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1963A -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1963A
CN111141963A CN201911327271.7A CN201911327271A CN111141963A CN 111141963 A CN111141963 A CN 111141963A CN 201911327271 A CN201911327271 A CN 201911327271A CN 111141963 A CN111141963 A CN 111141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in
resistor
test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72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1963B (zh
Inventor
郁发新
宣银良
丁旭
张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enlei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enlei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enlei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enlei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72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1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1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1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1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1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28Measuring attenuation, gain, phase shift or derive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four pole networks, i.e. two-port networks; Measuring transient respon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28Provision in measuring instruments for reference values, e.g. standard voltage, standard wavefor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3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electric measuring instruments with basic electronic circuits, e.g. with amplifi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3/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frequencies; Arrangements for analysing frequency spectra
    • G01R23/16Spectrum analysis; Fourier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包括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多通道开关网络、ARM控制系统和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包括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多通道开关网络包括射频微波控制开关、柔性射频电缆、控制电路;ARM控制系统包括串口通信设备、ARM处理器、串并转换接口、组件控制接口和开关网络控制接口;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GPIB控制线、USB传输线;本发明提供了可以高效、灵活的实现TR组件的收发状态控制,自动完成测试通道的选择,并根据测试指标要求,快速切换测试链路,选择相应的测试设备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射频微波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TR组件是相控阵雷达的核心部件,一部相控阵雷达中包含了成千上万的TR组件。TR组件中包含了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其中发射通道实现对发射信号的放大、调制、相位控制、幅度控制等功能,接收通道实现对接收信号的放大、解调、相位控制、幅度控制等功能。每个TR组件的技术指标种类繁多、计算复杂,基本无法手动完成一个TR组件的测试。构建一套完善的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并且可以保证TR组件性能得到全面的评估。
随着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多通道TR组件已经成为常规设计。多通道的TR组件测试,不仅包含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的测试切换,同时涉及不同通道间的测试切换。其中发射通道的测试时,根据不同指标要求,需要在各类设备之间进行切换,例如矢量网络分析仪、信号源、频谱仪、功率计、示波器等。接收通道的测试同样涉及各类设备之间的切换。结合单个组件多个通道的测试需求,如何高效的实现各个不同测试链路的切换,已成为制约多通道TR组件测试效率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多通道TR组件自动化测试,开关矩阵是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开关矩阵高效切换,直接影响了测试系统的测试效率。
多通道TR组件自动化测试,必须配置复杂的开关网络。然而设备厂商提供的开关网络及控制系统,不但价格高昂,动辄上百万,而且无法实现通用性,大多为定制化产品,对于不同类型的TR组件很难满足要求。同时随着单个组件的复杂度、通道个数不断增加,在测试过程中,如何高效控制TR组件的工作状态,也已成为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时间的重要因素。常规的组件测试系统,往往包含TR组件工作状态控制系统和开关网络调理系统,存在成本高昂、系统复杂、测试效率低、扩展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常规的TR组件测试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现有的测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可以高效、灵活的实现TR组件的收发状态控制,自动完成测试通道的选择,并根据测试指标要求,快速切换测试链路,选择相应的测试设备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包括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多通道开关网络、ARM控制系统和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
