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2437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2437A
CN111132437A CN201911268848.1A CN201911268848A CN111132437A CN 111132437 A CN111132437 A CN 111132437A CN 201911268848 A CN201911268848 A CN 201911268848A CN 111132437 A CN111132437 A CN 111132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layer
piezoelectric material
mobile terminal
positive
positive piez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88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2437B (zh
Inventor
庄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88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2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2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2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2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earthing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24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quantities of char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接地线、逆压电材料层、正压电材料层及提示组件,所述接地线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逆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正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所述逆压电材料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接地线电连接;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分别与所述提示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产生静电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接地线之间形成静电场,所述逆压电材料层在所述静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带动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同步进行形变,所述正压电材料层的形变在所述正压电材料层上形成电压差,由所述电压差驱动所述提示组件。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提示组件感知移动终端是否承受了静电。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产品如移动终端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人们生活处处都可能产生静电,而静电如果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出现会造成移动终端声音卡顿、闪屏、重启等不良的使用情况效果,这种情况在冬天干冷天气尤为明显。
在静电的防护上,现有技术均是在移动终端外壳与主板的接地线(GND)之间设计并联瞬态二极管或者压敏电阻。在静电放电打在移动终端外壳时,通过瞬态二极管或者压敏电阻迅速将静电导到GND释放,防止静电放电对主板造成损害。另外,在结构和软件上也会做相应的规避设计,例如结构上将夹缝设置地尽量小,软件上增加静电放电触发后的刷新次数等。
但是,现有的对于静电的防护方法,都只是通过抑制静电放电或者将静电导走的方式避免静电放电对移动终端造成损害,无法有效利用静电,用户也不能感知移动终端所承受的静电强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移动终端的静电防护方法无法让用户感知移动终端是否承受了静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接地线、逆压电材料层、正压电材料层及提示组件,所述接地线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逆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正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
所述逆压电材料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接地线电连接;
所述正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提示组件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在壳体与接地线之间电连接设置逆压电材料层,并将正压电材料层与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且将正压电材料层分别与提示组件的正极及负极电连接。当静电释放时,所述逆压电材料层在静电释放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形变;而因为所述正压电材料层与所述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所述逆压电材料层的形变会促使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同样发生形变,所述正压电材料层的形变会在所述正压电材料层上形成电压,该电压即可以驱动所述提示组件工作,从而通过所述提示组件的工作状态将静电呈现出来,并可以通过所述提示组件的工作状态反馈静电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示组件与正压电材料层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感知静电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信号装置及提示组件的电路连接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电量检测装置及提示组件的电路连接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压电材料层与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压电材料层与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压电材料层与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压电材料层与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压电材料层与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示组件与正压电材料层的电路连接图。如图1和2所示,上述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00、主板200、接地线300、逆压电材料层400、正压电材料层500及提示组件600,上述接地线300设置在上述主板200上,上述逆压电材料层400与上述正压电材料层500贴合设置;
上述逆压电材料层分别与壳体100和接地线300电连接;
上述正压电材料层500与所述提示组件600电连接;
上述壳体100产生静电时,在壳体100与接地线300之间形成静电场,上述逆压电材料层400在所述静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带动上述正压电材料层500同步进行形变,上述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形变在上述正压电材料层500形成电压差,由上述电压差驱动上述提示组件600。
