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7506A -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7506A
CN111207506A CN202010023118.1A CN202010023118A CN111207506A CN 111207506 A CN111207506 A CN 111207506A CN 202010023118 A CN202010023118 A CN 202010023118A CN 111207506 A CN111207506 A CN 111207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valve
storag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31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7506B (zh
Inventor
杨林
宋艳超
陈英杰
张辉
王新亮
邹俊超
陈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0231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7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7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7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7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7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其中,该装置包括:主冷媒管路,连接于散热模块和室内机之间;蓄热支路,并联于所述主冷媒管路,用于利用流经所述蓄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蓄热或放热,其中,放热时,所述冷媒吸收所述蓄热支路释放的热量后进入所述散热模块。本发明在散热模块和室内机之间的主冷媒管路上并联一条蓄热支路,该蓄热支路可蓄积热量,在检测到有凝露风险时,释放蓄积的热量给流经该蓄热支路的冷媒,并使该吸热后的高温冷媒进入散热模块,从而适当提高控制器的温度,使得控制器温度不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有效防止控制器产生凝露。

Description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背景技术
变频空调在市场上逐渐普及,全直流变频空调需要专用的驱动控制器以驱动压缩机或电机的运行,当压缩机或电机运行时,驱动控制器的模块会产生热量,如果这部分热量不能及时散掉,会导致模块温度持续上升,造成模块损坏。
若采用风冷散热的形式,在高温气候条件下,散热效果更差,造成驱动控制器的模块长期处于高温下工作,对模块可靠性有较大影响。而且一些水源空调机组也不适合采用风冷散热的形式,故一些变频空调开始采用冷媒散热的方式进行对驱动控制器进行散热。
然而在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的潮湿天气,压缩机低负荷制热运行时,变频器元器件发热量不够,控制器及其散热模块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露点温度,因此在潮湿空气下控制器及其散热模块容易产生凝露,影响控制器散热,甚至影响控制器正常工作。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压缩机低频制热运行导致控制器易产生凝露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压缩机低频制热运行导致控制器易产生凝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包括:主冷媒管路,连接于散热模块和室内机之间;蓄热支路,并联于所述主冷媒管路,用于利用流经所述蓄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蓄热或放热,其中,放热时,所述冷媒吸收所述蓄热支路释放的热量后进入所述散热模块。
可选的,所述蓄热支路包括:蓄热器,用于利用经所述散热模块进入所述蓄热器的冷媒进行蓄热,或者,将蓄积的热量释放给经所述室内机进入所述蓄热器的冷媒。
可选的,所述蓄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位于所述蓄热器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主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对控制器进行散热的冷媒的冷媒温度;根据所述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或放热。
可选的,根据所述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或放热,包括:若所述冷媒温度大于当前干球温度,则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蓄热;若所述冷媒温度大于当前湿球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当前干球温度,则控制所述蓄热支路处于储能状态,不进行蓄热和放热;若所述冷媒温度小于等于所述当前湿球温度,则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放热。
可选的,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蓄热,包括:打开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关闭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室外换热器进入散热模块吸收所述控制器散发的热量后,进入所述蓄热支路中的蓄热器进行蓄热。
可选的,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放热,包括:打开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关闭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室内机进入所述蓄热支路,从所述蓄热支路中的蓄热器吸热后进入散热模块。
可选的,控制所述蓄热支路处于储能状态,包括:关闭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打开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按照当前运行模式经由所述主冷媒管路进行流通。
可选的,所述对控制器进行散热的冷媒包括:制冷模式下从散热模块流出的冷媒,或者,制热模式下流入所述散热模块的冷媒。
可选的,控制蓄热支路进行放热,包括:比较散热模块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大小;若所述散热模块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则增大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散热模块和室内机之间的主冷媒管路上并联一条蓄热支路,该蓄热支路可蓄积热量,在检测到有凝露风险时,释放蓄积的热量给流经该蓄热支路的冷媒,并使该吸热后的高温冷媒进入散热模块,从而适当提高控制器的温度,使得控制器温度不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有效防止控制器产生凝露,解决了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压缩机低频制热运行导致控制器易产生凝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模块,2室内机,3压缩机,4四通阀,5室外换热器,6制热电子膨胀阀,7气液分离器,10主冷媒管路,11第三阀门,20蓄热支路,21蓄热器,22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若采用冷媒散热方式对空调控制器进行散热,在控制器周围设置散热模块,控制器与散热模块的热量会互相传导,散热模块中流通冷媒以通过冷媒换热实现对控制器的散热。但是,在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即空调在高湿度环境下制热),压缩机低频运行时,变频器元器件发热量不够,控制器及其散热模块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露点温度,在潮湿空气下导致控制器及其散热模块产生凝露。为了解决控制器的凝露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凝露散热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适用于冷媒散热方式,可解决在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压缩机低频制热运行导致控制器易产生凝露的问题。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主冷媒管路10,连接于散热模块1和室内机2之间;
