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3228A - 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3228A
CN111133228A CN201880059185.XA CN201880059185A CN111133228A CN 111133228 A CN111133228 A CN 111133228A CN 201880059185 A CN201880059185 A CN 201880059185A CN 111133228 A CN111133228 A CN 111133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ovable sheave
continuously variable
variable transmiss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91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佃和道
山田健太
菊地洸裕
袴着纯
赤松范一
桑原信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33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2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both flanges of the pulleys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26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wheel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00Preparing metal stock or similar ancillary operations prior, during or post forging, e.g. heating or cooling
    • B21J1/02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metal stock without particular shaping, e.g. salvaging segregated zones, forging or pressing in the roug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00Preparing metal stock or similar ancillary operations prior, during or post forging, e.g. heating or cooling
    • B21J1/06Heating or cooling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erforming forging or press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6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performing particular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KMAKING FORGED OR PRESSED METAL PRODUCTS, e.g. HORSE-SHOES, RIVETS, BOLTS OR WHEELS
    • B21K1/00Making machine elements
    • B21K1/06Making machine elements axles or shafts
    • B21K1/12Making machine elements axles or shafts of specially-shaped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52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 F16H55/56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elatively axially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1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only one flange of each pulley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级变速器,具有:第一带轮,具有第一固定滑轮和第一可动滑轮;第一气缸,与第一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第二带轮,具有第二固定滑轮和第二可动滑轮;第二气缸,与第二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二油室;以及传动带,卷绕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其中,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并且,在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而且,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轴向上的厚度比第二构件的厚度大。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无级变速器(CVT),提出了如下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具有安装于变速器输入轴的初级带轮、安装于变速器输出轴的次级带轮、以及卷挂于初级带轮和次级带轮的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初级带轮具有一体地设置于变速器输入轴的第一固定滑轮和在轴向上可动地安装于变速器输入轴的第一可动滑轮。在第一可动滑轮的背面侧设置有与第一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的第一气缸部。次级带轮具有一体地设置于变速器输出轴的第二固定滑轮和在轴向上可动地安装于变速器输出轴的第二可动滑轮。在第二可动滑轮的背面侧设置有与第二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二油室的第二气缸部。在该无级变速器中,第二气缸部通过与形成于变速器输出轴的端部的螺纹部螺合的螺母和形成于变速器输出轴的台阶部在变速器输出轴的轴向上被固定。另外,该第二气缸部经由轴承被壳体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3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这样的无级变速器中,第二气缸部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为单一构件,因此,厚度(板厚)变为大致恒定,刚性(强度)不会变得太高。因此,在第二可动滑轮与第二气缸部抵接时,有时第二气缸部中的从第二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被向螺母侧按压,该部分会发生变形。与此相对,也考虑增大第二气缸部的厚度来提高其刚性。但是,若不增大第二气缸部整体的厚度,则无法通过冲压加工成型,若增大第二气缸部整体的厚度,则第二气缸部的重量会增加,从而导致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
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既能够抑制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气缸中的可从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刚性。
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而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具有:第一带轮,具有与第一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一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一可动滑轮;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第二带轮,具有与第二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二轴的第二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二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二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二可动滑轮;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二油室;以及传动带,卷绕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其中,
所述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
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
