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6419A - 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其的多连式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其的多连式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6419A
CN111226419A CN201880058628.3A CN201880058628A CN111226419A CN 111226419 A CN111226419 A CN 111226419A CN 201880058628 A CN201880058628 A CN 201880058628A CN 111226419 A CN111226419 A CN 111226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sensor unit
unit
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6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6419B (zh
Inventor
片濑泰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a Corp filed Critical Ko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26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6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6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6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3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d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8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多连连接,与以往相比,也能够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的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它的多连式传感器。本发明的传感器单元(1)的特征在于,具有:传感器部(3);以及微机(40),与传感器部电连接,处理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其中,微机具有:上游通信控制部(44),在与上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以及下游通信控制部(45),在与下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根据本发明,即使多连连接传感器单元,与以往相比,也能够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Description

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其的多连式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其的多连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主单元100与多个通信模块200以雏菊链(daisychain)方式连接而成的通信系统。通信模块之间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总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1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总线连接的情况下,在作为传感器单元的各通信模块内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通信线共用,由于多连连接传感器单元,所以存在通信质量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多连连接,与以往相比,也能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的传感器单元,以及使用它的多连式传感器。
本发明的传感器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传感器部;以及控制部,与所述传感器部电连接,处理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控制部具有:上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上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以及下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下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优选在本发明中,还具有电路电源生成部,生成包含所述传感器部和所述控制部的电路功能部的驱动电源。
优选在本发明中,还具有通知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息的通知部。
本发明的多连式传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多连式传感器是传感器单元经由多个通信线缆而连接的,所述传感器单元具有:传感器部;以及控制部,与所述传感器部电连接,处理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其中,各控制部具有:上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上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以及下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下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即使多连接传感器单元,与以往相比,也能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中的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的俯视图。图1B是沿图1A所示的A-A线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传感器单元的剖面图。
图2是传感器部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连接了多个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连式传感器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连式传感器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中的图6A是表示与图1A所示的传感器单元一部分不同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与图1A所示的传感器单元一部分不同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的俯视图。图6C是表示与图1A所示的传感器单元一部分不同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的框图。
图8是连接了多个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时的通信线侧的框图。
