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7205U -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07205U
CN213607205U CN202021884793.5U CN202021884793U CN213607205U CN 213607205 U CN213607205 U CN 213607205U CN 202021884793 U CN202021884793 U CN 202021884793U CN 213607205 U CN213607205 U CN 213607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usion cage
intervertebral space
screw rod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47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善云
吕劲贤
卢宏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Weier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847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07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07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07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包括框,框为上下通透的矩形状,框的内部嵌套连接有动力滑块,动力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筋条,动力滑块上设置有凹槽,支撑板和动力滑块通过筋条和凹槽嵌套连接,框的后端开设有后通孔,动力滑块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螺杆,螺杆穿过后通孔套设在框上,在螺杆周向方向上还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定轴销配合实现螺杆无法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框的前端开设有前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高度可调结构设计,通过导向销管、螺杆与动力滑块的联动控制,实现融合器高度与生理椎间隙高度的完美匹配;实现植入后椎间隙平行抬升高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融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椎间融合器并不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在不同的椎间隙高度中需要应用不同规格的椎间融合器,种类复杂,增加手术难度,需要较长手术时间,手术过程繁复;
现有椎间融合手术由于椎间融合器体积过大的原因,适用于开放性手术,较大体积融合器对关节突和椎间盘纤维环等原有稳定结构破坏过多而造成脊柱不稳,术后必须加钉棒进行固定,不仅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费用,同时对神经根损伤的概率也较大。
不同椎间融合植入物的形状与结构限制其功能性。
主流子弹头型融合器,该类融合器除前后端两面,其余四面均为镂空设计,融合器内部中空。该类融合器的优势为:内部中空外部镂空设计,易于植骨,使融合器植入后,更好地建立和维持腰椎稳定性。该类融合器的劣势为:该类型融合器的高度固定,不能适应不同节段椎间隙高度,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在不同的椎间隙高度中需要应用不同规格的椎间融合器,种类复杂,增加手术难度,需要较长手术时间,手术过程繁复。
另一类可膨胀椎间融合器,特点为:可实现融合器主体的平行撑开功能,也可垫升高度或面积,可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节段椎间隙高度或面积。该类可膨胀融合器的劣势为:该类融合器主体虽可适应不同节段椎间隙高度或面积,但撑开高度范围有限,且体积普遍较大,更普遍适用于开放性手术,较大体积融合器对关节突和椎间盘纤维环等原有稳定结构破坏过多而造成脊柱不稳,术后必须加钉棒进行固定,不仅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费用,同时对神经根损伤的概率也较大。
综上所述,目前椎间融合器及融合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主要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包括框,所述框为上下通透的矩形状,所述框的内部嵌套连接有动力滑块,所述动力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筋条,所述动力滑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动力滑块通过筋条和凹槽嵌套连接,所述框的后端开设有后通孔,所述动力滑块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后通孔套设在所述框上,在所述螺杆周向方向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定轴销配合实现螺杆无法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框的前端开设有前通孔,所述动力滑块的前端滑动装配连接导向销管,所述导向销管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框前端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筋条嵌套安装在所述框和所述动力滑块之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外侧设置有垂直与融合器轴线方向的筋条,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沿着所述框的轴线方向运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可以和所述动力滑块上的凹槽相互滑动的筋条,使得所述支撑板沿着动力滑块上的凹槽爬升或降落。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销管与所述框的前通孔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销管为直径不等的两分段,用于限制所述动力滑块的运动范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销管的两侧安装有定位螺钉。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两端螺纹之间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顶在所述框的后通孔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销管和所述螺杆均为中空贯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的尾部设置有适配融合器植入工具的三角切圆凹槽。
