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6434A -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6434A
CN111146434A CN201911387570.XA CN201911387570A CN111146434A CN 111146434 A CN111146434 A CN 111146434A CN 201911387570 A CN201911387570 A CN 201911387570A CN 111146434 A CN111146434 A CN 111146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polymer layer
based particles
negative electrode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75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婷
姜道义
陈志焕
崔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875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64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6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本申请负极材料包括硅基颗粒,所述硅基颗粒包括含硅基体和聚合物层,所述含硅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有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包含碳纳米管和碱金属离子,所述碱金属离子包含Li+、Na+、K+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碱金属离子的含量为50‑5000ppm。由本申请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降低的阻抗,以及提升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特别是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类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和无人机等的普及,对其中的电化学装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例如,不仅要求电池轻便,而且还要求电池拥有高容量和较长的工作寿命。锂离子电池凭借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无记忆效应和工作寿命长等突出的优点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以试图在至少某种程度上解决至少一种存在于相关领域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使用该负极材料的负极、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硅基颗粒,所述硅基颗粒包括含硅基体和聚合物层,所述含硅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有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包含碳纳米管和碱金属离子,所述碱金属离子包含Li+、Na+、K+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碱金属离子的含量为约50-5000pp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负极,其包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负极材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负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由本申请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降低的阻抗,以及提升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额外层面及优点将部分地在后续说明中描述和显示,或是经由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而阐释。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简要地说明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所必要的附图以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显而易见地,下文描述中的附图仅只是本申请中的部分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然可以根据这些附图中所例示的结构来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对比例5中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中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SEM图片。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3中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SEM图片。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6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SEM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例将会被详细的描示在下文中。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应该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术语“约”用以描述及说明小的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形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代其中事件或情形精确发生的例子以及其中事件或情形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举例来说,当结合数值使用时,术语可指代小于或等于所述数值的±10%的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
另外,有时在本文中以范围格式呈现量、比率和其它数值。应理解,此类范围格式是用于便利及简洁起见,且应灵活地理解,不仅包含明确地指定为范围限制的数值,而且包含涵盖于所述范围内的所有个别数值或子范围,如同明确地指定每一数值及子范围一般。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权利要求书中,由术语“中的一者”、“中的一个”、“中的一种”或其他相似术语所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中的任一者。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及B,那么短语“A及B中的一者”意味着仅A或仅B。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及C,那么短语“A、B及C中的一者”意味着仅A;仅B;或仅C。项目A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B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C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权利要求书中,由术语“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他相似术语所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及B,那么短语“A及B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仅B;或A及B。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及C,那么短语“A、B及C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或仅B;仅C;A及B(排除C);A及C(排除B);B及C(排除A);或A、B及C的全部。项目A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B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C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