所述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构件的厚度大。
在该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并且,在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由此,与在第一轴的轴向上的第一构件的与第一可动滑轮相反的一侧在第一轴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轴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而且,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轴向上的厚度比第二构件的厚度大。由此,与由单一构件构成第一气缸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增大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轴向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该部分的刚性。另外,能够减小像第二构件那样不需要提高刚性的部分的厚度(板厚),从而能够抑制第二构件甚至第一气缸乃至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即,既能够抑制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第一气缸的第一构件中的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刚性。而且,通过使第一构件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与在第一构件与第一可动滑轮之间设置垫圈或片构件等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
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无级变速器具有:第一带轮,具有与第一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一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一可动滑轮;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第二带轮,具有与第二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二轴的第二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二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二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二可动滑轮;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二油室;以及传动带,卷绕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其中,
所述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
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
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具有:
(a)工序,通过至少包括热锻、渗碳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在内的工序形成所述第一构件,并且通过冲压加工使所述第二构件形成为,厚度比所述第一构件中能够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上的厚度小;
(b)工序,在所述(a)工序之后,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以及
(c)工序,在所述(b)工序之后,使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接合预定部分接合。
在该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并且,在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由此,与在第一轴的轴向上的第一构件的与第一可动滑轮相反的一侧在第一轴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轴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至少包括热锻、渗碳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在内的工序形成第一构件,并且通过冲压加工使第二构件形成为,厚度比第一构件中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轴向的厚度小。接着,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然后,使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的接合预定部分接合。因此,在使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的接合预定部分接合之前,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第一构件的与第二构件接合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因此,与不进行该切削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接合。并且,在这样制造的无级变速器中,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构成第一气缸,因此,与由单一构件构成第一气缸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增大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轴向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该部分的刚性。另外,能够减小像第二构件那样不需要提高刚性的部分的厚度(板厚),从而能够抑制第二构件甚至第一气缸乃至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即,既能够抑制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第一气缸的第一构件中的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刚性。而且,通过使第一构件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与在第一构件与第一可动滑轮之间设置垫圈或片构件等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10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无级变速器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初级缸3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CVT)10的概略结构图。无级变速器10装载于车辆,如图所示,无级变速器10具有作为驱动侧旋转轴的初级轴(第一轴)20、与初级轴20一体旋转的初级带轮(第一带轮)22、用于变更初级带轮22的槽宽的油压式促动器即初级缸(第一气缸)30、与初级轴20平行地配置的作为从动侧旋转轴的次级轴(第一轴)40、与次级轴40一体旋转的次级带轮(第二带轮)42、用于变更次级带轮42的槽宽的油压式促动器即次级缸(第二气缸)50、以及卷绕于初级带轮22的带轮槽(V字状槽)和次级带轮42的带轮槽(V字状槽)的传动带60。初级轴20经由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等与连结于发动机等动力源的输入轴连结。次级轴40经由齿轮机构、差动齿轮、驱动轴与车辆的驱动轮连结。无级变速器10通过变更初级带轮22的槽宽、次级带轮42的槽宽,对传递至初级轴20的扭矩无级地变速并向次级轴40输出。
初级带轮22具有与初级轴20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初级轴20的初级固定滑轮(第一固定滑轮)23、以及经由花键等被初级轴20支撑为能够在轴向上自由滑动的初级可动滑轮(第一可动滑轮)24。初级缸30配置在初级可动滑轮24的背后侧,与初级可动滑轮24一起形成第一油室39。在初级可动滑轮24的外周面形成有密封安装槽,初级缸30具有在初级轴20的轴向上延伸的筒状的筒状部37,在初级可动滑轮24的密封安装槽中,以与初级缸30的筒状部37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密封环等密封构件63。另外,初级缸30从初级轴20的图1中的左端侧被压入,通过形成于初级轴20的台阶部20s和与形成于初级轴20的图1中的左端部的螺纹部螺合的螺母(固定构件)75而固定于初级轴20。
初级轴20的图1中的右端部被设置在初级轴20与容纳CVT10的壳体70之间的轴承71支撑为相对于壳体70能够自由旋转。初级轴20的图1中的左端部被设置在固定于初级轴20的初级缸30与壳体70之间的轴承72支撑为相对于壳体70能够自由旋转。
