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7818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07818A CN111107818A CN201780094016.5A CN201780094016A CN111107818A CN 111107818 A CN111107818 A CN 111107818A CN 201780094016 A CN201780094016 A CN 201780094016A CN 111107818 A CN111107818 A CN 111107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width direction
- pair
- absorbent article
- lea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能够使防漏侧边的位置稳定,缓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抑制随着防漏侧边的错位而发生的排泄物的泄漏。吸收性物品(10)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以及配置于前腰围区域与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S3);后侧伸缩区域(32),其设置于后腰围区域,能够沿宽度方向伸缩;以及一对防漏侧边(46),其在前腰围区域与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隔着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配置于两侧。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46a)在后腰围区域中在厚度方向上与后侧伸缩区域重叠。一对防漏侧边在下裆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从穿腿区域(S31)内的扩宽起始点(46c)直到后腰围区域扩大。一对防漏侧边在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防漏侧边在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这样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穿着者的体液的泄漏,一次性尿布这样的吸收性物品有时具备立体褶裥(防漏侧边)。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通常防漏侧边沿长度方向形成为直线状(专利文献1)。
另外还提出了如下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备扭拧的防漏侧边,以使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在前腰围区域中位于比立起支点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在后腰围区域中位于比立起支点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在下裆区域中沿着大致长度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另外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在下裆区域中沿着吸收体的侧缘的形状弯曲。
另外还公开了一种具备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后腰围区域附近扩大的一对侧边的尿布(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5671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561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25760号
发明内容
通常,防漏侧边间的距离根据穿着者的一对腹股沟彼此之间的距离设计。然而,臀部的鼓起的顶点彼此之间的距离比腹股沟彼此之间的距离宽,因此,根据腹股沟彼此之间的距离设计的直线状的防漏侧边的形状不与臀部侧的身体的形状匹配。因此,有时在穿着者处于躺着的姿势时,防漏侧边被臀部压扁,或者防漏侧边的位置根据穿着者的运动而错开,防漏侧边进入到臀部的缝隙。其结果是,有时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或者排泄物泄漏。
因此,期望一种吸收性物品:能够使防漏侧边的位置稳定,缓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抑制随着防漏侧边的错位而发生的排泄物的泄漏。
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后侧伸缩区域,其设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能够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以及一对防漏侧边,其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配置于两侧,其中,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后侧伸缩区域重叠,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下裆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从穿腿区域内的扩宽起始点直到所述后腰围区域扩大,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俯视图。
图3是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穿着者的腹股沟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穿着者的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沿宽度方向伸长后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变得清楚。
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后侧伸缩区域,其设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能够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以及一对防漏侧边,其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配置于两侧,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后侧伸缩区域重叠,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下裆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从穿腿区域内的扩宽起始点直到所述后腰围区域扩大,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
根据本形态,能够与体形大的穿着者、体形小的穿着者的体型匹配地适当地扩大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利用一对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区域易于覆盖臀部。而且,能够使防漏侧边尽量配置于沿着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的位置,能够使防漏侧边从腹股沟向上述伸缩纹过渡。由此,在比扩宽起始点靠前侧的区域(腹侧的区域)中,吸收区域不会变得过窄,在比扩宽起始点靠后侧的位置处,能够使防漏侧边尽量沿着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配置。由此,特别是能够使臀部侧的防漏侧边的位置稳定,缓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抑制随着防漏侧边的错位而发生的排泄物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吸收性物品具有:前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后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与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分体的吸收性主体,其以跨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的方式配置,包含吸收体;以及侧方卡定部,其将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合,由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侧边、位于所述前腰围构件的后侧的边和位于所述后腰围构件的前侧的边限定腿围开口缘,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缘与所述侧方卡定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2/3以下的距离。
