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3041A - 贴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贴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3041A
CN111193041A CN202010115464.2A CN202010115464A CN111193041A CN 111193041 A CN111193041 A CN 111193041A CN 202010115464 A CN202010115464 A CN 202010115464A CN 111193041 A CN111193041 A CN 111193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laminating
cutter
attaching
hot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54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54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3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3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3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75Methods for shaping the electrode into free-standing bodies, like sheets, films or grids, e.g. moulding, hot-pressing, casting without support, extrusion without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78Treatment steps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or after shaping of the electrode being free-standing body
    • H01M4/8896Pressing, rolling, calend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合设备。该贴合设备包括:第一贴合机构,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贴合辊及第一切刀辊,第一贴合辊及第一切刀辊均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一切刀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切刀;及第二贴合机构,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贴合辊,第一贴合辊与第二贴合辊相对且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供基材通过的贴合通道;其中,第一贴合辊用于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一膜材进行吸附;在第一贴合辊和所述第一切刀辊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过程中,第一切刀将吸附于第一贴合辊上的第一膜材切断形成第一膜片;第一贴合辊带动第一膜片转动至贴合通道内,并与第二贴合辊共同挤压通过贴合通道的基材及所述第一膜片。

Description

贴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由于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没有噪声污染,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由此可见,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膜电极(即MEA),是涂布后的质子交换膜(CCM,catalyst coatedmembrane)、边框、气体扩散层(GDL,Gas diffusion layer)等的组合。在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过程中会涉及多层膜材之间或膜材与电极之间的贴合工序。现有技术中,需要提前将各种膜材分切成片料,然后叠片、平压贴合成型。这种贴合方式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加热保压时间,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贴合方式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贴合设备。
一种贴合设备,包括:
第一贴合机构,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贴合辊及第一切刀辊,所述第一贴合辊及所述第一切刀辊均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切刀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切刀;及
第二贴合机构,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贴合辊,所述第一贴合辊与所述第二贴合辊相对且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供基材通过的贴合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贴合辊用于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一膜材进行吸附;在所述第一贴合辊和所述第一切刀辊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过程中,所述第一切刀将吸附于所述第一贴合辊上的所述第一膜材切断形成第一膜片;所述第一贴合辊带动所述第一膜片转动至所述贴合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贴合辊共同挤压通过所述贴合通道的所述基材及所述第一膜片。
实际贴合作业时,基材输送通过第一贴合机构的第一贴合辊和第二贴合机构的第二贴合辊之间(即基材输送通过上述贴合通道)。第一膜材吸附于第一贴合辊,并随第一贴合辊转动而绕设于第一贴合辊上。第一切刀辊转动而使得第一切刀切断绕设于第一贴合辊上的第一膜材,形成第一膜片。由于第一贴合辊可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一膜材进行吸附,因而第一膜材被切断形成的第一膜片继续被吸附于第一贴合辊上。同时,第一膜片随第一贴合辊转动至第一贴合辊与第二贴合辊之间(即贴合通道),在第一贴合辊和第二贴合辊的挤压作用下,使得第一膜片贴合于基材。
