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3174A -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3174A
CN111973174A CN201910436503.6A CN201910436503A CN111973174A CN 111973174 A CN111973174 A CN 111973174A CN 201910436503 A CN201910436503 A CN 201910436503A CN 111973174 A CN111973174 A CN 111973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etection
electrocardiogram
electrically connected
electrocardiogra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65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3174B (zh
Inventor
杨荣广
陈凌
杨波
孙士友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365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3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3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3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3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3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以降低心电图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制造难度。心电图检测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以及心电图检测模组,其中:心电图检测模组与可穿戴本体可拆卸连接,心电图检测模组包括壳体、基板、心电采集电路以及内电极和外电极,基板设置于壳体内,心电采集电路设置于基板上,内电极和外电极设置于壳体的外壁,且内电极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并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外电极靠近基板的另一侧设置并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心电图检测是发现和检测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患有心电异常等心脏疾病的人群,及时检测心电图能够及时发现异常,预防可能的病变或者旧病复发。传统的心电图测量仪由于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难以满足用户随时检测心电图的需求。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其所能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目前一些穿戴设备就具备心电图检测功能。然而,目前这些可穿戴设备都是将能够实现心电图检测功能的模块集成到了其主体结构上,因此增加了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用以降低心电图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制造难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该心电图检测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与心电图检测模组两部分,其中,可穿戴本体用于将心电图检测装置佩戴于用户身体,心电图检测模组用于采集心电数据,并且在设置时,心电图检测模组与可穿戴本体可拆卸连接,从而使两者在功能与结构上均相互独立。心电图检测模组包括壳体、基板、心电采集电路以及内电极和外电极,具体设置时,基板和心电采集电路设置于壳体内,并且心电采集电路可形成于基板上;内电极和外电极间隔设置于壳体的外壁,并且内电极和外电极在方位上分别位于基板的不同侧,以使内电极和外电极可检测到不同位置的电位信号,这样,通过将心电采集电路分别与内电极和外电极电连接,就可以根据内电极检测的电位信号与外电极检测的电位信号之间的电位差获取用户的心电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于实现心电图检测功能的心电图检测模组与用于实现穿戴功能的可穿戴本体独立设计,使二者在功能与结构上可相互独立,从而可降低由于多种功能的集成设计而带来的设计与制造难度。
在设置内电极和外电极在壳体上的安装位置时,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外顶壁,第二壳体具有与外顶壁位置相对的外底壁,内电极固定于外底壁上,外电极固定于外顶壁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外电极可通过双面胶固定于外顶壁,内电极可通过双面胶固定于外底壁。并且为了使外电极能够更加牢靠地固定于外顶壁,外顶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外电极的凹槽。
在将外电极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时,基板上设置有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的导电弹片,外顶壁上对应该导电弹片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穿过孔,使导电弹片可穿过第一穿过孔与设置于外顶壁的外电极电连接,进而实现外电极与心电采集电路的电连接。
在将内电极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时,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柔性电路板,内电极与外底壁的相对侧设置有凸出部,外底壁对应该凸出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穿过孔,以使凸出部能够穿过第二穿过孔伸入壳体内,并与壳体内的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电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则与基板电连接,并进一步通过基板上的布线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进而实现内电极与心电采集电路的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穿戴本体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可穿戴本体为可穿戴于胸部的胸戴设备;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可穿戴本体为可穿戴于腕部的腕戴设备。下面对该两种形式的可穿戴本体进行具体说明。
胸戴设备包括底座、连接于底座的两侧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其中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心电图检测模组的开槽,心电图检测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开槽内;第一固定带的内侧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内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座,第二固定带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与外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座,这样,在测量心电数据时,将第一电极座与用户的第一检测位置接触,以及将第二电极座与用户的第二检测位置接触,即可检测该两个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底座、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三者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以简化胸戴设备的结构。
