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8962A -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8962A
CN111088962A CN201811243860.2A CN201811243860A CN111088962A CN 111088962 A CN111088962 A CN 111088962A CN 201811243860 A CN201811243860 A CN 201811243860A CN 111088962 A CN111088962 A CN 111088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wax
low
medium
str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38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8962B (zh
Inventor
吴晓玲
徐登霆
冯云
王静
胡婧
郭辽原
徐闯
李彩风
王新
林军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438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8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8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8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8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8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leaning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leaning boreholes or wells using chemic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limiting, e.g. eliminating, the deposition of paraffins or like substan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优点,有效延长热洗周期200d以上,单井年平均节省热洗井次5次以上,投入产出比大于1:5。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高含蜡油井清防蜡作业中。

Description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和压力的下降,原油中的蜡质组分会在油管中析出、长大和沉积,进而导致油井结蜡,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油井结蜡。
目前,控制油井结蜡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清防蜡法。但物理法存在着成本高、对油管伤害大等缺点;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清蜡剂和化学防蜡剂)则存在着用量大、成本高、安全环保性能差等缺点。
微生物清防蜡法是通过向井筒注入细菌和营养剂,利用细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抑制蜡晶析出,起到预防井筒结蜡、减缓蜡凝程度的作用。该技术具有成本低不需要固定装置投资,不停井对产量无影响,投加量少作用时间长,不伤害地层和井筒,操作简便等优势。
微生物清防蜡法的机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微生物菌体吸附于井筒表面,形成一层细菌保护膜,从而阻止蜡晶在金属表面吸附聚集;另一方面通过微生物菌体对原油中的蜡质组分的降解和乳化作用阻止蜡晶形成,减轻油管结蜡,延长清蜡周期。微生物清防蜡法目前作为一个成熟的技术,虽然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注入井筒的清防蜡微生物大部分是单一的微生物,少部分为复合菌组。对于单一微生物,由于微生物都有其最适温度生长范围,一般不超过20℃,超过了该范围微生物的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复合菌组,由于其筛选只是在油藏温度(一个温度点)条件下筛选的,因此筛选出的复合菌组的温度适用范围也跟单一微生物差不多。而油井从井底到井口温差相差较大,从井底到井口是一个从高温到低温逐渐降低的过程,油藏埋深每增加100m温度提高3-4℃,埋深为2000m的油井,从井底到井口的温度相差60-80℃,目前微生物清防蜡法筛选出的清防蜡微生物适用不了上述大温差的范围,因此,严重地影响了微生物清防蜡的现场试验效果。
授权公告号“CN102093868B”,名称为“一种新型微生物清防蜡体系及其应用”,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清防蜡体系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备Rhodococcus ruberZ25菌的扩大培养液,然后将扩大培养液与清防蜡营养剂混合制成清防蜡降粘剂,再注入采油井筒内进行清防蜡处理。其缺点在于该清防蜡体系只有一种防蜡菌种,最适的生长温度37℃,不能适应从井口到井底温度变化,影响清防蜡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可靠性与针对性强、对环境污染低、成本低、作用期长、清防蜡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及适用温度范围广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油井的筛选
试验油井的筛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油藏温度<95℃、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含水<95%、含蜡率<45%。
(2)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
低、中、高温菌种温度范围A1、A2、A3分别如下:
A1:F1~F1+(F2-F1)/3;
A2:F1+(F2-F1)/3~F1+2(F2-F1)/3;
A3:F1+2(F2-F1)/3~F2
式中:F1为井口温度,℃;F2为井底温度,℃。
(3)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
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具体方法如下:①试验油井的现场取样,取油水样10-20L;②试验油井原油含蜡量的测定;③每组配制油水样100mL;④向上述油水样中分别投加低、中和高温菌种,菌种的投加量为5.0-10.0ml,搅拌均匀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温度范围中间值对应的温度;⑤培养3-7d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分别筛选出防蜡率大于50%、含蜡量降低值大于10%和乳化指数大于90%的低、中和高温菌种。
所述的低温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乳杆菌、酵母菌的一种;所述的中温菌种为地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弓形杆菌的一种;所述的高温菌种为海杆菌、嗜热地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一种。
(4)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
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①配制3份试验油井的油水样,每份100ml;②向油水样中按照1:1:1的比例加入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低、中和高温菌种的总投加量为5.0-10.0ml,混合均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温度范围中间值对应的温度;③培养5~15d后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当测定出的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均不低于步骤(3)中的测定值时说明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可以复配。
