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5731A - 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5731A
CN111095731A CN201880059578.0A CN201880059578A CN111095731A CN 111095731 A CN111095731 A CN 111095731A CN 201880059578 A CN201880059578 A CN 201880059578A CN 111095731 A CN111095731 A CN 111095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power
power transmitting
antenn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95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5731B (zh
Inventor
黄胜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osen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osen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osen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osens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5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5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5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5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5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1Pancak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01F27/36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mad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6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gn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e.g. CATV, tuner, antennas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75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线电力发射装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配置于磁场屏蔽片的一面;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的至少一个容纳槽;及无线通信用天线,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沿所述支撑板的侧部配置。

Description

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通信与无线充电均可实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以及诸如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数据传输的多样功能。NFC是作为电子标签的RFID之一,作为使用13.56MHz频带的非接触式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在10cm以内的近距离,在终端间传输数据。
当这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车辆时,车辆的多样信息可以传输到便携电子设备侧。由此,使用者可以通过便携电子设备,简便地确认车辆的信息。
因此,应用于车辆的车辆用无线电力发射装置需要体现得能够使对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本来的无线充电功能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顺利运转。
作为其一环,提出了将图案化形成有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NFC天线的电路基板配置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所需的发射线圈上部侧的方案。
这种方式的车辆用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可以全部执行无线充电功能和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但是,在发射线圈上部形成有NFC天线的电路基板独立地层叠,因而与电路基板厚度相应,整体厚度必然会增加。因此存在的界限时,当对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时,由于电路基板的厚度,发射线圈与电子设备内置的接收线圈的隔开距离必然增加。因此,所述发射线圈存在充电效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如上所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在防止无线充电效率低下的同时,数据通信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均可顺利运转。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配置于磁场屏蔽片的一面;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供电路基板内置,用于释放热源发生的热;罩,所述罩以覆盖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散热外壳;及无线通信用天线,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在所述罩上一体形成。
另外,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可以埋设于所述罩的内面。
另外,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可以以不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重叠的方式配置。
另外,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可以是在所述罩的一面形成的LDS天线。
另外,所述罩可以由具有散热性的散热塑料材质构成。
另外,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可以还包括在所述磁场屏蔽片的一面配置的板状的散热板。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散热板可以为板状的铜板、铝板及石墨片材中任意一种。
另外,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可以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作为互为相反面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可以由多个平板型线圈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多个平板型线圈中任意一个可以配置于在所述第一面形成的第一容纳槽,其余平板型线圈可以配置于在所述第二面形成的第二容纳槽。
另外,所述支撑板可以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配置于磁场屏蔽片的一面;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的至少一个容纳槽;及无线通信用天线,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沿着所述支撑板的侧部配置。
另外,所述支撑板可以包括在侧部向内侧凹入形成的配置槽,以便能够容纳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可以是沿所述配置槽缠绕既定圈数的导电性构件。
另外,所述配置槽的宽度可以是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线径相同的大小。
另外,所述支撑板可以包括贯通形成的两个通过孔,以便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的两端部侧可以通过。
另外,所述两个通过孔中任意一个可以形成得相对地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此时,所述两个通过孔可以在与所述配置槽连通的位置形成。
另外,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可以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磁场屏蔽片的一面的板状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可以在一侧形成有凹陷既定面积的切开部,可以在所述切开部配置有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及无线通信用天线电气连接的电路基板。
另外,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可以包括贴装于电路基板的一面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磁场屏蔽片可以包括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的区域贯通形成的贯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优化无线通信用天线的配置位置,在防止无线充电效率低下的同时,数据通信及无线充电均可顺利执行。