蓄热支路20,并联于主冷媒管路10,用于利用流经蓄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蓄热或放热,其中,放热时,冷媒吸收蓄热支路释放的热量后进入散热模块。
本实施例在散热模块和室内机之间的主冷媒管路上并联一条蓄热支路,该蓄热支路可蓄积热量,在检测到有凝露风险时,释放蓄积的热量给流经该蓄热支路的冷媒,并使该吸热后的高温冷媒进入散热模块,从而适当提高控制器的温度,使得控制器温度不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有效防止控制器产生凝露。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蓄热支路20包括:蓄热器21,用于利用经散热模块1进入蓄热器21的冷媒进行蓄热,或者,将蓄积的热量释放给经室内机2进入蓄热器21的冷媒。具体的,蓄热时,冷媒在散热模块中吸收控制器散发的热量后,进入蓄热器进行蓄热;放热时,室内机流出的冷媒进入蓄热器吸热,然后进入散热模块,提高控制器温度,达到防凝露的效果。
本实施例增加蓄热支路,可蓄积压缩机高频运行时(此时控制器的温度高)的热量,在压缩机低频运行时(此时控制器的温度低)利用蓄积的热量进行防凝露控制。例如,制冷模式下,若压缩机高频运行,控制器及散热模块温度较高,冷媒进入散热模块换热后温度提升,此时可利用这部分冷媒进行蓄热;在高湿度环境下制热,若压缩机低频运行,凝露风险大,此时可利用蓄热支路放热来提升散热模块和控制器温度,防止产生凝露。本实施例中对散热模块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实现对控制器进行冷媒散热即可。本实施例对蓄热器的材料及结构也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蓄热和放热即可。
具体的,蓄热支路2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2和第二阀门23,分别位于蓄热器21的两侧。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用于控制蓄热支路的开闭,具体可以使用具有控制开断功能的阀门,例如截止阀等。具体的,在蓄热和放热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都打开。较优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还可以用于控制流经蓄热支路的冷媒流量,具体可以使用可调节流量的阀门,例如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等。
主冷媒管路1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1,用于控制主冷媒管路的开闭。第三阀门可以是电磁阀、截止阀或电子膨胀阀等。
在机组正常运行时,主冷媒管路开启,蓄热支路关闭,冷媒从主冷媒管路流通。若需要蓄热或放热,则主冷媒管路关闭,蓄热支路开启,冷媒经由蓄热器进行流通。
参考图2,为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制热电子膨胀阀6也可替换为其他节流元件。蓄热过程的冷媒流向如下:压缩机3压缩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处于断电状态的四通阀4,进入室外换热器5冷凝成中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中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散热模块1吸收控制器散发的热量使得冷媒温度提升,此时由于第一阀门22和第二阀门23打开且第三阀门11关闭,所以散热模块1流出的冷媒流入蓄热器21进行蓄热,然后流入室内机2节流并蒸发换热,最后经过四通阀4和气液分离器7回到压缩机3。
放热过程的冷媒流向如下:压缩机3压缩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处于上电状态的四通阀4,进入室内机2冷凝为液态,此时由于第一阀门22和第二阀门23打开且第三阀门11关闭,所以室内机2流出的冷媒进入蓄热器21进行吸热,吸热后的冷媒再进入控制器的散热模块1使得散热模块及控制器升温,防止散热模块及控制器产生凝露,然后冷媒经过制热电子膨胀阀6节流降压并在室外换热器5蒸发后,经过四通阀4和气液分离器7回到压缩机3。
上述蓄热过程是在制冷运行时完成的,且在蓄热的同时可对控制器进行散热,放热过程是在制热运行时完成的,以解决高湿度环境下低频制热的凝露问题。示例性的,可在夏季制冷时或者冬季制热需求不大时,进行蓄热,以免在制热需求较大时切换到制冷运行来蓄热,影响用户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的情况下,若压缩机高频制热运行,则不存在凝露隐患,不需要开启蓄热支路,正常利用主冷媒管路流通冷媒,以进入散热模块,对控制器进行散热。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对控制器进行散热的冷媒的冷媒温度。
S302,根据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或放热。
其中,指定温度包括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通过比较散热用的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可获知是否存在凝露风险。
本实施例基于散热用的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控制蓄热支路蓄热或放热,在检测到有凝露风险时,释放蓄积的热量给流经该蓄热支路的冷媒,并使该吸热后的高温冷媒进入散热模块,从而适当提高控制器的温度,使得控制器温度不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有效防止控制器产生凝露。
上述对控制器进行散热的冷媒包括:制冷模式下从散热模块流出的冷媒,或者,制热模式下流入散热模块的冷媒。结合图1和图2可知,本实施例检测的是散热模块左侧管路中的冷媒温度,具体是散热模块与第二阀门之间的冷媒温度。因为本发明主要针对制热模式下的凝露问题,因此蓄热或放热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制热模式下流入散热模块的冷媒的温度。若空调当前运行于制冷模式,则在检测位置所采集的是制冷模式下从散热模块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制冷模式下流入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会比流出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低,因此,制冷模式下若从散热模块流出的冷媒的温度不低于湿球温度,那么流入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更不会低于湿球温度,不存在凝露风险,因此,制冷模式下依据从散热模块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判断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其判断结果是可靠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或放热,包括:
若冷媒温度大于当前干球温度,则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
若冷媒温度大于当前湿球温度且小于等于当前干球温度,则控制蓄热支路处于储能状态,不进行蓄热和放热;
若冷媒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湿球温度,则控制蓄热支路进行放热。
其中,在空调运行时,无论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都依据对控制器进行散热的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来控制蓄热或放热。
