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心电采集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人体的健康参数进行日常监测,获取必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人体进行调节或治疗,已成为现代健康生活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心脏的监测主要通过心电图实现。传统监测中,心电图需要通过医疗机构的心电图机进行检测。一方面,心电图机体积庞大而不易携带,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另一方面,心电图机导联操作与校准均十分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严苛,不利于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具有结构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能同时满足对心脏活动实施长期持续检测和日常的临时监测的应用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心电主机,具有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主功能电路及独立电源、暴露于所述外壳外表面的至少两个机端信号电极,所述主功能电路与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之外表面具有导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部具有槽体结构并端部开口于所述外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体结构的截面为U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具有收容舱体及分居所述收容舱体两端的耳部,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同一侧外表面,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收容舱体和/或所述耳部上,所述导流部包括多个槽体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舱体两端的耳部的导流部互为对称结构且分别具有多个相互导通的槽体结构,至少部分所述耳部的导流部的槽体结构的端部开口于所述耳部的周侧外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具有多个槽体结构,且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的多个槽体结构中的至少数者相互之间保持导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与所述耳部的导流部保持导通或隔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耳部的导流部具有中心放射状分布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耳部的导流部具有弧状槽或圆形槽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部的深度与宽度范围分别为0.5~1.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同一侧外表面中部并被一闭合凸起包围,所述闭合凸起内不设导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所在的所述收容舱体之外表面具有凸台,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位于所述凸台的内部,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设置于所述凸台上并端部开口于所述凸台的周侧外表面,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具有槽体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心电主机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心电主机还具有温度传感器和/或姿态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主功能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型心电采集器,包括传感附件及以上所述的微型心电主机,所述传感附件用于附着连接人体表面与所述微型心电主机,所述传感附件具有异侧暴露的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所述输入电极用于与人体表面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极用于与所述机端信号电极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型心电采集设备,包括:
手持座,具有第一触摸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及座端信号电极,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及所述第二触摸电极暴露于所述手持座的外表面,所述座端信号电极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所述第二触摸电极;
微型心电采集器,包括微型心电主机,所述微型心电主机具有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主功能电路及独立电源、暴露于所述外壳外表面的至少两个机端信号电极,所述主功能电路与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机端信号电极与所述座端信号电极一一对应;