另外,本发明通过支撑板,可以按认证规格简便地配置多个平板型线圈,从而可以提高组装生产率,不仅通过散热板改善散热性能,而且可以提高与其他部件的组装性及连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的图,
图2是图1的分离图,
图3是显示图1中的无线通信用天线埋设于罩的状态的图,
图4是显示可适用于图1的支撑板的图,
图5是图1的纵剖面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的图,
图7是显示在图6中去除罩的状态的图,
图8是图6的分离图,
图9是将图6应用的支撑板的一部分切开的图,
图10是从下面观察图9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适用于图6的支撑板中的通过孔形成位置的部分切开图,
图12是图6的纵剖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中插入于支撑板容纳槽的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的配置关系的概念图,而且,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中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与容纳槽的重叠部分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可以以多种相异的形态体现,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为了在附图中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通篇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200可以配置或安装于车辆内。在诸如智能手机的电子设备配置于上部侧的情况下,这种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200可以通过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送出无线电力。由此,所述电子设备通过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模块来接收无线电力,从而可以对电池充电。在本发明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诸如手机、PDA、PMP、平板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的便携电子设备。
此时,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200如图1及图8所示,可以包括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接近时与所述电子设备发射或接收数据的无线通信用天线114。
因此,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200可以同时执行利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无线电力传输和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数据收发功能。
作为一个示例,在所述电子设备配置于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200可以独立地或一同执行利用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无线充电和利用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数据通信。
在本发明中,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将车辆的多样信息送出到电子设备侧,或接收输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信号。由此,所述车辆的多样信息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而显示,通过从电子设备接收的控制信号,车辆可以执行诸如启动的开启/关闭、门的落锁/解锁等的功能。
此时,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200在无线充电时,防止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用天线之间的隔开距离增加,从而可以防止隔开距离增加导致的无线充电效率低下。
为此,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如图1至图5所示,可以包括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外壳150、罩160及无线通信用天线114,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在所述罩160一体形成。
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可以通过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感应耦合方式或磁共振方式,将无线电力送出到无线电力接收模块侧。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既可以是在100~350kHz频带以磁感应方式工作的Qi规格或PMA规格的天线,也可以是在6.78MHz下以磁共振方式工作的A4WP规格的天线,还可以是Qi规格、PMA规格及A4WP规格中至少2个以上相互组合的形态。
这种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可以是由具有既定长度的导电性构件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卷绕数圈的具有圆形、椭圆形及四边形状中任意一种形状的平板型线圈。
此时,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可以配备多个,可以至少一部分可以相互重叠地层叠。具体而言,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如图1及图13所示,可以由3个平板型线圈构成,三个平板型线圈中任意一个平板型线圈111可以配置于其余两个平板型线圈112、113的一面,且与其余两个平板型线圈112、113的一部分相互重叠地配置。
下面出于说明的便利,将在同一面上配置的两个平板型线圈命名为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将层叠于所述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一面的平板型线圈命名为第一线圈111。
但是,并非将本发明中的平板型线圈的配置关系限定于此,第一线圈111、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的上、下配置关系及平板型线圈的全体个数可以多样地变更。
此时,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在所述无线电力传输用天线111、112、113由多个平板型线圈构成、至少一个相对于其他平板型线圈层叠的情况下,可以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平板型线圈111、112、113的位置的支撑板130。
即,所述支撑板130在所述多个平板型线圈111、112、113以一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引导使得线圈间重叠的部分可以以希望的位置及面积重叠。
为此,所述支撑板130如图4的(a)及(b)所示,可以是具有互为相反面的第一面130a和第二面130b的板状的构件,所述支撑板130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平板型线圈的多个容纳槽131、132。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容纳槽131、132可以按照与所述多个线圈对应的个数形成,可以包括用于容纳在上部配置的第一线圈111的第一容纳槽131和用于分别容纳在同一面上配置的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的两个第二容纳槽132。
此时,所述第一容纳槽131及第二容纳槽132可以分别在互为相反面的所述第一面130a及第二面130b形成。即,所述第一容纳槽131可以在支撑板130的第一面130a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槽132可以在支撑板130的第二面130b形成。而且,所述第一容纳槽131及第二容纳槽132可以以具有至少一部分面积相互重叠的重叠部分S1、S2的方式,分别在所述第一面130a与第二面130b形成。
因此,如图14的(a)及(b)所示,操作者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31中插入第一线圈111,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32中分别插入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则在所述重叠部分S1、S2中与一部分面积S11、S12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线圈111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重叠。
此时,所述重叠部分S1、S2中的一部分面积可以贯通所述支撑板130地形成。因此,插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21的第一线圈111的一部分,可以与插入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32的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的一部分彼此直接接触。