如此,通过第一切刀辊上的第一切刀连续不断的将第一膜材切断成第一膜片,第一膜片被吸附于第一贴合辊,且第一膜片随第一贴合辊依次被输送至第一贴合辊与第二贴合辊之间,从而在第一贴合辊与第二贴合辊的共同挤压作用下第一膜片被依次贴合于基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合辊具有与真空源连通的第一空腔,且所述第一贴合辊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吸附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合机构还包括用于放卷所述第一膜材的第一放卷装置,所述第一贴合辊及所述第一切刀辊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装置的下游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轴及第一牵引辊,所述第一放卷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放卷轴与所述第一贴合辊之间,并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且所述第一牵引辊可对绕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一膜材进行吸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贴合机构还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切刀辊,所述第二切刀辊与所述第二贴合辊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切刀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切刀;
所述第二贴合辊用于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二膜材进行吸附;在所述第二贴合辊和所述第二切刀辊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切刀将吸附于所述第二贴合辊上的所述第二膜材切断形成第二膜片;所述第二贴合辊带动所述第二膜片转动至所述贴合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贴合辊共同挤压通过所述贴合通道的所述基材及所述第二膜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贴合机构还包括用于放卷所述第二膜材的第二放卷装置,所述第二贴合辊及所述第二切刀辊位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的下游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卷装置包括均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放卷轴及第二牵引辊,所述第二牵引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放卷轴与所述第二贴合辊之间,且可对绕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二膜材进行吸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机构和所述第二贴合机构下游侧的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包括均可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一热压辊和第二热压辊,所述第一热压辊和所述第二热压辊相对且平行设置,用于对由二者之间通过的所述基材进行热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热压机架、安装座、楔块及调节组件,所述第一热压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热压机架,所述第二热压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热压机架,且位于所述第一热压辊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楔块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架,且支撑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架,且传动连接于所述楔块,以驱动所述楔块沿垂直于所述第二热压辊的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楔块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平行于所述第二热压辊的竖直平面倾斜设置;
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楔块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平行的配合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贴合设备的第一贴合辊和第二贴合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贴合设备的第一牵引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贴合设备的热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热压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用于将膜材(即下文中的第一膜材和/或第二膜材)切断并贴合于基材上。该贴合设备包括设置于基材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贴合机构10及第二贴合机构20。
第一贴合机构10包括均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一贴合辊11及第一切刀辊12,该第一贴合辊11与第一切刀辊12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一切刀辊12沿自身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切刀121。第二贴合机构20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二贴合辊21。第二贴合辊21与第一贴合辊11相对且平行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供基材通过的贴合通道。
