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869B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2869B
CN111182869B CN201880064265.4A CN201880064265A CN111182869B CN 111182869 B CN111182869 B CN 111182869B CN 201880064265 A CN201880064265 A CN 201880064265A CN 111182869 B CN111182869 B CN 111182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region
absorbent article
groove portion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42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2869A (zh
Inventor
富田美奈
铃木岳志
牧野绫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82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2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00)在背侧部(B)的宽度方向(Y)上的至少中央部,具有配置有在该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弹性部件(19)的弹性区域(20),且在长度方向(X)上的该弹性区域(20)与吸收性芯(14a)之间具有没有配置弹性部件(19)的非弹性区域(25)。正面片(12)在与非弹性区域(25)重叠的部位具有凹凸区域(F)。凹凸区域(F)中凸部(41)以规定的图案形成,且具有穿过多个凸部(41)之间而在长度方向(X)上连续存在的纵槽部(51)和穿过多个凸部(41)之间而在宽度方向(Y)上连续存在的横槽部(55)。纵槽部(51)的蜿蜒程度大于横槽部(55)的蜿蜒程度。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吸尿垫、失禁护垫、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如下技术:以抑制排泄物在正面片上的流动或将流动方向控制为特定的方向等为目的,使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中的肌肤相对面侧形成为立体形状。
例如,本申请人以前提出了: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使用层叠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在多个接合部相互接合,且第一片在所述接合部以外的部位向离开第二片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的复合片(专利文献1)。
此外,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中,已知有在腰部开口部与腿部开口部之间配置在尿布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弹性部件的结构。
例如,本申请人以前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腹侧部和/或背侧部中的腰部开口部与腿部开口部之间具有左右一对侧伸缩区域,在一对侧伸缩区域间的比该侧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靠腰部开口部侧的位置没有配置吸收体(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937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29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凹凸区域的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该两个片之间的吸收性芯,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背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中央部,具有配置有在该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区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该弹性区域与所述吸收性芯之间具有没有配置所述弹性部件的非弹性区域。所述正面片在与所述非弹性区域重叠的部位具有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中,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且所述凹凸区域具有:穿过多个所述凸部之间且在所述长度方向连续存在的纵槽部;和穿过多个所述凸部之间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连续存在的横槽部。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大于所述横槽部的蜿蜒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基本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尿布的背侧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正面片(复合片)的平面图。
图5是将图4所示的正面片(复合片)的中央区域放大表示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中央区域的沿着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放大截面图,图6(a)是沿着图5的III-III线且通过凸部的顶部的截面图,图6(b)是沿着图5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正面片(复合片)的侧部区域的图,图7(a)是将该侧部区域放大表示的放大平面图,图7(b)是表示沿着图7(a)的V-V线的截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8(a)是表示将图4所示的正面片(复合片)的中央区域M切取20mm见方的平面图。图8(b)是说明图8(a)所示的复合片中的沿着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和沿着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的说明图。图8(c)是表示形成在图8(a)所示的凸部的周围的凹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9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背侧部形成的袋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袋部周边的沿着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弹性区域、非弹性区域和吸收性芯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图4所示的正面片(复合片)的侧部区域S、S中的纵槽部和横槽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由于存在具有流动性的软便等排泄物从背侧部的吸收性芯的端部向背侧部的腰部周缘部侧移动,不被吸收性芯吸收而泄漏的情况,因此要求防止此种排泄物的泄漏。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吸收性物品仍然存在防止所述背侧部中的排泄物的泄漏的改善余地。
本发明涉及能够消除所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和图2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0(以下,也简称为尿布100)的基本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00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12、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13和配置在两个片12、13间的吸收体14。关于背面片13,所谓液体不透过性是也包含液体难透过性的概念,除了背面片13完全不使液体通过的情况以外,也包含由拨水性的片等构成的情况等。