因此,在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131及第二容纳槽132的过程中,如果满足要求相互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规定而形成位置和面积,则无需执行另外的定位操作,便可以简便地完成线圈间的定位。
另外,所述第一容纳槽131及第二容纳槽132可以在中央部包括从各个容纳槽131、132凸出既定高度形成的隆起部133、134,所述隆起部133、134可以在与线圈111、112、113中央部空余空间对应的位置形成。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隆起部如图4(a)及(b)所示,可以包括:第一隆起部133,所述第一隆起部133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31的中央部,从第一容纳槽121的底面凸出既定高度;第二隆起部134,所述第二隆起部134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32的中央部,从第二容纳槽132的底面凸出既定高度。
这种隆起部133、134在线圈插入的情况下,可以位于插入的线圈111、112、113的中央部空余空间,可以与所述线圈111、112、113的内侧接触。由此,插入于各个容纳槽131、132的线圈的内侧可以通过隆起部133、134而分别受到支撑,外侧可以通过容纳槽131、132的内壁而受到支撑。
因此,即使发生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的晃动,例如,即使在车辆行驶中发生晃动,所述第一线圈111、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的位置可以通过各个容纳槽131、132而固定。由此,所述第一线圈111、第二线圈112及第三线圈113即使车辆发生晃动,也可以防止游动。
此时,所述隆起部133、134可以具有与线圈的中央部空闲空间对应的面积。因此,所述隆起部133、134中一部分可以配置于第一容纳槽131及第二容纳槽132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S1、S2,其余部分可以配置于第一容纳槽131及第二容纳槽132彼此不重叠的区域。
因此,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31形成的第一隆起部133中配置于所述重叠部分S1、S2的一部分,可以对插入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32的线圈112、113的一部分进行支撑。另外,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32形成的第二隆起部134中配置于所述重叠部分S1、S2的一部分,可以对插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31的线圈111的一部分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槽131及第二容纳槽132可以形成得具有与所述线圈111、112、113厚度相同的深度,所述支撑板130的厚度可以具有与彼此层叠的两个线圈111、112,111、113厚度之和的厚度相同的厚度。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支撑板130的最大厚度可以等于所述第一线圈111的厚度与第二线圈112的厚度之和。
因此,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即使包括用于对线圈位置进行定位的支撑板130,全体厚度也可以不增加,通过所述支撑板130,可以简便地定位多个线圈111、112、113的位置。
而且,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31、132的线圈111、112、113,由于一面与所述支撑板130的一面形成水平面,因而可以拓宽与磁场屏蔽片120的接触面积。因此,即使所述磁场屏蔽片120是具有柔软性或脆性强的材质,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也可以通过所述支撑板130而支撑边缘侧。因此,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通过所述支撑板130,防止外部冲击导致的破损,可以以平行于所述支撑板130的一面的状态配置。
另一方面,所述支撑板130以容易地定位所述线圈的状态配置,不仅发挥固定线圈位置的作用,而且可以包括散热功能,以便能够使所述线圈发生的热迅速分散而消除热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插入于所述容纳槽131、132的线圈由于除重叠部分A1、A2之外的其余部分全部直接与支撑板130侧相接,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所述支撑板130与线圈间的接触面积。由此,所述线圈发生的热可以通过所述支撑板130迅速分散。
为此,所述支撑板130既可以在外部面形成有具有散热性的涂布层(图上未示出),也可以是所述支撑板130本身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而且,所述支撑板130也可以是本身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并在外部面形成有具有散热性的涂布层。
作为优选示例,所述涂布层可以包含诸如碳类填料的导热性填料,可以使用石墨烯或碳纳米管、氮化硼等。而且,作为具有所述散热性的塑料,可以使用包含板状石墨的复合塑料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将用于散热的涂布层和/或散热塑料的材质限定于此,为了散热而使用的已知的涂覆材料及散热塑料均可使用。
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由具有既定面积的板状的构件构成。在这种磁场屏蔽片120的一面,可以配置有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
此时,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在屏蔽因无线信号而产生的磁场的同时,提高磁场向需要方向的集束度。
为此,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由具有磁性的材质构成。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使用非晶带材、铁氧体材或聚合物片材等。
其中,所述非晶带材可以是包含非晶合金及纳米晶粒合金中至少1种以上的带材,所述非晶合金可以使用Fe类或Co类磁性合金,所述铁氧体材可以为诸如Mn-Zn铁氧体或Ni-Zn铁氧体的烧结铁氧体材。
而且,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进行碎片处理而分离形成为多个微小碎片,以便能够提高整体阻抗,抑制涡电流的发生或提高柔软性,所述多个微小碎片可以以不定形状构成。
另外,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是多个磁性片以粘合层为介质层叠多层的多层片,所述多个磁性片可以为进行碎片处理而分离成多个微小碎片的片,彼此相邻的微小碎片也可以整体上绝缘或部分地绝缘。
这种磁场屏蔽片120为公知的构成,因而省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用作屏蔽片的已知的材料均可使用。
而且,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具有包括与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对应的区域的适当大小,以便能够提高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性能。因此,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可以通过一个磁场屏蔽片120,全部提高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和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性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可以包括外壳150、能拆卸地结合于所述外壳150的罩160。
具体而言,所述外壳150可以以具有上部开放的容纳空间的盒体形状配备,至少一个驱动用电路基板170、171可以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此时,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用电路基板170、171可以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及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电气连接,可以控制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的全面驱动。
为此,所述驱动用电路基板170可以贴装有用于控制无线电力发射装置的全面驱动的各种电路元件,可以贴装有用于驱动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及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驱动芯片。而且,所述电路元件既可以配备多个,也可以为统合成一个的形态。
这种外壳150也可以以通常的塑料材质构成,但可以具有散热性,以便能够将驱动时热源发生的热释放到外部。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外壳150可以以诸如铜或铝的金属材质构成,可以以散热塑料材质构成,也可以是金属板与散热塑料一体化的形态。而且,所述外壳150可以在表面形成有散热涂布层(图上未示出),以便能够体现更优秀的散热性。
由此,热源发生的热可以通过所述外壳150释放。因此,供作为充电对象的电子设备放置的罩160可以具有较低的表面温度。
