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588B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82588B CN111182588B CN202010004622.7A CN202010004622A CN111182588B CN 111182588 B CN111182588 B CN 111182588B CN 202010004622 A CN202010004622 A CN 202010004622A CN 111182588 B CN111182588 B CN 1111825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radio
- bearer
- radio station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744882 Homo sapiens Zinc finger protein 185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40032 Zinc finger protein 185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407317 Arabidopsis thaliana PDE338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12017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KS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13 prior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69124 R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50 conventional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CIBTBXNLVOFER-UHFFFAOYSA-N diphenylcyclopropen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2C=CC=CC=2)=C1C1=CC=CC=C1 HCIBTBXNLVOFE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管理第一小区(110)的第一基站(11)、管理第二小区(120)的第二基站(12)以及无线电终端(2)。无线电终端(2)支持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所述承载分离中在第一基站(11)和第二基站(12)上分离无线电终端(2)与核心网络(3)之间的第一网络承载。第一基站(11)从第二基站(12)接收关于第二基站(12)中的第一网络承载的通信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并执行关于第一网络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因此可以例如有助于在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时改善接入层的控制。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于2016年5月3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号为PCT/JP2014/002423、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5月7日、中国申请号为201480060824.6、发明名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基站在其各自小区中与同一无线电终端通信。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由于移动业务近来的快速增长而引起的通信劣化以及为了实现更高速度的通信,3GPP长期演进(LTE)指定了允许无线电基站(eNode B(eNB))和无线电终端(用户设备(UE))使用多个小区相互通信的载波聚合(CA)功能。CA中UE所能使用的小区局限于一个eNB的小区(即,由该eNB服务或管理的小区)。CA中UE所使用的小区分成当CA被开启时已经被用作服务小区的主小区(PCell),和额外或从属地使用的辅小区(SCell)。在PCell中,在无线电连接(重新)建立(RRC连接建立、RRC连接重新建立)期间发送和接收非接入层(NAS)移动性信息(NAS移动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安全性输入)(参见非专利文献1中的7.5小节)。
在CA中,从eNB向UE传送的SCell配置信息包括为UE所共用的SCell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Cell)和专用于特定UE的SCell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后一种信息主要指示用于物理层的专用配置(PhysicalConfigDedicated)。当具有不同发射定时(定时提前:TA)的小区(载波)聚合在上行链路中时,还从eNB向UE传送关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的配置信息(MAC—MainConfigSCell)。然而,关于MAC子层的配置信息仅包括其为TA组(TAG)索引的STAG—Id,TA组(TAG)索引表示包括在同一TA中的一组小区的(参见非专利文献2中的5.3.10.4小节)。SCell中用于MAC子层的其它配置与PCell中的那些相同。
主要与异构网络(HetNet)环境有关的LTE标准化中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中的一个是双连接,其中,UE使用多个eNB的多个小区来执行通信(参见非专利文献3)。双连接是允许UE同时使用由主基站(主要基站,主要eNB(MeNB))和辅基站(辅助基站,辅助eNB(SeNB))两者提供(或管理)的无线电资源(即,小区或载波)来执行通信的处理。双连接使得能够实现其中UE聚合由不同eNB管理的多个小区的eNB间CA。由于UE聚合了由不同节点管理的无线电资源,所以双连接也称为“节点间无线电资源聚合”。MeNB通过称为Xn的基站间接口而连接到SeNB。MeNB对于双连接中的UE保持到核心网(演进分组核心)中的移动性管理装置(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的连接(S1-MME)。因此,能够将MeNB称为UE的移动性管理点(或移动性锚定点)。例如,MeNB是宏eNB,以及SeNB是微微eNB或低功率节点(LPN)。
此外,在双连接中,已研究了用于在MeNB和SeNB上分离网络承载(EPS承载)的承载分离。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网络承载(EPS承载)”意指用于提供给UE的每个服务的UE与核心网(EPC)中的端点(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之间配置的虚拟连接。例如,在承载分离的替换中,MeNB的小区中的无线电承载(RB)和SeNB的小区中的无线电承载两者被映射到一个网络承载。本文所述的无线电承载(RB)主要涉及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承载分离将有助于用户吞吐量的进一步改善。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 3GPP TS 36.300V11.5.0(-03),“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和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总体描述;阶段2(版本1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11))”,年3月
非专利文献2 3GPP TS 36.331V11.4.0(-06),“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版本1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1))”,年6月
非专利文献3 3GPP TR 36.842V0.2.0(-05),“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用于E-UTRA和E-UTRAN的微小区增强的研究——上层方面(版本1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Study on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and E-UTRAN-Higher layer aspects(Release 12))”,年5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LTE中,UE生成将使用从eNB分配的可用资源(UplinkGrant)传送的上行链路(UL)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一个MAC PDU也称为传输块。在生成UL MACPDU中,在一个MAC PDU上对在UE中配置的逻辑信道进行复用。这时,必须保证在上行链路中配置的每个EPS承载的QoS。因此,UE根据逻辑信道优先(LCP)过程来生成UL MAC PDU。在逻辑信道优先(LCP)过程中,对每个逻辑信道指定优先级和优先比特速率(PBR)。PBR是在向具有较低优先级的逻辑信道分配任何资源之前提供给一个逻辑信道的比特速率。由eNB为每个逻辑信道配置PBR。在LCP过程中,首先,保证所有逻辑信道按照其优先级的递降顺序被分配对应于各自PBR的资源。接下来,如果在对于逻辑信道的PBR所有逻辑信道都已被分配资源之后仍存在任何可用资源,则将剩余资源按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的递降顺序分配给逻辑信道,直至不存在逻辑信道的数据为止或者直至分配资源被用尽为止。
然而,在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中,认为MeNB和SeNB各自独立地执行无线电资源管理(RRM)。因此,可能MeNB和SeNB各自独立地执行上述LCP过程,这可导致分配给未承受承载分离且仅在PCell中传送的逻辑信道(或EPS承载、无线电承载)的资源(即,有效比特速率),与分配给承受承载分离且在PCell和SCell中传送的逻辑信道(或EPS承载、无线电承载)的资源之间的不平等。换言之,可能失去未承受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与承受了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之间的资源分配的平衡,并且因此LCP过程可能不会如意想的那样起作用。
在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情况下,可能不仅在上述生成MAC PDU(即,LCP过程)中,而且在接入层中的其它层1/层2控制中均不能获得预期性能。例如,在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PC)中,可能不会如意想的那样执行PCell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与SCell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的传输功率分配。此外,在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情况下,可能不仅在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中,而且在下行链路层1/层2控制中不能获得预期性能。也可能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或两者中的层3的接入层(即,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的控制中不能获得预期性能。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将实现的一个目标是将有助于在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时改善接入层的控制。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其它目标和发明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管理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管理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以及无线电终端。无线电终端支持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该承载分离中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上分离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第一网络承载。第一基站被配置成从第二基站接收关于第二基站中的第一网络承载的通信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并执行关于第一网络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在实施例中,基站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该承载分离中在该基站装置与相邻基站上分离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第一网络承载。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成从相邻基站接收关于相邻基站中的第一网络承载的通信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并执行关于第一网络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在实施例中,基站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该承载分离中在该基站装置与相邻基站上分离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第一网络承载。