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包括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多通道开关网络包括射频微波控制开关、柔性射频电缆、控制电路;ARM控制系统包括串口通信设备、ARM处理器、串并转换接口、组件控制接口和开关网络控制接口;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GPIB控制线、USB传输线;
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的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通过GPIB控制线与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组件控制接口与ARM处理器连接,ARM处理器通过串并转换接口、开关网络控制接口与多通道开关网络连接;其中,ARM处理器与串口通信设备连接,并接受上位主机的指令;多通道开关网络设计成矩阵开关,矩阵开关与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的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连接。
进一步的,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完成TR组件各项指标测试,包括频域参数和时域参数;
多通道开关网络完成TR组件通道切换,并且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测试设备,选择指定的测试仪表完成参数测试;
ARM控制系统用于完成TR组件和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
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多通道TR组件自动化全参数测试。
进一步的,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中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完成TR组件增益、驻波、移相状态、衰减状态、延时状态测试;信号源、功率计、示波器完成TR组件发射通道周期、上升下降延、占空比、饱和功率和效率指标测试;频谱仪、噪声源完成TR组件噪声系数、杂散、输出功率、压缩点指标测试。
进一步的,ARM控制系统控制TR组件完成发射状态控制、接收状态控制、移相位控制、衰减位控制、延时位控制;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包括TR组件通道选择控制和测试信号链路控制;ARM处理器采用基于ARM v7架构的32位Cortex-M3内核处理器。
进一步的,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完成所有测试仪表间的通信,确保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建立可靠连接,交换测试数据,同时自动完成各个测试仪表的校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有效;其次,与ARM控制系统建立通信,实现对TR组件和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控制,根据前期配置和已设定的测试项,按照测试流程依次实现多通道TR组件每个通道的指标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获得TR组件移相、衰减、通道间一致性的各项指标,测试完成输出测试报告,保存测试数据。
进一步的,具体测试处理流程如下:
101)指令接收步骤:上位机根据测试要求,选择TR组件的工作状态,同时选择TR组件的移相和衰减状态的切换;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设备与ARM处理器实现通信,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ARM处理器;
102)指令输出步骤:ARM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输出控制信号;控制TR组件时,产生的常规信号由时钟信号CLK、数据信号DATA、使能信号EN、寄存器锁存信号LCK和TR组件收发切换信号;
控制多通道开关网络时,通过串并转换接口,输出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根据上位机的指令,实现多通道开关网络的链路切换;
103)多通道开关网络执行步骤:矩阵开关分为TR组件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位置;
当测试发射通道时,输入端切换至脉冲信号源,输出端切换至功率计,完成功率和时域参数测试,再切换不同的TR组件工作通道;
当测试接收通道时,输入端切换至频谱仪,输出端切换至噪声源,完成噪声系数测试,再切换TR组件的测试通道;
当测试发射和接收的移相衰减时,输入端和输出端同时切换至矢量网络分析的两个端口;
104)执行步骤:ARM控制系统配置完成后,与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建立通信,控制相应的仪器完成各项指标测试,并读取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完成输入输出VSWR、增益、移相误差、移相寄生调幅、衰减误差,衰减寄生调相、相位一致性、幅度一直性、非线性相位误差测试;
频谱仪完成信号杂散、谐波、功率测试;
功率计完成发射信号的周期、脉宽、上升沿、下降沿、顶降、峰值功率、平均功率测试;
信号源提供射频信号,连续波信号或脉冲调制信号,实现功率扫描和频率扫描。
进一步的,基于ARM处理器的控制系统包含了TR组件控制系统和开关矩阵控制系统,由上位机及控制电路实现。
控制系统电路结构主要包括处理器电路、电压转换电路、串行收发电路和驱动控制电路。
ARM处理器的10至17号引脚、41至46号引脚、21号引脚、22号引脚、25号引脚连接驱动芯片U4,驱动芯片输出端连接矩阵开关控制接口,ARM处理器的10至13号引脚连接其中一组,其包括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对外接口芯片P5、驱动芯片U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
ARM处理器的10至13号引脚分别与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一端连接,且与驱动芯片U4的1至4号引脚连接,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的正极,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的负极接地;驱动芯片U4的15至18号引脚分别与控制接口P5的13号、11号、7号、5号引脚连接,且控制接口P5的13号、11号、7号、5号引脚分别与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的另一端接24V的VCC电压;
稳压器芯片U2的2号引脚输出+3.3V的VCC,且与电容C9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U2的1号引脚一起接地;稳压器芯片U2的3号引脚输入+5V的VCC,且与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U2的1号引脚一起接地;电源连接器J1与稳压器芯片U2配合使用,电源连接器J1的2号引脚、3号引脚接地,电源连接器J1的1号引脚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2的另一端连接+24V的VCC,且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LE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3的负极接地;