具体的,制热模式下,若流入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大于当前干球温度,冷媒与散热模块换热后,散热模块温度也会不低于露点温度,不存在凝露风险,此时可以利用蓄热支路进行蓄热,以备有凝露风险时使用。若流入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大于当前湿球温度且小于等于当前干球温度,此时凝露风险较小,使空调按照当前制冷或制热模式继续运行即可,不进行蓄热或放热。若流入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湿球温度,凝露风险高,需要放热来防止凝露。
制冷模式下,若流出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大于当前干球温度,散热模块温度也会不低于露点温度,不存在凝露风险,此时可以利用蓄热支路进行蓄热,以备有凝露风险时使用。若流出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大于当前湿球温度且小于等于当前干球温度,此时凝露风险较小,使空调按照当前制冷或制热模式继续运行即可,不进行蓄热或放热。若流出散热模块的冷媒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湿球温度,凝露风险高,需要放热来防止凝露。
具体的,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包括:打开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关闭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室外换热器进入散热模块吸收控制器散发的热量后,进入蓄热支路中的蓄热器进行蓄热。
控制蓄热支路进行放热,包括:打开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关闭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室内机进入蓄热支路,从蓄热支路中的蓄热器吸热后进入散热模块,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模块和控制器的温度,防止凝露产生。
控制蓄热支路处于储能状态,包括:关闭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打开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按照当前运行模式经由主冷媒管路进行流通。储能状态是指蓄热器的热量不释放也不再增加,处于一个热量稳定平衡的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蓄热支路进行放热,包括:比较散热模块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大小;若散热模块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则增大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度。
其中,散热模块由于挨着控制器设置,控制器的热量会传导给散热模块,若散热模块温度高,那控制器的温度一般会更高。若用于散热的冷媒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湿球温度,表示凝露风险高,需要利用蓄热器放热,若此时散热模块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预设温度可根据经验设置),可通过蓄热支路上的阀门加大流经蓄热支路中冷媒流量,从而可以利用大流量的冷媒快速对散热模块及控制器升温,避免凝露发生。
示例性的,空调开机后,采集机组干球温度T0、机组湿球温度T1、以及用于对控制器散热的冷媒温度T2。
若T2>T0,则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关闭,冷媒流入蓄热器里进行蓄热。
若T1<T2≤T0,则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打开,冷媒不流经蓄热器。
若T2≤T1,则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关闭,蓄热器进行放热,室内机出来的冷媒流经蓄热器,吸收蓄热器释放的热量,然后进入散热模块。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冷媒管路,连接于散热模块和室内机之间;
蓄热支路,并联于所述主冷媒管路,用于利用流经所述蓄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蓄热或放热,其中,放热时,所述冷媒吸收所述蓄热支路释放的热量后进入所述散热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支路包括:
蓄热器,用于利用经所述散热模块进入所述蓄热器的冷媒进行蓄热,或者,将蓄积的热量释放给经所述室内机进入所述蓄热器的冷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位于所述蓄热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5.一种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对控制器进行散热的冷媒的冷媒温度;
根据所述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或放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冷媒温度和指定温度,控制蓄热支路进行蓄热或放热,包括:
若所述冷媒温度大于当前干球温度,则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蓄热;
若所述冷媒温度大于当前湿球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当前干球温度,则控制所述蓄热支路处于储能状态,不进行蓄热和放热;
若所述冷媒温度小于等于所述当前湿球温度,则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放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蓄热,包括:
打开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关闭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
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室外换热器进入散热模块吸收所述控制器散发的热量后,进入所述蓄热支路中的蓄热器进行蓄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蓄热支路进行放热,包括:
打开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关闭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
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室内机进入所述蓄热支路,从所述蓄热支路中的蓄热器吸热后进入散热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蓄热支路处于储能状态,包括:
关闭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且打开主冷媒管路上的第三阀门;
控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按照当前运行模式经由所述主冷媒管路进行流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控制器进行散热的冷媒包括:制冷模式下从散热模块流出的冷媒,或者,制热模式下流入所述散热模块的冷媒。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蓄热支路进行放热,包括:
比较散热模块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大小;
若所述散热模块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则增大所述蓄热支路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度。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
