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3258A - 能量储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量储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3258A
CN111213258A CN201880066746.9A CN201880066746A CN111213258A CN 111213258 A CN111213258 A CN 111213258A CN 201880066746 A CN201880066746 A CN 201880066746A CN 111213258 A CN111213258 A CN 111213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external terminal
conduc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67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榎本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213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32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61Hollow metallic terminals, e.g. terminal bush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能量储存装置(1)包括:外壳(2),其上安装有外部端子(5);容纳在外壳(2)中的电极组件(3);导电轴部(91),其由与形成外部端子(5)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在轴向上其一端处具有与外部端子(5)连接的模压部(92);容纳在外壳(2)中的导电板部(90),导电轴部(91)的另一端连接到该导电板部(90),并且电极组件(3)连接到该导电板部(90),外部端子(5)在其与模压部(92)接触的表面上具有镀层(53)或防蚀铝处理层。

Description

能量储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部端子的能量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可充电且可放电的能量储存装置被用于各种设备中,所述设备例如是移动电话和汽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例如电动汽车(EV)或插电式(plug-in)混合电动汽车(PHEV),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包括多个能量储存装置的大容量能量储存模块被安装在车辆上。
通常,能量储存装置被构造成将电极组件与电解液一起气密地容纳在壳中,所述电极组件通过将具有介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分隔件的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堆叠或卷绕而形成。经由集电器电连接至电极组件的正极外部端子和负极外部端子安装在壳的盖板上。
垫或绝缘板被设置在壳与端子之间以及壳与集电器之间。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棱形壳(prismatic case)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所述壳的盖上形成有通孔。杆状的筒部插入通孔中,筒部的一个端部与壳中的第一凸缘部连接,并且筒部的另一端部与端子板(外部端子)连接。电极组件的片连接到第一凸缘部。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JP-A-2016-9165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能量储存装置被要求表现出:在外部端子与集电器之间良好的机械和电连接性能、良好的气密性以及良好的防止液体从能量储存装置泄漏以及防止湿气侵入能量储存装置中的性能。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储存装置,该能量储存装置显示出良好的气密性并且可以防止液体从该能量储存装置泄漏和湿气侵入到能量储存装置中。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能量储存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上安装有外部端子;容纳在外壳中的电极组件;导电轴部,该导电轴部使用与用于形成外部端子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所述导电轴部在其一端处具有连接至所述外部端子的模压部;以及导电板部,其容纳在外壳中,导电轴部的另一端连接到该导电板部,并且电极组件连接到该导电板部,其中所述外部端子在其与模压部接触的表面上具有镀层或防蚀铝(alumite)处理层。
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外部端子在其与模压部接触的表面上具有镀层或防蚀铝处理层,因此,可以提供显示出良好的耐腐蚀性并且可以抑制电气性能的降低和寿命的缩短的能量储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能量储存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上安装有外部端子;容纳在外壳中的电极组件;导电轴部,该导电轴部使用与用于形成外部端子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所述导电轴部在其一端处具有连接至所述外部端子的模压部;以及导电板部,其容纳在外壳中,导电轴部的另一端连接到该导电板部,并且电极组件连接到该导电板部,其中所述外部端子在其与模压部接触的表面上具有镀层或防蚀铝处理层。
在模压部与外部端子之间的接触部分处不同种类的金属相互接触,因此,假设例如水等液体侵入接触部分从而使模压部与外部端子通过所述液体彼此导电,则存在发生电腐蚀(galvanic corrosion)的担心。当外部端子的离子化倾向大于模压部的离子化倾向时,外部端子腐蚀。
利用上述构造,外部端子具有镀层或防蚀铝(alumite)处理层,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可以抑制能量储存装置的电性能的降低和寿命的缩短。
导电板部形成为大致平行于外壳的盖板延伸的板的形状,其具有导电轴部的另一端所连接到的第一表面,且具有电极组件的朝着盖板延伸的片所连接到的第二表面,其中可以将导电板部和片在盖板的平面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外部端子的尺寸。
