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0023A -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0023A
CN111120023A CN201911390222.8A CN201911390222A CN111120023A CN 111120023 A CN111120023 A CN 111120023A CN 201911390222 A CN201911390222 A CN 201911390222A CN 111120023 A CN111120023 A CN 111120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reducing
reducing valve
side pressure
main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02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雷凯
王善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esources Power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esources Power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esources Power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esources Power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02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00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0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0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03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te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06Auxiliaries or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其中,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包括:主蒸汽管道;与主蒸汽管道相连通的高旁减压阀;以及与高旁减压阀相连通的冷再管道;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连通于主蒸汽管道与高旁减压阀之间的电动隔离阀,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与主蒸汽管道相连通,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相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旁减压阀内漏容易影响机组和减压阀后接管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中,发电机组通常会设置有旁路系统,从而起到保护再热器、缩短汽轮机的启动时间、回收工质和热量、防止锅炉超压及维持锅炉热备用状态等作用。
旁路系统中通常设置有高旁减压阀,为锅炉流入的蒸汽进行降压操作。通常在旁路系统中,高旁减压阀的前端通过主蒸汽管道与锅炉相连通,且高旁减压阀的后端连通冷再管道,通过冷再管道连接其他结构,如低压凝气器、高压凝气器或水泵等。
然而,在机组启动过程中,经常存在湿蒸汽冲刷或杂质卡涩高旁减压阀的阀门,造成阀门密封面损伤,进而导致高旁减压阀经常出现内漏事故,这将导致大量高焓值的蒸汽无法进入汽轮机做工,带来机组热损失,严重威胁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高旁减压阀一旦内漏不但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且由于管道超温和喷水减温会导致高旁减压阀后接管道产生热应力疲劳,威胁其后接管道的运行安全,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旁减压阀内漏容易影响机组和减压阀后接管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包括:
主蒸汽管道;与主蒸汽管道相连通的高旁减压阀;以及与高旁减压阀相连通的冷再管道;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
连通于主蒸汽管道与高旁减压阀之间的电动隔离阀,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与主蒸汽管道相连通,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电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分别与电动隔离阀和高旁减压阀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固体物检测传感器,固体物检测传感器固定连接于主蒸汽管道上、且位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一侧,其中,固体物检测传感器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一预定距离;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子机构,第一执行子机构与固体物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且第一执行子机构还与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温度检测传感器,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连接于主蒸汽管道上、且位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一侧,温度检测传感器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二预定距离;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二执行子机构,第二执行子机构与温度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且第二执行子机构还与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固定连接于主蒸汽管道、且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三预定距离,压力检测传感器还与第二执行子机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中,电动隔离阀包括: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设置于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处;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三执行子机构,第三执行子机构与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且第三执行子机构还与高旁减压阀的第一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以及,高旁减压阀包括: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设置于高旁减压阀的阀门处、且与第三执行子机构电连接;
其中,第三执行子机构还与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固定于主蒸汽管道内的固体物过滤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该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该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包括:获取高旁减压阀的内漏预警信息;
根据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
当判定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
优选地,所述内漏预警信息包括固体物检测信息;所述根据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当确定所述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的步骤,包括:
根据固体物检测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处是否存在固体物;
当判定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处存在固体物时,控制第一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优选地,所述内漏预警信息包括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所述根据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当判定所述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的步骤,包括:
根据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判断主蒸汽管道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
当判定主蒸汽管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时,控制第二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优选地,所述内漏预警信息包括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所述根据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当判定所述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的步骤,包括:
根据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判断主蒸汽管道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压力;
当判定主蒸汽管道压力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压力时,控制第二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将电动隔离阀串接于主蒸汽管道与高旁减压阀之间;其中,主蒸汽管道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连通;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相连通;然后,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出口与所述冷再管道相连通。因此,当出现内漏情况时,通过关闭电动隔离阀的阀门,能够阻断主蒸汽管道中的蒸汽进入该高旁减压阀,从而解决高旁减压阀内漏问题,减少因湿蒸汽冲刷或杂质卡涩高旁减压阀,造成阀门密封面损伤,导致的高旁减压阀经常出现内漏事故,提高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减少高旁减压阀后接冷再管道的热应力疲劳,提高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的实景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上述各图所示各结构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4185273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包括:
主蒸汽管道1;
与主蒸汽管道1相连通的高旁减压阀2;
以及与高旁减压阀2相连通的冷再管道3;
图1所示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
连通于主蒸汽管道1与高旁减压阀2之间的电动隔离阀4;其中,
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与所述主蒸汽管道1相连通;
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入口相连通。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将电动隔离阀4串接于主蒸汽管道1与高旁减压阀2之间;其中,主蒸汽管道1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相连通;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入口相连通;然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出口与冷再管道3相连通。因此,当高旁减压阀2出现内漏情况时,通过关闭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能够阻断主蒸汽管道1中的蒸汽进入该高旁减压阀2,从而解决高旁减压阀2内漏问题,减少因湿蒸汽冲刷或杂质卡涩高旁减压阀2,造成阀门密封面损伤,导致的高旁减压阀2经常出现内漏事故,提高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减少高旁减压阀2后接冷再管道3的热应力疲劳,提高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
另外,为了实现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之间的关联,提高该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的自动化程度,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
电动执行机构5,该电动执行机构5还分别与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分别电连接的电动执行机构5,能够实现电动隔离阀4与高旁减压阀2在控制逻辑上的相互关联,即能够根据高旁减压阀2的运行状况控制电动隔离阀4的启动与关断,或者根据电动隔离阀4的运行状况控制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的开启与关断。
另外,主蒸汽管道1的前端连接着锅炉,主蒸汽管道1负责运输蒸汽,然而锅炉产生的固体物质可能会通过该主蒸汽管道1冲刷至高旁减压阀2。因此为了保护高旁减压阀2,如图1和图3所示,图1所示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
固体物检测传感器6,该固体物检测传感器6固定连接于主蒸汽管道1上,且固体物检测传感器6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一预定距离;
结合图3可知,电动执行机构5,包括:第一执行子机构501,该第一执行子机构501与固体物检测传感器6电连接,第一执行子机构501还与电动隔离阀4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401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距离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处第一预定距离处设置固体物检测传感器6,固体物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主蒸汽管道1存在固体物运来时,第一执行子机构501能够及时控制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关断。由于电动隔离阀4位于主蒸汽管道1与高旁减压阀2之间,因此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关断能够避免固体物冲刷至高旁减压阀2,从而能够加强对高旁减压阀2的防护。
同时,为了实现操作人员远端控制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的开启与关闭,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与电动执行机构5电连接的外部控制信号收发器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电动执行机构5电连接的外部控制信号收发器9,能够实现操作人员远端向外部控制信号收发器9发送控制信号,以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控制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的开闭,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另外,为了提高电动隔离阀4对高旁减压阀2的保护效果,避免高旁隔离阀的内漏,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中,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入口相焊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入口相焊接,能够在高旁减压阀2出现内漏时,避免高旁减压阀2内漏蒸汽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入口流出至主蒸汽管道1,从而达到通过电动隔离阀4保护高旁减压阀2的效果。
另外,为了避免高旁减压阀2和电动隔离阀4被主蒸汽管道1流过的固体物堵塞,因此如图2所示,图2实施例中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固定于主蒸汽管道1内的固体物过滤网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蒸汽管道1内设置固体物过滤网10,并且该固体物过滤网10设置于电动隔离阀4之前,能够拦截主蒸汽管道1流过的固体物,避免固体物冲刷高旁减压阀2和电动隔离阀4导致的堵塞情况发生。
另外,高旁减压阀2及高旁减压阀2后接的冷再管道3对主蒸汽管道1运进的蒸汽温度敏感,当主蒸汽管道1中蒸汽温度较高时,容易导致高旁减压阀2出现内漏,以及冷再管道3受热膨胀,影响高旁减压阀2和冷再管道3的运行安全性。因此为了保护高旁减压阀2和该高旁减压阀2后接的冷再管道3,如图3所示,图1所示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
温度检测传感器7,该温度检测传感器7固定连接于主蒸汽管道1上、且位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一侧,其中,该温度检测传感器7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二预定距离;
