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1749A - 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1749A
CN111211749A CN201910777561.5A CN201910777561A CN111211749A CN 111211749 A CN111211749 A CN 111211749A CN 201910777561 A CN201910777561 A CN 201910777561A CN 111211749 A CN111211749 A CN 111211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output amplifier
input signal
amplifi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75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1749B (zh
Inventor
山内明
鹤见博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11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1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1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1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21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input signal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05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amplifiers suitable for low-frequencies, e.g. audio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68Combinations of amplifiers, e.g. multi-channel amplifiers for stereophonic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0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influence of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or supply voltage or other physic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1Low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preamplifiers
    • H03F3/183Low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pre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187Low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pre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integra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4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3/45071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45076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 H03F3/45179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using MOSFET transistors as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4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3/45071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45076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 H03F3/4547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using IC blocks as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1/00Details of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mplification
    • H03G1/0005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 H03G1/0088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using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devices, e.g. switch-operate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input signal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05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amplifiers suitable for low-frequencies, e.g. audio amplifiers
    • H03G3/3026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amplifiers suitable for low-frequencies, e.g. audio amplifiers the gain being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e.g. controlled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designed for audio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功率放大装置具备第1至第4BTL放大器、第1至第3开关电路。第1BTL放大器具有第1及第2输出放大器。第2BTL放大器具有第3及第4输出放大器。第3BTL放大器具有第5及第6输出放大器。第4BTL放大器具有第7及第8输出放大器。第1开关电路通过接通或断开而将第2输出放大器与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切断。第2开关电路通过接通或断开而将第5输出放大器与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切断。第3开关电路通过接通或断开而将第4输出放大器与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切断。在第1至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第1至第3开关电路接通。

Description

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218437号(申请日:2018年11月21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用的音频装置中所搭载的功率放大装置通常以B级、AB级桥式电路的形式动作,且一般被设置在有限的空间中。因此,难以设置较大的散热片等散热设备,由于高热而引起的音频装置的半导体器件的损伤、短寿命化成为问题。
此外,近年来,随着车载音频装置的大功率化、多声道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进一步期望高效率且发热较少的功率放大系统。作为单一的电源轨、且在车载用中使用较多的方式,存在多级纵向级联(多段縦積)构成的功率放大装置。
但是,在该多级纵向级联构成中,必须产生将单一的电源轨分割成多级的偏置电压,而在偏置电压的范围内驱动纵向级联的各个桥式放大器。因此,在电源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对桥式放大器赋予的电压变少,难以作为桥式放大器进行动作。因此,在以往的功率放大装置中,难以进一步降低消耗电流。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能够降低消耗电流的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放大装置具备第1至第4BTL放大器、以及第1至第3开关电路。第1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1以及第2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1输入信号放大后的第1输出信号。第2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3以及第4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2输入信号放大后的第2输出信号。第3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5以及第6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3输入信号放大后的第3输出信号。第4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7以及第8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4输入信号放大后的第4输出信号。第1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第2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第3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在第1至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第1至第3开关电路接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输出放大器A11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输出放大器A11的构成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控制电路FBN1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BTL放大器的输出波形与模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小信号模式下的驱动状态例的图。