根据本形态,能够在维持腿围开口缘的长度的同时,抑制防漏侧边的伸缩性受到阻碍,从而易于使防漏侧边立起。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靠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缘与所述侧方卡定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1/3以上的距离。
由此,能够抑制因吸收体的刚度较高而导致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难以扩大。详细而言,在将吸收性物品沿宽度方向展开时,易于延伸的区域最开始延伸。对于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与吸收体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穿戴时能够以较小的力简单地使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扩大。因而,能够如前述那样维持腿围开口缘的长度,同时在穿戴时利用一对侧边也更易于覆盖臀部。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所述距离由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彼此的距离限定。
一对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彼此的距离限定用于收纳排泄物的收纳空间的大小。该收纳空间从扩宽起始点直到后腰围区域扩大,因此排泄物(特别是粪便)不易在后腰围区域中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所述距离由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彼此的距离限定。
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彼此的距离从扩宽起始点直到后腰围区域扩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防漏侧边的错位而使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附近进入到臀部的缝隙中。由此,特别能够使防漏侧边在臀部侧的位置稳定,缓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抑制随着防漏侧边的错位而发生的排泄物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所述扩宽起始点设置于从自所述折线向前侧距离35mm的位置到自所述折线向后侧距离50mm的位置的范围内。
从自折线向前侧距离35mm的位置到自折线向后侧距离50mm的位置的范围相当于在下裆中从腹股沟L1向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L3过渡的区域。另外,从腹股沟向上述伸缩纹过渡的区域相当于根据穿着者的动作而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折线FL沿着前后具有宽度的区域。在该区域中,一对防漏侧边彼此的距离开始扩大,从而能够从穿着者的腹股沟起与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匹配地使一对防漏侧边的位置适当地配置。由此,能够更加减轻穿着者的不适感,更加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所述扩宽起始点设置于比所述折线靠前侧的位置。
即使下裆区域被穿着者的两腿夹着,形成有折线的区域也不易沿着宽度方向收缩。因而,能够抑制在折线处扩大了的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由于被两腿夹着而变得过窄。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吸收性物品具有至少在所述下裆区域中沿所述宽度方向缩径的吸收体,所述扩宽起始点设置于所述吸收体的最窄部,或设置于比所述最窄部靠后侧的位置。
吸收体的最窄部相当于被两腿夹着并且在穿戴时吸收性物品的宽度变得最窄的部位。通过在穿戴时防漏侧边的扩宽起始点被腿夹入,使得拉伸力施加于位于防漏侧边的后腰围区域侧的端部的固定端与扩宽起始点之间,从而防漏侧边易于立起,以便与臀部贴合。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后腰围区域在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收缩力比所述前腰围区域在所述一对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收缩力大。
一对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彼此之间在后腰围区域易于沿宽度方向收缩,因此,在将吸收性物品展开而穿上之后,防漏侧边易于处于沿着与穿着者的体型匹配的位置,具体而言是与后腰围区域中的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匹配的位置。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前腰围区域在所述一对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拉伸载荷比所述后腰围区域在所述一对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拉伸载荷小。
前腰围区域在一对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易于沿宽度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在穿吸收性物品时将一对防漏侧边拉伸至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即使是一对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较短的前腰围区域,也易于与穿着者的体型匹配地适当地配置防漏侧边。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吸收性物品包括以跨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的方式配置的吸收体,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能够立起区域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前侧缘位于比吸收体的前侧缘靠前侧的位置。
由于未配置吸收体的区域更易于以较小的力沿宽度方向W伸长,因此,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前腰围区域中更易于扩大。因而,即使是一对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较短的前腰围区域,也易于与穿着者的体型匹配地适当地配置防漏侧边。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当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为63%时,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比所述折线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的比所述折线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
在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63%的状态即近似于穿着状态的状态下,一对防漏侧边的比折线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的比该折线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穿着状态下维持防漏侧边向臀部的外侧展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为85%时,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比所述折线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的比所述折线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