即,就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而言,即使罩160通过热源发生的热而被加热,热源发生的热也可以通过所述外壳150而迅速释放到外部,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罩160的表面温度升高。因此,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运转时,即使使用者的身体接触所述罩160,使用者也不会感到因高温诱发的不快感。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所述散热涂布层虽然可以全部应用已知的具有散热性的涂布层,但也可以包含涂布层形成成分、碳类填料及用于提高散热性和附着性的物性增强成分。另外,所述散热塑料可以由包含石墨复合体及高分子树脂的散热构件形成组合物构成,可以在嵌件注塑成型后,通过固化而体现为所述外壳150的形态。
其中,所述石墨复合体可以是在板状石墨的表面结合有纳米金属颗粒的复合体,所述散热构件形成组合物可以是所述石墨复合体分散于高分子树脂的形态。而且,虽然未具体说明,但所述罩160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外壳150相同的材质,在所述罩160具有散热性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罩160的表面温度。
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在所述电子设备接近时,可以通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通信而发送、接收多样信息。这种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是利用13.56MHz频率的NFC天线。
此时,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在所述罩160上一体形成。
因此,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在电子设备配置于所述罩160的一面的情况下,即使不变更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也可以在相同的位置,全部执行数据通信和无线电力传输。
即,就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而言,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在所述罩160上一体形成,从而即使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罩160的一面,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用天线间的距离也可以不加长。因此,可以防止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与无线电力接收用天线间的距离增加导致无线充电效率低下。
换言之,与无线通信用天线在电路基板的一面图案化形成、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与罩160之间的情形相比,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由于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在罩160上一体形成,因而可以省略使用用于构成无线通信用天线所需的电路基板。
因此,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可以在不增加整体厚度的同时,全部体现数据通信功能与无线电力传输功能,与省略的电路基板的厚度相应,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与罩160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靠近。由此,在利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无线充电时,可以防止距离增加导致的充电效率低下。
为此,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如图3所示,可以在所述罩160的一面形成,可以在所述罩160的内面形成,以便防止露出到外部。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埋设于所述罩160的内面,可以是利用LDS工序的LDS天线。但是,并非将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形成方式限定于此,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既可以以将具有既定图案的铜箔或金属箔附着于所述罩160的内面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在将铜箔或金属箔附着于所述罩160的内面后通过蚀刻而形成,还可以通过将导电性墨水在所述罩160的内面印刷成既定图案的方式形成。
这种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与贴装了驱动芯片的驱动用电路基板170电气连接,可以通过所述驱动芯片来控制驱动。
此时,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以不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罩160的内面。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在所述罩160的内面中形成的位于除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正上部之外的其余区域。
由此,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可以预先防止当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在与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重叠的位置形成时可能发生的特性低下。但是,并非将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形成位置限定于此,也可以以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正上部区域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可以还包括散热板140,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即,所述散热板140可以与所述磁场屏蔽片120的一面相接地配置,可以执行使从热源传递的热分散或释放到外部的作用。
为此,所述散热板140可以由导热性优秀的材质构成。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散热板140可以由铜、铝、石墨中任意一种构成,也可以以两种以上混合的形态构成。而且,所述散热板140不限定于上面列举的内容,可以由导热系数200W/m·K以上的材质构成。
此时,所述散热板140可以以具有既定面积的板状构件配备,以便可以增大与热源的接触面积,迅速分散所述热源发生的热。
优选地,所述散热板140可以是诸如铜或铝的板状的金属板。由此,所述散热板140可以同时执行使诸如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热源发生的热分散或释放的散热功能与作为支撑磁场屏蔽片120的支撑体的作用。
即,即使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以诸如铁氧体片或聚合物片一样强度弱或柔性的片材构成,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也可以通过由具有既定强度的金属材质构成的散热板140而支撑。由此,当与诸如壳体或外壳等的其他部件组装时,可以提高组装性及连结性。
这种散热板140可以以包含导热性成分的粘合层(图上未示出)为介质附着于所述磁场屏蔽片120的一面。
因此,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的热通过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传递到散热板140侧后可以分散,存在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上部侧的空气的温度可以降低。
另一方面,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及散热板140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在相互对应的区域贯通形成的至少一个贯通孔122、141。即,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包括贯通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孔122,所述散热板140可以包括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122对应的位置贯通形成的第二贯通孔141。
在驱动用电路基板170配置于所述散热板140的底面的情况下,这种第一贯通孔122及第二贯通孔141可以执行供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周围的空气向所述驱动用电路基板170侧移动的通路作用。
其中,所述驱动用电路基板170可以包括贴装于与所述第二贯通孔141对应的位置的诸如热敏电阻的温度传感器180。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贯通孔141可以兼具配置孔的作用,容纳从所述驱动用电路基板170凸出既定高度的温度传感器180的高度。
此时,所述第二贯通孔141可以形成得具有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大小相对宽阔的面积,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散热板140直接接触。
由此,在无线电力发射装置运转时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的热实现热交换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122及第二贯通孔141流入所述温度传感器180侧,所述温度传感器180可以利用流入的空气,感知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的热的温度。
