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7997A - 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7997A
CN111227997A CN202010032575.7A CN202010032575A CN111227997A CN 111227997 A CN111227997 A CN 111227997A CN 202010032575 A CN202010032575 A CN 202010032575A CN 111227997 A CN111227997 A CN 111227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connecting piece
hole
upper supporting
elastic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25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7997B (zh
Inventor
胡善云
卢宏浩
吕劲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27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7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7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7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55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弹性螺杆、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螺杆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螺纹配合,所述弹性螺杆的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通过引导结构连接;在外力旋转作用下,所述弹性螺杆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径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径向移动,第二连接件在径向移动过程中作用于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使得上撑板和下撑板在所述引导结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撑开或合拢。

Description

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椎间融合器并不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在不同的椎间隙高度中需要应用不同规格的椎间融合器,种类复杂,增加手术难度,需要较长手术时间,手术过程繁复。此外,目前椎间融合手术由于椎间融合器体积过大的原因,适用于开放性手术,较大体积融合器对关节突和椎间盘纤维环等原有稳定结构破坏过多而造成脊柱不稳,术后必须加钉棒进行固定,不仅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费用,同时对神经根损伤的概率也较大。
其中,不同椎间融合植入物的形状与结构限制其功能性。
一类是主流子弹头型融合器,该类融合器除前后端两面,其余四面均为镂空设计,融合器内部中空。该类融合器的优势为:内部中空外部镂空设计,易于植骨,使融合器植入后,更好地建立和维持腰椎稳定性。该类融合器的劣势为:该类型融合器的高度固定,不能适应不同节段椎间隙高度,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在不同的椎间隙高度中需要应用不同规格的椎间融合器,种类复杂,增加手术难度,需要较长手术时间,手术过程繁复。
另一类是可膨胀椎间融合器,特点为:可实现融合器主体的平行撑开功能,也可垫升高度或面积,可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节段椎间隙高度或面积。该类可膨胀融合器的劣势为:该类融合器主体虽可适应不同节段椎间隙高度或面积,但撑开高度范围有限,且体积普遍较大,更普遍适用于开放性手术,较大体积融合器对关节突和椎间盘纤维环等原有稳定结构破坏过多而造成脊柱不稳,术后必须加钉棒进行固定,不仅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费用,同时对神经根损伤的概率也较大。
同时,现有融合器连接组件间隙过大,存在支撑平台容易摇摆的缺点;以及融合器支撑平台的梯形设计,存在融合器支撑平台侧面与融合器外壳接触面过小的缺点,导致融合器在进行开合动作时稳定性差,影响植入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椎间融合器及融合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椎间融合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弹性螺杆、上撑板和下撑板;
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螺杆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螺纹配合,所述弹性螺杆的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通过引导结构连接;在外力旋转作用下,述弹性螺杆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径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径向移动,第二连接件在径向移动过程中作用于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使得上撑板和下撑板在所述引导结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撑开或合拢。
其中,所述弹性螺杆的外螺纹前端延伸出多条相互分离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为单边带帽箭头形状的连接钩,其包括第一曲面段和第二曲面段,所述第一曲面段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弹性螺杆外螺纹部分的半径,所述第二曲面段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通孔包括前后设置的限位孔和螺纹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杆的后端设置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杆的限位部与条状结构之间形成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引导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向外撑开或向内合拢。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向外撑开或向内合拢。
其中,所述上撑板与下撑板结构相同,两者关于一平面对称布置,所述上撑板与下撑板两侧外表面光滑完整,所述上撑板的上表面和下撑板的下表面均一前一后分别设置有Z子型开口和工字型开口,两个开口之间设置一横梁。
其中,所述上撑板的上表面和下撑板的下表面设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防滑齿;所述上撑板的上表面和下撑板的下表面的纵向延长线与融合器中心轴线偏离且有倾角。