在将第一电极座与内电极电连接时,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极弹片,该第一电极弹片穿射于第一固定带内,一端与第一电极座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开槽的底部,这样,当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开槽内时,第一电极弹片延伸至开槽的底部的一端就可与设置于外底壁的内电极接触并形成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一电极座与内电极的电连接。
在将第二电极座与外电极电连接时,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电极弹片,该第二电极弹片穿射于第二固定带内,一端与第二电极座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开槽的周侧,与此对应的,外电极还具有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壁的延伸部,这样,当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开槽内时,第二电极弹片延伸至开槽的周侧的一端就可与上述延伸部接触并形成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二电极座与外电极的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其中,第一电极片的一侧与第一电极座可拆卸连接,另一侧用于与第一检测位置粘接,第二电极片的一侧与第二电极座可拆卸连接,另一侧用于与第二检测位置粘接,这样,通过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不仅可以将胸戴设备粘贴佩戴于用户的身体,还可保证第一电极座与第一检测位置稳定且持续接触,以及使第二电极座与第二检测位置稳定且持续接触,从而可实现连续测量用户的心电数据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胸戴设备还可包括绑带,该绑带的两端分别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连接,以使得在佩戴时,可通过绑带直接将胸戴设备绑定于用户的身体,从而满足用户在运动场景下的心电图检测需求。
以上是将可穿戴本体设计为胸戴设备时的具体实施方案,下面以可穿戴本体为腕戴设备进行具体说明。
腕戴设备包括带体,带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心电图检测模组的通孔,通孔的一端朝向带体的内侧设置,另一端朝向带体的外侧设置,心电图检测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通孔内。当心电图检测模组位于通孔内时,内电极的一侧表面暴露于带体的内侧,以与用户的第三检测位置接触并检测该位置的电位信号,外电极的一侧表面暴露于带体的外侧,以与用户的第四检测位置接触并检测该位置的电位信号。
其中,第三检测位置可以为用户佩戴该腕戴设备的一侧手腕,第四检测位置可以为用户未佩戴该腕戴设备的一侧手部,这样,当用户佩戴腕戴设备时,内电极可持续接触第三检测位置,此时用户可根据需求使其第四检测位置接触外电极,即可实现对心电数据的测量,测量动作主动且便利,尤其适用于在应急环境下的应急测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腕戴设备还包括连接于带体上的表盘,以使该腕戴设备在能够实现心电图检测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实现手表的功能。
为了便于将心电图检测模组与腕戴设备拆卸,腕戴设备的带体的材质可以为柔性材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包括检测电极与驱动电路,其中,检测电极固定于壳体的外底壁且与内电极相间隔,并且在设置时检测电极的一侧表面同样暴露于带体的内侧,使得检测电极能够与第五检测位置接触;驱动电路设置于基板上,且驱动电路分别与内电极、外电极以及检测电极电连接,用于对内电极和外电极所检测的电位信号的共模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将反相处理后的信号由检测电极导入用户身体,与用户身体感应到的共模干扰信号相减,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共模干扰信号,提高心电图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可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具体可以为蓝牙模块,用于将心电图检测模组所检测的心电数据发送至其它信号接收终端,利用信号接收终端对所检测的心电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显示,这样,用户通过观看信号接收终端所显示的图形即可获知自己的心电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佩戴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佩戴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可穿戴本体;200-心电图检测模组;10-壳体;20-基板;30-内电极;
40-外电极;101-外顶壁;102-外底壁;21-导电弹片;1011-第一穿过孔;
1012-凹槽;50-柔性电路板;31-凸出部;1021-第二穿过孔;110-胸戴设备;
120-腕戴设备;01-底座;02-第一固定带;03-第二固定带;04-第一电极座;
05-第二电极座;011-开槽;021-第一容纳槽;031-第二容纳槽;041-第一电极弹片;
051-第二电极弹片;103-外侧壁;41-延伸部;042-第一电极片;052-第二电极片;
06-带体;061-通孔;07-表盘;60-检测电极;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
13-紧固件;14-容纳腔;70-电池;80-双面胶;81-孔形结构;09-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目前,在进行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时,考虑到部分用户群体对于心电图检测方面的需求,一些可穿戴设备增加了心电图检测功能,用户通过佩戴这些可穿戴设备就可以随时检测心电数据,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例如,现有的一种智能手表,在设计时将用于采集电位信号的电极设置在了智能手表的表盘外侧,同时在智能手表的主板上集成相关功能电路以实现对电位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处理,这种设计方案固然能实现对心电图的检测,但是却增加了智能手表的设计与制造难度以及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智能手表特定的结构形式,需要将其佩戴于用户手腕时才能对心电数据进行检测,测量场景较为单一。