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8257A -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8257A
CN111148257A CN201811302506.2A CN201811302506A CN111148257A CN 111148257 A CN111148257 A CN 111148257A CN 201811302506 A CN201811302506 A CN 201811302506A CN 111148257 A CN111148257 A CN 111148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bearer
chang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25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8257B (zh
Inventor
王军涛
闫鹏周
张元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3025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82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4209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0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8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8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上述状态上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双连接场景下,不能延续承载变更前的用户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简称为DC)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Release-12引入的,双连接技术充分利用不同站(同制式,不同制式)的无线空口资源,提高用户体验速率。利用宏/微组网提高频谱效率和负载平衡,支持双连接的终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基站,增加单用户的吞吐量。3GPP R15在LTE双连接基础上引入了4/5G双连接技术,运营商可以基于LTE网络快速部署5G网络,通过LTE和新无线(New Radio,简称为NR)联合组网实现全网络覆盖,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降低系统切换时延和系统用户和系统性能。
现有双连接技术中,承载变更后,UE不活动状态被重置,导致业务耗电增加以及空口资源浪费。比如在E-UTRA-NR双连接(E-UTRA-NRDual Connectivity,简称为EN-DC)场景下,主节点(Master Node,简称为MN)承载决策,辅节点(Secondary Node,简称为SN)只是上报UE不活动状态(活动,不活动),MN决策是否释放。当承载从主小区组(Master CellGroup,简称为MCG)变更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简称为SCG)承载(或者MN终结节点到SN终结节点变更)时,在原MN承载下UE不活动定时器不能够延续传递,导致承载变更之后需要重启定时器,而协议规定的用户不活动定时器ue-InactiveTime范围[1s,超30天]。
当前标准协议规定LTE系统内X2口切换,源eNB通过X2口Container传递ue-InactiveTime信元给目标eNB,目标eNB收到后延续UE不活动状态,提高空口资源利用和终端节电。而3GPP R15协议在多系统双连接(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简称为MR-DC)双连接演进过程中,协议未能考虑此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MN发起SN添加请求消息,内容包括了承载类型(MCG,SCG,Split)和承载终结节点类型(MN terminal,SN terminal)信息。MN在发起SN添加请求,MN对于UE添加之前存在LTE承载,并且维护了UE不活动定时器,此时并未通过消息携带给SN。
2).SN收到MN的承载业务消息,建立相应的承载,并且回复确认响应。如果是SNterminal终结承载节点,业务从MCG承载变更为SCG承载,并且重新设定并启动了新的用户不活动定时器。
3).SN根据不活动状态机制,固定周期或者事件触发上报UE不活动状态。如果是携带UE不活动,MN决策UE的不活动释放策略。如果是携带UE重新激活,说明新状态发生反转,MN重新激活SN侧已经去激活业务承载。由于此时SN不活动定时器是SN维护,并未根据双连接场景状态来更新,因此可能会存在定时过长的不合理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双连接场景中,不能延续承载变更前的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双连接场景下,不能延续SN添加之前的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上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状态上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接收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状态上报方法或消息接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状态上报方法或消息接收方法。
通过本发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连接场景下,不能延续SN添加之前的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连接下的用户不活动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用户终端不活动时间传递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用户终端不活动时间传递过程的另一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添加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MN触发的SN修改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触发的SN修改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MN触发的SN释放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触发的SN释放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触发的SN变更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上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MCG->SCG承载变更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MN Terminal bearer->SN Terminal bearer承载类型变更流程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MN terminal的承载变更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SN Terminal bearer->MN Terminal bearer承载类型变更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SN terminal的承载变更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SN变更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以及优选实施例的名词含义如下:
多系统双连接:通过非理想X2/xn连接,一个提供E-UTRA接入,另一个提供NR接入。一个节点充当MN,另一个节点充当SN,并且只有MN连接到核心网络。
MN终结节点承载:在MR-DC双连接中,无线承载的PDCP在MN侧。
SN终结节点承载:在MR-DC双连接中,无线承载的PDCP在SN侧。
MCG承载:在MR-DC双连接中,无线的RLC承载在MCG中。
SCG承载:在MR-DC双连接中,无线的RLC承载在SCG中。
Split承载:在MR-DC双连接中,无线的RLC承载同时在MCG和SCG中。
SpCell(Special Cell):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的主小区。
在相关技术中,UE同时和两个基站保持连接,在业务承载从一个基站变更到另外一个基站时候,未能有效传递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机制。业务迁移新承载需要设置新的计数器,可能增加了UE连接态时间,在用户无业务需求状态下,无端增加了终端连接态时间,同时也耗费了无线空口资源。
当前协议规定场景存在如下问题:
1)在双连接场景下,用户不活动定时器未能从MN网元传递到SN网元,或者从SN网元传递到MN网元,从而导致目标网元重新设置新定时器时间,未能延续双连接承载变更前后的用户不活动状态,从而导致用户定时过长问题。
2)用户不活动定时器控制只划分到用户UE级别,并未细分到用户承载级别,这样不能针对不同承载单独控制,满足不了垂直行业的精细化业务应用需求。
3)未考虑用户不活动定时器在PDCP和RLC之间传递,这样在承载分离(CU/DU)场景下未有效继承。
实施例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状态上报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上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步骤S204,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通过本发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连接场景中,不能延续承载变更前的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4可以是固定周期或事件触发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其中固定周期可以是采用固定定时器时长,在定时器超时后直接上报用户活动通知给MN。在MN终结节点方式下,MN侧控制面配置固定的周期时长,分别控制PDCP和RLC状态。可以按照配置承载和用户级别的周期时间。在SN终结承载方式下,SN侧配置固定的周期,控制PDCP和RLC状态,可以按照配置承载和用户级别的周期事件。周期时长范围按照协议规定的ue-InactiveTime取值。事件触发,MN和SN内部决策,只有当前状态和上次维护状态信息不一致时才事件驱动触发用户活动通知给MN。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T1、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
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T1是指MN侧用户不活动状态剩余时间,在剩余时间耗尽后,MN可以决策是用户否用户释放。
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是指MN侧用户处于不活动状态维持的时间,在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达到MN整体用户不活动状态设定时间后,MN可以决策用户是否释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1).用户不活动状态定时器可以通过X2/xn接口,按照用户级别(每个UE),承载级别(每个DRB)传递到目标侧MN。用户级别是指MN只维护一个UE级别的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T1和T2),承载级别是指MN需要维护一个用户多条承载(最大到16个)的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T1和T2)。
2).用户不活动状态定时器可以显示或者隐式传递给目标侧。显示传递是指可以在消息新增信元在源侧和目标侧之间传递,隐式传递是指通过已存在信元内部传递,不影响主体消息结构。
3).SN收到用户不活动相关信息后,可以继续在SN PDCP,SN RLC层传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触发承载变更,以及SN变更流程。
承载变更包括了:
1)MN终结节点的MCG到SCG的双向变更,MN维护PDCP层,RLC层从MCG变更为SCG,即从MN RLC变更为SN RLC。或者从SCG变更为MCG承载,即从SN RLC变更为MN RLC。
2)MN终结节点的MCG到Split的双向变更,MN维护PDCP层,RLC层从MCG变更为Split,即从MN RLC变更为MN RLC和SN RLC。或者从SCG Spit变更为MCG承载,即从MN RLC和SN RLC变更为MN RLC。
3)MN终结节点的SCG到Split的双向变更,MN维护PDCP层,RLC层从SCG变更为Split,即从SN RLC变更为SN RLC和MN RLC。或者从SCG Spit变更为SCG承载,即从SN RLC和MN RLC变更为SN RLC。
4)SN终结承载的MCG到SCG的双向变更,SN维护PDCP层,RLC层从MCG变更为SCG,即从MN RLC变更为SN RLC。或者从SCG变更为MCG承载,即从SN RLC变更为MN RLC。
5)SN终结承载的MCG到Split的双向变更,SN维护PDCP层,RLC层从MCG变更为Split,即从MN RLC变更为MN RLC和SN RLC。或者从SCG Spit变更为MCG承载,即从MN RLC和SN RLC变更为MN RLC。
6)SN终结承载的SCG到Split的双向变更,SN维护PDCP层,RLC从SCG变更为Split,即从SN RLC变更为SN RLC和MN RLC。或者从SCG Spit变更为SCG承载,即从SN RLC和MN RLC变更为SN RLC。
7).SN终结承载到MN终结节点之间变更。包含了场景。