其中,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后端为平整面,且开设有一与第二连接件匹配的拱形凹槽;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前端为斜切面,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斜切面延长线均与融合器中心轴线相交,且相交夹角为钝角。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表面周向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圆弧凸起,分别与所述上撑面和下撑面的拱形凹槽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二引导结构为导向块、导向槽和/或第一斜面结构,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匹配的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导向块和/或与所述第一斜面结构匹配的导向块或第二斜面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弹性螺杆、上撑板和下撑板;使用时,通过与所述弹性螺杆后端部匹配的螺丝刀旋转所述弹性螺杆,控制弹性螺杆的前进或后退,在外力旋转作用下,所述弹性螺杆整体在第一通孔径向移动,由于弹性螺杆的端部与第二连接件固定,因此弹性螺杆在径向移动时会带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径向移动,第二连接件在移动过程中作用与上撑板和下撑板,从而能够带动上撑板和下撑板在所述引导结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撑开或合拢,从而实现椎间融合器的撑开或收缩。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融合器结构缺口较多,撑板结构强度差的问题,收缩时尺寸小巧,稳定性强,撑板可进行主动抬升和主动下降,抬升多种高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得以体现。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弹性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收缩状态的融合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撑开状态的融合器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上下撑板外部结构细节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上撑板内部结构细节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下撑板内部结构细节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撑开起子及其前端结构示意。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撑开起子与融合器配合使用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手段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3、弹性螺杆32、上撑板1和下撑板2;所述第一连接件31开设有第一通孔311,且第一通孔31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螺杆32的外螺纹322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33开设有第二通孔331;所述弹性螺杆32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11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螺纹配合;所述弹性螺杆32的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31中,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上撑板1和下撑板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或第二连接件33通过引导结构连接;在外力旋转作用下,由于弹性螺杆32的外螺纹322部分与第一连接件31螺纹连接,因此所述弹性螺杆32在螺纹旋转作用下能够在所述第一通孔311中径向移动,由于第二连接件33与弹性螺杆32固定,因此弹性螺杆32能够带动第二连接33轴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二连接件33作用于上撑板1和下撑板2,从而带动上撑板1和下撑板2在所述引导结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或第二连接件33撑开或合拢。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螺杆后端部设有三边适配凹槽,适配融合器植入工具的端头,弹性螺杆内部沿其轴向有通孔。
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与所述弹性螺杆后端部匹配的螺丝刀旋转所述弹性螺杆,控制弹性螺杆的前进或后退,弹性螺杆的前进或后退带动第二连接件33轴向前进或后退移动,第二连接件33上下部位分别与上撑板和下撑板直接或间接连接,因此,第二连接件33移动过程中会作用于上撑板和下撑板,能够带动上撑板和下撑板在所述引导结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撑开或合拢,从而实现椎间融合器的撑开或收缩,本实施例可撑开融合器的设计体积小,融合器的撑开高度比达到1:1.6~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所述弹性螺杆32的外螺纹前端延伸出多条相互分离的条状结构323,所述条状结构323构成一弹性卡紧结构;所述条状结构323为单边带帽箭头形状的连接钩,其包括第一曲面段3230和第二曲面段3231,所述第一曲面段3230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弹性螺杆外螺纹部分的半径,所述第二曲面段3231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
具体而言,参阅图3,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中空结构,其由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围成,上下侧壁敞开,后侧壁开设第二通孔331,前侧壁开设第三通孔332,所述弹性螺杆32上沿所述外螺纹322前端延伸出4条相互分离的单边带帽箭头形状的连接钩323,所述连接钩323为第一曲面段3230和第二曲面段3231组成,所述第一曲面段3230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331的半径,所述第二曲面段3231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31的半径,由于所述连接钩323相互分离有间隙,施加外力时所述连接钩323可收缩,外力消失时恢复原状。所述连接钩323进入所述第二通孔331时,所述连接钩323受到外力挤压限制,其最大外径收缩至所述第二通孔331的内径大小,因此所述连接钩323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1。当所述连接钩323完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1时,所述连接钩323所受外力消失恢复原状,进而此时所述连接钩323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31内径,使所述连接钩323无法脱出所述第二通孔331,完成弹性卡紧过程,即实现所述弹性螺杆32与第二连接件33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通孔311包括前后设置的螺纹孔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杆的后端设置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杆的限位部与条状结构之间形成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匹配。
