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89C - 振荡电路 - Google Patents

振荡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89C
CN1110889C CN99123770A CN99123770A CN1110889C CN 1110889 C CN1110889 C CN 1110889C CN 99123770 A CN99123770 A CN 99123770A CN 99123770 A CN99123770 A CN 99123770A CN 1110889 C CN1110889 C CN 11108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ance
variable capacitance
frequency
oscillating circuit
inductan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3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7342A (zh
Inventor
小松道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7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7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26Circuits for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18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 H03B5/1841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the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a strip line resonator
    • H03B5/1847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the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a strip line resonator the active element in the amplifier be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oscillators covered by H03B
    • H03B2200/003Circuit elements of oscillators
    • H03B2200/004Circuit elements of oscillators including a variable capacitance, e.g. a varicap, a varactor or a variable capacitance of a diode or transistor
    • H03B2200/0042Circuit elements of oscillators including a variable capacitance, e.g. a varicap, a varactor or a variable capacitance of a diode or transistor the capacitance diode being in the feedback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2201/00Aspects of oscillators relating to vary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oscillations
    • H03B2201/02Vary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oscillations by electronic means
    • H03B2201/0208Vary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oscillations by electronic means the means being an element with a variable capacitance, e.g. capacitance di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ductance-Capacitanc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Capacitance-Resistance Oscill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上变频方式接收机的局部振荡电路中的振荡电路,其随着降低振荡信号的频率抑制噪音,提高接收机第一中频信号的S/N 。其构成是具有反馈电容3、4和与所述反馈电容3、4一起构成并联共振电路的第一电感装置5,所述第一电感装置5由随着频率降低,其等值电感变大的第二电感装置6和与所述第二电感装置串联连接的第三电感装置7组成,从所述第三电感装置7的两端取出振荡信号。