利用上述构造,导电板部形成为大致平行于盖板延伸的板的形状,因此,导电板部在外壳中占据的体积是小的。因此,可以增加外壳中电极组件的体积占用,从而可以提高能量储存装置的能量密度。尽管导电板部在外壳中占据的体积是小的,但是连接有片的导电板部的第二表面可以确保大的面积。因此,可以将导电板部和片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设置成大于外部板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以增加片和导电板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使能量储存装置中的电流路径的电阻损失是小的。因此,即使当大电流在能量储存装置中流动时,电流路径也被最低程度地熔化(minimally fused)。
镀层的离子化倾向可以大于导电轴部的离子化倾向,并且可以小于外部端子的离子化倾向。
当离子化倾向按照外部端子、镀层和导电轴部的顺序减小时,导电轴部和镀层之间的电势差(potential difference)变得小于导电轴部和外部端子之间的电势差。因此,可以更有利地抑制电腐蚀的发生。
外部端子可以使用铝形成,并且导电轴部可以使用铜形成。
铝的离子化倾向与铜的离子化倾向之间的差异是大的,因此,在外部端子与导电轴部之间的接触部分处容易发生电腐蚀。
利用上述构造,外部端子具有镀层或防蚀铝(alumite)处理层,因此,可以抑制离子的移动,从而有利地抑制电腐蚀的发生。
(第一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的附图描述本发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能量储存装置的前视图。以下,针对能量储存装置1为锂离子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能量储存装置1不限于锂离子二次电池。
如图1所示,能量储存装置1包括:壳2,其具有盖板21和壳体20;正极端子4;负极端子5;外垫7、10;破裂阀6(rupture valve),以及集电器9、12。正极端子4在其大致中心部分处具有凹部41,并且集电器12的端部机械地且电气地连接至凹部41。负极端子5在其大致中心部分处具有凹部51,并且集电器9的端部机械地且电气地连接至凹部51。负极端子5在其表面上具有镀层53。集电器9、12的详细的连接结构在后面叙述。
壳2例如由诸如铝、铝合金、不锈钢的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壳2具有长方形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shape),并且所述壳2容纳后述的电极组件3和电解质溶液(electrolyte solution)(图中未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盖板21以竖直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能量储存装置1的安装表面(图中未示出)上。盖板21可以在图1中以朝上的方式设置。
如图2所示,正极端子4通过外垫10设置在盖板21的外表面的一个端部上,负极端子5通过外垫7设置在盖板21的的外表面的另一个端部上。正极端子4和负极端子5分别被配置为使得电极端子的平坦的外表面被暴露,并且导电构件例如汇流条(bus bar)(图中未示出)被焊接到所述外表面。破裂阀6设置在形成在盖板21上的正极端子4与负极端子5之间。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电极组件3包括多个正极板13、多个负极板14和多个分隔件15。当从图3的横向观察,正极板13、负极板14和分隔件15分别具有矩形形状。所述多个正极板13和所述多个负极板14被堆叠为使得正极板13和负极板14交替地堆叠并且分隔件15介于正极板13和负极板14之间。图3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分别从所述负极板14延伸的负极片17被设置为在负极板14的远端侧彼此重叠,并接合到导电板部90的内表面(第二表面)接合。负极片17以弯曲的姿势容纳在壳2的内部,从而增强了能量储存装置1的能量密度(以使得在被负极端子5和负极板14之间的电流路径所占据的空间较小)。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从正极板13延伸的正极片16(稍后描述)具有与负极片17相同的配置。
电极组件3可以是卷绕型电极组件,所述卷绕型电极组件通过对在平坦状态时具有介于正极板13和负极板14之间的分隔件15的长形的正极板13和长形的负极板14进行卷绕而获得。
稍后描述集电器9(current collector)的安装结构。
正极板13是通过在正极基底箔的两个表面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而获得的,所述正极基底箔是板状(片状)或细长条状的金属箔,所述金属箔由铝、铝合金或类似物制成。负极板14是通过在负极基底箔的两个表面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而获得的,所述负极基底箔是板状(片状)或细长的带状的金属箔,所述金属箔由铜、铜合金或类似物制成。
作为用于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活性物质或作为用于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已知的材料,只要该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能够吸留(occlude)和排出(discharge)锂离子。
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使用聚阴离子化合物(如LiMPO4、LiM2SiO4、LiMBO3(M是从由Fe、Ni、Mn、Co或类似物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的过渡金属元素))、尖晶石化合物(如钛酸锂或锰酸锂)、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如LiMO2(M是从由Fe、Ni、Mn、Co或类似物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的过渡金属元素))或类似物。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例如,除了锂金属和锂合金(锂-铝、锂-硅、锂-铅、锂-锡、锂-铝-锡、锂-镓以及包含诸如伍德合金(wood alloy)的合金的锂金属)、可以吸留或放出锂离子的合金之外,还可以列举出碳材料(例如石墨、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低温烧结碳、无定形碳等)、金属氧化物,锂金属氧化物(Li4Ti5O12等)、多磷酸化合物等。
分隔件15是使用片状或膜状的材料形成的,电解质溶液渗透进所述片状或膜状的材料内。作为形成分隔件15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织造布(woven fabric)、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以及片状或膜状的微孔树脂。分隔件15将正极板13和负极板14彼此分离,并且同时将电解质溶液保持在正极板13和负极板14之间。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局部放大截面图。两个通孔210、211以沿盖板21的纵向方向间隔开的方式形成在盖板21中。破裂阀6设置在通孔210、211之间。
