程中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图13示出了两者建立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14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15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后雨刷臂3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13至图15所示,连接器1通过如下步骤与雨刷臂3连接:
步骤一:如图13所示,转动转动件20,并驱动连接器1向雨刷臂3运动,使雨刷臂3的上壁313得以越过第一凸块3131(阻挡部12),并使转动件20的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插入雨刷臂3的连接通道315中,直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顶抵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迫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并使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对准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
步骤一中,也可以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直至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对准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由此可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第一步骤的关键在于迫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直至卡止孔3131对准第一凸块115。
步骤二:如图14所示,转动固定件10,使雨刷臂3脱离顶抵面1322,从而使形变部13得以复位至第一状态;此时,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位于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的下方,且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进入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此时,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
雨刷片2与雨刷臂3分别通过固定件10和转动件20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2可绕转轴111相对雨刷臂3轻微转动。转动的极限位置由图15示出。如图15所示,在雨刷臂3相对连接器1转动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顶抵连接器1的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时,雨刷臂3的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仍未越过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的顶部,使得雨刷臂3无法相对连接器1后退。
如果想将雨刷片2与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只需要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至第二状态,使限位面1321脱离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下方,从而让雨刷臂3得以转动至卡止孔3131越过第一凸块115的顶部,并得以顺利地向后退出,直至与雨刷片2和连接器1彻底分离。
由上介绍可知,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在雨刷甩动时不会从雨刷臂3上甩出。同时,通过人为驱动形变部13,雨刷臂3就可以顺利地且很方便地与连接器1和雨刷片2建立铰接连接关系或将雨刷片2和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115设于本体11的顶面上,无需安装弹性元件,因此第一凸块115的强度和寿命大大增强,连接器1也能更为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与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设置了转动件20,转动件20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而与雨刷臂3无转动连接关系,因此,相对实施例一中雨刷臂3直接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的方案来说,避免了金属制成的雨刷臂3持续摩擦注塑成型的固定件10的凸轴,从而提高了连接器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雨刷片2和雨刷臂3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1321直接暴露于雨刷臂3的下方,使限位面1321得以直接作用于雨刷臂3,以防止雨刷臂3转动至脱离阻挡部12阻挡的位置。
实施例三
参见图16,图16示出了实施例三中的连接器1。连接器1用于保证雨刷片2和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参见图18)。
如图16所示,实施例三中连接器1包括与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0,和与固定件10相对转轴111转动连接的转动件20。
其中,固定件10与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二中的固定件10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转动件20与实施例二中的转动件20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在于,实施例三中,转动件20的顶壁21被配置为在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1321位于顶壁21的前端部的下方。
图17示出了实施例三中的雨刷片组件4。一般地,雨刷片2与连接器1可在完成连接后形成雨刷片组件4以进行售卖,或被安装至雨刷臂3上。
实施例三中的雨刷臂3与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二中的雨刷臂3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图18示出了实施例三中的雨刷器5。如图18所示,雨刷器5包括前述的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