其中,第一贴合辊11可对绕设于第一贴合辊11上的第一膜材进行吸附。在第一贴合辊11和第一切刀辊12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过程中,第一切刀121将吸附于第一贴合辊11上的第一膜材切断形成第一膜片。第一贴合辊11带动该第一膜片转动至贴合通道内,并与第二贴合辊21共同挤压通过该贴合通道的基材及第一膜片,以将第一膜片贴合于基材上。
实际贴合作业时,基材输送通过第一贴合机构10的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机构20的第二贴合辊21之间(即基材输送通过上述贴合通道)。第一膜材吸附于第一贴合辊11,并随第一贴合辊11转动而绕设于第一贴合辊11上。第一切刀辊12转动而使得第一切刀121切断绕设于第一贴合辊11上的第一膜材,形成第一膜片。由于第一贴合辊11可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一膜材进行吸附,因而第一膜材被切断形成的第一膜片继续被吸附于第一贴合辊11上。同时,第一膜片随第一贴合辊11转动至第一贴合辊11与第二贴合辊21之间(即贴合通道),在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的挤压作用下,使得第一膜片贴合于基材。
如此,通过第一切刀辊12上的第一切刀121连续不断的将第一膜材切断成第一膜片,第一膜片被吸附于第一贴合辊11,且第一膜片随第一贴合辊11依次被输送至第一贴合辊11与第二贴合辊21之间,从而在第一贴合辊11与第二贴合辊21的共同挤压作用下第一膜片被依次贴合于基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切刀辊12相对第一贴合辊11的转速来控制对第一膜材的分切长度(即第一膜材被切断形成的第一膜片的长度)。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贴合辊11内具有用于与外部真空源连通的第一空腔,且第一贴合辊11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空腔的第一吸附孔。如此,通过真空源在第一贴合辊11的第一空腔内形成负压,由于开设于第一贴合辊11的周侧表面的各个第一吸附孔连通于第一空腔,使得第一贴合辊11的周侧表面能够吸附第一膜材。在燃料电池制备过程中的贴合工序中通常膜材单面具有涂层(例如涂胶、涂布催化剂等),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贴合辊11对膜材进行吸附,可避免与膜材具有涂层的一侧接触而破坏涂层。可选地,真空源可以使高压风机或真空泵等。
可选地,多个第一吸附孔可均匀分布于第一贴合辊11的周侧表面。如此,使得对第一膜材的吸附更加均匀,有利于第一膜材的平稳输送及贴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贴合机构10还包括第一放卷装置,该第一放卷装置用于放卷第一膜材。第一贴合辊11及第一切刀辊12位于第一放卷装置14的下游侧,从而第一放卷装置放卷输出的第一膜材绕设于第一贴合辊11,并利用第一切刀辊12将第一膜材切断。
请参见图1及图3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轴14及第一牵引辊13。第一放卷轴14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用于安装膜材卷料。第一牵引辊13位于第一放卷轴14与第一贴合辊11之间,并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且该第一牵引辊13可对绕设于第一牵引辊13上的第一膜材进行吸附。如此,由于第一牵引辊13可对第一膜材进行吸附,从而牵引第一膜材向下游输送,如此可通过控制第一牵引辊13的转速来调节第一膜材的输送速度,有利于以所需的速度牵引第一膜材输送至第一贴合辊11。并且,采用对第一膜材进行吸附的方式牵引第一膜材,可避免与第一膜材具有涂层的一侧接触而破坏涂层,更加适用于单面具有涂层的膜材的贴合作业。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牵引辊13内具有用于与真空源连通的第二空腔。第一牵引辊13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连通该第二空腔的第二吸附孔132。如此,通过真空源在第一牵引辊13的第二空腔内形成负压,由于开设于第一牵引辊13的周侧表面的各个第二吸附孔132连通于第二空腔,使得第一牵引辊13的周侧表面能够吸附第一膜材。可选地,真空源可以使高压风机或真空泵等。
可选地,第二吸附孔132均匀分布于第一牵引辊13的周侧表面。如此,使得对第一膜材的吸附更加均匀,有利于第一膜材的平稳输送及贴合。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牵引辊13的周侧表面进行了防滑处理,以增加摩擦系数,从而防止吸附于第一牵引辊13上的第一膜材滑动。上述防滑处理可以是在第一牵引辊13的周侧表面上加工防滑纹等,只要能够起到防止第一膜材滑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牵引辊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编码器136,该第一编码器136用于计算第一牵引辊13的送料长度(即通过第一牵引辊13的第一膜材的长度),以便于对第一膜材的输送进行精确控制。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牵引辊13的相对两端可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牵引辊支座134,从而实现第一牵引辊13绕自身可转动地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牵引辊13可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驱动而绕自身轴线转动,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放卷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辊15。各个第一过辊15沿膜材的输送方向布设,以对第一膜材进行导向,以使第一膜材输送至第一贴合辊11并绕设于第一贴合辊11。
进一步地,第一放卷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第一膜材进行纠偏的第一纠偏组件。第一放卷装置还包括第一张力控制组件,第一张力控制组件用于张紧第一膜材,并使第一膜材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力。纠偏组件及张力控制组件为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贴合机构20还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切刀辊22,该第二切刀辊22与第二贴合辊21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二切刀辊22沿自身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切刀221。
