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6193B - 塑形设备 - Google Patents

塑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6193B
CN111086193B CN201811245808.0A CN201811245808A CN111086193B CN 111086193 B CN111086193 B CN 111086193B CN 201811245808 A CN201811245808 A CN 201811245808A CN 111086193 B CN111086193 B CN 1110861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piece
swinging arm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58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6193A (zh
Inventor
吴玉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458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6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6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6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6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6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02Bending or folding
    • B29C53/04Bending or folding of plates or sheets

Abstract

一种塑形设备包括载台、驱动装置及压合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相对于载台上下移动的升降台。压合装置包括下压合单元及上压合单元。下压合单元具有设置载台的下定位板、设置下定位板的座体、至少一个供板件置放且枢设座体且另一端能上下移动的摆臂件、至少一个撑托摆臂件的承靠件及一端连接座体且另一端连接摆臂件的复位弹性件。上压合单元具有设置升降台的上定位板、多个一侧贯穿上定位板且连结升降台的导引连杆、连结导引连杆的另一侧并随升降台的下降而压抵于板件的压板及至少一侧连结上定位板且能与摆臂件相配合的加压件,当压板及加压件受升降台推动而压抵板件,加压件能受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摆臂件往承靠件枢转并让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Description

塑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形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弹性整形板件的塑形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板件整形是以一整形块配合一压块为定形模具,透过将待整形的所述板件设在工作台上,运用驱动装置推动压块,与所述整形块共同施压于所述板件,例如手机机壳等。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142522A揭露一种塑料件的定形工装,所述定形工装主要包括工作台、整形块、多根导杆以及液压控制系统,且在所述整形块的上方依序设置有压块、移动板及固定板,且所述压块通过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对置放于所述整形块上的板件施加压力以达到整形之目的。
然而,上述习知定形工装的压块为单一固定形状的方式来整形板件,若需压合出不同形状的板件则得另外安装对应的压块,如此不仅缺乏板件整形的弹性,且习知的压合过程因压块与板件的接触面积大易于摩擦而损坏板件,降低整体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易于操作且可提升板件塑形良率的塑形设备。
本发明的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所述塑形设备包括载台、驱动装置及压合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载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能够受控相对于所述载台上下移动的升降台。所述压合装置包括下压合单元及上压合单元。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设置于所述载台的下定位板、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板的座体、至少一个供所述板件置放且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件、至少一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板且邻近所述座体能够撑托所述摆臂件的承靠件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摆臂件以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复位弹性件。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于所述升降台,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设置于所述升降台的上定位板、多个一侧贯穿所述上定位板且连结所述升降台的导引连杆、连结所述导引连杆的另一侧并能够随所述升降台的下降而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以及至少一个一侧连结于所述上定位板且另一侧对准所述摆臂件而能够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的加压件,当所述压板及所述加压件受所述升降台推动而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往所述承靠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多个摆臂件、多个承靠件及多个复位弹性件,所述摆臂件枢设于所述座体的两相反侧,所述承靠件分别位于所述座体的两相反侧并设于所述下定位板以撑托相应的所述摆臂件,每个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结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连结于对应的摆臂件以分别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多个加压件,所述加压件分别对准所述摆臂件,当所述压板、所述加压件受所述升降台推动而压抵所述板件,所述加压件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至少其中之一往对应的承靠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多个摆臂件、多个承靠件及多个复位弹性件,所述摆臂件两两一组