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2309B -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2309B
CN111132309B CN201911410988.8A CN201911410988A CN111132309B CN 111132309 B CN111132309 B CN 111132309B CN 201911410988 A CN201911410988 A CN 201911410988A CN 111132309 B CN111132309 B CN 111132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ignal intensity
reference data
positioning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09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2309A (zh
Inventor
许祥滨
刁幸华
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09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2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2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2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 G01C21/2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oor nav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08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定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本实施例基于矢量匹配的思想,对终端设备进行定位,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不同终端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定位不准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定位精准度。

Description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室内定位和室内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复杂的室内环境,如医院、机场大厅、展厅、仓库、超市、图书馆、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中,室内定位技术表现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目前,室内定位主要通过基于位置指纹的定位方式来实现。在这种定位方式中,开发人员可以通常使用最近邻算法计算出用户终端所在的位置。该定位方式包括离线阶段的指纹库构建和在线阶段的实时定位过程。在离线阶段,开发人员需要使用采集设备对环境中的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信息进行数据采集、训练,完成指纹库的构建。当用户终端进入该环境时,通过将用户终端采集到的数据与指纹库中的数据使用最近邻的方法进行匹配,从而可以解算出用户终端的位置。
在使用最近邻算法进行数据匹配时,一般假设用于采集数据构建指纹库的采集设备与用户终端相同。但在实际定位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用户终端。因为硬件设备的不同,以及各个芯片厂商对RSSI信号强度评估的差异,不同的用户终端在同一位置所测得的同一AP的信号强度也不尽相同。如果不对用户终端获取到的AP信号之间的差异加以处理,那么在进行定位时,不同的用户终端的定位结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的用户终端获取到的AP信号存在差异,影响定位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服务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服务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该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然后基于矢量匹配的思想,可以根据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上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在室内环境的同一个位置,无论各个终端设备收集AP信号强度的能力强弱,它们的矢量和都会落到同一个方向上,因此,基于矢量匹配所解算出的定位结果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不同终端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定位不准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定位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室内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号强度矢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定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定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服务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通常,在采用基于位置指纹的定位方式时,在线定位阶段需要通过用户终端获取室内环境的AP信号,但不同的用户终端获取到的AP信号存在差异,使得不同用户终端在同一位置进行定位时会解算出不同的位置坐标,造成较大的定位误差,影响定位结果的准确性,现有技术中暂无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同用户终端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处获取的AP信号强度虽然有差异,但是在前述情况下,不同用户终端所获取到的AP信号的强度矢量基本是一致的。
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室内环境的示意图。在图1的室内环境中,同一时间,在同一个位置S处放置两种不同的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然后获取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收集到的环境中的所有AP信息(即RSSI序列)。
为了方便说明,选取两个AP(AP1和AP2)的RSSI信号强度矢量做对比,用户终端A接收到AP1和AP2的信号强度矢量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41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42
用户终端B接收到AP1和AP2的信号强度矢量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43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44
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矢量图,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接收到的两个AP(AP1和AP2)的信号强度矢量和的方向都是在同一个方向上,即图2中的R方向。
即使扩展到多个不同用户终端,在相同环境中的同一个位置上接收到的m个AP的信号强度矢量,无论各个用户终端收集AP信号强度的能力强弱,它们的矢量和都会落到同一个方向上。
因此,为了消除或减少由于不同用户终端获取AP信号的差异而导致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构思在于,通过匹配RSSI信号的强度矢量,解算出终端设备的位置,消除因不同终端接收到的RSSI信号强度存在差异而造成的定位出现偏差的问题,提高定位的精准度。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即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能够为各种终端设备其他设备提供定位服务的定位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某一室内环境中所采集的RSSI序列的矢量数据。
矢量(vector)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本实施例中的RSSI序列的矢量数据可以是指在某一位置所采集到的各个AP的信号强度及方向。
为了实现对自身的定位,终端设备在采集到室内环境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后,可以将该数据发送至定位服务器,请求定位服务器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并向终端设备反馈解算出的定位结果,即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具体位置的信息。
S302、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本实施例的指纹数据可以是指预先采集的同一室内环境中各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这些各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以参考数据的形式被存储至指纹库中。定位服务器在进行定位解算时,可以将终端设备上报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指纹库中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进行匹配。