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结构的通信线侧的框图。
图10是连接了多个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时的电源布线侧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简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的俯视图,图1B是沿图1A所示的A-A线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传感器单元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单元1例如是流量传感器。
传感器单元1具有基板2、配置于基板2的表面2a的传感器部3、与传感器部3电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4、5、以及向外部通知传感器部3的检测信息的通知部6而构成。
如图1A所示,传感器部3配置在基板2的表面2a的大致中央。此外,外部连接端子4、5在基板2的表面2a上,配置在传感器部3的两侧。因此,传感器部3和外部连接端子4、5在基板2上配置成一列。图1A、图1B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4、5的形状、开口部4a、5a的大小分别不同。图1A、图1B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4、5是USB端子,例如,USB-A类型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4,micro USB类型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5。
如图1A所示,多个通知部6配置在基板2的四角(壳体7未图示)。另外,通知部6的个数没有限定,此外,通知部6的配置位置也没有限定。例如,通知部6也可以重叠于传感器部3的表面而设置。
如图1B所示,传感器部3的表面被壳体7覆盖。壳体7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非透明的。在壳体7上设置有贯通孔7a。贯通孔7a例如是用于向传感器部3送风的孔,能够通过贯通孔7a进行风检测。另外,也可以没有壳体7。或者,也可以是将传感器部3的表面用密封树脂覆盖等的结构。
接下来,对传感器部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传感器部3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由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温度补偿用电阻元件14、电阻器16、17构成桥接电路18。如图2所示,由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和电阻器16构成第一串联电路19,由温度补偿用电阻元件14和电阻器17构成第二串联电路20。并且,第一串联电路19和第二串联电路20并联地连接,构成桥接电路18。
如图2所示,第一串联电路19的输出部21和第二串联电路20的输出部22分别连接到差动放大器(放大器)23。桥接电路18连接有包括差动放大器23的反馈电路24。反馈电路24包括晶体管(未示出)等。
电阻器16、17比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和温度补偿用电阻元件14的电阻温度系数(TCR)小。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例如在被控制成比规定的周围温度仅变高规定值的加热状态下,具有规定的电阻值Rs1,此外,温度补偿用电阻元件14例如被控制为在上述周围温度下具有规定的电阻值Rs2。另外,电阻值Rs1小于电阻值Rs2。构成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和第一串联电路19的电阻器16例如是具有与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的电阻值Rs1相同的电阻值R1的固定电阻器。此外,构成温度补偿用电阻元件14和第二串联电路20的电阻器17例如是具有与温度补偿用电阻元件14的电阻值Rs2相同的电阻值R2的固定电阻器。
图2所示的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配置在图1B所示的传感器部3的壳体7侧,温度补偿用电阻元件14配置在图1B所示的基板2侧。
风通过图1B所示的贯通孔7a到达配置于检测面的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此时,作为发热电阻的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的温度下降,因此,连接有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的第一串联电路19的输出部21的电位变动。由此,通过差动放大器23得到差动输出。然后,在反馈电路24中,基于差动输出向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施加驱动电压。然后,能够基于流量检测用电阻元件13的加热所需的电压的变化,通过后述的微机换算输出风速。
另外,图2所示的传感器部3的电路结构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经由通信线缆8连接多个传感器单元1。如图3所示,通信线缆8的一个端部例如是micro USB插头9,另一端部例如是USB-A插头10。并且,micro USB插头9连接于传感器单元1所设置的小开口侧的外部连接端子5,USB-A插头10连接于传感器单元1所设置的大开口侧的外部连接端子4。
如图4所示,多个传感器单元1通过通信线缆8一列连接,其前端连接到主机11。主机11是控制通信的装置,表示在通信中成为主控的装置。主机11是笔记本电脑等计算机设备或具备通信控制功能的便携终端,没有具体形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多个传感器单元1构成雏菊链(daisy chain)型多连连接的多连式传感器12。
此外,如图5所示,能够在设置于主机11上的多个信道11a分别连接图4所示的多连式传感器12。通过采用图5的连接结构,能够将多个传感器单元元1配置成矩阵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定传感器单元1的连接数,但能够从数个到数百个左右连接传感器单元1,构成多连式传感器1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经由通信线缆8连接各传感器单元1即可,能够简单且自由地增加多连式传感器12的传感器数,能够使用多连式传感器12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
在多连式传感器12中,例如,能够在宽的范围检测风速。并且,能够基于各传感器单元1的风速的检测信息,适当地改变从各传感器单元1的通知部6向外部送信的方式。例如,通知部6是LED。由此,能够控制使得从多连式传感器12的前端到末端,发光颜色基于风速改变。因此,能够将多连式传感器12作为灯饰,或者,作为流体的分析用等诉诸于使用者的视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由于外部连接端子4、5的形状、大小不同,所以能够防止错误连接。例如,在规定为外部连接端子5是与位于上游的主机11侧的通信侧,外部连接端子4是与位于下游的传感器单元1的通信侧时,能够防止相反地连接这样的错误连接。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设置于传感器单元1的外部连接端子30、31也可以是相同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错误连接,例如,可以在至少一个外部连接端子30上设置表示连接的方向的记号32。例如,能够识别设置了记号32的一侧是主机11侧(上游侧),能够防止错误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识别外部连接端子30、31的连接的方向即可,也能够通过使上述外部连接端子30、31的形状、大小不同,标记记号32以外的结构防止错误连接。