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座体的两个相反侧,且每组所述摆臂件沿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承靠件分别对应所述摆臂件设于所述下定位板以撑托对应的所述摆臂件,每个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结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连结于对应的摆臂件以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多个加压件,所述加压件分别对准所述摆臂件,当所述压板、所述加压件受所述升降台推动而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至少其中之一往对应的所述承靠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加压件具有一端穿设于所述上定位板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另一端且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的加压结构,所述加压结构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并以线接触的方式压抵所述板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定位板限定允许所述加压件穿设且供所述加压件能够上下移动的固定口,所述上压合单元还包括穿设所述固定口以用于卡制所述加压件的调节件,通过所述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承靠件调整所述加压件的高度,所述加压件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往所述承靠件枢转并同时让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依照所述加压件的高度产生相应程度的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合单元还包括相反两端分别连结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压板的限位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且相反两端分别抵靠所述上定位板与所述压板的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能够在所述升降台推动所述上定位板时吸收部分所述上定位板的冲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件具有摆臂主体,所述摆臂主体具有枢接于所述座体的枢接端及远离所述座体且可朝所述承靠件摆动的自由端,所述承靠件可拆卸且呈梯形状的设于所述下定位板,所述承靠件具有呈倾斜状的第一抵靠面,且所述第一抵靠面呈阶梯状地形成多个高度不同的第一抵靠面部,所述第一抵靠面部的其中一者能够被所述摆臂主体的所述自由端抵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靠件还具有相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且呈倾斜状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呈阶梯状地形成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抵靠面部高度不一致的第二抵靠面部,所述第二抵靠面部的其中一者能够被所述摆臂主体的所述自由端抵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具有两个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基部、连接所述基部且呈十字状向上延伸的置放部以及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置放部的周侧并由所述基部向上延伸且高度略高于所述置放部的顶面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置放部相配合形成多个分别供所述摆臂件设置的所述缺口,每个所述摆臂件具有摆臂主体,每个所述摆臂主体具有位于所述缺口且枢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置放部的枢接端、相反于所述枢接端且可朝所述承靠件摆动的自由端以及由所述自由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供所述板件的两个长侧缘抵靠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且所述第二定位部供所述板件的两个短侧缘抵靠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位。
本发明的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所述塑形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及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下压合单元及上压合单元。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座体、至少一个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座体且用于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复位弹性件。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可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而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加压件,当所述压板及所述加压件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进一步往下运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本发明的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所述塑形设备包括下压合单元及上压合单元。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座体、至少一个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件以及用于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复位弹性件。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加压件,当所述压板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往下运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本发明的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所述塑形设备包括下压合单元及上压合单元。