(5)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
复配菌种的投加比例与油井的油藏温度有关,具体关系如下:
①油藏温度≥8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1:1.5~2;
②60℃≤油藏温度≤8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1.5~2:1;
③油藏温度≤6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0.3~0.5:0.3~0.5。
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与油井日产液量有关,具体关系如下:
①日产液量≥50m3,投加量为300kg,投加周期为20~30d;
②10m3≤日产液量≤50m3,投加量为200kg,投加周期为25~35d;
③日产液量≤10m3,投加量为200kg,投加周期为30~40d。
(6)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
按照上述步骤确定出的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进行现场试验,复配菌种从试验油井的油套环空中注入,现场试验后进行试验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油井热洗周期、热洗井次和投入产出比。
本发明首先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筛选出低、中和高温菌种,然后进行复配性能测定试验,筛选出复配性能好的复配菌种,然后进行现场试验。本发明分别利用低温菌种产生生物膜附着在抽油杆的外壁和油管的内壁上,形成一层细菌保护膜,有效地阻止蜡晶在抽油杆和油管表面聚集;利用中温菌种的降解性能对原油进行降解,从而降低原油的含蜡量;利用高温菌种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乳化和分散原油,有效地防止原油中的蜡聚集。试验油井从井底到井口温差较大,上述三种菌种分别在其最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发挥各自的作用,利用上述复合菌种的综合作用从而对试验油井达到高效的清防蜡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筛选出的复合菌种对人体无害,因此不会对地层产生伤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2)本发明筛选出的复合清防蜡菌种具有油藏适用范围广,既适合高温含蜡油井,又适合中低温含蜡油井;
(3)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优点,有效延长热洗周期200d以上,单井年平均节省热洗井次5次以上,投入产出比大于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胜利油田某区块高含蜡油井C2,油藏温度72℃、含蜡量35.0%、地层水矿化度25635mg/L,油井日产液60m3,试验前含水93.5%,井深1500m,井底温度85℃,井口温度25℃,热洗周期20d,单井年平均热洗18井次。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该高含蜡油井实施现场试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试验油井的筛选
试验油井C2的油藏温度72℃、地层水矿化度25635mg/L、含水率93.5%、含蜡率35.0%。符合本发明的筛选标准,可以在该井实施本发明。
(2)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
低、中、高温菌种温度范围A1、A2、A3分别如下:
A1:25℃~45℃;A2:45℃~65℃;A3:65℃~85℃;
(3)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
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具体方法如下:①试验油井C2的现场取样,取油水样10L;②试验油井原油含蜡量的测定,为35.0%;③每组配制油水样100mL;④向上述油水样中分别投加低、中和高温菌种,菌种的投加量为5.0ml,搅拌均匀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35℃、55℃、75℃;⑤培养3d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测试结果分别见表1、2和3,分别筛选出防蜡率大于50%、含蜡量降低值大于10%和乳化指数大于90%的低、中和高温菌种。
表1低温菌种防蜡率测试结果
低温菌种 防蜡率,% 排名
铜绿假单胞菌 45.2 3
乳杆菌 57.3 1
酵母菌 48.5 2
表2中温菌种含蜡量降低值测试结果
中温菌种 含蜡量降低值,% 排名
地芽孢杆菌 12.5 1
不动杆菌 8.2 2
弓形杆菌 5.3 3
表3高温菌种乳化指数测试结果
高温菌种 乳化指数,% 排名
海杆菌 80.5 3
嗜热地芽孢杆菌 85.2 2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95.8 1
从表1、2和3可以看出: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分别为乳杆菌、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4)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
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①配制3份试验油井C2的油水样,每份100ml;②向油水样中按照1:1:1的比例加入上述筛选出的乳杆菌、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乳杆菌、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总投加量为5.0ml,混合均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35℃、55℃、75℃;③培养5d后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测试结果见表4,当测定出的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均不低于步骤(3)中的测定值时说明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可以复配。
表4乳杆菌、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测试结果
菌种 防蜡率,% 含蜡量降低值,% 乳化指数,%
乳杆菌 58.2 / /
地芽孢杆菌 / 12.8 /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 / 97.3
从表4可以看出,低温乳杆菌的防蜡率为58.2%,中温地芽孢杆菌的含蜡量降低值为12.8%和高温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乳化指数为97.3%,而步骤(3)对应的值分别为57.3%、12.5%、95.8%,复配后的测试值均高于步骤(3)对应的值。因此,步骤(3)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乳杆菌、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可以复配。
(5)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
乳杆菌、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投加总量、比例和周期分别为300kg、1:1.8:1、25d。
(6)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
