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1638A -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1638A
CN111151638A CN202010138863.0A CN202010138863A CN111151638A CN 111151638 A CN111151638 A CN 111151638A CN 202010138863 A CN202010138863 A CN 202010138863A CN 111151638 A CN111151638 A CN 111151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utter
cutter body
die
suppl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8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远久
陆福林
刘丽东
任海林
皮俊锋
廖传松
李金刚
张继森
纵洋
杨荣华
刁含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ute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ute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ute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ute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88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1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1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1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14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8Lubricating, e.g. lubricating tool and workpiece simultaneou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包括冲切模具本体和外设的自动给油器,所述冲切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切刀、冲头、退料板和下模块;所述切刀的本体内设有若干刀体进油道、刀体主油道和刀体支油道,形成切孔外周面的切刀内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储油槽,每个储油槽的背面均设有若干出油孔,每个出油孔均与一刀体支油道相连通,且刀体支油道与刀体主油道相连通,刀体主油道与刀体进油道相连通或融合,刀体进油道与设在切刀外侧面上的刀体进油口相连通,刀体进油口通过油管与自动给油器的出油口相连。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冲切模具的自润滑问题,而且润滑效果好、节约用油、污染小、操作方便、加工效率高、节约成本、模具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冲切模具,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背景技术
冲切模具通常用于具有特定形状和孔的金属或合金板件的冲切加工,均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切刀、冲头、退料板和下模块,所述切刀和冲头均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块与下模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切刀具有与所需冲切成型的产品外缘形状相一致的切孔,所述退料板的形状与所述切孔形状相适配且能在切孔内上下运动,所述下模块的顶面与所述退料板的底面相适配,所述冲头的底部穿出退料板,所述上模座与冲切驱动机构相连接。具体加工时,待冲切的板材是夹设在退料板与下模块之间,通过冲切驱动机构带动上模座下行以对切刀和冲头实施压力,从而可冲切出预制形状(与切孔形状一致)的毛坯和在毛坯上完成冲孔。
由于在模具持续不断的冲切过程中,冲切热很大,加上切刀与板材之间接触频繁,很容易使得板材与切刀沾结而硬化,最终损坏模具刀口。传统解决办法是在加工过程中间歇停下模具,由人工对切刀的刀口周圈和板材进行涂油润滑,这种人工润滑操作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对润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要么产生润滑油提前挥发,导致润滑不充分;要么在冲头上附着过多的润滑油,导致废料粘附在冲头上,这些都不利于冲切模具的正常使用,更加不利于高速冲切模具的正常使用,而且在模具的高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润滑不充分现象,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热,致使模具的工作环境恶化,会加速磨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如果出现废料粘附现象,还会导致产品或模具损伤,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为了解决上述人工润滑存在的诸多缺陷问题,申请号为:02920241919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润滑冲切模具,该专利通过设置储油箱和通过管路连接储油箱的油泵,与所述油泵的出口相连接的出油管的管口位于上压料板的上方,并且上压料板上开设有若干滴油孔,而所述下模上则开设有围绕下压料板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经设于下模内的回油通道与储油箱连通。油液是首先从上压料板上的滴油孔流至板材上,再经板材流至切刀的周圈刀口上,以实现对板材和切刀的周圈刀口进行持续润滑。从切刀上流下的油液进一步流至下压料板上,然后从下压料板周缘滴落汇聚至回油槽内,最后经回油通道流回储油箱内。虽然该专利无需停下模具进行人工涂油操作,但由于该专利的润滑方式是通过在上压料板上设置滴油孔,使润滑油液滴加到待加工板材上,以实现对板材的润滑以及与板材表面相接触的切刀底面的润滑,因此这种润滑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不能实现对切刀侧部工作面的润滑;2)导致加工后的工件上残留有很多润滑油,需要进行清洗后处理,产生了污水问题和额外工时及成本;3)要同时实现对切刀刀口的润滑,必须向板材上滴加足量润滑油,虽然可以通过设置的回油槽实现回收再利用,但回油中不可避免含有加工中的废屑,在重复再使用时,很容易导致污染板材和切刀刀口,影响产品合格率。