因此,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设置值以上的温度时,使整体运转终止,从而可以预先防止发生因过热导致的诸如电子部件破损等的问题。
此时,所述第一贯通孔122可以在与构成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平板型线圈的中空部对应的区域贯通形成。即,所述第一贯通孔122可以在不与所述平板型线圈的图案部重叠的位置形成。由此,平板型线圈周围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122而顺利地移动。
另一方面,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如图6至图12所示,可以包括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支撑板230及无线通信用天线114,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配置于所述支撑板230的侧部。
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可以通过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感应耦合方式或磁共振方式,向无线电力接收模块侧送出无线电力。这种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可以配置于磁场屏蔽片120的一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及磁场屏蔽片120的作用、功能及材质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前述实施例提及的内容均可相同地采用。不过,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可以以平板型线圈构成,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可以分别插入于在所述支撑板230形成的容纳槽131、132侧。
即,所述支撑板230可以固定由板型线圈构成的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位置,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配备多个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板230与前述实施例的支撑板130一样,分别形成有多个容纳槽131、132及隆起部133、134,从而线圈间重叠的部分可以以希望的位置及面积重叠。
因此,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一样,即使使用用于定位线圈位置的支撑板230,厚度也不增加,可以简便地定位由多个平板型线圈构成的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
而且,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31、132的线圈111、112、113,一面与所述支撑板230的一面形成水平面,从而可以拓宽与磁场屏蔽片120的接触面积。因此,即使所述磁场屏蔽片120是具有柔软性或脆性强的材质,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也可以通过所述支撑板230而支撑边缘侧。因此,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通过所述支撑板230,防止外部冲击导致的破损,可以以平行于所述支撑板230一面的状态配置。
而且,所述支撑板230以容易地定位所述线圈的状态配置,不仅发挥固定线圈位置的作用,而且可以包括散热功能,以便能够使所述线圈发生的热迅速分散而消除热问题。
而且,所述支撑板230发挥容易地定位所述线圈的配置并对位置进行固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包括散热功能,以便能够使所述线圈发生的热迅速分散,消除热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所述支撑板230散热功能的方式,可以直接采用前述实施例中体现支撑板130的散热功能的方式,具体的内容与上述内容相同,因而省略。
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是具有既定长度的导电性构件卷绕1次以上,当所述电子设备接近时,可以通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通信而发送、接收多样信息。这种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是利用13.56MHz频率的NFC天线。
此时,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如上所述,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配置于所述支撑板230的侧部。
因此,就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而言,在电子设备配置于所述罩260的一面的情况下,即使不变更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在同一位置也可以全部执行数据通信和无线电力传输。
即,就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而言,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配置于所述支撑板230的侧部,从而即使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罩160的一面,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用天线间的距离也可以不加长。因此,可以防止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与无线电力接收用天线间的距离增加导致无线充电效率低下。
换言之,与无线通信用天线在电路基板的一面图案化形成、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与罩260之间的情形相比,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100通过在支撑板230的侧部配置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省略使用用于构成无线通信用天线所需的电路基板。
因此,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可以在不增加整体厚度的同时,全部体现数据通信功能与无线电力传输功能,与省略的电路基板厚度相应,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与罩260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靠近。由此,在利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无线充电时,可以防止距离增加导致的充电效率低下。
为此,所述支撑板230如图7及图9所示,可以包括在侧部向内侧凹陷形成的配置槽136,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可以容纳于所述配置槽136。
即,构成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导电性构件可以沿着在所述支撑板230的侧部形成的配置槽136卷绕1次以上。
此时,所述配置槽136的宽度既可以具有比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线径相对更大的大小,也可以具有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线径相同的大小。
因此,当所述导电性构件在所述配置槽136卷绕多次时,可以预先防止构成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导电性构件在卷绕多次的过程中彼此重叠或相对于彼此相邻的导电性构件而倾斜地缠绕。
由此,可以顺利执行为了构成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而将所述导电性构件卷绕于配置槽136的作业,可以预先防止彼此相邻的导电性构件倾斜地配置或重叠时可能发生的特性变化或性能低下。
另一方面,所述支撑板230如图9所示,可以包括在至少一面形成的引导槽135。这种引导槽135可以容纳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配备的一对连接端子111a、112a、113a。
此时,所述引导槽135可以与所述容纳槽131、132连通。由此,所述引导槽135可以对插入于所述容纳槽131、132的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连接端子进行适宜地配置,插入于所述容纳槽131、132的连接端子可以与电路基板244容易地连接。
另外,所述支撑板230如图11所示,可以包括贯通形成的两个通过孔137a、137b。这种两个通过孔137a、137b可以供构成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导电性构件的两端部通过。因此,如图7所示,所述导电性构件的两端部分别穿过所述两个通过孔137a、137b,从而即使不使用另外的粘合剂,所述导电性构件也可以保持卷绕于所述配置槽136的状态。
此时,所述两个通过孔137a、137b可以形成得相对于与所述支撑板23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而彼此错开地配置。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1所示,所述两个通过孔137a、137b中任意一个137b可以形成得相对地位于所述支撑板130、230的内侧,其余一个137a可以形成得相对地位于所述支撑板230的边缘侧。