进一步改进在于,上下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为8.8°~10°,且所述支撑板外表面的中段位置上设置有反向齿,使得在同一块支撑板上压力植骨部位由前后反向的齿包围,在椎间压力的作用下,上下两块支撑板上面设置的反向齿在融合器抬升后能使融合器维持住其在椎间隙的位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后段位置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为拱形,所述凸起起到固定和防塌陷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融合器的支撑板和动力滑块中空,可以预留更多空间在融合器内和在其周围引入骨移植或类似的骨生长诱导材料,在融合器内进一步促进椎间融合。融合器优选地填充有骨移植物或类似的骨生长诱导材料,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可选在融合器植入之前、之后或植入过程中,在相邻椎体的终板之间充分填充这种骨组织。
2.融合器植入时,融合器处于收缩状态,直径较小。融合器的小直径优点使它便于通过现有脊柱内镜通道安全进入椎间隙,易于完成微创手术植入。同时,融合器的小直径优点使它适用于更多脊柱节段,扩大了融合器的适用范围。
3.融合器,支撑面宽大,在椎间隙内平行撑开时,可实现融合器与上下终板的接触面载荷均匀分布,并且无需使用特殊工具和特殊体位强制撑开椎间隙。同时,融合器的植入过程不会对上下终板产生额外损伤或切割。
4.当融合器在椎间隙内处于撑开状态时,平行撑开的设计和支撑面的防滑齿,使融合器撑板外表面与上下终板和椎间隙接触面紧密贴合,且贴合面更加平整;
5.由于融合器通过现有脊柱内镜通道进入,进入时不需要撑开椎间隙,可避免撑开过程中对周边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和肌肉等)造成牵拉性损伤;
6.融合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可促进早期融合,允许融合器撑开后补充加压植骨;
7.融合器支撑板一端凸起为拱形,吻合椎间隙角度并有效防止塌陷;
8.使用该融合器的镜下融合技术配合目前已迅速发展的脊柱内镜及微创技术,可以更加安全地实现不同方向的融合手术入路,包括OLIF、ATP、XLIF、LLIF、PLIF、TLIF和ALIF等手术入路,真正实现安全的微创融合。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撑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动力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向销管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定轴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定位螺钉;2、导向销管;3、框;4、支撑板;5、螺杆;6、卡环;7、动力滑块;8、定轴销。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椎间融合器高度可调的结构设计,通过导向销管2、螺杆5与动力滑块7的联动控制,实现融合器支撑板4平行爬升或降落,同时可调节高度的范围大(螺纹设计实现撑开高度可调),替代不同高度的融合器,实现融合器高度与生理椎间隙高度的完美匹配;实现植入后上下间隙高度平行。
参照图1-9,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包括框3,所述框3为上下通透的矩形状,所述框3的内部嵌套连接有动力滑块7,所述动力滑块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有筋条,所述动力滑块7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板4和所述动力滑块7通过筋条和凹槽嵌套连接,所述框3的后端开设有后通孔,所述动力滑块7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螺杆5,所述螺杆5穿过所述后通孔套设在所述框3上,在所述螺杆5周向方向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定轴销配合实现螺杆5无法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框3的前端开设有前通孔,所述动力滑块7的前端滑动装配连接导向销管2,所述导向销管2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框3前端上。
具体地,所述螺杆5还可以通过卡环6限位在所述框3的后通孔上,使得所述螺杆5和所述框3能相互转动而无法轴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撑板4上的筋条嵌套安装在所述框3和所述动力滑块7之间,使得所述支撑板4上的筋条在受力时所发生的变形受到限制,进而增强所述融合器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两外侧设置有垂直与融合器轴线方向的筋条,而此筋条与所述支撑板4上的凹槽互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4沿着所述框3的轴线方向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有可以和所述动力滑块7上的凹槽相互滑动的筋条,使得所述支撑板4沿着动力滑块7上的凹槽爬升或降落。
具体地,在融合器闭合状态下,转动所述螺杆5,所述动力滑块7将沿着螺纹轴线方向远离所述螺杆5,而所述支撑板4在所述筋条和所述凹槽的相互限制下,只能沿着所述动力滑块7上升或下降。
参照图12,优选的,上下两个支撑板4设计成夹角为8.8度的面,以期与椎间隙角度高度吻合,同时在支撑板中段设置有高于周围表面的反向齿,使得在同一块支撑板上压力植骨部位由前后反向的齿包围,在椎间压力的作用下,上下两块支撑板上面设置的反向齿在融合器抬升后能使融合器维持住其在椎间隙的位置。
参照图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后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为拱形,可以起到固定和防塌陷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向销管2与所述框3的前通孔为螺纹连接,可以为所述动力滑块7沿所述融合器轴线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向销管2为直径不等的两分段,用于限制所述动力滑块7的运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向销管2的两侧安装有定位螺钉1,所述定位螺钉1也起到限制所述动力滑块7运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导向销管包括导向销和定位管,也能起到限制所述动力滑块7的作用,进而限制支撑板的抬升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螺杆5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两端螺纹之间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顶在所述框3的后通孔上。
具体地,所述螺杆5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两端螺纹之间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台阶顶在所述框3的后通孔上,由于螺纹的自锁特性,并且由于卡环6的存在,所述螺杆5只能与所述框3相互转动而无法轴向移动,当融合器处于撑开状态,负载施加在所述支撑板4上时,转动螺杆5,所述动力滑块7在螺纹的作用下会逐渐靠近所述螺杆5两端螺纹之间的台阶,配合筋条实现主动降下所述支撑板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向销管2和所述螺杆5均为中空贯通,进而构成一条中空通道,作为穿导丝或注射骨水泥等操作提供通路,融合器整体轴向贯通,方便穿入导丝或其他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轴向孔的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螺杆5的尾部设置有适配融合器植入工具的三角切圆凹槽,由于对所述螺杆5的长度进行限制,故融合器在撑开状态时,所述动力滑块7内部保持中空贯穿,有利于在里面压填自体骨质,有益于脊柱融合。