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相邻基站传送关于该基站装置中的第一网络承载的通信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触发相邻基站执行关于第一网络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在实施例中,无线电终端被使用在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并且其包括被配置成控制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通信控制单元,在该承载分离中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上分离第一网络承载。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来自第一基站的指令执行关于第一网络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在实施例中,一种控制方法包括:(a)由第一基站启用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通信,在该承载分离中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上分离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络之间的第一网络承载;以及(b)由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关于第二基站中的第一网络承载的通信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并由第一基站来执行关于第一网络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在实施例中,一种控制方法包括:(a)由第二基站启用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通信,在该承载分离中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上分离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络之间的第一网络承载;以及(b)向第一基站传送关于第二基站中的第一网络承载的通信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该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触发第一基站执行关于第一网络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在实施例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在该程序被加载到计算机中时促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的指令(软件代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有助于在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时改善接入层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下行链路方向上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示例的图;
图1B是示出了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下行链路方向上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2A是示出了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示例的图;
图2B是示出了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了在3GPP TS 36.331中指定的LogicalChannelConfig信息元素的图;
图5A是示出了在3GPP TS 36.331中指定的UplinkPowerControl信息元素的图;
图5B是示出了在3GPP TS 36.331中指定的UplinkPowerControl信息元素的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8A是示出了当未执行承载分离时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B是示出了当执行承载分离时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C是示出了当执行承载分离时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MeNB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SeNB的配置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UE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具体实施例。遍及各图通过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应元件,并且为了清楚解释起见酌情省略了其重复描述。
第一实施例
首先,关于包括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描述了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例如,节点间无线电资源聚合)的若干示例。图1A和1B示出了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下行链路方向上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两个替换方案。在承载分离中,在MeNB 11和SeNB12上分离UE与核心网络(EPC)的端点(即,P-GW)之间配置的网络承载(EPS承载)。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在MeNB 11和SeNB 12上分离EPS承载#2。图1A和1B中所示的EPS承载#1是不承受承载分离的正常承载。因此,将EPS承载#1以一对一对应关系映射到MeNB 11的小区中的无线电承载。
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或层2的MAC子层中在MeNB 11和SeNB 12上分离与EPS承载#2一对一相关联的一个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具体地,在图1A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MeNB11的PDCP实体终结了EPS承载#2的S1-U。换言之,被映射到EPS承载#2的一个S1承载和一个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在MeNB 11的PDCP子层处被终结。此外,在图1A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MeNB 11和SeNB12具有用于承载分离的独立RLC实体,并且在MeNB 11处终结的一个DRB(或PDCP承载)被分离成在MeNB 11的RLC承载和SeNB 12的RLC承载。请注意,术语“PDCP承载”意指在eNB和UE的PDCP子层处终结的连接。PDCP承载也能够称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DPCP PDU)。在图1A中所示的示例中,存在关于将要分离的EPS承载#2的一个PDCP承载,并且此PDCP承载在MeNB 11和UE 2处终结。另一方面,术语“RLC承载”意指在eNB和UE的RLC子层处终结的连接。RLC承载还可以称为RLC PDU或逻辑信道。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存在与EPS承载#2相关联的两个独立RLC承载。两个RLC承载中的一个在MeNB 11和UE 2处终结,并且另一个在SeNB 12和UE 2处终结。因此,在图1A中所示的架构中,要求UE 2具有与将要分离的EPS承载#2相关联的两个独立的RLC实体。
如在图1A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一样,在图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MeNB 11的PDCP实体在EPS承载#2的S1-U处终结。此外,关于将要分离的EPS承载#2,MeNB 11具有主RLC实体以及SeNB 12具有从属RLC实体。在图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要求UE 2仅具有与将要分离的EPS承载#2相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在下行链路中,SeNB 12的从属RLC实体从MeNB 11的主RLC实体接收RLC PDU,该RLC PDU已经由主RLC实体生成并分配给从属RLC以用于发射。
以下描述基于如下假设,即从常规载波聚合(CA)的观点来看,MeNB 11的小区可以称为PCell,以及SeNB 12的小区可以称为SCell。然而,本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例如,当无线电终端(UE)在双连接期间对SeNB 12的多个小区(即,至少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CC))执行CA(SeNB内CA)时,可将承受CA的SeNB 12的小区中的一个定义为PCell,或类似于与PCell而起作用的伪PCell。该伪PCell也可以称为锚定小区、主小区、控制小区等。在SeNB12的小区的CA中,前者小区(SeNB 12的PCell)具有与常规CA中的PCell的作用类似的作用。例如,在SeNB 12的PCell中,eNB(SeNB)对CA执行SCell配置或SCell激活/去激活,并且UE执行无线电链路监测(RLM)/无线电链路故障(RLF)检测。此外,UE可执行例如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传输L1/L2控制信息(例如,CQI、CSI、HARQ反馈、调度请求)、传输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前导)以及接收对RACH前导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RAR))。后者小区(SeNB12的伪PCell)充当具有关于常规CA中对用户平面(UP)的控制的PCell功能的小区。在SeNB 12的伪PCell中,UE可执行例如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传输L1/L2控制信息、传输基于竞争的RACH(的前导)以及接收对RACH前导的响应(RAR)。此外,在UE中,MeNB11的小区和SeNB 12的小区不一定需要具有分级关系(PCell和SCell)或主从关系。
用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用户平面协议栈不限于图1A和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例如,在承载分离中,可将两个无线电承载映射到一个网络承载(EPS承载)。当使用图1A和1B中的术语时,能够表达EPS承载#2被映射到MeNB 11的小区(P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RB)和SeNB 12的小区(S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两者。为了便于说明,在本文中将MeNB 11的小区(P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定义为主RB(P-RB),以及在本文中将SeNB的小区(S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RB)定义为辅RB(S-RB)。由于承载分离主要应用于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所以P-RB和S-RB也可以分别地称为P-DRB和S-RDB。例如,MeNB 11可终结EPS承载#2的S1-U,并且MeNB 11和SeNB 12可具有独立PDCP实体。此外,在高于MeNB 11的PDCP实体的新层中,可在MeNB 11的PDCP实体和SeNB 12的PDCP实体上分离EPS承载#2的下行链路S1-U分组流。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关于EPS承载#2的两个独立PDCH承载。两个PDCP承载中的一个在MeNB 11和UE 2处终结,并且另一个在SeNB 12和UE 2处终结。
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的用户平面协议栈与在上述下行链路方向上的类似。图2A和2B示出了UE 2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两个替换方案,并且分别地对应于图1A和图1B。在图2A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UE 2的一个PDCP实体从上层接收EPS承载#2的用户数据。UE 2的PDCP实体在将要向MeNB 11传送的MAC实体和将要向SeNB 12传送的MAC实体之间分配PDCP PDU,并发送MAC实体。换言之,在将要传送到MeNB 11的RLC承载与将要传送到SeNB 12的RLC承载上分离PDCP PDU(即,PDCP承载)。如在图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一样,在图2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UE 2具有主RLC实体(图2B的左侧所示的用于MeNB11的RLC实体)和从属RLC实体(图2B的右侧所示的用于SeNB12的RLC实体)。UE 2的从属RLC实体从主RLC实体接收RLC PDU,该RLC PDU已经由主RLC实体生成并分配给从属RLC以用于发射。图2A和2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还能够采用其它架构。例如,在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UE 2具有用于MeNB 11的MAC实体和用于SeNB 12的MAC实体。然而,UE 2可仅具有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MAC实体。