综上所述可见,现有技术还没有很好解决冲切模在工作中的润滑问题,而润滑问题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和加工产品的合格率、质量及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本领域急需能很好解决冲切模润滑问题的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包括冲切模具本体和外设的自动给油器,所述冲切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切刀、冲头、退料板和下模块;所述切刀的本体内设有若干刀体进油道、刀体主油道和刀体支油道,形成切孔外周面的切刀内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储油槽,每个储油槽的背面均设有若干出油孔,每个出油孔均与一刀体支油道相连通,且,所述刀体支油道与刀体主油道相连通,所述刀体主油道与刀体进油道相连通或融合,所述刀体进油道与设在切刀外侧面上的刀体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刀体进油口通过油管与自动给油器的出油口相连。
一种优选方案,每一个刀体进油口分别通过一刀体进油支油管与总进油管相连接,所述总进油管与自动给油器的出油口相连,且在总进油管路上设有刀体进油控制阀。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油槽为横向槽,所述储油槽的中心线与位于退料板侧面1/2高度处的横截面相平齐。
进一步优选方案,每个出油孔的圆心均位于相应储油槽的中心线上。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冲切模具本体还包括冲头供油板,所述冲头供油板固定在退料板的上表面且也位于切孔内并能与退料板一起做上下运动,所述冲头同时穿设在冲头供油板和退料板上,并且,在冲头供油板的本体内设有若干供油板进油道、供油板主油道和供油板支油道,所述供油板支油道与供油板主油道相连通,所述供油板主油道与供油板进油道相连通或融合,所述供油板进油道与设在冲头供油板外侧面上的供油板进油口相连通,所述供油板进油口通过油管与自动给油器的出油口相连,且每个冲头均穿设在供油板支油道的末端。
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冲头供油板的外周面与切刀内侧面相适配,且在冲头供油板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供油板主油道或供油板支油道相连通。
一种优选方案,每一个供油板进油口分别通过一供油板进油支油管与总进油管相连接,在总进油管路上设有供油板进油控制阀。
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冲切模具本体还包括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部,所述切刀和冲头的顶部均与上夹板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冲切模具本体还包括若干伸缩弹簧,每个伸缩弹簧的上端穿过上夹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每个伸缩弹簧的下端与退料板固定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退料板上对称穿设有若干等高套筒,所述等高套筒的顶部穿过上夹板后与上模座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创造性地在切刀刀体上设置润滑油通道,实现了对切刀所有工作面的充分均匀润滑,且节约用油,不会对加工工件产生油污染,不仅明显延长了切刀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冲切加工件的合格率,而且简化了后续清洁处理;尤其是,当同时设置冲头供油板,还可实现对冲头的充分自润滑;总之,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冲切模具的自润滑问题,而且润滑效果好,节约用油,污染小,操作方便,对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产品不良率、减少污染、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安全性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均具有显著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冲切模具本体内部部分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体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冲头、切刀、冲头供油板、退料板、伸缩弹簧和等高套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体现图3所示装配体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体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切刀内部结构及所述切刀与所述退料板的装配关系的剖视图;
图6和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切刀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体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冲头供油板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体现本发明实施例中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01、冲切模具本体;010、上模座;011、下模座;012、切刀;0121、切孔;0122、刀体进油道;0123、刀体主油道;0124、刀体支油道;0125、储油槽;0126、出油孔;0127、刀体进油口;013、冲头;014、退料板;0141、横截面;015、下模块;016、上夹板;017、冲头供油板;0171、供油板进油道;0172、供油板主油道;0173、供油板支油道;0174、供油板进油口;0175、出油口;018、伸缩弹簧;019、等高套筒;02、自动给油器;031a、刀体进油支油管;031b、供油板进油支油管;03、总进油管;04a、刀体进油控制阀;04b、供油板进油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包括冲切模具本体01和外设的自动给油器02。