由此,在要穿戴时将吸收性物品展开的状态下,能够从腿围开口缘视觉辨认防漏侧边的至少局部。因而,穿着辅助者能够以使防漏侧边容易地配置于穿着者的臀部的外侧的方式,使吸收性物品容易地穿着于穿着者。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至少局部包含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由此,在穿着状态下,能够维持防漏侧边向臀部外侧展开的状态,能够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另外,在要穿戴时将吸收性物品展开的状态下,穿着辅助者能够明确地识别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同时使吸收性物品穿在穿着者上。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至少局部包含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由此,在穿着状态下,能够更加抑制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进入到臀部的缝隙内。另外,在要穿戴时将吸收性物品展开的状态下,穿着辅助者能够在明确地识别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的同时,使吸收性物品穿在穿着者上。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吸收性物品在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区域具有一对褶裥,一对所述褶裥在所述下裆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从所述下裆区域的第2扩宽起始点直到所述后腰围区域扩大,一对所述褶裥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所述褶裥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由此,一对褶裥与防漏侧边同样地易于与穿着者的体型(腿围)匹配地适当地配置。
另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前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后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侧方卡定部,其将所述前腰围区域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的端部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合;与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分体的吸收性主体,其以跨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的方式配置,包含吸收体;后侧伸缩区域,其设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能够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以及一对防漏侧边,其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配置于两侧,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侧边、位于所述前腰围构件的后侧的边和位于所述后腰围构件的前侧的边限定腿围开口缘,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后侧伸缩区域重叠,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靠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缘与所述侧方卡定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2/3以下的距离。
根据本形态,能够与体形大的穿着者、体形小的穿着者的体型匹配地适当地扩大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利用一对防漏侧边彼此之间的区域易于覆盖臀部。而且,能够在维持腿围开口缘的长度的同时,抑制防漏侧边的伸缩性受到阻碍,从而能够易于使防漏侧边立起。
(2)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不过,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的是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不同。因而,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能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图1表示在将后面说明的侧方卡定部展开的状态下使吸收性物品伸长至未形成褶皱的状态的伸长状态。图2是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俯视图。图3是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是一次性尿布、短裤型卫生巾或失禁用短裤这样的吸收性物品。
吸收性物品10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长度方向L由向身体前侧延伸的方向和身体后侧延伸的方向限定。换言之,长度方向L是在展开的吸收性物品10中沿着前后延伸的方向。另外,吸收性物品10具有与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这两者正交的厚度方向T。
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和下裆区域S3。前腰围区域S1是与穿着者的前腰围相对的区域。后腰围区域S2是与穿着者的后腰围相对的区域。下裆区域S3位于穿着者的下裆,是配置于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之间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前腰围构件20、后腰围构件30和吸收性主体40。前腰围构件20配置于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构件30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例如可以由无纺布这样的片材构成。
将吸收性物品10前后一分为二的折线FL可以穿过下裆区域S3。折线FL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即,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0以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折线FL为基点对折。
可以在前腰围区域S1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和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设置侧方卡定部60。侧方卡定部60由将前腰围回域S1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和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互相卡定的部分限定。
在利用侧方卡定部60将前腰围区域S1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和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卡定的状态下,在吸收性物品10形成有供穿着者的躯体通过的腰围开口部62和供穿着者的腿分别插入的一对腿围开口部66。形成腰围开口部62的腰围开口缘64可以由前腰围构件20的前侧缘和后腰围构件30的后侧缘限定。另外,形成腿围开口部66的腿围开口缘68可以由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吸收性主体40的侧边40l、位于前腰围构件20的后侧的边20l和位于后腰围构件30的前侧的边30l限定。
在此,图2表示解除侧方卡定部60处的卡定并将吸收性物品10展开后的状态。侧方卡定部60可以分别在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中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在该情况下,前腰围区域S1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可以由设置于前腰围构件20的侧方卡定部60的后侧缘限定。同样,后腰围区域S2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可以由设置于后腰围构件30的侧方卡定部60的前侧缘限定。
可以在后腰围区域S2形成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后侧伸缩区域32。后侧伸缩区域32例如可以由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橡皮筋或者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弹性片材构成。取而代之,后侧伸缩区域32例如可以在由能够伸缩的片材构成后腰围构件30之后由后腰围构件30自身构成。