所述微型心电主机与所述手持座嵌接/分离而使所述机端信号电极与所述座端信号电极一一对应地连接/断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手持座具有位于其中的可启合容腔,所述座端信号电极的一端暴露于所述可启合容腔,所述微型心电主机可分离地嵌入于所述可启合容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座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包围形成所述可启合容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磁性吸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和/或所述下壳至少局部保持透明/半透明性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或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具有复数个均布于其表面的凹凸接触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之外表面具有导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部具有槽体结构并端部开口于所述外壳的周侧外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体结构的截面为U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具有收容舱体及分居所述收容舱体两端的耳部,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同一侧外表面,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收容舱体和/或所述耳部上,所述导流部包括多个槽体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舱体两端的耳部的导流部互为对称结构且分别具有多个相互导通的槽体结构,至少部分所述耳部的导流部的槽体结构的端部开口于所述耳部的周侧外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具有多个槽体结构,且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的多个槽体结构中的至少数者相互之间保持导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与所述耳部的导流部保持导通或隔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耳部的导流部具有中心放射状分布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耳部的导流部具有弧状槽或圆形槽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部的深度与宽度范围分别为0.5~1.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同一侧外表面中部并被一闭合凸起包围,所述闭合凸起内不设导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所在的所述收容舱体之外表面具有凸台,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的暴露端位于所述凸台的内部,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设置于所述凸台上并端部开口于所述凸台的周侧外表面,位于所述收容舱体的导流部具有槽体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心电采集器还包括传感附件,所述传感附件用于附着连接人体表面与所述微型心电主机,所述传感附件具有异侧暴露的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所述输入电极用于与人体表面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极用于与所述机端信号电极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端信号电极数量为二,所述传感附件具有第一输出电极、第二输出电极、第一输入电极及第二输入电极,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电极及所述第二输出电极分别暴露于所述传感附件的同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输入电极及所述第二输入电极分别暴露于所述传感附件的另一侧表面;当所述传感附件附着连接于所述微型心电主机时,所述第一输出电极、所述第二输出电极分别与两个所述机端信号电极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座还具有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微型心电主机充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座还具有信号指示灯,用于显示电量或工作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心电主机还具有温度传感器和/或姿态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主功能电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心电主机的主功能电路和/或所述手持座还具有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座还具有座端控制板与至少一个座端功能电极,所述座端功能电极与座端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手持座具有位于其中的可启合容腔,所述座端功能电极的一端暴露于所述可启合容腔,所述微型心电主机还具有与主功能电路电性连接的至少一个机端功能电极,所述机端功能电极与所述座端功能电极数量相等并分别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心电采集设备一方面包括采用微型心电采集器,由其中的微型心电主机将主功能电路、独立电源与机端信号电极集成于同一外壳之内,实现了防水功能以及微型化与便携化,从而方便地附着感测,以对用户进行连续的心电信号感测;另一方面包括单导导联方式的手持座,以手持座作为微型心电采集器的外界延伸,用户通过触摸手持座的两个触摸电极即可实现便捷的手持式感测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心电主机一方面将主功能电路、独立电源与机端信号电极集成于同一外壳之上,实现了主机的微型化与便携化而方便地附着感测,以对用户进行连续的心电信号感测;另一方面采用导流部排出因环境湿度(例如湿润空气或淋浴水等)或感测对象汗液引致的水汽,延长微型心电主机的使用寿命,保证其与感测对象或传感附件的贴合程度,提高心电感测的灵敏度与精确度,降低感测对象因为长期贴附而引起的不适感。