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针对水声通信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以及目前已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SC-MIMO水声通信环境下的块对角稀疏贝叶斯信道估计方法(I-SBL),进一步探究了水声信道空间相关性以及稀疏性控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信道估计准确度从而降低数据传输误码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SC-MIMO水声通信环境下的块对角稀疏贝叶斯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如下的系统I/O模型:
其中,N为MIMO发射端数目,M为接收端数目,L为信道长度,ym为接收端符号,wm为加性高斯白噪声,Np为训练序列长度,X为发射端符号矩阵,由L个Xl矩阵堆叠而成;hm为L个hm,l矩阵堆叠形成的联合信道矩阵,两者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Np-L+1≥NL;
S2:设定信道估计参数,包括迭代次数T、稀疏控制因子γ和收敛阈值δ,作为预先设定的超参数;
S3:对信道进行初始化,其中信道协方差矩阵的初值为
噪声方差的初值为(σ
2)
(0),作为后续贝叶斯迭代的初始参数;
S4:根据贝叶斯信道估计模型,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即EM算法,对hm、Rm、σ2进行更新;
S5:每进行完一次迭代,将γl中的最小值与预先定义的稀疏控制因子γ进行对比,若小于γ,则将hm对应位置元素置零并从向量中剔除;
S6:循环:令t=t+1,重复步骤S4-S5,直到
或者t>T,迭代终止,得到最终的h
m。
进一步地,所述的S2中的信道协方差矩阵
以及(σ
2)
(0)由接收信号的导频序列初始化。
进一步地,所述的S4中Rm具有如下形式:
Rm=Bdiag{γ0Δ0,…,γL-1ΔL-1}
其中Δl为协方差子阵,决定信道矩阵的空间相关性,γl作为协方差子阵权重,用来控制信道的稀疏性;通过更新Δl与γl从而更新Rm,假定块对角信道矩阵中每个单独子块Δl均相同,从而利用同一个参数Δ来表示所有的Δl,得到下列等式:
进一步地,所述的EM算法包括E步骤和M步骤,其中E步骤得到信道hm估计,M步骤更新超参数,具体如下:
(1)E步骤:
首先推导出如下的贝叶斯模型:
因假定wm为加性高斯白噪声,因此得出当hm,σ2已知时ym条件分布和hm分别满足下式:
p(ym|hm;σ2)~CN(Xhm,σ2I)
p(hm;Rm)~CN(0,Rm)
利用贝叶斯规则得到hm的后验概率,同样服从高斯分布:
当从上一次EM迭代中得到更新后的Θ={γ
l,Δ,σ
2}超参数,利用MAP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得到h
m的估计值
(2)M步骤
最大化联合概率p(ym;Θ)更新超参数集Θ,等效于最小化-logp(ym;Θ)推导出相应的代价函数:
其中
公式将h
m当作隐性参数,
分别对{γ
l,Δ,σ
2}求偏导并置零,由于条件概率p(y
m|h
m;σ
2)与γ和Δ无关,对于{γ,Δ},代价函数简化为:
L
α是当前EM迭代中信道抽头系数中非零个数,同时定义
同样地,代价函数对噪声功率σ
2求偏导并置零,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重新推导出MIMO系统下水声通信I/O模型,通过联合N路发射端的lth信道系数,作为一个整体hm,l,从而保证易于利用信道空间的相关性。
(2)将信道协方差矩阵建模为块对角形式,传统贝叶斯信道估计算法假设协方差矩阵各元素之间相互独立,仅考虑了对角信道系数方差,未考虑信道间的相关性。因此将信道协方差矩阵建模为块对角形式,从而更准确地对信道进行估计。
(3)协方差矩阵中重新定义两个子参数,Δ控制信道相关性,γ控制信道稀疏性,通过更新这两个子参数从而更新迭代对应的协方差矩阵。