可以在前腰围区域S1形成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前侧伸缩区域22。前侧伸缩区域22例如可以由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橡皮筋或者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弹性片材构成。取而代之,前侧伸缩区域22例如也可以在由能够伸缩的片材构成前腰围构件20之后由前腰围构件20自身构成。
吸收性主体40以跨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的方式配置。即,吸收性主体40遍及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和下裆区域S3地延伸。
吸收性主体40可以与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分体地构成。在该情况下,吸收性主体40可以在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中分别与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接合。
吸收性主体40至少包含吸收体50。而且,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位于吸收体50的肌肤面侧的肌肤面片材41和位于吸收体50的非肌肤面侧的非肌肤面片材42。肌肤面片材41可以在吸收体50的肌肤面侧覆盖吸收体50。非肌肤面片材42可以在吸收体50的非肌肤面侧覆盖吸收体50。
肌肤面片材41例如可以由无纺布、开孔塑料膜这样的透液性片材构成。肌肤面片材41可以由一张片材构成。取而代之,肌肤面片材41也可以由多张片材互相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材构成。
非肌肤面片材42可以包括不透液性的片材。非肌肤面片材42可以由一张片材构成。取而代之,非肌肤面片材42也可以由多张片材互相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材构成。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多张片材中的至少一张具有不透液性。
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覆盖肌肤面片材41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部的侧片43。侧片43例如可以由无纺布、开孔塑料膜这样的片材构成。
吸收体50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S3。优选的是,吸收体50可以在长度方向L上从前腰围区域S1延伸到后腰围区域S2。
吸收体50可以至少在下裆区域S3中沿宽度方向W缩径。即,吸收体50的宽度方向W上的最窄部可以设置于下裆区域S3。在该情况下,折线FW可以在吸收体50的最窄部穿过。
吸收体50可以包括吸收芯和包裹吸收芯的芯包层。吸收芯例如可以含有粉碎浆粕或者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或它们的混合物。芯包层例如可以由棉纸或薄纸构成。
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一对防漏侧边46。一对防漏侧边46在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之间延伸,隔着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配置于两侧。一对防漏侧边46构成为能够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立起。
防漏侧边46可以由侧片43和设置于侧片43的第1弹性构件47构成。第1弹性构件47可以包含一根或多根橡皮筋。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侧片43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部分向外侧折回,在侧片的折回的部分配置有第1弹性构件47。另外,侧片43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缘未与肌肤面片材41接合,构成能够从肌肤面片材41立起的自由端。
防漏侧边46具有立起支点46a和立起顶点46b。立起支点46a和立起顶点46b沿着长度方向L从前腰围区域S1延伸到后腰围区域S2。
立起支点46a是未立起的点,相当于防漏侧边46的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立起支点46a相当于侧片43与肌肤面片材41的接合部R中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缘线。接合部R可以沿着长度方向L从前腰围区域S1延伸到后腰围区域S2。
在后腰围区域S2中,可以以沿着长度方向L与防漏侧边46的能够立起区域B相邻的方式设置第1固定端Re1。第1固定端Re1可以由侧片43与肌肤面片材41的接合部R的局部构成。同样,在前腰围区域S1中,可以以沿着长度方向L与防漏侧边46的能够立起区域B相邻的方式设置第2固定端Re2。第2固定端Re可以由侧片43与肌肤面片材41的接合部R的局部构成。防漏侧边46的长度方向L上的能够立起区域位于第1固定端Re1与第2固定端Re2之间。
立起顶点46b相当于防漏侧边46立起时的防漏侧边46的顶点。即,立起顶点46b是防漏侧边46的自由端。因而,防漏侧边46构成为从立起支点46a朝向立起顶点46b立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立起顶点46b位于在宽度方向W上比立起支点46a靠内侧的位置。取而代之,立起顶点46b也可以位于在宽度方向W上比立起支点46a靠外侧的位置。
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在后腰围区域S2中在厚度方向T上与后侧伸缩区域32重叠。在该情况下,吸收性物品10以向宽度方向W外侧拉伸的状态穿戴于穿着者,因此在穿戴时一对防漏侧边46间的距离在后腰围区域S2中扩大。因此,能够将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与体形大的穿着者、体形小的穿着者的体型匹配地适当地扩宽,因此,能够利用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区域易于覆盖臀部。
一对防漏侧边46在下裆区域S3中的彼此的距离从穿腿区域S31内的扩宽起始点46c直到后腰围区域S2扩大。一对防漏侧边46在后腰围区域S2中的彼此的距离比前腰围区域S1中的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的距离长。
在此,扩宽起始点46c相当于在从长度方向L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上的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的距离的增加率增加的点,即拐点。例如,扩宽起始点46c也可以是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的距离随着从长度方向L的前方朝向后方而开始扩大的点。另外,扩宽起始点46c也可以是从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的距离以预定的增加率扩大的区域起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的距离以比该预定的增加率高的增加率开始扩大的点。
穿腿区域S31是在下裆区域S3中从穿着者的腿受到朝向内侧的压力的区域。穿腿区域S31例如由从折线FL向前侧和后侧分别相当于下裆区域S3的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的40%的长度的区域限定。即,穿腿区域S31的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相当于下裆区域S3的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的80%。
在此,参照图4和图5,说明穿着者的身体的部位与吸收性物品10的防漏侧边46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图4是用于说明穿着者的腹股沟的位置的示意图,示出了穿着者的正面。图5是用于说明穿着者的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的位置的示意图。
腹股沟L1位于穿着者的下肢与腹部的分界。在下裆中,一对腹股沟L1互相隔开距离L2地配置。在图5中示出了在下裆中的腹股沟L1笔直地向后侧(背侧)延伸的假想线L4。该假想线L4在穿着者的臀部侧在比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L3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穿过。因而,若假设一对防漏侧边46间的距离与下裆中的腹股沟L1彼此之间的距离L2匹配地设计,且一对防漏侧边46沿着长度方向L笔直地延伸,则一对防漏侧边46在臀部侧在假想线L3上穿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防漏侧边46在下裆区域S3中的彼此的距离从穿腿区域S31内的扩宽起始点46c直到后腰围区域S2扩大,且一对防漏侧边46在后腰围区域S2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防漏侧边46在前腰围区域S1中的彼此的距离长。腹股沟L1与伸缩纹L3的分界存在于下裆的穿腿部,因此,通过在下裆区域S3的穿腿区域S31内设置防漏侧边46间的距离扩大的扩宽起始点46c,能够使防漏侧边46从腹股沟L1向伸缩纹L3过渡。由此,在后腰围区域S2中,也能够使防漏侧边46尽量配置于沿着伸缩纹L3的位置。