按照上述步骤确定出的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进行现场试验,复配菌种从试验油井的油套环空中注入,现场试验后进行试验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油井热洗周期、热洗井次和投入产出比。
现场试验评价结果:热洗周期从试验前的20d延长到了260d,延长了240d;单井年平均热洗井次从试验前的18次降低到了1.4次,单井年平均节省热洗井次16.6次,投入产出比为1:6.5。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实施例2:
胜利油田某区块高含蜡油井C5,油藏温度82℃、含蜡量37.3%、地层水矿化度21232mg/L,油井日产液100m3,试验前含水94.2%,井深1650m,井底温度91℃,井口温度25℃,热洗周期30d,单井平均年热洗12井次。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该高含蜡油井实施现场试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试验油井的筛选
试验油井C5的油藏温度82℃、地层水矿化度21232mg/L、含水率94.2%、含蜡率37.3%。符合本发明的筛选标准,可以在该井实施本发明。
(2)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
低、中、高温菌种温度范围A1、A2、A3分别如下:
A1:25℃~47℃;A2:47℃~69℃;A3:69℃~91℃;
(3)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
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具体方法如下:①试验油井C5的现场取样,取油水样15L;②试验油井原油含蜡量的测定,为37.3%;③每组配制油水样100mL;④向上述油水样中分别投加低、中和高温菌种,菌种的投加量为8.0ml,搅拌均匀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36℃、58℃、80℃;⑤培养5d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测试结果分别见表5、6和7,分别筛选出防蜡率大于50%、含蜡量降低值大于10%和乳化指数大于90%的低、中和高温菌种。
表5低温菌种防蜡率测试结果
低温菌种 防蜡率,% 排名
铜绿假单胞菌 53.2 1
乳杆菌 46.3 2
酵母菌 45.1 3
表6中温菌种含蜡量降低值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840044070000081
Figure BDA0001840044070000091
表7高温菌种乳化指数测试结果
高温菌种 乳化指数,% 排名
海杆菌 85.4 2
嗜热地芽孢杆菌 81.3 3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92.5 1
从表5、6和7可以看出: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4)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
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①配制3份试验油井C5的油水样,每份100ml;②向油水样中按照1:1:1的比例加入上述筛选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总投加量为8.0ml,混合均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36℃、58℃、80℃;③培养10d后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测试结果见表8,当测定出的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均不低于步骤(3)中的测定值时说明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可以复配。
表8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测试结果
菌种 防蜡率,% 含蜡量降低值,% 乳化指数,%
铜绿假单胞菌 54.3 / /
不动杆菌 / 15.5 /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 / 95.0
从表8可以看出,低温铜绿假单胞菌的防蜡率为54.3%,中温不动杆菌的含蜡量降低值为15.5%和高温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乳化指数为95.0%,而步骤(3)对应的值分别为53.2%、15.2%、92.5%,复配后的测试值均高于步骤(3)对应的值。因此,步骤(3)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可以复配。
(5)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投加总量、比例和周期分别为300kg、1:1:1.6、28d。
(6)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
按照上述步骤确定出的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进行现场试验,复配菌种从试验油井的油套环空中注入,现场试验后进行试验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油井热洗周期、热洗井次和投入产出比。
现场试验评价结果:热洗周期从试验前的30d延长到了365d,延长了335d;单井年平均热洗井次从试验前的12次降低到了1次,单井年平均节省热洗井次11次,投入产出比为1:5.2。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实施例3:
胜利油田某区块高含蜡油井C8,油藏温度65℃、含蜡量35.7%、地层水矿化度45268mg/L,油井日产液40m3,试验前含水93.2%,井深1250m,井底温度70℃,井口温度25℃,热洗周期20d,单井年平均热洗18井次。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该高含蜡油井实施现场试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试验油井的筛选
试验油井C8的油藏温度65℃、地层水矿化度45268mg/L、含水率93.2%、含蜡率35.7%。符合本发明的筛选标准,可以在该井实施本发明。
(2)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
低、中、高温菌种温度范围A1、A2、A3分别如下:
A1:25℃~40℃;A2:40℃~55℃;A3:55℃~70℃;
(3)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
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具体方法如下:①试验油井C8的现场取样,取油水20L;②试验油井原油含蜡量的测定,为35.7%;③每组配制油水样100mL;④向上述油水样中分别投加低、中和高温菌种,菌种的投加量为2.0ml,搅拌均匀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32.5℃、47.5℃、62.5℃;⑤培养7d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测试结果分别见表9、10和11,分别筛选出防蜡率大于50%、含蜡量降低值大于10%和乳化指数大于90%的低、中和高温菌种。
表9低温菌种防蜡率测试结果
低温菌种 防蜡率,% 排名
铜绿假单胞菌 40.2 3
乳杆菌 60.3 1
酵母菌 47.3 2
表10中温菌种含蜡量降低值测试结果
中温菌种 含蜡量降低值,% 排名
地芽孢杆菌 9.2 2
不动杆菌 7.5 3
弓形杆菌 15.0 1
表11高温菌种乳化指数测试结果
高温菌种 乳化指数,% 排名
海杆菌 87.5 2
嗜热地芽孢杆菌 94.2 1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81.3 3
从表9、10和11可以看出: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分别为乳杆菌、弓形杆菌和嗜热地芽孢杆菌。