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微型心电主机的整体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微型心电主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微型心电主机的主功能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微型心电采集器的整体轴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微型心电采集器的传感附件的第一侧的轴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微型心电采集器的传感附件的第二侧的轴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微型心电采集设备的整体轴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微型心电采集设备的分解轴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微型心电采集设备的手持座的爆炸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P(A)-微型心电采集设备,100-微型心电采集器,110-微型心电主机,111-外壳,111a-导流部,111b-收容舱体,111c-耳部,111d-上盖,111e-主体,111f-下盖,112-主功能电路,113-独立电源,114-机端信号电极,115-机端开关,116-温度传感电极,117-机端功能电极,118a-泡棉,118b-背胶,119-指示灯导光柱,120-传感附件,121-第一输出电极,122-第二输出电极,123-第一输入电极,124-第二输入电极,200-手持座,210-第一触摸电极,220-第二触摸电极,230-座端信号电极,240-上壳,241-半透明磨砂A壳,242-固定B壳,250-下壳,251-固定C壳,252-固定D壳,260-磁体,271-充电接口,272-座端功能电极,273-充电电源,280-座端控制板,291-电量信号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微型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器及主机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型心电主机110,该微型心电主机110具有外壳111、主功能电路112、独立电源113与机端信号电极114,外壳111的外表面具有导流部111a,实现主机的微型化与便携化,并及时导流水汽而保证使用寿命及附着贴合度,提高心电感测的灵敏度与精确度。
其中,主功能电路112及独立电源113位于外壳111的内部,受到外壳111的封装保护。主功能电路112及独立电源113电性连接,由独立电源113提供主功能电路112所需的工作电能。主功能电路112可采用常见的以心电芯片为核心的心电传感处理电路,根据获取的生物电信号通过现有的心电算法(集成于心电芯片内),即可输出心电图、心率等参数。可以理解,独立电源113包括各类电池形式,较常见地,为可充放电的锂电池。
示范性地,主功能电路112为载有所需电路结构的印制电路板,该印制电路板由泡棉118a予以绝缘地粘贴固定。请参阅图3,示范性地,主功能电路112包括主控MCU(其型号可为MSP432)、心电信号采集放大模块(ECG ASIC,其型号可为ADS1292、AD8232等)、数据存储器、外部通讯接口(I/O接口,例如电极触点)。采集获取的生物电信号,经机端信号电极114由ECG ASIC进行信号处理(例如信号放大、滤波、降噪等)后输出至主控MCU,由主控MCU计算得到所需的心电图(ECG)、心率、心率变异(HRV)等参数,并可进一步存储在数据存储器,还可进一步通过外部通讯接口和/或蓝牙模块将心电图(ECG)、心率、心率变异(HRV)等参数传输至外部设备。
其中,机端信号电极114暴露于外壳111的外表面,其数量至少为二,以便获取人体生物电信号。可以理解,机端信号电极114可直接地连接于感测对象(人体)的皮肤表面,亦可通过其他导电体(例如导电胶、其他电极等)导通于感测对象。机端信号电极114与主功能电路112电性连接,向后者传输电信号。机端信号电极114可采用金属极片、顶针电极等实现方式,实现电性传输。
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数量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而设置,示范性地,其数量为二而形成单导式导联,简化导联结构。示范性地,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数量为三而形成双导式导联,使得心电信号采集更为准确。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可在前述基础上具有拓展信号电极。例如,拓展信号电极可为参考输入电极,用于自感测对象采集参考信号,微型心电主机110可以借助该信号以消除获得的心电信号中的噪音,进一步提升感测精度。拓展信号电极还可为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电极,用于自感测对象采集温度信息,从而为感测对象在使用本微型心电主机110时提供更为全面的生物特征信息。
其中,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暴露端所在的外壳111之外表面具有前述的导流部111a。其中,导流部111a可为导流槽。示范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111a具有多个槽体结构而形成导流槽,且导流槽端部开口于外壳111(例如其中的某一周侧外表面)。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暴露端可分居外壳111的不同外表面上,或者,示范性地,机端信号电极114暴露于外壳111的同一侧外表面,外壳111的该侧外表面具有导流部111a。
可以理解,具有槽体结构的导流部111a的开口端部为位于其流道末端的开口部,可为一至复数个。导流部111a的形式亦较为丰富,包括各类直槽、环槽、弯曲槽及由数者组成的复合槽,或其他蜿蜒分布形式。示范性地,导流部111a的各部分之间保持导通,形成贯通流道。其中,外壳111的周侧外表面可为外壳111接近感测对象的一侧表面所邻接的周面。示范性地,导流部111a的宽度与深度范围分别为0.5~1.5mm(可进一步优选为0.8~1mm)。需要指出的是,导流部111a的宽度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过窄不利于水汽流通,过宽可能导致水汽、汗滴或淋浴水在导流部111a内形成大量挂滴,同样不易排出。
外壳111的结构形式众多,示范性地,外壳111具有收容舱体111b及分居收容舱体111b两端的耳部111c;或外壳111仅有收容舱体111b。耳部111c可使得微型心电主机110更易于固定在人体表面,且固定的更为稳固,进而使得机端信号电极114采集的信号更为稳定,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主功能电路112及独立电源113收容于收容舱体111b内,收容舱体111b保持封装。机端信号电极114位于收容舱体111b的同一侧外表面,而导流部111a设置于收容舱体111b与耳部111c中的至少一者上。
示范性地,收容舱体111b两端的耳部111c的导流部111a互为对称结构且分别具有多个相互导通的槽体结构,至少部分耳部111c的导流部111a的槽体结构的端部开口于耳部111c的周侧外表面。其中,耳部111c的周侧外表面可为耳部111c接近感测对象的一侧表面所邻接的周面。此中,导流部111a的排气口远离机端信号电极114,避免累及后者。