Description

振荡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荡电路,特别是涉及对用作上变频方式接收机的局部振荡电路合适的振荡电路。
背景技术
例如,将几十MHz频带到数百MHz频带的电视信号做频率变换到电视中频信号时,一旦将电视信号变频到1300MHz这样高的第一中频信号,此时的局部振荡电路就要以比1300MHz高的频率进行振荡。
用做这样的局部振荡电路的现有振荡电路示于图5。该振荡电路是集电极接地型振荡电路,外加电源电压(E)的振荡晶体管31的集电极由隔直电容32与高频接地,基极和发射极间,发射极和集电极间分别接有反馈电容33、34。而基极和地之间接有电感装置35。电感装置35对于串联的反馈电容33、34在高频是并联的,对振荡频率等效地起感应作用。
电感装置35由克拉普电容36、变容二极管37、及电感元件38串联连接构成。而由电感装置35的等值电感、串联连接的反馈电容33、34的串联电容量决定的并联共振频率决定振荡频率。
振荡晶体管31的发射极和地之间接有电阻39,基极和地之间接有电阻40。而电源电压(E)经电阻41供给基极。电阻39是为了将偏压给予发射极用的发射极偏压电阻,电阻40、41是为了将偏压给予基极的基极偏压电阻。
且,通过拾取用的电容42将从振荡晶体管31的发射极输出的振荡信号输入到放大器43,从放大器43输入未图示的混合电路。
此时,经扼流圈44将控制电压V加到变容二极管37的阴极,改变此电压V,可改变变容二极管37的容量,且与接收的电视信号频率对应地改变振荡频率。
总之,随着提高加在变容二极管37上的控制电压V,变容二极管37的容量变小,电感装置35的等值电感变小,振荡频率变高。
还有,随着加在变容二极管37上的控制电压V降低,变容二极管37的容量变大,电感装置35的等值电感变大,振荡频率变低。
可是,从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的电平一般是振荡频率越低就越大。此外,从振荡电路也输出噪音,此噪音的电平也是振荡频率越低就越大。
从而,如将上述振荡电路使用于上变频方式的接收机的局部振荡电路上,在低于振荡频率的第一中频频带上大的噪音被输入混合电路,第一中频信号的S/N变坏是个缺点。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目的在于通过抑制比振荡频率低的频率之噪音而提高接收机的第一中频信号的S/N 。
为解决以上课题,本发明的振荡电路,具有:振荡晶体管;和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以及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分别连接的反馈电容;及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高频地连接的第一电感装置;所述第一电感装置与所述反馈电容一起构成并联共振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装置由随频率变低而等值电感变大的第二电感装置和与上述第二电感装置串联连接的第三电感装置所组成;从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的两端取出振荡信号。
此外,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所述第二电感装置具有第一电感元件和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串联的可变电容,由改变所述可变电容的容量值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数。
还有,本发明振荡电路的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由第二电感元件组成,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串联连接,同时一体地构成第一微带线路,从所述第一微带线路的长度方向中间的位置处取出所述振荡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所述第二电感装置具备第三电感元件和与所述第三电感元件并联连接的可变电容,由变化所述可变电容的容量值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数。
再有,本发明振荡电路的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由第四电感元件组成,所述第三电感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感元件串联连接,同时一体地构成第二微带线路,从所述第二微带线路的长度方向中间取出所述振荡信号。
又,本发明振荡电路用变容二极管构成所述可变电容,由变化用来改变所述变容二极管的容量的控制电压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数。
又,本发明的振荡电路,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的一端对高频是接地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振荡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振荡电路另一构成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振荡电路又一个构成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振荡电路的再一个构成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振荡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到图4说明本发明的振荡电路。
首先,图1所示的振荡电路是集电极接地型的振荡电路,加有电源电压(E)的振荡晶体管1的集电极经隔直电容2对高频接地,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和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分别接有反馈电容3、4。而且,基极和地之间接有第一电感装置5。第一电感装置5对于高频与串联连接的反馈电容3、4是并联连接的,对振荡频率等值地以感应工作。
第一电感装置5将第二电感装置6和第三电感装置7串联连接构成。第二电感装置6由第一电感元件8、变容二极管9和克拉普电容10串联连接构成,第三电感装置7由第二电感元件11构成。而且,第二电感元件1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到第一电感元件8。进而,变容二极管9接在第一电感元件8上,克拉普电容10接在变容二极管9上,克拉普电容10接向振荡晶体管1的基极。