-SN终结承载的MCG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MCG,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保持在MN侧。
-SN终结承载的MCG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SCG,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从MN侧变更为SN侧。
-SN终结承载的MCG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Split,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从MN侧变更为MN和SN侧。
-SN终结承载的SCG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MCG,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从SN RLC变更为MN RLC。
-SN终结承载的SCG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SCG,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保持在SNRLC。
-SN终结承载的SCG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Split,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从SNRLC变更为MN RLC和SN RLC。
-SN终结承载的Split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MCG,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从SNRLC和MN RLC变更为MN RLC。
-SN终结承载的Split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SCG,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从SNRLC和MN RLC变更为SN RLC。
-SN终结承载的Split变更为MN终结节点的Split,即PDCP从SN迁移到MN,RLC从SNRLC和MN RLC保持不变。
8).MN终结节点到SN终结承载之间变更。包含了场景。
-MN终结节点的MCG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MCG,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保持在MN侧。
-MN终结节点的MCG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SCG,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从MN RLC变更为SN RLC。
-MN终结节点的MCG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Split,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从MNRLC变更为MN RLC和SN RLC。
-MN终结节点的SCG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MCG,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从SN RLC变更为MN RLC。
-MN终结节点的SCG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SCG,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保持在SNRLC。
-MN终结节点的SCG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Split,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从SNRLC变更为MN RLC和SN RLC。
-MN终结节点的Split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MCG,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从SNRLC和MN RLC变更为MN RLC。
-MN终结节点的Split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SCG,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从SNRLC和MN RLC变更为SN RLC。
-MN终结节点的Split变更为SN终结承载的Split,即PDCP从MN迁移到SN,RLC从SNRLC和MN RLC保持不变。
9).SN变更流程,即MN保持不变,SN从旧的SN迁移到新的SN,过程中,旧的SN把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带给MN,然后MN把传递过来的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再传递给新的SN。此过程维系了用户不活动状态延续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状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辅节点SN的当前不活动定时器信息;根据所述当前不活动定时器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SN继承剩余UE不活动定时器时间,或通过SN设置新的定时器时间,或修改SN的当前不活动定时器维持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SN添加请求消息,MN触发SN修改的SN修改请求消息,SN触发SN修改需求确认消息,SN变更请求确认消息,SN释放请求消息。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状态上报过程,以下结合以下示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说明。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用户终端不活动时间传递过程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MN发起SN添加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的内容中包括了承载类型(MCG,SCG,Split)和承载终结节点变更类型(MN terminal,SN terminal)信息。MN在发起SN添加请求,MN对于UE添加之前存在LTE承载,并且维护了UE不活动定时器,此次MN把UE不活动信息带给SN。有两种可能
场景(1):MN按照UE级别携带剩余UE不活动时间T1
场景(2):MN按照UE级别携带UE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
步骤2).SN收到MN的承载业务消息,建立相应的承载,并且回复响应。在SN终结节点承载下,业务从MCG承载变更为Split承载,SN侧根据传递信息和本地配置策略做判决,SN可以继承剩余UE不活动定时器T1,UE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也可以自己设置新的定时器时间T3。