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100为移动终端上直接接触外界传递过来的静电的部位或者接收移动终端内产生静电的部位。其中,因为对主板200造成损害的静电主要由外界摩擦壳体产生,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避免外界静电对移动终端产生损害,同时可以通过提示组件600直接感知外界在壳体上产生的静电。
上述逆压电材料层400由具有逆压电效应的材料制成,而上述正压电材料层500则由具有正压电效应的材料制成。其中,当对具有逆压电效应的材料进行电场作用时,材料会产生机械形变;当对具有正压电效应的材料施以物理压力时,材料体内之电偶极矩会因压缩而变短,此时材料为抵抗这变化会在材料相对的表面上产生等量正负电荷,以保持原状。其中,将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所述正压电材料层500贴合设置,是指二者结合为一个整体结构,使得二者中任何一个发生形变时,另一个都会同步进行形变。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逆压电材料层400分别与壳体100和接地线300电连接,这样在上述壳体100产生静电时,会在壳体100与接地线300之间形成静电场,因为逆压电材料层400在静电场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从而实现将静电能由逆压电材料层400转换为机械能;而因为正压电材料层500与逆压电材料层400贴合设置,因而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形变会使得正压电材料层500同步产生形变;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形变会在正压电材料层500上形成电场,又因为正压电材料层500与提示组件600电连接,因而该电场与提示组件600接通形成回路,即可以由该电场驱动提示组件600工作。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移动终端感知静电的原理示意图,即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将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电能先由逆压电材料层400转换为机械能,然后由正压电材料层500将该机械能又转换为电能并驱动外接的提示组件600工作,从而将静电放电所产生的能量消耗掉的同时,又可以实现驱动提示组件600,这样既避免了静电放电对主板200造成损害,又将无形的静电放电过程变成可感知的提示组件600工作,同时可以通过提示组件600的工作状态反馈静电强度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正压电材料层500上形变产生的等量正负电荷分布在形变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而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形变与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形变一致,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形变方向由逆压电材料层400与壳体100和接地线300的电连接位点决定,因而正压电材料层500上与提示组件600电连接的位点的位置应和逆压电材料与壳体100及接地线300的电连接位点相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主板200、逆压电材料层400、正压电材料层500均设置在上述壳体100内。
可选地,考虑到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正压电材料层500会在壳体100产生静电时发送形变,因而需要在移动终端设置容纳空间,用于供上述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正压电材料层500进行形变活动。
可选地,上述移动终端中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壳体100内的电池10·,且上述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正压电材料层50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与电池10·之间,从而充分利用壳体100与电池101之间的间隙为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正压电材料层500进行形变活动提供空间。
可选地,逆压电材料层400上设置有第一电极401与第二电极402,逆压电材料层400通过上述第一电极401与上述壳体100电连接,逆压电材料层400通过上述第二电极402与上述接地线300电连接;上述正压电材料层500上设置有第三电极501及第四电极502,上述第三电极501的设置位置与上述第一电极401相对应,上述第四电极502的设置位置与上述第二电极402相对应,正压电材料层500通过上述第三电极501、第四电极502分别与上述提示组件600的正极及负极电连接。例如,若第一电极401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一侧面上,则第三电极501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对应的侧面上;若第二电极设置402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另一侧面上,则第四电极502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对应的另一侧面上。
上述移动终端中,上述提示组件600可以在第三电极501与第四电极502之间具有电压差时进行工作,用于反馈是否有静电放电动作,若提示组件600工作,则说明壳体100产生了静电并进行了静电放电。具体地,所示提示组件600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差呈现不同的工作状态,用以告知用户当前静电放电能量的大小。例如,所述提示组件600可以为电灯、马达、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即将电灯、马达、扬声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与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连接,从而可以在静电放电时,实现通过电灯、马达、扬声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对静电放电动作进行呈现。其中,电灯越亮则说明当前静电放电能量越大;马达转速越快则说明当前静电放电能量越大,则说明当前静电放电能量越大;扬声器声音越大,则说明当前静电放电能量越大。其中,当提示组件600为电灯时,需要在壳体100上开设用于透光的通孔。
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信号装置及提示组件的电路连接图。如图1和4所示,上述移动终端中还包括处理器208及信号装置700,所述信号装置700与所述提示组件600及处理器均电连接,所述信号装置700用于在所述提示组件600产生电流信号时,通知所述处理器208记录所述电流信号,从而可以将每次的静电放电记录下来。具体地,该信号装置00在提示组件600未产生电流时,向处理器208发送低电平信号;而在提示组件600产生电流时,信号装置700会向处理器208发送一高电平信号,处理器208记录该高电平信号,从而实现记录静电放电的目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电量检测装置及提示组件的电路连接图。如图1和5所示,上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处理器208及电量检测装置800,上述电量检测装置800与上述提示组件600及处理器208均电连接,上述电量检测装置800用于在上述提示组件600产生电流信号时,检测流经所述提示组件600的电量,并将所述电量数据发送至上述处理器208,并由上述处理器208记录电量数据。