尿布100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X,和在将尿布100如图1所示平面状地展开的状态下与该长度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此外,尿布100在长度方向X,具有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B和位于腹侧部A与背侧部B之间的裆部C。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0中裆部C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缩细,宽度方向Y上的裆部C的长度比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各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短。尿布100是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在背侧部B的两侧缘部设置有粘扣带17,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该粘扣带17的着扣区域18。
尿布100中的吸收体14具有吸收性芯14a和包覆该吸收性芯14a的包芯片14b。吸收性芯14a例如能够由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的积纤体、吸液性纤维与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积纤体构成。作为吸液性纤维,例如,能够列举纸浆纤维、嫘萦(人造丝)纤维、棉纤维、乙酸纤维素等的纤维素类的亲水性纤维。除了纤维素类的亲水性纤维以外,也能够使用将包括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的纤维用表面活性剂等亲水化后的纤维。作为包芯片14b,例如使用棉纸或透水性的无纺布。包芯片14b既可以用1片包覆吸收性芯14a的整体,也可以将2片以上组合而包覆吸收性芯14a。作为背面片13,能够使用液体不透过性或拨水性的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压片等。
在尿布100的长度方向X的两侧,配置有具有立体褶皱用弹性部件15a的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15,通过该立体褶皱用弹性部件15a的收缩,在穿戴状态下的裆部C,形成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皱。此外,在裆部C中的配置在腿周围的部位,腿部弹性部件16以伸长状态配置,通过其收缩,在穿戴状态下的裆部C形成提高向穿戴者的腿周的服贴性的腿部褶皱。
尿布100是在背侧部B的宽度方向Y上的至少中央部,具有配置有在该宽度方向Y延伸的弹性部件19a、19b的弹性区域20。弹性区域20是沿着腰部周缘部在宽度方向Y上伸缩的区域,如图3所示,具有配置在腰部周缘部侧的腰部弹性区域22和在长度方向X上配置在比该腰部弹性区域22靠吸收性芯14a侧的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24。腰部弹性区域22具有宽度方向Y上在该弹性区域22的整个区域延伸的腰部弹性部件19a。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24具有比腰部弹性部件19a的长度短的腰身部侧部弹性部件19b,配置在宽度方向Y上的吸收性芯14a的两侧。以下,也将腰部弹性部件19a和腰身部侧部弹性部件19b总称为弹性部件19。
弹性区域20通过将在宽度方向Y延伸的弹性部件19a、19b以伸长状态固定,而在宽度方向Y伸缩。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区域20是由将矩形的基材片21a对折而使2片重叠,在2个片间将包括橡胶线等的多个根弹性部件19a、19b以伸长状态接合固定而得的片材21(参照图1)形成的。片材21是具有该片材21的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矩形形状。片材21包括以遍及基材片21a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弹性部件19a,和以仅在基材片21a的长度方向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在一个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弹性部件19b这2种弹性部件。在弹性区域20中,第一弹性部件19a成为腰部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19b成为腰身部侧部弹性部件19b。第二弹性部件19b在基材片21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是非弹性化的。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0在吸收体14与背面片13之间配置有片材21,片材21接合于正面片12和背面片13。弹性区域20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弹性部件用正面片12和背面片13以伸长状态夹持固定而形成。
尿布100在长度方向X上的弹性区域20与吸收性芯14a之间具有没有配置弹性部件19的非弹性区域25。更具体而言,尿布100如图3所示,在长度方向X上,在腰部弹性区域22与吸收性芯14a的背侧部B侧的端部14a1之间具有非弹性区域25。非弹性区域25配置在位于吸收性芯14a的宽度方向Y两侧的一对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24间。
正面片12在与非弹性区域25重叠的部位具有凹凸区域F。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0中的正面片12由具有图4所示的凹凸区域F的复合片1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片10如图4所示,具有位于宽度方向Y的中央的中央区域M和位于该中央区域M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S、S,在包含该中央区域M和一对侧部区域S、S的复合片10的整体具有凹凸区域F。也将中央区域M中的凹凸区域称为中央凹凸区域F1,将侧部区域S中的凹凸区域称为侧部凹凸区域F2。此外,也将中央凹凸区域F1和侧部凹凸区域F2总称为“凹凸区域F”。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弹性区域25与中央凹凸区域F1重叠。
包含中央凹凸区域F1和一对侧部凹凸区域F2的凹凸区域F如图4所示,是形成有多个由无纺布等纤维片形成的凸部4的区域。以下,也将中央凹凸区域F1中的凸部4称为中央凸部41,将侧部凹凸区域F2中的凸部4称为侧部凸部43。中央凹凸区域F1中的中央凸部41如图4所示,由规定的图案形成。中央凹凸区域F1具有:穿过多个中央凸部41之间且在长度方向X连续的纵槽部51;和穿过多个中央凸部41之间且在宽度方向Y连续的横槽部55。
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央凹凸区域F1如图8(c)所示具有分别包围由规定的图案形成的中央凸部41的环状凹部36。此外,中央凹凸区域F1中多个环状凹部36在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连续。包围各个凸部的环状凹部36如图8(c)所示,具有位于中央凸部41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一对纵部36a和位于中央凸部41的长度方向X的两侧的一对横部36b,在横部36b的中央结合纵部36a的一端。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环状凹部36彼此共有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中央凸部41间的纵部36a。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环状凹部36彼此共有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中央凸部41间的横部36b。
图8(a)是表示以规定的长度、切取成四方的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的平面图。
纵槽部51如图8(a)所示,通过将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多个环状凹部36的一部分彼此连续而形成。具体而言,纵槽部51按照一个横部36b的一半部分、结合于该一个横部的一个纵部36a、结合于该一个纵部的另一个横部36b的一半部分、和结合于该另一个横部的另一个纵部36a的顺序沿着长度方向X连续存在。
