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9235B - 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9235B
CN111149235B CN201880062869.5A CN201880062869A CN111149235B CN 111149235 B CN111149235 B CN 111149235B CN 201880062869 A CN201880062869 A CN 201880062869A CN 111149235 B CN111149235 B CN 1111492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resistant sheet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28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9235A (zh
Inventor
米田晴彦
拝野真己
岸田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49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9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9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9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78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其能够将喷出气体顺利地予以排出,并且能够可靠地阻止因为喷出气体所引起的电池单格的热失控的诱发从而确保高安全性,其中所述喷出气体是从配置于绝缘空间的两面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单格排出的。电源装置是将电池单元(40A)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两面,并将电池单格(1)的排出阀的排出口配置于绝缘空间(6),且不会被从排出阀排出的喷出气体熔融的耐热片(64)是以与电池单格(1)的端面平行的姿势而被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中间位置,喷出气体的排气室(63)设置于耐热片(64)的两面。

Description

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内置的电池的热失控而确保高安全性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大输出且大容量的电源装置构成为:将多个电池以多段多列的方式排列而串联或并联连接。该电源装置是将多个电池串联连接来提高输出电压,并联连接则增大输出电流。这种电源装置由于电池的热失控会降低安全性,因此,要求构成为能够可靠地阻止热失控。作为内置有多个电池的电源装置,采用了:分割成多个电池单元来进行组装的构造。该电源装置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能够对相同的电池单元进行批量生产而降低成本,此外还能够增加所连结的电池单元的个数从而增大输出或充放电容量。由多个电池单元排列配置而成的电源装置为了阻止发生某个电池因为出现热失控而导致热失控诱发到相邻的电池的情形,而采取了在电池单元之间设置有划分壁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90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图6是表示:利用划分壁来防止热失控的诱发的电源装置的剖视图。该电源装置虽然是利用具有中空部133的划分壁132来进行隔热,以便阻止热失控的诱发,但是,当划分壁132通过从电池单格(cell)101喷射出的高温、高压的喷出气体而被熔融时,就无法可靠地阻止热失控的诱发。特别是,图6所示的电源装置由于在与划分壁132相对的相对面配置有电池单格101的排出阀的排出口,因此,能够将高温、高压的喷出气体从打开的排出阀朝向划分壁132直接喷射。喷出气体例如有时为400℃以上而达到极其高温。因此,为了确保高安全性,需要对划分壁132使用:极高耐热特性的高价的材料,导致制造成本提高。并且,图6的电源装置由于将灌封树脂107填充于电池单格101的端面与划分壁132之间,因此,无法将喷出气体从打开的排出阀顺利地予以排出。这是因为,灌封树脂107和划分壁132封堵了排出阀的排出口而阻止喷出气体的排出。
本发明正是以解决以上问题点为目的而开发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是将多个电池单元相对地配置,并且能够将喷出气体从内置于电池单元的电池单格端面的排出阀的排出口顺利地予以排出,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因为排出的喷出气体所引起的相邻电池的热失控的诱发,实现高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是使用廉价的耐热片而廉价地进行批量生产,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池的热失控的诱发。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电池装置具备电池集合体,该电池集合体具备将排列成平行姿势的多个电池单格的两端配置在同一平面而成的电池单元,并且,隔着绝缘空间而将所述电池单格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且在所述绝缘空间来配置排出阀的排出口,由此构成所述电池集合体,其中多个电池单格构成为在端面来配置能以设定压力来打开的排出阀的开口部;不会被从所述排出阀的排出口排出的喷出气体熔融的耐热片是以与所述电池单格的端面平行的姿势被配置于所述绝缘空间的中间,此外,在所述耐热片的两面设置有喷出气体的排气室。
