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7789A -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7789A
CN111197789A CN202010016966.XA CN202010016966A CN111197789A CN 111197789 A CN111197789 A CN 111197789A CN 202010016966 A CN202010016966 A CN 202010016966A CN 111197789 A CN111197789 A CN 111197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equipment
user
identifier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69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谦
袁凯杰
冯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hope New Material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rahope New Materials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hope New Materials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rahope New Materials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0169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77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7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7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该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其中:用户终端,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其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云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电取暖设备,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执行所收到的控制指令。该实施方式实现了自定义批量控制电取暖设备。

Description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取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取暖方式基本分为两类:一种是集中供暖,用户无法自行进行调节。另一种是采用电暖器单独供暖,用户可以通过设备本身上的按钮、遥控器或者利用智能终端对单个电暖器的供热程度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分布式取暖系统。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取暖系统,该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其中:用户终端,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其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云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电取暖设备,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执行所收到的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还包括用户标识;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以及确定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均属于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其中,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其中,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取暖设备组标识;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组标识集合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其中,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取暖设备组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以及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中与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取暖设备,被配置成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将该电取暖设备的运行数据发送给云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执行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管理用户信息、分析用户画像、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耗电量、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时长。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取暖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中,分布式取暖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其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还包括用户标识,以及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其中,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其中,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取暖设备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其中,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取暖设备组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应用于分布式取暖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中,分布式取暖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该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其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用户终端提交控制至少一个电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并将所提交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最后云服务器取暖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相应的取暖设备,以实现一次控制至少一个取暖设备,而不是每次只能控制一个取暖设备。换言之,当用户所希望控制的取暖设备位于同一地理区域时即可以实现分区控制取暖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分布式取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分布式取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分布式取暖系统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云服务器101、网络102、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103、网络104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105,其中,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103具体可以包括电取暖设备1031、1032,…,103n,其中n为自然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105具体可以包括用户终端1051、1052,…,105m,其中m为自然数。
电取暖设备1031、1032,…,103n均可以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每个电取暖设备可以通过其中安装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101。每个电取暖设备可以通过其中安装的发热体实现发热功能,其中,发热体可以是各种现在已知或者未来开发的具备通电发热功能的发热体,例如陶瓷发热体、金属发热体、石墨烯发热体、碳纤维发热体、云母发热板、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物发热体等等。由于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因此,优选地,电取暖设备1031、1032,…,103n中包括的发热体可以为石墨烯发热体。每个电取暖设备可以通过其中安装的控制单元实现对电取暖设备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电取暖设备的发热体工作参数进而控制电取暖设备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又例如,控制电取暖设备的工作时间等等。
网络102用以在电取暖设备1031、1032,…,103n和云服务器101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2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网络104用以在用户终端1051、1052,…,105m和云服务器101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终端1051、1052,…,105m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分布式取暖设备控制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购物类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
用户终端1051、1052,…,105m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用户终端1051、1052,…,105m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信息输入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用户终端1051、1052,…,105m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取暖设备控制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云服务器101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终端1051、1052,…,105m上显示的分布式取暖设备控制类应用提供支持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控制指令)反馈给电取暖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云服务器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云服务器101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云服务器101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一般由用户终端1051、1052,…,105m执行,相应地,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一般设置于用户终端1051、1052,…,105m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取暖设备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显示屏、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WiFi联网模块、供电接口、温度设置按键、时间设置按键、定时器、遥控器接收模块、电量检测传感器、童锁按键和声音输出设备。其中,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电取暖设备的各种运行数据,例如电取暖设备的发热体表面温度,电取暖设备所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电取暖设备的累计消耗电量、电取暖设备上次开机以来到当前时刻的时长等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位于发热体附近,用于采集发热体表面温度,另一个可以位于电取暖设备外表面或者电取暖设备内部远离发热体的位置,用于采集电取暖设备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位于电取暖设备外表面,用于采集电取暖设备所在环境的环境湿度。WiFi联网模块用于建立与WLAN的连接,进而将电取暖设备的各种运行数据发送给云服务器或者接收云服务器的控制指令。用于可以通过温度设置按键设置目标环境温度,通过时间设置按键设置电取暖设备的开关机时间。用户也可以通过定时器设置电取暖设备的预期工作时间。用户可以使用遥控器与电取暖设备中的遥控器接收模块进行配合以实现对电取暖设备进行遥控。电量检测传感器可以采集电取暖设备的电量消耗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触发童锁按键来禁止电取暖设备的遥控功能,以免儿童误操作电取暖设备造成安全问题。当电取暖设备发生预设的故障时,声音输出设备可以发出声音(例如,蜂鸣声)进行警告。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取暖设备1031、1032,…,103n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电取暖器,例如可以是:移动辐射式取暖器、壁挂式取暖器、浴室取暖器或者水暖直热式加热取暖器。