图3示出了根据包括本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本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接入网(RAN)1、无线电终端(UE)2以及核心网络3。在EPS中,RAN 1是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以及核心网络3是演进分组核心(EPC)。E-UTRAN1包括基站(演进NodeB(eNB))11和12。eNB 11管理小区110,以及eNB 12管理小区120。UE 2借助于无线电接入技术连接到eNB 11和12。通过E-UTRAN 1从UE 2访问EPC 3,并EPC3向UE2提供用于连接到外部网络(分组数据网(PDN))的连接服务(例如,互联网协议(IP)连接服务)。另外,图3示出了HetNet环境。具体地,图3中所示的小区110的覆盖面积大于小区120的覆盖面积。图3还示出了其中小区120位于小区110内的分级小区配置。然而,图3中所示的小区配置仅仅是示例。例如,小区110和120可具有相同程度的覆盖度。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应用于同构网络环境。
根据本实施例的E-UTRAN 1和UE 2支持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具体地,在使用eNB(即,MeNB)11的小区110作为主小区(PCell)的同时,UE 2能够使用eNB(即,SeNB)12的小区120作为辅小区(SCell)。UE 2能够通过PCell 110和SCell 120接收和/或传送承受承载分离的一个EPS承载的数据。
为了在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情况下改善接入层的层1/层2控制,根据本实施例的MeNB 11和SeNB 12执行如下所述的控制过程或信令。SeNB 12被配置成向MeNB 11传送关于将承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下文称为分离EPS承载)的SeNB 12(即,SCell 120)中的通信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MeNB 11被配置成响应于从SeNB 12接收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而执行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可包括例如通信状态信息、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以及许可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通信状态信息指示SeNB 12(即,SCell 12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通信状态。由通信状态信息指示并从SeNB 12发送到MeNB 11的SeNB 12中的分离EPS承载的通信状态可以是SCell 120的层1或层2中的通信状态。更具体地,SeNB 12中的分离EPS承载的通信状态可包括以下各项(1)至(6)中的至少一个:
(1)吞吐量的统计;
(2)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统计;
(3)分组丢失的统计;
(4)功率余量的统计;
(5)关于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中的重传控制的信息;以及
(6)关于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中的分组丢弃的信息。
吞吐量的统计可以是例如SeNB 12中的UE 2的数据速率(例如,PDCP SDU、PDCPPDU、RLC PDU或MAC PDU(即,传输块)的传输速率或数据速率)的平均值、最小值以及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统计可以是例如SeNB 12中分配给UE 2的无线电资源的平均值、最小值以及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资源可以是例如资源块。当SeNB 12通过使用多个小区来向UE 2传送分离EPS承载的数据时,吞吐量的统计和无线电资源的统计可以是多个小区中的每一个中的值或者所述多个小区的总值。
分组丢失的统计可以是例如SeNB 12与UE 2之间的无线电接口(LTE-Uu接口)中或者MeNB 11与SeNB 12之间的基站间接口(Xn接口)中的丢弃分组的数目或比值。在这种情况下,分组可以是例如PDCP SDU、PDCP PDU、RLC PDU或MAC PDU(即,传输块)。分组丢失的统计可以是并非对于Xn接口而是对于X2接口或S1接口观察到的统计。
上行链路功率余量的统计指示了例如对于SCell 120UE 2的功率余量的平均值(在预定时段内)。功率余量指示了UE 2的上行链路最大传输功率与当前子帧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功率之间的差(即,剩余传输功率)。UE 2向SeNB 12报告对于SCell120的功率余量。UE 2可向SeNB 12报告对于PCell 110的功率余量和对于SCell 120的功率余量。
关于RLC子层中的重传控制的信息可指示对于分离EPS承载的RLC PDU(即,逻辑信道)的自动重传请求(ARQ)的NACK比值(即,NACK相对于ACK和NACK的总数的比)、ARQ中重传的数目或者ARQ中重传的发生频率。
关于RLC子层中的分组丢弃的信息可指示分离EPS承载的丢弃的RLC SDU的速率或数目或者丢弃的RLC SDU的数据量。可响应于来自MeNB 11的PDCP子层的指令而执行RLC子层的分组丢弃(即,RLC SDU的丢弃)。替换地,SeNB 12的RLC子层可独立地确定是否要执行分组丢弃。
从SeNB 12传送到MeNB 11的通信状态信息可指示例如对每个分离EPS承载所监视的通信状态、对被映射到分离EPS承载的每个无线电承载所监视的通信状态、对每个SCell120所监视的通信状态或者对每个SeNB 12所监视的通信状态。在SeNB 12中对每个SCell120所监视的通信状态可通过观察每个SCell 120和执行承载分离的每个无线电终端(UE)而获得,或者可通过观察每个SCell 120和执行承载分离的多个无线电终端而获得。这也适用于对每个SeNB 12所监视的通信状态。
接下来,描述了由MeNB 11执行的接入层的控制。接入层的控制可以是例如层1控制、层2控制、层3控制或者其任何组合。下面给出了接入层的层1/层2控制的若干示例。请注意,接入层的层1/层2控制可以是关于层1(PHY)/层2(MAC、RLC以及PDCP)中的功能的层3(RRC)控制或信令。例如,MeNB 11可响应于从SeNB 12接收到SeNB 12中的分离EPS承载的通信状态而执行以下控制(a)至(c)中的至少一个。
(a)用于生成上行链路(UL)MAC PDU的控制
甚至在执行承载分离的期间,UE 2应考虑对于包括分离EPS承载和非分离EPS承载的所有EPS承载中的每一个的EPS承载QoS(QoS等级标识符(QCI)、保证比特速率(GBR)、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MBR)等)而生成MAC PDU。因此,如果上行链路LCP过程由于例如SCell12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过大上行链路吞吐量而并未如意想的那些起作用,则MeNB 11可调整应用于分离EPS承载或非分离EPS承载或其两者的上行链路优先比特速率(PBR)或缓存持续时间(BSD)或其两者,使得LCP过程如意想的那样起作用。例如,当SCell 12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吞吐量过大时,MeNB 11可减小应用于PCell 1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PBR,并且可增加应用于PCell 110中的非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PBR。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PBR称为优先资源量。例如,MeNB 11中的RRC层可确定应用于分离EPS承载的PBR与应用于非分离EPS承载的PBR,并且可通过RRC信令将所确定的PBR值通知给UE 2。应用于PCell 1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PBR可与SCell 12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PBR相同或不同。此外,MeNB 11可对分离PES承载和非分离EPS承载中的每一个确定BSD,并且可将所获得的BSD值通知给UE 2。PCell 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BSD可与SCell 12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BSD相同或不同。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31)指定了关于包括PBR和BSD的LCP的参数(参见图4)。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入层的控制中调整图4中所示的参数,包括PBR和BSD。可对于分离EPS承载或非分离EPS承载单独地设置图4中所示的参数。对于MeNB 11的小区110中的分离EPS承载所设定的参数可与对于SeNB 12的小区120中的分离EPS承载所设定的参数相同或不同。
(b)上行链路(UL)传输功率控制
MeNB 11可调整UE 2的传输功率以实现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与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的传输功率的预期分配。例如,响应于基于从SeNB 12接收到的通信状态信息而确定PCell 11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以超过预定量而小于SCell 12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MeNB 11可调整用于计算PCMAX的公式的参数,从而增加UE 2的PCell110中的配置的最大传输功率PCMAX,PCELL,并减小UE 2的SCell 120中的配置的最大传输功率PCMAX,SCELL。在3GPP TS 36.301中指定了计算PCMAX的公式。具体地,MeNB 11可调整对于PCell 110中的UE 2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功率(即,发射功率极限)PEMAX,PCELL,或者对于SCell 120中的UE 2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功率PEMAX,SCELL,或者其两者。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31)指定了关于UL传输功率控制的参数(参见图5A和5B)。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入层的控制中调整图5A和5B中所示的参数。对MeNB 11的小区110设置的参数可与对SeNB12的小区120设置的参数相同或不同。
(c)用于生成下行链路(DL)MAC PDU的控制
MeNB 11可执行与用于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上述控制类似的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具体地,响应于基于从SeNB 12接收到的通信状态信息而确定下行链路LCP过程并未如意想的那样起作用,则MeNB 11可调整用于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PBR,或用于非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PBR,或其两者,使得LCP过程如意想的那样起作用。例如,当SCell 12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吞吐量过大时,MeNB11可减小应用于PCell 1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PBR,并且可增加应用于PCell 110中的非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PBR。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PBR称为优先资源量。
以上描述专注于其中SeNB 12向MeNB 11报告关于SeNB 12(SCell 12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通信状态以及MeNB 11执行接入层的层1/层2控制的示例。然而,应注意的是MeNB11和SeNB 12的角色是可互换的。具体地,MeNB 11可向SeNB 12报告关于MeNB 11(PCell1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通信状态。SeNB 12可响应于从MeNB 11(PCell 110)接收到通信状态信息而执行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接入层的层1/层2控制。
接下来,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具体示例。图6是示出了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在步骤S11中,在MeNB 11、SeNB 12与UE 2之间执行用于启用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因此,在步骤S12中,UE 2执行与MeNB 11和SeNB 12的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或双向通信。
在步骤S13中,MeNB 11向SeNB 12发送承载分离状态请求。在步骤S14中,响应于接收到承载分离状态请求,SeNB 12向MeNB 11发送承载分离状态响应。该承载分离状态响应包括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请注意,步骤13和S14仅仅是说明性的。例如,SeNB 12可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无论来自MeNB 11的请求如何。