所述冲切模具本体01包括上模座010、下模座011、切刀012、冲头013、退料板014和下模块015,所述切刀012和冲头013均与上模座0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设置上夹板016,使上夹板016固定在上模座010的底部,然后使切刀012和冲头013的顶部均与上夹板016固定连接);所述切刀012具有与所需冲切成型的产品外缘形状相一致的切孔0121(请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切孔0121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异形形状,具体根据需要冲切加工的产品外缘形状进行匹配设计);所述退料板014的形状与所述切孔0121的形状相适配且设于切孔0121内并能在切孔0121内做上下运动;所述下模块015与下模座01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块015的顶面与所述退料板014的底面相适配,所述冲头013的底部穿出退料板014。
请再结合图5至图7所示可见:本实施例所述切刀012的本体内设有若干刀体进油道0122、刀体主油道0123和刀体支油道0124,形成切孔外周面的切刀内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储油槽0125,每个储油槽0125的背面均设有若干出油孔0126,每个出油孔0126均与一刀体支油道0124相连通,且,所述刀体支油道0124与刀体主油道0123相连通,所述刀体主油道0123与刀体进油道0122相连通或融合,所述刀体进油道0122与设在切刀外侧面上的刀体进油口0127相连通。所述刀体进油口0127通过油管与自动给油器02的出油口相连(本实施例中,是使每一个刀体进油口0127分别通过一刀体进油支油管031a与总进油管03相连接,所述总进油管03与自动给油器02的出油口相连,且在总进油管路上设有刀体进油控制阀04a,请结合图9所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油槽0125为横向槽(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储油槽0125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段的,并且,所述储油槽0125的形状可以是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异形形状,具体不做限定,可以根据产品形状和润滑需求进行相应设计),所述储油槽0125的中心线与位于退料板014的侧面1/2高度处的横截面0141相平齐,每个出油孔0126的圆心均位于相应储油槽0125的中心线上。
通过自动给油器02可定时、定量输送润滑油至总进油管03,然后由各个方向的刀体进油道0122分别向刀体主油道0123输送润滑油,然后由刀体主油道0123流入各个刀体支油道0124,由于每个刀体支油道0124均与一出油孔0126相连通,而出油孔0126是与储油槽0125相连通,因此润滑油会通过刀体支油道0124和出油孔0126汇集于储油槽0125内。又因退料板014的外周面是与形成切孔外周面的切刀内侧面形状相一致且间隙配合,因此,随着退料板014在切孔0121内做上下运动时,退料板014会将储油槽0125流出的润滑油均匀刮涂在切刀的整个内侧面上,实现对切刀内侧工作面的均匀自润滑。
另外,当所述冲切模具需要同时冲切带孔的工件时,就最好能同时实现对冲头的自润滑,关于此需求,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案是:
还包括冲头供油板017,所述冲头供油板017固定在退料板014的上表面,且也位于切孔0121内,并能与所述退料板014一起在切孔0121内同时做上下运动,所述冲头013同时穿设在冲头供油板017和退料板014上(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
请再参阅图8所示:在冲头供油板017的本体内设有若干供油板进油道0171、供油板主油道0172和供油板支油道0173,所述供油板支油道0173与供油板主油道0172相连通,所述供油板主油道0172与供油板进油道0171相连通或融合,所述供油板进油道0171与设在冲头供油板017外侧面上的供油板进油口0174相连通,且每个冲头013均穿设在供油板支油道0173的末端,所述供油板进油口0174通过油管与自动给油器02的出油口相连(本实施例中,是使每一个供油板进油口0174分别通过一供油板进油支油管031b与总进油管03相连接,在所述总进油管路上设有供油板进油控制阀04b,请结合图9所示)。
通过自动给油器02可定时、定量输送润滑油至总进油管03,然后由各个方向的供油板进油道0171分别向供油板主油道0172输送润滑油,然后由供油板主油道0172流入各个供油板支油道0173,由于每个冲头013均穿设在供油板支油道0173的末端,因此润滑油会流入每个冲头013的穿孔内,实现对冲头013全面自润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头供油板017的外周面与切刀012内侧面相适配,且在冲头供油板017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出油口0175,所述出油口0175与供油板主油道0172或供油板支油道0173相连通(请参阅图8所示)。通过设置出油口0175,一方面可从上方对切刀内侧面进行润滑油补充,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由退料板014刮带上来的多余润滑油,既能保证切刀内侧面被全部刮涂有润滑油,而且不会使多余润滑油产生浪费和污染工件。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所述的冲切模具本体01还包括若干伸缩弹簧018,每个伸缩弹簧018的上端穿过上夹板016与上模座010固定连接,每个伸缩弹簧018的下端与退料板014固定连接(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伸缩弹簧018,可有效保障退料板014的稳步直线运动,进而可有效保障退料板014对切刀012内侧面进行均匀刮涂润滑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退料板014上对称穿设有若干等高套筒019,所述等高套筒019的顶部穿过上夹板016后与上模座010固定连接(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等高套筒019,可保障退料板014运行过程中的平衡稳固性,同时也可有效保障退料板014相对于切刀012上下运行的距离,在保障退料板014对切刀012内侧壁上润滑油涂抹均匀性的前提下,可避免润滑油滴落,减少因润滑油裸露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自动给油器02采用通用的自动给油器(或自动加油器或自动供油器)即可,使用的时候,本发明可通过自动给油器02的自身控制器调节自动给油时间、频率、给油量等参数,也可使自动给油器与相应冲床的PLC控制器电连接,通过相应冲床的PLC控制器控制自动给油器02的自动给油操作。