横槽部55如图8(a)所示,通过将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多个环状凹部36的一部分彼此连续而形成。具体而言,横槽部55是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环状凹部36中,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横部36b彼此结合且在宽度方向Y连续存在的。如此,纵槽部51和横槽部55通过多个中央凸部41各自的周围的一部分而连续存在。
纵槽部51和横槽部55如图8(a)所示,分别蜿蜒设置。纵槽部51中向宽度方向Y的蜿蜒程度大于横槽部55。蜿蜒程度的大小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测量而决定。
对于纵槽部51,沿着该纵槽部51测量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各槽部51、55的长度,对于横槽部55,沿着该横槽部55测量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各槽部51、55的长度〔参照图8(b)〕。将这些测量出的长度设为纵槽部51的蜿蜒长度L5和横槽部55的蜿蜒长度L7。槽部51、55的蜿蜒长度相对于边长L的比越大,则判断为蜿蜒程度越大,槽部51、55的蜿蜒长度相对于边长L的比越小,则判断为蜿蜒程度越小。边长L设为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凸部4间的距离和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凸部4间的距离的任一者中较长的一方以上,优选为20mm。在无法在凹凸区域上设定边长L为20mm的正方形的区域时,设定边长L尽量接近20mm的正方形的区域。正方形的区域的设定和槽部51、55的蜿蜒长度L5、L7的测量,也优选通过对由数字相机等拍摄到的凹凸区域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进行。
本实施方式中的纵槽部51的蜿蜒长度L5比横槽部55的蜿蜒长度L7长。
尿布100在背侧部B具有弹性区域20和非弹性区域25,此外,在正面片12与非弹性区域25重叠的部位具有中央凹凸区域F1,该凹凸区域F1的纵槽部51的蜿蜒程度比横槽部55大。通过具有该结构,尿布100如图9和图10所示,能够在非弹性区域25与凹凸区域F重叠的部分形成袋部P。更具体而言,非弹性区域25配置在弹性区域20(腰部弹性区域22)与吸收性芯14a之间,与配置有吸收性芯14a的部位相比是低刚性的,且相对于宽度方向Y容易弯曲。另一方面,正面片12的凹凸区域F中的纵槽部51的蜿蜒程度比横槽部55大,沿着槽部测量出的长度也较长,由此,相比于沿着长度方向X的弯曲刚性,沿着宽度方向Y的弯曲刚性变低,因此容易相对于宽度方向Y弯曲。尿布100中具有上述结构的非弹性区域25与凹凸区域F重叠,且在该重叠的部分中尿布100相对于宽度方向Y弯曲,由此,如图10所示,形成有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袋部P。袋部P将比背侧部B侧的吸收性芯14a的端部更向腰部周缘部侧移动的排泄物捕捉至其凹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背侧部B中的排泄物的泄漏。以下,也将此种效果称为泄漏防止效果。
从更可靠地发挥上述泄漏防止效果的观点而言,纵槽部51的蜿蜒长度L5相对于横槽部55的蜿蜒长度L7,优选为110%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此外,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此外,优选为110%且以上30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200%以下。
在将所述边长L设为20mm时,纵槽部51的蜿蜒长度L5优选为25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此外,优选为80mm以下,更优选为60mm以下,此外,优选为25mm以上且8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上且60mm以下。
从使纵槽部51的蜿蜒程度变大的观点而言,中央凸部41优选宽度方向Y的长度L1比长度方向X的长度L2长。中央凸部41中宽度方向Y的长度L1〔参照图6(a)〕相对于长度方向X的长度L2〔参照图6(b)〕的比(L1/L2)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此外,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此外,优选为1.1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4.0以下。中央凸部41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L1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此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此外,优选为3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
如上所述,在非弹性区域25与凹凸区域F重叠的部分形成袋部P。以下,也将非弹性区域25与凹凸区域F重叠的部分Pa(参照图11)称为袋预定部Pa。从袋部P的形成容易进行的观点而言,袋预定部Pa中宽度方向Y的长度W1(参照图11)相对于长度方向X的长度LP(参照图11)的比(W1/LP)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此外,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此外,优选为1以上且15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10以下。袋预定部Pa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LP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此外,优选为80mm以下,更优选为60mm以下,此外,优选为10mm以上且8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且60mm以下。袋预定部Pa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1与吸收性芯14a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5大致相等,或比其稍长。另外,吸收性芯14a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5(参照图11)是背侧部B中的吸收性芯14a的宽度方向Y的最大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凹凸区域F中,层叠后的第一片1和第二片2在多个接合部3相互接合,且第一片1在接合部3以外的部位向离开第二片2的方向突出而形成中央凸部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正面片12的凹凸区域F的复合片10如图6所示,第二片2侧的面大致平坦,在第一片1侧,由于凸部4与凸部4间的环状凹部36而形成有起伏大的凹凸。
优选的是,正面片12在中央凹凸区域F1,如图4和图5所示,具有凸部沿着该长度方向X排列的凸部列R1,在该凸部列R1中的中央凸部41、41间,局部地具有通过压纹加工而被压密化的部分3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压纹加工而被压密化的部分31、32,具有通过加热压纹加工而第一片1与第二片2之间熔接的第一接合部31,和同样通过加热压纹加工而第一片1与第二片2之间熔接的第二接合部32。所述环状凹部36通过具有在长度方向X较长的形状的第一接合部31和在宽度方向Y间隔性地形成的第二接合部32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片10的一对侧部区域S、S如图7(a)和图7(b)所示,作为第一片1在接合部3以外的部位向离开第二片2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凸部4,具有侧部凸部43以交错配置形成的侧部凹凸区域F2,该侧部凸部43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比中央区域M的中央凸部41短。侧部凹凸区域F2以由隔开间隔而靠近配置的一对接合部35、35构成的接合部对34与侧部凸部43在宽度方向Y上分别以一定的间隔交替地配置而形成的宽度方向复合行J2、以及侧部凸部43与接合部对34在长度方向X上分别以一定的间隔交替地配置而形成的长度方向复合列J1分别形成多个的方式形成。如此,侧部区域S、S具有以与中央区域M不同的图案形成的侧部凸部43。