图7是表示小信号模式下的输出信号例的图。
图8是表示中信号模式下的驱动状态例的图。
图9是表示小信号以及中信号模式下的输出信号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大信号模式下的驱动状态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小信号模式、中信号模式、以及大信号模式下的输出信号例的图。
图12是对消耗电力进行比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为了便于图示和容易理解,而将比例尺以及纵横尺寸比等相对于实物适当地进行变更夸张。
(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括一个实施方式的功率放大装置100的音频系统的一例的构成图。功率放大装置100具备第1电位线LVDD、第2电位线LGND、第1至第4BTL放大器B1~B4、第1至第3开关电路SWL、SWR、SWM、第1至第4控制电路FBN1~FBN4以及第1至第3比较器CL、CR、CM。功率放大装置100可以用于车载用的音频装置等。
第1电位线LVDD被供给第1电位(电源电压)VDD。第2电位线LGND被供给比第1电位VDD低的第2电位(接地电压)GND。为了简化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位(接地电压)设为GND=0来处理。
第1至第4BTL放大器B1~B4分别具备2个BTL(桥接负载:Bridge Tied Load;或者平衡无输出:Balanced Trans Less)式放大器,该BTL式放大器具有与输出级晶体管桥接的输出桥式电路。
第1BTL放大器B1具有桥接的输出放大器A11、A12。这些输出放大器A11、A12具有电流供给端子、电流排出端子、以及输出端子TA11、TA12。并且,在输出端子TA11、TA12之间连接有作为负载的扬声器S1。第1BTL放大器B1输出将向输入端子TIN1输入的第1输入信号(第1声道ch1的信号)放大后的第1输出信号。通过向输出端子TA11、TA12之间输出第1输出信号(流动负载电流),由此从扬声器S1输出与第1输入信号对应的声音。
此外,第2BTL放大器B2具有桥接的输出放大器A21、A22。这些输出放大器A21、A22具有电流供给端子、电流排出端子、以及输出端子TA21、TA22。并且,在输出放大器A21、A22的输出端子TA21、TA22之间连接有作为负载的扬声器S2。第2BTL放大器B2输出将向输入端子TIN2输入的第2输入信号(第2声道ch2的信号)放大后的第2输出信号。通过向输出放大器A21、A22的输出端子TA21、TA22之间输出第2输出信号(流动负载电流),由此从扬声器S2输出与第2输入信号对应的声音。
此外,第3BTL放大器B3具有桥接的输出放大器A31、A32。这些输出放大器A31、A32具有电流供给端子、电流排出端子、以及输出端子TA31、TA32。并且,在输出放大器A31、A32的输出端子TA31、TA32之间连接有作为负载的扬声器S3。第3BTL放大器B3输出将向输入端子TIN3输入的第3输入信号(第3声道ch3的信号)放大后的第3输出信号。通过向输出放大器A31、A32的输出端子TA31、TA32之间输出第3输出信号(流动负载电流),由此从扬声器S3输出与第3输入信号对应的声音。
此外,第4BTL放大器B4具有桥接的输出放大器A41、A42。这些输出放大器A41、A42具有电流供给端子、电流排出端子、以及输出端子TA41、TA42。并且,在输出放大器A41、A42的输出端子TA41、TA42之间连接有作为负载的扬声器S4。第4BTL放大器B4输出将向输入端子TIN4输入的第4输入信号(第4声道ch4的信号)放大后的第4输出信号。通过向输出放大器A41、A42的输出端子TA41、TA42之间输出第4输出信号(流动负载电流),由此从扬声器S4输出与第4输入信号对应的声音。
第1开关电路SWL根据第1以及第2输入信号,通过接通而将输出放大器A12与输出放大器A21的输出端子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输出放大器A12与输出放大器A21的输出端子之间切断。此外,第2开关电路SWR根据第3以及第4输入信号,通过接通而将输出放大器A31与输出放大器A42的输出端子TA31、TA42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输出放大器A31与输出放大器A42的输出端子TA31、TA42之间切断。第3开关电路SWM根据第1至第4输入信号,通过接通而将输出放大器A22与输出放大器A41的输出端子TA22、TA41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输出放大器A22与输出放大器A41的输出端子TA22、TA41之间切断。
此处,第1阈值Th1、第2阈值Th2具有第2阈值Th2>第1阈值Th1的大小关系。即,第1阈值Th1是比第2阈值Th2小的值。
第1比较器CL在第1以及第2输入信号的振幅均小于第2阈值Th2的情况下,输出使第1开关电路SWL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第1以及第2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至少一方为第2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第1开关电路SWL断开的信号。另外,第2阈值Th2与第1以及第2输出信号的振幅为VDD/2时对应。即,在第1以及第2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第2阈值Th2时,第1以及第2输出信号的振幅小于VDD/2。
第2比较器CR在第3以及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均小于第2阈值Th2的情况下,输出使第2开关电路SWR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第3以及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至少一方为第2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第2开关电路SWR断开的信号。另外,第2阈值Th2与第3以及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为VDD/2时对应。即,在第3以及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第2阈值Th2时,第3以及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小于VDD/2。
第3比较器CM在第2以及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均小于第1阈值Th1的情况下,输出使第3开关电路SWM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第2以及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至少一个为第1阈值Th1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第3开关电路SWM断开的信号。另外,第1阈值Th1是与第2以及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为VDD/4时对应的与第2以及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相同的值。即,在第2以及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第1阈值Th1时,第2以及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小于VDD/4。
此处,将第1至第3开关电路SWL、SWR、SWM接通的状态称作小信号模式,将第1以及第2开关电路SWL、SWR为接通状态、且第3开关电路SWM断开的状态称作中信号模式,将第1至第3开关电路SWL、SWR、SWM断开的状态称作大信号模式。
第1控制电路FBN1根据第1开关电路SWL的状态(接通/断开)、第3开关电路SWM的状态(接通/断开)以及第1输入信号,对输出放大器A11、A12的输出进行控制。该第1控制电路FBN1对输出放大器A11、A12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第1BTL放大器B1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第1控制电路FBN1在小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输出放大器A12的输出电位经由第1开关电路SWL供给到输出放大器A21的输出电位,且对输出放大器A12的输出电位的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输出放大器A12以及A21的输出电流相等。另外,在小信号模式中,成为所谓的SEPP(Single Ended Push-Pull)控制。
此外,第1控制电路FBN1在中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输出放大器A12的输出电位固定为大致VDD/2,且对输出放大器A12以及A21的输出电位的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输出放大器A12以及A21的输出电流相等。即,第1控制电路FBN1进行控制,以便在第1开关电路SWL接通的情况下,输出放大器A12、A21作为并联放大器进行动作。另外,在中信号模式中,成为所谓的SEPP控制。
进而,第1控制电路FBN1进行控制,以便当在大信号模式中第1开关电路SWL断开的情况下,只要输出放大器A12的输出不限制,则将第1开关电路SWL断开紧前的输出放大器A11以及A12的输出电位进行保持,作为共模电压。另外,在大信号模式中,成为所谓的BTL(Balanced Transformer Less)控制。
另外,第1控制电路FBN1在第1输入信号为无信号的情况下,将输出端子TA11、TA12的直流电压设定为第3电位。第3电位例如被设定为第2电位GND与第1电位VDD的中间电位即VDD/2。
第2控制电路FBN2根据第1开关电路SWL的状态(接通/断开)、第3开关电路SWM的状态(接通/断开)以及第2输入信号,对输出放大器A21、A22的输出进行控制。该第2控制电路FBN2对输出放大器A21、A22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第2BTL放大器B2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第2控制电路FBN2在小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输出放大器A22的输出电位固定为大致VDD/2,且对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输出放大器A22以及A41的输出电流相等。