电动执行机构5,包括:第二执行子机构502,该第二执行子机构502与温度检测传感器7电连接,第二执行子机构502还与电动隔离阀4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401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二预定距离处的主蒸汽管道1设置温度检测传感器7,能够在高温蒸汽进入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之前预定时间内检测到该具有高温的蒸汽,从而通过第二执行子机构502向控制电动隔离阀4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401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关闭,进而保护电动隔离阀4后接的高旁减压阀2和冷再管道3不受高温蒸汽影响,保证上述高旁减压阀2和冷再管道3的运行安全性。
另外,高旁减压阀2及高旁减压阀2后接的冷再管道3对主蒸汽管道1运进的蒸汽压力较为敏感,当主蒸汽管道1中蒸汽压力较高时,容易导致高旁减压阀2出现内漏,以及导致冷再管道3受压膨胀,进而影响高旁减压阀2和冷再管道3的运行安全性。因此为了保护高旁减压阀2和该高旁减压阀2后接的冷再管道3,图1所示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
压力检测传感器8,该压力检测传感器8固定连接于主蒸汽管道1、且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三预定距离,该压力检测传感器8还与第二执行子机构502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二预定距离处的主蒸汽管道1设置压力检测传感器8,能够在高压蒸汽进入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之前预定时间内检测到该具有高压的蒸汽,从而通过第二执行子机构502向控制电动隔离阀4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401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关闭,进而保护电动隔离阀4后接的高旁减压阀2和冷再管道3不受高压蒸汽影响,保证上述高旁减压阀2和冷再管道3的运行安全性。
另外,隔离阀为闸阀,因此为了减小电动隔离阀4或高旁减压阀2的阀前和阀后压差,减小电动隔离阀4或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启闭力矩,从而有效保护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的阀板和阀座等结构,需要实现电动隔离阀4与高旁减压阀2之间的逻辑互锁。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图1所示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中,电动隔离阀4包括: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402,该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402设置于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处;
电动执行机构5,包括:第三执行子机构503,该第三执行子机构503与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402电连接,且该第三执行子机构503还与高旁减压阀2的第一阀门控制开关201电连接。
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402设置于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处,能够在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全开时,向第三执行子机构503发送全开到位信号,然后第三执行子机构503在接收到该全开到位信号后向高旁减压阀2的第一阀门控制开关201发送开启信号,从而保证电动隔离阀4全开后高旁减压阀2开启;进而减小电动隔离阀4的阀前和阀后压差,减小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启闭力矩,有效保护电动隔离阀4的阀板和阀座等结构。
以及,高旁减压阀2包括: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202,该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202设置于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处、且该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202与第三执行子机构503电连接;
第三执行子机构503还与电动隔离阀4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401电连接。
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202设置于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处,能够在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全关到位时,向第三执行子机构503发送全关到位信号,然后第三执行子机构503在接收到该全关到位信号后,能够向电动隔离阀4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401发送关闭信号,从而保证在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全关到位时,控制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关闭,从而减小电动隔离阀4的阀前和阀后压差,减小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启闭力矩,有效保护电动隔离阀4的阀板和阀座等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处设置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402,在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处设置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202,并通过第三执行子机构503分别与电动隔离阀4及高旁减压阀2的第一阀门控制开关201电连接,能够实现电动隔离阀4和高旁减压阀2在逻辑上的互锁,即在检测到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全开后允许高旁减压阀2开启,在高旁减压阀2的阀门全关后允许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关闭,从而减小电动隔离阀4与高旁减压阀2的阀前和阀后压差,减小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启闭力矩,有效保护电动隔离阀4的阀板和阀座等结构。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将电动隔离阀4串接于主蒸汽管道1与高旁减压阀2之间;其中,主蒸汽管道1与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入口相连通;电动隔离阀4的蒸汽出口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入口相连通;然后,高旁减压阀2的蒸汽出口与冷再管道3相连通。因此,当高旁减压阀2出现内漏情况时,通过关闭电动隔离阀4的阀门,能够阻断主蒸汽管道1中的蒸汽进入该高旁减压阀2,从而解决高旁减压阀2内漏问题,减少因湿蒸汽冲刷或杂质卡涩高旁减压阀2,造成阀门密封面损伤,导致的高旁减压阀2经常出现内漏事故,提高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减少高旁减压阀2后接冷再管道3的热应力疲劳,提高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
另外,与上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相对应,本申请下述实施例还提供了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
具体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如图4所示,该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包括:
S110:获取高旁减压阀的内漏预警信息。
S120:根据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
S130:当判定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通过获取高旁减压阀的内漏预警信息。当根据该内漏预警信息判定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电动隔离阀自身阀门,能够阻断主蒸汽管道中的蒸汽进入该高旁减压阀,从而解决高旁减压阀内漏问题,减少因湿蒸汽冲刷或杂质卡涩高旁减压阀,造成阀门密封面损伤,导致的高旁减压阀经常出现内漏事故,提高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减少高旁减压阀后接冷再管道的热应力疲劳,提高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
其中,上述内漏预警信息包括固体物检测信息、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和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分别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固体物检测传感器、温度检测传感器和压力检测传感器获取。