侧部区域S、S的侧部凹凸区域F2如图12所示,具有穿过多个侧部凸部43之间且在长度方向X连续存在的纵槽部52,和穿过多个侧部凸部43之间且在宽度方向Y连续存在的横槽部56。如上所述,侧部区域S、S中侧部凸部43以与中央区域M不同的图案形成,该区域S、S中的纵槽部52和横槽部56也分别以与中央区域M不同的图案形成。此外,侧部区域S、S中的横槽部56与该侧部区域S、S的纵槽部52为相同程度,或比该纵槽部52更大地蜿蜒设置(参照图12)。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使侧部区域S、S容易在长度方向X上弯曲,在宽度方向Y上的袋部P的两侧形成向肌肤侧鼓起的一对截流构造部Pb、Pb,进一步提高泄漏防止效果(参照图9)。侧部区域S、S的纵槽部52和横槽部56的蜿蜒程度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求出。如所述中央凹凸区域F1中的纵槽部51的蜿蜒长度L5和横槽部55的蜿蜒长度L7那样,测量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各槽部52、56的长度。将这些测量出的长度设为纵槽部52的蜿蜒长度和横槽部56的蜿蜒长度。在侧部区域S、S中,纵槽部52的蜿蜒长度优选为横槽部56的蜿蜒长度以下,更优选比该横槽部56的蜿蜒长度短。
从在侧部区域S、S中使横槽部56的蜿蜒的程度比纵槽部52大的观点而言,优选的是,在相邻的侧部凸部43之间设置有接合部35的范围35c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L9比长度方向X的长度L8长〔参照图7(a)〕。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侧部区域S、S中,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侧部凸部43间形成有1个接合部35,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侧部凸部43间形成有2个接合部35(接合部对34),在相邻的侧部凸部43间,相比于长度方向X,在宽度方向Y上在更长的范围设置有接合部35。设置有接合部35的范围35c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L8是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侧部凸部43间存在接合部35的范围35c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设置有接合部35的范围35c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L9是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侧部凸部43间存在接合部35的范围35c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
从容易地形成所述截流构造部Pb、Pb的观点而言,优选的是,侧部区域S、S中的纵槽部52的蜿蜒程度小于中央区域M中的纵槽部51的蜿蜒程度。各槽部51、52的蜿蜒程度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测量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各槽部51、52的长度而求出。将所述正方形的区域分别设定在侧部区域S、S和中央区域M,而求出所述槽部51、52的蜿蜒长度。
尿布100在宽度方向Y上的非弹性区域25的两侧,具有一对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24。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24与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S局部地重叠。即,腰身部侧部弹性部件19b与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S部分重叠。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所述截流构造部Pb,进一步提高泄漏防止效果。如此,优选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S的至少一部分与弹性区域20重叠。
尿布100中的所述立体褶皱利用在长度方向X收缩的立体褶皱用弹性部件15a,以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方式形成,在正面片12的侧部区域S、S接合有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15的固定端。尿布100通过接合有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15,侧部区域S、S容易在长度方向X弯曲,利用在长度方向X收缩的立体褶皱用弹性部件15a,更容易在长度方向X弯曲,能够在背侧部B中容易地形成所述袋部P。此外,如图9所示,由于在宽度方向Y上的袋部P的两侧缘侧形成立体褶皱,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泄漏防止效果。
尿布100在宽度方向Y上的背侧部B的至少中央部,具有非弹性区域25,该非弹性区域25与用作正面片12的复合片10的中央凹凸区域F1重叠。此外,尿布100以宽度方向Y上的吸收体14的中央部与中央区域M重叠的方式配置正面片12。中央凹凸区域F1的中央凸部41如图4所示配置为交错状。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在中央凹凸区域F1的侧部中,相对于宽度方向Y,容易朝向背侧部B的端部侧在倾斜方向弯曲,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袋部P形成不规则的皱纹,提高袋部P的成形性。如此,优选在凹凸区域F,凸部4以交错配置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4a在背侧部B中,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具有一对角部14c。如图11所示,背侧部B的角部14c的轮廓从宽度方向Y的外侧向内侧倾斜地形成。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截流构造部Pb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至吸收性芯14a的角部14c与侧缘14d的交界为止,因此能够提高泄漏防止效果。如此,优选吸收性芯14a将背侧部B的角部14c倾斜地切除。
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片10的第一片1那样,作为形成凸部4的纤维片,例如使用无纺布、纺布和针织布等,优选为无纺布。作为与第一片1局部地接合而形成复合片10的第二片2,使用包含无纺布、纺布和针织布等纤维片或膜等各种材质的片材料。构成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片材料的种类既可相同,或者也可不同。构成第二片2的片材料也可为网布等。
在使用无纺布作为构成第一片1或第二片2的片材料时,作为该无纺布,例如能够列举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树脂粘合剂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也能够使用将这些无纺布组合2种以上而成的层叠体、将这些无纺布与膜等组合而成的层叠体。这些之中,优选使用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用作构成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片材料的无纺布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15g/m2以上,此外,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35g/m2以下。无纺布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且4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上且35g/m2以下。