以上的电源装置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能够将多个电池单元相对置地配置,并且能够将喷出气体从内置于电池单元的电池单格端面的排出阀的排出口顺利地予以排出,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因为排出的喷出气体所引起的相邻的电池单格的热失控的诱发,实现高安全性。这是因为,以上的电源装置是:不会被从排出阀的排出口排出的喷出气体熔融的耐热片能够以与电池单格的端面平行的姿势而被配置于在两侧配置有电池单元的绝缘空间的中间位置,并且在耐热片的两面设置有喷出气体的排气室。
另外,以上的电源装置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设制成使用廉价的耐热片而能够廉价地进行批量生产的构造,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池单格的热失控的诱发。这是因为,以上的电源装置是将耐热片配置于电池单元之间的绝缘空间的中间位置,并且在其两面设置有排气室从而能够将从排出阀的排出口喷射的喷出气体排出到排气室。
另外,根据第二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耐热片可以设制成耐热纸。
此外,根据第三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耐热片的耐热温度可以为500℃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耐热片可以设制成:利用排出的喷出气体而发生变形的挠性片。
此外,根据第五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所述耐热片的两侧配置有:沿着所述绝缘空间的外周部的框形状的封堵罩,所述排气室形成于该耐热片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
此外,根据第六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封堵罩可以具有:对所述绝缘空间的外周部进行封堵的外周框部,在所述外周框部的内侧设置有排气室,在所述排气室开口设置所述排出阀的排出口。
此外,根据第七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具备:紧贴于所述电池集合体的灌封树脂,并且,在所述绝缘空间配置有:对电池单格的排出阀的排出口进行封堵的封堵罩。所述封堵罩是绝缘材料的发泡体,其具有利用从所述电池单格的排出阀排出的喷出气体而被熔融的独立气泡,所述封堵罩能够阻止所述灌封树脂流向所述排出阀的开口部,并且能够利用来自所述排出阀的喷出气体进行熔融而使喷出气体通过。
此外,根据第八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封堵罩可以具有对所述绝缘空间的外周部进行封堵的外周框部,所述灌封树脂被填充到所述外周框部的外侧,并且在所述外周框部的内侧设置有排气室,在所述排气室开口设置所述排出阀的排出口。
此外,根据第九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封堵罩可以为橡胶状弹性体的绝缘材料。
此外,根据第十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封堵罩可以配置成被夹持于所述耐热片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
此外,根据第十一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封堵罩可以是合成橡胶和软质塑料任意一者的发泡体。
此外,根据第十二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所述耐热片的表面层叠有绝缘片,利用所述绝缘片而将所述耐热片和在所述耐热片的两面配置的封堵罩连结成一体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I II-I I 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电池集合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封堵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当前的电源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对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结构进行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内容。另外,权利要求书所示的部件决不特定于实施方式的部件。特别是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就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意思,不过是单纯的说明例而已。此外,各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为了明确说明而进行了夸张性描画。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同的名称、符号表示相同或同质的部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进一步地,对于构成本发明的各要素,既可以是由同一部件构成多个要素来由一个部件兼用作多个要素的方式,相反,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分担实现一个部件的功能。另外,在一部分实施例、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利用于其他实施例、实施方式等。
