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3703A -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3703A
CN111183703A CN201980003266.2A CN201980003266A CN111183703A CN 111183703 A CN111183703 A CN 111183703A CN 201980003266 A CN201980003266 A CN 201980003266A CN 111183703 A CN111183703 A CN 111183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t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ts
channel
backof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2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3703B (zh
Inventor
朱亚军
洪伟
李俊丽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 of CN111183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3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所述帧传输方法可包括: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一RTS,其中,所述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根据所述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在处于退避状态时发送的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根据所述A‑CTS,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其中,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Description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但不限于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的增加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移动数据爆炸式的增长,对流量密度、网络容量、用户速率、时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挑战,第五代移动通信(5G)新空口(New Radio,NR)面向新场景和新频段进行了全新的空口设计。
频谱资源短缺是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授权频段尤其是价值较高的低频段资源不仅带宽有限,而且正被日益增长的用户群迅速消耗。为了应对频谱短缺的挑战,增大系统容量,2017年3月的RAN-75次会议上提出了对基于NR的非授权频段(NewRadio Unlicensed,NR-U)的研究计划,并于2018年初开启研究项目。
虽然非授权频段资源丰富,但为了保障使用此频段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RadioAccess Technology,RAT)之间的公平共存,辅助授权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中引入了基于空闲信道检测(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的先听后说(ListenBefore Talk,LBT)技术,将LBT引入NR-U是保障公平共存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的LBT技术只能检测发送端周围的信道状况,由于发送端在数据传输之前无法获知接收端周围的信道状况,因此会造成隐藏节点问题。
为了在解决隐藏节点的问题,在相关技术中引入了基站参与不同节点之间的非授权频段上非授权信道占用的协调。但是这样会导致基站的信令交互频繁、资源占用多及非授权信道的接入时延大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帧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端中,包括:
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一请求发送帧(Request to Send,RTS),其中,所述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
根据所述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在处于退避状态时发送的辅助信道清除帧(Assist-Clear to Send,A-CTS);
根据所述A-CTS,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lear-Requestto Send,C-RTS),其中,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帧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端中,包括:
在非授权频段上接收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
当所述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频段上向所述第一通信端发送A-CTS,其中,所述A-CTS,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频段发送第一C-RTS,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RTS触发的在所述非授权频段上的退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帧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三通信端中,包括:
当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之后进入退避状态;
在进入所述退避状态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C-RTS,退出所述退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帧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端中,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一请求发送帧RTS,其中,所述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在处于退避状态时发送的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A-CTS,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其中,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帧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端中,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非授权频段上接收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请求发送帧RTS;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频段上向所述第一通信端发送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其中,所述A-CTS,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频段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RTS触发的在所述非授权频段上的退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帧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三通信端中,包括:
退避模块,被配置为当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之后进入退避状态;
退出模块,被配置为在进入所述退避状态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退出所述退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端,其中,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