第二贴合辊21用于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二膜材进行吸附。在第二贴合辊21和第二切刀辊2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切刀221将吸附于第二贴合辊21上的第二膜材切断而形成第二膜片。第二贴合辊21带动第二膜片转动至贴合通道内,并与第一贴合辊21共同挤压通过该贴合通道的基材及第二膜片。
如此,可利用第一贴合机构10切断第一膜材并将形成的第一膜片贴合于基材的一侧表面;同时,利用第二贴合机构20切断第二膜材并将形成的第二膜片贴合于基材的另一侧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膜材和第二膜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实际贴合作业时,第一膜材被输送至第一贴合辊11,被第一贴合辊11吸附并随第一贴合辊11转动而绕设于第一贴合辊11。同时,第一切刀辊12转动,使得第一切刀辊12上的第一切刀121将绕设于第一贴合辊11上的第一膜材切断,从而形成第一膜片。第一膜片随第一贴合辊11输送至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之间的贴合通道,并在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的共同挤压作用下贴合于基材朝向第一贴合辊11的一侧表面。
第二膜材被输送至第二贴合辊21,被第二贴合辊21吸附并随第二贴合辊21转动而绕设于第二贴合辊21。同时,第二切刀辊22转动,使得第二切刀辊22上的第二切刀221将绕设于第二贴合辊21上的第二膜材切断,从而形成第二膜片。第二膜片随第二贴合辊21输送至第二贴合辊21和第一贴合辊11之间的贴合通道,并在第二贴合辊21和第二贴合辊21的共同挤压作用下贴合于基材朝向第二贴合辊21的一侧表面。
如此,通过第一贴合机构10和第二贴合机构20同时对基材两侧表面进行贴合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贴合过程稳定,贴合质量好。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需要调节第二切刀辊22相对第二贴合辊21的转速来控制对第二膜材的分切长度(即第二膜材被切断形成的第二膜片的长度)。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贴合辊21内具有用于与真空源连通的第三空腔,第二贴合辊21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连通该第三空腔的第三吸附孔。如此,通过真空源在第二贴合辊21的第三空腔内形成负压,由于开设于第二贴合辊21的周侧表面的各个第三吸附孔连通于第三空腔,使得第二贴合辊21的周侧表面能够吸附第二膜材。可选地,该真空源可以使高压风机或真空泵等。
可选地,第三吸附孔均匀分布于第二贴合辊21的周侧表面。如此,使得对第二膜材的吸附更加均匀,有利于第二膜材的平稳输送及贴合。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贴合机构20还包括第二放卷装置,该第二放卷装置用于放卷第二膜材。第二贴合辊21及第二切刀辊22均位于第二放卷装置的下游侧,从而第二放卷装置放卷输出的第二膜材被输送至第二贴合辊21。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放卷装置还包括第二放卷轴24及第二牵引辊23。第二放卷轴24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用于安装第二膜材卷料。第二牵引辊23设置于第二放卷轴24与第二贴合辊21之间。第二牵引辊23绕自身轴线可转动,且可对绕设于第二牵引辊23上的第二膜材进行吸附。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牵引辊23内具有用于与真空源连通的第四空腔,第二牵引辊23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连通该第四空腔的第四吸附孔。如此,通过真空源在第二牵引辊23的第四空腔内形成负压,由于开设于第二牵引辊23的周侧表面的各个第四吸附孔连通于第四空腔,使得第二牵引辊23的周侧表面能够吸附第二膜材。可选地,该真空源可以使高压风机或真空泵等。
可选地,第四吸附孔可均匀分布于第二牵引辊23的周侧表面。如此,使得对第二膜材的吸附更加均匀,有利于第二膜材的平稳输送及贴合。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牵引辊23的周侧表面进行了防滑处理,以增加摩擦系数,从而防止吸附于第二牵引辊23上的第二膜材滑动。上述防滑处理可以是在第二牵引辊23的周侧表面上加工防滑纹等,只要能够起到防止第二膜材滑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牵引辊23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编码器,该第二编码器用于计算第二牵引辊23的送料长度(即通过第二牵引辊23的第二膜材的长度),以便于对第二膜材的输送进行精确控制。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牵引辊23的相对两端可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二牵引辊支座,从而实现第二牵引辊23绕自身可转动地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牵引辊23可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驱动而绕自身轴线转动,在此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一贴合机构10和第二贴合机构20同步贴合作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同一驱动件(例如电机)同时驱动第一贴合辊11、第一切刀辊12、第二贴合辊21及第二切刀辊22转动。第一贴合辊11、第一切刀辊12、第二贴合辊21及第二切刀辊22可通过带传动结构、齿轮传动结构等与驱动件连接,从而将驱动件输出的旋转运动传动至第一贴合辊11、第一切刀辊12、第二贴合辊21及第二切刀辊22。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设置相互独立的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贴合辊11、第一切刀辊12、第二贴合辊21及第二切刀辊22旋转。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可单独设置独立的驱动件分别驱动旋转或设置一个驱动件同时驱动二者旋转。然而第一切刀辊12可不设置驱动件,完全由第一贴合辊11带动旋转。同理,第二切刀辊22也可不设置驱动件,完全由第二贴合辊21带动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之间的间隙可调节,从而可根据基材、第一膜材及第二膜材的厚度来调节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之间的间隙,使得贴合设备可适用于不同厚度尺寸的基材和膜材之间的贴合,适用性更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之间的间隙可通过调整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调节,例如第一贴合辊11安装于第一贴合辊支座112,第二贴合辊21安装于第二贴合辊支座212,可通过调节第一贴合辊支座112和第二贴合辊支座212之间的间距来实现。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放卷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辊25。各个第二过辊25沿第二膜材的输送方向布设,以对第二膜材进行导向,以使第二膜材输送至第二贴合辊21并绕设于第二贴合辊21。