串行收发芯片U3的1号引脚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2号引脚、3号引脚分别连接ARM处理器的31号引脚、30号引脚连接,串行收发芯片U3的4号引脚与电容C15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5号引脚6号引脚分别与对外接口J2的3号引脚、2号引脚连接,对外接口J2的1号引脚连接+5V的VCC,对外接口J2的5号引脚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7号引脚、8号引脚之间连接晶振Y3,晶振Y3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17、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7、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16号引脚与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一起连接+5V的VCC,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ARM处理器的5号引脚、6号引脚之间连接电阻R1,晶振Y1与电阻R1并联,且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4、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24号引脚、36号引脚、48号引脚接+3.3V的VCC,ARM处理器的23号引脚、35号引脚、47号引脚接地,ARM处理器的24号引脚、23号引脚直接并联电容C1,且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电容C3与电容C2并联;ARM处理器的3号引脚、4号引脚之间连接晶振Y2,晶振Y2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7、电容C8的一端,电容C7、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20号引脚、44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7号引脚连接开关K1,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且开关K1与电容C6并联。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本发明系统可以高效、灵活的实现TR组件的收发状态控制,通过设计矩正开关实现自动完成测试通道的选择,并根据测试指标要求,快速切换测试链路,选择相应的测试设备。基于超高性价比的ARM处理器,该测试装置极大的提高了TR组件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基于该测试装置的组件测试系统可以快速完成多通道TR组件全参数测试,并具备通用性和扩展性,满足各类不同形式的TR组件测试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ARM处理器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测试流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系统测试流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系统测试流程图三;
图6为本发明的ARM处理器连接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电压转换电路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串口收发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驱动及开关接口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包括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多通道开关网络、ARM控制系统和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
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包括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主要用于完成TR组件各项指标测试,包括频域参数和时域参数。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中的矢量网络分析仪用于完成TR组件增益、驻波、移相状态、衰减状态、延时状态等测试;信号源、功率计、示波器完成TR组件发射通道周期、上升下降延、占空比、饱和功率和效率指标等测试;频谱仪、噪声源完成TR组件噪声系数、杂散、输出功率、压缩点指标等测试。
多通道开关网络包括多个射频微波开关、柔性射频电缆、控制电路。多通道开关网络主要完成TR组件通道切换,并且根据测试要求,灵活、高效配置测试设备,选择指定的测试仪表完成参数测试。多个射频微波开关由控制电路完成网络的合成形成矩阵开关,例如组合产生4X4全交换开关矩阵。
ARM控制系统包括串口通信设备、ARM处理器、串并转换接口、组件控制接口和开关网络控制接口;ARM控制系统用于完成TR组件和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TR组件控制包括发射状态控制、接收状态控制、移相位控制、衰减位控制、延时位控制等;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包括TR组件通道选择控制和测试信号链路控制。其中ARM处理器采用基于ARM v7架构的32位Cortex-M3内核处理器,具备低功耗、高性能、多任务和高性价比等特点,处理器包含丰富的外设接口,支持USART串口异步通信,灵活配置IO输出,高效完成TR组件和开关网络控制。
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GPIB控制线、USB传输线;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多通道TR组件自动化全参数测试,处理测试结果,输出测试报告。
其具体的连接框架如图1、图2所示,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的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通过GPIB控制线与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计算机连接,计算机与组件控制接口与ARM处理器连接,ARM处理器通过串并转换接口、开关网络控制接口与多通道开关网络连接;其中,ARM处理器与串口通信设备连接,并接受上位主机的指令;多通道开关网络设计成矩阵开关,以实现TR组件测试的相关要求。矩阵开关与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的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连接。
具体的ARM处理器的控制系统电路图如图6至9所示。
处理器通信接口P1的1号引脚接+3.3V的VCC,2号引脚、3号引脚分别与ARM处理器的34号引脚、37号引脚连接;实现处理器程序的烧录。
ARM处理器的10至17号引脚、41至46号引脚、21号引脚、22号引脚、25号引脚连接驱动控制电路,实现射频开关的控制。以达到多个设备的快速切换,例如矢量网络分析仪、示波器、信号源等。
ARM处理器的10至13号引脚连接其中一组,其包括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控制接口P5、驱动芯片U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
ARM处理器的10至13号引脚分别与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一端连接,且与驱动芯片U4的1至4号引脚连接,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的正极,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的负极接地;驱动芯片U4的15至18号引脚分别与对外接口芯片P5的13号、11号、7号、5号引脚连接,且对外接口芯片P5的13号、11号、7号、5号引脚分别与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的另一端接24V的VCC电压;