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收发器及存储器连接,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控制所述收发器收发无线信号,并能够实现前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意一个帧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非瞬间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非瞬间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意一个帧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如此,第二通信端在接收到第一RTS,若自身处于在非授权信道上无法传输数据的退避状态,可以使用授权频段资源指示所指示的授权信道来发送表征自己处于退避状态的A-CTS,如此,第一通信端接收到A-CTS之后可以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CTS,指示第一通信端周围的第三通信端提前退出基于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如此,第三通信端退出退避状态,相当于解除了第一通信端对非授权信道的无效占用,从而减少了第一通信端无效占用导致的非授权信道的频谱资源的浪费。且第三通信端退出退避状态之后,第三通信端可以参与自身所在空间范围内的非授权信道的竞争,可以减少第三通信端收发数据的延时;且提升了非授权信道的系统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授权信道的握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授权信道的握手机制在时域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非授权信道的握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基站使用授权信道进行握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授权信道的握手机制在时域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授权信道的握手机制在时域上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授权信道的握手机制在时域上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非授权信道的握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帧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帧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若干个终端110以及若干个基站120。
其中,终端110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110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110可以是物联网终端,如传感器设备、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物联网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固定式、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装置。例如,站(Station,STA)、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装置(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终端)。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无人飞行器的设备。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车载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行车电脑,或者是外接行车电脑的无线终端。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路边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路灯、信号灯或者其它路边设备等。
基站12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系统,又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又称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或5GNR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的再下一代系统。其中,5G系统中的接入网可以称为NG-RAN(New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 work,新一代无线接入网)。
其中,基站120可以是4G系统中采用的演进型基站(eNB)。或者,基站120也可以是5G系统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基站120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本申请实施例对基站12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
基站120和终端11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4G)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10之间还可以建立E2E(End to End,端到端)连接。比如车联网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中的V2V(vehicle to vehicle,车对车)通信、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对路边设备)通信和V2P(vehicle to pedestrian,车对人)通信等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含网络管理设备130。
若干个基站120分别与网络管理设备130相连。其中,网络管理设备13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比如,该网络管理设备130可以是演进的数据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该网络管理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核心网设备,比如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或者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等。对于网络管理设备130的实现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设备C要向设备D发送数据,此时,设备A正在向设备B进行下行传输,由于设备C不能检测到设备A的传输,因此设备C在LBT成功后向设备D发送数据,然而此时A的传输会对设备D造成干扰。
为了解决NR-U中的隐藏节点问题,在3GPP RAN 1#92bis次会议中同意研究增强的接收端辅助LBT,如引入IEEE 802.11中的请求发送帧(Request To Send,RTS)/信道清除帧(Clear To Send)CTS机制。
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交换发送请求帧(RTS)和信道清除帧(CTS)实现握手,并通过RTS和CTS中包含的时间字段,在完成数据传输和相应的反馈之前,清空发送端和接收端周围的信道。
如图3所示,发送端在载波监听信道空闲并退避分布式帧间间隔(DistributedInter-frame Spacing,DIFS)时间后,首先向接收端发送RTS,发送端周围监听到RTS的节点按照其指示的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时间进行退避,RTS对应的NAV(RTS)时间包含后续发送及反馈过程中总体所需时间;接收端接收到RTS后,在16us的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后向发送端反馈CTS,监听到CTS的其他节点根据指示的NAV时间进行退避,CTS对应的NAV(CTS)时间包含从CTS结束到数据发送完成并进行一次相应的确认反馈(Acknowledgement character,ACK)。
但是RTS/CTS机制,可能会使处于退避时间内的接收端无法发送CTS,进而导致发送端已发出的RTS使其周围节点进行无效退避的情况,并且接收端在收不到CTS的情况下由于不知道其他节点的信道占用时间可能会多次发送RTS,这将进一步恶化非授权频段的接入效率。
典型的场景如图4所示,设备C检测到信道空闲向设备D发送RTS,但由于此时设备A及设备B正在进行传输,因此监听到传输进行的设备D保持退避状态,由于信道接入失败而无法反馈对应设备C的CTS,设备C、设备D握手失败;但设备C发送的RTS仍会使设备F保持退避状态,以致设备F无法与设备E进行正常传输。