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能够使用包含各种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尼龙6或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等。这些树脂能够将1种单独使用或用作2种以上的掺合物。此外,能够以芯鞘型或并列型等复合纤维的形态使用。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片12的中央凹凸区域F1进一步进行说明,在该凹凸区域F1中,如图5所示,作为中央凸部41,俯视呈横长形状的中央凸部41形成为在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上分散的状态。更详细而言,中央凸部41如图4所示,配置为交错状,多个中央凸部41以一定的间隔沿着长度方向X串列而形成的长度方向凸部列R1在宽度方向Y形成有多列,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长度方向凸部列R1彼此的中央凸部41的配置位置在长度方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此外,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长度方向凸部列R1的中央凸部41以其一部分彼此在长度方向X上交替地配置的方式重叠。
此外,在中央凹凸区域F1中,多个中央凸部41以一定的间隔沿着宽度方向Y串列而形成的宽度方向凸部行R2在长度方向X形成有多行。
在长度方向凸部列R1中的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中央凸部41间,如图5所示,形成有长度方向X的长度b比宽度方向Y的长度a长的纵长的第一接合部31。此外,第一接合部31位于宽度方向凸部行R2中的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中央凸部41间。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中央凸部41间的第一接合部31是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长度方向凸部列R1中的中央凸部41间的第一接合部31。纵长的第一接合部31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b为宽度方向Y的长度a的优选为1.2倍以上,更优选为1.5倍以上,此外,优选为5.0倍以下,更优选为3.0倍以下,此外,优选为1.2倍以上且5.0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上且3.0倍以下。
此外,各个中央凸部41是周围被第一接合部31和长度方向的长度比第一接合部31短的第二接合部32包围。各个中央凸部41通过其周围被4个以上的接合部3包围,而形成有包围各个中央凸部41的凹部。此外,包围多个中央凸部41的凹部彼此相连续,在凹凸区域F中的中央凸部41以外的部分形成有网状地相连续的连续凹部。
若将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接合部总称为接合部3,则包围各个中央凸部41的接合部3的数量优选为4个以上,更优选为8个以上,此外,优选为20个以下,更优选为16个以下。这些接合部3优选设置为将中央凸部41从长度方向X的两侧夹持的对或将中央凸部41从宽度方向Y的两侧夹持的对。
第二接合部32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d为第一接合部3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b的优选为20%以上且85%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70%以下。此外,第二接合部32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c为第一接合部31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a的优选为0.8倍以上且1.2倍以下,更优选为0.9倍以上且1.1倍以下。
优选的是,在中央凸部41间或侧部凸部43间,具有将形成中央凸部41或侧部凸部43的第一片(片材料)局部地压密化而成的压密化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中央凸部41或侧部凸部43由具有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接合部3的复合片10形成时,优选该接合部是通过压纹加工等局部地加压并压密化而得的部分。
从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使中央凹凸区域F1容易在宽度方向Y弯曲的效果,进一步发挥将排泄物由中央凸部41间的凹部捕获的效果的观点而言,中央凸部41的高度H1〔参照图6(a)〕优选为0.6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此外,优选为0.6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从进一步发挥使侧部凹凸区域F2、F2容易在长度方向X弯曲的效果的观点而言,侧部凸部43的高度H3〔参照图7(b)〕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此外,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在凹凸区域F由具有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接合部3的复合片10形成时,凸部4的高度定义为从第二片2的下表面至第一片1的上表面的距离〔参照图6和图7(b)〕。此外,高度设为使用数字显微镜(Keyence制造)观察各凸部截面,测量第二片2的下表面与凸部的顶部的最短距离所得的值。
在凹凸区域F由单层的片材料形成时,关于凸部的高度,使将在长度方向X上相邻的凸部的顶部彼此连接的直线与该片材料中的位于凸部间的离该直线最远的部位的下表面的高低差为凸部的高度。
为了制造所述结构的复合片10,与日本专利特开2015-112343号公报或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方法同样地,将带状的第一片1供给至周面形成为彼此啮合形状的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使第一片1变形为凹凸形状后,使第一片1沿着第一辊的周面部从啮合部分移动,之后将第二片2以与第一片1重叠的方式供给,将两个片1、2在第一辊中的凸部与加热辊之间在加热条件下夹压而局部地接合。此时,在第一片的中央部与侧部,使第一辊和第二辊的凹凸形状以及由第一辊与加热辊形成的接合部的图案不同。另外,在咬入至第一辊与第二辊的啮合部而使第一片1变形为凹凸形状时,优选将第一片向辊内部方向抽吸,以促使第一片1向凹凸形状变形。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用于正面片12的复合片10也可以不具有以与中央区域M不同的图案形成有凸部的侧部区域S、S,也可以将遍及整个区域具有与中央区域M相同的结构的复合片10用作正面片12。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具有中央凸部41的凹凸区域F以遍及尿布100的长度方向全长的方式形成,但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具有凸部4的凹凸区域F只要仅形成在背侧部B即可,例如,也可以仅形成在背侧部B和裆部C,或仅形成在背侧部B和腹侧部A。
此外,包围凸部4的接合部3、其他接合部的形状、它们的配置能够适当决定。各个接合部的形状除了长方形或正方形以外,还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长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星形、心形等任意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代替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而为短裤型(套穿类型)的一次性尿布,此外,也可以为短裤型或通常的非短裤型的经期卫生巾,也可以为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
关于所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记载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凹凸区域的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该两个片之间的吸收性芯,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该吸收性物品中:
在所述背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中央部,具有配置有在该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区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该弹性区域与所述吸收性芯之间具有没有配置所述弹性部件的非弹性区域,
所述正面片在与所述非弹性区域重叠的部位具有凹凸区域,