一、负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其中所述负极材料包括硅基颗粒,所述硅基颗粒包括含硅基体和聚合物层,所述含硅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有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包含碳纳米管和碱金属离子,所述碱金属离子包含Li+、Na+、K+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碱金属离子的含量为约50-5000ppm。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包覆所述含硅基体的全部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碱金属离子的含量为约70-5000ppm。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碱金属离子的含量为约100-5000ppm。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碱金属离子的含量为约500ppm、约1000ppm、约1500ppm、约2000ppm、约2500ppm、约3000ppm、约3500ppm、约4000ppm、约4500ppm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包含羧甲基纤维素锂(CMC-Li)、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钾(CMC-K)、聚丙烯酸锂(PAA-Li)、聚丙烯酸钠(PAA-Na)、聚丙烯酸钾(PAA-K)、海藻酸锂(ALG-Li)、海藻酸钠(ALG-Na)、海藻酸钾(ALG-K)或其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约500nm-3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约1μm-25μ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约5μm、约10μm、约15μm、约20μm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硅基体包括SiOx,且0.6≤x≤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硅基体包括Si、SiO、SiO2、SiC或其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小于约10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小于约5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小于约2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小于约5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小于约2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小于约0.5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约10nm、约20nm、约30nm、约40nm、约50nm、约60nm、约70nm、约80nm、约90nm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聚合物层的含量为约0.05-1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聚合物层的含量为约1-1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聚合物层的含量为约2wt%、约3wt%、约4wt%、约5wt%、约6wt%、约7wt%、约8wt%、约9wt%、约10wt%、约11wt%、约12wt%、约13wt%、约14wt%、约14wt%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的厚度为约5nm-20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的厚度为约10nm-15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的厚度为约50nm-10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的厚度为约10nm、约20nm、约30nm、约40nm、约50nm、约60nm、约70nm、约80nm、约90nm、约100nm、约110nm、约120nm、约130nm、约140nm、约150nm、约160nm、约170nm、约180nm、约190nm、约200nm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包含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或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约1-3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约5-2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约10nm、约15nm、约20nm、约25nm、约30nm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为约50-30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为约100-20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为约500、约2000、约5000、约10000、约15000、约2000、约25000、约30000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约0.01-1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约1-8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约0.02wt%、约0.05wt%、约0.1wt%、约0.5wt%、约1wt%、约1.5wt%、约2wt%、约2wt%、约3wt%、约4wt%、约5wt%、约6wt%、约7wt%、约8wt%、约9wt%、约10wt%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中的聚合物与所述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约1∶10-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中的聚合物与所述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约1∶8、约1∶5、约1∶3、约1∶1、约3∶1、约5∶1、约7∶1、约10∶1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颗粒的比表面积为约2.5-15m2/g。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颗粒的比表面积为约5-10m2/g。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颗粒的比表面积为约3m2/g、约4m2/g、约6m2/g、约8m2/g、约10m2/g、约12m2/g、约14m2/g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种负极材料进一步包括石墨颗粒。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颗粒与所述硅基颗粒的重量比为约3∶1-2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颗粒与所述硅基颗粒重量比为约3∶1、约5∶1、约6∶1、约7∶1、约10∶1、约12∶1、约15∶1、约18∶1、约20∶1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二、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任一种负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碳纳米管粉末加入到含有聚合物的溶液中,分散约1-24h得到浆料;
(2)将含硅基体加入到上述浆料中,分散约2-4h得到混合浆料;和
(3)去除所述混合浆料中的溶剂得到硅基颗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上述硅基颗粒与石墨颗粒混合的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颗粒与所述硅基颗粒的重量比为约3∶1、约5∶1、约6∶1、约7∶1、约10∶1、约12∶1、约15∶1、约18∶1、约20∶1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硅基体、碳纳米管和聚合物的定义分别如上所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与所述碳纳米管粉末的重量比为约1∶10-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与所述碳纳米管粉末的重量比为约1∶8、约1∶5、约1∶3、约1∶1、约3∶1、约5∶1、约7∶1、约10∶1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硅基体与聚合物的重量比为约200∶1-5∶1。在一些实施例中,含硅基体与聚合物的重量比为约150∶1-5∶1。在一些实施例中,含硅基体与聚合物的重量比为约200∶1、约150∶1、约100∶1、约50∶1、约10∶1、约1∶1、约5∶1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包含水、乙醇、甲醇、正己烷、N,N-二甲基甲酰胺、吡咯烷酮、丙酮、甲苯、异丙醇或其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的分散时间为约1h、约5h、约10h、约15h、约20h、约24h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分散时间为约2h、约2.5h、约3h、约3.5h、约4或者这些数值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去除溶剂的方法包括旋转蒸发、喷雾干燥、过滤、冷冻干燥或其任意组合。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内层1为含硅基体,外层2为包含碳纳米管的聚合物层。含有碳纳米管(CNT)的聚合物层包覆在含硅基体的表面,可以利用聚合物将CNT束缚在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有利于提升CNT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界面稳定性,从而提升其循环性能。