此外,在图1A中,传感器部3及外部连接端子4、5排列配置为一列,但例如如图6B所示的那样,将各外部连接端子4、5夹着传感器部3而在大致90°的方向上配置也可以。如果将图6B所示的传感器单元1用在多连式传感器12的至少一部分上,则能够将传感器单元1的排列方向弯曲90°。当然,能够根据经由传感器部3的外部连接端子4、5之间的角度来改变传感器单元元1的排列方向的弯曲角度。
此外,如图6C所示,各外部连接端子33、34配置在从传感器部3观察的同一侧也可以。通过将图6C所示的传感器单元1用于多连式传感器1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将传感器单元1的排列方向弯曲180°。因此,使用图1A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4、5排列成一列的传感器单元1和图6C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33、34配置在同一侧的传感器单元1,由此,例如,即使主机11的信道11a是一个,传感器单元1也能构成呈曲折形状排列的多连式传感器1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1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图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1的框图。
如图7所示,传感器单元1具有传感器部3、与传感器部3电连接作为处理传感器部3的检测信号的控制部的微机40而构成。
如图7所示,微机40具有CPU41、AD转换器(ADC)42、输入输出端口(I/O port)43、上游通信控制部44、下游通信控制部45而构成。
这样,在微机40中,CPU41、AD转换器42、输入输出端口43及通信控制部44、45等由一个芯片构成。
来自传感器部3的检测信号由AD转换器(ADC)42进行AD转换,由CPU41进行处理。CPU41基于传感器输出,进行作为通知部的LED47的点亮控制、进行将基于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写入主机发送用存储器等的处理。另外,CPU41进行基于来自主机11的命令的处理等各种处理。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控制部被分成上游通信控制部44和下游通信控制部45。上游通信控制部44在与作为上游装置的主机11侧的传感器单元1、或主机11之间进行收发控制。此外,下游通信控制部45在与作为下游装置的传感器单元1之间进行收发控制。在此,与上游通信控制部44及下游通信控制部45连接的符号46的线表示通信线缆8(参照图3)内的通信线46。在与图1A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4、5的关系中,外部连接端子5侧为上游通信控制部44侧,外部连接端子4侧相当于下游通信控制部45侧。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上游通信控制部44和下游通信控制部45分开。由此,如图8所示,即使连接多个传感器单元1构成了多连式传感器12时,也能够仅在相邻的传感器单元1之间(或者仅在相邻的主机11和传感器单元1之间),进行命令发送、数据的收发。另外,在图8中,仅图示了控制部的一部分。此外,能够识别是与位于上游装置的主机11侧的通信,还是与位于下游装置的传感器单位1的通信。因此,例如,当将命令从图8所示的正中间的传感器单元1发送到作为上游装置侧的图示左侧的传感器单元1时,能够经由上游通信控制部44适当地将命令发送到作为上游装置的传感器单元1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实现相邻的传感器单元1之间,或是主机11和传感器单元1之间的通信,能够高品质地保持通信质量。
此外,在连接有多个传感器单元1的多连式传感器12中,例如与主机-流量传感器A-流量传感器B-流量传感器C-流量传感器D-流量传感器E连接时,能够在各传感器之间、主机-流量传感器A之间分别进行通信。例如,在主机-流量传感器A之间进行通信时,在流量传感器A-流量传感器B之间、流量传感器B-流量传感器C之间也能够进行单独通信。因此,能够提高数据收发的自由度。
另一方面,图9是比较例(现有例)。如图9所示,在各传感器单元1中将通信控制部48设置成一个而将各传感器单元1总线连接的结构中,来自主机的命令发送被发送到包含了不旨在的传感器单元1的全部传感器单元1。即,即使来自主机的命令发送例如是针对图9所示的正中间的传感器单元1的情况,也向全部传感器单元1发送命令。因此,在进行通信期间,不能在传感器单元1间、主机与传感器单元1间进行其他的命令通信。此外,由于传感器单元1的连接数增加,朝向末端(离主机远的一侧)的传感器单元1,渐渐地发生数据信号的衰减,容易导致通信质量的劣化。
此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1具有传感器部3、微机40及电路电源生成部51,该电路电源生成部生成包含LED47(通知部)的电路功能部50的驱动电源。电路电源生成部51与通信线缆8(参照图3)内的电源布线49连接。
电路电源生成部51接入有降压电路,生成电路功能部50的驱动电源。例如,在主机侧,通过AC/DC转换器将AC100V转换为DC24V,并提供给传感器单元1。并且,在传感器单元1中,由具有降压电路的电路电源生成部51降压至规定的电压,使电路驱动。此时,配合搭载的IC,例如降压到5V和3V。
另一方面,在没有本实施方式的电路电源生成部51的结构中,在主机侧降压至规定的电压,例如,降压为传感器单元1的驱动电压即5V,并提供给传感器单元1。在这样的结构中,若将多个传感器单元1多连连接,则越远离主机越产生电压下降,若传感器单元1的连接数增加过多、通信线缆过长,则有时不能适当地驱动末端侧的传感器单元1。
对此,如图10所示,通过在各传感器单元1中设置电路电源生成部51,能够在充分提高从主机供给的电压之后,在各传感器单元1分别生成电路功能部50的驱动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电路电源生成部51供给全部构成电路功能部50的微机40、传感器部3的电源。由此,在多连式传感器12中,能够抑制电压下降,能够适当地驱动各传感器单元1。另外,在图10中,仅图示了控制部的一部分。
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单元1具有传感器部3、与传感器部3电连接、处理传感器部3的检测信号的微机40(控制部)。并且,微机40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上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上游通信控制部44、和与下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下游通信控制部45。由此,即使多连连接多个传感器单元1,与以往相比,也能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相邻的传感器单元1之间或主机11和传感器单元1之间进行通信,所以能够适当地保证通信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优选还具有电路电源生成部51,该电路电源生成部51生成包含传感器部3和微机40的电路功能部50的驱动电源。由此,能够在充分提高从主机11供给的电压之后,由各传感器单元1分别生成电路功能部50的驱动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电路电源生成部51供给全部构成电路功能部50的微机40、传感器部3的电源。由此,在多连式传感器12中,能够抑制电压下降,能够适当地驱动各传感器单元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还具有通知传感器部3的检测信息的通知部6。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LED作为通知部6,但不限于LED,也可以是其他的发光装置。或者,除了发光物以外,也可以是通过声音、振动等动作通知物理量变化的方式。
当通知部6是发光的装置时,例如能够根据风速改变光的强度、颜色。或者,当通知部6是声音装置时,例如,根据风速,改变声音的大小、音调,此外,当通知部6是振动装置时,例如能够根据风速,改变振动的大小、振动的节奏。