场景(1):由于SN终结节点承载,SN维护PDCP状态。SN使用剩余UE不活动定时间T1做为当前承载用户不活动定时器时长,未使用UE按照承载类型生成新用户不活动定时器T3,SN可以延续用户不活动状态。SN继续传递给SN PDCP和SN的RLC层。
场景(2):由于SN终结节点承载,SN维护PDCP状态。SN收到MN携带UE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SN按照UE的承载类型配置生成新用户不活动定时器T3,SN使用T2和T3的绝对差值做为新的用户不活动生效定时器。SN传递生效定时器时长给SN PDCP和SN的RLC层。
步骤3).SN根据MN传递过来的UE不活动定时器,周期或者事件触发通过SN活动通知上报UE不活动状态。
固定周期采用固定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后直接上报用户活动通知给MN。在MN终结节点方式下,MN侧控制面配置固定的周期,分别控制PDCP和RLC状态。可以按照配置承载和用户级别的周期事件。在SN终结承载方式下,SN侧配置固定的周期,控制PDCP和RLC状态,可以按照配置承载和用户级别的周期事件。其中周期范围按照协议规定的ue-InactiveTime取值。
事件触发,是指定时器超时后,MN和SN内部决策,只有当前状态和上次维护状态信息不一致时才事件驱动触发用户活动通知给MN。
SN活动通知是在MN传递过来UE不活动状态信息控制上报,上报SN侧承载不活动状态信息。可能两种场景:
场景(1):MN RLC和SN RLC按照承载级别周期或者事件上报给SN用户不活动状态是inactive。SN结合PDCP和RLC状态通过活动通知消息给MN,MN侧根据其他剩余承载RLC状态,结合SN传递信息,决策UE的不活动释放策略。
场景(2):MN RLC和SN RLC按照承载级别周期或者事件上报给SN用户不活动状态是re-activated。说明SN缓存用户的状态是不活动,维护状态发生反转,SN携带UE重新激活re-activated指示,MN需要重新激活SN侧去激活业务承载。MN侧根据其他剩余承载RLC状态,结合SN传递信息,决策UE的不活动释放策略。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状态上报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上报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2,用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上报模块1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通过本发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双连接场景中,不能延续承载变更之前的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接收方法,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2,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通过本发明,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双连接场景中,不能延续承载变更之前的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触发承载变更,以及SN变更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MN继承剩余UE不活动定时器时间,或通过MN设置新的定时器时间,或修改MN的当前不活动定时器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SN添加请求确认消息,MN触发SN修改的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SN触发的SN修改需求消息,SN变更需求消息,SN释放确认消息。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消息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30,用于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通过本发明,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双连接场景中,不能延续承载变更之前的不活动状态,进而导致定时过长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时间、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UE不活动状态在双连接一种精确控制,新的承载类型继承原承载类型的用户不活动状态指示。在不影响标准接口消息结构前提下提出一种用户不活动状态信元传递,可以更好地延续UE的业务行为,减少用户状态迁移时间,降低用户耗电。同时节省了无线空口资源,保证系统资源有效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以下再结合MN和SN之间的交互流程对上述状态上报过程进行说明。
图5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添加流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1).MN触发的SN添加流程,MN在SN ADD请求消息消息携带剩余UE不活动时间T1或者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按照业务承载级或UE级级别携带。
2).SN在回复应答响应。
图6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MN触发的SN修改流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1).MN触发的SN修改流程,MN在SN修改请求消息携带剩余UE不活动时间T1或者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按照用户级或者业务承载级别携带。
2).SN在回复应答响应。
图7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触发的SN修改流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
1).SN触发的SN修改流程,MN在SN ADD请求需求消息携带剩余UE不活动时间T1或者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按照用户级或者业务承载级别携带。
2).MN在回复应答响应。
图8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MN触发的SN释放流程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包括:
1).MN触发的SN释放流程,MN在SN释放请求消息携带剩余UE不活动定时间T1或者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按照用户级或者业务承载级别携带。
2).SN在回复应答响应。