此外,第2控制电路FBN2在中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输出放大器A21的输出电位固定为大致VDD/2,且对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输出放大器A12以及A21的输出电流相等。
进而,第2控制电路FBN2进行控制,以便当在大信号模式下第1开关电路SWL断开的情况下,只要输出放大器A21的输出不限制,则将第1开关电路SWL断开紧前的输出放大器A21以及A22的输出电位进行保持,作为共模电压。
另外,第2控制电路FBN2在第2输入信号为无信号的情况下,将第2BTL放大器B2的输出端子TA21、TA22的直流电压设定为VDD/2。
第3控制电路FBN3根据第2开关电路SWR的状态(接通/断开)、第3开关电路SWM的状态(接通/断开)以及第3输入信号,对输出放大器A31、A32的输出进行控制。该第3控制电路FBN3对输出放大器A31、A32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第3BTL放大器B3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第3控制电路FBN3在小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输出放大器A31的输出电位经由第2开关电路SWR供给到输出放大器A42的输出电位,且对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输出放大器A31以及A42的输出电流相等。
此外,第3控制电路FBN3在中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输出放大器A31的输出电位固定为大致VDD/2,且对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输出放大器A31以及A42的输出电流相等。即,第3控制电路FBN3进行控制,以便在第2开关电路SWR接通的情况下,输出放大器A31以及A42作为并联动作的放大器进行动作。
进而,第3控制电路FBN3进行控制,以便当在大信号模式下第2开关电路SWR断开的情况下,只要输出放大器A31的输出不限制,则将第2开关电路SWR断开紧前的输出放大器A31以及A32的输出电位进行保持,作为共模电压。另外,第3控制电路FBN3在第3输入信号为无信号的情况下,将输出端子TA32、TA41的直流电压设定为VDD/2。
第4控制电路FBN4根据第2开关电路SWR的状态(接通/断开)、第3开关电路SWM的状态(接通/断开)以及第4输入信号,对输出放大器A41、A42的输出进行控制。该第4控制电路FBN4对输出放大器A41、A42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第4BTL放大器B4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此外,第4控制电路FBN4在小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一方的输出放大器A41的输出电位固定为大致VDD/2,且对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输出放大器A22以及A41的输出电流相等。
此外,第4控制电路FBN4在中信号模式时具有如下的控制回路:将成为参考输出的输出放大器A41的输出电位固定为大致VDD/2,且对共模电压进行控制,以使成对的输出放大器A22以及A41的输出电流相等。
进而,第4控制电路FBN4进行控制,以便当在大信号模式下第2开关电路SWR断开的情况下,只要输出放大器A42的输出不限制,则将第2开关电路SWR断开紧前的输出放大器A41以及A42的输出电位进行作为共模电压,作为共模电压。另外,第4控制电路FBN4在第4输入信号为无信号的情况下,将输出端子TA41、TA42的直流电压设定为VDD/2。
图2是表示输出放大器A11的一例的构成图。另外,其他输出放大器A12~A42也具有同样的构成。图2的输出放大器A11具备差动输入跨导(gm)电路GmDFB、GmCFB1、GmCFB2、内部负载load、驱动器X、互补式的pMOS晶体管M1以及nMOS晶体管M2。
晶体管M1的电流路径的一端(源极)与电流供给端子TIS连接,另一端(漏极)与输出端子TA11连接。晶体管M2的电流路径的一端(漏极)与输出端子TA11连接,另一端(源极)与电流排出端子TIO连接。从电流供给端子TIS向输出端子TA11进行电流供给,从输出端子TA11向电流排出端子TIO流动电流。
gm电路GmDFB根据第1正相输入TDFBp与第1反相输入TDFBm的电位差,来输出电流。gm电路GmCFB1根据第2正相输入TCFB1p与第2反相输入TCFB1m的电位差,来输出电流。gm电路GmCFB2根据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电位差,来输出电流。
另外,3个gm电路GmDFB、GmCFB1、GmCFB2的gm(跨导)被设定为任意值。gm电路GmDFB、GmCFB1、GmCFB2的输出被合成,而对内部负载load进行驱动。此处,I-V转换后的输出由驱动器X进一步放大。然后,通过驱动器X的输出,对形成为推挽构成的晶体管M1、M2进行驱动。因而,通过gm电路GmDFB、GmCFB1、GmCFB2对晶体管M1、M2进行控制,而决定输出端子TA11的电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相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反相输入端子的电位的情况下,定义为以使输出端子朝正相侧放大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情况。但是,在gm电路GmDFB、GmCFB1、GmCFB2中,在反相输入的电位高于正相输入的电位的情况下等,通过该gm电路的输出电流的合计来决定负载load的电压。
在负载load的电压向正相产生振幅的情况下,输出端子TA11的电位也被朝正相放大,在负载load的电压向反相产生振幅的情况下,输出端子TA11的电位也被朝反相放大。即,输出放大器A11根据第1正相输入TDFBp与第1反相输入TDFBm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TCFB1p与第2反相输入TCFB1m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电位差,将晶体管M1、M2互补地控制为接通或者断开。
此外,图3是表示输出放大器A11的其他例子的构成图。另外,其他输出放大器A12~A42也具有同样的构成。第1输出放大器A11具备差动输入的电压控制电压源(voltage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vcvs)电路ADFB、ACFB1、ACFB2、驱动器X、互补式的pMOS晶体管M1以及nMOS晶体管M2。
晶体管M1的电流路径的一端(源极)与电流供给端子TIS连接,另一端(漏极)与输出端子TA11连接。晶体管M2的电流路径的一端(漏极)与输出端子TA11连接,另一端(源极)与电流排出端子TIO连接。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路ADFB根据第1正相输入TDFBp与第1反相输入TDFBm的电位差,来输出电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路ACFB1根据第2正相输入TCFB1p与第2反相输入TCFB1m的电位差,来输出电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路ACFB2根据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电位差,来输出电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路ADFB、ACFB1、ACFB2的放大率被设定为任意值。电压控制电压源电路ADFB、ACFB1、ACFB2的输出被相加,并由驱动器X进一步放大。
此处,在正相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反相输入端子的电位的情况下,使电压控制电压源电路朝正相进行放大,如果电压控制电压源电路ADFB、ACFB1、ACFB2的被相加后的输出为正相,则以使输出端子朝正相侧放大的方式发挥作用。
即,第1输出放大器A11根据第1正相输入TDFBp与第1反相输入TDFBm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TCFB1p与第2反相输入TCFB1m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电位差,将晶体管M1、M2互补地控制为接通或者断开。
如果仅在第1开关电路SWL接通的期间,使输出放大器A12以及A21的晶体管M1的栅极彼此短路,且使输出放大器A12的以及A21的晶体管M2的栅极彼此短路,则输出放大器A12、A21的输出被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因而,能够将输出放大器A12以及A21的输出电流控制为相等。
同样,如果仅在第2开关电路SWR接通的期间,使输出放大器A31以及A42的晶体管M1的栅极彼此短路,且使输出放大器A31以及A42的晶体管M2的栅极彼此短路,则输出放大器A31、A42的输出被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能够将输出放大器A31、A42的输出电流控制为相等。
同样,如果仅在第3开关电路SWM接通的期间,使输出放大器A22以及A41的晶体管M1的栅极彼此短路,且使输出放大器A22以及A41的晶体管M2的栅极彼此短路,则输出放大器A22、A41的输出被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能够将输出放大器A22、A41的输出电流控制为相等。
图4是表示第1控制电路FBN1的一例的构成图。另外,第2至第4控制电路FBN2~FBN4也具有同样的构成。图4的第1控制电路FBN1具备差动输出电路D、电阻R1~R9、第1控制开关SWC、第2控制开关SWC_X、选择电路SEL以及电容器C1。
差动输出电路D的输入被输入第1输入信号,从差动输出电路D的第1输出以及第2输出输出基于第1输入信号的差动信号。第1输出经由电阻R1与输出放大器A11的第1正相输入TDFBp以及输出放大器A12的第1反相输入TDFBm连接,并经由电阻R1、R3与输出端子TA12与连接。第2输出经由电阻R2与输出放大器A11的第1反相输入TDFBm以及输出放大器A12的第1正相输入TDFBp连接,并经由电阻R2、R4与输出端子TA11连接。
第1控制开关SWC的一端经由输出放大器T11的第2反相输入TCFB1m以及电阻R5与输出端子TA11连接,另一端与输出放大器A11、A12的第2正相输入TCFB1p连接。此外,经由电容器C1向第1控制开关SWC的另一端供给基准电压VREF。第1控制开关SWC与第1开关电路SWL同步地进行接通或者断开。
第2控制开关SWC_X的一端与选择电路SEL以及输出放大器A11、A12的第3反相输入TCFB2m连接,另一端与输出放大器A11、A12的第3正相输入TCFB2p连接。该第2控制开关SWC_X与第1控制开关SWC互补地进行接通或者断开。
此处,作为控制回路之一的由电阻R1~R4规定的差动反馈回路,始终发挥功能。该差动反馈回路对第1正相输入TDFBp与第1反相输入TDFBm的电位差进行控制,以便将从端子TIN1到输出端子TA11以及TA12之间的电压的增益始终维持为大致一定。
选择电路SEL的一端与输出放大器A11、A12的第3反相输入TCFB2m连接。此外,选择电路SEL根据控制信号而与第3开关电路SWM同步,另一端经由电阻R6与输出端子TA12连接,或者经由电阻R9与反馈端子FB连接。即,选择电路SEL在开关电路SWM接通时选择电阻R9,在开关电路SWM断开时选择电阻R6。