图19至图21示出了连接器1与雨刷臂3连接过程中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图19示出了两者建立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20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21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后雨刷臂3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19至图21所示,连接器1通过如下步骤与雨刷臂3连接:
步骤一: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
步骤二:如图19所示,转动转动件20,并驱动连接器1向雨刷臂3运动,使雨刷臂3的上壁313得以越过第一凸块3131(阻挡部12),并使转动件20的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插入雨刷臂3的连接通道315中,直至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对准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
步骤三:如图20所示,转动固定件10,使转动件20的顶壁21脱离顶抵面1322,从而使形变部13得以复位至第一状态;此时,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位于顶壁21的前端部的下方,且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进入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此时,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
雨刷片2与雨刷臂3分别通过固定件10和转动件20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2可绕转轴111相对雨刷臂3轻微转动。转动的极限位置由图21示出。如图21所示,在雨刷臂3相对连接器1转动至转动件20的顶壁21的前端部顶抵连接器1的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时,雨刷臂3的卡止孔3131(即受挡部311)仍未越过第一凸块115(即阻挡部12)的顶部,使得雨刷臂3无法相对连接器1后退。
如果想将雨刷片2与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只需要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至第二状态,使限位面1321脱离转动件20的顶壁21的下方,从而让雨刷臂3得以转动至卡止孔3131越过第一凸块115的顶部,并得以顺利地向后退出,直至与雨刷片2和连接器1彻底分离。
由上介绍可知,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在雨刷甩动时不会从雨刷臂3上甩出。同时,通过人为驱动形变部13,雨刷臂3就可以顺利地且很方便地与连接器1和雨刷片2建立铰接连接关系或将雨刷片2和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115设于本体11的顶面上,无需安装弹性元件,因此第一凸块115的强度和寿命大大增强,连接器1也能更为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与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设置了转动件20,转动件20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而与雨刷臂3无转动连接关系,因此,相对实施例一中雨刷臂3直接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的方案来说,避免了金属制成的雨刷臂3持续摩擦注塑成型的固定件10的凸轴,从而提高了连接器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雨刷片2和雨刷臂3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1321位于转动件20的顶壁21下方,直接限制转动件20的转动,进而间接地作用于雨刷臂3,同样能够防止雨刷臂3转动至脱离阻挡部12阻挡的位置。当然,这种设计的一个好处在于,由于第二部分132较小,如果直接与金属制成的雨刷臂3接触,可能在震动中导致第二部分132断裂。而第二部分132与转动件20接触,两者都是注塑成型件,不易使第二部分132断裂。因此进一步地提高了雨刷片2与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的可靠性。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的连接器1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器1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如图22至图24所示,连接器1的阻挡部12不再设为位于本体11的顶面113上的第一凸块115,而是设为位于本体11的至少一个侧面114上的第二凸块117;该第二凸块117从所述侧面114侧向延伸。
实施例四中的雨刷片组件4包括雨刷片2及与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连接器1。一般地,雨刷片2与连接器1可在完成连接后形成雨刷片组件4以进行售卖,或被安装至雨刷臂3上。
实施例四中的雨刷臂3与实施例一中的雨刷臂3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如图22至图24所示,雨刷臂3的受挡部311不再设有位于上壁313上的卡止孔3131,而是设为边壁的后端3122。
实施例四中的雨刷器5包括前述的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
图22至图24示出了连接器1与雨刷臂3连接过程中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图22示出了两者建立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23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24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后雨刷臂3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22至图24所示,连接器1通过如下步骤与雨刷臂3连接:
步骤一:如图22所示,转动转动件20,驱动连接器1向雨刷臂3运动,使连接器1的本体10的两个侧面114插入雨刷臂3的两个边壁312之间,控制凸轴116插入插槽3121以形成转轴111;并使雨刷臂3的上壁313越过固定件11的顶面113,直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顶抵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迫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并使雨刷臂3的边壁的后端3122(即受挡部311)位于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前上方。