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在该心电图检测装置中,用于实现心电图检测功能的心电图检测模组与可穿戴本体在功能与结构上相互独立,因此可穿戴本体可根据需要设计为多种结构形式,在能够满足用户及时测量心电数据的前提下,既不增加心电图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制造难度,又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可穿戴本体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与方位相关的名词概念进行简单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电极表示用户在佩戴心电图检测装置时靠近用户身体一侧的电极,相应地,外电极则表示用户在佩戴心电图检测装置时远离用户身体一侧的电极;壳体外壁可以理解为壳体暴露于外部的壁面,外底壁表示用户在佩戴心电图检测装置时靠近用户身体一侧的壳体外壁,外顶壁则表示用户在佩戴心电图检测装置时远离用户身体一侧的壳体外壁;某一部件的“内侧”可以理解为用户在佩戴心电图检测装置时该部件靠近用户身体的一侧,相应地,某一部件的“外侧”则可理解为用户在佩戴心电图检测装置时该部件远离用户身体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与心电图检测模组,心电图检测模组与可穿戴本体两者可拆卸连接,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心电图检测模组的具体结构。参考图1和图2所示,图1为心电图检测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心电图检测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该心电图检测模组200包括壳体10、基板20、心电采集电路以及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其中,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间隔设置于壳体10的外壁,用以检测不同位置的电位信号;基板20设置于壳体内,心电采集电路形成于基板上并与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内电极30检测的电位信号与外电极40检测的电位信号之间的电位差获取用户的心电数据。
具体设置时,继续参考图2所示,壳体的具体结构可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通过紧固件13固定连接形成容纳上述基板20的容纳腔14,可以理解的,该容纳腔14内还可设置用以为基板20供电的电池70,当需要更换电池70时,只需旋松紧固件13,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拆分即可。第一壳体11具有外顶壁101,第二壳体12具有与外顶壁101位置相对的外底壁102,在设置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时,可以将内电极30固定于第二壳体12的外底壁102,以及将外电极40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外顶壁101,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双面胶粘接。此外,为了使外电极40能够更加牢靠地固定于外顶壁101,外顶壁101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外电极40的凹槽1012,外电极40设置于该凹槽1012内,类似地,外底壁102上也可开设用于容纳内电极30的槽形结构,使内电极30设置于该槽形结构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可以为耐腐性良好的不锈钢材质,或者其它的耐腐蚀性良好的金属材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为塑胶材质,或者其它能够与内电极30以及外电极40绝缘的金属材质。
其中,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与心电采集电路的电连接方式与电池70在壳体10内的设置位置有关,参考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70设置于基板20朝向外底壁102的一侧,此时,在将外电极40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时,基板20上还设置有电连接至心电采集电路的导电弹片21,第一壳体11的外顶壁101对应该导电弹片21位置开设有第一穿过孔1011,这样,导电弹片21就可通过第一穿过孔1011与外电极40电连接,进而将外电极40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外电极40通过双面胶80固定于外顶壁101时,双面胶80的对应位置应同样具有能够使导电弹片21穿射的孔形结构81,此处不再赘述。在将内电极30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时,内电极30与外底壁102的相向侧具有凸出部31,外底壁102对应该凸出部3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穿过孔1021,这样,凸出部31通过第二穿过1021孔伸入壳体内,与设置于壳体内的柔性电路板50的一端电连接,柔性电路板50的另一端则与基板20电连接,并进一步通过基板20上的布线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或者柔性电路板50的另一端也可直接与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其中,柔性电路板50与基板20之间可通过ZIF(ZeroInsertion Force,零插入力)连接器或者BTB(Board to Board,板对板)连接器进行连接。
上述实施例是将电池70设置于基板20朝向外底壁102的一侧时,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与心电采集电路的电连接方式,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池70还可以设置于基板20朝向外顶壁101的一侧,这时,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的电连接方式可互换,即内电极30通过导电弹片与基板20电连接,而外电极40则通过柔性电路板与基板20电连接,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可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可将心电图检测模组所检测的心电数据发送至其它信号接收终端,利用信号接收终端对所检测的心电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显示,这样,用户通过观看信号接收终端所显示的图形(例如心电图波形)即可获知自己的心电数据。其中,信号接收终端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在设置可穿戴本体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将可穿戴本体设计为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如果希望心电图检测装置能够连续测量用户的心电数据,以连续跟踪用户的生理指数的变化,更好地反馈用户的身体状况,在设计可穿戴本体时就需要考虑到其是否能够可靠地长时间固定于佩戴位置,以及其佩戴位置是否会对用户的日常活动产生影响,基于这些因素,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将可穿戴本体100设计为图3中所示的可佩戴于胸部的胸戴设备110。
参考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可穿戴本体为胸戴设备时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胸戴设备110包括底座01,在将胸戴设备110与前述心电图检测模组200可拆卸连接时,底座01上设置有可用于容纳上述心电图检测模组200的开槽011,这样,将心电图检测模组200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开槽011内即可,并且为了便于拆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底座01设置为橡胶等柔性材质。