硅基负极材料具有高达1500-4200mAh/g的克容量,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的低电导性,以及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约300%的体积膨胀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目前提升硅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主要有以下手段:设计多孔硅基材料、降低硅氧材料的尺寸、采用氧化物包覆、聚合物包覆以及碳材料包覆等。相较于块体材料,设计多孔硅基材料以及降低硅氧材料的尺寸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倍率性能。但随着循环的进行,副反应的发生以及不可控的SEI膜的生长进一步限制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氧化物和聚合物的包覆可以避免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接触,但由于其较差的导电性会增加电化学阻抗,且在脱嵌锂过程中包覆层易被破坏,从而降低了其循环寿命。在这些包覆手段里,碳材料的包覆可以提供优异的导电性,因而是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但是在电池极片加工过程中,碳包覆硅基材料很可能由于反复剪切力的作用出现脱碳现象,从而影响其库伦效率;另一方面,在多次的循环过程中由于硅的膨胀收缩和破裂,碳层也易于从基体上剥落,伴随着SEI的生成以及副产物的包裹,电化学阻抗和极化增大,从而影响循环寿命。
鉴于此,避免电解液与硅基材料直接接触的同时提高其电导性,并且提升包覆层的结合力以及稳定性,对于抑制硅基材料体积膨胀,从而进一步改善循环寿命、提高循环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首先制备了在含硅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具有聚合物层的硅基颗粒,并且该聚合物层包含碳纳米管(CNT)。CNT的存在提高了负极活性材料的导电性。此外,含有碳纳米管的聚合物层作为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外表面,可以利用聚合物将CNT束缚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有利于提升CNT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界面稳定性,同时抑制硅基材料体积膨胀从而提升其循环稳定性。
在含硅基体表面引入聚合物层时,常用到含有碱金属的聚合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本申请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如果碱金属的含量过多,聚合物本身易于形成含羧基聚合物的自连接,使得硅材料在表面形成聚合物层后,阻抗过大,从而大大降低了硅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因此在含硅基体表面引入含有碱金属的聚合物层时,需要控制碱金属的引入量,从而改善材料表面的界面稳定性,同时提高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当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中由聚合物引入的碱金属离子的含量在约50-5000ppm范围内时,由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降低的阻抗,以及提升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三、负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集流体和位于该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粘合剂。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乙烯、羧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亚乙基氧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1,1-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化的丁苯橡胶、环氧树脂或尼龙。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导电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金属粉、金属纤维、铜、镍、铝、银或聚亚苯基衍生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体包括,但不限于:铜箔、镍箔、不锈钢箔、钛箔、泡沫镍、泡沫铜或覆有导电金属的聚合物基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在溶剂中将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合剂混合,以制备活性材料组合物,并将该活性材料组合物涂覆在集流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去离子水、N-甲基吡咯烷酮。
四、正极
可用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正极的材料、构成和其制造方法包括任何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为美国专利申请US9812739B中记载的正极,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包括集流体和位于该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钴酸锂(LiCoO2)、锂镍钴锰(NCM)三元材料、磷酸亚铁锂(LiFePO4)或锰酸锂(LiMn2O4)。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材料层还包括粘合剂,并且可选地包括导电材料。粘合剂提高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彼此间的结合,并且还提高正极活性材料与集流体的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乙烯、羧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亚乙基氧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1,1-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化的丁苯橡胶、环氧树脂或尼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碳的材料、基于金属的材料、导电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碳的材料选自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金属的材料选自金属粉、金属纤维、铜、镍、铝或银。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聚合物为聚亚苯基衍生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铝。
正极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制备方法制备。例如,正极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在溶剂中将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合剂混合,以制备活性材料组合物,并将该活性材料组合物涂覆在集流体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N-甲基吡咯烷酮。
五、电解液
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解液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解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根据本申请的电解液的有机溶剂可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可作为电解液的溶剂的有机溶剂。根据本申请的电解液中使用的电解质没有限制,其可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解质。根据本申请的电解液的添加剂可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可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的添加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亚丙酯或丙酸乙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锂盐包括有机锂盐或无机锂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锂盐包括,但不限于: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二氟磷酸锂(LiPO2F2)、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LiTFSI)、双(氟磺酰)亚胺锂Li(N(SO2F)2)(LiFSI)、双草酸硼酸锂LiB(C2O4)2(LiBOB)或二氟草酸硼酸锂LiBF2(C2O4)(LiDFOB)。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液中锂盐的浓度为:约0.5-3mol/L、约0.5-2mol/L或约0.8-1.5mol/L。