如图4所示,能量储存装置1在通孔211的附近具有负极端子5、外垫7、内垫8以及集电器9。
集电器9由铜制成,并且包括导电板部90、导电轴部91和模压部92。导电板部90设置在盖板21内。圆筒状的导电轴部91设置在导电板部90的外表面(第一表面)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并且穿过通孔211。模压部92形成在导电轴部91的沿导电轴部91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上。
导电轴部91可以与导电板部90一体地形成。或者,导电轴部91可以形成为与导电板部90分离的主体,并且可以通过焊接、模压(swaging)或类似方式而结合到导电板部90。导电轴部91可以是一个实心的部分。
内垫8例如由诸如聚苯硫醚(PPS)或聚丙烯(PP)的合成树脂制成。内垫8具有板部80、插入孔81、凸台82、边缘部83和压缩凸部84(compressed convex portions)。板部80介于导电板部90和盖板21的内表面之间,并在其大致中心部分处具有插入孔81。圆筒状的凸台82被设置成包围插入孔81并覆盖导电轴部91的外周。在板部80的内表面的边缘形成有向内突出的边缘部83。边缘部83覆盖导电板部90的侧面。在板部80的凸台82的外周侧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环状的压缩凸部84。压缩凸部84不限于环形,并且可以在圆周方向上以间隔开的方式形成多个压缩凸部84。压缩凸部84在模压的时候通过按压而被压缩。
负极端子5由铝制成,并具有长方形的板状形状。负极端子5在其第一表面(外表面)上具有圆孔状的凹部51。在该凹部51的底表面的中心部分中,形成有插入孔52,导电轴部91插入插入孔52。
负极端子5在其表面上具有通过镀Ni形成的镀层53。
负极端子5由铝制成,模压部92由铜制成,因此,在离子化倾向(ionizationtendency)方面,负极端子5和模压部92之间存在大的差异。假设一种情况,其中诸如水的液体侵入负极端子5与模压部92之间的接触部分,使得模压部92与负极端子5通过液体彼此导通,这时担心的是发生电作用(电腐蚀)。
在将镀Ni层施加到集电器9的整个表面上以防止发生电腐蚀(galvaniccorrosion)的情况下,尽管发生在模压部92和负极端子5之间的电腐蚀可以被抑制,但是仍然存在这样的担心,即担心在通过超声波焊接将导电板部90和负极片17焊接到彼此时,Ni粉混入负极片17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负极端子5上形成由Ni构成的镀层53。可以通过电解(electrolytic)Ni镀覆或无电(electroless)Ni镀覆中的任一种来进行Ni镀覆。
镀层53可以至少形成在导电轴部91和负极端子5彼此接触的部分上。
外垫7由诸如PPS或PP的合成树脂制成。外垫7具有板部70、插入孔71和边缘部72。板部70介于盖板21的外表面和负极端子5的内表面之间。在板部70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形成有插入孔71,并且凸台82插入到所述插入孔71中。在板部70的外表面的周缘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边缘部72。边缘部72覆盖负极端子5的侧面。
导电板部90和负极片17各自的在盖板21的平面方向(纵向)上的尺寸(面积)被设定为大于负极端子5在盖板21的平面方向(纵向)上的尺寸。
如图4所示,能量储存装置1在通孔210的附近具有正极端子4、外垫10、内垫11以及集电器12。
集电器12由铝制成,并且包括导电板部120、导电轴部121和模压部122。导电板部120设置在盖板21内。圆筒形的导电轴部121设置在导电板部120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并且穿过通孔210。模压部122形成在导电轴部121的端部上。
导电轴部121可以与导电板部120一体地形成。或者,导电轴部121可以形成为与导电板部120分离的主体,并且可以通过焊接、模压(swaging)或类似的方法结合到导电板部120。
内垫11例如由诸如PPS或PP的合成树脂制成。内垫11具有板部110、插入孔111、凸台112、边缘部113和压缩凸部114。板部110介于导电板部120和盖板21的内表面之间,并且在其大致中心部分处具有插入孔111。圆筒状的凸台112被设置为包围插入孔111并覆盖导电轴部121的外周。在板部110的内表面的周缘上形成有向内突出的边缘部113。板部110在凸台112的外周侧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环状的压缩凸部114。压缩凸部114不限于环形,并且多个压缩凸部114可以在圆周方向上以间隔开的方式形成。
正极端子4由铝制成,并且具有长方形的板的形状。正极端子4在其第一表面(外表面)上具有圆孔状的凹部41。在凹部41的底面的中心部分中形成有供导电轴部121插入的插入孔42。
通过将导电轴部121的端部模压到凹部41,形成模压部122,从而使得集电器12机械地且电气地连接到正极端子4。与负极端子5不同,在正极端子4的表面上未形成镀层。正极端子4和集电器12均由铝制成,因此,在模压部122和正极端子4彼此接触的部分不发生电腐蚀。
外垫10由诸如PPS或PP的合成树脂制成。外垫10具有板部100、插入孔101和边缘部102。板部100介于盖板21的外表面和正极端子4的内表面之间。在板部100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形成有插入孔101,并且凸台112被插入到插入孔101中。在板部100的外表面的周缘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边缘部102。边缘部102覆盖正极端子4的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片17就布置在导电轴部91下方,因此,从负极片17到负极端子5的电流路径是短的。导电板部90形成为大致平行于盖板21延伸的板的形状,因此,导电板部90在壳2内所占的体积是小的。从而,壳2中的电极组件3的体积占用是大的,并且因此可以提高能量储存装置1的能量密度。尽管在壳体2中导电板部90占据的体积是小的,但是负极片17所连接到的导电板部90的内表面可以确保大的面积。从而,通过将导电板部90和负极片17各自的在盖板21的平面方向的尺寸设置为大于负极端子5的尺寸,负极片17与导电板部9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被增加以使得能量储存装置中电流路径中的电阻损耗可以被减小。以同样的方式,从正极片16到正极端子4的电流路径是短的,并且正极片16与导电板部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被增加,从而可以电流路径的电阻损耗能够被减小。因此,即使当大电流在能量储存装置1中流动时,电流路径也被最低程度地熔化(minimallyfused)。