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底座0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02和第二固定带03,并且在设置时,底座01、第一固定带02以及第二固定带03三者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以简化胸戴设备110的结构。请一并参考图5所示,图5为可穿戴本体为胸戴设备时心电图检测装置的剖视图,第一固定带02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021,该第一容纳槽021内设置有可与内电极30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座04;类似地,第二固定带03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031,该第二容纳槽031内设置有可与外电极40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座05,当用户佩戴该胸戴设备110时,第一电极座04可与第一检测位置直接或间接接触,第二电极座05可与第二检测位置直接或间接接触,这样,内电极30通过第一电极座04就可检测第一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外电极40通过第二电极座05就可检测第二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进一步使心电采集电路能够根据这两个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之间的电位差获取用户的心电数据。其中,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二检测位置可以为靠近用户心脏的位置,两个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设置在40mm~50mm之间,例如具体设置值可以为42mm、44mm、46mm或者48mm等,可以理解的,该距离实际上也是第一电极座04与第二电极座05之间的距离,亦即第一容纳槽021与第二容纳槽031之间的距离,此时,如果将第一容纳槽021开设于第一固定带02远离底座01的一端,以及将第二容纳槽031开设于第二固定带03远离底座01的一端,就可以尽可能地缩小胸戴设备110的体积,从而提高胸戴设备110的佩戴便利性与佩戴舒适性。此外,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02与第二固定带03的内侧可以理解为佩戴时朝向用户身体的一侧。
在将第一电极座04与内电极30电连接时,继续参考图5所示,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极弹片041,具体设置时,该第一电极弹片041穿射于第一固定带02内,第一电极弹片04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座04电连接,另一端由第一固定带02内延伸至开槽011的底部,这样,当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开槽011内时,固定于外底壁102的内电极30就可与第一电极弹片041延伸至开槽011的底部的一端接触并形成电连接,进而与第一电极座04电连接;在将第二电极座05与外电极40电连接时,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电极弹片051,具体设置时,该第二电极弹片051穿射于第二固定带03内,第二电极弹片051的一端与第二电极座05电连接,另一端由第二固定带03内延伸至开槽011的周侧,这时,外电极40还具有延伸至壳体10的外侧壁103的延伸部41,当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开槽011内时,该延伸部41就可与第二电极弹片051延伸至开槽011的周侧的一端接触并形成电连接,进而与第二电极座05电连接。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座04与内电极30之间还可通过导线电连接,同理,第二电极座05与外电极40之间也可通过导线电连接,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在将胸戴设备佩戴于用户的胸部时,应当使第一电极座04能够与第一检测位置持续接触,以及使第二电极座05能够与第二检测位置持续接触,以在佩戴过程中能够不间断地获取这两个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达到连续测量用户的心电数据的目的。鉴于此,参考图6所示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极片042和第二电极片052,其中,第一电极片042的一侧与第一电极座04连接,另一侧则用于与第一检测位置粘接,第二电极片052的一侧与第二电极座05连接,另一侧则用于与第二检测位置粘接,这样,通过第一电极片042和第二电极片052不仅可以将胸戴设备粘贴佩戴于用户的心脏附近,还可使第一电极座04与第一检测位置稳定且持续接触、以及使第二电极座05与第二检测位置稳定且持续接触,从而为连续测量用户的心电数据提供了可靠保障。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042与第二电极片052既可以采用重复利用的贴片,也可以采用一次性贴片,具体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可以理解的,经常性更换电极片有利于保持电极片的粘性,从而可以提高胸戴设备的佩戴可靠性。第一电极片042与第一电极座04之间可采用便于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座04与第一电极片042之间采用子母扣连接,具体设置时,请一并参考图7所示出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极座04朝向第一固定带02的内侧的一端设置有孔形母扣043,第一电极片042的一侧设置有与孔形母扣043配合卡接的凸点子扣044;当然,第二电极座05与第二电极片052之间也可以采用子母扣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8所示,图8为可穿戴本体为胸戴设备时心电图检测装置的佩戴状态示意图,可以看出,利用第一电极片042和第二电极片052即可将胸戴设备110可靠地贴合固定于用户胸部,使得心电图检测装置能够实现连续测量用户的心电数据的目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反馈用户的身体状况。
参考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胸戴设备110进一步还可包括绑带09,绑带0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带02和第二固定带03连接,这样,在佩戴时,可直接通过绑带09将胸戴设备110绑定于用户身体,并且由于绑带110的绑缚性能较好,因此该实施提供的胸戴设备还可以适用于用户在运动场景下的心电图检测需求。此外,为了使胸戴设备110能够满足不同身型的用户的佩戴需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绑带09的长度可以由用户自行调节,具体调节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针扣或者板扣等类型的调节扣来实现。由于利用绑带09即可将胸戴设备110稳定地佩戴于用户身体,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将具有粘接效果的电极片替换为普通的导电膜,具体设置时,将两片导电膜分别贴附于第一电极座与第二电极座上,这样,在用户佩戴胸戴设备110时,第一电极座就可通过对应的导电膜与第一检测位置稳定地电性接触,同理,第二电极座也可通过对应的导电膜与第二检测位置稳定地电性接触。