步骤二:如图23所示,转动连接器1,使雨刷臂3脱离顶抵面1322,从而使形变部13得以复位至第一状态,此时,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位于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的下方,且边壁的后端3122(即受挡部311)位于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前方。此时,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
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2可绕转轴111相对雨刷臂3轻微转动。转动的极限位置由图24示出。如图24所示,在雨刷臂3相对连接器1转动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顶抵连接器1的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时,雨刷臂3的边壁的后端3122(即受挡部311)仍未越过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顶部,使得雨刷臂3无法相对连接器1后退。
如果想将雨刷片2与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只需要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至第二状态,使限位面1321脱离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下方,从而让雨刷臂3得以转动至边壁的后端3122越过第二凸块117的顶部,并得以顺利地向后退出,直至与雨刷片2和连接器1彻底分离。
由上介绍可知,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在雨刷甩动时不会从雨刷臂3上甩出。同时,通过人为驱动形变部13,雨刷臂3就可以顺利地且很方便地与连接器1和雨刷片2建立铰接连接关系或将雨刷片2和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中,将作为阻挡部12的第二凸块117设置于本体11的侧面114上,这样的设计能够使雨刷臂3的上壁313无需再开卡止孔3131,节省了成本和材料,也更易于雨刷臂3的防锈处理。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只需要固定件10即可实现与雨刷臂3的可靠连接,因此相比连接器1还需要转动件20的现有技术,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制造更容易。
实施例五
参见图25和图26,图25示出了实施例五中的连接器1。连接器1用于保证雨刷片2和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参见图28)。
如图25所示,实施例五中连接器1包括与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0,和与固定件10相对转轴111转动连接的转动件20。
如图26所示,固定件10设有本体11、阻挡部12和形变部13。
其中,本体11设有两个侧面114、顶面113及凹陷部112。在两个侧面114上定义有与转动件20转动连接的转轴111。在转轴111的后方,至少一个侧面114上设有第二凸块117,第二凸块117形成前述的阻挡部12,该阻挡部12用于在雨刷片2和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防止雨刷臂3向后退出(具体可参见图29至图31,后会述及)。凹陷部112设于转轴111的前方。
形变部13设有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其中,第一部分131从凹陷部112向上延伸而成,其顶端形成自由端1311;第二部分132从第一部分131的中上部向后延伸而成,第二部分132设有向上的限位面1321和向后的顶抵面1322。其中,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低于自由端1311,顶抵面1322不高于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形变部13在复位的第一状态和受驱动向前形变的第二状态间转换。在第一状态,限位面1321位于雨刷臂3下方,限制雨刷臂3转动,以防止雨刷臂3越过第一凸块115(阻挡部12)向后退出。在第二状态,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向前形变,带动第二部分132整体(特别是限位面1321)向前运动,限位面1321不再位于雨刷臂3的下方,因此也就无法限制雨刷臂3转动,使雨刷臂3与连接器1得以建立或脱离铰接关系。
如图25所示,转动件20用于与雨刷臂3建立连接关系。转动件20具有限制雨刷臂3向前、上、下、左和右运动的结构。具体而言,转动件20设有顶壁21、两个侧壁22和止挡面23。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包覆固定件10的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其中顶壁21用于限制雨刷臂3向下运动;两个侧壁22用于限制雨刷臂3向左和向右运动;两个侧壁22的底面用于限制雨刷臂3向上运动;止挡面23用于限制雨刷臂3向前运动。转动件20还设有第一避让部24以避让第二凸块117,其具体表现为设于侧壁22上的一个缺角。转动件20还设有第二避让部25以避让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使形变部13具有向前形变的空间,第二避让部25具体表现为顶壁21上的一个孔。转动件20的顶壁21还被配置为在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1321直接暴露于雨刷臂3的下方。即在雨刷臂3抵触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时,顶壁21未抵触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
图27示出了实施例五中的雨刷片组件4。一般地,雨刷片2与连接器1可在完成连接后形成雨刷片组件4以进行售卖,或被安装至雨刷臂3上。
图28示出了实施例五中的雨刷臂3和雨刷器5。
如图28及图29所示,实施例五中的雨刷臂3与实施例二中的雨刷臂3(见图11)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在于,受挡部311不再为设于上壁313上的卡止孔3131,而改为卡爪的后端3141。
如图28所示,实施例五中的雨刷器5包括前述的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
图29至图31示出了连接器1与雨刷臂3连接过程中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图29示出了两者建立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30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31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后雨刷臂3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29至图31所示,连接器1通过如下步骤与雨刷臂3连接:
步骤一:如图29所示,转动转动件20,并驱动连接器1向雨刷臂3运动,使转动件20的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插入雨刷臂3的连接通道315中,直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顶抵形变部13的顶抵面1322迫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并使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位于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前上方。