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3),所述框(3)为上下通透的矩形状,所述框(3)的内部嵌套连接有动力滑块(7),所述动力滑块(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有筋条,所述动力滑块(7)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板(4)和所述动力滑块(7)通过筋条和凹槽嵌套连接,所述框(3)的后端开设有后通孔,所述动力滑块(7)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螺杆(5),所述螺杆(5)穿过所述后通孔套设在所述框(3)上,在所述螺杆(5)周向方向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定轴销配合实现螺杆(5)无法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框(3)的前端开设有前通孔,所述动力滑块(7)的前端滑动装配连接导向销管(2),所述导向销管(2)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框(3)前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上的筋条嵌套安装在所述框(3)和所述动力滑块(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两外侧设置有垂直于融合器轴线方向的筋条,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4)无法沿着所述框(3)的轴线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有可以和所述动力滑块(7)上的凹槽相互滑动的筋条,使得所述支撑板(4)沿着动力滑块(7)上的凹槽爬升或降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销管(2)与所述框(3)的前通孔为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个所述支撑板(4)之间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为8.8°~10°,且所述支撑板(4)外表面的中段位置上设置有反向齿,使得在同一块支撑板上压力植骨部位由前后反向的齿包围,在椎间压力的作用下,上下两块支撑板上面设置的反向齿在融合器抬升后能使融合器维持住其在椎间隙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后段位置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为拱形,所述凸起起到固定和防塌陷的作用。
CN202021884793.5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Active CN213607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4793.5U CN213607205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4793.5U CN213607205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07205U true CN21360720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4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84793.5U Active CN213607205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072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9295A (zh) * 2021-08-10 2021-10-19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后植骨高度可调的融合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9295A (zh) * 2021-08-10 2021-10-19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后植骨高度可调的融合器
CN113967109A (zh) * 2021-08-10 2022-01-25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后植骨高度可调的融合器
CN113967109B (zh) * 2021-08-10 2022-11-01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后植骨高度可调的融合器
WO2023015839A1 (zh) * 2021-08-10 2023-02-16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后植骨高度可调的融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0836B (zh) 一种高度可调可补充加压植骨的高稳定性椎间融合器
US11896493B2 (en)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spacer
US11759331B2 (en) Stabilized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spacer
US11583414B2 (en) Bone fusion device
US9974659B2 (en) Expandable vertebral prosthesis
US20210068959A1 (en) Bone fus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9289309B2 (en)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6395035B2 (en) Strain regulating fusion cage for spinal fusion surgery
JP5001652B2 (ja) 人工椎間板置換法
US6833006B2 (en)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spacers
US20060142859A1 (en) Bone fusion device
CN110013366B (zh) 一种可植骨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
CN109758272A (zh) 一种可中间植骨高度可调的可撑开融合器
WO2006042487A1 (de) Bandscheibenendoprothese mit zylindrischen artikulationsflächen
US9198768B1 (en) Enhanced artificial disk
US9439773B2 (en) Enhanced artificial disk
CN213607205U (zh)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融合器
CN112137774B (zh) 一种可加压植骨与椎间隙高度匹配的椎间融合器
CN213607204U (zh) 一种高度可调可加压植骨的椎间融合器
KR20230134576A (ko) 척추체의 높이를 복원하기 위한 임플란트
CN111227997B (zh) 一种中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CN101677864A (zh) 人造椎间盘
CN107669377A (zh) 具有骨长入微孔的颈椎用椎间融合器
CN217366203U (zh) 扩展式椎体融合装置
CN219846974U (zh) 一种可撑开的椎间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