应该理解,图1中的电取暖设备、用户终端、网络和云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用户终端、网络、云服务器以及任意大于等于两个的数目的电取暖设备。
继续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分布式取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序200。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可以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分布式取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序2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用户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
这里,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可以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这里,控制指令用于对电取暖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指令可以包括控制参数以及相应的参数值。例如,当控制指令用于设置目标环境温度时,控制指令可以包括温度参数以及相应的温度值;当控制指令用于设置目标工作时长时,控制指令可以包括目标工作时长参数以及相应的时长值;当控制指令用于指定关机时间时,控制指令可以包括目标关键时间参数以及相应的时间值。
这里,取暖设备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云服务器可以识别的各电取暖设备。取暖设备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字符串、二维码、条形码等。取暖设备标识可以在电取暖设备出厂时存储在电取暖设备中或者取暖设备标识也可以呈现在电取暖设备的外表面供用户获取并输入。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采用各种实现方式在用户终端上输入取暖设备控制请求。
在某些情况下,步骤201可以具有以下可选实现方式:
可选实现方式(一):用户可以具备对所有云服务器提供支持的电取暖设备进行控制的权限。这样,所有云服务器提供支持的电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均可以呈现在用户终端,用户可以在所呈现的各取暖设备标识中选取将要控制的至少一个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并且,用户还可以在用户终端上选择或者输入希望控制的各控制参数以及相应的参数值以生成控制指令。最终,用户终端可以用上述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生成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并发送给云服务器。
可选实现方式(二):用户在输入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之前需要先验证用户身份,即用户需要输入用户标识(例如,注册用户名、手机号码、第三方应用注册用户名)并输入相应的身份验证信息(例如,密码、短信验证码、第三方应用授权令牌、生物特征信息等),然后用户终端将上述用户标识和身份验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器,并由云服务器进行验证。如果云服务器验证通过,则云服务器可以查询与上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并将验证通过的消息和查到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发送给上述用户终端。之后,用户终端可以呈现所收到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这样,用户可以在用户终端所呈现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选取将要控制的至少一个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并且,用户还可以在用户终端上选择或者输入希望控制的各控制参数以及相应的参数值以生成控制指令。最终,用户终端可以用上述用户标识、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生成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并发送给云服务器。这里,用户标识用来唯一标识分布式取暖系统的各注册用户。例如,用户标识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手机号码、用户输入的字符串、用户的即时通讯(IM,InstantMessaging)应用的账号。
步骤202,云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云服务器可以在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的情况下,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
基于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一),云服务器所收到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可以不包括用户标识,则这里云服务器可以在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的情况下,直接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
基于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二),步骤202还可以具有以下可选实现方式(三):
云服务器所收到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则这里云服务器可以在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的情况下,首先确定所收到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是否均属于所收到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并在确定是的情况下,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即,用户只能对具备控制权限的电取暖设备进行控制。
步骤203,电取暖设备响应于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执行所收到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电取暖设备可以在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执行所收到的控制指令。
经过步骤201到步骤203,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和云服务器实现对至少一个电取暖设备进行集体控制操作,进而可以实现集体控制,相对于每次只能控制一个取暖设备而言,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可选实现方式(四):基于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三),上述时序2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4和步骤205:
步骤204,用户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这里,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应该理解的是,这里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可以为已登录用户的用户标识。
例如,当电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为贴附在设备表面的二维码或者条形码时,用户可以利用用户终端的摄像头扫描该二维码或者条形码以获得电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当电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为贴附在设备表面的字符串时,用户可以利用用户终端的信息输入设备(例如,键盘、手写板或者触控屏)输入该字符串以获得电取暖算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
步骤205,云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
经过步骤204和步骤205,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和云服务器将电取暖设备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该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进而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利用步骤201到步骤203对新添加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取暖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实现方式(五):基于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三)或者上述可选实现方式(四),上述时序2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6和步骤207:
步骤206,用户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这里,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和取暖设备组标识。其中,取暖设备组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用户标识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或者称作取暖设备标识组),取暖设备组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字符和文字。
实践中,用户可以利用用户终端的信息输入设备(例如,键盘、手写板或者触控屏)输入取暖设备组标识。用户也可以按照各种方式对取暖设备进行分组。例如,用户按照电取暖设备所在位置的不同对电取暖设备分组。比如,用户可以把位于某建筑不同楼层的各电取暖设备分组到不同的取暖设备组。
步骤207,云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组标识集合中。
这里,云服务器中可以本地获取本地存储的或者远程地获取其他电子设备存储的各注册用户的取暖设备组标识集合。这样,云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的情况下,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组标识集合中。
经过步骤206和步骤207,用户可以添加自己的取暖设备组标识到云服务器中。
可选实现方式(六):基于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五),上述时序2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8和步骤209:
步骤208,用户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这里,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取暖设备组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即,这里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用于将该请求中的各个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该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以及将该请求中的各个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该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各取暖设备组标识子集合中与该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中。
步骤209,云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以及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中与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