图9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触发的SN释放流程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包括:
1).SN触发的SN释放请求。
2).MN在回复应答响应,MN在SN释放应答消息携带剩余UE不活动时间T1或者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按照用户级或者业务承载级别携带。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示例的SN触发的SN变更流程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包括:
1).SN触发的SN变更请求。
2).MN在应答响应,MN在SN变更应答消息携带剩余UE不活动时间T1或者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按照用户级或者业务承载级别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UE不活动状态信息也可以适用于MN触发的SN修改,SN触发的SN修改,SN删除和SN变更等流程中,相关技术原理同SN添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精确控制,新的承载类型继承原承载类型的用户不活动状态指示。在不影响标准接口消息结构前提下,提出一种用户不活动状态信元传递。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应用于现有EN-DC场景,还包括后续持续演进的MR-DC with5GC,即NGEN-DC和NE-DC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
1)MN->SN发起承载类型变更的消息如下:
SGNB ADDITION REQUEST
SGNB MODIFICATION CONFIRM
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
SGNB RELEASE REQUEST
SGNB RELEASE CONFIRM
SGNB CHANGE CONFIRM
S-NODE ADDITION REQUEST
S-NODE MODIFICATION REQUEST
S-NODE MODIFICATION CONFIRM
S-NODE CHANGE CONFIRM
S-NODE RELEASE REQUEST
S-NODE RELEASE CONFIRM
2).SN->MN发起承载类型变更的消息如下:
SGNB MODIFICATION REQUIRED
SGNB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SGNB RELEASE REQUIRED
SGNB RELEASE REQUEST ACKNOWLEDGE
SGNB CHANGE REQUIRED
S-NODE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S-NODE MODIFICA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S-NODE MODIFICATION REQUIRED
S-NODE CHANGE REQUIRED
S-NODE RELEASE REQUEST ACKNOWLEDGE
S-NODE RELEASE REQUIRED
如图16所示,在MN Terminal场景下,PDCP控制锚点在MN。SN RLC需要周期或者事件上报用户状态通知给MN,MN结合MN RLC和PDCP决策UE后续行为。其中上报用户状态通知根据MN节点传递用户不活动状态周期或者事件触发。
如图18所示,在SN Terminal场景下,PDCP控制锚点在SN。
方式1:MN RLC和SN RLC需要上报用户状态通知给SN PDCP,SN结合SN的PDCP状态信息,周期或者事件上报用户状态通知给MN,MN再结合其他承载的MN RLC和PDCP决策UE后续行为。
方式2:MN RLC自己维护,SN结合SN的PDCP和RLC状态信息,周期或者事件上报用户状态通知给MN,MN再结合其他承载MN RLC和PDCP决策UE后续行为。
MN按照用户承载级别处理流程具体参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181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191
MN按照承载承载级别处理流程参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192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201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211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MN根据SN传递的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并且结合MN侧其他剩余承载的RLC承载状态统一决策释放,SN添加之后继承了MN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并且SN按照UE级别在定时器范围内生效,并且SN在PDCP和RLC分别都维护了此定时器,MN RLC和SN RLC上报用户不活动状态给SN PDCP,SN通过内部决策通过SN活动通知消息通知MN,MN统一做决策,由此无线网络更加精准控制UE的不活动行为。MN和SN之间也可以传递DRB级别的用户不活动信息,原则同UE级别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息结构(以SN添加为例)
UE不活动定时器可以设置为承载级别(DRB),也可以是用户级别(UE)。MN和SN可以灵活根据传递承载类型配置相应的定时器。其中ue-MrdcInactiveTime是UE级别的定时器,drb-InactiveTime1和drb-InactiveTime2是DRB级别定时器。其他消息也采用类似结构传递。
1.SN添加消息显示传递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实例如下: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212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221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231
2.SN添加消息隐式传递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实例如下,通过MeNBtoSgNBContainer信元携带用户不活动状态信息。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232
Figure BDA0001852744050000241
3.ue-InactiveTime信元如下:
ue-InactiveTime=::ENUMERATED{s1,s2,s3,s5,s7,s10,s15,s20,s25,s30,s40,s50,min1,min1s20c,min1s40,min2,min2s30,min3,min3s30,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2,min14,min17,min20,min24,min28,min33,min38,min44,min50,hr1,hr1min30,hr2,hr2min30,hr3,hr3min30,hr4,hr5,hr6,hr8,hr10,hr13,hr16,hr20,day1,day1hr12,day2,day2hr12,day3,day4,day5,day7,day10,day14,day19,day24,day30,dayMoreThan30}。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1.如图14所示,MCG->SCG承载类型变更(使用剩余不活动时间)
步骤1.在EN-DC场景下,业务开始都是建立MCG承载,并下发SN测量控制,触发SN添加流程。SN未添加前MN根据业务类型启动用户不活动定时时长T1,比如10分钟。
步骤2.UE上报B1/B2测量报告,MN触发添加SN。
步骤3.在SN添加消息建立SN terminal的SCG承载,触发MCG->SCG承载变更,并携带剩余不活动定时器T2(2分钟),假设在MCG承载上UE不活动状态已经维持了8分钟。
步骤4.SN收到添加请求消息,建立相关承载,继承业务定时器T2(2分钟)。
步骤5-6.承载变更为SCG承载之后,SN继续剩下的UE不活动定时器。根据T2时间,SN RLC在定时器范围内统计UE不活动状态给SN,定时器超时后,SN事件触发UE不活动状态给MN。(事件触发即用户不活动状态和前一次不一致,发生反传才触发)。
--若UE一直在不活动状态,在T2定时器超时后,给MN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Inactive状态。
--若UE状态发生反转,给MN即刻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UE re-actived状态。
步骤7-8.MN需要根据MN RLC和PDCP,按照UE或者承载级别决策后续行为,由于SN只会主动上报活动通知消息,并没有决策UE行为机制。在SN连接一直存在情况下,会一直主动发送活动通知消息,直至SN释放。若UE一直在不活动状态,继续事件触发给MN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UE Inactive状态。MN决策是否释放UE资源,若MN结合剩余承载的MN RLC和MNPDCP决策UE或者承载也满足释放条件,则发起空口资源释放。
优选实施例2.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MN终结节点承载->SN终结节点承载类型变更流程图,如图15所示,
步骤1.在EN-DC场景下,业务开始都是建立MCG承载,并下发SN测量控制,触发SN添加流程。SN未添加前MN根据业务类型启动UE-InactiveTime T1,比如10分钟。
步骤2.UE上报B1/B2测量报告,MN触发添加SN。
步骤3.在SN添加消息建立MN terminal承载,并携带剩余T2(7分钟),假设在MCG承载上UE不活动定时器已经维持了3分钟。
步骤4.SN收到添加请求消息,建立相关承载,继承业务定时器T2(7分钟)。
步骤,5-6.由于资源配置原因,MN触发MN terminal->SN terminal修改请求(如图16所示),并且携带UE不活动定时器T3(2分钟)。
步骤7-8.承载变更为SN terminal之后,SN继续剩下的UE不活动定时器。根据T3时间,SN在定时器范围内统计UE不活动状态,定时器超时后事件触发UE不活动状态给MN。(事件触发即用户不活动状态和前一次不一致,发生反传才触发)
--若UE一直在不活动状态,在T3定时器超时后,给MN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Inactive状态。
--若UE状态发生反转,给MN即刻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UEre-actived状态。
步骤9-10.MN需要根据MN RLC和PDCP,按照UE或者承载级别决策后续行为,由于SN只会主动上报活动通知消息,并没有决策UE行为机制。在SN连接一直存在情况下,会一直主动发送活动通知消息,直至SN释放。若UE一直在不活动状态,继续事件触发给MN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Inactive状态。MN决策是否释放UE资源,若MN结合MNRLC和MN PDCP决策UE或者承载也满足释放条件,则发起空口资源释放。
优选实施例3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SN Terminal bearer->MN Terminal bearer承载类型变更流程图,如图17所示,
步骤1.在EN-DC场景下,业务开始都是建立LTE承载,并下发SN测量控制,触发SN添加流程。SN未添加前MN根据业务类型启动ue-InactiveTime T1,比如60s。
步骤2.UE上报B1/B2测量报告,MN触发添加SN。
步骤3.在SN添加消息建立MN terminal承载,并携带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30s),假设在MCG承载上UE不活动定时器已经维持了30s。
步骤4.SN收到添加请求消息,建立相关承载。SN根据业务承载类型配置新的时间T3(40s),生效定时器T4=T3-T2=10s。如果T3小于T2,T4取值为0。
步骤,5-6.由于资源配置原因,SN触发SN terminal->MN terminal修改请求(如图18),并且携带UE不活动定时器T5(6s)。
步骤7-8.承载变更为MN terminal之后,MN根据业务承载类型配置新的时间T1(60s),生效定时器T6=T1-T5=55s。如果T1小于T5,则T6取值为0。根据T6时间,SN在定时器范围内统计UE不活动状态,定时器超时后事件触发UE不活动状态给MN。(事件触发即用户不活动状态和前一次不一致,发生反传才触发)
--若UE一直在不活动状态,在T6定时器超时后,给MN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Inactive状态。
--若UE状态发生反转,给MN即刻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UEre-actived状态。
步骤9-10.MN需要根据MN RLC和PDCP,按照UE或者承载级别决策后续行为,由于SN只会主动上报活动通知消息,并没有决策UE行为机制。在SN连接一直存在情况下,会一直主动发送活动通知消息,直至SN释放。若UE一直在不活动状态,事件触发给MN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Inactive状态。MN决策是否释放UE资源,若MN结合MN RLC和MN PDCP决策UE或者承载也满足释放条件,则发起空口资源释放。
优选实施例4
图19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SN变更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流程图,如图19所示,
步骤1.在EN-DC场景下,业务开始都是建立MCG承载,并下发SN测量控制,触发SN添加流程。SN未添加前MN根据业务类型启动用户不活动定时时长T1,比如5分钟。
步骤2.UE上报B1/B2测量报告,MN触发添加SN,在SN添加消息中携带UE不活动状态时间T2(2分钟),即MCG承载上UE不活动定时器已经维持了2分钟。
步骤3.由于空口测量原因,原SN1不能提供服务,需要变更到新的SN2。MN释放SN1。
步骤4.MN在新的SN2添加过程中,携带UE不活动定时间T4(1分钟),SN设置更新的不活动定时器T4=T3-T2=1分钟,如果T3小于T2,那么T4取值为0。MN决策UE的释放状态。根据T4时间,SN在定时器范围内统计UE不活动状态,定时器超时后事件触发UE不活动状态给MN。(事件触发即用户不活动状态和前一次不一致,发生反传才触发)