示范性地,位于耳部111c的导流部111a具有中心放射状分布结构。示范性地,位于耳部111c的导流部111a具有圆弧槽结构。例如,位于耳部111c的导流部111a具有中心放射圆弧槽构造,形成多圈同心分布的圆弧槽,且各圈圆弧槽之间由纵向导槽连通。
示范性地,收容舱体111b的导流部111a具有多个槽体结构,且收容舱体111b的导流部111a的多个槽体结构中的至少数者相互之间保持导通,形成部分导通或全部导通结构。
示范性地,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暴露端位于收容舱体111b的同一侧外表面中部并被一闭合凸起包围,该闭合凸起内不设导流部111a。
示范性地,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暴露端所在的收容舱体111b之外表面具有凸台。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暴露端位于凸台的环形内部,受到后者的环形保护。位于收容舱体111b的导流部111a则设置于凸台上并端部开口于凸台的周侧外表面,且该位于收容舱体111b的导流部111a具有槽体结构。
示范性地,当导流部111a具有槽体结构而形成导流槽时,位于收容舱体111b的导流部111a与位于耳部111c的导流部111a既可保持导通,亦可相互隔断。
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具有与主功能电路112电性连接的机端开关115,用于控制微型心电主机110的工作(关闭或开启)。
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具有与主功能电路112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电极116,用于感测感测对象的体表温度(充当温度传感器)或接收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温度数据。
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具有与主功能电路112电性连接的至少一个机端功能电极117,用于增加手持座200的可拓展功能。机端功能电极117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包括数据传输电极、充电电极或其他功能所需的电极等。机端功能电极117的结构形式众多,包括顶针、触点、金属触片等类型。例如,机端功能电极117的数量为六个,其中一个机端功能电极117为地线电极(复用,同时作为充电的0极),与另一个机端功能电极117实现对微型心电主机110的充电;另外4个机端功能电极117是SPI线电极,用于信号传输。示范性地,机端功能电极117为嵌入于圆形通孔内部的触点,圆形通孔开设于外壳111上。
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具有与独立电源113电性连接的第一充电电极(属于机端功能电极117的一种类型),用于自外部电源(例如市电网络、移动电源或实施例2所公开的手持座200)引入电能,实现对独立电源113的充电目的。
示范性地,外壳111包括主体111e及分别安装于主体111e上的上盖111d与下盖111f。示范性地,上盖111d、独立电源113、主功能电路112与下盖111f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独立电源113与主功能电路112位于主体111e内。示范性地,独立电源113与主功能电路112之间设置泡棉118a,用于实现前二者之间的绝缘及粘贴固定。示范性地,主功能电路112与下盖111f之间设置背胶118b,用于实现对主功能电路112的防水保护及绝缘保护。示范性地,背胶118b由具有吸水变色性能的材料制成,充当保修证据。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具有与主功能电路112电性连接的指示灯导光柱119,可用于指示微型心电主机110的工作状态或充电状态或电量状态。
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的主功能电路112还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或实施例2所介绍的手持座200实现数据交换。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WiFi、蓝牙等现有电路模块实现。示范性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并与主控MCU电性连接。
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具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感测对象的体温。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主功能电路112,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后者。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还具有姿态传感器,用于感测当前位姿。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主功能电路112,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后者,并可进一步存储在数据存储器,或与经主功能电路112处理后与心电图(ECG)、心率、心率变异(HRV)等参数一并传输至外部设备。姿态传感器的种类众多,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等类型。
请结合参阅图1~6,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微型心电采集器100,包括传感附件120及前述的微型心电主机110。其中,传感附件120用于附着连接人体表面与微型心电主机110。示范性地,传感附件120具有薄膜构造及粘附性能,可采用诸如聚氨酯薄膜或硅胶薄膜等材料形式,一侧表面贴附于人体表面而另一侧表面贴附于微型心电主机110表面。示范性地,传感附件120于闲置时,表面覆盖离型纸而予以保护。
传感附件120具有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分别暴露于传感附件120的不同侧表面,形成异侧暴露特征。示范性地,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
其中,输入电极位于传感附件120用于附着人体的一侧表面,用于与人体表面电性连接,输入人体生物电信号;输出电极位于传感附件120用于附着微型心电主机110的一侧表面,并与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从而传递获取到的人体生物电信号。