对于以下所示的电源装置,主要是对:应用于仅通过马达来行驶的电动汽车或电动手推车等电动车辆的驱动用电源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电源装置用于通过发动机和马达双方进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或者用于电动车辆以外的要求大输出的用途,例如家庭用、工厂用的蓄电装置等。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3所示的电源装置100是将电池集合体40内置于外壳9。电池集合体40具备一对电池单元40A,将一对电池单元40A配置于相对位置(图1中左右),并连结起来。
(电池单元40A)
电池单元40A构成为:如图1以及图4所示,将多个二次电池单格1排列成平行姿势而将两端配置于同一平面,将引线板45与两端的端部电极13连接。电池集合体40构成为:将配置于相对位置的一对电池单元40A在二次电池单格1的轴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在一对电池单元40A之间设置有绝缘空间6。各个电池单元40A如图2的放大剖视图所示,是将端部电极13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相对位置。
(二次电池单格1)
二次电池单格1是将以设定压力而被打开的排出阀的排出口(未图示)设置于端面。二次电池单格1是将端部电极13设置于两端。该二次电池单格1构成为:将铝等的金属制外装罐的开口部通过封口板密闭为气密结构,并将凸部电极设置于封口板来作为第1端部电极13A,且将外装罐的底面作为第2的端部电极13B。排出阀的排出口设置于凸部电极侧,或者设置于外装罐的底面。
二次电池单格1是圆筒形电池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相对于大小、重量的容量较大,能够增大电源装置100的总容量。不过,本发明的电源装置不是将二次电池单格限定于锂离子电池。二次电池单格也可以使用能充电的其他二次电池。另外,图1的电源装置100将二次电池单格1设制成圆筒形电池,但二次电池单格也可以使用方形电池。将引线板45熔接于各个二次电池单格1的两端的端部电极13,从而将相邻的二次电池单格1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电池座44)
二次电池单格1如图4所示,在电池座44,被配置于固定位置。电池座44是通过对塑料等绝缘材料进行成型来制作出的。附图的电池座44是将所有的二次电池单格1以平行的姿势配置于固定位置。由于利用电池座44而被配置于固定位置的二次电池单格1的两端熔接有引线板45,因此,以使得熔接于各二次电池单格1端部的引线板45位于同一面地,将各二次电池单格1以各二次电池单格1的两端部位于大致同一面的方式配置于电池座44。
电池座44设置有:供二次电池单格1插入且将它配置于固定位置的插入部44A。附图的电源装置100是将二次电池单格1设制成圆筒形电池,因此,将插入部44A设制为圆柱状。电池座44构成为:将塑料成型为筒状而在内侧设置有插入部44A。插入部44A在两端设置有:供电池端部露出的开口部44B。开口部44B能够使插入到插入部44A的二次电池单格1的端部从插入部44A露出到外部。露出于开口部44B的二次电池单格1的端面成为端部电极13,且在这里熔接引线板45并固定。
如图1所示,在一对电池单元40A之间设置出绝缘空间6,二次电池单格1的端面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两侧的电池集合体40是将排出阀的排出口配置于绝缘空间6。若打开排出阀,则从排出口排出的高温的喷出气体就会朝向所相对的电池单元40A的端面喷射。喷射到处于相对位置的二次电池单格1的相对面上的高温的喷出气体就会成为:诱发二次电池单格1的热失控的原因。图1的电源装置100是将耐热片64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中间位置。
(耐热片64)
耐热片64是不会被从排出阀排出的喷出气体所熔融的耐热温度的绝缘片,例如,是阻燃处理后的耐热纸。不过,关于耐热片64,也可以取代耐热纸而使用:将不会被喷出气体所熔融的无机纤维集合成片状而得到的纸、无纺布,或者将无机材料结合成薄片状而得到的无机片等。如上所述这些耐热片64能够制成薄薄的,因此,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耐热片64不会减少绝缘空间6的实质容积,而是增大绝缘空间6从而能够将喷出气体顺利地排出出去。绝缘性的耐热片64能够将在两面配置的二次电池单格1的端面、引线板45配置成绝缘状态。不过,没有必要把耐热片一定设制成绝缘材料的。这是因为,将绝缘片层叠于耐热片的表面而能够使表面绝缘。不过,把耐热片作为绝缘材料而将绝缘材料层叠于其表面的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由耐热片带来的绝缘性。
耐热片64是以与二次电池单格1的端面平行的姿势来配置的。附图的电源装置100是将耐热片64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中间位置,在耐热片64的两面设置有喷出气体的排气室63。为了将耐热片63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中间位置,图1至图5的电源装置100是在耐热片64的两侧来配置沿着绝缘空间的外周部的形状的封堵罩61,使该封堵罩61处于耐热片64与电池单元40A之间。附图的封堵罩61具有:沿着绝缘空间6的外周部的形状的外周框部62。电源装置100是将该形状的封堵罩61配置于电池单元40的相对面40a与耐热片64之间,由此将耐热片64配置成与电池单元40的相对面40a分离开的状态,在耐热片64与电池单元40的相对面40a之间,且在外周框部62的内侧设置有排气室63。
这样,在耐热片64的两面设置有排气室63的绝缘空间6能够将喷出气体以无阻力而顺利地排出到排气室63。另外,该构造的绝缘空间6能够使喷出气体在排气室63中扩散而吹向耐热片64,因此,能够减小由喷出气体对耐热片64带来的热损伤,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处于相对位置的二次电池单格1的热失控的诱发。并且,能够降低:对耐热片64所要求的强度、和耐热特性,从而降低耐热片64的成本。此外,还能够实现如下所述的特征,即:使吹到耐热片64的表面的喷出气体在排气室63内朝向两侧分散,因此,能够将喷出气体以小的排气阻力顺利地排出到绝缘空间6。这样会迅速降低内压异常地升高的二次电池单格1的压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为内压升高所引起的外装罐的破裂等弊病。
