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6946B -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6946B
CN111146946B CN201811312909.5A CN201811312909A CN111146946B CN 111146946 B CN111146946 B CN 111146946B CN 201811312909 A CN201811312909 A CN 201811312909A CN 111146946 B CN111146946 B CN 111146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voltage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2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6946A (zh
Inventor
林崇伟
李弘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dtre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eadtre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tre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eadtre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3129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69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6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6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4Modifications for accelerating switching
    • H03K17/042Modifications for accelerating switching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circui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次级控制器。所述次级控制器包含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和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短路控制信号至短路绕组开关以使所述短路绕组开关开启。当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预定电压时,所述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第一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产生栅极脉冲控制信号。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产生栅极脉冲信号,其中所述栅极脉冲信号是用以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因为所述次级控制器不须通过回授路径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所以所述电源转换器具有较低的成本且对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

Description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在所述电源转换器处于一不连续电流模式(discrete current mode,DCM)或一准谐振模式(quasi resonant mode)时操作一短路绕组开关使所述电源转换器具有较低的成本且对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源转换器的设计者可利用应用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的初级控制器或利用应用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所述初级控制器是利用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的辅助绕组检测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的变化以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次级控制器是直接检测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并通过由光耦合器和可程序化并联稳压二极管(例如TL431)所构成的回授路径传送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至所述初级控制器以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因为所述初级控制器是利用一间接方式检测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辅助绕组检测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所以相较于所述次级控制器,所述初级控制器比较无法准确地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然而,因为所述次级控制器是通过由所述光耦合器和所述可程序化并联稳压二极管所构成的回授路径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所以所述电源转换器会有成本较高(所述光耦合器和所述可程序化并联稳压二极管的费用),以及对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动态响应较慢的问题。因此,上述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方案对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设计者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所述次级控制器包含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一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和一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是用以在一栅极控制信号之后产生一短路控制信号至一短路绕组(short winding)开关以使所述短路绕组开关根据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开启。所述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耦接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当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一预定电压时,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另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控制信号。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耦接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根据所述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信号,其中所述栅极脉冲信号是用以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的操作方法,所述次级控制器包含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一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和一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操作方法包含在一栅极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产生一短路控制信号至一短路绕组开关以使所述短路绕组开关根据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开启;当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一预定电压时,所述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控制信号;及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信号,其中所述栅极脉冲信号是用以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所述次级控制器及所述操作方法是利用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短路绕组开关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二次侧电压不会产生谐振以确保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关闭,以及利用响应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的变化的栅极脉冲信号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次级控制器不须通过由一光耦合器和一可程序化并联稳压二极管所构成的回授路径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所以本发明所公开的电源转换器具有较低的成本且对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二次侧电压、同步开关的栅极电压和短路绕组开关的栅极电压的时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400 电源转换器
102 同步开关
104 功率开关
106 短路绕组开关
108 二次侧绕组
110 一次侧绕组
112 一次侧辅助绕组
114 初级控制器
115 电阻
116 二次侧辅助绕组
200、300 次级控制器
202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
204 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
206 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
302 电流检测信号产生电路
FDS 第一检测信号
GCS 栅极控制信号
GPCS 栅极脉冲控制信号
GPS 栅极脉冲信号
IPRI 一次侧电流
IOUT 输出电流
PGCS 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
PRI 一次侧
SEC 二次侧
SCS 短路控制信号
SDS 第二检测信号
TP1 时间区间
T1、T2、T3、T4 时间
VSW 二次侧电压
VOUT 输出电压
VC 电压
VD 检测电压
VIN 输入电压
500-51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次级控制器200的示意图,其中次级控制器200位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次级控制器200是应用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一不连续电流模式(discrete current mode,DCM)和一准谐振模式(quasi resonant mode),电源转换器100是一反激式电源转换器(flyback power converter),以及次级控制器200包含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一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04和一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另外,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地端的电平和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地端的电平可相同或不同。如图1所示,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04耦接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输出端和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以及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耦接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接下来请参照图2,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二次侧电压VSW(也就是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一同步开关102的源极电压)在一时间区间TP1会随着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功率开关104的开启而改变。如图2所示,在时间区间TP1后(也就是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开启期间),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在一时间T1和一时间T2之间可根据二次侧电压VSW,产生一栅极控制信号GCS,其中在时间T1和时间T2之间(也就是栅极控制信号GCS的启用期间),同步开关102可根据栅极控制信号GCS开启,且栅极控制信号GCS的启用期间和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放电时间有关。另外,如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输入电压VIN是由一交流电压通过一桥式整流器整流所产生。