所述凹凸区域中,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且所述凹凸区域具有:穿过多个所述凸部之间且在所述长度方向连续存在的纵槽部;和穿过多个所述凸部之间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连续存在的横槽部,
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大于所述横槽部的蜿蜒程度。
<2>
如所述<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5,大于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7。
<3>
如所述<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存在于所述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5,相对于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7为110%以上,优选为120%以上,此外,为300%以下,优选为200%以下,此外,为110%以上且300%以下,优选为120%以上且200%以下。
<4>
如所述<2>或<3>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存在于边长为20mm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5为25mm以上,优选为30mm以上,此外,为80mm以下,优选为60mm以下,此外,为25mm以上且80mm以下,优选为30mm以上且60mm以下。
<5>
如所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纵槽部和所述横槽部通过多个所述凸部各自的周围的一部分而相连续。
<6>
如所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
<7>
如所述<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凸部中,所述宽度方向Y的长度L1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X的长度L2的比(L1/L2)为1.1以上,优选为1.5以上,此外,为6.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此外,为1.1以上且6.0以下,优选为1.5以上且4.0以下。
<8>
如所述<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非弹性区域与所述凹凸区域重叠的部分Pa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W1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LP的比(W1/LP)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此外,为15以下,优选为10以下,此外,为1以上且15以下,优选为2以上且10以下。
<9>
如所述<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非弹性区域与所述凹凸区域重叠的部分Pa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W1与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的长度W5大致相等或比其稍长。
<10>
如所述<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片具有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其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所述侧部区域分别具有以与所述中央区域不同的图案形成的所述凸部、所述纵槽部和所述横槽部,
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横槽部的蜿蜒程度为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以上。
<11>
如所述<10>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侧部区域中,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为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以下。
<12>
如所述<10>或<1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侧部区域中,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比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短。
<13>
如所述<10>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
<14>
如所述<13>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侧部区域中的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比所述中央区域中的存在于该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短。
<15>
如所述<10>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侧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弹性区域重叠。
<16>
如所述<10>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配置有具有弹性部件的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通过该弹性部件的收缩,在穿戴状态下的所述裆部形成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皱,在所述正面片的所述侧部区域接合有所述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的固定端。
<17>
如所述<10>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非弹性区域的两侧具有一对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该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部分重叠。
<18>
如所述<10>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凸部的高度H3为0.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为5.0mm以下,优选为4.0mm以下,此外,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19>
如所述<1>至<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凹凸区域,所述凸部以交错配置形成。
<20>
如所述<1>至<1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凹凸区域,多个所述凸部以一定的间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X串列而形成的长度方向凸部列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形成有多个列,且多个所述凸部以一定的间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串列而形成的宽度方向凸部行在所述长度方向X上形成有多个行,
在所述长度方向凸部列中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b比所述宽度方向Y的长度a长的纵长的第一接合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b为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a的1.2倍以上,优选为1.5倍以上,此外,为5.0倍以下,优选为3.0倍以下,此外,为1.2倍以上且5.0倍以下,优选为1.5倍以上且3.0倍以下。
<21>