由电阻R5、R8、电容器C1以及基准电压VREF规定的反馈控制回路,对第2正相输入TCFB1p与第2反相输入TCFB1m的电位差进行控制。电阻R5也可以使用与电阻R8相同的值来检测输出端子TA11与TA12的共模电压,或者设为电阻R5<<电阻R8而检测输出端子TA11的电压。
由电阻R6、R7、R9、基准电压VREF规定的反馈控制回路,对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电位差进行控制。
此处,在第1控制开关SWC接通的期间(第2控制开关SWC_X断开的期间),节点N1p与节点N1m的电位差成为零。在该期间,对电容器C1进行充电,以使节点N1p的电压与输出端子TA11、TA12之间的电压的分压相等。将对该电容器C1进行的充电称作采样模式。
在该期间中,节点N1p与节点N1m的电位差为零,因此,图2的gm电路GmCFB1的输出电流成为零,gm电路GmCFB1无助于输出放大器的放大动作。进而,在该期间中,由于第2控制开关SWC_X断开,因此,gm电路GmCFB2成为被控制的状态。经由电阻R7向输出放大器A11、A12的第3正相输入TCFB2p供给基准电压VREF。
在选择电路SEL选择了电阻R9的情况下,输出端子TA22的电压被供给到输出放大器A11、A12的第3反相输入TCFB2m。由此,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端子TA12的电压与输出端子TA21的电压相等,且使输出端子TA22的电压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小信号模式)。
此外,在选择电路SEL选择了电阻R6的情况下,输出端子TA12的电压被供给到第3反相输入TCFB2m。由此,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端子TA12的电压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中信号模式)。
即,在第1开关电路SWL接通(第1控制开关SWC接通且第2控制开关SWC_X断开)、且第3开关电路SWM接通(选择电路SEL选择了电阻R9)的情况下,第1以及第2控制电路FBN1、FBN2将输出端子TA22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此外,在第1开关电路SWL接通、且第3开关电路SWM断开(选择电路SEL选择了电阻R6)的情况下,第1控制电路FBN1将输出端子TA12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
此外,在第1控制开关SWC断开的期间(第2控制开关SWC_X接通的期间),节点N2p与节点N2m的电位差成为零。因此,图2的gm电路GmCFB2的输出电流成为零,gm电路GmCFB2无助于输出放大器的放大动作。由于第1控制开关SWC断开,因此蓄积于电容器C1的电荷被保持。将对蓄积于该电容器C1的电荷进行保持的情况称为保持模式。
在该保持模式中,将输出端子TA11的电位经由电阻R5、R8参照地供给到节点N1m,并将保持于电容器C1的电压供给到节点N1p。因而,第2正相输入TCFB1p与第2反相输入TCFB1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端子TA11、TA12的共模电压与第1控制开关SWC断开紧前的值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大信号模式)。
另外,差动反馈回路仅用于使差动增益为一定,无法决定输出端子TA11、TA12的直流电压。因而,输出端子TA11、TA12的直流电压的决定,由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或者第2正相输入TCFB1p与第2反相输入TCFB1m的控制回路来进行。另外,第2至第4控制电路FBN2~FBN4也执行同样的控制动作。
图5是表示输出波形与模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横轴表示时间。
上段表示输出端子TA11的Out1p电压、输出端子TA12的Out1m电压的波形。下一段表示Out1p电压与Out1m电压的差分波形BTL1。再下一段表示第1开关电路SWL、第2开关电路SWR的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的一例,其下一段表示第3开关电路SWM的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的一例。根据差分波形BTL1与基准线的差分值的绝对值即输入信号的振幅,而转变为小信号模式、中信号模式、大信号模式。
图6、8、10是表示包括功率放大装置100的音频系统在各模式下的驱动状态例的图。通过Out1p、Out1m、Out2p、Out2m、Out3p、Out3m、Out4p、Out4m表示各输出端子TA11~TA42的输出信号。
图7、9、11是表示功率放大装置100的各模式下的输出信号例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以电压表示信号值。VDD=14伏特。从上段起依次表示第1至第4BTL放大器B1、B2、B3、B4的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第1至第4输出信号。其中,纵轴的比例尺被适当变更。
图6以及图7是表示小信号模式下的驱动状态例以及输出信号例的图。在小信号模式时,第1至第3开关电路SWL、SWR、SWM全部为接通的状态,因此,各控制电路的第1控制开关SWC1~SWC4接通,选择电路SEL1~SEL4选择了电阻R9侧。另一方面,第2控制开关SWC1_X~SWC4_X断开。因此,第3开关电路SWM的电力线的电位被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
在输出放大器A11的输出信号Out1p中出现使第1BTL放大器B1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由于第1开关电路SWL接通,因此输出放大器A12的输出信号Out1m成为与输出信号Out2p相同的电压。
在输出放大器A21的输出信号Out2p中出现使第2BTL放大器B2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由于第1控制开关SWC2接通,因此输出放大器A22的输出信号Out2m在输出放大器A22的第1正相端子与第1反相端子设定相同电位。由于电位差为0,因此,gm电路增益GmCFB1的输出电流成为0,无助于输出放大器A22的放大动作。
此时,由于第2控制开关SWC2_X断开,因此gm电路GmCFB2成为被控制的状态。即,输出信号Out2m经由电阻R29供给到第3反相输入TCFB2m,基准电压VREF经由电阻R27供给到第3正相输入TCFB2p。由此,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信号Out2m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即,在小信号模式中,第2控制电路FBN2将输出放大器A22的输出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
由于第2开关电路SWR接通,因此输出放大器A31的输出信号Out3p成为与输出信号Out4m相同的电压。在输出放大器A32的输出信号Out3m中出现使第3BTL放大器B3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
在输出放大器A42的输出信号Out4m中出现使第4BTL放大器B4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由于第1控制开关SWC4接通,因此输出放大器A41的输出信号Out4p在输出放大器A41的第1正相端子与第1反相端子设定相同电位。由于电位差为0,因此,gm电路GmCFB1的输出电流成为0,无助于输出放大器A41的放大动作。
此时,由于第2控制开关SWC4_X断开,因此,gm电路GmCFB2成为被控制的状态。即,输出信号Out4p经由电阻R49供给到第3反相输入TCFB2m,基准电压VREF经由电阻R47供给到第3正相输入TCFB2p。由此,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信号Out4p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即,在小信号模式中,第4控制电路FBN4将输出放大器A41的输出设定为基准电位VREF。
在第1声道Ch1的负载(扬声器S1)中利用了的电流IL,经由第1开关电路SWL在第2声道Ch2的负载(扬声器S2)中利用。接着,电流IL经由第3开关电路SWM在第4声道Ch4的负载(扬声器S4)中利用,并经由第2开关电路SWR在第3声道Ch3的负载(扬声器S3)中利用。
对小信号模式下的功率利用系数进行说明。每个声道的输入电力P1ch由(1)式表示。将电源电压设为VDD,信号电压的最大振幅设为VO,负载电阻设为RL。
(1)式
Figure BDA0002175553660000141
每个声道的输出电力P0、1ch由(2)式表示。每个声道的消耗电力PD1由(3)式表示。
(2)式
Figure BDA0002175553660000142
(3)式
PD1=P1ch-P0、1ch
由此,4个声道的消耗电力PD4成为(4)式。
(4)式
PD4=(P1ch-P0、1ch)×4
并且,消耗效率η由(5)式表示。
(5)式
η=PD4/P1ch
例如,当设VDD=14.4伏特、RL=4欧姆、振幅VO=2.828时,消耗效率η为0.617。
与此相对,在以往的AB级中,由于每个声道都消耗了电流,因此整体的输入电力成为P1ch的4倍。以往的AB级消耗效率η由(6)式表示。
(6)式
η=PD4/(P1ch×4)
例如,当设VDD=14.4伏特、RL=4欧姆、振幅VO=2.828时,以往的消耗效率η为0.154。在本实施方式的小信号模式中,通过在负载中共享电流,由此消耗效率η被改善至4倍左右。供给电流IL的负载数量越增加,则消耗效率η越被改善。
图8是表示中信号模式下的驱动状态例的图。图9是表示小信号以及中信号模式下的输出信号例的图。箭头TM的期间内为中信号模式,箭头TL的期间内为小信号模式。在中信号模式时,第1以及第2开关电路SWL、SWR为接通的状态,第3开关电路SWM为断开的状态。第1控制开关SWC1~SWC4接通,选择电路SEL1~SEL4选择了电阻R6侧。另一方面,第2控制开关SWC1_X~SWC4_X断开。
对中信号模式时的各输出信号进行说明。在输出放大器A11的输出信号Out1p中出现使第1BTL放大器B1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由于第1控制开关SWC1接通,因此输出放大器A12的输出信号Out1m在输出放大器A12的第1正相端子与第1反相端子设定相同电位。由于电位差为0,因此,gm电路GmCFB1的输出电流成为0,无助于输出放大器A12的放大动作。
此时,由于第2控制开关SWC1_X断开,因此,gm电路GmCFB2成为被控制的状态。即,输出信号Out1m经由电阻R16供给到第3反相输入TCFB2m,基准电压VREF经由电阻R17供给到第3正相输入TCFB2p。由此,如图9的中信号模式下的Out1m所示,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信号Out1m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输出放大器A22的输出信号Out2m中出现使第2BTL放大器B2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由于第1控制开关SWC2接通,因此输出放大器A21的输出信号Out2p在输出放大器A21的第1正相端子与第1反相端子设定相同电位。由于电位差为0,因此,gm电路GmCFB1的输出电流成为0,无助于输出放大器A21的放大动作。