防漏侧边46在穿着者的腹侧沿着腹股沟L1且在背侧(臀部侧)沿着伸缩纹L3,从而易于维持在稳定的位置。由此,特别是能够使臀部侧的防漏侧边46的位置稳定,缓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抑制随着防漏侧边的错位而发生的排泄物的泄漏。
优选的是,扩宽起始点46c设置于从自折线FL向前侧距离35mm的位置到自折线FL向后侧距离50mm的位置的范围内。该范围相当于在下裆中从腹股沟L1向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L3过渡的区域。另外,从腹股沟L1向伸缩纹L3过渡的区域相当于根据穿着者的动作而相对于吸收性物品10的折线FL沿着前后具有宽度的区域。在该区域中,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的距离开始扩大,从而能够从穿着者的腹股沟L1起与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L3匹配地使一对防漏侧边46的位置适当地配置。由此,能够更加减轻穿着者的不适感,更加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更优选的是,扩宽起始点46c设置于比折线FL靠前侧的位置。进一步优选的是,扩宽起始点46c设置于从自折线FL向前侧距离35mm的位置到自折线FL向前侧距离10mm的位置的范围内。由此,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的距离从比位于下裆的折线FL靠前侧的位置开始扩大。在此,在穿着者前屈的姿势下,从穿着者的腹股沟L1向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L3过渡的区域位于比折线FL靠前侧的位置。因而,通过防漏侧边46的扩宽起始点46c位于比折线FL靠前侧的位置,使得在穿着者前屈的姿势下,也能够使防漏侧边46在腹侧沿着腹股沟L1且在背侧沿着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L3。
而且,若扩宽起始点46c设置于比折线Fl靠前侧的位置,则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折线FL处扩大。在此,形成有沿着宽度方向W的折线FL的区域的宽度方向W上的刚度比不具有折线FL的区域的刚度高。因此,即使下裆区域被穿着者的两腿夹着,形成有折线FL的区域也不易沿着宽度方向W收缩。因而,能够抑制在折线FL处扩大了的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由于被两腿夹着而变得过窄。
更优选的是,扩宽起始点46c设置于吸收体50的最窄部或设置于比最窄部靠后侧的位置。吸收体50的最窄部相当于被两腿夹着并且在穿戴时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变得最窄的部位。通过在穿戴时防漏侧边46的扩宽起始点46c被腿夹入,使得拉伸力施加于位于防漏侧边的后腰围区域侧的端部的固定端Re与扩宽起始点46c之间,从而防漏侧边46易于立起,以便与臀部贴合。
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和立起顶点46b既可以从扩宽起始点46c到后腰围区域S2呈直线状延伸,也可以弯曲。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从扩宽起始点46c到后腰围区域S2逐渐增大。
一对防漏侧边46在后腰围区域S2中的彼此的距离可以由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的宽度方向W上的彼此的距离限定。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彼此的距离限定用于收纳排泄物的收纳空间的大小。该收纳空间从扩宽起始点46c直到后腰围区域S2扩大,因此排泄物(特别是粪便)在后腰围区域S2中不易泄漏。
取而代之,一对防漏侧边46在后腰围区域S2中的彼此的距离也可以由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顶点46b的宽度方向W上的彼此的距离限定。防漏侧边46的立起顶点46b彼此的距离从扩宽起始点46c直到后腰围区域S3扩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防漏侧边46的错位而使防漏侧边46的立起顶点46c附近进入到臀部的缝隙中。由此,特别能够使防漏侧边46在臀部侧的位置稳定,缓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抑制随着防漏侧边46的错位而发生的排泄物的泄漏。
优选的是,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在后腰围区域S2中可以位于比吸收体50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W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吸收体50的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缘与侧方卡定部60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2/3以下的距离,更优选为1/2以下的距离。由此,能够获得平衡,以使防漏侧边46不会过于靠近侧方卡定部60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缘且不会过于靠近吸收体50。
通过使防漏侧边46不会过于靠近侧方卡定部60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缘,从而能够维持腿围开口缘68的长度,腿围开口缘68由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吸收性主体40的侧边40l、位于前腰围构件20的后侧的边20l和位于后腰围构件30的前侧的边30l限定。而且,通过使防漏侧边46不会过于靠近刚度相对较高的吸收体50,从而能够抑制防漏侧边46的伸缩性受到阻碍,使防漏侧边46易于立起。
另外优选的是,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在后腰围区域S3中位于比吸收体50的外侧缘靠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吸收体50的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缘与侧方卡定部60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1/3以上的距离。由此,能够抑制因吸收体50的刚度较高而导致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难以扩大。
详细而言,在将吸收性物品10沿宽度方向W展开时,易于延伸的区域最开始延伸。对于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与吸收体50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穿戴时能够以较小的力简单地使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扩大。因而,能够如前述那样维持腿围开口缘68的长度,同时在穿戴时利用一对侧边46也更易于覆盖臀部。
优选的是,一对防漏侧边46的能够立起区域B在前腰围区域S1中的前侧缘位于比吸收体50的前侧缘靠前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一对防漏侧边46的能够立起区域B与吸收体50分开。由于未配置吸收体50的区域更易于以较小的力沿宽度方向W伸长,因此在穿戴时,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前腰围区域S1中更易于扩大。因而,即使是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较短的前腰围区域S1,也易于与穿着者的体型匹配地适当地配置防漏侧边46。
图6是使前腰围区域S1和所述后腰围区域S2沿宽度方向伸长后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吸收性物品10在穿着于穿着者期间处于从自然状态以某种程度伸长的穿着状态。在该穿着状态下,前腰围区域S1和所述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至吸收性物品10的褶皱消失的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大约63%左右的大小。另外,在使吸收性物品10穿戴于穿着者时,吸收性物品10在沿宽度方向W被拉伸的同时穿在穿着者的腿和腰上。在要穿戴时将吸收性物品展开的状态下,前腰围区域S1和所述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至吸收性物品10的褶皱消失的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大约85%左右的大小。