而且,由根据第一电感装置5的等值电感和串联连接的反馈电容3、4的串联容量决定的并联共振频率决定振荡频率数。
在振荡晶体管1的发射极和地之间接电阻12,在基极和地之间接电阻13。通过电阻14将电源电压(E)供给到基极上。电阻12是为了将偏置电压给予发射极的发射极偏置电阻,电阻13、14是为了将偏压给予基极的基极偏置电阻。由这些偏置电阻12、13、14将直流动作点给与振荡晶体管1。
再有,从第一电感元件8和第二电感元件11的连接点输出的振荡信号通过拾取用电容15被输入到放大器16,从放大器16被输入到未图示的混合电路。
此时,经扼流图17将控制电压V加到变容二极管9的阴极,用改变此控制电压V的办法改变变容二极管9的容量,对应于所接收的电视信号的频率改变振荡频率。
总之,随着提高加到变容二极管9的控制电压V,变容二极管9的容量变小,第二电感装置6的等值电感变小,因第一电感装置5的等值电感变小的缘故,振荡频率变高。
再有,随着降低加到变容二极管9的控制电压V,变容二极管9的容量变大,因第二电感装置6的等值电感值变大的缘故,第一电感装置5的等值电感值变大,振荡频率降低。
而且,第二电感装置6的电感值一变大后,相对于发生在第一电感装置5两端的振荡信号的电平,发生在第三电感装置7两端的振荡信号的电平之比例就变小,因此振荡频率越低,从第一电感元件8和第二电感元件11的连接点输出的振荡信号就越大。
同样,关于含在振荡信号内的噪音也是频率越低,电平就越小。
因此,将上述振荡电路用于上变频方式的接收机之局部电路中后,比振荡频率低的第一中频频带里的噪音电平比现有的要低,所以中频的S/N改善了。
图2表示本发明振荡电路另一实施例。此振荡电路的第一电感装置5的构成与表示于图1的构成不同。
此振荡电路的第一电感装置5由第二电感装置6和第三电感装置7串联连接的电路构成。
第三电感装置7由第四电感元件22组成,第二电感装置6由克拉普电容10和由互相并联连接的变容二极管9及第三电感元件21组成,变容二极管9和第三电感元件21的一端彼此和第四电感元件22连接,另一端彼此接到克拉普电容10。
并且,从第三电感元件21和第四电感元件22的连接点输出的振荡信号通过拾取用的电容15被输入放大器16,从放大器16被输入未图示的混合电路。
经扼流圈17将控制电压V加到变容二极管9的阴极上,随着此控制电压V变低,变容二极管9的容量变大,因第二电感装置6的等值电感值变大的缘故,第一电感装置5的等值电感值变大,振荡频率变低。
而且,第二电感装置6的电感值变大后,因相对于发生在第一电感装置5的两端的振荡信号的电平的第三电感装置7两端发生的振荡信号电平的比例变小的缘故,振荡频率越低,从第三电感元件21和第四电感元件22的连接点上输出的振荡信号就越小。
同样,在振荡信号中含有的噪音也是频率越低,电平越小。
因此,将上述振荡电路用于上变频方式的接收机的局部电路中后,在比振荡频率低的第一中频频带中的噪音电平要比现有的低,所以中频的S/N改善了。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变形例,是使用将在图1中的第一电感元件8和第二电感元件11一体地构成第一微带线路23的例子。
振荡信号从第一微带线路23的中间抽头位置24通过拾取用的电容15被输入放大器16,从放大器16再输入到未图示的混合电路。抽头位置24和变容二极管9之间的电感值与图1所示的第一电感元件8相同,抽头位置24和地之间的电感值与图1所示的第二电感元件11的电感值相同。
在此情况下,将两个电感元件8、11用一个第一微带线路23构成,所以部件数目减少,有可能小型化。
同样,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变形例,是使用将在图2中的第三电感元件21和第四电感元件22一体地构成第二微带线路25的例子。
振荡信号从第二微带线路的中间抽头位置26通过拾取用的电容15被输入到放大器16去,从放大器16输入到未图示的混合电路。变容二极管9的阴极侧和抽头位置26之间的电感值与图2所示的第三电感元件21相同,抽头位置26和地之间的电感值与图2所示的第四电感元件22的电感值相同。
这种情况也因将两个电感元件21、22用一个第二微带线路25构成,所以部件数目减少,有可能小型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振荡电路具有反馈电容和所述反馈电容一起构成并联共振电路的第一电感装置,所述第一电感装置由随着频率降低,其等值电感变大的第二电感装置和与所述第二电感装置串联连接的第三电感装置所组成,由于是从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的两端取出振荡信号,所以比振荡频率低的频率上的噪音减低了。其结果,因使用于上变频接收机的局部振荡电路中,其第一中频信号的S/N提高了。
还有,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所述第二电感装置具备第一电感元件和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串联连接的可变电容,由变化所述可变电容的容量值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所以随着变化可变电容的容量可以控制第一电感装置的等值电感值。
又,本发明的振荡电路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由第二电感元件组成,将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串联连接,同时一体地构成第一微带线路,从所述第一微带线路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取出所述振荡信号,所以部件数目减少,可以小型化。
再有,本发明振荡电路的第二电感装置具备第三电感元件、与所述第三电感元件相互并联连接的可变电容,由改变所述可变电容的容量值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所以根据变化可变电容的容量可以控制第一电感装置的等值电感值。
还有,本发明振荡电路的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由第四电感元件组成,将所述第三电感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感元件串联连接,同时一体化地构成第二微带线路,从所述第二微带线路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取出所述振荡信号,所以部件数目减少,可以小型化。
又,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用变容二极管构成所述可变电容,用变化改变所述变容二极管的容量的控制电压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所以改变控制电压可增减第二电感装置的等值电感值。
又,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的一端因对高频是接地的,所以只在从第一电感装置6和第二电感装置7之间取出振荡信号时,频率越低,噪音电平越小。