步骤一中,也可以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直至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位于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前上方。
步骤二:如图30所示,转动固定件10,使雨刷臂3脱离顶抵面1322,从而使形变部13得以复位至第一状态;此时,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顶抵止挡面23,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位于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的下方,且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位于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前方。此时,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
雨刷片2与雨刷臂3分别通过固定件10和转动件20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2可绕转轴111相对雨刷臂3轻微转动。转动的极限位置由图15示出。如图31所示,在雨刷臂3相对连接器1转动至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前端部顶抵连接器1的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时,雨刷臂3的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仍未越过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顶部,使得雨刷臂3无法相对连接器1后退。
如果想将雨刷片2与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只需要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至第二状态,使限位面1321脱离雨刷臂3的上壁313的下方,从而让雨刷臂3得以转动至卡爪的后端3141越过第二凸块117的顶部,并得以顺利地向后退出,直至与雨刷片2和连接器1彻底分离。
由上介绍可知,实施例五的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在雨刷甩动时不会从雨刷臂3上甩出。同时,通过人为驱动形变部13,雨刷臂3就可以顺利地且很方便地与连接器1和雨刷片2建立铰接连接关系或将雨刷片2和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设置了转动件20,转动件20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而与雨刷臂3无转动连接关系,因此,相对实施例一中雨刷臂3直接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的方案来说,避免了金属制成的雨刷臂3持续摩擦注塑成型的固定件10的凸轴,从而提高了连接器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雨刷片2和雨刷臂3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1321直接暴露于雨刷臂3的下方,使限位面1321得以直接作用于雨刷臂3,以防止雨刷臂3转动至脱离阻挡部12阻挡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将作为阻挡部12的第二凸块117设置于本体11的侧面114上,这样的设计能够使雨刷臂3的上壁313无需再开卡止孔3131,节省了成本和材料,也更易于雨刷臂3的防锈处理。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中的连接器1与实施例三中的连接器1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如图32至图34所示,连接器1的阻挡部12不再设为位于本体11的顶面113上的第一凸块115,而是设为位于本体11的至少一个侧面114上的第二凸块117;该第二凸块117从所述侧面114侧向延伸。
实施例六中的雨刷片组件4包括雨刷片2及与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连接器1。一般地,雨刷片2与连接器1可在完成连接后形成雨刷片组件4以进行售卖,或被安装至雨刷臂3上。
实施例六中的雨刷臂3与实施例三中的雨刷臂3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如图32至图34所示,雨刷臂3的受挡部311不再设有位于上壁313上的卡止孔3131,而是设为边壁的后端3122。
实施例六中的雨刷器5包括前述的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
图32至图34示出了连接器1与雨刷臂3连接过程中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图32示出了两者建立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33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图34示出了两者完成连接后雨刷臂3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两者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32至图34所示,连接器1通过如下步骤与雨刷臂3连接:
步骤一: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处于第二状态;
步骤二:如图32所示,转动转动件20,并驱动连接器1向雨刷臂3运动,使转动件20的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插入雨刷臂3的连接通道315中,直至雨刷臂3的边壁312和/或上壁313顶抵止挡面23,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位于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前上方。
步骤三:如图33所示,转动固定件10,使转动件20的顶壁21脱离顶抵面1322,从而使形变部13得以复位至第一状态;此时,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位于顶壁21的前端部的下方,且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进入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前方。此时,雨刷片2与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