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座体、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第一摆臂件、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第二摆臂件以及分别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摆臂件及第二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第一复位弹性件及第二复位弹性件。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与所述第一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第一加压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第二加压件,且所述第一加压件压抵于所述板件及所述第二加压件压抵于所述板件的位置是分别在所述压板压抵于所述板件的位置的两个相反侧,当所述压板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第一加压件及第二加压件能够往下运动而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摆臂件及第二摆臂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加压件、摆臂件及承靠件的配置能增加板件受弯折处的弹性,且通过承靠件的第一抵靠面部与第二抵靠面部的阶梯式设计,使多样化的弯折幅度可供选择,且只要将承靠件水平翻转便可完成不同抵靠面部的设定,以此大幅增加操作便利性。再者,借由加压结构压抵板件的设计,减少加压结构与板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避免板件被加压结构压抵时损毁,同时还能达到板件弯折的效果,故能有效提升板件塑形完成的良率。此外,经由简化压合装置的结构不仅易于制造且能降低维修保养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塑形设备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说明载台及驱动装置;
图3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说明压合装置;
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下压合单元的细部结构;
图5是所述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所述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说明复位弹性件被摆臂件压抵的状态;
图7是所述实施方式的俯视图,说明四个第一定位部在前后方向定位板件及四个第二定位部在左右方向定位板件;
图8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上压合单元的细部构件;
图9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正视图,说明双边塑形时,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在待压合状态;
图10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正视图,说明双边塑形时,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在压抵定位状态;
图11是所述实施方式的不完整的正视图,说明双边塑形时,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在加压弯折状态;
图1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13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1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5沿图14中的线XV-XV截取的剖面图;
图16沿图14中的线XVI-XVI截取的剖面图;
图17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说明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进行单边塑形时的状态;
图18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及
图19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正视图,说明所述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进行单角塑形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塑形设备的用于板件9塑形的实施方式,塑形设备包括载台1、驱动装置2及压合装置3。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件9举例为手机壳体,但不以手机壳体为限,只要是具有延展性质的材质所制成的板件9均能以塑形设备进行加工。
参阅图1与图2,载台1包括操控机座11、四个环绕操控机座11顶面供驱动装置2安装的内支架12、环绕内支架12周侧且形成朝前的开口131的遮蔽单元13。内支架12共同限定供驱动装置2与压合装置3进行机械作动的工作区121。此外,遮蔽单元13具有四根环绕于内支架12外侧的外支架132以及多个连结于外支架132且遮蔽工作区121的遮板133,借此防止外物干扰工作区121的塑形作业。为便于后续说明,在详述塑形设备之前,定义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左右方向D1,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前后方向D2,第三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D3,但不限于此,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将依使用模式而定。
驱动装置2设置于内支架12,并包括四侧分别滑动地穿设于对应的内支架12而可相对于载台1沿上下方向D3移动的升降台21、位于升降台21上方且连接内支架12的支撑板22、设置于支撑板22且朝向工作区121的缸体23、下端连接升降台21且上端可受缸体23驱动伸缩的一驱动轴24、两个分别设置于载台1且撑抵升降台21底侧的缓冲柱25。在本实施方式中,缸体23固定于支撑板22并且驱动驱动轴24朝下,使驱动轴24能受缸体23内的液体推动沿上下方向D3伸缩,进而使升降台21在上下方向D3升降。此外,两缓冲柱25分别直立固定于工作区121的左右两侧,用于撑抵升降台21以吸收压合装置3运作时的部分冲力。
参阅图1至图3,压合装置3设置于工作区121,并包括设置于载台1的下压合单元4及设置于升降台21的上压合单元5。透过上压合单元5与下压合单元4相配合来完成板件9的塑形。
参阅图1、图3与图4,下压合单元4具有设置于载台1的下定位板41、设置于下定位板41的座体42、四个摆臂件43、四个承靠件44及四个复位弹性件45。摆臂件43两两一组沿左右方向D1设于座体42的左右两侧,且每组两摆臂件43沿前后方向D2间隔枢接于座体42。承靠件44对应于摆臂件43的设置位置,亦两两一组位于座体42的左右侧,且每组两承靠件44分别对应同侧的两摆臂件43并螺锁于下定位板41,以撑托摆臂件43。