优选的是,在前腰围区域S1和所述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63%时,一对防漏侧边46的比折线FL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68的比折线FL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在前腰围区域S1和所述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63%的状态即近似于穿着状态的状态下,一对防漏侧边46的比折线FL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的比该折线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参照图6)。因此,能够在穿着状态下维持防漏侧边46向臀部的外侧展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在上述的近似于穿着状态的状态下,防漏侧边46的位于比腿围开口缘68的比折线FL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的上述至少局部优选包含立起支点46c,更优选包含立起顶点46b。立起支点46c限定排泄物的收纳空间,因此能够在穿着状态下维持防漏侧边46向臀部的外侧展开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另外,在立起顶点46b位于比腿围开口缘68的比折线FL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抑制防漏侧边46的立起顶点46b进入到臀部的缝隙内。
优选的是,在前腰围区域S1和所述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为85%时,一对防漏侧边46的比折线FL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68的比折线FL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
在前腰围区域S1和所述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为85%的状态下,即在要穿戴时将吸收性物品10展开的状态下,能够从腿围开口缘68视觉辨认防漏侧边46的至少局部。由此,穿着辅助者能够以使防漏侧边46容易地配置于穿着者的臀部的外侧的方式,使吸收性物品10容易地穿着于穿着者。
在要穿戴时将吸收性物品10展开的状态下,防漏侧边46的位于比腿围开口缘68的比折线FL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的所述至少局部优选包含立起支点46a,更优选包含立起顶点46b。由此,穿着辅助者能够在明确地识别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或立起顶点46b的同时,使吸收性物品10穿在穿着者上,因此能够使防漏侧边46容易地配置于穿着者的臀部的外侧。
优选的是,后腰围区域S2在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收缩力比前腰围区域S1在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收缩力大。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彼此之间在后腰围区域S2易于沿宽度方向W收缩,因此,在将吸收性物品10展开而穿上之后,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在后腰围区域S2中的距离在宽度方向W上变短,防漏侧边46易于处于沿着与穿着者的体型匹配的位置,具体而言是与后腰围区域中的臀部与腿的分界线(伸缩纹)L3匹配的位置。
优选的是,前腰围区域S1在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拉伸载荷比后腰围区域S2在一对防漏侧边46a的立起支点46a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拉伸载荷小。由此,前腰围区域S1在一对防漏侧边46的立起支点46a彼此之间的部分易于沿宽度方向W延伸,因此能够在穿吸收性物品10时将一对防漏侧边46拉伸至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即使是一对防漏侧边46彼此之间的距离较短的前腰围区域S1,也易于与穿着者的体型匹配地适当地配置防漏侧边46。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的“收缩力”以及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的拉伸载荷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首先,在吸收性物品10具有侧方卡定部60的情况下,解除侧方卡定部60,展开吸收性物品10。接着,在比前腰围区域S1的后侧缘靠后方2mm的位置或比后腰围区域S2的前侧缘靠前方2mm的位置处,沿着宽度方向W切断前腰围区域S1或后腰围区域S2。此时,在存在从前腰围区域S1或后腰围区域S2延伸到下裆区域S3的弹性构件47、49的情况下,在比前腰围区域S1的后侧缘靠后方2mm的位置或比后腰围区域S2的前侧缘靠前方2mm的位置处,按照各片材分别切断弹性构件47、49。此时不切断配置于前侧伸缩区域22和后侧伸缩区域32的弹性构件。接着,利用拉伸试验器(INSTRON社制、INSTRON、型号5564)的卡盘(夹持件)夹持前侧伸缩区域22或后侧伸缩区域32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抓住前侧伸缩区域22或后侧伸缩区域32的侧方卡定部60。此外,初始的卡盘间的距离预先设为100mm。
接着,在将卡盘的宽度方向W上的一个固定的状态下,使卡盘的另一个往复移动,以便改变卡盘间的距离。此时的卡盘的移动速度设为300mm/min。此外,最初使卡盘间的距离开始扩大,在使卡盘间的距离扩大至前腰围区域S1或后腰围区域S2的卡盘间的区域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95%的时刻,使卡盘间的距离开始变窄。而且,在卡盘间的距离恢复为100mm后,结束试验。在此,伸长状态是使前腰围区域S1或后腰围区域S2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伸长至前腰围区域S1或后腰围区域S2的褶皱消失的状态。
将使卡盘间的距离扩大的过程中且前腰围区域S1或后腰围区域S2的卡盘间的区域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63%时所获得的施加于卡盘的应力定义为“收缩力”。另一方面,将使卡盘间的距离变窄的过程中且前腰围区域S1或后腰围区域S2的卡盘间的区域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成为63%时所获得的应力定义为“拉伸载荷”。
吸收性主体40也可以在一对防漏侧边46的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区域具有一对褶裥48。一对褶裥48可以沿长度方向L从前腰围区域S1延伸到后腰围区域S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褶裥48由安装于构成吸收性主体40的片材的第2弹性构件49构成。第2弹性构件49例如可以是一根或多根橡皮筋。取而代之,第2弹性构件49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片材。第2弹性构件49以从自然状态伸长了的状态与构成吸收性主体40的片材接合。由此,第2弹性构件49以使吸收性主体40沿长度方向L收缩的方式起作用,从而能够形成褶裥。
优选的是,一对褶裥48在下裆区域S3中的彼此的距离从下裆区域S3的第2扩宽起始点48c直到后腰围区域S2扩大,一对褶裥48在后腰围区域S2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褶裥48在前腰围区域S1中的彼此的距离长。此外,在第2弹性构件49是橡皮筋的情况下,一对褶裥48彼此的距离由配置于宽度方向W的最内侧的橡皮筋彼此的距离限定。另外,在第2弹性构件49是伸缩性的片材的情况下,一对褶裥48彼此的距离由伸缩性的片材的宽度方向W的最内侧缘彼此的距离限定。
在此,第2扩宽起始点48c相当于在从长度方向L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上的一对褶裥48彼此的距离的增加率增加的点,即拐点。例如,第2扩宽起始点48c可以是一对褶裥48彼此的距离随着从长度方向L的前方朝向后方而开始扩大的点。另外,第2扩宽起始点48c也可以是从一对褶裥48彼此的距离以预定的增加率扩大的区域起一对褶裥48彼此的距离以比该预定的增加率高的增加率开始扩大的点。
这样,一对褶裥48的形状与一对防漏侧边46的形状类似。由此,与一对防漏侧边46同样,易于与穿着者的体型(腿围)匹配地适当地配置一对褶裥48。