在步骤S15中,MeNB 11基于从SeNB 12接收到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而执行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例如,层1/层2控制)。如上所述,MeNB 11可执行用于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控制(例如,PBR的调整)、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例如,PEMAX的调整),或用于生成下行链路MAC PDU的控制(例如,PBR的调整)。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MeNB 11向UE 2传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包含关于层1/层2控制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更新的配置信息(更新的UL Tx配置)。UE 2根据从MeNB 11接收到的更新的配置信息来执行接入层的层1/层2控制。因此,在步骤S16中,UE 2根据由MeNB 11进行的层1/层2控制来执行与MeNB 11和SeNB12的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或双向通信。
在图6中,MeNB 11和SeNB 12的角色是可互换的。具体地,MeNB 11可向SeNB 12发送关于MeNB 11(PCell 1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此外,SeNB 12可响应于从MeNB 11(PCell110)接收到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而执行接入层的控制。
如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到的,根据本实施例,MeNB 11(或SeNB 12)被配置成从SeNB12(或MeNB 11)接收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并执行接入层的控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包括指示SeNB 12中的分离EPS承载的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基于MeNB 11与SeNB 12之间的通信状态信息来执行接入层的层1/层2控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时,可以修正分离EPS承载的通信与非分离EPS承载的通信之间的不平等,并且优化了MAC PDU的生成、传输功率控制等,使得其能够如意想的那样来执行。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层1/层2控制的具体示例,该层1/层2控制包括在基于根据第一实施例在MeNB 11与SeNB12之间共享承载分离状态信息的接入层的控制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与图3中所示的配置示例类似。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例如,节点间无线电资源聚合)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可以与图6中所示的步骤S11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21的处理。具体地,在步骤S21中,在MeNB 11、SeNB 12与UE 2之间执行用于启用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
在步骤S22中,MeNB 11传送用于控制(多个)EPS承载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控制消息,(多个)EPS承载被配置在UE 2中并包括分离EPS承载。在图7中所示的示例中,MeNB 11通过使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而向UE 2传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可包括关于用于生成UL MACPDU(例如,PBR)的LCP过程的参数。控制消息还可包括关于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控制参数(例如,在PCell 110或SCell 120中允许UE 2使用的最大传输功率PEMAX)。
在步骤S23中,UE 2根据由MeNB 11在步骤S22中进行的控制来执行与MeNB 11和SeNB 12的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通信。步骤S23可包括PCell 110中的非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通信。
可以与图6中所示的步骤S13和S14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24和S25的处理。具体地,在步骤S24中,MeNB 11向SeNB 12发送承载分离状态请求。在步骤S25中,响应于接收到承载分离状态请求,SeNB 12向MeNB 11发送包括承载分离状态信息的承载分离状态响应。替代于执行步骤S24和S25,SeNB 12可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无论来自MeNB 11的请求如何。
在步骤S26中,MeNB 11基于从SeNB 12接收到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来执行用于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MeNB 11向UE 2传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包含用于控制上行链路通信的更新的控制消息。考虑从SeNB 12接收到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而生成更新的控制消息。例如,MeNB 11可更新与应用于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例如,PBR)的LCP过程有关的参数,或者可更新关于上行链路传输功率(例如,PEMAX)的控制参数,从而修正分离EPS承载的通信与非分离EPS承载的通信之间的不平等。
在步骤S27中,UE 2根据由MeNB 11在步骤S26中进行的控制来执行与MeNB 11和SeNB 12的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通信。步骤S26可包括PCell 110中的非分离EPS承载的上行链路通信。
在图7中,MeNB 11和SeNB 12的角色是可互换的。具体地,MeNB11可向SeNB 12报告关于MeNB 11(PCell 1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此外,SeNB 12可响应于从MeNB 11(PCell 110)接收到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而执行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
接下来,参考图8A至8C来描述用于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控制的具体示例。图8A是示出了当未执行承载分离时在MeNB 11(PCell 110)中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示例的示意图。图8A示出了其中在由来自MeNB 11的上行链路许可指示的可用资源(MAC PDU)上复用来自两个逻辑信道(即,LCH#1和LCH#2)的数据的示例。LCH#1被赋予最高优先级(第一优先级)和PBR1。LCH#2被赋予第二优先级和PBR2。根据在LTE标准中指定的上行链路PBR过程,首先向具有最高优先级的LCH#1分配达到PBR1的资源,以及然后向LCH#2分配达到PBR2的资源。随后,用来自LCH#1的数据填充可用资源(MAC PDU)中的剩余空间,直至不存在来自具有最高优先级的LCH#1的更多数据或者在MAC PDU中不存在更多空间为止。
图8B示出了其中在对应于逻辑信道LCH#2的EPS承载上执行承载分离的情况。在SCell 120中,对UE 2仅配置逻辑信道LCH#2。因此,可将由SeNB 12对UE 2许可的SCell 120的上行链路资源主要用于传输来自逻辑信道LCH#2的数据。然而,在图8B所示的示例中,用于逻辑信道LCH#1和和LCH#2的PBR与图8A所示的示例中的那些(即,PBR1和PBR2)相同,并且在PCell 110和SCell 120中的每一个中向分离EPS承载的逻辑信道LCH#2提供PBR2。因此,在图8B所示的示例中,具有第二优先级的逻辑信道LCH#2的比特速率高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LCH#1的比特速率。此状态示出了其中在未承受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LCH#1与承受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LCH#2之间存在不平衡资源分配且LCP过程并未如意想的那样起作用的情况。
为了克服图8B中所示的不期望的情况,SeNB 12向MeNB 11报告SeNB 12(SCell120)中的逻辑信道LCH#2的通信状态或与逻辑信道LCH#2相关联的分离EPS承载(或无线电承载)的通信状态。SeNB12可向MeNB 11报告例如SeNB 12中的逻辑信道LCH#2的吞吐量(例如,PDCP SDU、PDCP PDU、RLC PDU或MAC PDU(即,传输块)的传输速率或数据速率)。SeNB 12可向MeNB 11报告SCell 120中的UE 2的总上行链路吞吐量,而不是每个逻辑信道(或EPS承载、无线电承载)的吞吐量。MeNB 11在总体上考虑PCell 110和SCell 120时确定关于分离EPS承载的逻辑信道LCH#2的吞吐量是否过大,并且因此控制LCP过程以修正逻辑信道LCH#2的过大吞吐量。具体地,MeNB 11可增加未承受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LCH#1的PBR1,或者可减小承受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LCH#2的PBR2,或者可执行增加PBR1和减小PBR2两者。
图8C是示出了在调整PBR之后生成上行链路MAC PDU的示例的示意图。在图8C所示的示例中,将未承受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LCH#1的PBR1增加至PBR1'。此外,将承受承载分离的逻辑信道LCH#2的PBR2减小至PBR2'。因此,PCell 110的逻辑信道#1的比特速率增加,以及PCell 110中的逻辑信道#2的比特速率减小。因此,在总体上察看PCell 110和SCell 120时,可以使得逻辑信道LCH#1与逻辑信道LCH#2之间的资源分配的平衡更接近于意想状态。当在SCell 120中仅传送与一个EPS承载相关联的无线电承载(RB)的数据时,可简单地向RB的数据分配所有可用资源,而无需执行LCP算法。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的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可以是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在这种情况下,SeNB 12将关于SCell 12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的信息作为通信状态信息报告给MeNB 11。关于功率余量的信息可以是统计,诸如功率余量的平均值或者指示功率余量的大小的其它信息。MeNB 11可通过考虑PCell 11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和SCell12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两者来调整UE 2的传输功率。例如,如上所述,MeNB 11可在其确定PCell 110的UE2的功率余量以超过预定量而小于SCell 12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时调整PEMAX,PCELL和PEMAX,SCELL中的一者或两者。具体地,MeNB 11可增加PEMAX,PCELL并减小PEMAX,SCELL。PEMAX,PCELL表示在PCell 110中允许UE 2使用的最大传输功率(即,传输功率极限),以及PEMAX,SCELL表示在SCell 120中允许UE 2使用的最大传输功率。PEMAX,PCELL和PEMAX,SCELL被用来确定PCell110中配置的最大传输功率PCMAX,PCELL和SCell 120中配置的最大传输功率PCMAX,SCELL。可根据在3GPPTS 36.301中指定的计算公式(PCMAX,C)来确定PCMAX,PCELL和PCMAX,SCELL。
并且,在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的示例中,MeNB 11和SeNB 12的角色是可互换的。具体地,MeNB 11可向SeNB 12报告关于PCell 11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的信息。此外,SeNB12可考虑PCell 110中的UE 2的功率余量而调整PCell 110和SCell 120中的一者或两者的UE 2的上行链路最大传输功率。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层1/层2控制的具体示例,该层1/层2控制包括在基于根据第一实施例在MeNB 11与SeNB12之间共享承载分离状态信息的接入层的控制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与图3中所示的配置示例类似。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关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可以与图6所示的步骤S11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31的处理。具体地,在步骤S31中,在MeNB 11、SeNB 12与UE 2之间执行用于启用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过程。
在步骤S32中,MeNB 11和SeNB 12执行与UE 2的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通信。步骤S32可包括PCell 110中的非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通信。