六、隔离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设有隔离膜以防止短路。可用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隔离膜的材料和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为任何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包括由对本申请的电解液稳定的材料形成的聚合物或无机物等。
例如,隔离膜可包括基材层和表面处理层。基材层为具有多孔结构的无纺布、膜或复合膜,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可选用聚丙烯多孔膜、聚乙烯多孔膜、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无纺布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孔复合膜。
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表面处理层,表面处理层可以是聚合物层或无机物层,也可以是混合聚合物与无机物所形成的层。
无机物层包括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无机颗粒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钛、二氧化铪、氧化锡、二氧化铈、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锆、氧化钇、碳化硅、勃姆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和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和聚六氟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聚合物层中包含聚合物,聚合物的材料选自聚酰胺、聚丙烯腈、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偏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七、电化学装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任何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包括具有能够吸留、放出金属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负极;电解液;和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种类的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或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装置是锂二次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锂二次电池包括,但不限于:锂金属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或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
八、电子装置
本申请的电子装置可为任何使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等。
下面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并且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说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制备方法仅是实例,其他任何合适的制备方法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实施例
以下说明根据本申请的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性能评估。
一、测试方法
粉末性质测试方法
1、比表面积测试:在恒温低温下,测定不同相对压力时的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后,基于布朗诺尔-埃特-泰勒吸附理论及其公式(BET公式)求得试样单分子层吸附量,从而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称取约1.5-3.5g粉末样品装入TriStar II 3020的测试样品管中,约200℃脱气120min后进行测试。
2、碳含量测试:样品在富氧条件下由高频炉高温加热燃烧使碳和硫分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该气体经处理后进入相应的吸收池,对相应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再由探测器转化成对应的信号。此信号由计算机采样,经线性校正后转换成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成正比的数值,然后把整个分析过程的取值累加,分析结束后,此累加值在计算机中除以重量值,再乘以校正系数,扣除空白,即可获得样品中碳、硫百分含量。利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上海德凯HCS-140)进行样品测试。
3、粉末电子电导率测试:采用四线两端子法,通过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和流经电流确定电阻,结合待测电阻的高度和底面积计算电导率。取一定量粉末加入到测试模具中,轻轻震平后,再将模具上的垫片放置在样品上;装样完毕后将模具置于电子压力试验机工作台面上,以5mm/min的速率升至500kg(159Mpa),恒压60s,再卸压至0;当样品恒压至5000±2kg(升压到达5000kg后约15~25s)时记录样品压力,并读取样品变形高度,记录此时的电阻测试仪显示数值,即可采用公式计算电子电导率。
4、碱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粉末:称取0.2g负极活性材料(实施例1至7和对比例1至7),置于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的烧杯中,待数字天平测量值稳定后记录样品重量,精确到0.0001g。向样品中缓慢加入10mL浓HNO3和2mL HF,置于220℃的平板加热器上,加热消解至几乎蒸干。缓慢加入10mL硝酸,继续加热消解约15min,使样品充分溶解。将溶解的样品置于通风橱中,冷却至室温。将样品溶液摇匀,并缓慢倾入具有单层滤纸的漏斗中,并冲洗烧杯与滤渣3次。在20±5℃下定容至50mL,摇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 7000)测试滤液的离子光谱强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其离子浓度,从而计算样品中所含的元素含量。
负极:将实施例1至7和对比例1-7中所得到的负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刮下后,进行2h的600℃热处理,之后将热处理后的样品采用上述粉末测试方法,进行元素含量的测定。
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扫描电镜表征由PhilipsXL-3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记录,在10kV,10mA条件下进行检测。
扣式电池性能测试
在干燥氩气环境下,在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重量比约1∶1∶1)混合而成的溶剂中,加入LiPF6,混合均匀,其中LiPF6的浓度为约1.15mol/L,再加入约7.5wt%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后,混合均匀得到电解液。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得到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导电乙炔黑与粘结剂PAA(改性聚丙烯酸,PAA)按照重量比约80∶10∶10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形成浆料,利用刮刀涂覆形成厚度为约100μm的涂层,在真空干燥箱中在约85℃烘干约12小时,在干燥环境中用冲压机切成直径为约1cm的圆片,在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隔离膜选择ceglard复合膜,加入电解液组装成扣式电池。用蓝电(LAND)系列电池测试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静置3h后,以0.05C放电至0.005V,再以50μA放电至0.005V;静置5min后,0.1C恒流充电至2V;静置5min后,重复两次上述步骤;测试得到充放电容量曲线,其中首次效率计算方式为嵌锂截至电压为0.8V的容量/脱锂电压截至到0.005V对应的容量。
全电池性能测试
1、高温循环性能测试:测试温度为45℃,以0.7C恒流充电到4.4V,恒压充电到0.025C,静置5分钟后以0.5C放电到3.0V。以此步得到的容量为初始容量,进行0.7C充电/0.5C放电进行循环测试,以每一步的容量与初始容量做比值,得到容量衰减曲线(容量衰减曲线以循环圈数为X轴,容量保持率为Y轴)。记录45℃循环截至到容量保持率为80%的圈数,从而比较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
2、放电倍率测试:在25℃下,以0.2C放电到3.0V,静置5min,以0.5C充电到4.4V,恒压充电到0.05C后静置5分钟,调整放电倍率,分别以0.2C、0.5C、1C、1.5C、2.0C进行放电测试,分别得到放电容量,以每个倍率下得到的容量与0.2C得到的容量对比,得到比值,通过比较该比值比较倍率性能。