雨刷片2与雨刷臂3分别通过固定件10和转动件20建立铰接关系后,雨刷片2可绕转轴111相对雨刷臂3轻微转动。转动的极限位置由图34示出。如图34所示,在雨刷臂3相对连接器1转动至转动件20的顶壁21的前端部顶抵连接器1的形变部13的限位面1321时,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仍未越过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顶部,使得雨刷臂3无法相对连接器1后退。
如果想将雨刷片2与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只需要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向前形变至第二状态,使限位面1321脱离转动件20的顶壁21的下方,从而让卡爪的后端3141(即受挡部311)越过第二凸块117(即阻挡部12)的顶部,并得以顺利地向后退出,直至与雨刷片2和连接器1彻底分离。
由上介绍可知,实施例六的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保证雨刷片2在雨刷甩动时不会从雨刷臂3上甩出。同时,通过人为驱动形变部13,雨刷臂3就可以顺利地且很方便地与连接器1和雨刷片2建立铰接连接关系或将雨刷片2和连接器1从雨刷臂3上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设置了转动件20,转动件20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而与雨刷臂3无转动连接关系,因此,相对实施例一或四中雨刷臂3直接与固定件10建立转动连接关系的方案来说,避免了金属制成的雨刷臂3持续摩擦注塑成型的固定件10的凸轴,从而提高了连接器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雨刷片2和雨刷臂3立铰接关系后,限位面1321位于转动件20的顶壁21下方,直接限制转动件20的转动,进而间接地作用于雨刷臂3,同样能够防止雨刷臂3转动至脱离阻挡部12阻挡的位置。当然,这种设计的一个好处在于,由于第二部分132较小,如果直接与金属制成的雨刷臂3接触,可能在震动中导致第二部分132断裂。而第二部分132与转动件20接触,两者都是注塑成型件,不易使第二部分132断裂。因此进一步地提高了雨刷片2与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将作为阻挡部12的第二凸块117设置于本体11的侧面114上,这样的设计能够使雨刷臂3的上壁313无需再开卡止孔3131,节省了成本和材料,也更易于雨刷臂3的防锈处理。
以上六个实施例中,虽然形变部13的第二部分132都设置了顶抵面1322,但这不是必须的。无论是转动件20的顶壁21还是雨刷臂3的上臂313顶抵顶抵面1322,都可以等效于用手驱动形变部13的第一部分131的自由端1311使形变部13处于第二状态。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20)
1.一种连接器(1),用于保证雨刷片(2)和雨刷臂(3)间的铰接关系,其包括与所述雨刷片(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0);所述固定件(10)设有本体(11),所述本体(11)定义有使所述雨刷臂(3)绕其转动的转轴(111);
其特征是:
所述固定件(10)还设有阻挡部(12)和形变部(13);所述阻挡部(12)位于所述转轴(111)的后方,用于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防止所述雨刷臂(3)向后退出;所述形变部(13)位于所述转轴(111)的前方,并设有朝上的限位面(1321);所述形变部(13)在复位的第一状态和受驱动的第二状态间转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限位面(1321)限制所述雨刷臂(3)转动,防止所述雨刷臂(3)越过所述阻挡部(12)向后退出;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限位面(1321)向前运动,不再限制所述雨刷臂(3)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1)在所述转轴(111)前方设有凹陷部(112);所述形变部(13)设有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所述第一部分(131)从所述凹陷部(112)向上延伸而成;所述第二部分(132)从所述第一部分(131)向后延伸而成;所述限位面(1321)设于所述第二部分(1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部分(131)设有自由端(1311);所述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低于所述自由端(131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部分(132)还设有向后的顶抵面(1322);所述顶抵面(1322)不高于所述限位面(1321)所在平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1)设有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所述转轴(111)定义于两个侧面(11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1)在所述顶面(113)上设有第一凸块(115);所述第一凸块(115)形成所述阻挡部(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1)在两个所述侧面(114)上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凸轴(116);所述凸轴(116)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以形成所述转轴(11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还包括转动件(20);所述转动件(20)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连接,并具有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上、下、左和右运动的结构;所述转动件(20)与所述固定件(10)绕所述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20)避让所述第一凸块(115),以使所述第一凸块(115)得以作用于所述雨刷臂(3);所述转动件(20)还避让所述第一部分(131),以使所述形变部(13)具有形变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转动件(20)设有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所述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包覆所述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所述顶壁(21)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下运动;两个所述侧壁(22)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左和右两侧运动;两个侧壁(22)的底面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上运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1)在至少一个所述侧面(114)上设有第二凸块(117);所述第二凸块(117)形成所述阻挡部(1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1)在两个所述侧面(114)上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凸轴(116);所述凸轴(116)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以形成所述转轴(111)。