次级带轮42具有与次级轴40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次级轴40的次级固定滑轮(第二固定滑轮)43、以及经由花键等被次级轴40支撑为能够在轴向上自由滑动,并且被复位弹簧52向轴向施力的次级可动滑轮(第二可动滑轮)44。次级缸50配置在次级可动滑轮44的背后侧,与次级可动滑轮44一起形成第二油室59。在次级缸50的外周面形成有密封安装槽,次级可动滑轮44具有在次级轴40的轴向上延伸的筒状的筒状部44a,在次级缸50的密封安装槽中,以与次级可动滑轮44的筒状部44a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密封环等密封构件64。另外,次级缸50从次级轴40的图1中的右端侧被压入,通过形成于次级轴40的台阶部40s和与形成于次级轴40的螺纹部螺合的螺母(固定构件、省略图示)而固定于次级轴40。
次级轴40的图1中的左端部被设置在次级轴40与壳体70之间的轴承73支撑为相对于壳体70能够自由旋转。次级轴40的图1中的右端部被设置于次级轴40与壳体70之间的轴承(省略图示)支撑为相对于壳体70能够自由旋转。轴承73通过次级固定滑轮43和与形成于次级轴40的图1中的左端部的螺纹部螺合的螺母(固定构件)76而固定于次级轴40。
图2是表示无级变速器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初级轴20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油路20a、从油路20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初级轴20的外周面开口的油路20b、20c。另外,在初级可动滑轮24上形成有能够使油路20b与第一油室39连通的油路24a。在初级带轮22的槽宽较宽的状态(图2中的比初级轴20更靠上侧的状态)时,油路20a与第一油室39经由油路20b、24a连通,在初级带轮22的槽宽度窄的状态(图2中的比初级轴20更靠下侧的状态)时,油路20a与第一油室39经由油路20c连通。
初级缸30具有通过初级轴20的台阶部20s和螺母75固定于初级轴20的第一构件31、以及与第一构件31接合并且具有上述的筒状部37的第二构件36。第一构件31形成为有底筒状,具有:环状的侧壁部32、从侧壁部32的外周向初级轴20的轴向上的初级可动滑轮24侧(图2中的右侧)延伸出的筒状的筒状部33、以及从筒状部33中的比开口端更靠侧壁部32侧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4。
该第一构件31是通过对铬钢钢材(SCr材料)等金属粗材料进行基于热锻的成形、渗碳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而形成为,侧壁部32的初级轴20的轴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厚度比第二构件36的厚度大的热锻构件且是渗碳构件。对第一构件31中的侧壁部32的内周面、外周面、初级可动滑轮24侧(图2中的右侧)的端面、螺母75侧(图2中的左侧)的端面、筒状部33的外周面、以及凸缘部34的与侧壁部32相反的一侧(图2中的右侧)的端面实施切削加工(研磨加工)。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10被设计为,在初级带轮22的槽宽最大时(初级可动滑轮24位于图2中的最左侧时),初级可动滑轮24的螺母75侧的端面与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的初级可动滑轮24侧的端面直接抵接。
除了上述的筒状部37之外,第二构件36还具有从筒状部37的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图2中的左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侧壁部38。该第二构件36是通过对铁等金属粗材料进行基于冲压加工的成形而形成的冲压成形构件。对第二构件36中的筒状部37的内周面实施切削加工(研磨加工)。通过使第二构件36的图2中的左端面与第一构件31的凸缘部34的图2中的右端面抵接,并且将第一构件31的筒状部33的比凸缘部34更靠开口端侧的部分的外周面(以及凸缘部34的图2中的右端面)与第二构件36的侧壁部38的内周面(以及侧壁部38的内周部的图2中的左端面)焊接,使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6接合(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构件31中的与第二构件36接合的接合部分在其接合之前,渗碳层被除去而露出非渗碳层。
这样,通过以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可从初级可动滑轮24受力的部分)的、初级轴20的轴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厚度比第二构件36的厚度大的方式形成第一构件31,与由单一构件构成初级缸30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增大侧壁部32的初级轴20的轴向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该侧壁部32的刚性。这样一来,通过提高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的刚性,能够抑制因从初级可动滑轮24、螺母75作用于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的力而引起第一构件31的变形。另外,能够减小像第二构件36那样不需要提高刚性的部分的厚度(板厚),从而能够抑制第二构件36甚至初级缸30乃至无级变速器10的重量的增加。即,既能够抑制无级变速器10的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初级缸30的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从初级可动滑轮24、螺母75受力的部分)的刚性。
而且,第一构件31为渗碳构件(至少在侧壁部32的与初级可动滑轮24的抵接面形成有渗碳层),因此,与不是渗碳构件(在侧壁部32的与初级可动滑轮24的抵接面未形成渗碳层)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的与初级可动滑轮24的抵接面的表面硬度。由此,无需在第一构件31与初级可动滑轮24之间设置垫圈、片构件等,就能够提高(确保)第一构件31相对于从初级可动滑轮24作用于第一构件31的接触面压力的耐久性。并且,通过在第一构件31与初级可动滑轮24之间不设置垫圈、片构件等,能够缩短初级轴20的轴长。即,既能够缩短初级轴20的轴长,又能够提高第一构件31相对于从初级可动滑轮24作用于第一构件31的接触面压力的耐久性(消除接触面压力引起的不良情况)。而且,与由单一构件构成初级缸30并使初级缸30整体(第一构件31以及第二构件36)为渗碳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渗碳构件量。
另外,通过热锻造对具有第一构件31中厚度比较大的部分(侧壁部32)的第一构件31进行成形,并且通过冲压加工对厚度整体较小的第二构件36进行成形,由此,能够分别容易地进行第一构件31以及第二构件36的成形。
轴承72设置在初级缸30的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以及筒状部33中的比凸缘部34更靠侧壁部32侧的部分)的外周与壳体70的内周之间。该轴承72具有嵌合于侧壁部32的外周的内圈72a、嵌合于壳体70的内周的外圈72b、在内圈72a的内圈轨道与外圈72b的外圈轨道之间滚动的多个滚动体72c、以及保持多个滚动体72c的保持器(省略图示)。轴承72从侧壁部32的图2中的左侧被压入侧壁部32的外周侧,轴承72的右端面与第一构件31的凸缘部34的图2中的左端面抵接。通过在侧壁部32的外周与壳体70的内周之间设置轴承72,与在初级轴20的轴向上的侧壁部32与螺母75之间在初级轴20的外周与壳体70的内周之间设置轴承72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初级轴20的轴长。另外,轴承72的内圈72a的外径(内圈72a的外周与轴心CA之间的距离)比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6的接合部分与初级轴20的轴心CA之间的距离长。因此,在向第一油室39供给油压(工作油)时,除了第二构件36以及第一构件31(凸缘部34)以外,由该油压作用于第二构件36的初级轴20的轴向的力也能够由轴承72的内圈72a承受。其结果,能够抑制初级缸30的变形,并且能够确保其强度。
接着,对无级变速器10的制造工序,特别是无级变速器10中的初级缸3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初级缸3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在初级缸30的制造中,首先,对铁等金属粗材料进行基于冲压加工的成形而将第二构件36形成为冲压成形构件(工序S100),并且对铬钢钢材等金属粗材料进行基于热锻的成形、渗碳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将第一构件31形成为热锻构件且形成为渗碳构件(工序S110)。
接着,进行去除渗碳层(使非渗碳层露出)的切削加工(研磨加工),以使第一构件31的筒状部33的比凸缘部34更靠开口端侧的部分的外周面(以及凸缘部34的图2中的右端面)、即第一构件31中的与第二构件36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工序S120),通过焊接将第二构件36接合(固定)于该接合预定部分(工序S130)。工序S120是考虑到第一构件31的渗碳层与第二构件36的接合困难,为了使第一构件31与第二构件36的接合变得容易而进行的工序。即,在通过焊接将第二构件36接合于第一构件31的接合预定部分之前,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第一构件31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接合。