优选的是,第2扩宽起始点48c在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防漏侧边46的扩宽起始点46c相同的位置或靠近防漏侧边46的扩宽起始点46c的位置。例如,优选的是,第2扩宽起始点48c位于沿长度方向L距扩宽起始点46c的距离为3c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5cm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吸收性物品伸长至解除侧方卡定部60而展开了的吸收性物品10的褶皱(除了折线FL之外)消失的伸长状态下,计测与吸收性物品10的各部分的“长度”有关的数值。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作为修正形态和变更形态实施。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并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收性主体40与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分体地构成。取而代之,吸收性主体40也可以与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一体地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是具有侧方卡定部60的所谓的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取而代之,吸收性物品10也可以是带型的吸收性物品。在该情况下,吸收性物品10不具有侧方卡定部60,而是可以具有将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能够拆装地互相固定的粘扣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能够使防漏侧边的位置稳定,缓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抑制随着防漏侧边的错位而发生的排泄物的泄漏。
附图标记说明
10、吸收性物品;20、前腰围构件;22、前侧伸缩区域;30、后腰围构件;32、后侧伸缩区域;40、吸收性主体;46、防漏侧边;46a、立起支点;46b、立起顶点;46c、扩宽起始点;48、褶裥;50、吸收体;60、侧方卡定部;R、接合部;S1、前腰围区域;S2、后腰围区域;S3、下裆区域;L、长度方向;W、宽度方向;T、厚度方向;FL、折线。
Claims (17)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
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后侧伸缩区域,其设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能够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以及
一对防漏侧边,其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配置于两侧,其中,
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后侧伸缩区域重叠,
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下裆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从穿腿区域内的扩宽起始点直到所述后腰围区域扩大,
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
前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
后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
与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分体的吸收性主体,其以跨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的方式配置,包含吸收体;以及
侧方卡定部,其将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合,
由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侧边、位于所述前腰围构件的后侧的边和位于所述后腰围构件的前侧的边限定腿围开口缘,
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缘与所述侧方卡定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2/3以下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靠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缘与所述侧方卡定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1/3以上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所述距离由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彼此的距离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所述距离由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彼此的距离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
所述扩宽起始点设置于从自所述折线向前侧距离35mm的位置到自所述折线向后侧距离50mm的位置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
所述扩宽起始点设置于比所述折线靠前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至少在所述下裆区域中沿所述宽度方向缩径的吸收体,
所述扩宽起始点设置于所述吸收体的最窄部,或设置于比所述最窄部靠后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后腰围区域在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收缩力比所述前腰围区域在所述一对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收缩力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前腰围区域在所述一对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拉伸载荷比所述后腰围区域在所述一对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彼此之间的部分的拉伸载荷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包括以跨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的方式配置的吸收体,
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能够立起区域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前侧缘位于比吸收体的前侧缘靠前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
当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为63%时,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比所述折线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的比所述折线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对折,
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为85%时,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比所述折线靠后侧的至少局部位于比腿围开口缘的比所述折线靠前侧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至少局部包含所述立起支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至少局部包含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顶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一对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区域具有一对褶裥,
一对所述褶裥在所述下裆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从所述下裆区域的第2扩宽起始点直到所述后腰围区域扩大,
一对所述褶裥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所述褶裥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
17.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
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前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
后腰围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