可以与图6所示的步骤S13和S14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33和S34的处理。具体地,在步骤S33中,MeNB 11向SeNB 12发送承载分离状态请求。在步骤S34中,响应于接收到承载分离状态请求,SeNB 12向MeNB 11发送包括承载分离状态信息的承载分离状态响应。替代于执行步骤S33和S34,SeNB 12可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无论来自MeNB 11的请求如何。
在步骤S34中发送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可指示关于SCell 120中的UE 2的下行链路通信的信息,包括通信状态信息、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或者许可控制信息或其任何组合。通信状态信息可指示分配给SCell120中的UE 2的无线电资源(即,资源块的数目)的统计(例如,平均值)。通信状态信息可指示SCell 120中的UE的吞吐量(例如,PDCP SDU、PDCPPDU、RLC PDU或MAC PDU(传输块)的传输速率或数据速率)的统计(例如,平均值)。该通信状态信息还可指示分组丢失率、关于RLC子层中的重传控制的信息、关于RLC子层中的分组丢弃的信息等。
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可以是关于用于分离EPS承载的数据(服务)的在SCell 120中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更具体地,SeNB 12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可包括以下信息项(1)至(3)中的至少一个:
(1)关于增加或减少无线电资源的信息;
(2)关于可用无线电资源的信息;以及
(3)关于剩余无线电资源的信息。
关于增加或减少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可指示例如,在SeNB 12中能够根据用于承载分离(即,分离EPB承载)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状态等增加无线电资源的数目(或者能够进行增加无线电资源的数目的请求),或者能够减少无线电资源的数目(或者能够进行减少无线电资源的数目的请求)。
关于可用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可指示例如SeNB 12中能够分配给分离EPS承载的数据(服务)的无线电资源。
关于剩余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可指示例如在SeNB 12(即,能够被用于数据传输等的无线电资源)中未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无线电资源的示例可包括资源块的数目、分组(PDCPPDU、PDCP SDU、RLC PDU、RLC SDU、MAC PDU(TB)等)的数目以及小区的数目(即,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载波的数目)。
许可控制信息可以是关于在SeNB 12中对分离EPS承载的数据(服务)执行的许可的信息(即,关于承载分离是否能够被接受的信息)。更具体地,SeNB 12中的许可控制信息可包括以下信息项(1)至(5)中的至少一个:
(1)关于是否许可新的承载分离的信息;
(2)关于直至新承载分离可接受为止的等待时间的信息;
(3)关于直至进行新承载分离的请求为止的等待时间的信息;
(4)关于估计(预期)吞吐量(数据速率)的信息;以及
(5)关于将要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估计(预期)量的信息。
关于是否许可新承载分离的信息可指示例如,在SeNB 12中是否允许新的承载分离,或者在SeNB 12中能够允许的新承载分离的数目(即,在承载分离的情况下在SeNB 12的小区中由无线电承载(RB)传送的EPS承载的数目)。
关于直至新承载分离可接受为止的等待时间的信息可指示例如,直至在SeNB 12中承载分离可接受为止的预期最小等待时间或者直至承载分离可接受为止的等待时间。
关于直至进行新承载分离的请求为止的等待时间的信息可指示例如,禁止时间,在该禁止时间期间,禁止(由MeNB 11)向SeNB 12发送承载分离的请求,即发送用于在SeNB12的小区中传输分离EPS承载的数据(服务)的请求。
关于估计(预期)数据速率(吞吐量)的信息可指示例如,SeNB12中的估计(预期)数据速率(例如,吞吐量)或数据速率(吞吐量)级别(例如,指示若干预定数据速率级别中的一个的索引值)。
关于将要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估计(预期)量的信息可指示例如,将要在SeNB 12中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估计(预期)量或者无线电资源量级别(例如,指示若干预定无线电资源量级别中的一个的指数值)。无线电资源的示例可包括资源块的数目、分组(PDCP PDU、PDCP SDU、RLC PDU、RLC SDU、MAC PDU(TB)等)的数目以及小区的数目(即,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载波的数目)。
在步骤S35中,MeNB 11可基于从SeNB 12接收到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来执行用于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层1/层2控制。如图9中所示,在必要时,MeNB 11可例如通过使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UE 2传送用于控制下行链路通信的更新的控制消息。此外,必要时,MeNB 11可向SeNB 12传送用于控制下行链路通信的更新的控制消息。
在步骤S35中的下行链路层1/层2中,MeNB 11可更新与应用于生成下行链路MACPDU(例如,PBR)的LCP过程有关的参数。例如,当在SCell 120中分配给UE 2的无线电资源的平均值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MeNB 11可减小用于PCell 110中的UE 2的分离EPS承载的逻辑信道的下行链路PBR(即,优先资源量)。此外,MeNB 11可增加用于PCell 110中的UE 2的非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PBR。因此,当执行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时,能够修正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通信与非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通信之间的不平等,并且因此能够优化MAC PDU的生成、传输功率控制等,使得其能够如意想的那样来执行。
在步骤S36中,MeNB 11和SeNB 12根据由MeNB 11在步骤S35中进行的控制来执行与UE 2的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通信。步骤S36可包括PCell 110中的非分离EPS承载的下行链路通信。
在图9中,MeNB 11和SeNB 12的角色是可互换的。具体地,MeNB11可向SeNB 12报告关于MeNB 11(PCell 110)中的分离EPS承载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此外,SeNB 12可响应于从MeNB 11(PCell 110)接收到承载分离状态信息而执行下行链路层1/层2的控制。
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修改示例。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与图3中所示的配置示例类似。在本实施例中,SeNB 12被配置成向MeNB11发送如下所述的承载分离的请求。根据本配置,能够更有效地使用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
例如,SeNB 12可请求MeNB 11增加、减少或更新在MeNB 11中被分离且被传送到SeNB 12的分离EPS承载上的下行链路数据(例如,PDCP PDU)量。
在另一替换方案中,SeNB 12可请求MeNB 11调整允许UE 2在PCell 110或SCell120中所使用的最大传输功率。
在另一替换方案中,当UE 2生成用于PCell 110或SCell 120的上行链路MAC PDU时,SeNB 12可请求MeNB 11调整应用于分离EPS承载的逻辑信道的优先比特速率(PBR)。
在又一另一替换方案中,SeNB 12可请求MeNB 11停止与UE 2有关的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
可以根据SeNB 12(SCell 120)的负荷或物理信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信道(例如,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或逻辑信道(例如,专用业务信道(DTCH))的特性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通过事件触发)从SeNB 12到MeNB 11的这些请求。
接下来,描述了根据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MeNB 11、SeNB 12以及UE 2的配置示例。图10是示出了MeNB 1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111经由天线接收从UE 2传送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13恢复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获得的接收数据经由通信单元114被转移到其它网络节点,诸如EPC 3的服务网关(S-GW)或MME,或另一eNB。例如,从UE 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被转移到EPC 3内的S-GW。包含在从UE 2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中的NAS控制数据被转移到EPC 3内的MME。此外,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13从通信控制单元115接收将要发送到SeNB 12的控制数据,并经由通信单元114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发送到SeNB 12。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12从通信单元114接收寻址到UE 2的用户数据,并且执行纠错编码、速率匹配、交织等,从而生成传输信道。此外,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向传输信道的数据序列添加控制信息,从而生成传输符号序列。无线电通信单元111通过基于传输符号序列、频率转换以及信号放大来执行包括载波调制的处理而生成下行链路数据,并将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传送到UE 2。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从通信控制单元115接收将要传送到UE 2的控制数据,并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传送到UE 2。
通信控制单元115控制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信控制单元115可生成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需的配置信息和控制信息,并且可将生成的信息传送到SeNB 12和UE 2。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15可响应于从SeNB 12接收到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例如,通信状态信息)而执行接入层的控制。通信控制单元115可向SeNB12发送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例如,通信状态信息)以触发在SeNB 12中的接入层的控制。
图11是示出了SeNB 12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在图11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23以及通信单元124的功能和操作与图10中所示的MeNB 11中的对应元件,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13以及通信单元114的功能和操作相同。
SeNB 12的通信控制单元125控制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通信控制单元125可向MeNB 11发送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例如,通信状态信息)以触发MeNB 11中的接入层的控制。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25可响应于从MeNB 11接收到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承载分离状态信息(例如,通信状态信息)而执行接入层的控制。
图12是示出了UE 2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21被配置成支持双连接,并同时地在由不同eNB(MeNB 11和SeNB 12)服务的多个小区(PCell 110和SCell 120)中进行通信。具体地,无线电通信单元21经由天线从MeNB 11和SeNB 12中的一者或两者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中恢复接收数据,并将恢复的数据发送到数据控制单元23。数据控制单元23根据意想用途而使用接收数据。发射数据处理单元24和无线电通信单元21通过使用从数据控制单元23供应的用于发射的数据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并将生成的上行链路信号传送到MeNB 11和SeNB 12中的一者或两者。