稳压器芯片U2的2号引脚输出+3.3V的VCC,且与电容C9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U2的1号引脚一起接地;稳压器芯片U2的3号引脚输入+5V的VCC,且与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U2的1号引脚一起接地;电源连接器J1与稳压器芯片U2配合使用,电源连接器J1的2号引脚、3号引脚接地,电源连接器J1的1号引脚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2的另一端连接+24V的VCC,且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LE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3的负极接地。实现电路中不同电平需求,并且监测电压的稳定及正常工作状态。
串行收发芯片U3的1号引脚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2号引脚、3号引脚分别连接ARM处理器的31号引脚、30号引脚连接,串行收发芯片U3的4号引脚与电容C15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5号引脚6号引脚分别与对外接口J2的3号引脚、2号引脚连接,对外接口J2的1号引脚连接+5V的VCC,对外接口J2的5号引脚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7号引脚、8号引脚之间连接晶振Y3,晶振Y3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17、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7、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16号引脚与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一起连接+5V的VCC,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实现上位机与处理器的实时通信,保证控制实现。
其中,ARM处理器的5号引脚、6号引脚之间连接电阻R1,晶振Y1与电阻R1并联,且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4、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24号引脚、36号引脚、48号引脚接+3.3V的VCC,ARM处理器的23号引脚、35号引脚、47号引脚接地,ARM处理器的24号引脚、23号引脚直接并联电容C1,且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电容C3与电容C2并联;ARM处理器的3号引脚、4号引脚之间连接晶振Y2,晶振Y2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7、电容C8的一端,电容C7、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20号引脚、44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7号引脚连接开关K1,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且开关K1与电容C6并联。实现ARM处理器的有效时间计算和自身的稳定切换运作。
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完成所有测试仪表间的通信,确保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建立可靠连接,交换测试数据,同时自动完成各个测试仪表的校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有效;其次,与ARM控制系统建立通信,实现对TR组件和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控制,根据前期配置和已设定的测试项,按照测试流程依次实现多通道TR组件每个通道的指标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获得TR组件移相、衰减、通道间一致性的各项指标,测试完成输出测试报告,保存测试数据,完成测试。
综上,具体测试处理流程如下:
101)指令接收步骤:上位机根据测试要求,选择TR组件的工作状态,同时选择TR组件的移相和衰减状态的切换;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设备与ARM处理器实现通信,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ARM处理器。
102)指令输出步骤:ARM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输出控制信号;控制TR组件时,产生的常规信号由时钟信号CLK、数据信号DATA、使能信号EN、寄存器锁存信号LCK和TR组件收发切换信号等。
控制多通道开关网络时,通过串并转换接口,输出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根据上位机的指令,实现多通道开关网络的链路切换。
103)多通道开关网络执行步骤:多通道开关网络组成的矩阵开关分为TR组件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位置。具体测试通道情况如下:
当测试发射通道时,输入端切换至信号源,输出端切换至功率计,完成功率和时域参数测试,再切换不同的TR组件工作通道;
当测试接收通道时,输入端切换至频谱仪,输出端切换至噪声源,完成噪声系数测试,再切换TR组件的测试通道;
当测试发射和接收的移相衰减时,输入端和输出端同时切换至矢量网络分析的两个端口;
其中还包括其它常规测试,如矢量网络分析仪完成输入输出VSWR、增益、移相误差、移相寄生调幅、衰减误差,衰减寄生调相、相位一致性、幅度一直性、非线性相位误差等测试;频谱仪完成信号杂散、谐波、功率等测试;功率计完成发射信号的周期、脉宽、上升沿、下降沿、顶降、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等测试。信号源提供射频信号,连续波信号或脉冲调制信号,实现功率扫描和频率扫描。
104)执行步骤:ARM控制系统配置完成后,与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建立通信,控制相应的仪器完成各项指标测试,并读取测试结果。其中,具体的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执行中包含如下功能:
根据TR组件的通道数和指标要求,配置测试方案,明确测试流程,配置每个测试设备。
计算机与每台测试设备通过GPIB线连接,测试开始前确保通信正常及数据传输正常。
根据测试项自动校准测试链路,调用校准数据。例如调用矢量网络分析仪S参数校准数据,调用噪声系数校准文件,并对输入和输出的插损,通过程序进行补偿。
与ARM控制系统建立通信,测试过程中实时发送TR组件的控制指令及开关网络控制指令。
通过上位机发送控制命令,ARM控制系统根据命令控制TR组件工作状态,并选择切换测试通道。
ARM控制系统配置完成后,与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建立通信,控制相应的测试仪表完成各项指标测试,并读取测试结果。
控制测试仪器完成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各类指标,并判断TR组件是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最后保存测试数据,生成测试报告,报告中包含各类指标的曲线和统计结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多通道开关网络、ARM控制系统和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