此时,由于第2控制开关SWC2_X断开,因此,gm电路GmCFB2成为被控制的状态。即,输出信号Out2p经由电阻R26供给到第3反相输入TCFB2m,基准电压VREF经由电阻R27供给到第3正相输入TCFB2p。由此,如图9的中信号模式下的Out2p所示,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信号Out2p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输出放大器A32的输出信号Out3m中出现使第3BTL放大器B3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当着眼于输出放大器A31的输出信号Out3p时,由于第1控制开关SWC3接通,因此在输出放大器A31的第1正相端子与第1反相端子设定相同电位。由于电位差为0,因此,gm电路GmCFB1的输出电流成为0,无助于输出放大器A31的放大动作。
此时,由于第2控制开关SWC3_X断开,因此,gm电路GmCFB2成为被控制的状态。即,输出信号Out3p经由电阻R36供给到第3反相输入TCFB2m,基准电压VREF经由电阻R37供给到第3正相输入TCFB2p。由此,如图9的中信号模式下的Out3p所示,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信号Out3p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输出放大器A41的输出信号Out4p中出现使第4BTL放大器B4的差动增益成为既定值的差动振幅。由于第1控制开关SWC4接通,因此输出放大器A42的输出信号Out4m在输出放大器A42的第1正相端子与第1反相端子设定相同电位。由于电位差为0,因此,gm电路GmCFB1的输出电流成为0,无助于输出放大器A42的放大动作。
此时,由于第2控制开关SWC4_X断开,因此,gm电路GmCFB2成为被控制的状态。即,输出信号Out4m经由电阻R46供给到第3反相输入TCFB2m,基准电压VREF经由电阻R47供给到第3正相输入TCFB2p。由此,如图9的中信号模式下的Out4m所示,第3正相输入TCFB2p与第3反相输入TCFB2m的控制回路,以使输出信号Out4m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第1声道Ch1的负载中利用了的电流IL1,经由第1开关电路SWL的电流线在第2声道Ch2的负载中利用。同样,在第4声道Ch4的负载中利用了的电流IL2,经由第2开关电路SWR的电流线在第3声道Ch3的负载中利用。
在以往的AB级中,每个声道都消耗电流。与此相对,在中信号模式下,每两个声道消耗电流,因此整体的输入电力成为AB级的0.5倍,与AB级相比消耗效率η提高。
图10是表示大信号模式下的驱动状态例的图。图11是表示小信号模式、中信号模式、大信号模式下的输出信号例的图。在输入信号的半个周期量中用箭头表示小信号模式、中信号模式、大信号模式的期间。
在大信号模式时,第1至第3开关电路SWL、SWR、SWM为断开的状态,因此,第1控制开关SWC1~SWC4断开,选择电路SEL1~SEL4选择了电阻R6侧。另一方面,第2控制开关SWC1_X~SWC4_X接通。
在第1BTL放大器B1中,当从中信号模式切换成大信号模式时,通过控制回路的采样保持作用,以将输出信号Out1p、Out1m的共模电压保持为第1控制开关SWC从接通向断开切换紧前的值的方式发挥作用。此外,也可以监视输出信号Out1p、Out1m的共模电压,或者也可以仅监视输出信号Out1p的直流电压。使输出信号Out1m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的控制回路不动作,但差动反馈得到维持,因此,以使差动增益成为一定的规定值的方式出现输出信号Out1m的输出振幅。另外,第2至第4BTL放大器B2~B4也同样地动作。
在第1声道Ch1的负载中利用了的电流IL3被排出。同样,在第2声道Ch2的负载中利用了的电流IL4被排出,在第3声道Ch3的负载中利用了的电流IL5被排出,在第4声道Ch4的负载中利用了的电流IL6被排出。如此,在大信号模式下,每个声道都消耗电流,因此消耗效率η与AB级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小信号模式、中信号模式而转变成大信号模式,因此与AB级相比、一个周期量的消耗效率η提高。
图12是对消耗电力进行比较的图。横轴表示输出电力,纵轴表示消耗电力。所谓SB级是指在单一的轨(rail)间根据信号电平来切换电桥(bridge)与单臂(single)的方式。
本实施方式表示比AB级以及SB级的放大器低的损失电力的特性(HTB级)。在小信号模式中,消耗电力与AB级相比成为4分之1。在中信号模式中,产生与SB级相等的消耗电流,在大信号模式中产生与AB级相等的消耗电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输出信号为大信号,也如正弦波那样伴随有零交,并经由小信号模式、中信号模式地进行转变,因此整体的消耗电力与SB级以及AB级相比,消耗电力变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信号模式中,在第1至第4BTL放大器B1~B4的各负载中流动电流IL。由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20)

1.一种功率放大装置,具备:
第1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1输出放大器以及第2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1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1输出信号;
第2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3输出放大器以及第4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2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2输出信号;
第3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5输出放大器以及第6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3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3输出信号;
第4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7输出放大器以及第8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4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4输出信号;
第1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
第2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以及
第3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
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上述第1开关电路、上述第2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3开关电路接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为大于上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以下,且上述第2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任一方为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1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2开关电路接通,且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2输入信号中的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1开关电路断开,
在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中的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2开关电路断开,
在上述第2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中的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还具备:
第1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1输入信号,对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
第2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2输入信号,对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
第3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3输入信号,对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6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以及
第4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4输入信号,对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在被供给第1电位的第1电位线与被供给比上述第1电位低的第2电位的第2电位线之间分别连接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至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
上述第1阈值被设定为,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1阈值时,上述第1输出信号、上述第2输出信号、上述第3输出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成为上述第1电位与上述第2电位之间的电位差的1/4以下,