然后,进行第一构件31中的除与第二构件36的接合部分(上述的接合预定部分)以外的部分(侧壁部32的内周面、外周面、初级可动滑轮24侧的端面、螺母75侧的端面)的切削加工(研磨加工)、第二构件36的筒状部37的内周面的切削加工(研磨加工)(工序S140),完成初级缸30的制造。当这样制造初级缸30时,将该初级缸30从初级轴20的图1、图2中的左侧压入初级轴20,并通过螺母75固定于初级轴20。通过在第一构件31与第二构件36的焊接的接合后进行工序S140,能够抑制因第一构件31与第二构件36的接合引起的第一构件31的侧壁部32的内径、外径、厚度的偏差、第二构件36的筒状部37的周向上的各位置的、筒状部37的内周面(配置于初级可动滑轮24的外周的密封构件63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与初级轴20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的偏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0中,第一构件31为渗碳构件,但只要至少在侧壁部32的与初级可动滑轮24的抵接面形成有渗碳层即可。另外,第一构件31也可以不是渗碳构件。而且,第一构件31的与第二构件36接合的接合部分(接合预定部分)设为露出非渗碳层,但也可以不露出非渗碳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0中,第一构件31为热锻构件,第二构件36为冲压成形构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构件31以及第二构件36也可以都为冲压成形构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0中,初级缸30的第一构件31通过初级轴20的台阶部20s和螺母75固定于初级轴2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焊接等的接合固定于初级轴2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0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初级缸30,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次级缸5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10),具有:第一带轮(22),具有与第一轴(20)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一轴(20)的第一固定滑轮(23)和被所述第一轴(20)支撑为在所述第一轴(20)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一可动滑轮(24);第一气缸(30),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24)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第二带轮(42),具有与第二轴(40)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二轴(40)的第二固定滑轮(43)和被所述第二轴(40)支撑为在所述第二轴(40)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二可动滑轮(44);第二气缸(50),与所述第二可动滑轮(44)一起形成第二油室;以及传动带(60),卷绕于所述第一带轮(22)和所述第二带轮(42),其中,所述第一气缸(30)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轴(20)的第一构件(31)和与所述第一构件(31)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36),在所述第一构件(31)的外周与壳体(70)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72),所述第一构件(31)中的能够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24)直接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构件(36)的厚度大。
在该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并且,在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由此,与在第一轴的轴向上的第一构件的与第一可动滑轮相反的一侧在第一轴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轴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而且,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轴向上的厚度比第二构件的厚度大。由此,与由单一构件构成第一气缸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增大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轴向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该部分的刚性。另外,能够减小像第二构件那样不需要提高刚性的部分的厚度(板厚),从而能够抑制第二构件甚至第一气缸乃至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即,既能够抑制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第一气缸的第一构件中的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刚性。而且,通过使第一构件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与在第一构件与第一可动滑轮之间设置垫圈或片构件等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
在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所述第一构件也可以是热锻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也可以是冲压成形构件。这样,能够分别容易地进行具有厚度比较大的部分的第一构件以及厚度整体上比较小的第二构件的成形。
在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在所述第一构件(31)的至少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24)的抵接面上形成有渗碳层。这样,能够提高第一构件的与第一可动滑轮的抵接面的表面硬度。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构件(31)的与所述第二构件(36)接合的接合部分未形成所述渗碳层。这样,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接合。
在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在所述第一构件(31)的外周也可以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34),所述第二构件(36)也可以与所述突起部(34)的所述轴向上的一端面抵接,所述轴承(72)也可以与所述突起部(34)的所述轴向的另一端面抵接。在该情况下,所述轴承(72)的内圈(72a)的外径也可以比所述第一构件(31)和所述第二构件(36)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第一轴(20)的轴心之间的距离长。这样,除了第二构件和第一构件(突起部)以外,由第一油室内的油压作用于第二构件的第一轴的轴向的力也能够由轴承的内圈承受,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气缸的变形,并且能够确保其强度。
在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所述第一构件(31)也可以通过固定构件(75)从所述第一轴(20)的轴向上的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24)相反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轴(20)。