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包括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多通道开关网络包括射频微波控制开关、柔性射频电缆、控制电路;ARM控制系统包括串口通信设备、ARM处理器、串并转换接口、组件控制接口和开关网络控制接口;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GPIB控制线、USB传输线;
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的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通过GPIB控制线与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组件控制接口与ARM处理器连接,ARM处理器通过串并转换接口、开关网络控制接口与多通道开关网络连接;其中,ARM处理器与串口通信设备连接,并接受上位主机的指令;多通道开关网络设计成矩阵开关,矩阵开关与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的功率计、示波器、噪声源、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完成TR组件各项指标测试,包括频域参数和时域参数;
多通道开关网络完成TR组件通道切换,并且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测试设备,选择指定的测试仪表完成参数测试;
ARM控制系统用于完成TR组件和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
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多通道TR组件自动化全参数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TR组件通用测试设备模块中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完成TR组件增益、驻波、移相状态、衰减状态、延时状态测试;信号源、功率计、示波器完成TR组件发射通道周期、上升下降延、占空比、饱和功率和效率指标测试;频谱仪、噪声源完成TR组件噪声系数、杂散、输出功率、压缩点指标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ARM控制系统控制TR组件完成发射状态控制、接收状态控制、移相位控制、衰减位控制、延时位控制;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包括TR组件通道选择控制和测试信号链路控制;ARM处理器采用基于ARM v7架构的32位Cortex-M3内核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TR组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完成所有测试仪表间的通信,确保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建立可靠连接,交换测试数据,同时自动完成各个测试仪表的校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有效;其次,与ARM控制系统建立通信,实现对TR组件和多通道开关网络控制控制,根据前期配置和已设定的测试项,按照测试流程依次实现多通道TR组件每个通道的指标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获得TR组件移相、衰减、通道间一致性的各项指标,测试完成输出测试报告,保存测试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测试处理流程如下:
101)指令接收步骤:上位机根据测试要求,选择TR组件的工作状态,同时选择TR组件的移相和衰减状态的切换;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设备与ARM处理器实现通信,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ARM处理器;
102)指令输出步骤:ARM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输出控制信号;控制TR组件时,产生的常规信号由时钟信号CLK、数据信号DATA、使能信号EN、寄存器锁存信号LCK和TR组件收发切换信号;
控制多通道开关网络时,通过串并转换接口,输出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根据上位机的指令,实现多通道开关网络的链路切换;
103)多通道开关网络执行步骤:矩阵开关分为TR组件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位置;
当测试发射通道时,输入端切换至脉冲信号源,输出端切换至功率计,完成功率和时域参数测试,再切换不同的TR组件工作通道;
当测试接收通道时,输入端切换至频谱仪,输出端切换至噪声源,完成噪声系数测试,再切换TR组件的测试通道;
当测试发射和接收的移相衰减时,输入端和输出端同时切换至矢量网络分析的两个端口;
104)执行步骤:ARM控制系统配置完成后,与通用测试设备模块建立通信,控制相应的仪器完成各项指标测试,并读取测试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矢量网络分析仪完成输入输出VSWR、增益、移相误差、移相寄生调幅、衰减误差,衰减寄生调相、相位一致性、幅度一直性、非线性相位误差测试;
频谱仪完成信号杂散、谐波、功率测试;
功率计完成发射信号的周期、脉宽、上升沿、下降沿、顶降、峰值功率、平均功率测试;
信号源提供射频信号,连续波信号或脉冲调制信号,实现功率扫描和频率扫描。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ARM处理器的10至17号引脚、41至46号引脚、21号引脚、22号引脚、25号引脚连接驱动芯片U4,驱动芯片输出端连接矩阵开关控制接口,ARM处理器的10至13号引脚连接其中一组,其包括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对外接口芯片P5、驱动芯片U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
ARM处理器的10至13号引脚分别与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一端连接,且与驱动芯片U4的1至4号引脚连接,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的正极,二极管LED4、二极管LED5、二极管LED6、二极管LED7的负极接地;驱动芯片U4的15至18号引脚分别与控制接口P5的13号、11号、7号、5号引脚连接,且控制接口P5的13号、11号、7号、5号引脚分别与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的另一端接24V的VCC电压;
稳压器芯片U2的2号引脚输出+3.3V的VCC,且与电容C9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U2的1号引脚一起接地;稳压器芯片U2的3号引脚输入+5V的VCC,且与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U2的1号引脚一起接地;电源连接器J1与稳压器芯片U2配合使用,电源连接器J1的2号引脚、3号引脚接地,电源连接器J1的1号引脚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2的另一端连接+24V的VCC,且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LE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LED3的负极接地;