因为主蒸汽管道的前端连接着锅炉,主蒸汽管道负责运输蒸汽,然而锅炉产生的固体物质可能会通过该主蒸汽管道冲刷至高旁减压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图4所示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具体包括:
S210:获取固体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固体物检测信息。
S220:根据固体物检测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处是否存在固体物;当判定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处存在固体物时,执行步骤S230。
S230:控制第一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固体物检测传感器检测得到固体物检测信息,然后通过该固体物检测信息判定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处存在固体物时,能够控制第一执行子机构及时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断。由于电动隔离阀位于主蒸汽管道与高旁减压阀之间,因此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断能够避免固体物冲刷至高旁减压阀,从而能够加强对高旁减压阀的防护。
另外,高旁减压阀、以及高旁减压阀后接的冷再管道对主蒸汽管道运进的蒸汽温度敏感,当主蒸汽管道中蒸汽温度较高时,容易导致高旁减压阀出现内漏,以及冷再管道受热膨胀,影响高旁减压阀和冷再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体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一侧的温度检测传感器获取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
具体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具体包括:
S310:获取温度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
S320:根据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判断主蒸汽管道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当判定主蒸汽管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时,执行下述步骤S330。
S330:控制第二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与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二预定距离处的主蒸汽管道设置温度检测传感器,
在高温蒸汽进入电动隔离阀和高旁减压阀之前预定时间内检测到该具有高温的蒸汽,进而生成并发送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然后通过该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判断主蒸汽管道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当判定主蒸汽管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时,控制第二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从而使得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进而保护电动隔离阀后接的高旁减压阀和冷再管道不受高温蒸汽影响,保证上述高旁减压阀和冷再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另外,高旁减压阀,以及高旁减压阀后接的冷再管道对主蒸汽管道运进的蒸汽压力较为敏感,当主蒸汽管道中蒸汽压力较高时,容易导致高旁减压阀出现内漏,以及导致冷再管道受压膨胀,进而影响高旁减压阀和冷再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中,内漏预警信息包括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具体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检测传感器获取。
具体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包括:
S410:获取压力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
S420:根据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判断主蒸汽管道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压力。当判定主蒸汽管道压力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压力时,执行下述步骤S430。
S430:控制第二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力检测传感器,能够在高压蒸汽进入电动隔离阀和高旁减压阀之前预定时间内检测到该具有高压的蒸汽,从而生成和发送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然后通过该主蒸汽管道压力信息,判断主蒸汽管道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压力,从而控制第二执行子机构向控制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进而保护电动隔离阀后接的高旁减压阀和冷再管道不受高压蒸汽影响,保证上述高旁减压阀和冷再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蒸汽管道;
与所述主蒸汽管道相连通的高旁减压阀;
以及与所述高旁减压阀相连通的冷再管道;
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还包括:
连通于所述主蒸汽管道与所述高旁减压阀之间的电动隔离阀,所述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与所述主蒸汽管道相连通,所述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出口与所述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动执行机构,所述电动执行机构分别与所述电动隔离阀和所述高旁减压阀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体物检测传感器,所述固体物检测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蒸汽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一侧,其中,所述固体物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一预定距离;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子机构,所述第一执行子机构与所述固体物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执行子机构还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蒸汽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一侧,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二预定距离;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二执行子机构,所述第二执行子机构与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执行子机构还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蒸汽管道、且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蒸汽入口相隔第三预定距离,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还与所述第二执行子机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隔离阀,包括: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处;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三执行子机构,所述第三执行子机构与所述全开到位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且所述第三执行子机构还与所述高旁减压阀的第一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以及,
所述高旁减压阀,包括: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全关到位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高旁减压阀的阀门处、且与所述第三执行子机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执行子机构还与所述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蒸汽管道内的固体物过滤网。