此外,作为传感单元1,在上述中例示了传感器单元1,但并不限定于传感器单元1,只要是捕捉外部的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则全部包含。优选为能够检测温度变化、湿度变化以及压力变化等物理量变化的传感器单元1。
此外,在上述中,例示了USB端子作为外部连接端子4、5,但只要是在传感器单元1之间能够进行通信的端子,则不限于USB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能够构成经由通信线缆8在外部连接端子4、5之间连接了多个传感器单元1的多连式传感器12。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将通信控制部二分为上游和下游的图8所示的连接通信,而非图9的总线连接通信,能够高质量地适当地保证通信质量。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图10所示的电路电源生成部51生成驱动电源,能够抑制电压下降,能够适当地驱动从前端至末端全部的传感器单元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多连式传感器12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例如,能够作为室内、室外的灯饰使用,作为风速的分析用等使用。例如,能够通过在建筑物、移动物上安装本实施方式的多连式传感器12,简单地分析宽范围的流体状态。
此外,如图5所示,能够使用多个多连式传感器12来排列成矩阵状。由此,能够通过矩阵的发光变化等从视觉上感受到随着从风强烈接触的地方远离而风渐渐变弱的样子、刮风的方向等。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传感器单元的通信控制部分成上游和下游,能够使通信质量保持良好的状态。此外,通过在传感器单元中设置电路电源生成部,即使多连连接多个传感器单元也能抑制电压下降,能够适当地驱动各传感器单元。其结果,能够确定传感器单元之间及传感器单元与主机间、至上游及下游的方向性从而适当地进行数据通信。由此,能够由主机适当地处理各传感器单元的检测信息,或者能够从主机发送命令。因此,根据多连式传感器的用途,例如,能够尝试改变多连式传感器的发光状态、改变检测精度的范围、提高控制的自由度。如上所述,能够使用本发明的多连式传感器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
本申请基于2017年9月11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73739号。其内容全部包含在此。

Claims (4)

1.一种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传感器部;以及
控制部,与所述传感器部电连接,处理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部具有:
上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上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以及
下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下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电路电源生成部,生成包含所述传感器部和所述控制部的电路功能部的驱动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通知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息的通知部。
4.一种多连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连式传感器是传感器单元经由多个通信线缆而连接的,所述传感器单元具有:
传感器部;以及
控制部,与所述传感器部电连接,处理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
其中,各控制部具有:
上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上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以及
下游通信控制部,在与下游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CN201880058628.3A 2017-09-11 2018-08-29 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其的多连式传感器 Active CN111226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3739A JP6994329B2 (ja) 2017-09-11 2017-09-11 多連式センサ
JP2017-173739 2017-09-11
PCT/JP2018/031908 WO2019049742A1 (ja) 2017-09-11 2018-08-29 センサ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連式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6419A true CN111226419A (zh) 2020-06-02
CN111226419B CN111226419B (zh) 2022-06-07

Family

ID=6563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628.3A Active CN111226419B (zh) 2017-09-11 2018-08-29 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其的多连式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6424B2 (zh)
JP (1) JP6994329B2 (zh)
CN (1) CN111226419B (zh)
DE (1) DE112018005040T5 (zh)
WO (1) WO2019049742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9335A (ja) * 1988-05-17 1989-11-21 Fujitsu Ltd 下位局側障害時のデータ収集方式
JPH05308357A (ja) * 1991-03-29 1993-11-19 Sharp Corp 通信拡張装置
JPH08172681A (ja) * 1994-12-16 1996-07-02 U S C:Kk ドミノ式データ収集装置
JP2001222788A (ja) * 1999-10-29 2001-08-17 Omron Corp センサシステム
CN101467188A (zh) * 2006-04-13 2009-06-24 通用电气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报警系统传感器拓扑装置和方法
US20140266792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Raymond & Lae Engineering, Inc. Universal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dular interface and sensor assemblies
CN104160786A (zh) * 2011-12-21 2014-11-19 埃尔多实验室控股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以及提取照明系统状态信息的方法
JP2015204584A (ja) * 2014-04-16 2015-1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散型制御装置