3、直流电阻(DCR)测试:利用Maccor机在25℃测试电池的实际容量(0.7C恒流充电到4.4V,恒压充电到0.025C,静置10分钟,以0.1C放电到3.0V,静置5分钟)通过0.1C放电一定充电状态(state ofcharge,SOC)下,测试1s放电以5ms进行采点,计算出在不同SOC下的DCR值。
二、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正极的制备
将LiCoO2、导电炭黑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96.7%∶1.7%∶1.6%的重量比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体系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正极浆料。将制得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正极集流体铝箔上,烘干,冷压,得到正极。
负极的制备
将石墨与实施例中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按照89∶1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克容量为500mAh/g的混合负极活性材料,将混合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乙炔黑、PAA按照重量比95∶1.2∶3.8在去离子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涂覆于Cu箔上烘干、冷压,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的制备
在干燥氩气环境下,在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重量比1∶1∶1)混合而成的溶剂中,加入LiPF6混合均匀,其中LiPF6的浓度为1mol/L,再加入10wt%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后混合均匀得到电解液。
隔离膜的制备
以聚乙烯(PE)多孔聚合薄膜作为隔离膜。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将正极、隔离膜、负极按顺序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极和负极中间以起到隔离的作用。卷绕得到裸电芯。将裸电芯置于外包装中,注入电解液,封装。经过化成、脱气、切边等工艺流程得到锂离子电池。
三、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1、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实施例1-7和对比例1-7中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
(1)将碳纳米管和聚合物在水中高速分散12h得到均匀混合的浆料;
(2)将SiO(Dv50为3μm)加入步骤(1)中混合均匀的浆料中,搅拌约4小时后得到均匀混合的分散液;
(3)喷雾干燥(进口温度约200℃,出口温度约110℃)所述分散液得到粉末;和
(4)冷却后取出粉末样品,破碎、400目过筛得到硅基颗粒,作为硅基负极活性材料。
表1示出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7中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制备方法中使用的各物质种类和加入量。
表1
序号 含硅基体 CNT加入量 聚合物种类 聚合物加入量
实施例1 SiO/100g 0.5g CMC-Na 2g
实施例2 SiO/100g 0.5g CMC-Na 2g
实施例3 SiO/100g 1g CMC-Na 3g
实施例4 SiO/100g 1g CMC-Na 3g
实施例5 SiO/100g 1g CMC-Na 3g
实施例6 SiO/100g 5g CMC-Na 3g
实施例7 SiO/100g 5g CMC-Na 3g
对比例1 SiO/100g 0.5g CMC-Na 3g
对比例2 SiO/100g 1g CMC-Na 3g
对比例3 SiO/100g 5g CMC-Na 3g
对比例4 SiO/100g 12g CMC-Na 3g
对比例5 SiO/100g 0.5g - -
对比例6 SiO/100g 1g - -
对比例7 SiO/100g 5g - -
“-”表示制备过程中未加入此物质。
表2示出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7中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和相关性能参数。
表2中各物质的含量均是基于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计算得到的。
Figure BDA0002339612400000151
由实施例1-7和对比例1-7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与在含硅基体表面仅具有CNT(即不具有聚合物)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相比,由表面具有聚合物和CNT复合层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降低的阻抗,以及提升的首次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由以上测试结果还可以看出,在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具有聚合物和CNT复合层的情况下,当碱金属离子的含量小于约5000ppm时,锂离子电池的阻抗进一步降低,且首次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进一步提高。
图2示出了本申请对比例5中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中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SEM图片;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3中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SEM图片;且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6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SEM图片。
图2-5为不同实施例中添加不同含量碳纳米管以及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未添加聚合物的图2,图3-5中碳纳米管和聚合物更加均匀地分布于硅基负极材料表面并且连接相邻的硅基颗粒,这说明碳纳米管和聚合物的复合物能更均匀的分布于硅基材料表面。
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些实施例”、“部分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另一举例”、“举例”、“具体举例”或“部分举例”的引用,其所代表的意思是在本申请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举例包含了该实施例或举例中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的各处所出现的描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另一个举例中”,“在一个举例中”、“在特定举例中”或“举例“,其不必然是引用本申请中的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本文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举例中结合。
尽管已经演示和描述了说明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不能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原理及范围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改变,替代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负极材料,其包括硅基颗粒,所述硅基颗粒包括含硅基体,所述含硅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有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包含碳纳米管和碱金属离子,所述碱金属离子包含Li+、Na+、K+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碱金属离子的含量为50-500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层包含羧甲基纤维素锂(CMC-Li)、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钾(CMC-K)、聚丙烯酸锂(PAA-Li)、聚丙烯酸钠(PAA-Na)、聚丙烯酸钾(PAA-K)、海藻酸锂(ALG-Li)、海藻酸钠(ALG-Na)、海藻酸钾(ALG-K)或其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中所述含硅基体包括SiOx,且0.6≤x≤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中所述含硅基体包括Si、SiO、SiO2、SiC或其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材料,其中所述Si的颗粒尺寸为小于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中基于所述硅基颗粒的总重量,所述聚合物层的含量为0.05-15wt%;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01-10wt%;和/或所述聚合物层中的聚合物与所述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1:10-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200nm;所述硅基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0nm-30μm;和/或所述硅基颗粒的比表面积为1-50m2/g。