具体而言,附图中剖视图所示弹性螺杆仅为示例,实际上弹性螺杆的长度应足够长,限位部的位置做相应调整,以能够适应连接钩323能够完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1。其中,所述弹性螺杆的外螺纹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通孔311中,所述限位孔的端部与所述弹性螺杆的限位部配合,防止连接钩323完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1后,弹性螺杆继续向前运动。本实施例中前向指的是第一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件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上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所述上撑板1和下撑板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通过所述第一引导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撑板1和下撑板2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向外撑开或向内合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3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33上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所述上撑板1和下撑板2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撑板1和下撑板2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向外撑开或向内合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7,所述上撑板1与下撑板2结构相同,两者关于一平面对称布置,所述上撑板1与下撑板2两侧外表面光滑完整,所述上撑板1的上表面和下撑板2的下表面均一前一后分别设置有Z字型开口和工字型开口,两个开口之间设置一横梁。
具体而言,所述上撑板1与下撑板2整体为穹顶型设计,所述上撑板1与下撑板2侧外表面无凹槽或缺口设计。收缩状态下,上撑板斜切面与下撑板斜切面的延长线相交,成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撑板1的上表面和下撑板2的下表面设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防滑齿;所述上撑板1的上表面和下撑板2的下表面的纵向延长线与融合器中心轴线偏离且有倾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撑板1和下撑板2的后端为平整面,且开设有一与第一连接件匹配的拱形凹槽;所述上撑板1和下撑板2的前端为斜切面,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斜切面延长线均与融合器中心轴线相交,且相交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外表面周向形成一凹槽312,所述凹槽3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圆弧凸起,分别与所述上撑面和下撑面的拱形凹槽匹配。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31的凹槽312分别与所述上撑面和下撑面的拱形凹槽匹配,能够便于融合器进行收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二引导结构为导向块、导向槽和/或第一斜面结构,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匹配的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导向块和/或与所述第一斜面结构匹配的导向块或第二斜面结构。
举例而言,参阅图8-9,导向结构包括如下结构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第一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13分别与所述上撑板1的第一斜角导向块101和下撑板2的第五斜角导向块201适配,沿所述第一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13的两个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第二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14分别与所述上撑板1的第二斜角导向块102和所述下撑板2的第六斜角导向块202适配,沿所述第二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14的两个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第三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37分别与所述上撑板1的第三斜角导向块103和下撑板2的第七斜角导向块203适配,沿所述第三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37的两个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第四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38分别与所述上撑板1的第四斜角导向块104和下撑板2的第八斜角导向块204适配,沿所述第四双边斜向导向凹槽338的两个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第九斜角导向块333与所述下撑板2的第三三角导向块205内侧的第三单向斜角导向凹槽2051适配,沿所述第三单向斜角导向凹槽2051的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第十一斜角导向块335与所述上撑板1的第二三角导向块105内侧的第二单向斜角导向凹槽1051适配,沿所述第二单向斜角导向凹槽1051的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第十斜角导向块334(图中仅示出其大概位置,其结构与导向块335-337类似)与所述上撑板1的第一三角导向块106内侧的第一单向斜角导向凹槽1061适配,沿所述第一单向斜角导向凹槽1061的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第十二斜角导向块336(图中仅示出其大概位置,其结构与导向块335-337类似)与所述下撑板2的第四三角导向块206内侧的第四单向斜角导向凹槽2061适配,沿所述第四单向斜角导向凹槽2061的延长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下撑板2的第三三角导向块205与上撑板1的第一三角导向凹槽107适配,当所述上撑板1与所述下撑板2相互靠近时,第一三角导向凹槽107起到给所述第三三角导向块205让位的作用。
其中,所述上撑板1的第二三角导向块106与下撑板2的第四三角导向凹槽208适配,当所述上撑板1与所述下撑板2相互靠近时,第四三角导向凹槽208起到给第二三角导向块106让位的作用。
其中,所述上撑板1的第一三角导向块105与下撑板2的第三三角导向凹槽207适配,当所述上撑板1与所述下撑板2相互靠近时,第三三角导向凹槽207起到给第一三角导向块105让位的作用。
其中,所述下撑板2的第四三角导向块206与上撑板1的第二三角导向凹槽108适配,当所述上撑板1与所述下撑板2相互靠近时,第四三角导向块206起到给第二三角导向凹槽108让位的作用。
其中,所述上撑板1斜切面109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斜切面3391的倾斜斜率相同,沿所述斜切面3391的运动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下撑板2斜切面209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斜切面3392的倾斜斜率相同,沿所述斜切面3392的运动方向运动。
其中,上撑板1的第一斜角导向块101和第一单向斜角导向凹槽1051的延长线相交于上撑板1的支撑面附近,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上撑板1的第二斜角导向块102和第二单向斜角导向凹槽1061的延长线相交于上撑板1的支撑面附近,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其中,下撑板2的第五斜角导向块201和第三单向斜角导向凹槽2051的延长线相交于下撑板2的支撑面附近,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下撑板2的第六斜角导向块202和第四单向斜角导向凹槽2061的延长线相交于下撑板2的支撑面附近,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由弹性螺杆32适配联动;所述上撑板1与所述下撑板2抬升高度受所述第二连接件32伸缩长度限制。由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所述弹性螺杆32存在限位结构,且所述弹性螺杆32与第二连接件33之间存在限位关系,因此限定了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纵向伸缩距离。又因为,所述上撑板1和所述下撑板2分别与第二连接件32之间存在导向结构,因此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纵向伸缩距离一定,从而限制了所述上撑板1和所述下撑板2的抬升高度。