在授权频段触发接收端在非授权频段进行信道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由授权频段反馈给发送端,并将此过程称为闭环LBT。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在授权频段反馈的对非授权频段的信道检测结果以及自身的信道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在非授权频段发送数据。如图5所示,服务于UE1的gNB1在NR-L载波上发送LBT触发,指示gNB1和UE1同时在NR-U载波上进行信道感测,UE1将信道感测结果(LBT反馈闲)在NR-L上反馈给gNB1,gNB1基于本次感测结果(闲)及反馈结果在NR-U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由于UE2感测到信道忙,因此在gNB2和UE2执行完闭环LBT后不再进行数据传输。而基站与UE之间的交互都是采用的授权信道(NR-L),这一方面占用了授权信道,另一方面基站参与协调,基站的信令开销大且传输延时大。
在图2、图4及图12中展示的较大的圆圈表示的为对应设备发送RTS和/或CTS所对应的退避范围。在退避范围内的设备检测到非授权信道上的RTS和/或CTS之后会进入到退避状态。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帧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端中,包括:
S110: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一RTS,其中,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
S120:根据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信道上接收第二通信端在处于退避状态时发送的A-CTS;
S130:根据A-CTS,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C-RTS,其中,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端为预备发送数据的发送端。第二通信端可为预备接收第一通信端所发送数据的接收端。
在第一通信端预备发送数据之前会对非授权信道进行CCA,在检测到信道空闲时,会在非授权信道上广播发送给第二通信端的第一RTS。第一RTS在非授权信道上广播发送,故在第一通信端周围的第三通信端都能够检测到,进而会进入到退避状态。
第一RTS为RTS的一种,此处的“第一”仅是为了区别不同时刻发送的RTS,并没有特指的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TS、C-RTS及A-CTS为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在非授权信道上收发数据之前的握手机制中使用的帧,可称之为握手帧。
退避状态为:终端停止使用非授权信道收发数据的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RTS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该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可包括:授权频段可用于发送A-CTS的授权信道的信道标识和/或频谱标识等。如此,若第二通信端确定需要在授权信道上发送A-CTS,则可以根据该授权频段资源指示所使用的授权信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可为授权信道的资源集合指示。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预先配置了可供用于非授权信道上收发数据之前握手机制使用的授权信道集合。该授权信道集合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授权信道。此时,该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可以直接指示该集合的集合标识,或者,允许使用该集合的指示标识。
在本申请中用于A-CTS的授权信道,可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接入网络或核心网的网元预先配置的预留资源。例如,接入网的基站通过高层信令下发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了用于A-CTS发送的授权信道的信道资源。该信道资源可为无线通信系统预先配置的预留资源。该高层信令包含但不限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和/或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
若用于发送A-CTS的信道资源预先配置了多个,第一发送端也可以通过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其中的任意一个,用于其与第二通信端在非授权信道上进行握手帧发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不能使用非授权信道发送CTS,但是可以根据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对应的授权信道上发送A-CTS。如此,第一通信端收到A-CTS之后,就可以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CTS,进而第一通信端周围的第三通信端在非授权信道上侦听到CTS时,就会提前结束基于第一RTS所进入的退避状态。若第三通信端退出退避状态之后,就可以参与非授权信道的竞争,一方面,减少了由于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无法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CTS,导致第一通信端长期占用非授权信道但却不能使用非授权信道向第二通信发送数据导致的非授权信道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第一通信端周围预定范围内的第三通信端可以提前结束退避状态,在第三通信端远离第二通信端时,则第三通信端可以有较大的概率使用非授权信道进行数据收发,实现非授权信道在不同区域内的资源费用,从而提升了非授权信道的资源有效使用;且整体上提升了非授权信道的系统容量。
如图7所示,第一通信端在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空闲,在检测到空闲之后间隔一个DIFS,并在DIFS对应的时间结束后发送一个RTS(对应于前述第一RTS),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在授权信道上发送A-CTS。第一通信端接收到A-CTS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接收C-RTS,此时,第一通信端周围的第三通信端就可以提前结束RTS对应的NAV所限定的退避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S130可包括:
S131:在收到A-CTS之后退避一个SIFS;
S132:在退避一个SIFS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C-RTS。
在SIFS对应的时间内对非授权信道进行CCA,确定非授权信道是否空闲;若在SIFS对应的时间内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空闲,则在SIFS对应的时间结束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C-RTS。
如此,第三通信端在接收到第一C-RTS之后就结束退避状态,如图9所示,第三通信端提前退出退避状态的时间为NAV(C-RTS)。
如图9所示,第一RTS发送之后,第三通信端会进入退避状态,该退避状态的维持时长为NAV(RTS),该维持时长可为最大退避时长,或者,预先定义的任意时长。
第一通信端在接收到A-CTS之后,间隔一个SIFS,并且在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空闲时发送C-RTS,如此,第三通信端在NAV(RTS)的维持时间内接收到C-RTS就会提前退出退避状态。
按照各握帧传输所消耗的时间,第三通信端预计可以在NAV(RTS)还剩余一半时就可以退出退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方法还包括:
S140:根据A-CTS携带的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在第二通信端的退避状态结束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在A-CTS中携带有第二通信端需要继续维持退避状态的剩余时长,该剩余时长此处称之为剩余退避时长,由剩余退避时长指示。第一通信端获知到该剩余退避时长之后,若需要继续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则会在第二通信端退避状态结束之后,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参考图9所示,NAV(A-CTS)表示的为第二通信端在发送A-CTS时剩余退避时长。第一通信端在接收到A-CTS之后,在A-CTS指示的剩余退避时长结束之后就可以发起下一次握手。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之间的下一次握手仍然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前述帧传输方法完成握手。