与传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相比,能够实现更快的参数收敛以及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同时表现出更低的误码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SC-MIMO水声通信环境下的块对角稀疏贝叶斯信道估计方法,利用了信道的空间相关结构以及稀疏性;改进型的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将信道协方差矩阵建模为块对角形式,每个子块捕捉对应位置空间相关性。同时通过协方差矩阵子块的权重描述信道的稀疏特性。定义稀疏控制因子γ,当协方差矩阵子块的权重小于设定的γ时,将对应子块置零,以此来控制信道的稀疏性,减少计算复杂度。此外,改进型的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来更新迭代参数,并利用导频序列对信道协方差矩阵及噪声功率进行初始化,进一步强化算法的迭代性能。利用海试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对比传统信道估计算法,能够实现更快的参数收敛以及更低的误码率。
本发明提出SC-MIMO系统下块对角贝叶斯信道估计方法,首先重新推导出适用于本发明信道估计的I/O系统模型,之后采用贝叶斯模型得出对应的目标代价函数,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更新迭代参数;其中信道协方差矩阵被定义为块对角形式,通过更新迭代子参数来对信道协方差矩阵进行更新。通过块对角化以及自定义的稀疏控制因子,从而很好地对通信系统稀疏度进行控制,同时很好地利用了信道空间相关性,经验证得到了更优的信道估计结果。、本发明的SC-MIMO水声通信环境下的块对角稀疏贝叶斯信道估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如下的系统I/O模型
考虑N×M的MIMO系统,包括N路发射端以及M路接收端,离散信道长度为L,训练序列长度Np。当前期的帧同步,多普勒估计以及波形重采样完成后,水听器接收到的离散基带信号能够写成如下形式:
ym,k表示k时刻接收端接收到的符号,sn,l表示传输的符号,hm,n(k,l)表示在k时刻的信道矩阵系数,wm,k为加性高斯白噪声,均值为0,方差为σ2;
当训练序列时间间隔小于信道相干时间,则有近似等式hm,n(k,l)≈hm,n(l),接收端符号序列重写为如下形式:
其中,L为信道长度,ym为接收端符号,wm为加性高斯白噪声,Np为训练序列长度,X为发射端符号矩阵,由L个Xl矩阵堆叠而成;hm为L个hm,l矩阵堆叠形成的联合信道矩阵,两者具有如下形式:
由上式推导出的I/O模型可见,和传统信道估计模型将每个m-n收发对之间的信道看成一个hm,n整体不同,本发明联合N路发射端的同一位置lth的信道系数作为一个hm,l,此外,为了避免欠定,应保证Np-L+1≥NL。
S2:设定贝叶斯算法中的信道估计参数,包括迭代次数T、稀疏控制因子γ和收敛阈值δ,作为预先设定的超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T和γ主要控制信道矩阵的稀疏性,δ则决定最后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S3:初始化t=0,初始信道矩阵为0
NL×1,信道相关矩阵
噪声方差(σ
2)
(0),后两个参数由导频序列初始化;
S4:根据贝叶斯信道估计模型,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即EM算法对hm,Rm,σ2进行更新;EM算法更新迭代,具体分为E步骤和M步骤,其中E步骤得到信道hm估计,M步骤更新超参数;
其中,Rm具有如下形式:
Rm=Bdiag{γ0Δ0,…,γL-1ΔL-1}
其中Δl为协方差子阵,决定信道矩阵的空间相关性,γl作为协方差子阵权重,用来控制信道的稀疏性;与传统的信道协方差矩阵假设信道矩阵中各元素独立,只利用对角方差不同,本发明定义Rm为块对角形式,考虑Rm中子块内元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信道的空间相关性得到有效利用。
为了避免过拟合,通过更新Δl与γl从而更新Rm,假定块对角信道矩阵中每个单独子块Δl均相同,从而利用同一个参数Δ来表示所有的Δl,所以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所述的EM算法包括E步骤和M步骤,其中E步骤得到信道hm估计,M步骤更新超参数,具体如下:
(1)E步骤:
首先推导出如下的贝叶斯模型:
因假定wm为加性高斯白噪声,因此得出当hm,σ2已知时ym条件分布和hm分别满足下式:
p(ym|hm;σ2)~CN(Xhm,σ2I)
p(hm;Rm)~CN(0,Rm)
利用贝叶斯规则得到hm的后验概率,同样服从高斯分布:
当从上一次EM迭代中得到更新后的Θ={γ
l,Δ,σ
2}超参数,利用MAP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得到h
m的估计值
②M步骤:
最大化联合概率p(ym;Θ)更新超参数集Θ,等效于最小化-logp(ym;Θ)推导出相应的代价函数:
其中
公式将h
m当作隐性参数,
分别对{γ
l,Δ,σ
2}求偏导并置零,由于条件概率p(y
m|h
m;σ
2)与γ和Δ无关,对于{γ,Δ},代价函数简化为:
L
α是当前EM迭代中信道抽头系数中非零个数,同时定义
同样地,代价函数对噪声功率σ
2求偏导并置零,得到:
S5:每进行完一次迭代,将γl中的最小值与预先定义的稀疏控制因子γ进行对比,若小于γ,则将hm对应位置元素置零并从向量中剔除;
S6:循环:令t=t+1,重复步骤S4-S5,直到
或者t>T,迭代终止,得到最终的h
m。
本发明利用SPACE08海试数据进行测试,并与其它的信道估计算法MMSE、OMP、IPNLMS、sparse Bayesian estimation、non-sparse Bayesian estimation进行性能对比。
数据采用QPSK、8PSK、16QAM三种调制方式,符号持续时间Ts=0.1024ms,载波频率fc=13kHz,每个信号调制数据包包括长度Np=511的训练序列,Nd=30000的调制符号。仿真选取信道长度L=100,迭代次数T=2,γ=2×10-6,δ=10-3。
图1为本发明与传统的贝叶斯算法得到的信道矩阵一阶范数曲线对比图,这里Bayesian-I表示sparse Bayesian estimation algorithm,Bayesian-II表示non-sparseBayesian estimation algorithm。可以看出,本发明提高了信道的稀疏性并在迭代达到第15次时趋近于收敛,仿真中选取T=2,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图2为本发明与传统信道估计算法的稀疏度曲线对比图,由图可见,本发明计算出的信道矩阵稀疏度处于最高水平。这里的稀疏度η由下式定义:
其中p阶范数定义如下:
图3为本发明与传统信道估计算法BER对比图,选取2×6MIMO,QPSK调制数据,每隔30个子数据块则进入训练模式,由于存在误差传播,因此误码率曲线表现为周期性。由此图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最低的误码率。
表1为本发明与传统信道估计算法计算复杂度理论分析对比表格,βmax为训练序列重用率,MMSE,OMP,Bayesian-I,Bayesian-II,I-SBL复杂度为O(NL)3,IPNLMS复杂度为O(NL)。
表1本发明与传统信道估计算法计算复杂度理论分析对比表
表2实验中选取固定参数下的各算法计算复杂度
MIMO |
2×6 |
3×9 |
4×12 |
MMSE CE |
26.64 |
59.94 |
114.56 |
IPNLMS CE |
18.05 |
40.58 |
72.11 |
OMP CE |
200.08 |
690.29 |
1679.15 |
Bayesian-I CE |
45.28 |
106.39 |
197.13 |
Bayesian-II CE |
756.16 |
1010.17 |
1265.38 |
I-SBL CE |
62.72 |
211.01 |
499.37 |
表2为实验中选取固定参数下的各算法计算复杂度,选取了2×6、3×9、4×12三组MIMO系统,βmax=5,L=100,N=2,M=6,NP=600,Lα=50,表格数据单位为每个子块数据处理所用百万次乘。MMSE和IPNLMS复杂度处于较低水平,OMP和Bayesian-II计算复杂度随着MIMO系统规模增大而迅速提高。对比本发明提出的算法,尽管Bayesian-I算法有着相对低的计算复杂度,然而收敛速度更慢,同时超参数控制更为冗杂。因此,在同时考虑其它性能表现时,本发明提出的算法复杂度是可接受的。
本发明通过将信道协方差矩阵块对角化,充分利用了信道的空间相关性,同时稀疏控制因子使信道矩阵稀疏度能够得到很好地调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更好的稀疏控制。尽管以牺牲一定计算复杂度为代价,然而实现了更准确的信道估计,误码率也更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