在栅极控制信号GCS之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可通过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知道栅极控制信号GCS结束,所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将在一时间T3产生一短路控制信号SCS至一短路绕组(short winding)开关106以使短路绕组开关106根据短路控制信号SCS开启,其中短路绕组开关106耦接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绕组108,栅极控制信号GCS和短路控制信号SCS之间具有一预定时间,且所述预定时间可随电源转换器100的设计者的需求改变。如果短路绕组开关106不存在,则二次侧电压VSW将会因为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绕组110和二次侧绕组108的谐振影响而产生谐振(如在时间T3后的虚线所示)。因此,如图2所示,在短路绕组开关106开启后,二次侧电压VSW将不会产生谐振以确保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关闭。
如图1、2所示,在一时间T4时,因为电源转换器100的输出电压VOUT小于一预定电压(也就是耦接于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负载突然变重),所以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04将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FDS至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其中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将根据第一检测信号FDS,产生一栅极脉冲控制信号GPCS(绘示于图1)至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且也根据第一检测信号FDS,关闭短路控制信号SCS。因此,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将根据栅极脉冲控制信号GPCS,产生一栅极脉冲信号GPS。因此,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同步开关102可根据栅极脉冲信号GPS再度开启,且在栅极脉冲信号GPS的启用期间,因同步开关102的开启所产生的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将通过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绕组108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其中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通过二次侧绕组108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电压VC大于一参考电压时,初级控制器114可据以产生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PGCS至功率开关104,导致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在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后,初级控制器114可根据一检测电压VD,决定是否关闭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其中检测电压VD是由流经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一次侧电流IPRI和一电阻115决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电源转换器100启动(start up)时,因为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尚未开启,所以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电压VC大于一预定参考电压时,初级控制器114即可产生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PGCS至功率开关104以使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其中所述预定参考电压低于所述参考电压。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通过二次侧绕组108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电压VC的斜率大于一参考值时,初级控制器114可据以产生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PGCS至功率开关104,导致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因此,如图2所示,次级控制器200可通过短路绕组开关106和栅极脉冲信号GPS精准地实现由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控制电源转换器100的开启与关闭,也就是说次级控制器200不必通过现有技术所公开的由光耦合器和可程序化并联稳压二极管(例如TL431)所构成的回授路径实现由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控制电源转换器100的开启与关闭。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次级控制器3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次级控制器300和次级控制器200的差别在于次级控制器300另包含一电流检测信号产生电路302,其中当电源转换器100的输出电流IOUT大于一预定电流(也就是耦接于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负载突然变重)时,电流检测信号产生电路302产生一第二检测信号SDS至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其中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可根据第一检测信号FDS和第二检测信号SDS的其中之一,产生栅极脉冲控制信号GPCS。另外,次级控制器300的其余操作原理都和次级控制器2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电源转换器100的次级控制器只包含电流检测信号产生电路302-而不包含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04,其中应用于电源转换器100的次级控制器的操作原理都可参照次级控制器200,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源转换器400的示意图,其中次级控制器200应用于电源转换器400。如图4所示,电源转换器400和电源转换器100的差别在于电源转换器400的短路绕组开关106耦接于电源转换器400的二次侧辅助绕组116。因此,如图4所示,在栅极脉冲信号GPS的启用期间,因同步开关102的开启所产生的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将通过电源转换器400的二次侧辅助绕组116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400的一次侧PRI,其中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通过二次侧辅助绕组116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400的一次侧PRI的电压VC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时,初级控制器114可据以产生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PGCS至功率开关104,导致电源转换器400的一次侧PRI开启。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通过二次侧辅助绕组116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400的一次侧PRI的电压VC的斜率大于所述参考值时,初级控制器114可据以产生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PGCS至功率开关104,导致电源转换器400的一次侧PRI开启。另外,电源转换器400的其余操作原理可参照电源转换器100,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5,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图5的操作方法是利用图1的电源转换器100、次级控制器200和初级控制器114说明,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在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关闭后的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开启期间,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根据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二次侧电压VSW,产生栅极控制信号GCS;
步骤504:在栅极控制信号GCS之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产生短路控制信号SCS至短路绕组开关106以使短路绕组开关106根据短路控制信号SCS开启;
步骤506:当电源转换器100的输出电压VOUT小于所述预定电压时,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04产生第一检测信号FDS至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
步骤508: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根据第一检测信号FDS,产生栅极脉冲控制信号GPCS,以及关闭短路控制信号SCS;
步骤510: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根据栅极脉冲控制信号GPCS,产生栅极脉冲信号GPS,其中栅极脉冲信号GPS是用以使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跳回步骤502。
在步骤502中,如图2所示,在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后,初级控制器114可根据检测电压VD,决定是否关闭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其中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二次侧电压VSW在时间区间TP1会随着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开启而改变。如图2所示,在时间区间TP1后(也就是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开启期间),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在时间T1和时间T2之间可根据二次侧电压VSW,产生栅极控制信号GCS,其中在时间T1和时间T2之间(也就是栅极控制信号GCS的启用期间),同步开关102可根据栅极控制信号GCS开启,且栅极控制信号GCS的启用期间和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放电时间有关。