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10)的制造方法,所述无级变速器(10)具有:第一带轮(22),具有与第一轴(20)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一轴(20)的第一固定滑轮(23)和被所述第一轴(20)支撑为在所述第一轴(20)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一可动滑轮(24);第一气缸(30),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24)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第二带轮(42),具有与第二轴(40)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二轴(40)的第二固定滑轮(43)和被所述第二轴(40)支撑为在所述第二轴(40)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二可动滑轮(44);第二气缸(50),与所述第二可动滑轮(44)一起形成第二油室;以及传动带(60),卷绕于所述第一带轮(22)和所述第二带轮(42),其中,所述第一气缸(30)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轴(20)的第一构件(31)和与所述第一构件(31)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36),在所述第一构件(31)的外周与壳体(70)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72),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具有:(a)工序,通过至少包括热锻、渗碳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在内的工序形成所述第一构件(31),并且通过冲压加工使所述第二构件(36)形成为,厚度比所述第一构件(31)中能够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24)直接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上的厚度小;(b)工序,在所述(a)工序之后,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所述第一构件(31)的与所述第二构件(36)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以及(c)工序,在所述(b)工序之后,使所述第二构件(36)与所述第一构件(31)的所述接合预定部分接合。
在该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并且,在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由此,与在第一轴的轴向上的第一构件的与第一可动滑轮相反的一侧在第一轴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轴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至少包括热锻、渗碳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在内的工序形成第一构件,并且通过冲压加工使第二构件形成为,厚度比第一构件中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轴向的厚度小。接着,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然后,使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的接合预定部分接合。因此,在使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的接合预定部分接合之前,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第一构件的与第二构件接合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因此,与不进行该切削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接合。并且,在这样制造的无级变速器中,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构成第一气缸,因此,与由单一构件构成第一气缸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增大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轴向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该部分的刚性。另外,能够减小像第二构件那样不需要提高刚性的部分的厚度(板厚),从而能够抑制第二构件甚至第一气缸乃至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即,既能够抑制无级变速器的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第一气缸的第一构件中的可从第一可动滑轮受力的部分的刚性。而且,通过使第一构件能够与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与在第一构件与第一可动滑轮之间设置垫圈或片构件等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轴的轴长。
在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d)工序,在所述(c)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一构件的除所述接合预定部分以外的需要切削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构件的需要切削部分的切削加工。在该情况下,在所述(d)工序中,作为所述第二构件(36)的所述需要切削部分的切削加工,也可以进行配置在所述第一可动滑轮(24)的外周的密封构件(63)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的切削加工。这样,能够抑制第二构件的滑动接触面与第一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的偏差。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制造产业等。

Claims (10)

1.一种无级变速器,具有:第一带轮,具有与第一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一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一可动滑轮;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第二带轮,具有与第二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二轴的第二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二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二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二可动滑轮;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二油室;以及传动带,卷绕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其中,
所述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
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
所述第一构件中的能够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构件的厚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第一构件是热锻构件,
所述第二构件是冲压成形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构件的至少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的抵接面上形成有渗碳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分未形成所述渗碳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轴向上的一端面抵接,
所述轴承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轴承的内圈的外径比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第一构件通过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上的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相反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轴。
8.一种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无级变速器具有:第一带轮,具有与第一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一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一可动滑轮;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一油室;第二带轮,具有与第二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于所述第二轴的第二固定滑轮和被所述第二轴支撑为在所述第二轴的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的第二可动滑轮;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可动滑轮一起形成第二油室;以及传动带,卷绕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其中,
所述第一气缸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构件和与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部接合的第二构件,