CN202010023118.1A 2020-01-09 2020-01-09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Active CN111207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3118.1A CN111207506B (zh) 2020-01-09 2020-01-09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3118.1A CN111207506B (zh) 2020-01-09 2020-01-09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7506A true CN111207506A (zh) 2020-05-29
CN111207506B CN111207506B (zh) 2022-12-23

Family

ID=70785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3118.1A Active CN111207506B (zh) 2020-01-09 2020-01-09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75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3361A (zh) * 2021-12-31 2022-01-28 天津飞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机组变频器冷媒散热系统
CN114413327A (zh) * 2021-12-24 2022-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及空调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7118A (ja) * 1998-05-29 1999-12-10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111719A (zh) * 2005-02-03 2008-01-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JP2012233622A (ja) * 2011-04-28 2012-11-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室外機及び冷凍装置
CN103604168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203628875U (zh) * 2013-11-25 2014-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4515210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7763757A (zh) * 2017-11-22 2018-03-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N109341131A (zh) * 2018-11-13 2019-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电控器温度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7118A (ja) * 1998-05-29 1999-12-10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111719A (zh) * 2005-02-03 2008-01-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JP2012233622A (ja) * 2011-04-28 2012-11-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室外機及び冷凍装置
CN104515210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3604168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203628875U (zh) * 2013-11-25 2014-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7763757A (zh) * 2017-11-22 2018-03-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N109341131A (zh) * 2018-11-13 2019-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电控器温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3327A (zh) * 2021-12-24 2022-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3993361A (zh) * 2021-12-31 2022-01-28 天津飞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机组变频器冷媒散热系统
CN113993361B (zh) * 2021-12-31 2022-04-22 天津飞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机组变频器冷媒散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7506B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1190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의 온도 제어 장치
KR102470421B1 (ko) 열관리 시스템
US20200254845A1 (en) Equipment cooling device
US20220212517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0809697B (zh) 热交换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JP2006292310A (ja) 地中熱利用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これを備えた地中熱利用装置、および地中熱利用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37489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空調機
CN111207506B (zh) 空调控制器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JP201812404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520873A (zh) 空调系统及其变频散热管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JP2019163892A (ja) 地中熱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02371919U (zh) 空调器
JP201422386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9144618A1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00541A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JP2007051841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100037445A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204665584U (zh) 一种热泵空调器化霜装置
CN112665213B (zh) 集成冷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06010137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11256205B (zh) 一种空调散热控制系统、方法及空调设备
WO2021192761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KR20210084319A (ko) 차량의 열관리 시스템
JP6574393B2 (ja) 複合熱源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04830550U (zh) 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