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还包括转动件(20);所述转动件(20)用于与所述雨刷臂(3)建立连接,并具有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前、上、下、左和右运动的结构;所述转动件(20)与所述固定件(10)绕所述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20)避让所述第二凸块(117),以使所述第二凸块(117)得以作用于所述雨刷臂(3);所述转动件(20)还避让所述第一部分(131),以使所述形变部(13)具有形变空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转动件(20)设有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和向后的止挡面(23);所述顶壁(21)和两个侧壁(22)包覆所述顶面(113)和两个侧面(114);所述顶壁(21)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下运动;两个所述侧壁(22)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左和右两侧运动;两个侧壁(22)的底面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上运动;所述止挡面(23)用于限制所述雨刷臂(3)向前运动。
14.如权利要求9或1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顶壁(21)被配置为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限位面(1321)直接暴露于所述雨刷臂(3)的下方。
15.如权利要求9或1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是:所述顶壁(21)被配置为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限位面(1321)位于所述顶壁(21)的下方。
16.一种雨刷器(5),其特征是:其包括雨刷片组件(4)和雨刷臂(3);所述的雨刷片组件(4)包括雨刷片(2)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雨刷臂(3)设有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用于与所述连接器(1)建立连接关系;所述连接部(31)设有受挡部(311);所述受挡部(311)供所述阻挡部(12)作用于其上,以防止所述雨刷臂(3)向后退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雨刷器(5),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和桥接两个边壁(312)的上壁(313);所述边壁(312)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凸轴(116)匹配的插槽(3121);所述上壁(313)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115)匹配的卡止孔(3131);所述卡止孔(3131)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凸轴(116)插入所述插槽(3121)且所述第一凸块(115)进入所述卡止孔(3131)。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雨刷器(5),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桥接于两个边壁(312)上部的上壁(313)和从两个边壁(312)的下部向内延伸而成的至少一对卡爪(314);所述上壁(313)的底面、两个所述边壁(312)的内面和所述卡爪(314)的顶面围合而成连接通道(315);所述连接通道(315)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相匹配;所述上壁(313)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115)匹配的卡止孔(3131);所述卡止孔(3131)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插入所述连接通道(315)且所述第一凸块(115)进入所述卡止孔(3131)。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雨刷器(5),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所述边壁(312)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凸轴(116)匹配的插槽(3121),边壁的后端(3122)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凸轴(116)插入所述插槽(3121)且所述受挡部(311)位于所述第二凸块(117)的前方。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雨刷器(5),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1)具体为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部(31)设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边壁(312)、桥接于两个边壁(312)上部的上壁(313)和从两个边壁(312)的下部向内延伸而成的至少一对卡爪(314);所述上壁(313)的底面、两个所述边壁(312)的内面和所述卡爪(314)的顶面围合而成连接通道(315);所述连接通道(315)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相匹配;边壁的后端(3122)和/或卡爪的后端(3141)形成所述受挡部(311);在所述雨刷片(2)和所述雨刷臂(3)建立铰接关系后,所述顶壁(21)和两个所述侧壁(22)插入所述连接通道(315),所述上壁(313)和/或所述边壁(312)顶抵所述止挡面(23)且所述受挡部(311)位于所述第二凸块(117)的前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62788.1A CN111231898B (zh) | 2020-03-10 | 2020-03-10 | 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62788.1A CN111231898B (zh) | 2020-03-10 | 2020-03-10 | 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31898A true CN111231898A (zh) | 2020-06-05 |
CN111231898B CN111231898B (zh) | 2021-08-27 |