在步骤504中,在栅极控制信号GCS之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可通过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知道栅极控制信号GCS结束,所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将在时间T3产生短路控制信号SCS至短路绕组开关106以使短路绕组开关106根据短路控制信号SCS开启,其中短路绕组开关106耦接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绕组108(如图1所示)或耦接于电源转换器400的二次侧辅助绕组116(如图4所示)。另外,栅极控制信号GCS和短路控制信号SCS之间具有一预定时间,且所述预定时间可随电源转换器100的设计者的需求改变。因此,如图2所示,在短路绕组开关106开启后,二次侧电压VSW将不会产生谐振以确保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关闭。
在步骤506中,如图1、2所示,在时间T4时,因为电源转换器100的输出电压VOUT小于所述预定电压(也就是耦接于于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负载突然变重),所以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04将产生第一检测信号FDS至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在步骤508中,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2将根据第一检测信号FDS,产生栅极脉冲控制信号GPCS(绘示于图1)至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且也根据第一检测信号FDS,关闭短路控制信号SCS。
在步骤510中,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6将根据栅极脉冲控制信号GPCS,产生栅极脉冲信号GPS。因此,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SEC的同步开关102可根据栅极脉冲信号GPS再度开启,且在栅极脉冲信号GPS的启用期间,因同步开关102的开启所产生的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将通过电源转换器100的二次侧绕组108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其中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通过二次侧绕组108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电压VC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时,初级控制器114可据以产生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PGCS至功率开关104,导致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在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后,初级控制器114可根据检测电压VD,决定是否关闭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其中检测电压VD是由流经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一次侧电流IPRI和一电阻115决定。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二次侧电压VSW的变化通过二次侧绕组108和一次侧辅助绕组112耦合至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的电压VC的斜率大于所述参考值时,初级控制器114可据以产生一次侧栅极控制信号PGCS至功率开关104,导致电源转换器100的一次侧PRI开启。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公开的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是利用所述短路绕组开关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二次侧电压不会产生谐振以确保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关闭,以及利用响应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的栅极脉冲信号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次级控制器不须通过由一光耦合器和一可程序化并联稳压二极管所构成的回授路径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开启与关闭,所以本发明所公开的电源转换器具有较低的成本且对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在一栅极控制信号之后产生一短路控制信号至一短路绕组开关以使所述短路绕组开关根据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开启,其中所述短路绕组开关并联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
一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耦接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当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一预定电压时,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另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以及关闭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及
一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耦接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根据所述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一同步开关根据所述栅极脉冲信号开启,且在所述栅极脉冲信号的启用期间,因所述同步开关的开启所产生的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二次侧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和一次侧辅助绕组耦合至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以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其中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另根据所述二次侧电压,产生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且所述同步开关根据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器是一反激式电源转换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短路绕组开关开启期间,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和一次侧辅助绕组耦合至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的电压大于一参考电压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和一次侧辅助绕组耦合至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的电压的斜率大于一参考值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和所述短路控制信号之间具有一预定时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一电流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当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大于一预定电流时,产生一第二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另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产生所述栅极脉冲控制信号。
8.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在一栅极控制信号之后产生一短路控制信号至一短路绕组开关以使所述短路绕组开关根据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开启,其中所述短路绕组开关并联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辅助绕组;
一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耦接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当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一预定电压时,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另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以及关闭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及
一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耦接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根据所述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一同步开关根据所述栅极脉冲信号开启,且在所述栅极脉冲信号的启用期间,因所述同步开关的开启所产生的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二次侧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和一次侧辅助绕组耦合至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以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其中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另根据所述二次侧电压,产生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且所述同步开关根据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开启。
9.一种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的操作方法,所述次级控制器包含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一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和一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在一栅极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产生一短路控制信号至并联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辅助绕组的短路绕组开关以使所述短路绕组开关根据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开启;
当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一预定电压时,所述电压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
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以及关闭所述短路控制信号;及
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栅极脉冲控制信号,产生一栅极脉冲信号;
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一同步开关根据所述栅极脉冲信号开启;及