其中,如图10所示,融合器撑开起子前端设置成两段结构,一为吻合融合器弹性螺杆32内部的圆柱形,二为吻合融合器弹性螺杆32后端三边适配凹槽的三面切除圆柱段。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可撑开融合器的上下撑板具有开口部,第二连接件是中空的且有通孔,且可撑开融合器的撑开方式为连接件后退撑开,可以预留更多空间在可撑开融合器内和在其周围引入骨移植或类似的骨生长诱导材料,在融合器内进一步促进椎间融合。融合器优选地填充有骨移植物或类似的骨生长诱导材料,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可选择在融合器植入之前、之后或植入过程中,在相邻椎体的终板之间充分填充这种骨组织。
2.可撑开融合器植入时,融合器处于收缩状态,直径较小。可撑开融合器的小直径优点使它便于通过现有脊柱内镜通道安全进入椎间隙,易于完成微创手术植入。同时,可撑开融合器的小直径优点使它适用于更多脊柱节段,扩大了融合器的适用范围。
3.可撑开融合器,在椎间隙内平行撑开时,可实现可撑开融合器与上下终板的接触面载荷均匀分布,并且无需使用特殊工具和特殊体位强制撑开椎间隙。同时,可撑开融合器的植入过程不会对上下终板产生额外损伤或切割。
4.当可撑开融合器在椎间隙内处于撑开状态时,平行撑开的设计和撑板表面的防滑齿,使可撑开融合器撑板外表面与上下终板和椎间隙接触面紧密贴合,且贴合面更加平整;
5.由于可撑开融合器撑板表面纵向延长线与融合器中心轴线之间存在细微偏离且有倾角,当可撑开融合器在椎间隙内处于加压撑开状态时,可撑开融合器整体不易退出椎间隙。
6.由于可撑开融合器通过现有脊柱内镜通道进入,进入时不需要撑开椎间隙,可避免撑开过程中对周边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和肌肉等)造成牵拉性损伤。
7.可撑开融合器具备高度调节功能,且可撑开高度比达到1.6~1.7,因此适用于不同的椎间高度,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手术流程。
8.可撑开融合器上下撑板外侧表面完整,无凹陷缺口设计,增强融合器整体结构的强度,上撑板和下撑板受到垂直于撑板的压力时,撑板四周受力更均匀,使得融合器整体结构更稳固。
9.使用该可撑开融合器的镜下融合技术配合目前已迅速发展的脊柱内镜及微创技术,可以更加安全地实现不同方向的融合手术入路,包括OLIF、ATP、XLIF、LLIF、PLIF、TLIF和ALIF等手术入路,真正实现安全的微创融合。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弹性螺杆、上撑板和下撑板;
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螺杆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螺纹配合,所述弹性螺杆的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通过引导结构连接;
在外力旋转作用下,所述弹性螺杆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径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径向移动,第二连接件在径向移动过程中作用于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使得上撑板和下撑板在所述引导结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撑开或合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螺杆的外螺纹前端延伸出多条相互分离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为单边带帽箭头形状的连接钩,其包括第一曲面段和第二曲面段,所述第一曲面段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弹性螺杆外螺纹部分的半径,所述第二曲面段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通孔包括前后设置的限位孔和螺纹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杆的后端设置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杆的限位部与条状结构之间形成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匹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引导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向外撑开或向内合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向外撑开或向内合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与下撑板结构相同,两者关于一平面对称布置,所述上撑板与下撑板两侧外表面光滑完整,所述上撑板的上表面和下撑板的下表面均一前一后分别设置有Z子型开口和工字型开口,两个开口之间设置一横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的上表面和下撑板的下表面设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防滑齿;所述上撑板的上表面和下撑板的下表面的纵向延长线与融合器中心轴线偏离且有倾角。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后端为平整面,且开设有一与第二连接件匹配的拱形凹槽;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前端为斜切面,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斜切面延长线均与融合器中心轴线相交,且相交夹角为钝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表面周向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圆弧凸起,分别与所述上撑面和下撑面的拱形凹槽匹配。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二引导结构为导向块、导向槽和/或第一斜面结构,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匹配的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导向块和/或与所述第一斜面结构匹配的导向块或第二斜面结构。
CN202010032575.7A 2019-11-29 2020-01-13 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Active CN111227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3912 2019-11-29
CN2019112039128 2019-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7997A true CN111227997A (zh) 2020-06-05
CN111227997B CN111227997B (zh) 2021-01-26

Family

ID=70868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2575.7A Active CN111227997B (zh) 2019-11-29 2020-01-13 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79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0836A (zh) * 2020-09-01 2020-12-25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可补充加压植骨的高稳定性椎间融合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007347U (zh) * 2016-04-15 2017-03-15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微创椎间融合器
CN107411853A (zh) * 2017-03-28 2017-12-01 广州爱锘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椎间融合器
CN107510524A (zh) * 2017-09-29 2017-12-26 珠海康弘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椎间融合器及其调节工具