串行收发芯片U3的1号引脚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2号引脚、3号引脚分别连接ARM处理器的31号引脚、30号引脚连接,串行收发芯片U3的4号引脚与电容C15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5号引脚6号引脚分别与对外接口J2的3号引脚、2号引脚连接,对外接口J2的1号引脚连接+5V的VCC,对外接口J2的5号引脚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7号引脚、8号引脚之间连接晶振Y3,晶振Y3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17、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7、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串行收发芯片U3的16号引脚与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一起连接+5V的VCC,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书8所述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ARM处理器的5号引脚、6号引脚之间连接电阻R1,晶振Y1与电阻R1并联,且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4、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24号引脚、36号引脚、48号引脚接+3.3V的VCC,ARM处理器的23号引脚、35号引脚、47号引脚接地,ARM处理器的24号引脚、23号引脚直接并联电容C1,且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电容C3与电容C2并联;ARM处理器的3号引脚、4号引脚之间连接晶振Y2,晶振Y2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7、电容C8的一端,电容C7、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20号引脚、44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ARM处理器的7号引脚连接开关K1,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且开关K1与电容C6并联。
CN201911327271.7A 2019-12-20 2019-12-20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Active CN111141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7271.7A CN111141963B (zh) 2019-12-20 2019-12-20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7271.7A CN111141963B (zh) 2019-12-20 2019-12-20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1963A true CN111141963A (zh) 2020-05-12
CN111141963B CN111141963B (zh) 2022-04-29

Family

ID=70519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7271.7A Active CN111141963B (zh) 2019-12-20 2019-12-20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196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652A (zh) * 2021-01-26 2021-05-11 深圳绿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
CN113746498A (zh) * 2021-07-28 2021-12-03 南京新频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r组件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4640406A (zh) * 2022-02-21 2022-06-17 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射频收发机自动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5372751A (zh) * 2022-10-24 2022-11-22 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批量化tr组件噪声系数测试方法
CN116436538A (zh) * 2023-06-12 2023-07-14 西安弘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tr组件测试自动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6754842A (zh) * 2023-02-23 2023-09-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曲靖局 一种谐波阻抗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6961784A (zh) * 2023-09-21 2023-10-27 成都爱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芯片接收通路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6066A1 (en) * 2007-06-28 2009-01-01 Behm Michael L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Selection of Test Cases
CN202282781U (zh) * 2011-11-01 2012-06-20 南京鑫轩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Tr组件自动测试系统
CN106385287A (zh) * 2016-08-19 2017-02-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多通道t/r组件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7516462U (zh) * 2017-11-10 2018-06-19 西安瑞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多通道测试系统
CN108319562A (zh) * 2017-12-26 2018-07-24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高精度宽带毫米波8x8矩阵开关及微波参数评估校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6066A1 (en) * 2007-06-28 2009-01-01 Behm Michael L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Selection of Test Cases
CN202282781U (zh) * 2011-11-01 2012-06-20 南京鑫轩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Tr组件自动测试系统
CN106385287A (zh) * 2016-08-19 2017-02-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多通道t/r组件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7516462U (zh) * 2017-11-10 2018-06-19 西安瑞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多通道测试系统