Claims (8)

1.一种振荡电路,其具有:
振荡晶体管;和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以及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分别连接的反馈电容;及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高频地连接的第一电感装置;所述第一电感装置与所述反馈电容一起构成并联共振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感装置由随频率变低而等值电感变大的第二电感装置和与上述第二电感装置串联连接的第三电感装置所组成;从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的两端取出振荡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电感装置具有第一电感元件和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串联连接的可变电容;通过改变所述可变电容的容量值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由第二电感元件组成,将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串联连接,同时一体地构成第一微带线路,从所述第一微带线路的长度方向中间取出所述振荡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荡电路,其特征是用变容二极管构成所述可变电容,通过变化用来改变所述变容二极管的容量的控制电压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电感装置具有第三电感元件和与所述第三电感元件并联连接的可变电容,通过变化所述可变电容的容量值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由第四电感元件组成,将所述第三电感元件和第四电感元件串联连接,同时一体地构成第二微带线路,从所述第二微带线路的长度方向中间取出所述振荡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荡电路,其特征是用变容二极管构成所述可变电容,通过变化用来改变所述变容二极管的容量的控制电压来控制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电感装置的一端对高频是接地。
CN99123770A 1998-11-25 1999-11-22 振荡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8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333795A JP2000165142A (ja) 1998-11-25 1998-11-25 発振回路
JP333795/1998 1998-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7342A CN1257342A (zh) 2000-06-21
CN1110889C true CN1110889C (zh) 2003-06-04

Family

ID=1827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237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889C (zh) 1998-11-25 1999-11-22 振荡电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172578B1 (zh)
JP (1) JP2000165142A (zh)
KR (1) KR100315943B1 (zh)
CN (1) CN1110889C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0344A (en) * 1976-03-01 1979-04-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unable microwave oscillator
JPH0323688Y2 (zh) * 1984-10-04 1991-05-23
WO1997002652A2 (en) 1995-06-30 1997-01-23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unable crystal oscillator with harmonic output
JP2793521B2 (ja) 1995-07-13 1998-09-03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圧制御発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172578B1 (en) 2001-01-09
KR100315943B1 (ko) 2001-12-12
CN1257342A (zh) 2000-06-21
JP2000165142A (ja) 2000-06-16
KR20000047706A (ko) 2000-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71C (zh) 高频双频带振荡电路
CN1295865C (zh) E/f类开关功率放大器
CN1671037A (zh) 对称化压控振荡器系统
CN1111970C (zh) 超高频和甚高频共用调谐器
CN1671038A (zh) 电压控制振荡器
CN1675829A (zh) 具有调制功能的电压可控振荡器
CN1187269A (zh) 多谐振器的振荡器
CN1110889C (zh) 振荡电路
CN1185869C (zh) 电视机调谐器
CN1149833C (zh) 卫星调谐器的输入电路
CN1230075A (zh) 双重调谐回路
CN1458742A (zh) 具有分压电路的振荡器
CN1088958C (zh) 平衡的次级电路的双调谐射频电路
CN1751430A (zh) 振荡器电路
CN1913375A (zh) 可补偿片上lc网络损耗的镜像抑制滤波装置
CN1095529A (zh) 提供减小的失真的可变阻抗电路
CN101030756A (zh) 压控震荡器及用于其的粗调谐单元
CN1384600A (zh) 频率开关型高频振荡器和高频振荡方法
CN1074211C (zh) 振荡电路
CN1168200C (zh) Fm信号振荡电路和调制电平修正方法
CN1520027A (zh) 压控振荡器、组合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CN1172431C (zh) 三频带切换型振荡器
CN1156958C (zh) 电压控制振荡器
CN1325179A (zh) 振荡器
CN1161979C (zh) 电视用调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