S303、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定位服务器在实际的定位解算时,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指纹库中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匹配,从而提取出匹配度最高的那个参考数据,作为最终用于定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S304、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将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应的位置点识别为终端设备的位置点,完成对终端设备的定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该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然后基于矢量匹配的思想,可以根据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上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在室内环境的同一个位置,无论各个终端设备收集AP信号强度的能力强弱,它们的矢量和都会落到同一个方向上,因此,基于矢量匹配所解算出的定位结果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不同终端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定位不准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定位精准度。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定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确定待定位区域的多个位置点,获取每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矢量匹配的方式对室内环境中的终端设备进行定位,首先需要采集该环境的AP信号数据,构建出相应的指纹库。
本实施例首先对如何构建指纹库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将待定位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域,并确定出每个区域中需要采集AP信号数据的位置点。上述待定位区域即是某一室内区域,如候机大厅、商场、美术馆等等。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在待定位区域设立多个定位网格点,每个网格点作为一个需要采集信号数据的位置点,并记录各个位置的位置信息,如坐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一待定位区域,所设置的位置点的多少可以根据定位精度确定。定位要求的精度越高,需要设置的位置点也就越多。
S402、分别采集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采集设备分别采集每一个位置点上的AP信号数据,即采集每个位置点上的RSSI序列的强度和方向,作为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S403、根据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指纹数据;
采集设备采集到室内环境中的AP信号后,可以将采集到的所有AP信号强度连同该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一并存入指纹库中。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将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和该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对应存储,以一个单元数据的形式存储至指纹库中,指纹库中的每一个单元数据即是该指纹库中的一个指纹数据。
例如,一个指纹数据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71
其中,Ln表示采集设备在第n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72
表示采集设备在第j个位置点上接收到的第i个AP的信号强度矢量。
在采集完所有位置点的数据后,可以构建出如下所示的指纹库: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73
其中,m为AP的数量,即当前室内环境中存在m个AP。
S404、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是在室内环境的某一个位置所采集得到的AP信号数据。
以终端设备为用户终端A为例,用户终端A采集得到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74
当然,若在同一位置存在另一终端设备,即用户终端B,用户终端B在该位置采集得到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75
由于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是两种不同的终端,因此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位置采集到的AP的信号强度会有差异,即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76
S405、分别计算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
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后,可以采用已经构建出的指纹库对上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进行匹配解算。
在具体实现中,针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可以首先计算该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指纹库中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
在具体实现中,由于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包括RSSI序列的多个序列值,而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也包括RSSI序列的多个序列参考值,因此,在计算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时,可以首先确定多个序列值与多个序列参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关系可以是指接收到的同一个AP所对应的序列值和序列参考值。
然后,通过分别计算每个序列值与具有对应关系的序列参考值之间的比值,并计算出多个比值的平均值,可以根据上述多个比值的平均值,计算得到多个序列值与多个序列参考值的方差。
具体地,在计算出多个比值的评价值后,可以分别计算每个比值与多个比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并计算多个差值的平方和,通过计算多个平方和的平均值,可以得到多个序列值与多个序列参考值的方差。
例如,可以首先计算出用户终端A与指纹库中每个位置点的对应数据之间的比值和的平均值MA,即: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81
然后,再计算出用户终端A与指纹库中每个位置点的对应数据之间的比值的方差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82
即: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83
S406、提取所述方差最小值对应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作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提取方差最小值对应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作为与终端设备采集得到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S407、将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应的目标位置点识别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点。
即,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91
对应的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92
即为用户终端A的位置点L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预先采集室内环境中各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构建出离线指纹库,从而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后,可以基于矢量匹配的思想,分别计算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离线指纹库中各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然后提取出方差最小值对应数据的位置点,作为终端设备当前的位置点。本实施例基于矢量匹配的思想进行定位解算,能够有效解决由于不同终端接收AP信号强度之间存在差异而导致的在同一位置进行定位,定位结果存在差异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定位的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示例,对本申请的定位方法作一介绍。本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设立定位网格点(坐标):首先在存在m个AP信号的定位区域内,根据定位精度要求设置n个定位网格点,并记录各网格点的位置信息(坐标);
(2)构建离线数据库:首先,依次将采集设备置于步骤(1)中设置的每一个定位网格点处,采集设备接收环境中的AP信号,将收到的所有AP信号强度连同该网格点的位置信息一并作为一个单元数据存储下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093
在采集完全部定位网格点的数据后,可以构建出如下所示的离线数据库: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1
其中,Ln表示采集设备在第n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2
表示采集设备在第j个位置点上接收到的第i个AP的信号强度矢量。
(3)实时定位阶段
(3.1)收集用户终端A、B在位置W上的信息:在定位区域内的同一个位置W上,同时放置两种不同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用户终端A收到环境中AP信号数据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3
用户终端B收到环境中AP信号数据为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4
由于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是两种不同的终端,因此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位置采集到的AP的信号强度会有差异,即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5