输入电极的数量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而设置,示范性地,其数量为二而形成单导式导联,简化导联结构。示范性地,传感附件120具有第一输出电极121、第二输出电极122、第一输入电极123及第二输入电极124,第一输出电极121与第一输入电极123电性连接,第二输出电极122与第二输入电极124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输出电极121及第二输出电极122分别暴露于传感附件120的同一侧表面,与感测对象的表面分别接触而获取电信号。第一输入电极123及第二输入电极124分别暴露于传感附件120的另一侧表面,当传感附件120附着连接于微型心电主机110时,第一输出电极121、第二输出电极122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于机端信号电极114。可以理解,此中的机端信号电极114的数量为二。
实施例2
请结合参阅图7~9,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微型心电采集设备P(A),包括手持座200与微型心电采集器100,实现微型化与便携化而方便地附着感测及实现便捷的手持式感测目的,具有一体双用的特点。
手持座200具有单导导联方式,其具有第一触摸电极210、第二触摸电极220及座端信号电极230。其中,第一触摸电极210及第二触摸电极220暴露于手持座200的外表面;座端信号电极230的数量为二,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摸电极210,另一者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摸电极220。
第一触摸电极210与第二触摸电极220的形状众多,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可选类型。示范性地,其为圆饼金属触片。进一步地,第一触摸电极210与第二触摸电极220可分别具有复数个均布于其表面的凹凸接触部(凸起或凹槽),用以增加接触良性与灵敏度,信号获取更为准确稳定。
微型心电采集器100包括微型心电主机110,该微型心电主机110具有外壳111、位于外壳111内部的主功能电路112及独立电源113、暴露于外壳111外表面的机端信号电极114,主功能电路112与机端信号电极114电性连接,机端信号电极114与座端信号电极230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请结合参阅图1~2,示范性地,微型心电主机110可采用实施例1中具有两个机端信号电极114的微型心电主机110的结构形式,具有单导导联方式而与手持座200相适应。其中,微型心电主机110与手持座200具有嵌接/分离应用方式。
当微型心电主机110与手持座200嵌接时,前者保持于后者上而使机端信号电极114与座端信号电极230一一对应地连接,微型心电主机110与手持座200之间形成感测电路。用户两手分别触及第一触摸电极210、第二触摸电极220,即可由手持座200将生物电信号传递于微型心电主机110,实现手持式感测目的。
当微型心电主机110与手持座200分离时,前者自后者上取下而使机端信号电极114与座端信号电极230断开。随后,微型心电主机110直接贴附或通过下述的传感附件120间接贴附于感测对象的表面,无需进行导联操作即可实现便捷的附着式感测目的。
示范性地,手持座200具有位于其中的可启合容腔。座端信号电极230位于可启合容腔内,微型心电主机110可分离地嵌入于可启合容腔内。顾名思义,可启合容腔具有开启与闭合形态。
手持座200的结构形式众多,示范性地,手持座200包括上壳240与下壳250,上壳240与下壳250包围形成可启合容腔。上壳240与下壳250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包括卡扣、铰接、磁性吸合等类型。例如,上壳240与下壳250分别设置磁体260,相互吸合而简化启合结构。示范性地,位于上壳240与下壳250的磁体260分别为复数个,并各自保持均布。
示范性地,上壳240与下壳250中至少一者于局部保持透明/半透明性状,以便用户直接观察微型心电主机110。前述的透明/半透明性状,可藉由透明/半透明玻璃、透明/半透明塑料等材料实现。示范性地,该具有透明/半透明性状的局部位于上壳240上并形成观察窗。另一种示范,另一具有透明//半透明性状的局部位于下壳250上并形成指示灯窗口。
示范性地,上壳240包括相互压合固定的半透明磨砂A壳241与固定B壳242,下壳250包括相互压合固定的固定C壳251与设置于固定C壳251内的固定D壳252。固定B壳242与固定D壳252包围形成可启合容腔,用于收容微型心电采集器100。固定B壳242上设置多个磁铁套柱,用于固定磁体260。
示范性地,手持座200还具有座端控制板280与至少一个座端功能电极272,用于增加手持座200的可拓展功能。座端功能电极272的一端暴露于可启合容腔,机端功能电极117与座端功能电极272数量相等并分别电性连接。座端控制板280的结构形式众多,包括顶针、触点、金属触片等类型,并与机端功能电极117相匹配,使二者形成顶针-触点、触点-顶针、平面抵触等连接方式。
座端功能电极272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包括数据传输电极、充电电极或其他功能所需的电极等。例如,座端功能电极272的数量为六个,其中一个座端功能电极272为地线电极(复用,同时作为充电的0极),与另一个座端功能电极272实现充电;另外4个座端功能电极272是SPI线电极,用于信号传输。
示范性地,微型心电采集器100还包括用于附着于人体表面的传感附件120。本实施例的传感附件120与实施例1公开的传感附件120一致,在此不再赘述,详情参见实施例1的相关记载。
示范性地,手持座200还具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用于对微型心电主机110充电。示范性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接口271与第二充电电极(属于座端功能电极272中的一种类型)。充电接口271用于与外部电源(如市电网络)连接,引入电能;第二充电电极与微型心电主机110所具有的第一充电电极,向微型心电主机110输出电能。示范性地,充电模块还包括充电电源273,充电电源27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充电接口271,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充电电极,充当移动电源作用。示范性地,充电模块还包括设置于座端控制板280上的充电控制电路模块,用于控制充放电状态。
示范性地,充电电源273与座端控制板280于水平面内一字排布,压缩手持座200的厚度尺寸,保证手持座200的微型化。
示范性地,手持座200还具有信号指示灯,用于显示电量或工作状态。例如,手持座200设置电量信号指示灯291,用于指示手持座200或微型心电主机110的当前电量。又如,手持座200设置工作状态信号指示灯,通过显示状态的变化(例如亮灭或闪烁)指示当前的感测方式究竟为手持式感测还是附着式感测。示范性地,信号指示灯外部设有灯罩,由后者实现保护。
示范性地,手持座200还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WiFi、蓝牙等现有电路模块实现。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