可选地,该电量检测装置800包括电压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及电量计芯片;上述电压检测单元与上述电量计芯片、提示组件600的正极及负极均电连接,用于检测提示组件600的电压,并将该电压数据发送至电量计芯片;上述电流检测单元与上述电流计芯片电连接并串接在提示组件600中,上述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流经提示组件600的电流并将该电流数据发送至电量计芯片;上述电量计芯片根据上述电压数据及电流数据计算当次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量,并记录该电量。
优选地,设置正压电材料层500与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形态相同,以更好地同步二者的形变。
可选的,所述逆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层叠设置。具体地,请参阅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压电材料层500与逆压电材料层400贴合设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正压电材料层500可以采用层叠的方式进行贴合设置。相应地,可以将第一电极401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上层面上,而将第二电极402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下层面上;对应地,可以将第三电极501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上层面上,而将第四电极502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下层面上。
可选地,上述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正压电材料层500可以采用包覆的方式进行贴合设置。比如,所述逆压电材料层包覆所述正压电材料层,或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包覆所述逆压电材料层。此种情况下需要将逆压电材料层400与正压电材料层500均设置为管状,以便于电极的布设。具体可以是圆管、方管或不规则管状。
具体地,请参阅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压电材料层500与逆压电材料层400贴合设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设置正压电材料层500包覆逆压电材料层400,且二者均为圆管状,此种情况下,即将正压电材料层500包覆在逆压电材料层400上,相应地,可以将第一电极401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二电极402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外层面上;对应地,可以将第三电极501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四电极502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外层面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压电材料层500与逆压电材料层400贴合设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设置逆压电材料层400包覆正压电材料层500,且二者均为圆管状,此种情况下,即将正压电材料层500包覆在逆压电材料层400上,相应地,可以将第一电极401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二电极402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外层面上;对应地,可以将第三电极501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四电极502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外层面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压电材料层500与逆压电材料层400贴合设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设置正压电材料层500包覆逆压电材料层400,且二者均为方管状,此种情况下,即将正压电材料层500包覆在逆压电材料层400上,相应地,可以将第一电极401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二电极402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外层面上;对应地,可以将第三电极501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四电极502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外层面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压电材料层500与逆压电材料层400贴合设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设置逆压电材料层400包覆正压电材料层500,且二者均为方管状,此种情况下,即将正压电材料层500包覆在逆压电材料层400上,相应地,可以将第一电极401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二电极402设置在逆压电材料层400的外层面上;对应地,可以将第三电极501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内层面上,而将第四电极502设置在正压电材料层500的外层面上。
可选地,可以将正压电材料层500及逆压电材料层400均设置为薄膜,可以节省占用空间。此时,是将逆压电材料层400的两个面分别与壳体100和接地线300电连接,以最大限度利用逆压电材料层400承受静电放电产生的电场作用;相应地,将正压电材料层500的两个面分别与所述提示组件600的正极及负极电连接,使得提示组件600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压差匹配正压电材料层500形变产生的等量正负电荷分布情况,以尽量将正压电材料层500形变产生的电能用于驱动提示组件600工作。
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壳体100与接地线300之间还并联设置有电容组700,以利用该电容组700暂存电荷而实现稳压作用,防止静电放电时电压过大而击穿,从而实现保护移动终端的作用。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壳体与接地线之间电连接设置逆压电材料层,并将正压电材料层与逆压电材料层通过层叠或包覆的方式进行贴合设置,且将正压电材料层分别与提示组件的正极及负极电连接。当静电释放时,逆压电材料层在静电释放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形变;而因为正压电材料层逆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逆压电材料层的形变会促使正压电材料层同样发生形变,正压电材料层的形变会在正压电材料层上形成电压,该电压即可以驱动提示组件工作,从而通过提示组件的工作状态反馈移动终端是否产生了静电,从而将无形的静电呈现出来,并可以通过提示组件的工作状态反馈静电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接地线、逆压电材料层、正压电材料层及提示组件,所述接地线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逆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正压电材料层贴合设置;
所述逆压电材料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接地线电连接;