第二RTS的发送时机,还取决于第一通信终端检测的非授权信道是否空闲。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端在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依然保持对非授权信道进行检测,若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空闲,则可以在第二通信终端的退避状态结束的瞬间,就可以发送第二RTS,以尽早的实现第一通信端向第二通信端的数据发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端可以根据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在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间内,出于节省自身功耗的目的,停止对非授权信道的CCA。在第二通信端结束退避状态之后,第一通信端再继续对非授权信道进行CCA,若CCA的检测结果表明非授权信道空闲,则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信道上广播给第二通信端的第二RTS。如此,第二RTS达到第二通信端时,第二通信端退出了退避状态,第二通信端可以与第一通信端进行数据交互,此时,第二通信端就可以在非授权信道上广播一个CTS,从而使得第二通信端周围的第四通信端进入到退避状态。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就可以在间隔一个SIFS之后进行数据交互了。
此处,间隔SIFS所对应的时间内,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可以继续进行对非授权信道的CCA,从而确保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在进行数据交互之前的信道质量,减少意外情况导致的在数据交互过程中的无线干扰。该意外情况可包括:之前对非授权信道的CCA的检测结果有误的情况。若在间隔SIFS的时间内发现非授权信道不空闲,则维持非授权信道的CCA,直到再次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空闲,再进行前述S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S140可包括:在第二通信端的退避状态结束之后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空闲时,退避一个分布式帧间间隔DIFS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在退避DIFS的时间内,继续对非授权信道进行CCA,若检测到非授权信道又进入忙的状态,则继续检测非授权信道。若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维持空闲的状态,则发送第二RTS。
在一些实施例中,A-CTS可以不携带剩余退避时长指示,第一通信端在接收到A-CTS之后,直接间隔一次退避状态的维持时长之后,再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非授权信道上接收第二通信端基于第一RTS发送的第一CTS;
当接收到第一CTS时,退避一个SIFS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帧。
若第二通信端在接收到第一RTS时未处于退避状态,则第二通信端会在非授权信道上广播一个CTS(即第一CTS),第二通信端预定范围内的第四通信端接收到该第一CTS之后进入到退避状态,而第一通信端接收到该第一CTS之后,会预备进入到向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的状态。第一通信端会在接收到第二通信端发送的第一CTS之后,间隔一个SIFS向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端接收到第一RTS处于退避状态,但是剩余退避时长小于一个SIFS时,第二通信端会在结束退避状态之后,发送第一CTS。即此时,第一通信端依然可以接收到第一CTS,如此,可以减少在第二通信端收到第一RTS后发现自己处于退避状态,但是退避状态的维持时间(剩余退避时长)很短时,依然在授权信道上发送A-CTS导致的第一通信端和第二通信端需要多次握手的状况,也减少了第一通信端向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的延时。
参考图12所示,设备C检测到信道空闲向设备D发送RTS,但由于此时设备A及设备B正在进行传输,因此监听到设备A及设备B传输进行的设备D保持退避状态,设备D在接收到设备C发送的RTS后在其指示的授权载波上反馈A-CTS,指示设备C进行RTS退避清除,设备C接收到A-CTS后向其周围设备F发送C-RTS使设备F可与设备E进行正常传输。
发送端(即对应于上述第一通信端)向接收端(即对应于上述第二通信端)发送RTS帧,该帧除包括退避时间字段(退避时间从发送RTS帧到数据传输完成)以指示发送端周围节点进行退避以外,还新增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字段,以便处于退避状态的接收端能够及时向发送端反馈剩余退避时间。该退避时间字段携带前述第一退避时长。
接收端: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接收端未处于退避状态,如此,接收端在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RTS后,根据RTS的退避时间字段设置CTS的退避时间字段,向发送端发送CTS并指示接收端周围节点进行退避,退避时间从监听到CTS到数据传输完成。
情况二,接收端处于退避状态,如此,接收端在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RTS后,由于其处于退避状态无法在非授权载波上发送CTS,因此,根据RTS中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该授权频段资源上反馈信道剩余退避时间,以便发送端发送RTS清除指示(Clear-RTS)来清除其周围节点的退避状态,使得周围的其他设备有机会接入非授权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RTS上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和/或退避时间字段。通过在RTS中新增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字段,以便处于退避状态的接收端能够及时向发送端反馈剩余退避时长,在解决隐藏节点问题的同时避免了长时间无效退避导致的非授权频段接入效率下降的问题,增大了NR-U系统容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帧传输方法,其中,应用于第二通信端中,包括:
S210:在非授权频段上接收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
S220:当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根据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频段上向第一通信端发送A-CTS,其中,A-CTS,用于触发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频段发送第一C-RTS,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RTS触发的在非授权频段上的退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帧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端中,该第二通信端可为数据接收端。
在非授权信道上接收到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时,会确定自身的状态。如第二通信端自身处于退避状态,则会根据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频段上向第一通信端发送A-CTS。A-CTS告知第一通信端当前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第一通信端可以通过CTS的发送在非授权信道上广播第一C-RTS,从而解除第一通信端周围的第三通信端的退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A-CTS携带有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其中,剩余退避时长指示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的剩余退避时长,用于供第一通信端确定发送第二RTS的时间。
若A-CTS中携带有剩余退避时长指示,指示了第二通信端维持在退避状态的剩余时长,则第一通信端可以确定出若需要给第二通信端重新发送RTS,则至少需要在剩余退避时长所对应的时间结束之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帧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通信端未处于退避状态时,在非授权频段上发送第二CTS,其中,第二CTS,用于指示第四通信端进入退避状态。