上述第2阈值被设定为,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2阈值时,上述第1输出信号、上述第2输出信号、上述第3输出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成为上述第1电位与上述第2电位之间的电位差的1/2以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第1控制电路对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1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1输入信号的上述第1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上述第2控制电路对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2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2输入信号的上述第2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上述第3控制电路对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6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3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3输入信号的上述第3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上述第4控制电路对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4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上述第4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开关电路、上述第2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3开关电路接通的情况下,上述第2控制电路将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第1基准电位,并且上述第4控制电路将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
在上述第1开关电路、上述第2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的情况下,上述第1控制电路将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上述第2控制电路将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上述第3控制电路将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上述第4控制电路将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第1控制电路具备:
差动输出电路,其输入被输入第1输入信号,从其第1输出以及第2输出输出基于上述第1输入信号的差动信号;
第1电阻,一端与上述差动输出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1反相输入连接;
第2电阻,一端与上述差动输出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反相输入连接;
第3电阻,一端与上述第1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端子连接;
第4电阻,一端与上述第2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输出端子连接;
第5电阻,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2反相输入以及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2反相输入连接;
第8电阻,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5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第1控制开关,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5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2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2正相输入连接,与上述第1开关电路同步地进行接通或者断开;
电容器,一端被供给上述基准电压,另一端与上述第1控制开关的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第6电阻,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连接;
第9电阻,一端与上述第3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
选择电路,一端与上述第3开关电路同步地与上述第6电阻的另一端或者上述第9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3反相输入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3反相输入连接;
第2控制开关,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选择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3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3正相输入连接,与上述第1控制开关互补地进行接通或者断开;以及
第7电阻,一端被供给上述基准电压,另一端与上述第2控制开关的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从输出端子输出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与第1反相输入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与第2反相输入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与第3反相输入的电位差对应的信号,
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从输出端子输出与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与第1反相输入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与第2反相输入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与第3反相输入的电位差对应的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为,具备:
第1MOS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电流供给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以及
第2MOS晶体管,上述电流路径的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电流排出端子连接,
根据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与第1反相输入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与第2反相输入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与第3反相输入的电位差,将上述第1MOS晶体管与上述第2MOS晶体管互补地控制为接通或者断开。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放大装置,还具备:
第1比较器,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2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1开关电路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2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至少一方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1开关电路断开的信号;
第2比较器,在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2开关电路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至少一方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2开关电路断开的信号;以及
第3比较器,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的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1阈值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3开关电路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的信号。
11.一种音频装置,具备功率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功率放大装置具备:
第1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1输出放大器以及第2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1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1输出信号;
第2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3输出放大器以及第4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2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2输出信号;
第3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5输出放大器以及第6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3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3输出信号;
第4BTL放大器,具有桥接的第7输出放大器以及第8输出放大器,输出将第4输入信号放大了的第4输出信号;
第1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
第2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以及
第3开关电路,通过接通而将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导通,或者通过断开而将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之间切断,