如所述<20>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凸部的周围被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比该第一接合部短的第二接合部包围,该第二接合部的所述长度方向X的长度d为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b的20%以上且85%以下,优选为30%以上且70%以下。
<22>
如所述<2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c优选为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a的0.8以上且1.2以下,更优选为0.9以上且1.1以下。
<23>
如所述<1>至<2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凸部的高度H1为0.6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为5.0mm以下,优选为4.0mm以下,此外,为0.6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24>
如所述<1>至<2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背侧部的角部被倾斜地切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背侧部中的排泄物的泄漏防止性优异。

Claims (24)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凹凸区域的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该两个片之间的吸收性芯,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
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中央部,具有配置有在该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区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该弹性区域与所述吸收性芯之间具有没有配置所述弹性部件的非弹性区域,
所述正面片在与所述非弹性区域重叠的部位具有凹凸区域,
所述凹凸区域中,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且所述凹凸区域具有:穿过多个所述凸部之间且在所述长度方向连续存在的纵槽部;和穿过多个所述凸部之间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连续存在的横槽部,
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大于所述横槽部的蜿蜒程度,
所述非弹性区域与所述凹凸区域重叠,且在重叠的部分中所述吸收性物品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弯曲,由此形成有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5,大于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存在于所述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5,相对于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7为110%以上且300%以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存在于边长为20mm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L5为25mm以上且8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槽部和所述横槽部通过多个所述凸部各自的周围的一部分而相连续。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中,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L1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L2的比L1/L2为1.1以上且6.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弹性区域与所述凹凸区域重叠的部分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W1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LP的比W1/LP为1以上且15以下。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弹性区域与所述凹凸区域重叠的部分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W1与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的长度W5的关系是W1≥W5。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具有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其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所述侧部区域分别具有以与所述中央区域不同的图案形成的所述凸部、所述纵槽部和所述横槽部,
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横槽部的蜿蜒程度为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部区域中,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为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部区域中,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比存在于该区域内的所述横槽部的沿着该横槽部测量出的长度短。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纵槽部的蜿蜒程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区域中的存在于边长L为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比所述中央区域中的存在于该规定长度的正方形的区域内的所述纵槽部的沿着该纵槽部测量出的长度短。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弹性区域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配置有具有弹性部件的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通过该弹性部件的收缩,在穿戴状态下的所述裆部形成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皱,在所述正面片的所述侧部区域接合有所述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的固定端。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非弹性区域的两侧具有一对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该腰身部侧部弹性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部分重叠。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凸部的高度H3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凸区域,所述凸部以交错配置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凸区域,多个所述凸部隔开间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串列而形成的长度方向凸部列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列,且多个所述凸部隔开间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串列而形成的宽度方向凸部行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行,