(3.2)在线矢量匹配解算用户终端A位置:在矢量匹配的思想下,首先计算出用户终端A与离线数据库的对应数据之间的比值和的平均值MA,即: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6
然后计算出用户终端A与离线数据库的对应数据之间的比值的方差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7
即: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8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9
对应的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10
即为用户终端A的位置LA
(3.3)在线矢量匹配解算用户终端B位置:与步骤(3.1)类似,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011
对应的
Figure BDA0002349946870000111
即为用户终端B的位置LB
经过本实施例的在线矢量匹配后,可以得出用户终端A解算出的位置LA与用户终端B解算出的位置LB是相同的。而使用常用的最近邻匹配方法计算出来的不同用户终端的位置是存在较大偏差的,使得用户终端A解算出的位置LA与用户终端B解算出的位置LB是不同的。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定位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提取模块503,用于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定位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确定待定位区域的多个位置点,获取每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
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分别采集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指纹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指纹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数据生成模块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指纹数据存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存储,获得所述指纹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提取模块503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方差计算子模块,英语分别计算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
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所述方差最小值对应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作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序列的多个序列值,所述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包括RSSI序列的多个序列参考值;
所述方差计算子模块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单元:
对应关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序列值与所述多个序列参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每个序列值与具有所述对应关系的序列参考值之间的比值,并计算多个比值的平均值;
方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比值的平均值,计算所述多个序列值与所述多个序列参考值的方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差计算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单元:
平方和计算子单元,用于分别计算每个比值与所述多个比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并计算多个差值的平方和;
方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平方和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多个序列值与所述多个序列参考值的方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504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位置点识别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应的目标位置点识别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点。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服务器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服务器600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0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21。所述处理器6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1时实现上述定位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3所示的步骤S301至S304。或者,所述处理器6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1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501至50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621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6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可以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621在所述服务器6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621可以被分割成接收模块、获取模块、提取模块、定位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所述服务器600可以是云端的定位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服务器60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10、存储器6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服务器600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服务器6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服务器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6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20可以是所述服务器6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服务器6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20也可以是所述服务器6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服务器6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20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服务器6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2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621以及所述服务器600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分别计算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所述方差为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的多个序列值与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的多个序列参考值之间的多个比值的方差;
提取所述方差最小值对应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作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之前,还包括:
确定待定位区域的多个位置点,获取每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
分别采集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指纹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指纹数据,包括:
将所述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存储,获得所述指纹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序列的多个序列值,所述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包括RSSI序列的多个序列参考值;
所述分别计算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序列值与所述多个序列参考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别计算每个序列值与具有所述对应关系的序列参考值之间的比值,并计算多个比值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多个比值的平均值,计算所述多个序列值与所述多个序列参考值的方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比值的平均值,计算所述多个序列值与所述多个序列参考值的方差,包括:
分别计算每个比值与所述多个比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并计算多个差值的平方和;