进一步地,第二放卷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第二膜材进行纠偏的第二纠偏组件。第二放卷装置还包括第二张力控制组件,第二张力控制组件用于张紧第二膜材,并使第二膜材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力。纠偏组件及张力控制组件为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只需对基材的一侧表面贴合第一膜材,基材的另一侧表面不需要贴合第二膜材时,第二贴合机构20的第二贴合辊21可为热压辊。即该第二贴合辊21仅起到与第一贴合辊11配合对基材及第一贴合辊11上的第一膜片进行热压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设置第二切刀辊22及第二放卷装置。
请一并参见图1、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贴合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贴合机构10和第二贴合机构20下游侧的热压机构40,该热压机构40包括均可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一热压辊41和第二热压辊42。第一热压辊41和第二热压辊42相对且平行设置,用于对由第一热压辊41和第二热压辊42之间通过的基材进行热压。
具体到实施例中,热压机构40还包括热压机架43、安装座44、楔块45及调节组件46。第一热压辊4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热压机架43。第二热压辊42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座44。安装座44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热压机架43,且位于第一热压辊41的上方或下方。
楔块45设置于热压机架43,且支撑于安装座44的底部。调节组件46设置热压机架43,且传动连接于楔块45,以驱动楔块45沿垂直于第二热压辊42的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如此,可通过调节组件46驱动楔块45沿垂直于第二热压辊42的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座44及安装于安装座44上的第二热压辊42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第二热压辊42和第一热压辊41之间的间隙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楔块45朝向安装座44的一侧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平行于第二热压辊42的竖直平面倾斜设置。如此,当调节组件46驱动楔块45沿垂直于第二热压辊42的方向往复移动时,楔块45相对安装座44沿倾斜面滑动,从而调节安装座4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即调节第二热压辊42和第一热压辊41之间的间隙。该倾斜面相对平行于第二热压辊42的竖直平面倾斜的角度可根据第二热压辊42的规格等具体情况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6包括丝杆461、丝杆螺母462及手轮464,丝杆46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热压机架43,丝杆螺母462螺纹连接于丝杆461,且与上述楔块45固定连接,手轮464固定连接于丝杆461的一端。如此,可通过旋转手轮464带动丝杆461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螺母462沿丝杆461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楔块45沿丝杆461的轴向移动。并且,通过改变手轮464的旋转方向可实现楔块45沿丝杆461的轴向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理解的是,丝杆461的轴向即为上述垂直于第二热压辊42的水平方向。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46还包括螺母座463,螺母座463固定连接于丝杆螺母462和楔块45之间,即丝杆螺母462通过螺母座463间接地固定连接于楔块45,使得丝杆螺母462与楔块45的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热压机构40还包括压紧气缸47,该压紧气缸47固定安装于热压机架43,且位于安装座44的顶部。压紧气缸47的伸缩端可抵持于安装座44的顶部。如此,当需要调节第一热压辊41和第二热压辊42之间的间隙时,压紧气缸47的伸缩端收缩而与安装座44分离,然后调节组件46驱动楔块45移动,从而调节第二热压辊4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调节第二热压辊42和第一热压辊41之间的间隙。当第二热压辊42和第一热压辊41之间的间隙调节完成,压紧气缸47的伸缩端伸长而抵压安装座44,以阻止安装座4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压紧气缸47的伸缩端直接连接于安装座44,从而安装座44可随压紧气缸47的伸缩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热压辊42上下移动,达到调节第二热压辊42和第一热压辊41之间的间隙的目的。其中,调节组件46可驱动楔块45移动,从而调节第二热压辊42向下移动的最大行程。