UE 2的通信控制单元25控制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通信控制单元25基于来自MeNB 11或SeNB 12的指令来执行关于分离EPS承载的接入层的控制。
其它实施例
可通过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半导体处理设备来实现如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与涉及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相关联的MeNB11、SeNB 12以及UE 2中的通信控制处理。这些处理可通过促使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地,可创建包括用于促使计算机系统执行参考序列图的上述算法等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可将该(多个)程序供应给计算机。
能够使用任何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并向计算机提供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等)、光学磁性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膜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PROM(EPROM)、快闪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可使用任何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以及电磁波。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诸如电线和光纤的有线通信息线路)或无线通信线路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了LTE系统。然而,如上所述,可将这些实施例应用于除LTE系统之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诸如3GPP UMTS、3GPP2 CDMA系统(1×RTT、HRPD)、GSM/GPRS系统或WiMAX系统。
此外,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人所获得的技术思想的应用仅仅是说明性的。也就是说,本技术思想不是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当然实际上能够以各种方式来修改。
本申请是基于并要求年10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3-227473的优先权,其公开被整体地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附图标记列表
1 演进UTRAN(E-UTRAN)
2 用户设备(UE)
3 演进分组核心(EPC)
11 主eNodeB(MeNB)
12 辅eNodeB(SeNB)
25 通信控制单元
110 主小区(PCell)
120 辅小区(SCell)
115 通信控制单元
125 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7)
1.一种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终端,所述无线电终端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和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传送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和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功率余量,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功率确定有关的功率配置信息,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来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并且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关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响应于由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到所述第一无线电站的请求而被调整。
2.一种被配置为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利用无线电终端控制使用所述第一小区和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电终端传送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功率确定有关的功率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用于由所述无线电终端确定被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和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功率余量,其中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通过所述无线电终端的关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请求以调整在所述第二小区中被允许用于所述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
3.一种被配置为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利用无线电终端控制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双连接,以及控制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功率确定有关的功率配置信息的一部分;以及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从所述无线电终端接收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和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功率余量,其中
发送到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通过所述无线电终端的关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的所述一部分包括通过所述无线电终端的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调整在所述第二小区中被允许用于所述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
4.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被配置为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
被配置为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
无线电终端,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执行使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双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被配置为传送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功率确定有关的功率配置信息,以及
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传送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和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功率余量,其中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关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调整在所述第二小区中被允许用于所述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
5.一种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和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
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传送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和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功率余量,
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功率确定有关的功率配置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来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其中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关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响应于由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到所述第一无线电站的请求而被调整。
6.一种用于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无线电终端,控制使用所述第一小区和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并且
向所述无线电终端传送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功率确定有关的功率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用于由所述无线电终端确定被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电站的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和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功率余量,其中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通过所述无线电终端的关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电站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请求以调整在所述第二小区中被允许用于所述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
7.一种用于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无线电终端,控制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双连接,
控制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功率确定有关的功率配置信息的一部分;以及
从所述无线电终端接收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和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功率余量,其中
发送到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通过所述无线电终端的关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的所述一部分包括通过所述无线电终端的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最大传输功率的信息,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请求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调整在所述第二小区中被允许用于所述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27473 | 2013-10-31 | ||
JP2013227473 | 2013-10-31 | ||
PCT/JP2014/002423 WO2015063962A1 (ja) | 2013-10-31 | 2014-05-07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201480060824.6A CN106063326B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0824.6A Division CN106063326B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2588A CN111182588A (zh) | 2020-05-19 |
CN111182588B true CN111182588B (zh) | 2023-03-10 |
Family
ID=53003600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04608.7A Pending CN111182587A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和控制方法 |