(4)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
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①配制3份试验油井C8的油水样,每份100ml;②向油水样中按照1:1:1的比例加入上述筛选出的乳杆菌、弓形杆菌和嗜热地芽孢杆菌,乳杆菌、弓形杆菌和嗜热地芽孢杆菌的总投加量为10.0ml,混合均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32.5℃、47.5℃、62.5℃;③培养15d后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测试结果见表12,当测定出的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均不低于步骤(3)中的测定值时说明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可以复配。
表12乳杆菌、弓形杆菌和嗜热地芽孢杆菌测试结果
菌种 防蜡率,% 含蜡量降低值,% 乳化指数,%
乳杆菌 62.3 / /
弓形杆菌 / 15.7 /
嗜热地芽孢杆菌 / / 96.7
从表12可以看出,低温乳杆菌的防蜡率为62.3%,中温弓形杆菌的含蜡量降低值为15.7%和高温嗜热地芽孢杆菌的乳化指数为96.7%,而步骤(3)对应的值分别为60.3%、15.0%、94.2%,复配后的测试值均高于步骤(3)对应的值。因此,步骤(3)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可以复配。
(5)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
乳杆菌、弓形杆菌和嗜热地芽孢杆菌的投加总量、比例和周期分别为200kg、1:1.6:1、30d。
(6)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
按照上述步骤确定出的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进行现场试验,复配菌种从试验油井的油套环空中注入,现场试验后进行试验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油井热洗周期、热洗井次和投入产出比。
现场试验评价结果:热洗周期从试验前的20d延长到了380d,延长了360d;单井年平均热洗井次从试验前的18次降低到了1次,单井年平均节省热洗井次17次,投入产出比为1:7.2。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Claims (9)

1.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油井的筛选;
(2)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
(3)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
(4)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
(5)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
(6)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油井的筛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油藏温度<95℃、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含水<95%、含蜡率<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中、高温菌种温度范围A1、A2、A3分别如下:
A1:F1~F1+(F2-F1)/3;
A2:F1+(F2-F1)/3~F1+2(F2-F1)/3;
A3:F1+2(F2-F1)/3~F2
式中:F1为井口温度,℃;F2为井底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具体方法如下:①试验油井的现场取样,取油水样10-20L;②试验油井原油含蜡量的测定;③每组配制油水样100mL;④向上述油水样中分别投加低、中和高温菌种,菌种的投加量为5.0-10.0ml,搅拌均匀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温度范围中间值对应的温度;⑤培养3-7d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分别筛选出防蜡率大于50%、含蜡量降低值大于10%和乳化指数大于90%的低、中和高温菌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乳杆菌、酵母菌的一种;所述的中温菌种为地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弓形杆菌的一种;所述的高温菌种为海杆菌、嗜热地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①配制3份试验油井的油水样,每份100ml;②向油水样中按照1:1:1的比例加入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低、中和高温菌种的总投加量为5.0-10.0ml,混合均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温度范围中间值对应的温度;③培养5~15d后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当测定出的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均不低于步骤(3)中的测定值时说明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可以复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菌种的投加比例与油井的油藏温度有关,具体关系如下:
(1)油藏温度≥8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1:1.5~2;
(2)60℃≤油藏温度≤8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1.5~2:1;
(3)油藏温度≤6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0.3~0.5:0.3~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与油井日产液量有关,具体关系如下:
(1)日产液量≥50m3,投加量为300kg,投加周期为20~30d;
(2)10m3≤日产液量≤50m3,投加量为200kg,投加周期为25~35d;
(3)日产液量≤10m3,投加量为200kg,投加周期为30~40d。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是指按照上述步骤确定出的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进行现场试验,复配菌种从试验油井的油套环空中注入,现场试验后进行试验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油井热洗周期、热洗井次和投入产出比。
CN201811243860.2A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Active CN111088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3860.2A CN111088962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3860.2A CN111088962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8962A true CN111088962A (zh) 2020-05-01
CN111088962B CN111088962B (zh) 2022-04-12

Family