计算所述平方和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多个序列值与所述多个序列参考值的方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包括:
将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应的目标位置点识别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点。
7.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采集的信号强度矢量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指纹数据,所述指纹数据包括多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
提取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与每个位置点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之间的方差;提取所述方差最小值对应的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作为与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所述方差为所述信号强度矢量数据的多个序列值与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信号强度矢量参考数据的多个序列参考值之间的多个比值的方差;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目标参考数据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8.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
CN201911410988.8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132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988.8A CN111132309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988.8A CN111132309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309A CN111132309A (zh) 2020-05-08
CN111132309B true CN111132309B (zh) 2021-03-19

Family

ID=70506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0988.8A Active CN111132309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2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5474B (zh) * 2020-12-31 2024-02-13 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820A (zh) * 2014-03-31 2014-07-09 浙江大学 基于接入点稳定度的无线室内定位方法
CN104484654A (zh) * 2014-12-19 2015-04-01 苏州大学 基于模式识别与指纹匹配定位算法的防溺水识别方法
CN105898711A (zh) * 2016-03-25 2016-08-24 北京智慧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地磁基准线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9331B2 (en) * 2012-10-31 2015-11-03 Soongsil University Research Consortium Techno-Park Wireless localiz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localization apparatus using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
CN103596267A (zh) * 2013-11-29 2014-02-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指纹图匹配方法
CN105007566B (zh) * 2014-12-31 2018-12-25 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外定位快速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5578414A (zh) * 2016-01-08 2016-05-11 南京网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定位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820A (zh) * 2014-03-31 2014-07-09 浙江大学 基于接入点稳定度的无线室内定位方法
CN104484654A (zh) * 2014-12-19 2015-04-01 苏州大学 基于模式识别与指纹匹配定位算法的防溺水识别方法
CN105898711A (zh) * 2016-03-25 2016-08-24 北京智慧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地磁基准线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309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3076B (zh) 人员信息关联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646338B (zh) 一种快速精确的室内定位方法
CN112561948B (zh) 基于时空轨迹的伴随轨迹识别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60999B (zh) 室内定位方法、室内定位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145214A (zh)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Niu et al. Resource-efficient and automated image-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
CN108985199A (zh) 商品取放操作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767772B (zh) 地磁指纹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和装置及定位方法和装置
WO2019153600A1 (zh) 电子装置、楼层定位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96929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
CN106470478B (zh) 一种定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40103046A (ko) 객체 추적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645999A (zh) 导航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832579B (zh) 地图兴趣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介质
CN105426862A (zh) 基于rfid、定位技术与视频技术的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11132309B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563449A (zh) 个人轨迹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35641A (zh) 一种室内自定位的实现方法、智能移动设备和存储介质
Wang et al. Adaptive room-level localization system with crowd-sourced WiFi data
AU2021204584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a for detecting correlated objects involved in image
CN117252837A (zh) 一种晶圆测试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797616A (zh) 一种图像校正点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831737B (zh) 一种基于置信度的蓝牙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US110859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terminal device
CN110035392B (zh) 设备是否位于目标区域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ositioning method, a device, a server and a storage mediu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Guangzhou Tianhe subbranch

Pledgor: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4000015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3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Guangzhou Tianhe subbranch

Pledgor: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4000015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ositioning method, device,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Pledgee: Science City (Guangzhou) Finance Leasing Co.,Ltd.

Pledgor: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463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