在该实施方式中,负极端子5在其表面上具有镀层53,并且镀层53介于模压部92与负极端子5之间。镀层53由Ni制成,并且Ni的离子化倾向落在铝的离子化倾向和铜的离子化倾向之间,因此,模压部92和镀层53之间的电势差变得小于模压部92和负极端子5之间的电势差。因此,电腐蚀的发生被抑制,从而能量储存装置1的电性能的降低和寿命的缩短可以被抑制。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30的局部截面图。在图5中,与图4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被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被省略。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3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储存装置1基本相同的构造,除了负极端子5具有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镀层53的防蚀铝处理层54这一点以外。
防蚀铝处理层54通过防蚀铝处理(alumite treatment)形成。防蚀铝处理是阳极氧化处理(anodic oxidation treatment),其中使用铝作为阳极,铝的表面在防蚀铝处理液下被氧化,从而在铝表面上形成氧化膜。
至少在导电轴部91与负极端子5彼此接触的部分上形成防蚀铝处理层54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端子5具有经过防蚀铝处理层54,因此,导电轴部91与负极端子5接触的部分能够显示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可以抑制能量储存装置1的电性能的降低和寿命的缩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且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想到各种修改。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通过组合适当修改的技术特征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已经对能量储存装置1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进行了描述。然而,能量储存装置1不限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能量储存装置1可以是镍氢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也可以是一次电池(primary battery),也可以是电化学单元(electrochemical cell),例如电容器。
附图标记说明
1、30:能量储存装置
2:壳
20:壳体
21:盖板
3:电极组件
4:正极端子
41、51:凹部
42、52:插入孔
5:负极端子
53:镀层
54:防蚀铝处理层
6:破裂阀
7、10:外垫
70、100:板部
71、101:插入孔
72、102:边缘部
8、11:内垫
80、110:板部
81、111:插入孔
82、112:凸台
83、113:边缘部
84、114:压缩凸部
9、12:集电器
90、120:导电板部
91、121:导电轴部
92、122:模压部

Claims (4)

1.一种能量储存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外部端子;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
导电轴部,该导电轴部通过使用与用于形成所述外部端子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所述导电轴部在其一端处具有连接至所述外部端子的模压部;和
导电板部,所述导电板部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导电轴部的另一端连接到该导电板部,并且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到该导电板部,
其中,所述外部端子在其与模压部接触的表面上具有镀层或防蚀铝处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板部形成为大致平行于所述外壳的盖板延伸的板的形状,并且所述导电板部具有与所述导电轴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板部还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电极组件的朝着盖板延伸的片连接到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导电板部和所述片在盖板的平面方向上的尺寸被设置为大于所述外部端子在盖板的平面方向上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镀层的离子化倾向大于所述导电轴部的离子化倾向,并且所述镀层的离子化倾向小于所述外部端子的离子化倾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外部端子由铝制成,并且
所述导电轴部由铜制成。
CN201880066746.9A 2017-10-17 2018-10-16 能量储存装置 Pending CN1112132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1207A JP7041487B2 (ja) 2017-10-17 2017-10-17 蓄電素子
JP2017-201207 2017-10-17
PCT/EP2018/078264 WO2019076908A1 (en) 2017-10-17 2018-10-16 ENERGY STORAGE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3258A true CN111213258A (zh) 2020-05-29

Family

ID=6391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6746.9A Pending CN111213258A (zh) 2017-10-17 2018-10-16 能量储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6431A1 (zh)
JP (1) JP7041487B2 (zh)
CN (1) CN111213258A (zh)
DE (1) DE112018004542T5 (zh)
WO (1) WO2019076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9521B2 (ja) * 2019-02-28 2022-1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954A (zh) * 2009-10-01 2011-04-27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