若第二通信端在接收到第一RTS时可以直接基于第一RTS携带的退避时间指示,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二CTS,该第二CTS,一方面告知第二通信端周围的第四通信终端进入到不使用非授权信道进行数据收发的退避状态,另一方面告知第一通信端自身未处于退避状态,可以在非授权信道上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当第二通信端未处于退避状态时,在非授权频段上发送第二CTS,其中,第二CTS,用于指示第四通信端进入退避状态,包括:根据第一RTS携带的第一退避时长指示,在非授权频段上发送第二CTS,其中,第二CTS携带有第二退避时间指示。第二退避时长指示是基于第一退避时间指示确定的。例如,将第一退避时长指示包含的第一退避时长,减去第二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第一RTS到发送第二CTS结束的时间,得到第二退避时长指示包含的第二退避时长。第四通信终端可以基于第二退避时长进入到退避状态。即第四通信终端基于第二CTS进入到退避状态的维持时长为第二退避时长。
此处的第一退避时长是:第一通信端与第二通信端进行握手所需的时间及自身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完数据所需的时间确定的。一般情况下,若第一通信端需要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的数据越多,则第一退避时长就越长。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帧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三通信端中,包括:
S310:当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之后进入退避状态;
S320:在进入退避状态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退出退避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通信端可为位于第一通信端附近预定范围内的通信终端。
此处的C-RTS包括:第一通信端在授权信道上接收到第二通信段的A-CTS之后发送的握手帧,该C-RTS用于触发第三通信端提前退出给予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若第一通信端向第二通信端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RTS,则第三通信端是可以监听到的。在监听到第一RTS之后就进入到退避状态。且第三通信端基于第一RTS维持在退避状态的时长为NAV(RTS)。非授权信道上通信端之间握手机制所对应的NAV可为预先写入通信协议内的。而通信协议预先置入到通信终端内,故第三通信端侦听到第一RTS之后,自动进入到退避状态,并且明确知晓自身基于第一RTS处于在退避状态的时长是基于NAV确定的。
但是在进入到退避状态之后,第三通信端依然会监听非授权信道,若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信道上有发送第一C-RTS,则第三通信端接收到之后就会在退避时长还有剩余的情况下的提前解除自身的退避状态。第三通信端的退避状态解除之后,一方面第三通信端可以参与非授权信道的竞争,有更多的机会或更早的机会与其他的通信端在非授权信道上进行数据收发。另一方面,相当于使得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解除了第一通信端所在空间范围内的非授权信道的占用,从而减少了第一通信端占用了非授权信道却无法交互数据导致的非授权信道在第一通信端所在范围内的资源浪费,提升了非授权信道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当进入到退避状态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未监听到第一C-RTS时,在基于第一RTS确定的退避时长之后退出退避状态。
若第三通信端在进入到退避状态之后,在其处于退避状态的时间内未监听到第一C-RTS,则直接维持退避状态一直到第一RTS确定的退避时长结束之后再退出退避状态。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帧传输装置,其中,应用于第一通信端中,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410,被配置为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一请求发送帧RTS,其中,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
第一接收模块420,被配置为根据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信道上接收第二通信端在处于退避状态时发送的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
第一发送模块410,还配置为根据A-CTS,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其中,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410和第一接收模块420均可为程序模块;程序模块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第一RTS的发送和A-CTS的接收及第一C-RTS的发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410及第一接收模块420可为软硬结合模块,软硬结合模块可包括各种可编程阵列;可编程阵列包括但不限于复杂可编程阵列或现场可编程阵列。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410及第一接收模块420还可为纯硬件模块;纯硬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复杂可编程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410,配置为在收到A-CTS之后退避一个短帧间间隔SIFS;在退避一个SIFS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C-RTS。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410,还配置为根据A-CTS携带的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在第二通信端的退避状态结束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410,被配置为在检测到非授权信道空闲时,退避一个分布式帧间间隔DIFS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模块420,还配置为在非授权信道上接收第二通信端基于第一RTS发送的第一CTS;
第一发送模块41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第一CTS时,退避一个SIFS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帧。
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帧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端中,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510,被配置为在非授权频段上接收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请求发送帧RTS;
第二发送模块520,被配置为当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根据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频段上向第一通信端发送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其中,A-CTS,用于触发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频段发送第一C-RTS,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RTS触发的在非授权频段上的退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520和第二接收模块510均可为程序模块;程序模块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第一RTS的接收和A-CTS的发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520及第二接收模块510可为软硬结合模块,软硬结合模块可包括各种可编程阵列;可编程阵列包括但不限于复杂可编程阵列或现场可编程阵列。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520及第二接收模块510还可为纯硬件模块;纯硬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复杂可编程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A-CTS携带有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其中,剩余退避时长指示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的剩余退避时长,用于供第一通信端确定发送第二RTS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520,被配置为当第二通信端未处于退避状态时,在非授权频段上发送第二CTS,其中,第二CTS,用于指示第四通信端进入退避状态。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帧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三通信端中,包括:
退避模块610,被配置为当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之后进入退避状态;
退出模块620,被配置为在进入退避状态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退出退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退避模块610和退出模块620均可为程序模块;程序模块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退避状态的进入和退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退避模块610和退出模块620可为软硬结合模块,软硬结合模块可包括各种可编程阵列;可编程阵列包括但不限于复杂可编程阵列或现场可编程阵列。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退避模块610和退出模块620还可为纯硬件模块;纯硬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复杂可编程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退出模块620,还被配置为当进入到退避状态之后,在非授权信道上未监听到第一C-RTS时,在基于第一RTS确定的退避时长之后退出退避状态。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该终端具体可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8,终端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终端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终端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终端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监听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终端800或终端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19是一基站的示意图。参照图19,基站900包括处理组件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图3至图5所示任意一个帧传输方法。
基站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926被配置为执行基站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50被配置为将基站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958。基站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端,该通信设备可为终端或基站。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
处理器,分别与天线及存储器连接,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控制收发器的无线信号收发,并实现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帧传输方法,例如,执行图3至图5所示任意一个帧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帧传输方法,例如,如图2、图4至图5所示方法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帧传输方法,其中,应用于第一通信端中,包括:
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一请求发送帧RTS,其中,所述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
根据所述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在处于退避状态时发送的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
根据所述A-CTS,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其中,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A-CTS,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包括:
在收到所述A-CTS之后退避一个短帧间间隔SIFS;
在退避一个所述SIFS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C-RT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A-CTS携带的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在所述第二通信端的退避状态结束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向所述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向所述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非授权信道空闲时,退避一个分布式帧间间隔DIFS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向所述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非授权信道上接收第二通信端基于所述第一RTS发送的第一CTS;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CTS时,退避一个SIFS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向所述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帧。
6.一种帧传输方法,其中,应用于第二通信端中,包括:
在非授权频段上接收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请求发送帧RTS;
当所述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频段上向所述第一通信端发送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其中,所述A-CTS,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频段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RTS触发的在所述非授权频段上的退避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CTS携带有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其中,所述剩余退避时长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的剩余退避时长,用于供所述第一通信端确定发送第二RTS的时间。
8.根据权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通信端未处于退避状态时,在所述非授权频段上发送第二CTS,其中,所述第二CTS,用于指示所述第四通信端进入退避状态。
9.一种帧传输方法,其中,应用于第三通信端中,包括:
当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之后进入退避状态;
在进入所述退避状态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退出所述退避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进入到所述退避状态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未监听到所述第一C-RTS时,在基于所述第一RTS确定的退避时长之后退出所述退避状态。