侧方卡定部,其将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合;
与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分体的吸收性主体,其以跨所述前腰围构件和所述后腰围构件的方式配置,包含吸收体;
后侧伸缩区域,其设置于所述后腰围区域,能够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以及
一对防漏侧边,其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配置于两侧,其中,
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侧边、位于所述前腰围构件的后侧的边和位于所述后腰围构件的前侧的边限定腿围开口缘,
所述防漏侧边的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后侧伸缩区域重叠,
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比一对所述防漏侧边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中的彼此的距离长,
所述防漏侧边的所述立起支点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外侧缘靠外侧以下距离的位置: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缘与所述侧方卡定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的2/3以下的距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30199 WO2019038867A1 (ja) | 2017-08-23 | 2017-08-23 | 吸収性物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7818A true CN111107818A (zh) | 2020-05-05 |
CN111107818B CN111107818B (zh) | 2022-05-06 |
Family
ID=65439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4016.5A Active CN111107818B (zh) | 2017-08-23 | 2017-08-23 | 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25544B2 (zh) |
CN (1) | CN111107818B (zh) |
WO (1) | WO20190388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49272B2 (ja) * | 2019-06-20 | 2023-09-22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7217219B2 (ja) * | 2019-11-11 | 2023-02-02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13528A (ja) * | 1996-05-27 | 1997-12-09 | Oji Paper Co Ltd | 吸収性物品 |
CN1360489A (zh) * | 1999-07-14 | 2002-07-24 |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 一次性吸收用物品 |
CN101090692A (zh) * | 2004-12-27 | 2007-12-19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穿着物品 |
WO2015025760A1 (ja) * | 2013-08-22 | 2015-02-26 | 株式会社瑞光 |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06456404A (zh) * | 2014-05-27 | 2017-02-22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尿布 |
-
2017
- 2017-08-23 WO PCT/JP2017/030199 patent/WO20190388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8-23 CN CN201780094016.5A patent/CN11110781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23 JP JP2017566061A patent/JP6725544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13528A (ja) * | 1996-05-27 | 1997-12-09 | Oji Paper Co Ltd | 吸収性物品 |
CN1360489A (zh) * | 1999-07-14 | 2002-07-24 |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 一次性吸收用物品 |
CN101090692A (zh) * | 2004-12-27 | 2007-12-19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穿着物品 |
WO2015025760A1 (ja) * | 2013-08-22 | 2015-02-26 | 株式会社瑞光 |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06456404A (zh) * | 2014-05-27 | 2017-02-22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尿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725544B2 (ja) | 2020-07-22 |
WO2019038867A1 (ja) | 2019-02-28 |
CN111107818B (zh) | 2022-05-06 |
JPWO2019038867A1 (ja) | 2019-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83018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WO2017085973A1 (ja)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EA036924B1 (ru) |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 |
CN107847376B (zh) | 吸收性物品 | |
KR101910783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CN111107818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2334106B (zh) | 吸收性物品以及片构件 | |
WO2017199300A1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装着方法 | |
JP6960384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KR101560996B1 (ko) | 일회용 기저귀 | |
CN109906067B (zh) | 带式尿布 | |
CN111542293B (zh) | 吸收性物品 | |
WO2009104626A1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7053257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3194899B (zh) | 裤形吸收性物品及附接吸收性垫的方法 | |
JP2020195428A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112118817B (zh)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
CN114732598B (zh)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
JP6775554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2399841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1479540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726544B2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WO2020036164A1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114929172A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4901228A (zh) | 吸收性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