以上实施例是在旨在实现连续测量用户的心电数据的使用需求下,将可穿戴本体设计为胸戴设备时的具体实现方式,而在某些情形下,用户只需要能够及时地获取自己当前的心电数据,这时在设计可穿戴本体时就需要考虑到其便携性与穿戴便利性,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将可穿戴本体设计为可佩戴于腕部的腕戴设备。
参考图10所示,图10为可穿戴本体100为腕戴设备120时心电图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腕戴设备120包括带体06,带体06上开设有通孔061,通孔061的一端朝向带体06的内侧设置,另一端朝向带体06的外侧设置,心电图检测模组200即可拆卸地设置于该通孔061内,并且为了便于拆卸,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带体06可以为橡胶等柔性材质。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腕戴设备还可包括连接于带体06上的表盘07,也就是说,该腕戴设备120还可同时实现手表的功能,并且在设置时,表盘07还可内置智能化系统,使该腕戴设备120能够与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而实现多种功能,表盘07与带体06之间具体可以通过表耳或者紧固件等连接件连接,当然两者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参考图11所示,图11为可穿戴本体100为腕戴设备120时心电图检测装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带体06上时,内电极30的一侧表面暴露于带体06的内侧,可与用户身体的第三检测位置接触以检测第三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同时,请一并参考图12所示的心电图检测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外电极40的一侧表面暴露于带体06的外侧,可与用户身体的第四检测位置接触以检测第四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进而使心电采集电路根据第三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与第四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之间的电位差获取用户的心电数据。其中,第三检测位置通常可以为用户佩戴该腕戴设备120的一侧手腕,第四检测位置可以为用户未佩戴腕戴设备120的一侧手部,例如手指或者手掌。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佩戴该腕戴设备120时,内电极30可连续接触第三检测位置,因此用户只需根据需求使第四检测位置接触外电极40,即可实现对心电数据的测量,测量动作主动、便利且高效,在应急环境中的应急测量作用尤为明显。
由于用户身体的电位信号十分微小,通常只有几微伏,当用户身体感应到周围的电磁场所产生的干扰信号(特别是50/60Hz的家用供电噪音)时,这些干扰信号就可能会掩盖电位信号,使得信号难以被准确测量。针对此,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心电图检测装置的部分剖视图,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包括检测电极60和驱动电路,其中,检测电极60也固定于第二壳体10的外底壁102,并且在设置时需保证检测电极60与内电极30间隔设置,检测电极60的一侧表面暴露于带体06的内侧,用于与用户身体的第五检测位置接触;与内电极30类似,检测电极60也可通过设置于外底壁102的穿过孔与壳体10内的柔性电路板50电连接,进而通过柔性电路板50与基板20电连接。驱动电路设置于基板20上,且驱动电路分别与内电极30、外电极40和检测电极60电连接,用于对内电极30和外电极40所检测的电位信号的共模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将反相处理后的信号由检测电极60导入用户身体,与用户身体感应到的共模干扰信号相减,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共模干扰信号,提高心电图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在将内电极30和检测电极60固定于壳体10的外底壁102时,参考图13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将内电极30设计为环绕外底壁102的周侧设置的环形的电极,并将检测电极60设置于该环形的电极内;当然,也可以参考图14所示,将检测电极60设计为环绕外底壁102的周侧设置的环形的电极,并将内电极30设置于该环形的电极内;再或者,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内电极30和检测电极60也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多边形等,只要保证两者之间间隔设置即可。当内电极30为环形的电极时,为了使环形的内电极30能够与第三检测位置良好接触,可以将内电极30暴露于带体06内侧的一侧表面设计为弧形面,并且该弧形面朝向带体06的外侧的方向凸出,以使得弧形面与用户手腕更加贴合,同理,当检测电极60为环形的电极时也可以采用该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凸出是指弧形面在方向上朝向带体06的外侧弯曲,并非表示弧形面超出带体06的外侧。此外,参考图15所示的一种心电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内电极30的数量和检测电极60的数量均可以设置为不只一个,以增加内电极30与第三检测位置之间、检测电极60与第五检测位置之间的接触可靠性。具体设置时,多个内电极30和多个检测电极60既可以按照图15中所示的方式排布,也可以将内电极30设计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段,并将多个检测电极60设置于多个弧形段围成的环形圈内;或者,将检测电极60设计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段,并多个内电极30设置于多个弧形段围成的环形圈内。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可穿戴本体设计为胸戴设备或者腕戴设备,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并且,由于心电图检测模组与可穿戴本体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在改变可穿戴本体的结构形式时并不需要对心电图检测模组进行改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心电图检测模组可适用于多种结构形式的可穿戴本体,这样,当用户需要连续测量心电数据时,可将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胸戴设备上,以形成一个可实现连续测量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当用户只需要在某些情形下应急测量时,则可将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腕戴设备上,以形成一个可实现及时主动测量的心电图检测装置,这样,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就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所处场景选用合适的可穿戴本体,因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图检测装置既能够实现应急测量心电数据,也可以实现连续测量心电数据。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本体以及心电图检测模组,其中:
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与所述可穿戴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包括壳体、基板、心电采集电路以及内电极和外电极,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心电采集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内电极和所述外电极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且所述内电极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并与所述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所述外电极靠近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置并与所述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包括位置相对的外底壁和外顶壁,所述内电极固定于所述外底壁,所述外电极固定于所述外顶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心电采集电路电连接的导电弹片,所述外顶壁对应所述导电弹片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穿过孔,所述导电弹片可穿过所述第一穿过孔与所述外电极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顶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外电极的凹槽,所述外电极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柔性电路板,所述内电极朝向所述外底壁的一侧具有凸出部,所述外底壁对应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穿过孔,所述凸出部穿过所述第二穿过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本体为可穿戴于胸部的胸戴设备;或者,所述可穿戴本体为可穿戴于腕部的腕戴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戴设备包括底座、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第一电极座和第二电极座,其中: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的开槽;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内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内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容纳槽;
所述第一电极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内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外电极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极弹片,所述第一电极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座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槽的底部与所述内电极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具有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壁的延伸部;所述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电极弹片,所述第二电极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座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槽内与所述延伸部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用于检测第一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所述外电极用于检测第二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
所述胸戴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极座可拆卸连接,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粘接;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电极座可拆卸连接,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检测位置粘接。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设备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朝向所述带体的内侧设置,另一端朝向所述带体的外侧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用于检测第三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所述外电极用于检测第四检测位置的电位信号;
当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时,所述内电极的一侧表面暴露于所述带体的内侧并用于与所述第三检测位置接触,所述外电极的一侧表面暴露于所述带体的外侧并用于与所述第四检测位置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带体连接的表盘。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为柔性材质。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包括检测电极以及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极固定于所述外底壁且与所述内电极间隔设置,所述检测电极的一侧表面暴露于所述带体的内侧并用于与第五检测位置接触;
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分别与所述内电极、所述外电极和所述检测电极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内电极和所述外电极所检测的电位信号的共模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将反相处理后的信号由所述检测电极导入用户身体。
16.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心电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基板,用于将所述心电图检测模组检测的心电数据发送至信号接收终端。
CN201910436503.6A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Active CN111973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6503.6A CN111973174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6503.6A CN111973174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3174A true CN111973174A (zh) 2020-11-24
CN111973174B CN111973174B (zh) 2023-03-28