--若UE一直在不活动状态,在T4定时器超时后,给MN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Inactive状态。
--若UE状态发生反转,给MN即刻发送SN活动通知,携带UEre-actived状态。
后续SN2继续通过SN活动通知消息事件给MN,MN结合剩余承载的MN RLC和PDCP决策后续UE行为。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S2,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3,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状态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T1、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触发承载变更,其中,所述承载变更包括:主小区组MCG和辅小区组SCG之间承载变更,MCG和Split之间承载变更,SCG和Split承载之间的变更,SN终结节点和MN终结节点变更下的MCG,SCG和Split变更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X2/Xn接口,按照用户级别,或承载级别将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传递到MN;
通过显式或隐式方式将所述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传递到M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SN收到用户的不活动相关信息后,继续在SN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或SN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辅节点SN的当前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不活动定时器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SN继承剩余UE不活动定时器时间,或通过SN设置新的定时器时间,或修改SN的当前不活动定时器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SN添加请求消息,MN触发SN修改的SN修改请求消息,SN触发SN修改需求确认消息,SN变更请求确认消息,SN释放请求消息。
9.一种状态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主节点MN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上报UE的不活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T1、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
11.一种消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触发承载变更,其中,所述承载变更包括:主小区组MCG和辅小区组SCG之间承载变更,MCG和Split之间承载变更,SCG和Split承载之间的变更,SN终结节点和MN终结节点变更下的MCG,SCG和Split变更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MN继承剩余UE不活动定时器时间,或通过MN设置新的定时器时间,或修改MN的当前不活动定时器时间。
15.一种消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辅节点SN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至少携带以下信息: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UE的不活动定时器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剩余用户不活动状态时间T1、用户不活动状态维持时间T2。
1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或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或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811302506.2A 2018-11-02 2018-11-02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ctive CN111148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2506.2A CN111148257B (zh) 2018-11-02 2018-11-02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CT/CN2019/104209 WO2020088091A1 (zh) 2018-11-02 2019-09-03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2506.2A CN111148257B (zh) 2018-11-02 2018-11-02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8257A true CN111148257A (zh) 2020-05-12
CN111148257B CN111148257B (zh) 2023-05-02

Family

ID=70461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2506.2A Active CN111148257B (zh) 2018-11-02 2018-11-02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8257B (zh)
WO (1) WO202008809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118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状态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46498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2167A1 (ja) * 2015-07-31 2017-02-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WO201803079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ser plan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708104A (zh) * 2016-08-03 2018-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辅基站变更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26007A (zh) * 2015-08-11 2018-04-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与双连接相关的设备和方法