11.一种帧传输装置,其中,应用于第一通信端中,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非授权信道上向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一请求发送帧RTS,其中,所述第一RTS中携带有授权频段资源指示;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在处于退避状态时发送的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A-CTS,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其中,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第一RTS进入的退避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配置为在收到所述A-CTS之后退避一个短帧间间隔SIFS;在退避一个所述SIFS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C-RTS。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A-CTS携带的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在所述第二通信端的退避状态结束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向所述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非授权信道空闲时,退避一个分布式帧间间隔DIFS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向所述第二通信端发送第二RTS。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配置为在非授权信道上接收第二通信端基于所述第一RTS发送的第一CTS;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一CTS时,退避一个SIFS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向所述第二通信端发送数据帧。
16.一种帧传输装置,其中,应用于第二通信端中,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非授权频段上接收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请求发送帧RTS;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RTS携带的授权频段资源指示,在授权频段上向所述第一通信端发送辅助信道清除帧A-CTS,其中,所述A-CTS,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通信端在非授权频段发送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所述第一C-RTS,用于指示第三通信端退出基于所述RTS触发的在所述非授权频段上的退避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A-CTS携带有剩余退避时长指示;其中,所述剩余退避时长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端处于退避状态的剩余退避时长,用于供所述第一通信端确定发送第二RTS的时间。
18.根据权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通信端未处于退避状态时,在所述非授权频段上发送第二CTS,其中,所述第二CTS,用于指示所述第四通信端进入退避状态。
19.一种帧传输装置,其中,应用于第三通信端中,包括:
退避模块,被配置为当在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通信端发送的第一RTS之后进入退避状态;
退出模块,被配置为在进入所述退避状态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监听到第一清除请求发送帧C-RTS,退出所述退避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退出模块,还被配置为当进入到所述退避状态之后,在所述非授权信道上未监听到所述第一C-RTS时,在基于所述第一RTS确定的退避时长之后退出所述退避状态。
21.一种通信端,其中,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
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收发器及存储器连接,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控制所述收发器收发无线信号,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5、6至8或9至10任一项提供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非瞬间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非瞬间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权利要1至5、6至8或9至10任一项提供的方法。
CN201980003266.2A 2019-11-29 2019-11-29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183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2105 WO2021102960A1 (zh) 2019-11-29 2019-11-29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3703A true CN111183703A (zh) 2020-05-19
CN111183703B CN111183703B (zh) 2023-09-26

Family

ID=7062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266.2A Active CN111183703B (zh) 2019-11-29 2019-11-29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7689A1 (zh)
CN (1) CN111183703B (zh)
WO (1) WO20211029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928A (zh) * 2021-02-04 2021-06-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管理方法、数据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47764A1 (zh) * 2021-01-08 2022-07-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信道的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3124A (zh) * 2010-08-20 2013-04-17 英特尔公司 宽信道中冲突解决的方法
US2015000990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 Alt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with frequency multiplexing of requests for authorisation to send data
CN104581979A (zh) * 2014-12-23 2015-04-29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平竞争的rts碰撞解决方法
CN105230102A (zh) * 2014-04-30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的调度方法、设备及用户设备ue
WO2016049850A1 (zh) * 2014-09-30 2016-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9326157B1 (en) * 2014-11-06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ubframe aligned listen-before-talk for cellular in unlicensed band
KR20160055044A (ko) * 2014-11-07 2016-05-17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Laa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82069A1 (zh) * 2014-11-24 2016-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站点
CN105657849A (zh) * 2014-09-24 2016-06-08 阿尔卡特朗讯 在通信网络中调度允许发送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035463A1 (en) * 2016-07-26 2018-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cense assisted request-to-send and clear-to-send transmission