此外,耐热片64设制成利用排出的喷出气体而发生变形的挠性片。该耐热片64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在喷射的喷出气体的压力下发生变形而能够增大将喷出气体排出的一方的排气室63的容积,因此,能够将喷出气体从排出阀的排出口以小的阻力顺利地排出到排气室63,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为二次电池单格1的内压升高所引起的破坏,从而确保更高的安全性。
(灌封树脂7)
电源装置100是使灌封树脂(potting res in)7紧贴于二次电池单格1的表面、电池座44,从而能够提高二次电池单格1的散热特性。电池集合体40紧贴于灌封树脂7,从而能够将二次电池单格1的热能传导到灌封树脂7,并进行散热。灌封树脂7可以直接紧贴于电池表面而对二次电池单格1的热进行散热,或者也可以经由电池座44、引线板45而紧贴于二次电池单格1来对二次电池单格1的热进行散热。关于灌封树脂7,例如,将电池集合体40放入到防水袋75中,将未固化且液态的灌封树脂7填充到防水袋75,再使灌封树脂7进行固化,从而成为该灌封树脂7紧贴于电池集合体40的状态。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将灌封树脂7紧贴于电池集合体40的二次电池单格1、电池座44等的构造、方法,因此,可以将电池集合体放入到外壳中,再将灌封树脂填充于外壳中并进行紧贴,另外,还可以在电池座设置出能够填充灌封树脂的空间,或者将电池集合体放入到能够填充灌封树脂的筐体中来进行填充。灌封树脂7能够增大与电池集合体40的电池表面等紧贴的导热面积,从而能够有效地对二次电池单格1进行散热。未固化的灌封树脂7呈现液态而被填充地浸入到窄的间隙中,因此,能够从与二次电池单格1的端面熔接的引线板45的开口部浸入、或从与二次电池单格1之间的间隙浸入而紧贴于二次电池单格1的表面。
对于该电源装置100,在填充未固化且液态的灌封树脂7的工序中,一旦灌封树脂7流入到绝缘空间6,灌封树脂7就会将排出阀的排出口堵住而妨碍喷出气体的排出。一旦灌封树脂7从排出口浸入到电池内部,就会妨碍排出阀的正常动作。一旦二次电池单格1的内压异常升高,就会打开排出阀而防止二次电池单格1的破裂,因此,无法将喷出气体顺利排出的构造是无法确保高安全性的。
(封堵罩61)
电源装置100是以灌封树脂7不会封堵排出阀的排出口的方式而将封堵罩61配置于绝缘空间6。电源装置100的封堵罩61如图1到图5所示,具有:对绝缘空间6的外周部进行封堵的外周框部62,利用该外周框部62能够阻止灌封树脂7朝向绝缘空间6的注入,灌封树脂7会被填充到外周框部62的外侧,在外周框部62的内侧设置有排气室63,并使排出阀的排出口露出于排气室63。外周框部62以沿着绝缘空间6的外周缘部延伸的形状而无间隙地紧贴于电池单元40A的端面,从而能够阻止灌封树脂7朝向绝缘空间6的流入。该构造的封堵罩61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在外周框部62的内侧设置出大容积的排气室63,从而能够向该排气室63喷射喷出气体,因此,能够顺利地将喷出气体予以排出。这是因为,大容积的排气室63能够使得从排出阀的排出口喷射的喷出气体所引起的内压升高变得缓慢,且使得排气阻力的升高梯度变缓。
封堵罩61是由绝缘材料的发泡体成型而成的,该绝缘材料的发泡体具有:利用从排出阀排出的喷出气体而被熔融的独立气泡。利用喷出气体而被熔融的封堵罩61的熔融温度例如为100℃以上且500℃以下,优选为200℃以上且400℃以下。熔融温度低的封堵罩61通过喷出气体而迅速熔融,并将喷出气体排出到绝缘空间6的外部,熔融温度高的封堵罩61在使用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对绝缘空间6进行封堵。若封堵罩61的熔融温度过低,利用电池温度就会熔融或者变形,另外,若封堵罩61的熔融温度过高,就不能通过喷出气体而迅速地熔融。因此,在考虑到了:利用喷出气体而能够迅速地熔融、且在不喷射喷出气体的状态下不会变形或不会熔融的温度特征的基础之上,将封堵罩61的熔融温度设定于上述范围。
利用喷出气体而熔融的封堵罩61是在填充液态的灌封树脂7的工序中不被熔融而阻止灌封树脂7向绝缘空间6流入,利用从打开了的排出阀喷射出的高温的喷出气体而被熔融。熔融后的封堵罩61将绝缘空间6向外部敞开,从而将流入的喷出气体如图2以及图3的箭头所示那样从绝缘空间6排出出去。绝缘材料的封堵罩61紧贴于电池单元40A的端部电极13侧而能够对绝缘空间6进行封堵。特别是,由于在端部电极13侧配置有金属板的引线板45,因此,绝缘材料的封堵罩61紧贴于引线板45而不会使引线板45短路地能够将绝缘空间6封堵住。并且,具有独立气泡的发泡体的封堵罩61因为相对于单位体积的重量而变小且密度降低,因此,具有:能够利用高温的喷出气体而迅速地被熔融从而将喷出气体从绝缘空间6迅速地排出到外部的特征。此外,由于能够控制发泡体的封堵罩61成型时的发泡倍率从而实现更低的比重,因此,能够极度地缩短封堵罩61利用喷出气体而被熔融的时间。
封堵罩61由橡胶状弹性体的发泡体成型。橡胶状弹性体的封堵罩61例如由合成橡胶发泡体、或软质的塑料发泡体成型。合成橡胶发泡体可以使用丙烯橡胶。软质的塑料发泡体例如可以使用软质聚氨酯发泡体。橡胶状弹性体的封堵罩61配置于一对电池单元40A之间,并由两侧的电池单元40A进行按压而被弹性变形为压缩的状态,由此紧贴于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紧贴于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的封堵罩61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能够可靠地阻止朝向绝缘空间6注入的液态的灌封树脂7浸入到绝缘空间6。特别是,在与绝缘空间6相对的相对面40a固定有引线板45的电池单元40A虽然能够因为引线板45而在相对面40a形成出凹凸或间隙,但是,发生弹性变形而紧贴的封堵罩61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能够吸收凹凸并封堵间隙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灌封树脂7向绝缘空间6浸入。