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上述第1开关电路、上述第2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3开关电路接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为大于上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以下,且上述第2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任一方为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1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2开关电路接通,且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2输入信号中的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1开关电路断开,
在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中的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2开关电路断开,
在上述第2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中的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还具备:
第1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1输入信号,对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
第2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2输入信号,对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
第3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3输入信号,对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6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以及
第4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第4输入信号,对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控制。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
在被供给第1电位的第1电位线与被供给比上述第1电位低的第2电位的第2电位线之间分别连接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至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
上述第1阈值被设定为,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1阈值时,上述第1输出信号、上述第2输出信号、上述第3输出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成为上述第1电位与上述第2电位之间的电位差的1/4以下,
上述第2阈值被设定为,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2阈值时,上述第1输出信号、上述第2输出信号、上述第3输出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出信号的振幅成为上述第1电位与上述第2电位之间的电位差的1/2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
上述第1控制电路对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1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1输入信号的上述第1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上述第2控制电路对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2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2输入信号的上述第2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上述第3控制电路对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6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3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3输入信号的上述第3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上述第4控制电路对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以及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4输出信号相对于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上述第4BTL放大器的差动增益成为规定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开关电路、上述第2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3开关电路接通的情况下,上述第2控制电路将上述第4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第1基准电位,并且上述第4控制电路将上述第7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
在上述第1开关电路、上述第2开关电路以及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的情况下,上述第1控制电路将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上述第2控制电路将上述第3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上述第3控制电路将上述第5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上述第4控制电路将上述第8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设定为上述第1基准电位。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
上述第1控制电路具备:
差动输出电路,其输入被输入第1输入信号,从其第1输出以及第2输出输出基于上述第1输入信号的差动信号;
第1电阻,一端与上述差动输出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1反相输入连接;
第2电阻,一端与上述差动输出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反相输入连接;
第3电阻,一端与上述第1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端子连接;
第4电阻,一端与上述第2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输出端子连接;
第5电阻,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2反相输入以及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2反相输入连接;
第8电阻,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5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第1控制开关,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5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2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2正相输入连接,与上述第1开关电路同步地进行接通或者断开;
电容器,一端被供给上述基准电压,另一端与上述第1控制开关的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第6电阻,一端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输出连接;
第9电阻,一端与上述第3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
选择电路,一端与上述第3开关电路同步地与上述第6电阻的另一端或者上述第9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3反相输入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3反相输入连接;
第2控制开关,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选择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3正相输入连接且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3正相输入连接,与上述第1控制开关互补地进行接通或者断开;以及
第7电阻,一端被供给上述基准电压,另一端与上述第2控制开关的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从输出端子输出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与第1反相输入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与第2反相输入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与第3反相输入的电位差对应的信号,
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从输出端子输出与上述第2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与第1反相输入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与第2反相输入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与第3反相输入的电位差对应的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音频装置,其中,
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为,具备:
第1MOS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电流供给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以及
第2MOS晶体管,上述电流路径的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电流排出端子连接,
根据上述第1输出放大器的第1正相输入与第1反相输入的电位差、第2正相输入与第2反相输入的电位差以及第3正相输入与第3反相输入的电位差,将上述第1MOS晶体管与上述第2MOS晶体管互补地控制为接通或者断开。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音频装置,还具备:
第1比较器,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2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1开关电路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2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至少一方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1开关电路断开的信号;
第2比较器,在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2开关电路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中的至少一方为上述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2开关电路断开的信号;以及
第3比较器,在上述第1输入信号、上述第2输入信号、上述第3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的振幅小于上述第1阈值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3开关电路接通的信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输入信号以及上述第4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振幅为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使上述第3开关电路断开的信号。
CN201910777561.5A 2018-11-21 2019-08-22 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Active CN111211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8437A JP7204440B2 (ja) 2018-11-21 2018-11-21 電力増幅装置
JP2018-218437 2018-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1749A true CN111211749A (zh) 2020-05-29
CN111211749B CN111211749B (zh) 2023-10-03

Family

ID=7072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7561.5A Active CN111211749B (zh) 2018-11-21 2019-08-22 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1617B2 (zh)
JP (1) JP7204440B2 (zh)
CN (1) CN1112117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741B (zh) * 2020-06-10 2022-05-21 大陸商武漢杰開科技有限公司 一種功率放大器及車載音訊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8415B2 (ja) 2020-03-23 2023-06-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増幅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5968A (ja) * 2008-12-03 2010-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ブリッジ・タイド・ロード・アンプの制御回路
US20110123040A1 (en) * 2009-08-14 2011-05-26 Nxp B.V. Dynamic switchable mode dual bridge power amplifier
JP2016174206A (ja) *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増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8658A (ja) 1999-12-10 2001-06-22 Sony Corp 音声出力回路
EP1487100A1 (en) 2003-06-09 2004-12-15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ulti-channel power amplifier with channels independently self-configuring bridge or single-ended output, particulary for audio applications
JP3990365B2 (ja) * 2004-02-20 2007-10-10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2007049275A (ja) 2005-08-08 2007-02-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増幅器
JP2009055530A (ja) 2007-08-29 2009-03-12 Flying Mole Corp 電力増幅器
JP5498998B2 (ja) 2011-08-12 2014-05-2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増幅回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5968A (ja) * 2008-12-03 2010-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ブリッジ・タイド・ロード・アンプの制御回路
US20110123040A1 (en) * 2009-08-14 2011-05-26 Nxp B.V. Dynamic switchable mode dual bridge power amplifier
JP2016174206A (ja) *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増幅装置
CN105991097A (zh) * 2015-03-16 2016-10-05 株式会社东芝 功率放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741B (zh) * 2020-06-10 2022-05-21 大陸商武漢杰開科技有限公司 一種功率放大器及車載音訊系統
US11641179B2 (en) 2020-06-10 2023-05-02 Autochips Wuhan Co., Ltd. Power amplifier and vehicle audio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71617B2 (en) 2021-11-09
JP7204440B2 (ja) 2023-01-16
JP2020088530A (ja) 2020-06-04
CN111211749B (zh) 2023-10-03
US20200162040A1 (en)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3178B1 (en) High efficiency audio amplifier
US11290015B2 (en) Driving circuit with energy recycle capability
JP6360453B2 (ja) 電力増幅装置
KR100804643B1 (ko) 전압 레귤레이터,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앰프 및 전압 조절방법
CN107623495B (zh) 低噪声电路
KR20110073354A (ko) 전력 증폭 회로, dc-dc 컨버터, 피크 홀딩 회로, 및 피크 홀딩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출력 전압 제어 회로
US9287835B2 (en) Low-quiescent current headset driver
CN112042117A (zh) 具有多个独立输出级的d类放大器
US11018644B2 (en) Audio amplifier with embedded buck controller for class-G application
CN103117714A (zh) 放大器
CN111211749B (zh) 功率放大装置以及音频装置
US11133784B2 (en) Method of driving circuit with energy recycle capability
US8981851B2 (en) Power supply modul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8008969B1 (en) Single supply class-D amplifier
US7439801B2 (en) Amplifier circuit with multiple power supplies
US11437958B2 (en) Power amplifying device and audio system
US11205999B2 (en) Amplifier with signal dependent mode operation
KR100770747B1 (ko) 디지털 앰프 및 음성 재생 방법
CN117294142B (zh) 电压转换电路
US882344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ducing magnitudes of kick-back voltages in a circuit that alternates a direction of current flow through a load
EL KHADIRI et al. Design a new architecture of audio amplifier class-D for cellular phones
JP2010124062A (ja) 電源付き負荷駆動回路
JP2009303023A (ja) 電力増幅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