所述正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提示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逆压电材料层与正压电材料层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层叠设置,或所述逆压电材料层包覆所述正压电材料层,或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包覆所述逆压电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压电材料层的两个层面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接地线电连接;所述正压电材料层的两个层面分别与所述提示组件的正极及负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组件包括LED灯、马达、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处理器及信号装置,所述信号装置与所述提示组件及所述处理器均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量检测装置,所述电量检测装置与所述提示组件及所述处理器均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逆压电材料层、正压电材料层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所述逆压电材料层与所述正压电材料层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池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接地线之间还并联设置有电容组。
CN201911268848.1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111132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8848.1A CN111132437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8848.1A CN111132437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437A true CN111132437A (zh) 2020-05-08
CN111132437B CN111132437B (zh) 2023-06-06

Family

ID=7049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8848.1A Active CN111132437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243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3099A (en) * 1981-03-06 1985-1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static voltage sensor
US4625176A (en) * 1983-09-13 1986-1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probe
JPS61287283A (ja) * 1985-06-14 1986-12-17 Hitachi Ltd 逆圧電変換素子用駆動装置
JPH0523151U (ja) * 1991-08-31 1993-03-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電圧計
JPH0711799U (ja) * 1993-07-30 1995-02-21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静電気除去具
CN1373524A (zh) * 2001-01-05 2002-10-09 香港理工大学 压电变压器
CN207283751U (zh) * 2017-06-15 2018-04-27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麦克风
CN109219330A (zh) * 2017-07-03 2019-0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3099A (en) * 1981-03-06 1985-1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static voltage sensor
US4625176A (en) * 1983-09-13 1986-1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probe
JPS61287283A (ja) * 1985-06-14 1986-12-17 Hitachi Ltd 逆圧電変換素子用駆動装置
JPH0523151U (ja) * 1991-08-31 1993-03-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電圧計
JPH0711799U (ja) * 1993-07-30 1995-02-21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静電気除去具
CN1373524A (zh) * 2001-01-05 2002-10-09 香港理工大学 压电变压器
CN207283751U (zh) * 2017-06-15 2018-04-27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麦克风
CN109219330A (zh) * 2017-07-03 2019-0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耀庭,凌志远: "压电变压器的研究进展", 《电子元件与材料》 *
黄耀庭,凌志远: "压电变压器的研究进展", 《电子元件与材料》, vol. 23, no. 1, 31 January 2004 (2004-01-31), pages 7 - 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437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7186B2 (en) Detection of swelling in batteries
JP3809336B2 (ja) 内蔵表示器を有する民生用電池
US9941551B2 (en) Touch sensor element for detecting critical situations in a battery cell
CN104811084B (zh) 摩擦发电机、触压传感器及触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CN104457550A (zh) 电池形变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684191A (zh) 具有用于防止短路的装置的电池单体
CN105547568A (zh) 电子设备及其落水检测系统
CN206235424U (zh) 用于监测电池充放电鼓胀压力的测试装置
CN204258659U (zh) 摩擦发电机和应用摩擦发电机的触压传感器
CN104375021A (zh) 一种锂电池组保护板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1132437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2467630A (zh) 移动终端的充电防盗保护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9980170B (zh) 电极组件及电池
JP4810745B2 (ja) 電解液漏洩検出機能付き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1122617A (zh) 静电警示模块
KR101419746B1 (ko) 배터리 셀의 swelling 감지장치
WO1999001733A1 (en) Organic solvent vapor detector
CN2599767Y (zh) 安全型聚合物二次锂离子电池
CN206259727U (zh) 自动充电的电子门锁和应用自动充电电子门锁的门
KR200297686Y1 (ko) 타이어 압력 저하 감지 표시 장치
CN220085015U (zh) 一种用于检测锂电池鼓胀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6597887U (zh) 可自检测的聚合物电池包
JP3320028B2 (ja) 電子時計
CN212659047U (zh) 电子设备及其压电模组
CN213752696U (zh) 一种半导体传感器的静电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