ID=7039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3860.2A Active CN111088962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89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9195A (zh) * 2018-11-02 2020-05-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嗜热厌氧乳化地芽孢杆菌yr-3及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167A (zh) * 2011-07-29 2011-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采井微生物清防蜡方法
US20120214713A1 (en) * 2009-10-30 2012-08-23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for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04109516A (zh) * 2014-06-23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强乳化性微生物清防蜡菌剂及其应用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4893700A (zh) * 2015-03-30 2015-09-09 北京世纪金道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20100A (zh) * 2016-10-21 2017-03-22 周荣 一种微生物复合清防蜡剂的制备方法
CN106907130A (zh) * 2017-04-25 2017-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单井处理的方法
CN107558954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高盐高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4713A1 (en) * 2009-10-30 2012-08-23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for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02287167A (zh) * 2011-07-29 2011-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采井微生物清防蜡方法
CN104109516A (zh) * 2014-06-23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强乳化性微生物清防蜡菌剂及其应用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4893700A (zh) * 2015-03-30 2015-09-09 北京世纪金道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58954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高盐高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CN106520100A (zh) * 2016-10-21 2017-03-22 周荣 一种微生物复合清防蜡剂的制备方法
CN106907130A (zh) * 2017-04-25 2017-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单井处理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亚荣等: "泽10断块微生物清蜡菌种的开发与应用", 《石油钻采工艺》 *
刘江红等: "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研究及应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李云祥等: "微生物清防蜡菌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9195A (zh) * 2018-11-02 2020-05-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嗜热厌氧乳化地芽孢杆菌yr-3及应用
CN111139195B (zh) * 2018-11-02 2021-06-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嗜热厌氧乳化地芽孢杆菌yr-3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8962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9516A (zh) 一种强乳化性微生物清防蜡菌剂及其应用
CN109294946A (zh) 一种改善纳污坑塘氨氮指标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5282A (zh) 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新菌株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07558968A (zh) 一种油井微生物复合吞吐采油的方法
CN104830708A (zh) 一株原油降解菌株及其应用
Chao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 from engine sludge generated from biodiesel-diesel blends
Mohammadipour et al.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heat straw-based compost leachate and screening of cellulase producing bacteria
CN111088962B (zh) 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
CN105018392B (zh) 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及其应用
CN104745506A (zh)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及其应用
CN109779587B (zh) 一种环保型的生物采油方法
CN110922011A (zh) 一种用于降解含油污泥及cod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10593834A (zh) 一种内外源功能菌优势化调控驱油方法
CN111997582A (zh) 一种油田采出液控硫的生物处理技术
CN106082447A (zh) 一种利用嗜热菌复配生物强化菌剂处理高温采油污水的新方法
CN108559720A (zh) 一种用于油井防蜡防腐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9765A (zh) 一种以无机盐为主的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及其驱油方法
CN109679863B (zh) 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83244B (zh) 土曲霉dt1、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46659B (zh) 一种烷烃和多环芳烃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54421B (zh) 一种修复含油土壤的生物制剂及修复方法与应用
CN102836869A (zh) 一种酵母生产脱出污泥用于原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方法
CN113502251A (zh) 一种油井开采用防腐防蜡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3695332A (zh) 一种新型柴油污染型场地微生物降解菌
CN112796720A (zh) 一种应用微生物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