8.一种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所述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包括:
获取高旁减压阀的内漏预警信息;
根据所述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当判定所述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漏预警信息包括固体物检测信息;所述根据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当判定所述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固体物检测信息,判断所述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处是否存在固体物;
当判定所述高旁减压阀的蒸汽入口处存在固体物时,控制第一执行子机构向所述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漏预警信息包括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所述根据内漏预警信息判断高旁减压阀是否存在内漏风险,当判定所述高旁减压阀存在内漏风险时控制电动隔离阀关闭阀门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主蒸汽管道温度信息,判断主蒸汽管道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
当判定所述主蒸汽管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主蒸汽管道温度时,控制第二执行子机构向电动隔离阀的第二阀门控制开关发送阀门关闭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二阀门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动隔离阀的阀门关闭。
CN201911390222.8A 2019-12-27 2019-12-27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Pending CN1111200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0222.8A CN111120023A (zh) 2019-12-27 2019-12-27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0222.8A CN111120023A (zh) 2019-12-27 2019-12-27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0023A true CN111120023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4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0222.8A Pending CN111120023A (zh) 2019-12-27 2019-12-27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002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12460U (zh) * 2012-09-24 2013-03-20 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旁路系统及其低压旁路调整阀
CN206300753U (zh) * 2016-12-20 2017-07-04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高压旁路阀内漏检测系统
CN107152319A (zh) * 2017-06-23 2017-09-12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机组邻机蒸汽互援系统及其方法
CN108301882A (zh) * 2018-03-12 2018-07-2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三级混联旁路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108561877A (zh) * 2018-01-09 2018-09-21 杭州临江环保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双减减温系统
CN110174483A (zh) * 2019-04-02 2019-08-27 爱文思控制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蒸汽中的总有机碳高温检测预处理系统
CN210662321U (zh) * 2019-10-12 2020-06-02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高旁减压阀内漏的管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12460U (zh) * 2012-09-24 2013-03-20 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旁路系统及其低压旁路调整阀
CN206300753U (zh) * 2016-12-20 2017-07-04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高压旁路阀内漏检测系统
CN107152319A (zh) * 2017-06-23 2017-09-12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机组邻机蒸汽互援系统及其方法
CN108561877A (zh) * 2018-01-09 2018-09-21 杭州临江环保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双减减温系统
CN108301882A (zh) * 2018-03-12 2018-07-2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三级混联旁路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110174483A (zh) * 2019-04-02 2019-08-27 爱文思控制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蒸汽中的总有机碳高温检测预处理系统
CN210662321U (zh) * 2019-10-12 2020-06-02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高旁减压阀内漏的管道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燃气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培训教材 PG9351燃气轮机 汽轮机分册》", 31 October 2014 *
边久海,张在江: "浅析汽轮机旁路阀与内漏处理", 《浅析汽轮机旁路阀与内漏处理 *
降爱琴,郝秀芳: "《数字电液调节与旁路控制系统》", 31 January 2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25965A1 (en) Power Plant
US6324829B1 (en) Steam cooled system in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109855814B (zh) 一种核电厂rcpb隔离阀密封性检测方法以及系统
CN107939462B (zh) 启停堆系统及控制方法和核电站二回路汽水系统及操作方法
CN210662321U (zh) 一种防止高旁减压阀内漏的管道结构
CN111120023A (zh) 高旁减压阀防内漏保护结构和方法
CN101840208A (zh) 核电站加热器系统的主阀与压力平衡阀连锁方法和系统
CN209524628U (zh) 热水器及其防冻系统
JP2014009887A (ja) ドレン回収システム
CN110513160A (zh) 一种汽轮机进水、进冷安全报警及预警方法
CN205590292U (zh) 硫酸法烷基化废酸回收工段中余热锅炉补水系统
CN103837313A (zh) 一种蒸柜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4034030A (zh) 一种应用于燃气锅炉定排余热回收的系统、方法
CN112309598A (zh) 一种核电站的超压保护系统和核电站
CN206741326U (zh) 一种使用热电偶进行水位控制的疏水收集器
CN104748393B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S58144611A (ja) ドライヒ−タのリ−ク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17584080U (zh) 一种供汽管道疏水系统
WO2014090142A1 (zh)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事故排气系统
CN216346217U (zh) 一种应用于燃气锅炉定排余热回收的系统
CN210245082U (zh) 一种核电站的超压保护系统和核电站
CN215057761U (zh) 一种维持燃机联合循环机组免清吹信用证装置
JP2010281238A (ja) タービン監視制御装置
CN218329411U (zh) 一种用于加热氢气介质的蒸汽管壳式换热器组合装置
CN219965146U (zh) 一种磨煤机密封风机进口滤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