作为示例,假设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A”,取暖设备组标识为“XX小区一层取暖设备组”,3个取暖设备标识分别为“XX小区一层1号取暖设备”,“XX小区一层2号取暖设备”和“XX小区一层3号取暖设备”,则经过步骤209,XX小区一层1号取暖设备、XX小区一层2号取暖设备和XX小区一层3号取暖设备这三个取暖设备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被添加到用户A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并且XX小区一层1号取暖设备、XX小区一层2号取暖设备和XX小区一层3号取暖设备这三个取暖设备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还被添加到用户A的“XX小区一层取暖设备组”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中。这样,用户A就可以通过步骤201到步骤203实现对上述三个取暖设备XX小区一层1号取暖设备、XX小区一层2号取暖设备和XX小区一层3号取暖设备进行控制。并且XX小区一层1号取暖设备、XX小区一层2号取暖设备和XX小区一层3号取暖设备被添加到“XX小区一层取暖设备组”中,用户就可以对XX小区一层取暖设备组中的各取暖设备,以组为单位对一组中的设备进行集体控制,方便了用户操作。
可选实现方式(七):上述时序2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10和步骤211:
步骤210,电取暖设备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将该电取暖设备的运行数据发送给云服务器。
作为示例,电取暖设备的运行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元件的表面温度,该电取暖设备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该电取暖设备在上一时间间隔内的耗电量、运行功率和运行时长等等。
步骤211,云服务器执行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管理用户信息、分析用户画像、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耗电量、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时长。
其中,云服务器管理用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注册用户信息。
云服务器分析用户画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对各注册用户的属性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比如统计位于某区域的用户数量、统计位于某区域的用户的电取暖设备耗电量数据,统计位于某区域的电取暖设备数量,统计位于某区域的用户中年龄段在指定年龄段的用户或者用户对应的电取暖设备的数量等等,统计位于某区域的用户中性别为“男性”在指定年龄段的用户或者用户对应的电取暖设备的数量等等。
云服务器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各种组合方式统计与分析各电取暖设备、位于某区域(例如,某商场、某小区、某博物馆、某学校、某医院、某体育馆或某写字楼等)各电取暖设备、处于某个年龄段的用户对应的各电取暖设备、男性用户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或者女性用户对应的各取暖设备工作在各种加热模式(例如,防冻模式、取暖模式等)的数量。
云服务器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耗电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各种组合方式统计与分析各电取暖设备、位于某区域(例如,某商场、某小区、某博物馆或某写字楼等)各电取暖设备、处于某个年龄段的用户对应的各电取暖设备、男性用户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或者女性用户对应的各取暖设备在过去指定时段(例如,最近一周或者最近一个月等)的耗电量数据。
云服务器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时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各种组合方式统计与分析各电取暖设备、位于某区域(例如,某商场、某小区、某博物馆或某写字楼等)各电取暖设备、处于某个年龄段的用户对应的各电取暖设备、男性用户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或者女性用户对应的各取暖设备在过去指定时段(例如,最近一周或者最近一个月等)处于工作状态的累计时长数据。
基于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七),云服务器可以获得各种统计数据,所获得的各种统计数据可以为后期各种分析预测操作提供数据基础,比如可以用来供电部门预测未来用电量进而决定未来发电量,从总体上节约能源。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利用用户终端和云服务器实现了自定义集体控制电取暖设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控制电取暖设备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集体供暖中单个供暖设备无法自行调节,节约了能源;相对于只能单个控制的电取暖设备,又可以自定义集体控制电取暖设备,方便了用户操作。
继续参考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300。该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取暖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中,分布式取暖系统可以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该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中所示的用户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的情况下,将所收到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
这里,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可以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1的具体操作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1的操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经过步骤301,用户终端可以将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并通过云服务器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最终收到控制指令的电取暖设备可以通过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执行所收到的控制指令,从而完成了对至少一个电取暖设备的自定义集体控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还可以包括用户标识,这样上述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2:
步骤302,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这里,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这里,步骤302的具体操作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4的操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经过步骤302,用户终端可以将用户输入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并通过云服务器将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从而可以通过步骤301实现对至少一个电取暖设备的自定义集体控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这样上述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3:
步骤303,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这里,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和取暖设备组标识。
这里,步骤303的具体操作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6的操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经过步骤303,用户终端可以将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并通过云服务器将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组标识集合中。从而可以通过步骤303实现增加取暖设备组标识。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这样上述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4:
步骤304,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这里,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取暖设备组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这里,步骤304的具体操作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8的操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经过步骤304,用户终端可以将用户输入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并通过云服务器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以及将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中与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从而可以通过步骤304实现将用户指定的至少一个电取暖设备添加到指定的取暖设备组中,以方便用户对同组的电取暖设备进行集体控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分布式取暖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操作: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身份验证请求,将所收到的身份验证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以供云服务器进行身份验证。其中,身份验证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例如,注册用户名、手机号码、第三方应用注册用户名)和相应的身份验证信息(例如,密码、短信验证码、第三方应用授权令牌、生物特征信息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分布式取暖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操作:响应于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用户身份验证通过的消息和以及取暖设备标识集合,呈现所收到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应用于分布式取暖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中,分布式取暖系统可以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云服务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400包括:第一发送单元401,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上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上述云服务器,其中,上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400的控制请求发送单元401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图3对应实施例中步骤301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还可以包括用户标识,以及上述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402,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上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上述云服务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第三发送单元403,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上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发送至上述云服务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第四发送单元404,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上述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上述云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页生成装置中各单元的实现细节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本公开中其它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计算机系统50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的用户终端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系统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Input/Output)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触控屏、手写板、键盘或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e)、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第一发送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发送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发送取暖设备控制请求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装置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其中,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取暖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所述云服务器,其中:
用户终端,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所述云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
电取暖设备,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执行所收到的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其中,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还包括用户标识;以及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以及确定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均属于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将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中各取暖设备标识所指示的相应取暖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其中:
用户终端,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所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所述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所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所述第一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其中:
用户终端,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所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取暖设备组标识;
所述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将所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添加到所述取暖设备组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组标识集合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其中:
用户终端,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所述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取暖设备组标识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所述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将所述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所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集合中,以及将所述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各取暖设备标识添加到所述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中与所述第二取暖设备添加请求中的取暖设备组标识对应的取暖设备标识子集合。
6.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分布式取暖系统,其中:
电取暖设备,被配置成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将该电取暖设备的运行数据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以及
所述云服务器,还被配置成执行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管理用户信息、分析用户画像、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耗电量、统计与分析取暖设备运行时长。
7.一种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取暖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分布式取暖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所述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8.一种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装置,应用于分布式取暖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分布式取暖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两个电取暖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电取暖设备包括发热体、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电取暖设备通过所包括的通讯单元连接所述云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将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取暖设备控制请求包括控制指令和至少一个取暖设备标识。
9.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16966.XA 2020-01-08 2020-01-08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1197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966.XA CN111197789A (zh) 2020-01-08 2020-01-08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966.XA CN111197789A (zh) 2020-01-08 2020-01-08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7789A true CN111197789A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4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6966.XA Pending CN111197789A (zh) 2020-01-08 2020-01-08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77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3775A (zh) * 2021-10-14 2021-12-17 北京嘉洁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建筑供暖预测方法及供暖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9011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器和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5299727U (zh) * 2016-01-18 2016-06-08 贵州大学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
CN108445787A (zh) * 2018-03-19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207975723U (zh) * 2018-03-27 2018-10-16 郑伟 一种分布式蓄热电采暖智能控制装置
CN208175004U (zh) * 2018-04-25 2018-11-30 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采暖器智能无线组网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9011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器和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5299727U (zh) * 2016-01-18 2016-06-08 贵州大学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
CN108445787A (zh) * 2018-03-19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207975723U (zh) * 2018-03-27 2018-10-16 郑伟 一种分布式蓄热电采暖智能控制装置
CN208175004U (zh) * 2018-04-25 2018-11-30 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采暖器智能无线组网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3775A (zh) * 2021-10-14 2021-12-17 北京嘉洁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建筑供暖预测方法及供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2396B1 (ko) IoT 장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80032757A1 (en) Health Status Ma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335596B2 (en) Remote energy management using persistent smart grid network context
CN101517557B (zh) 用于管理虚拟房间内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27846A1 (en) Behavioral demand response dispatch
US8949278B2 (en) Cont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2003004110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ty network communication
CN106405183B (zh) 电能信息提供系统及其方法
CN111197789A (zh) 分布式取暖系统以及分布式取暖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968367A (zh) 一种电商商品字段配置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90028547A1 (en) Electricity provider content platform
EP25791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in in-home display
US20190317662A1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JP2017059221A (ja) 情報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1030900A (zh) 一种免验证登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90349420A1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664605B2 (en) Interface coordination
JP201418651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投稿方法及び投稿プログラム
JP6215174B2 (ja) 情報送受信システム、スマートメータ、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送受信方法
CN109727072B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520062B (zh) 用电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355797B1 (ja) 決定装置、決定方法、及び決定プログラム
WO2018066567A1 (ja) 情報送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304480A (ja) サービス統合方法、その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2187837B (zh) 基于多角色的通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