因此,在构成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导电性构件沿所述配置槽136卷绕多次的情况下,即使所述配置槽136的宽度具有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线径相同的大小,所述导电性构件的两端部可以分别顺利穿过所述两个通过孔137a、137b。
具体而言,构成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导电性构件的一端部侧穿过相对地位于支撑板230内侧的通过孔137b后,沿配置槽136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卷绕后,可以穿过相对地位于支撑板230边缘侧的通过孔137a。因此,彼此相邻的导电性构件的长度中间互不重叠,可以沿所述配置槽136的宽度方向平行地排列。
另一方面,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可以还包括用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的散热板240。
即,所述散热板240可以与所述磁场屏蔽片120的一面相接地配置,可以执行使从热源传递的热分散或释放到外部的作用。
为此,所述散热板240可以由导热性优秀的材质构成。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散热板240可以由铜、铝、石墨中任意一种构成,也可以以两种以上混合的形态构成。而且,所述散热板240不限定于上面列举的内容,可以由导热系数200W/m·K以上的材质构成。
此时,所述散热板240可以为具有既定面积的板状的构件,以便可以增大与热源的接触面积,迅速分散所述热源发生的热。
优选地,所述散热板240可以是诸如铜或铝的板状的金属板。由此,所述散热板240可以同时执行使诸如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热源发生的热分散或释放的散热功能及作为支撑磁场屏蔽片120的支撑体的作用。
即,即使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以诸如铁氧体片或聚合物片一样强度弱或柔性的片材构成,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也可以通过由具有既定强度的金属材质构成的散热板240而支撑。由此,当与诸如壳体或外壳等的其他部件组装时,可以提高组装性及连结性。
这种散热板240可以以包含导热性成分的粘合层(图上未示出)为介质附着于所述磁场屏蔽片120的一面。
因此,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的热通过所述磁场屏蔽片120传递到散热板240侧后可以分散,存在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上部侧的空气的温度可以降低。
此时,所述散热板240可以在一侧形成有凹陷既定面积的切开部242,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及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电气连接的电路基板244可以配置于所述切开部242。
因此,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两端部配备的一对连接端子111a、112a、113a插入于在所述支撑板230形成的引导槽135后,所述连接端子111a、112a、113a的端部侧可以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244。另外,构成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的导电性构件可以在两端部侧穿过所述两个通过孔137a、137b后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244。
其中,本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如图9所示,可以在所述电路基板244的一面贴装有诸如热敏电阻的温度传感器180。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磁场屏蔽片120可以包括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80对应的区域贯通形成的贯通孔122。因此,即使所述温度传感器180从所述电路基板244凸出既定高度,所述贯通孔122也可以容纳从所述电路基板244凸出的温度传感器180的高度。
由此,无线电力发射装置运转时,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的热实现热交换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贯通孔222,流入所述温度传感器180侧,所述温度传感器180可以利用流入的空气,感知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的热的温度。
因此,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发生设置值以上的温度时,使整体运转终止,从而可以预先防止发生因过热导致的诸如电子部件破损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可以包括外壳150、能拆卸地结合于所述外壳150的罩260。
具体而言,所述外壳150可以以具有上部开放的容纳空间的盒体形状配备,至少一个驱动用电路基板170可以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此时,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用电路基板170可以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及无线通信用天线114电气连接,可以控制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的全面驱动。
为此,所述驱动用电路基板170可以贴装有用于控制无线电力发射装置的全面驱动的各种电路元件,可以贴装有用于驱动无线通信用天线114及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111、112、113的驱动芯片。而且,所述电路元件既可以配备多个,也可以为统合成一个的形态。
这种外壳150既可以以通常的塑料材质构成,也可以具有散热性,以便能够将驱动时热源发生的热释放到外部。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外壳150可以以诸如铜或铝的金属材质构成,可以以散热塑料材质构成,也可以是金属板与散热塑料一体化的形态。而且,所述外壳150可以在表面形成有散热涂布层(图上未示出),以便能够体现更优秀的散热性。
由此,热源发生的热可以通过所述外壳150释放。因此,供作为充电对象的电子设备放置的罩260可以具有较低的表面温度。
即,就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而言,即使罩260通过热源发生的热而被加热,热源发生的热也可以通过所述外壳150而迅速释放到外部,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罩260的表面温度升高。因此,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装置200运转时,即使使用者的身体接触所述罩160,使用者也不会感到因高温诱发的不快感。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所述散热涂布层虽然可以全部应用已知的具有散热性的涂布层,但也可以包含涂布层形成成分、碳类填料及用于提高散热性和附着性的物性增强成分。另外,所述散热塑料可以由包含石墨复合体及高分子树脂的散热构件形成组合物构成,可以在嵌件注塑成型后,通过固化而体现为所述外壳150的形态。其中,所述石墨复合体可以是在板状石墨的表面结合有纳米金属颗粒的复合体,所述散热构件形成组合物可以是所述石墨复合体分散于高分子树脂的形态。而且,虽然未具体说明,但所述罩260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外壳150相同的材质,在所述罩260具有散热性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罩260的表面温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本说明中提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思想的从业人员可以在相同的思想范围内,借助于构成要素的附加、变更、删除、追加等,容易地提出其他实施例,这也属于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其配置于磁场屏蔽片的一面;
散热外壳,其供电路基板内置,用于释放热源发生的热;
罩,其以覆盖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散热外壳;及
无线通信用天线,其在所述罩上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埋设于所述罩的内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以非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重叠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为形成于所述罩的一面的LDS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罩由具有散热性的散热塑料材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还包括,
板状的散热板,其配置于所述磁场屏蔽片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板为板状的铜板、铝板及石墨片中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还包括:
支撑板,其在作为互为相反面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槽;
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由多个平板型线圈构成,