在所述长度方向凸部列中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b比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a长的纵长的第一接合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b为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a的1.2倍以上且5.0倍以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周围被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比该第一接合部短的第二接合部包围,该第二接合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d为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b的20%以上且85%以下。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c为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a的0.8以上且1.2以下。
23.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高度H1为0.6mm以上且5.0mm以下。
2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背侧部的角部被倾斜地切除。
CN201880064265.4A 2017-10-25 2018-10-19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11182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6580A JP7075740B2 (ja) 2017-10-25 2017-10-25 吸収性物品
JP2017-206580 2017-10-25
PCT/JP2018/039051 WO2019082819A1 (ja) 2017-10-25 2018-10-19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869A CN111182869A (zh) 2020-05-19
CN111182869B true CN111182869B (zh) 2022-01-07

Family

ID=6624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4265.4A Active CN111182869B (zh) 2017-10-25 2018-10-19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75740B2 (zh)
CN (1) CN111182869B (zh)
TW (1) TW201929815A (zh)
WO (1) WO2019082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83682A (ja) * 2019-11-27 2021-06-03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21186679A (ja) 2020-05-27 2021-12-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789A (zh) * 2000-09-27 2002-05-2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3269669A (zh) * 2010-12-21 2013-08-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17093748A (ja) * 2015-11-20 2017-06-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7108884A (ja) * 2015-12-16 2017-06-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7140251A (ja) * 2016-02-10 2017-08-1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ッド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07106364A (zh) * 2014-12-19 2017-08-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9862B2 (ja) * 2012-06-11 2016-11-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205054607U (zh) * 2015-09-29 2016-03-02 黄山富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次性吸收物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789A (zh) * 2000-09-27 2002-05-2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3269669A (zh) * 2010-12-21 2013-08-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7106364A (zh) * 2014-12-19 2017-08-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17093748A (ja) * 2015-11-20 2017-06-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7108884A (ja) * 2015-12-16 2017-06-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7140251A (ja) * 2016-02-10 2017-08-1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ッド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9815A (zh) 2019-08-01
RU2020116182A3 (zh) 2021-12-17
JP7075740B2 (ja) 2022-05-26
JP2019076499A (ja) 2019-05-23
CN111182869A (zh) 2020-05-19
RU2020116182A (ru) 2021-11-25
WO2019082819A1 (ja)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319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62981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1720401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9148445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6022282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1182869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9562004B (zh) 吸收性物品
TWI72799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8348373B (zh) 吸收性物品
JP688338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3121426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647024B2 (ja) 吸収性物品
RU2776336C2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713668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0048852A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526848B (zh) 吸收性物品
JP7372769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6568249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0284281A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2018089058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