具体到实施例中,安装座44、楔块45及调节组件46均包括两个,第二热压辊42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安装座44,两个安装座44均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热压机架43。每个安装座44底部均支撑设置有楔块45。两个调节组件46均设置于热压机架43,且分别与两个楔块45传动连接。也就是说,通过两个调节组件46分别驱动两个楔块45沿垂直于第二热压辊42的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热压辊4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即调节第二热压辊42和第一热压辊4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每一安装座44的顶部均对应设置有压紧气缸47,每一压紧气缸47用于压紧对应的安装座44。
具体到实施例中,热压机构40还包括均安装于热压机架43上的第一驱动件48及第二驱动件49。第一驱动件48传动连接于第一热压辊41,用于驱动第一热压辊41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二驱动件49传动连接于第二热压辊42,用于驱动第二热压辊42绕自身轴线转动。可选地,第一驱动件48和第二驱动件49均可为电机。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贴合设备还包括第三放卷装置30,第三放卷装置30用于放卷基材。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均位于第三放卷装置30的下游侧,以使第三放卷装置30放卷输出的基材通过第一贴合辊11和第二贴合辊21之间的贴合通道通过。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三放卷装置30包括第三放卷轴31及至少一个第三过辊32。第三放卷轴3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用于安装基材卷料。各个第三过辊32沿基材的输送方向布设,用于对基材进行导向,以使基材进入贴合通道。
进一步地,第三放卷装置30还包括用于对基材进行纠偏的第三纠偏组件。第三放卷装置30还包括第三张力控制组件,第三张力控制组件用于张紧基材,并使基材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力。纠偏机构及张力控制组件为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贴合机构(10),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贴合辊(11)及第一切刀辊(12),所述第一贴合辊(11)及所述第一切刀辊(12)均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切刀辊(12)沿自身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切刀(121);及
第二贴合机构(20),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贴合辊(21),所述第一贴合辊(11)与所述第二贴合辊(21)相对且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供基材通过的贴合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贴合辊(11)用于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一膜材进行吸附;在所述第一贴合辊(11)和所述第一切刀辊(12)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过程中,所述第一切刀(121)将吸附于所述第一贴合辊(11)上的所述第一膜材切断形成第一膜片;所述第一贴合辊(11)带动所述第一膜片转动至所述贴合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贴合辊(21)共同挤压通过所述贴合通道的所述基材及所述第一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辊(11)具有与真空源连通的第一空腔,且所述第一贴合辊(11)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吸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机构(10)还包括用于放卷所述第一膜材的第一放卷装置,所述第一贴合辊(11)及所述第一切刀辊(12)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装置的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轴(14)及第一牵引辊(13),所述第一放卷轴(14)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辊(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放卷轴(14)与所述第一贴合辊(11)之间,并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且所述第一牵引辊(13)可对绕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一膜材进行吸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机构(20)还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切刀辊(22),所述第二切刀辊(22)与所述第二贴合辊(21)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切刀辊(22)沿自身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切刀(221);
所述第二贴合辊(21)用于对绕设于其上的第二膜材进行吸附;在所述第二贴合辊(21)和所述第二切刀辊(2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切刀(221)将吸附于所述第二贴合辊(21)上的所述第二膜材切断形成第二膜片;所述第二贴合辊(21)带动所述第二膜片转动至所述贴合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贴合辊(11)共同挤压通过所述贴合通道的所述基材及所述第二膜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机构(20)还包括用于放卷所述第二膜材的第二放卷装置,所述第二贴合辊(21)及所述第二切刀辊(22)位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的下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包括均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二放卷轴(24)及第二牵引辊