所述多个平板型线圈中任意一个配置于在所述第一面形成的第一容纳槽,其余平板型线圈配置于在所述第二面形成的第二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板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
10.一种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其配置于磁场屏蔽片的一面;
支撑板,其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的至少一个容纳槽;及
无线通信用天线,其沿着所述支撑板的侧部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板包括在侧部向内侧凹入形成的配置槽,以便能够容纳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为沿所述配置槽缠绕既定圈数的导电性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槽的宽度为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线径相同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板包括贯通形成的两个通过孔,以便所述无线通信用天线的两端部侧通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两个通过孔中任意一个形成得相对地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还包括,
板状的散热板,其配置于所述磁场屏蔽片的一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板为板状的铜板、铝板及石墨片中任意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还包括,
电路基板,其与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及无线通信用天线电气连接,
所述散热板包括在一侧以既定面积凹入形成的切开部,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切开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其贴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面,
所述磁场屏蔽片包括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的区域贯通形成的贯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板包括分别在互为相反面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形成的多个容纳槽,
所述无线电力发射用天线由多个平板型线圈构成,
所述多个平板型线圈中任意一个配置于在所述第一面形成的第一容纳槽,其余平板型线圈配置于在所述第二面形成的第二容纳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板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
CN201880059578.0A 2017-09-14 2018-09-12 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Active CN111095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17739A KR102119591B1 (ko) 2017-09-14 2017-09-14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KR10-2017-0117739 2017-09-14
PCT/KR2018/010682 WO2019054747A2 (ko) 2017-09-14 2018-09-12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5731A true CN111095731A (zh) 2020-05-01
CN111095731B CN111095731B (zh) 2023-12-05

Family

ID=6572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578.0A Active CN111095731B (zh) 2017-09-14 2018-09-12 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8309B2 (zh)
EP (1) EP3696944B1 (zh)
JP (1) JP6993742B2 (zh)
KR (1) KR102119591B1 (zh)
CN (1) CN111095731B (zh)
WO (1) WO2019054747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315A (zh) * 2019-12-03 2020-04-17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水下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线圈、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CN111669926A (zh) * 2020-05-22 2020-09-15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磁场收发装置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12550013A (zh) * 2020-11-27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的异物检测组件、发射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15083B2 (en) * 2018-09-27 2022-11-29 Apple Inc. Dual mode wireless power system designs
CN110021810B (zh) * 2019-04-19 2021-08-24 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天线
KR102660797B1 (ko) 2019-05-20 2024-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274254B1 (ko) * 2019-10-21 2021-07-07 니덱모빌리티코리아 주식회사 조립성이 향상된 사출 베이스 방식의 차량용 무선충전장치
KR102565040B1 (ko) 2019-12-06 2023-08-09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전기자동차용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US20240039332A1 (en) * 2020-12-17 2024-02-01 Intdevice Limite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pads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US11317544B1 (en) * 2021-06-23 2022-04-26 Shenzhen KE RUI ER T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charger, charging assembly, matching assembly and bracket for electric equipment
CN114428111A (zh) * 2021-12-13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涡流检测传感器外壳
CN117175805A (zh) * 2022-05-25 2023-12-0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组件
CN117175721A (zh) * 2022-05-26 2023-12-0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38278A1 (en) * 2011-08-08 2013-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a wireless charger coil and an antenna element on the same plane
US20130106198A1 (en) * 2010-07-16 2013-05-02 Hanrim Postech Co., Ltd. Core assembly for wireless power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ing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communication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155307A (ja) * 2013-02-07 2014-08-25 Tokai Rika Co Ltd 非接触充電器
US20160210616A1 (en) * 2015-01-21 2016-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transa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20160118911A (ko) * 2015-04-02 2016-10-12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무선 충전용 방열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 충전모듈