CN108319562A (zh) * 2017-12-26 2018-07-24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高精度宽带毫米波8x8矩阵开关及微波参数评估校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庆彬 等: "基于ARM和FPGA架构的高功率T/R组件控制与监测技术", 《雷达与对抗》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652A (zh) * 2021-01-26 2021-05-11 深圳绿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
CN113746498A (zh) * 2021-07-28 2021-12-03 南京新频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r组件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3746498B (zh) * 2021-07-28 2022-09-27 南京新频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r组件性能综合测试系统
CN114640406A (zh) * 2022-02-21 2022-06-17 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射频收发机自动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4640406B (zh) * 2022-02-21 2024-02-02 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射频收发机自动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5372751A (zh) * 2022-10-24 2022-11-22 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批量化tr组件噪声系数测试方法
CN115372751B (zh) * 2022-10-24 2022-12-20 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批量化tr组件噪声系数测试方法
CN116754842A (zh) * 2023-02-23 2023-09-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曲靖局 一种谐波阻抗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6436538A (zh) * 2023-06-12 2023-07-14 西安弘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tr组件测试自动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6436538B (zh) * 2023-06-12 2023-11-21 西安弘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tr组件测试自动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6961784A (zh) * 2023-09-21 2023-10-27 成都爱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芯片接收通路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6961784B (zh) * 2023-09-21 2023-12-29 成都爱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芯片接收通路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1963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1963B (zh) 基于arm处理器的多通道tr组件测试系统
CN109307859B (zh) 一种tr组件幅相特性快速微波测试系统
CN104198918A (zh) 一种用于高速高精度adc芯片小批量生产的测试系统
CN104506252A (zh) 生产线上手机天线耦合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840899A (zh) 一种收发组件自动测试设备
CN110609183A (zh) 一种基于ivi技术的识别模块及整机的自动测试系统
CN111934788A (zh) 一种头戴设备的射频指标测试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08418611A (zh) 一种大规模多输入输出无线信道仿真仪
CN109343014B (zh) 用于测试相控阵雷达的t/r组件的设备及方法
CN109490737B (zh) 微波半导体器件频率扩展多参数自动测试通用方法及装置
CN114879014A (zh) 射频芯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设备、介质及测试系统
CN114545194A (zh) 一种通用电路验证测试系统以及方法
CN212258965U (zh) 一种射频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
CN117169692A (zh) 一种射频芯片并行测试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8957282B (zh) 一种晶体振荡器电性能测试系统
CN207636631U (zh) 器件调试测试系统以及微波器件调试测试系统
CN114205008B (zh) 低成本的射频收发器批量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88021A (zh) 测试多组无线射频模块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14201543U (zh) 基于jtag的芯片连接结构
CN107991553B (zh) 一种矢量网络分析仪时钟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06405270B (zh) 支持多t/r组件测试的收发切换控制信号产生方法及装置
Ze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R module automatic test system
CN208818803U (zh) 一种可替换射频适配器的电子标签测试仪
CN108155954B (zh) 一种可编程的射频网络装置
CN108375759B (zh) 一种高集成度列线源自动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an Yinl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Bing

Inventor after: Kang Hongyi

Inventor before: Yu Faxin

Inventor before: Xuan Yinliang

Inventor before: Ding Xu

Inventor before: Zhang B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502, building 5, No. 3, Xiyuan 3rd road,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Zhenle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building 5, No. 3, Xiyuan Third Road,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ZHENLEI MICROWAVE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