(23),所述第二牵引辊(23)设置于所述第二放卷轴(24)与所述第二贴合辊(21)之间,且可对绕设于其上的所述第二膜材进行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机构(10)和所述第二贴合机构(20)下游侧的热压机构(40),所述热压机构(40)包括均可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第一热压辊(41)和第二热压辊(42),所述第一热压辊(41)和所述第二热压辊(42)相对且平行设置,用于对由二者之间通过的所述基材进行热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40)还包括热压机架(43)、安装座(44)、楔块(45)及调节组件(46),所述第一热压辊(4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热压机架(43),所述第二热压辊(42)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44),所述安装座(44)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热压机架(43),且位于所述第一热压辊(41)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楔块(45)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架(43),且支撑于所述安装座(44)的底部,所述调节组件(46)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架(43),且传动连接于所述楔块(45),以驱动所述楔块(45)沿垂直于所述第二热压辊(42)的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45)朝向所述安装座(44)的一侧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平行于所述第二热压辊(42)的竖直平面倾斜设置;
所述安装座(44)朝向所述楔块(45)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平行的配合面。
CN202010115464.2A 2020-02-25 2020-02-25 贴合设备 Pending CN111193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5464.2A CN111193041A (zh) 2020-02-25 2020-02-25 贴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5464.2A CN111193041A (zh) 2020-02-25 2020-02-25 贴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3041A true CN111193041A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5464.2A Pending CN111193041A (zh) 2020-02-25 2020-02-25 贴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30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1826A (zh) * 2020-09-27 2021-01-08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浸泡池组件及膜材浸泡设备
WO2023011011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放料装置及贴合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1826A (zh) * 2020-09-27 2021-01-08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浸泡池组件及膜材浸泡设备
CN112201826B (zh) * 2020-09-27 2022-05-17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浸泡池组件及膜材浸泡设备
WO2023011011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放料装置及贴合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391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of fuel cell
CN113241480B (zh) 隔膜不停匀速高效卷绕机
CN113555610B (zh) 料带匀速卷绕机
CN111193041A (zh) 贴合设备
CN111129556B (zh) 片卷贴合设备及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CN206558616U (zh) 一种铝电池u形贴膜机
CA258673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embrane electrode units
CN111029630B (zh) 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WO2023142658A1 (zh) 一种极片复合裁切机及极片复合裁切方法
CN114551949B (zh) 五合一成型装置
CN211455840U (zh) 贴合设备
KR20190076548A (ko)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접합체 이송장치
CN111180771B (zh) 卷料贴合设备及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CN213618869U (zh) 复合设备
CN218966200U (zh) 一种料带贴合装置
CN115000476B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1276706B (zh) 贴合设备
CN110607681A (zh) 全自动多层纱布覆合切块填料设备
CN115602782A (zh) 一种电池极片干法涂层压制设备
CN211605281U (zh) 贴合设备
JP2019036458A (ja) 電極用切断装置
CN219771246U (zh) 一种磁驱式复合装置
CN117199547B (zh) 一种全幅压膜叠片装置
CN218804115U (zh) 气体扩散层贴合装置及七合一成型设备
JP2007119311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21412 North Hubin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