此外,由具有独立气泡的发泡体构成的橡胶状弹性体的封堵罩61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因为无数的气泡而更加被柔软化,从而能够变形的自由度变大,无间隙地紧贴于具有凹凸的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另外还能够封堵间隙而更可靠地阻止灌封树脂7向绝缘空间6流入。此外,由橡胶状弹性体的发泡体构成的封堵罩61在发生弹性变形而紧贴于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的状态下能够减小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的按压力。因此,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紧贴于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且不是将无用的应力作用于电池单元40A地而能够可靠地对绝缘空间6进行封堵。
不过,关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并非必须是由橡胶状弹性体成型为封堵罩61。这是因为,可以在封堵罩61与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之间配置弹性变形的填充料、或者涂敷密封材料,而能够将封堵罩61无间隙地紧贴于电池单元40A的相对面40a。
此外,图2、图4以及图5的电源装置100,在封堵罩61的外周框部62的表面和耐热片64的表面层叠有绝缘片65。绝缘片65为塑料制的,将封堵罩61配置于耐热片64的两面,从而将耐热片64和两侧的封堵罩61连结为一体构造,来作为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板状的绝缘间隔件60。绝缘间隔件60配置为被夹持于一对电池单元40A之间的状态,将封堵罩61和耐热片64配置于绝缘空间6的固定位置。因此,该构造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即:使组装工序简单而高效地进行批量生产,能够将耐热片64和封堵罩61配置于正确的位置。
图1至图3的电源装置100是在封堵罩61设置有外周框部62,在外周框部62的内侧设置有排气室63,但封堵罩61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虽然未图示,但封堵罩也可以成型为:在与二次电池单格的排出阀的排出口的相对面设置有凹部的板状的发泡体,或者成型为:无间隙地配置于绝缘空间且不设置排气室的板状,从而能够对排出阀的排出口进行阻塞。如上所述等形状的封堵罩61提高了发泡体的发泡倍率,从而提高了封堵罩内部的空隙率,另外,还能够降低熔融温度而缩短利用高温的喷出气体被熔融的时间,从而能够将喷射到绝缘空间的喷出气体迅速地排出到外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源装置便于用于防止诱发内置的二次电池单格的热失控而要求高安全性的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源装置 1…二次电池单格
6…绝缘空间 7…灌封树脂
9…外壳 13…端部电极
13A…第1端部电极 13B…第2端部电极
40…电池集合体 40A…电池单元
40a…相对面 44…电池座
44A…插入部 44B…开口部
45…引线板 60…绝缘间隔件
61…封堵罩 62…外周框部
63…排气室 64…耐热片
65…绝缘片 75…防水袋
101…电池单格 132…划分壁
133…中空部 107…灌封树脂

Claims (11)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池集合体,该电池集合体具备将多个电池单格排列成平行姿势、且使得各电池单格的两端分别配置在同一平面而成的电池单元,并且,隔着绝缘空间而将所述电池单格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且在所述绝缘空间来配置排出阀的排出口,由此构成所述电池集合体,其中多个电池单格构成为在端面来配置能以设定压力来打开的排出阀的开口部,
不会被从所述排出阀的排出口排出的喷出气体熔融的耐热片是以与所述电池单格的端面平行的姿势被配置于所述绝缘空间的中间位置,
此外,在所述耐热片的两面设置有喷出气体的排气室,
所述耐热片设制成:利用排出的喷出气体而发生变形的挠性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片是耐热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片的耐热温度为50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耐热片的两侧配置有:沿着所述绝缘空间的外周部的框形状的封堵罩,所述排气室形成于该耐热片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罩具有:对所述绝缘空间的外周部进行封堵的外周框部,在所述外周框部的内侧设置有排气室,在所述排气室开口设置所述排出阀的排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罩为橡胶状弹性体的绝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罩配置成:被夹持于所述耐热片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罩是合成橡胶和软质塑料任意一者的发泡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耐热片的表面层叠有绝缘片,
利用所述绝缘片而将所述耐热片和在所述耐热片的两面配置的封堵罩连结成为一体构造。
10.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池集合体,该电池集合体具备将多个电池单格排列成平行姿势、且使得各电池单格的两端配置在同一平面而成的电池单元,并且,隔着绝缘空间而将所述电池单格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且在所述绝缘空间来配置排出阀的排出口,由此构成所述电池集合体,其中多个电池单格构成为在端面来配置能以设定压力来打开的排出阀的开口部,