Family
ID=7087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62788.1A Active CN111231898B (zh) | 2020-03-10 | 2020-03-10 | 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3189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28112A (zh) * | 2020-11-09 | 2021-09-24 |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CN113561941A (zh) * | 2020-11-30 | 2021-10-29 |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2169A (zh) * | 2006-04-28 | 2009-05-13 | 联邦莫古尔股份有限公司 | 风挡玻璃刮水装置 |
CN104010894A (zh) * | 2011-12-27 | 2014-08-27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刮水片装置 |
CN107878404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法雷奥系统公司 | 将擦拭器刮片连接到机动车辆擦拭器系统驱动臂的适配器 |
CN207496643U (zh) * | 2017-10-13 | 2018-06-15 | 东莞山多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雨刷接头 |
CN108944809A (zh) * | 2017-05-19 | 2018-12-07 | 法雷奥系统公司 | 用于将擦拭器刮片连接到擦拭系统的驱动臂的适配器 |
-
2020
- 2020-03-10 CN CN202010162788.1A patent/CN1112318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2169A (zh) * | 2006-04-28 | 2009-05-13 | 联邦莫古尔股份有限公司 | 风挡玻璃刮水装置 |
CN104010894A (zh) * | 2011-12-27 | 2014-08-27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刮水片装置 |
CN107878404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法雷奥系统公司 | 将擦拭器刮片连接到机动车辆擦拭器系统驱动臂的适配器 |
CN108944809A (zh) * | 2017-05-19 | 2018-12-07 | 法雷奥系统公司 | 用于将擦拭器刮片连接到擦拭系统的驱动臂的适配器 |
CN207496643U (zh) * | 2017-10-13 | 2018-06-15 | 东莞山多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雨刷接头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28112A (zh) * | 2020-11-09 | 2021-09-24 |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CN113479168A (zh) * | 2020-11-09 | 2021-10-08 |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CN113428112B (zh) * | 2020-11-09 | 2023-02-28 |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CN113479168B (zh) * | 2020-11-09 | 2023-02-28 |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CN113561941A (zh) * | 2020-11-30 | 2021-10-29 |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31898B (zh) | 2021-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31898B (zh) | 一种连接器和雨刷器 | |
CN107878404B (zh) | 将擦拭器刮片连接到机动车辆擦拭器系统驱动臂的适配器 | |
TWI392605B (zh) | 用於將擋風玻璃雨刷片附接至臂部之裝置 | |
KR100586056B1 (ko) | 와이퍼 암의 연결장치 | |
EP2451678B1 (en) | Multifunction wiper blad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 |
KR101591651B1 (ko) | 플랫 와이퍼 블레이드 조립체 및 그 결합방법 | |
JP4091493B2 (ja) | 連結装置、及びワイパブレード | |
EP2813403B1 (en) | Wiper system | |
US6353962B1 (en) | Wiper and wiper blade for vehicles | |
KR101134444B1 (ko) | 유격 방지용 와이퍼 커넥터 | |
WO2004016483A1 (ja) | ワイパーブレード用の結合部材及びワイパーブレード | |
CN211918615U (zh) | 一种雨刷片组件 | |
JP2634587B2 (ja) | 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等のワイパー装置及び連結装置 | |
KR100932745B1 (ko) | 차량 와이퍼 블레이드장치의 아암 결속용 멀티 커넥터 | |
PL227002B1 (pl) | Zaczep dowycieraczki, zwłaszcza samochodowej, pióro wycieraczki obejmujace taki zaczep oraz zespół wycieraczki samochodowej | |
KR100694517B1 (ko) | 와이퍼 블레이드 | |
US20230264659A1 (en) | Wiper blade having secure means for locking to a drive arm, and wiper assembly having such a wiper blade | |
CN113382895B (zh) | 用于机动车辆挡风玻璃雨刮器刮片的适配器 | |
CN110001591B (zh) | 刮片和刮水器 | |
CN107878403B (zh) | 擦拭器与电机臂的末端部分之间的连接装置、擦拭器及擦拭器系统 | |
CN109843659B (zh) | 用于将擦拭器连接到机动车辆擦拭器系统的驱动臂的适配器 | |
KR100798758B1 (ko) | 가요성 케이블 커넥터의 액츄에이터 고정구조 | |
CN113165602B (zh) | 用于将风挡刮水器连接至机动车辆的刮水器系统的驱动臂的适配器 | |
CN112701533B (zh) | 限制构件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 |
WO2019199404A1 (en) | Multiple position locking wiper arm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