Family

ID=73436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6503.6A Active CN111973174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317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4713A (zh) * 2021-10-28 2021-12-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5530769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WO2023280018A1 (zh) * 2021-07-07 2023-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生理参数测量方法
CN116196006A (zh) * 2021-11-30 2023-06-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生物电信号采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7675A (zh) * 2012-12-28 2013-04-10 上海交通大学 新型便携式三导联实时无线心电监测系统及分析方法
US20160106333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achable biosignal complex senso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biosignal in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5615870A (zh) * 2016-02-02 2016-06-01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心电信号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CN106798555A (zh) * 2017-01-20 2017-06-06 深圳诺康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心电检测系统
WO2018129847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7675A (zh) * 2012-12-28 2013-04-10 上海交通大学 新型便携式三导联实时无线心电监测系统及分析方法
US20160106333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achable biosignal complex senso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biosignal in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5615870A (zh) * 2016-02-02 2016-06-01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心电信号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
WO2018129847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09069045A (zh) * 2017-01-13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06798555A (zh) * 2017-01-20 2017-06-06 深圳诺康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心电检测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0769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WO2023273541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WO2023280018A1 (zh) * 2021-07-07 2023-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生理参数测量方法
CN113854713A (zh) * 2021-10-28 2021-12-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3854713B (zh) * 2021-10-28 2024-04-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6196006A (zh) * 2021-11-30 2023-06-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生物电信号采集方法
EP4212097A4 (en) * 2021-11-30 2024-01-10 Honor Device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IOELECTRIC SIGN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3174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US20230070192A1 (en) Wearable Device
US9583256B2 (en) Three-dimensional wireless charging coil
CN112535482B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1022665U (zh) 体脂检测智能指环
CN110928178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EP3182522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147889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0156587U (zh) 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WO2021098589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215820912U (zh) 体脂检测装置
CN212694262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990274U (zh) 可穿戴电子装置
CN114680898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6674947U (zh) 带心电检测功能的表带及智能手表
CN216932129U (zh) 智能腕带设备
CN214906816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701855U (zh) 带体温检测功能的表带及智能手表
CN217851660U (zh) 带心电贴组件的表带及智能手表
CN112965360B (zh) 穿戴件和可穿戴设备
CN216754460U (zh) 贴片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212661799U (zh) 实时监测健康状况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20105537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7484726U (zh) 智能手表
US20230346309A1 (en) Water-resistant patient monitor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