CN102770987A (zh) * 2010-03-29 2012-11-0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电极端子及电极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03165851A (zh) * 2011-12-14 2013-06-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子、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和电池组
CN103904257A (zh) * 2014-04-08 2014-07-02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抗电腐蚀的动力电池盖板
JP2015056273A (ja) * 2013-09-11 2015-03-23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電池用端子および電池用端子の製造方法
JP2016219122A (ja) * 2015-05-15 2016-12-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556B2 (ja) * 1994-08-31 2001-05-08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3756096B2 (ja) 2001-10-02 2006-03-15 Necトーキン栃木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JP3829086B2 (ja) 2001-11-12 2006-10-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37427B2 (ja) 2001-11-20 2007-06-27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3960877B2 (ja) 2002-08-05 2007-08-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834952B2 (ja) * 2003-10-02 2011-12-1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KR20110133257A (ko) 2010-06-04 2011-12-12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20140090902A (ko) 2013-01-10 2014-07-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 모듈
JP6274034B2 (ja) * 2014-06-30 2018-02-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6091659A (ja) 2014-10-30 2016-05-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954A (zh) * 2009-10-01 2011-04-27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
CN102770987A (zh) * 2010-03-29 2012-11-0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电极端子及电极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03165851A (zh) * 2011-12-14 2013-06-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子、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和电池组
JP2015056273A (ja) * 2013-09-11 2015-03-23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電池用端子および電池用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03904257A (zh) * 2014-04-08 2014-07-02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抗电腐蚀的动力电池盖板
JP2016219122A (ja) * 2015-05-15 2016-12-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8004542T5 (de) 2020-06-18
JP7041487B2 (ja) 2022-03-24
WO2019076908A1 (en) 2019-04-25
JP2019075309A (ja) 2019-05-16
US20210376431A1 (en)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3257B (zh) 能量储存装置
EP2312675B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rode and terminal
JP7484992B2 (ja) 蓄電素子
CN108028342B (zh) 蓄电元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KR100965684B1 (ko) 전지 팩
US2022018172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8028343B (zh) 蓄电元件
KR101275785B1 (ko) 이차 전지
CN111406338B (zh) 电极组件以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CN110785869A (zh) 电池单元
JP200608006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484099B1 (ko) 이차전지
CN111183536A (zh) 能量储存装置和制造能量储存装置的方法
US11114729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
EP3297055A1 (en) Stacked battery
CN111213258A (zh) 能量储存装置
KR101453783B1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KR101121205B1 (ko) 이차전지
CN110474012B (zh) 电池和电池系统
CN113169347A (zh) 电池
JP2016012393A (ja) 蓄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2736332B (zh) 能量存储元件和制造方法
CN118137034A (zh) 能量存储模块
CN116830379A (zh) 蓄电元件
CN117795717A (zh) 蓄电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