在所述栅极脉冲信号的启用期间,因所述同步开关的开启所产生的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二次侧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和一次侧辅助绕组耦合至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使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其中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另根据所述二次侧电压,产生所述栅极控制信号,且所述同步开关根据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开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短路绕组开关开启期间,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关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和一次侧辅助绕组耦合至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的电压大于一参考电压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压的变化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绕组和一次侧辅助绕组耦合至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的电压的斜率大于一参考值时,所述电源转换器的一次侧开启。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和所述短路控制信号之间具有一预定时间。
CN201811312909.5A 2018-11-06 2018-11-06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11146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2909.5A CN111146946B (zh) 2018-11-06 2018-11-06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2909.5A CN111146946B (zh) 2018-11-06 2018-11-06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6946A CN111146946A (zh) 2020-05-12
CN111146946B true CN111146946B (zh) 2021-03-23

Family

ID=7051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2909.5A Active CN111146946B (zh) 2018-11-06 2018-11-06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694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0738A (en) * 1995-04-07 1999-06-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riving circuit for driv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t high speed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6166613A (ja) * 2004-12-08 2006-06-22 Fujitsu Access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277067A (zh) * 2007-11-23 2008-10-01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器的同步调整电路
JP2009177331A (ja) * 2008-01-22 2009-08-06 Nec Corp 画像信号転送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該転送システムを具備する撮像装置
JP2009254121A (ja) * 2008-04-07 2009-10-29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9268325A (ja) * 2008-04-30 2009-11-12 Noritz Corp フライバックコンバータ
CN101686014A (zh) * 2008-09-24 2010-03-31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返驰式交换电源供应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125134A (ja) * 2010-11-15 2012-06-28 Sanken Electric Co Ltd 調光装置及び調光方法
CN102545634A (zh) * 2012-02-01 2012-07-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返驰变压器电路
JP2015142423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6026700A (zh) * 2015-03-27 2016-10-12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的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6230265A (zh) * 2016-08-24 2016-12-14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流型dc‑dc隔离转换控制电路
CN106558990A (zh) * 2015-09-30 2017-04-05 苹果公司 用于多个输出电压的分接绕组式反激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4154B2 (ja) * 2001-03-12 2004-02-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パワートランジスタの駆動用電源回路
US8575849B2 (en) * 2011-07-15 2013-11-05 Osram Sylvania Inc. Resonate driver for solid state light sources
KR102268951B1 (ko) * 2014-04-07 2021-06-23 온세미컨덕터코리아 주식회사 부하 검출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전력 공급 장치
US10027165B2 (en) * 2016-06-20 2018-07-17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secondary side to primary sid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0738A (en) * 1995-04-07 1999-06-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riving circuit for driv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t high speed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6166613A (ja) * 2004-12-08 2006-06-22 Fujitsu Access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277067A (zh) * 2007-11-23 2008-10-01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器的同步调整电路
JP2009177331A (ja) * 2008-01-22 2009-08-06 Nec Corp 画像信号転送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該転送システムを具備する撮像装置
JP2009254121A (ja) * 2008-04-07 2009-10-29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9268325A (ja) * 2008-04-30 2009-11-12 Noritz Corp フライバックコンバータ
CN101686014A (zh) * 2008-09-24 2010-03-31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返驰式交换电源供应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125134A (ja) * 2010-11-15 2012-06-28 Sanken Electric Co Ltd 調光装置及び調光方法
CN102545634A (zh) * 2012-02-01 2012-07-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返驰变压器电路
JP2015142423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6026700A (zh) * 2015-03-27 2016-10-12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的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6558990A (zh) * 2015-09-30 2017-04-05 苹果公司 用于多个输出电压的分接绕组式反激变换器
CN106230265A (zh) * 2016-08-24 2016-12-14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流型dc‑dc隔离转换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6946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1811B1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flyback circuit
US7558093B1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emulated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JP5928506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10199942B2 (en) Controller and power supply
US9369054B2 (e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ontroller
JP4814910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TW202038550A (zh) 二次側控制的控制電路以及形成二次側控制的控制電路的方法
US11955894B2 (en) Quasi-resonant auto-tuning controller
JP6075008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7006614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9407153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system
JP2004260977A (ja) Ac−dcコンバータ
CN111865087B (zh) 电源转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US10756639B2 (en) Secondary controller applied to a secondary side of a power converter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146946B (zh)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US11128227B2 (en) Secondary controller applied to a secondary side of a power converter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211046766U (zh)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
CN113629664A (zh)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短路保护的电压模式控制器及操作方法
CN112636601A (zh)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次级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US11990845B2 (en) Secondary controller applied to a secondary side of a power converter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7479313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16805843A (zh) 反激式电源转换器及其二次侧控制方法
JP2019176612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2006158078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687659B2 (ja)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