CN202010004622.7A Active CN111182588B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480060824.6A Active CN106063326B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910401280.XA Active CN110267306B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04608.7A Pending CN111182587A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和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0824.6A Active CN106063326B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910401280.XA Active CN110267306B (zh) | 2013-10-31 | 2014-05-07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0721728B2 (zh) |
EP (3) | EP3451735B1 (zh) |
JP (4) | JP6350537B2 (zh) |
CN (4) | CN111182587A (zh) |
ES (1) | ES2820330T3 (zh) |
WO (1) | WO201506396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72171B2 (en) | 2013-10-31 | 2017-02-1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hannel contention |
US10075381B2 (en) | 2014-01-28 | 2018-09-11 | Mediatek Inc. |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
RU2656339C2 (ru) * | 2014-01-28 | 2018-06-05 |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радионосител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истема |
US10237911B2 (en) * | 2014-01-30 | 2019-03-1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enhancements in dual-connectivity networks |
JPWO2015141012A1 (ja) * | 2014-03-20 | 2017-04-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5141845A1 (ja) | 2014-03-20 | 2015-09-2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マスタ基地局、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KR102258016B1 (ko) | 2014-06-11 | 2021-05-28 |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 로컬 콘텐츠 리다이렉션을 위한 매핑 서비스 |
CN107409335A (zh) * | 2015-03-25 | 2017-11-28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 |
EP3281476B1 (en) * | 2015-04-09 | 2021-09-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t least one scell operating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WO2016163432A1 (ja) * | 2015-04-10 | 2016-10-1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CN107580763B (zh) * | 2015-05-12 | 2020-10-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与免授权频谱中操作的至少一个scell的载波聚合中执行逻辑信道优先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10602529B2 (en) * | 2016-04-29 | 2020-03-24 | Ofinno, Llc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
WO2017198308A1 (en) * | 2016-05-20 | 2017-11-2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Power efficiency in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scenarios |
KR102280393B1 (ko) | 2016-06-30 | 2021-07-21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다중연결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CN107889224B (zh) | 2016-09-29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逻辑信道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8059704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mmunication control for uplink data in multi-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mode |
CN112291037B (zh) * | 2016-10-07 | 2022-06-03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编解码速率调配的装置及方法 |
US10512115B2 (en) | 2016-12-08 | 2019-12-17 | Htc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 |
EP4090114A1 (en) * | 2017-01-05 | 2022-11-16 | NEC Corporation |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therefor |
WO2018170856A1 (zh) * | 2017-03-23 | 2018-09-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10447285B (zh) * | 2017-03-23 | 2023-08-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 |
US11265967B2 (en) * | 2017-06-14 | 2022-03-01 | Ntt Docomo, Inc. | User device for setting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entity in dual connectivity |
GB2563590B (en) * | 2017-06-16 | 2021-12-29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n uplink split bearer in new radio |
CN110999520B (zh) * | 2017-08-09 | 2023-10-3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节点和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
CN110572882B (zh) | 2017-08-11 | 2021-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
US10813136B2 (en) * | 2017-08-30 | 2020-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ual connectivity with a network that utilizes an unlicensed frequency spectrum |
CN109548042B (zh) * | 2017-09-22 | 2023-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片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1213404B (zh) * | 2017-10-12 | 2024-06-11 | 诺基亚通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承载分离方法,用户装置和基站 |
WO2019095321A1 (zh) * | 2017-11-17 | 2019-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0166407B (zh) * | 2018-02-12 | 2020-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QoS流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EP3742816B1 (en) * | 2018-05-10 | 2024-02-21 | Ntt Docomo, Inc.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EP3811666B1 (en) * | 2018-06-21 | 2023-07-05 | ZTE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to adjust transmission rate |
EP3834569B1 (en) | 2018-08-08 | 2023-07-05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ac pdu |
US11350477B2 (en) * | 2019-03-29 | 2022-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signaling after primary cell link failure |
TWI762814B (zh) | 2019-09-03 | 2022-05-01 | 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基地台及資料傳輸的調整方法 |
CN110691372B (zh) * | 2019-09-16 | 2021-10-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
CN112788714B (zh) * | 2019-11-07 | 2023-03-31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US11540346B1 (en) * | 2020-04-15 | 2022-12-27 | Sprint Spectrum L.P. | Use of threshold RAB-modification rate as basis to 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dual connectivity |
US11659427B2 (en) * | 2020-04-27 | 2023-05-23 |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 Efficient real-time 802.11ax OFDMA statistics logging |
KR20230014697A (ko) * | 2020-05-25 | 2023-01-30 |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 액세스 포인트, 단말, 및, 통신 방법 |
US11974341B2 (en) * | 2020-08-18 | 2024-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ffic verification measurements for split bear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13507726B (zh) * | 2021-07-14 | 2024-05-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分离承载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
CN113507725B (zh) * | 2021-07-14 | 2024-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分离承载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9870A (zh) * | 2010-08-17 | 2013-04-2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支持多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功率余量报告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0622B (zh) * | 2007-07-06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增强上行链路功率资源的分配方法 |
JP5346959B2 (ja) * | 2008-02-01 | 2013-11-20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論理チャネルを優先順位付け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WO2009119173A1 (ja) * | 2008-03-26 | 2009-10-0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リソースの制御方法、無線局装置、無線局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647777B (zh) * | 2009-12-30 | 201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ES2848867T3 (es) | 2010-02-11 | 2021-08-12 | Alcatel Lucent |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transmitir y recibir informes de margen de potencia |