CN109196946A (zh) * 2018-08-15 2019-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过程中的退避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121214A (zh) * 2019-04-30 2019-08-13 北京邮电大学 非授权频段的多信道退避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9896B2 (en) * 2015-05-19 2018-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channel acces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3124A (zh) * 2010-08-20 2013-04-17 英特尔公司 宽信道中冲突解决的方法
US2015000990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 Alt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with frequency multiplexing of requests for authorisation to send data
CN105230102A (zh) * 2014-04-30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的调度方法、设备及用户设备ue
CN105657849A (zh) * 2014-09-24 2016-06-08 阿尔卡特朗讯 在通信网络中调度允许发送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49850A1 (zh) * 2014-09-30 2016-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9326157B1 (en) * 2014-11-06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ubframe aligned listen-before-talk for cellular in unlicensed band
KR20160055044A (ko) * 2014-11-07 2016-05-17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Laa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82069A1 (zh) * 2014-11-24 2016-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站点
CN104581979A (zh) * 2014-12-23 2015-04-29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平竞争的rts碰撞解决方法
US20180035463A1 (en) * 2016-07-26 2018-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cense assisted request-to-send and clear-to-send transmission
CN109196946A (zh) * 2018-08-15 2019-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过程中的退避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121214A (zh) * 2019-04-30 2019-08-13 北京邮电大学 非授权频段的多信道退避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R1-1808061 \"Coexistence and channel access for NR unlicensed band operations\"",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INTEL CORPORATION: "R1-150504 "Hidden node problem and potential remedies for LAA downlink"", 《3GPP TSG_RAN\WG1_RL1》 *
INTEL CORPORATION: "R1-150504 "Hidden node problem and potential remedies for LAA downlink"", 《3GPP TSG_RAN\WG1_RL1》, 18 February 2015 (2015-02-18) *
SONY: "R1-1904250 \"Channel access for NR unlicensed operations\"",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7764A1 (zh) * 2021-01-08 2022-07-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信道的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55928A (zh) * 2021-02-04 2021-06-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管理方法、数据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55928B (zh) * 2021-02-04 2023-05-1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管理方法、数据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07689A1 (en) 2023-01-05
WO2021102960A1 (zh) 2021-06-03
CN111183703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259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ue及存储介质
CN111226487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95196B (zh) 能力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37830B (zh) 监听方法、信令下发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
WO2021237624A1 (zh) 非授权信道的检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43620A1 (zh) 随机接入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96063A (zh) 非连续接收drx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183703B (zh)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96946B (zh) 传输过程中的退避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99527A (zh) 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699641B (zh) 信道检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8297B (zh) 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57113B (zh) 传输数据的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36498A1 (zh) 连接失败检测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32482A1 (zh) 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5565A (zh) 上行传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WO2024113189A1 (zh) 小数据传输sdt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8358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73243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7737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720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450901B (zh) 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88023A1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2806A (zh) 无线传输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06299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