不会被从所述排出阀的排出口排出的喷出气体熔融的耐热片是以与所述电池单格的端面平行的姿势被配置于所述绝缘空间的中间位置,
此外,在所述耐热片的两面设置有喷出气体的排气室,
所述电源装置具备:紧贴于所述电池集合体的灌封树脂,
并且,在所述绝缘空间有配置:对电池单格的排出阀的排出口进行封堵的封堵罩,
所述封堵罩是绝缘材料的发泡体,其具有利用从所述电池单格的排出阀排出的喷出气体而被熔融的独立气泡,
所述封堵罩能够阻止所述灌封树脂流向所述排出阀的开口部,并且能够利用来自所述排出阀的喷出气体进行熔融而使喷出气体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罩具有对所述绝缘空间的外周部进行封堵的外周框部,所述灌封树脂被填充到所述外周框部的外侧,并且在所述外周框部的内侧设置有排气室,在所述排气室开口设置所述排出阀的排出口。
CN201880062869.5A 2017-09-29 2018-09-10 电源装置 Active CN111149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0043 2017-09-29
JP2017-190043 2017-09-29
PCT/JP2018/033336 WO2019065169A1 (ja) 2017-09-29 2018-09-10 電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9235A CN111149235A (zh) 2020-05-12
CN111149235B true CN111149235B (zh) 2022-11-04

Family

ID=6590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2869.5A Active CN111149235B (zh) 2017-09-29 2018-09-10 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08145B2 (zh)
CN (1) CN111149235B (zh)
PH (1) PH12020550172A1 (zh)
WO (1) WO2019065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92179U (zh) 2019-07-26 2020-02-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JP7461723B2 (ja) 2019-07-30 2024-04-04 パナソニック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7461722B2 (ja) 2019-07-30 2024-04-04 パナソニック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20230163392A1 (en) * 2020-03-17 2023-05-25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Backpack power supply assembly
WO2022202237A1 (ja) 2021-03-26 2022-09-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DE102022124747B3 (de) 2022-09-27 2023-12-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 mit einer Matte als Propagationsbarriere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Batteri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3521A (en) * 1969-07-17 1976-06-15 Accumulatorenfabrik Sonnenschein Gmbh Leakproof bonding of storage battery components
CN1316106A (zh) * 1998-08-14 2001-10-03 摩尔科技能源系统公司 电化学电池安全排气装置
JP2007027011A (ja) * 2005-07-20 2007-0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CN101262048A (zh) * 2007-03-05 2008-09-1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JP2012119138A (ja) * 2010-11-30 2012-06-21 Panasonic Corp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668227A (zh) * 2010-07-30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
CN103931020A (zh) * 2011-11-11 2014-07-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5185225A (ja) * 2014-03-20 2015-10-2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WO2016121368A1 (ja) * 2015-01-27 2016-08-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パック
CN205810973U (zh) * 2016-07-20 2016-12-14 惠州市竤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动力锂离子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7416B2 (en) * 2009-04-22 2013-10-15 Tesla Motors, Inc. Battery pack directed venting system