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轴承,
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具有:
(a)工序,通过至少包括热锻、渗碳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在内的工序形成所述第一构件,并且通过冲压加工使所述第二构件形成为,厚度比所述第一构件中能够与所述第一可动滑轮直接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上的厚度小;
(b)工序,在所述(a)工序之后,进行去除渗碳层的切削加工,以使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预定部分露出;以及
(c)工序,在所述(b)工序之后,使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接合预定部分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还具有:(d)工序,在所述(c)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一构件的除所述接合预定部分以外的需要切削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构件的需要切削部分的切削加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d)工序中,作为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需要切削部分的切削加工,进行配置在所述第一可动滑轮的外周的密封构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的切削加工。
CN201880059185.XA 2017-09-28 2018-08-28 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11332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8604 2017-09-28
JP2017188466 2017-09-28
JP2017188604 2017-09-28
JP2017-188466 2017-09-28
PCT/JP2018/031721 WO2019065046A1 (ja) 2017-09-28 2018-08-28 無段変速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3228A true CN111133228A (zh) 2020-05-08

Family

ID=6590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185.XA Pending CN111133228A (zh) 2017-09-28 2018-08-28 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73524A1 (zh)
JP (1) JPWO2019065046A1 (zh)
CN (1) CN111133228A (zh)
WO (1) WO20190650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8995B (zh) * 2019-04-11 2020-11-03 柳州市龙杰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Cvt变速器从动带轮活塞多工位成形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2267A (zh) * 2010-03-04 2012-1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带式无级变速器
CN102893060A (zh) * 2010-05-26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式无级变速器
JP2014098468A (ja) * 2012-11-16 2014-05-29 Toyota Motor Corp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WO2017038569A1 (ja) * 2015-09-01 2017-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2267A (zh) * 2010-03-04 2012-1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带式无级变速器
CN102893060A (zh) * 2010-05-26 2013-0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式无级变速器
JP2014098468A (ja) * 2012-11-16 2014-05-29 Toyota Motor Corp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WO2017038569A1 (ja) * 2015-09-01 2017-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5046A1 (ja) 2019-04-04
US20200173524A1 (en) 2020-06-04
JPWO2019065046A1 (ja) 2020-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5044B2 (en) Shaf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8106846A (ja) 多板式クラッチ装置
US20190195315A1 (en) Transmission belt
KR101463321B1 (ko) 코킹 체결 부품, 코킹 체결 부품의 체결 방법, 코킹 체결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US20120267211A1 (en) Outer plate carrier
JP2008281095A (ja) シンクロナイザ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WO2012043329A1 (ja) 多板クラッチおよびクラッチハブの製造方法
KR101749477B1 (ko) 전자 클러치용 허브 제조 방법
JP4205752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EP3353448B1 (en) Connec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necting assembly
CN111133228A (zh) 无级变速器及其制造方法
EP3492759B1 (en) Tapered roller bearing for automobile
JP4775017B2 (ja) 突出部を備えた筒状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0014222A (ja) ローラ型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の外輪の加工方法
JP4853776B2 (ja) Cvt用シャフ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314833B2 (en) Outer ring for a shell-type radial needle bear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26899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ical pulley, a conical pulley, and a belt-driven conical-pulley transmission
JP2015017701A (ja) トルク伝達機構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KR101668192B1 (ko) 원웨이 클러치용 인너레이스 앗세이의 제조방법
JP4957362B2 (ja) Cvt用シャフ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53192A (ja) 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CN109690141B (zh) 齿圈以及齿圈的制造方法
US7308813B2 (en) Clutch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ITRM930030A1 (it) Ammortizzatore di torsione, in particolare per autoveicolo.
JP2007198401A (ja) スプライン連結構造、動力伝達シャフト、等速自在継手の外輪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pplicant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pplicant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2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pplicant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ISIN AW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