CN108158700A (zh) * 2018-02-10 2018-06-15 武汉光谷北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高度可调节的椎间固定融合器
US20180193164A1 (en) * 2017-01-10 2018-07-12 Anza Innovations Inc.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device
CN109758271A (zh) * 2019-02-20 2019-05-17 江苏百易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器
CN109758272A (zh) * 2019-02-26 2019-05-17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中间植骨高度可调的可撑开融合器
CN109758270A (zh) * 2019-02-20 2019-05-17 江苏百易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撑开融合器
CN109938889A (zh) * 2019-03-11 2019-06-28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植骨高度可调的撑开式融合器
CN110013366A (zh) * 2019-04-04 2019-07-16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植骨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
CN210009183U (zh) * 2019-12-20 2020-02-04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高度的椎间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007347U (zh) * 2016-04-15 2017-03-15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微创椎间融合器
US20180193164A1 (en) * 2017-01-10 2018-07-12 Anza Innovations Inc.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device
CN107411853A (zh) * 2017-03-28 2017-12-01 广州爱锘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椎间融合器
CN107510524A (zh) * 2017-09-29 2017-12-26 珠海康弘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椎间融合器及其调节工具
CN108158700A (zh) * 2018-02-10 2018-06-15 武汉光谷北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高度可调节的椎间固定融合器
CN109758271A (zh) * 2019-02-20 2019-05-17 江苏百易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器
CN109758270A (zh) * 2019-02-20 2019-05-17 江苏百易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撑开融合器
CN109758272A (zh) * 2019-02-26 2019-05-17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中间植骨高度可调的可撑开融合器
CN109938889A (zh) * 2019-03-11 2019-06-28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植骨高度可调的撑开式融合器
CN110013366A (zh) * 2019-04-04 2019-07-16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植骨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
CN210009183U (zh) * 2019-12-20 2020-02-04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高度的椎间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0836A (zh) * 2020-09-01 2020-12-25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可补充加压植骨的高稳定性椎间融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7997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0048B2 (en) Expandable spinal interbody and intravertebral body devices
US10500062B2 (en) Bellows-like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
JP4197099B2 (ja) 椎体間脊椎固定インプラント
JP4579255B2 (ja) ユニバーサル締り嵌めクリート
US9034041B2 (en) Expandable spinal interbody and intravertebral body devices
US6193757B1 (en)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spacers
US7727280B2 (en) Bone fusion device
US8062373B2 (en) Spine surgery method and motion preserving implant
JP6042615B2 (ja) 脊椎の骨修復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使用方法
US7044971B2 (en) Lordotic fusion implant
EP2691051B1 (en) Articulating interbody cage
CA2171907C (en) Interbody fu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storation of normal spinal anatomy
CN110013366B (zh) 一种可植骨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
US20090292361A1 (en) Intervertebral implant and installation tool
CN112120836B (zh) 一种高度可调可补充加压植骨的高稳定性椎间融合器
NO326371B1 (no) Aksialt forlopende implanterbar stang for justering av en avstand mellom to tilliggende ryggvirvellegemer.
JP2007513718A (ja) 拡張可能な椎間移植片
WO2014063255A1 (en) Expandable prosthetic vertebral implant
CN111227997B (zh) 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JP2016013460A (ja) 脊椎の骨修復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使用方法
JP3909323B2 (ja) 膨張型骨接合ケージ
CN112137774B (zh)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椎间融合器
CN213607204U (zh) 一种高度可调可加压植骨的椎间融合器
CN213607205U (zh)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US11957597B2 (en) Spinal disc implant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cutaneous delivery of the spinal disc im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