CN108124287B (zh) | 2010-02-12 | 2021-07-20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无线发射和接收单元wtru及方法 |
US9131495B2 (en) * | 2010-03-30 | 2015-09-08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Enhanced admission control in relay-enhanced access networks |
KR101852814B1 (ko) * | 2010-06-18 | 2018-04-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잔여전력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KR101740366B1 (ko) * | 2010-06-28 | 2017-05-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최대 전송 전력을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2659720B1 (en) * | 2010-12-30 | 2015-0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nabling power back-off indication in phr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120282970A1 (en) | 2011-05-03 | 2012-11-08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chanism |
CN102833793B (zh) * | 2011-06-17 | 2016-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
JP5814041B2 (ja) | 2011-08-12 | 2015-11-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A2845036C (en) * | 2011-08-12 | 2020-09-2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ower control and timing advance |
GB2499774A (en) * | 2011-08-15 | 2013-09-04 | Renesas Mobile Corp |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to reduce neighbour cell interference |
US9838089B2 (en) * | 2011-10-07 | 2017-12-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9525526B2 (en) * | 2012-02-02 | 2016-12-2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Signaling of 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case of carrier aggregation |
JP2013227473A (ja) | 2012-03-27 | 2013-11-07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シリコーンゴム系硬化性組成物 |
RU2539650C2 (ru) * | 2012-05-11 | 2015-01-20 |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процедуры сообщения о запасе мощност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US9860935B2 (en) * | 2012-10-24 | 2018-01-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lection of RRC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network state |
WO2014094228A1 (en) * | 2012-12-18 | 2014-06-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dropped data packets |
US11356216B2 (en) | 2013-01-10 | 2022-06-0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6530380B2 (ja) | 2013-05-02 | 2019-06-12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電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4181152A1 (en) * | 2013-05-09 | 2014-11-1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Bearer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
US9615336B2 (en) | 2013-05-23 | 2017-04-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power headroom management for connectivity with logically separate cells |
WO2015013881A1 (en) * | 2013-07-30 | 2015-02-05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
US9648514B2 (en) * | 2013-08-09 | 2017-05-09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
-
2014
- 2014-05-07 EP EP18201494.4A patent/EP34517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CN CN202010004608.7A patent/CN111182587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5-07 JP JP2015544754A patent/JP635053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EP EP14857045.0A patent/EP3065454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CN CN202010004622.7A patent/CN111182588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CN CN201480060824.6A patent/CN106063326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CN CN201910401280.XA patent/CN110267306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WO PCT/JP2014/002423 patent/WO201506396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07 EP EP20163194.2A patent/EP368721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5-07 ES ES18201494T patent/ES2820330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US US15/028,915 patent/US107217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02 US US15/969,443 patent/US110895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5-16 JP JP2018094420A patent/JP65160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09 JP JP2019073908A patent/JP669660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21 JP JP2020075275A patent/JP690446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6-16 US US16/902,683 patent/US202003148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1
- 2021-06-24 US US17/356,943 patent/US11729796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7-03 US US18/217,901 patent/US2023035437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9870A (zh) * | 2010-08-17 | 2013-04-2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支持多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功率余量报告的装置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R2-131802 "UL transmission on dual connectivity";Pantech;《3GPP tsg_ran\WG2_RL2》;20130511;全文 * |
R3-131710 "Discussion on Xn interface functions";CATT等;《3GPP tsg_ran\WG3_Iu》;20130928;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04460B2 (ja) | 2021-07-14 |
EP3065454B1 (en) | 2019-03-13 |
EP3451735B1 (en) | 2020-07-08 |
JP6350537B2 (ja) | 2018-07-04 |
EP3451735A1 (en) | 2019-03-06 |
US20200314839A1 (en) | 2020-10-01 |
JP2019134483A (ja) | 2019-08-08 |
JP6696608B2 (ja) | 2020-05-20 |
CN111182588A (zh) | 2020-05-19 |
JP2018142995A (ja) | 2018-09-13 |
US20180255545A1 (en) | 2018-09-06 |
CN106063326B (zh) | 2020-02-07 |
US20160262149A1 (en) | 2016-09-08 |
US20230354379A1 (en) | 2023-11-02 |
CN110267306B (zh) | 2022-11-04 |
JP2020115691A (ja) | 2020-07-30 |
US11729796B2 (en) | 2023-08-15 |
EP3065454A4 (en) | 2017-07-12 |
CN110267306A (zh) | 2019-09-20 |
JP6516043B2 (ja) | 2019-05-22 |
US10721728B2 (en) | 2020-07-21 |
EP3065454A1 (en) | 2016-09-07 |
CN106063326A (zh) | 2016-10-26 |
ES2820330T3 (es) | 2021-04-20 |
JPWO2015063962A1 (ja) | 2017-03-09 |
EP3687217A1 (en) | 2020-07-29 |
CN111182587A (zh) | 2020-05-19 |
US20210329630A1 (en) | 2021-10-21 |
US11089588B2 (en) | 2021-08-10 |
WO2015063962A1 (ja) | 2015-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29796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JP6766931B2 (ja) | 無線局、無線端末、及び制御方法 | |
US10791480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3115359B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及其执行的方法 | |
EP306818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scheduling of base station using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6002923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19106721A (ja) | 通信方法、プロセッサ、及びユーザ装置 | |
US20220183086A1 (en) | User Equipment,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 |
WO2015063964A1 (ja) |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無線端末、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