JP5272034B2 (ja) * 2011-03-25 2013-08-2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15133266A (ja) * 2014-01-14 2015-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3521A (en) * 1969-07-17 1976-06-15 Accumulatorenfabrik Sonnenschein Gmbh Leakproof bonding of storage battery components
CN1316106A (zh) * 1998-08-14 2001-10-03 摩尔科技能源系统公司 电化学电池安全排气装置
JP2007027011A (ja) * 2005-07-20 2007-0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CN101262048A (zh) * 2007-03-05 2008-09-1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2668227A (zh) * 2010-07-30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
JP2012119138A (ja) * 2010-11-30 2012-06-21 Panasonic Corp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931020A (zh) * 2011-11-11 2014-07-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5185225A (ja) * 2014-03-20 2015-10-2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WO2016121368A1 (ja) * 2015-01-27 2016-08-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パック
CN205810973U (zh) * 2016-07-20 2016-12-14 惠州市竤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动力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9235A (zh) 2020-05-12
WO2019065169A1 (ja) 2019-04-04
JP7208145B2 (ja) 2023-01-18
PH12020550172A1 (en) 2021-03-01
JPWO2019065169A1 (ja)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9235B (zh) 电源装置
KR102018301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164786B (zh) 电源装置
EP2637235B1 (en) Battery module
KR101609212B1 (ko) 냉매 및 배기 가스의 혼합을 방지하는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223514B1 (ko) 배터리 모듈
JP709495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40234677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8140913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盒和包括该盒的电池模块
US10297801B2 (en)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0581035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KR101608853B1 (ko) 이차 전지용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KR101188933B1 (ko) 배터리 모듈
JP2007005075A (ja) 組電池
KR101080130B1 (ko) 전해액 누출시 안전성이 보장된 전지팩
KR20220090428A (ko) 파우치 셀
KR101851432B1 (ko) 이차 전지용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CN111149252B (zh) 电源装置
KR101746765B1 (ko) 이차 전지용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US12002984B2 (en) Battery, apparatu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reparation apparatus of battery
US20230070894A1 (en) Battery, apparatu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reparation apparatus of battery
KR20230171844A (ko)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210038212A (ko) 가스포켓을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CN117044024A (zh) 排气引导块和包括该排气引导块的软包型二次电池
CN115911494A (zh) 电池模组、其装配方法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7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