US20160377491A1 (en) * 2015-06-23 2016-12-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70010736A (ko) * 2015-07-20 2017-02-01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차량용 무선전력 송신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0195B2 (ja) 2001-07-23 2011-04-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icカードを備えた携帯電話機用筐体
US7218489B2 (en) * 2001-10-04 2007-05-15 Ise Corporation High-power ultra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pack and method of use
JP5628191B2 (ja) 2009-02-05 2014-11-19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電子デバイスにおける無線電力および近距離場通信のレトロフィッティング
JP2010245323A (ja) 2009-04-07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KR101179398B1 (ko) 2011-04-27 2012-09-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접점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KR101246692B1 (ko) * 2011-07-14 2013-03-21 주식회사 한림포스텍 무선전력 통신시스템용 전력 전송장치
JP6008237B2 (ja) * 2012-06-28 2016-10-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KR102020307B1 (ko) * 2013-01-22 2019-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자기 공명 무선 전력 전송 및 엔에프씨 복합 수신단 장치
KR101452093B1 (ko) * 2013-03-13 2014-10-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박막 코일, 이를 포함하는 차폐 부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무접점 전력 전송 장치
TW201520728A (zh) * 2013-11-25 2015-06-01 Coremate Technical Co Ltd 可置換手機之無線充放電腕帶
KR102152924B1 (ko) * 2014-05-28 2020-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도체를 이용한 안테나 및 전자 장치
EP2992776B1 (en) 2014-09-04 2019-11-06 WITS Co., Ltd. Cas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681412B1 (ko) * 2014-09-04 2016-1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기
JP6689592B2 (ja) 2015-11-13 2020-04-28 ソニー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アンテナ
KR101757204B1 (ko) * 2016-03-23 2017-07-26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KR101733579B1 (ko) * 2016-04-28 2017-05-08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외부 자연 방열판을 구비하는 무선충전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06198A1 (en) * 2010-07-16 2013-05-02 Hanrim Postech Co., Ltd. Core assembly for wireless power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ing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communication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038278A1 (en) * 2011-08-08 2013-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a wireless charger coil and an antenna element on the same plane
JP2014155307A (ja) * 2013-02-07 2014-08-25 Tokai Rika Co Ltd 非接触充電器
US20160210616A1 (en) * 2015-01-21 2016-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transa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20160118911A (ko) * 2015-04-02 2016-10-12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무선 충전용 방열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 충전모듈
US20160377491A1 (en) * 2015-06-23 2016-12-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70010736A (ko) * 2015-07-20 2017-02-01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차량용 무선전력 송신모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315A (zh) * 2019-12-03 2020-04-17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水下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线圈、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CN111669926A (zh) * 2020-05-22 2020-09-15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磁场收发装置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11669926B (zh) * 2020-05-22 2021-09-17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磁场收发装置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12550013A (zh) * 2020-11-27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的异物检测组件、发射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3742B2 (ja) 2022-01-14
CN111095731B (zh) 2023-12-05
WO2019054747A3 (ko) 2019-05-09
EP3696944B1 (en) 2023-10-11
WO2019054747A2 (ko) 2019-03-21
KR20190030371A (ko) 2019-03-22
US11258309B2 (en) 2022-02-22
KR102119591B1 (ko) 2020-06-05
EP3696944A4 (en) 2021-11-24
EP3696944A2 (en) 2020-08-19
US20200212726A1 (en) 2020-07-02
EP3696944C0 (en) 2023-10-11
JP2020533940A (ja)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5731B (zh) 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US10447065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e
CN110710122B (zh) 车辆用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CN107912075B (zh) 车辆用无线电力传输模块
KR101629653B1 (ko) 무선 충전용 방열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 충전모듈
KR101318707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동체 통신 단말
KR101795546B1 (ko) 무선충전용 차폐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EP2752943A1 (en) Soft magnetic layer, receiving antenna,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2085646B1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KR101697303B1 (ko) 차량용 무선충전 송신모듈
JP2022003864A (ja) 車両用無線電力送信装置
KR20190033699A (ko) 무선통신 안테나 제조방법
KR102503650B1 (ko) 무선전력 송신모듈
KR20190032975A (ko) 방열 및 방사 겸용 무선통신 안테나 구조
JP2021044628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