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包括冲切模具本体和外设的自动给油器,所述冲切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切刀、冲头、退料板和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本体内设有若干刀体进油道、刀体主油道和刀体支油道,形成切孔外周面的切刀内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储油槽,每个储油槽的背面均设有若干出油孔,每个出油孔均与一刀体支油道相连通,且,所述刀体支油道与刀体主油道相连通,所述刀体主油道与刀体进油道相连通或融合,所述刀体进油道与设在切刀外侧面上的刀体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刀体进油口通过油管与自动给油器的出油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刀体进油口分别通过一刀体进油支油管与总进油管相连接,所述总进油管与自动给油器的出油口相连,且在总进油管路上设有刀体进油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为横向槽,所述储油槽的中心线与位于退料板侧面1/2高度处的横截面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出油孔的圆心均位于相应储油槽的中心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切模具本体还包括冲头供油板,所述冲头供油板固定在退料板的上表面且也位于切孔内并能与退料板一起做上下运动,所述冲头同时穿设在冲头供油板和退料板上,并且,在冲头供油板的本体内设有若干供油板进油道、供油板主油道和供油板支油道,所述供油板支油道与供油板主油道相连通,所述供油板主油道与供油板进油道相连通或融合,所述供油板进油道与设在冲头供油板外侧面上的供油板进油口相连通,所述供油板进油口通过油管与自动给油器的出油口相连,且每个冲头均穿设在供油板支油道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供油板的外周面与切刀内侧面相适配,且在冲头供油板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若干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供油板主油道或供油板支油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供油板进油口分别通过一供油板进油支油管与总进油管相连接,且在总进油管路上设有供油板进油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模具本体还包括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部,所述切刀和冲头的顶部均与上夹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模具本体还包括若干伸缩弹簧,每个伸缩弹簧的上端穿过上夹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每个伸缩弹簧的下端与退料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板上对称穿设有若干等高套筒,所述等高套筒的顶部穿过上夹板后与上模座固定连接。
CN202010138863.0A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Pending CN111151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8863.0A CN111151638A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8863.0A CN111151638A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1638A true CN111151638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8863.0A Pending CN111151638A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16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2035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ubricating and cooling in a draw and iron press
KR101488020B1 (ko) 절단시 작업편 및 공구를 윤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201558912U (zh) 自润滑冲切模具
CN201776358U (zh) 精冲模具独立润滑机构及级进精冲模具
CN211839751U (zh)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CN106216558A (zh) 一种不锈钢碰焊螺母自动加工设备
CN206104750U (zh) 一种不锈钢碰焊螺母自动加工设备
CN111151638A (zh) 一种能实现自润滑的冲切模具
CN210146805U (zh) 一种用于连续模的模内精准注油装置
CN203622072U (zh) 油雾产生装置
CN206854456U (zh) 一种导向轴承挡片级进模具
CN212094035U (zh) 一种内部给油润滑除废屑结构
CN108746318B (zh) 锂电池裁切模具全自动润滑装置
CN203162497U (zh) 连续张力精密剪切机的刀具微量油雾润滑装置
CN111702425B (zh) 一种发动机堵塞产品的生产工艺
CN204686412U (zh) 冷库或试验箱所用钢板的自动生产流水线
CN106391841A (zh) 一种铝模板多孔加工模具
CN2308455Y (zh) 油气混合排屑模具
CN208600586U (zh) 一种便于自动下料的弯曲件级进模
CN209773254U (zh) 冲压模具模内冷却润滑装置
CN205762031U (zh) 一种钻杆的涂油输送装置
CN220073044U (zh) 一种管件缩口工装
CN109352099A (zh) 一种具有自润滑冷却结构的丝锥
CN106424427A (zh) 一种不锈钢杯自动加工设备
CN212884559U (zh) 一种封闭式喷雾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