CN106878125A (zh) * 2013-10-25 2017-06-20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双线通信系统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26629A (ko) 1998-07-11 2008-03-25 칼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데이터 분배 시스템, 신용 승인 결정 방법, 전자 통신시스템, 전자 통신 경로 지정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정보 제공장치
JP2006116084A (ja) 2004-10-21 2006-05-11 Nippon Dempa Kogyo Co Ltd タイム測定システム
JP4636257B2 (ja) 2005-08-31 2011-02-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リングリピート機能
JP2009212962A (ja) 2008-03-05 2009-09-17 Canon Inc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の電源供給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14182A (ja) 2013-10-04 2014-01-23 Mega Chips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センサ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監視システム
US10397021B2 (en) 2016-01-29 2019-08-27 Analog Devices, Inc. Synchronous slave-to-slave communications
US10366028B2 (en) * 2016-09-29 2019-07-30 Ossi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9335A (ja) * 1988-05-17 1989-11-21 Fujitsu Ltd 下位局側障害時のデータ収集方式
JPH05308357A (ja) * 1991-03-29 1993-11-19 Sharp Corp 通信拡張装置
JPH08172681A (ja) * 1994-12-16 1996-07-02 U S C:Kk ドミノ式データ収集装置
JP2001222788A (ja) * 1999-10-29 2001-08-17 Omron Corp センサシステム
CN101467188A (zh) * 2006-04-13 2009-06-24 通用电气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报警系统传感器拓扑装置和方法
CN104160786A (zh) * 2011-12-21 2014-11-19 埃尔多实验室控股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以及提取照明系统状态信息的方法
US20140266792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Raymond & Lae Engineering, Inc. Universal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dular interface and sensor assemblies
CN106878125A (zh) * 2013-10-25 2017-06-20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双线通信系统和应用
JP2015204584A (ja) * 2014-04-16 2015-1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散型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6419B (zh) 2022-06-07
US10986424B2 (en) 2021-04-20
JP6994329B2 (ja) 2022-01-14
WO2019049742A1 (ja) 2019-03-14
DE112018005040T5 (de) 2020-09-10
JP2019050502A (ja) 2019-03-28
US20200267457A1 (en)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29765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hard disk drive of server system
US78002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dundant fan control function
US10355689B2 (en) Touch switch unit and interior ligh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6320986B2 (ja) モジュラー回路基板を備えたカメラシステム
MX2012014355A (es) Tecnicas, sistemas y aparatos de miniaturización en relacion con fuentes de suministro de energia, electrica memorias, interconexiones y diodos emisores de luz (led).
US9417735B2 (en) Optical touch module having single-row seri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optical multi-touch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226419B (zh) 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其的多连式传感器
CN111095375A (zh) 传感器单元及使用它的多连式传感器
CN112739990A (zh) 流量传感器装置
TWI650661B (zh) 熱模擬系統
US8988819B2 (en) Hard disk drive module having temperature detecting function
JPWO2014184920A1 (ja) 電池監視装置、電池監視基板、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システム
JP4701724B2 (ja) 電源制御方式と装置、電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US6353865B1 (en) Terminator with indicator
US8634186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controller cable arrangement
CN112739989A (zh) 流量传感器装置
CN206413305U (zh) 一种eps控制器常温耐久寿命试验控制盒
US20080288706A1 (en) Modular automation device
KR20190080813A (ko) 비 케이블 타입의 입출력 단자 분리형 산업용 컴퓨터 메인보드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산업용 컴퓨터
US20100182072A1 (en) Patch panel
CN215264814U (zh) 固定式读码器的控制盒
CN106019700A (zh) 显示单元
US20080288680A1 (en)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CN115968105A (zh) 一种电路连接接口的电气次序、布局方式及用途
CN113805521A (zh) 计算机周边装置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