8.一种负极,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
9.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含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
10.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1911387570.XA 2019-12-26 2019-12-26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1146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7570.XA CN111146434A (zh) 2019-12-26 2019-12-26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7570.XA CN111146434A (zh) 2019-12-26 2019-12-26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6434A true CN111146434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21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7570.XA Pending CN111146434A (zh) 2019-12-26 2019-12-26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643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796A1 (zh) * 2019-10-09 2021-04-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161532A (zh) * 2021-03-31 2021-07-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活性材料及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WO2023050833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WO2024024552A1 (ja) * 2022-07-29 2024-02-0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60137A (ja) * 2012-08-22 2014-04-03 Yoshiaki Nagaura シリカ電極の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製造方法
CN104471752A (zh) * 2012-05-25 2015-03-25 耐克森有限公司 复合颗粒
CN104885269A (zh) * 2013-06-19 2015-09-02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7011A (zh) * 2017-06-28 2017-11-0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氮掺杂的有序多孔碳包覆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39465A (zh) * 2017-12-01 2018-05-15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01184A (zh) * 2018-09-10 2019-02-01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硅基材料的改性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752A (zh) * 2012-05-25 2015-03-25 耐克森有限公司 复合颗粒
JP2014060137A (ja) * 2012-08-22 2014-04-03 Yoshiaki Nagaura シリカ電極の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製造方法
CN104885269A (zh) * 2013-06-19 2015-09-02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7011A (zh) * 2017-06-28 2017-11-0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氮掺杂的有序多孔碳包覆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39465A (zh) * 2017-12-01 2018-05-15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01184A (zh) * 2018-09-10 2019-02-01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硅基材料的改性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796A1 (zh) * 2019-10-09 2021-04-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161532A (zh) * 2021-03-31 2021-07-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活性材料及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WO2023050833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WO2024024552A1 (ja) * 2022-07-29 2024-02-0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7296B (zh) 负极材料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0911636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0797520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029543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975980A (zh) 负极材料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0890531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146434A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146428B (zh) 负极和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146421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540426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820869B (zh) 负极活性材料、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0931742B (zh) 负极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146422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0911635B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146420A (zh)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146433A (zh) 负极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EP4016673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ntaining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199988A1 (en) Anode material,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4026713B (zh) 硅碳复合颗粒、负极活性材料及包含它的负极、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5053379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JP7203990B2 (ja) 負極材料、並びに、それを含む電気化学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US20220199986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ntaining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23854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aining same
US20220052328A1 (en) Anode material,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20199969A1 (en) Anode material,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