CN108282825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6262B (zh) * 2012-12-26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分配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和服务网关
WO2015117018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daptation and utilizing a downlink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US10342066B2 (en) * 2014-11-07 2019-07-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2167A1 (ja) * 2015-07-31 2017-02-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7926007A (zh) * 2015-08-11 2018-04-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与双连接相关的设备和方法
CN107708104A (zh) * 2016-08-03 2018-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辅基站变更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3079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ser plan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282825A (zh) * 2017-01-05 2018-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118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状态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46498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8257B (zh) 2023-05-02
WO2020088091A1 (zh)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3043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ata transmission of time sensitive network, related device and medium
JP7066862B2 (ja) 帯域幅部分とphy設定とのアライメント
RU2654539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остоян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202000153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ation
RU2558662C1 (ru) Способ прерывистой работы, инициированной абонентской аппаратурой, в сетях радиосвязи
KR20200113268A (ko) 중앙집중형 유닛-분산형 유닛 아키텍처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디바이스
EP2637365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net services, and relevant device and system
US945646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uxiliary information about user equipment
JP5166568B2 (ja) デュアルモデムデバイスにおけるサスペンドモード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TW200805914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dio communications during idle periods in a wireless system
JP2022065168A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要求構成方法及び送信方法並びに対応する装置
JPWO2009063675A1 (ja) 無線基地制御局、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呼接続完了低下回避方法
US20220022277A1 (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18001281A1 (zh) 传输方式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CN111148257B (zh) 状态上报、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KR20230041066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615355B2 (en) Group resource release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3498219A (zh) 多连接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1038775A1 (en) Method for delaying sending of messages from a user equipment assigned to a base station within a cell of a mobile network
CN114390441B (zh) 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15018262A1 (zh) 一种信道状态的切换方法及网络控制器及基站及通信系统
US20220312519A1 (en) Special Cell Dormancy for New Radio
JP2013005126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CN114390725A (zh) 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13873689A (zh) 一种双连接释放用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