参阅图3与图4,座体42具有两个沿前后方向D2间隔排列且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基部421、连接基部421且呈十字状向上延伸的置放部422以及多个分别位于置放部422的周侧并由基部421向上延伸且高度略高于置放部422的顶面的第一定位部423,置放部422具有跨接于两基部421的主体结构422A以及两个分别由主体结构422A的左右两侧且在中间处反向延伸的延伸结构422B,并与对应的第一定位部423形成对应的缺口424。而主体结构422A在对应每一缺口424形成有沿左右方向D1延伸供复位弹性件45一端抵靠的固定端孔422C。每个延伸结构422B具有沿前后方向D2延伸的第一枢接孔422D,且每个定位部423具有对应第一枢接孔422D的第二枢接孔422E,以供摆臂件43枢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置放部422与摆臂件43共同形成板件置放区431,用于提供板件9置放。每一摆臂件43具有摆臂主体432及枢接杆437,摆臂主体432具有位于缺口424且枢设于第一定位部423与置放部422的枢接端434、相反于枢接端434而朝外且可朝承靠件44摆动的自由端435。进一步来说,每个摆臂主体432具有供板件9置放的上表面432A、朝向主体结构422A的枢接端面432B、两个分别由枢接端面432B的前后侧缘朝自由端435延伸的限位端面432C、贯穿枢接端面432B沿左右方向D1凹陷且高度与固定端孔422C等高供复位弹性件45另一端抵靠的弯折端孔432D、贯穿两限位端面432C且对应第一枢接孔422D与第二枢接孔422E的第三枢接孔432E以及贯穿两限位端面432C且对应第一定位部423的卡制端孔432F。枢接杆437穿设第三枢接孔432E且两端分别穿设第一枢接孔422D与第二枢接孔422E,以使自由端435能以枢接杆437为轴心枢转,且每个自由端435用于提供板件9的侧缘抵靠以受上压合单元5压合塑形。
每个承靠件44可拆卸地螺锁于下定位板41,并具有位于上下相反两侧且长度相异的顶面441与底面442、连接顶面441与底面442且呈倾斜状的第一抵靠面443、相反于第一抵靠面443而相对较靠近外侧且呈倾斜状的第二抵靠面444以及贯穿顶面441与底面442且沿左右方向D1延伸呈长条状的锁孔447。第一抵靠面443呈阶梯状形成多个高度不同的第一抵靠面部445,第二抵靠面444也呈阶梯状形成多个第二抵靠面部446,且所述第一抵靠面部445的高度与第二抵靠面部446的高度可以都不相同。
为提供承靠件44固定,本实施方式的下定位板41形成多个供螺杆46螺锁的螺孔411,承靠件44是借由螺杆46穿过锁孔447螺锁于下定位板41的螺孔411而固定于下定位板41,并使第一抵靠面443与第二抵靠面444其中一者朝向置放部422,且由于锁孔447呈长条状的关系,借由调整螺杆46在锁孔447内的位置,也可调整承靠件44与置放部422的距离,且承靠件44在左右方向D1上所能移动的距离与锁孔447的在左右方向D1上的长度相关,配合图7所示,以图7中左侧的两承靠件44举例,在后方的承靠件44较前方的承靠件44远离置放部422,也因此,穿设后方承靠件44的螺杆46位于锁孔447的中间处并压抵于顶面441,穿设前方承靠件44的螺杆46位于锁孔447临近第二抵靠面444处并压抵于顶面441。
续参阅图4,第一抵靠面443呈阶梯状地形成多个高度不同的第一抵靠面部445,借此提供摆臂件43能对应抵靠于不同高度的第一抵靠面部445,进而来限制摆臂件43的自由端435的摆动幅度,以此提供塑形选择的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抵靠面444也呈阶梯状弯折延伸且形成多个分别与第一抵靠面部445高度不一致的第二抵靠面部446,也就是说,承靠件44在水平翻转180度后使第二抵靠面部446朝向置放部422,便能提供摆臂件43不同于对应第一抵靠面部445的摆动幅度,借此提供更多塑形选择的弹性。同时兼具操作便利性。
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摆臂主体432的自由端435与枢接端434之间的上表面呈弧面结构,且置放部422具有朝向一侧摆臂件43向下弯曲的第一弧面425及连接第一弧面425且朝向另一侧摆臂件43向下弯曲的第二弧面426,第一弧面425与第二弧面426的连接处大致对应于上压合单元5的中心位置,当位于左、右两侧的摆臂件43的自由端435受上压合单元5压抵时,四个摆臂件43上表面、第一弧面425及第二弧面426形成连续弧面,借此板件9在弯折塑形的过程中能避免不连续的弯折而断裂。
在本实施方式中,复位弹性件45举例为螺旋弹簧,每个复位弹性件45呈水平设置,并具有伸入于固定端孔422C并抵靠于孔壁的抵靠端451及伸入于弯折端孔432D并抵靠于孔壁的弯折端452,摆臂件43受上压合单元5压抵时,连动弯折端452向下移动而形成拉伸状态,而在上压合单元5远离摆臂件43时,复位弹性件45也将收缩而提供摆臂件43向上回摆的偏压使摆臂件43也回到水平状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每个复位弹性件45亦可以沿上下方向D3设置,抵靠端451抵靠于基部421而弯折端452抵靠于摆臂件43,借此在上压合单元5压抵摆臂件43时,复位弹性件45将受摆臂件43的压抵而呈压缩状态,随后,在上压合单元5远离摆臂件43时,复位弹性件45将提供弹性回复力顶推摆臂件43回到水平状态。
参阅图4与图5,每个摆臂件43还具有限位结构433,限位结构433沿前后方向D2穿设于摆臂主体432靠近枢接端434并且位在枢接杆437下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433举例为长杆,每个第一定位部423具有由基部421顶面向上凸伸且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壁部结构427以及配合限位结构433沿前后方向D2贯穿壁部结构427且大致呈方形的限位孔430,限位结构433的两相反端分别穿伸于限位孔430与卡制端孔432F,且穿伸于限位孔430的一端抵靠于孔壁。在上述复位弹性件45提供摆臂件43向上回摆的偏压而使摆臂件43也回到水平状态时,位于限位孔430内的限位结构433的一端随摆臂件43向上回摆,且抵靠于限位孔430的内顶缘,使摆臂主体432的顶面的最高平面与置放部422的顶端的最高平面维持在等高如图5所示,进而使板件9摊平于板件置放区431,换言之,限位结构433能避免摆臂件43因回摆幅度过大造成板件9损坏的情况。
参阅图4与图7,此外,以板件9呈矩形板状为例,板件9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两个长侧缘91及位于相反两侧且分别连接长侧缘91的两个短侧缘92,而摆臂主体432具有由自由端435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定位部436。也就是说,第一定位部423的壁部结构427内侧能供板件9的两长侧缘91抵靠以在前后方向D2上定位,第二定位部436的内侧能供板件9的两个短侧缘92抵靠以在左右方向D1上定位,借此透过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将能供上压合单元5精准地压抵。
参阅图3、图5与图8,上压合单元5具有设置于升降台21的上定位板51,多个上端贯穿上定位板51的导引连杆52、连结导引连杆52的下端并能随升降台21的下降而压抵于板件9的压板53以及多个上端连结于上定位板51且下端对准摆臂件43而能与摆臂件43相配合的加压件54。
上定位板51经由四锁固件58在四个角落处锁固于升降台21,锁固件58举例为螺丝。上定位板51界定出四个分别让加压件54穿设且供加压件54能上下移动的固定口511,而且上压合单元5还包括四个分别穿设上定位板51以用于卡制加压件54的调节件55,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件55举例为螺丝,调节件55具有杆部551及由杆部551的一端沿径向延伸的帽部552,实际操作时,该杆部551穿伸于该上定位板51并由该杆部551的一端朝向固定口511压抵于该加压件54而与该固定口511的口壁共同支撑该加压件54。透过调节件55相对于承靠件44调整加压件54的高度,使得高度不一的加压件54能压抵于板件9,且能配合对应的承靠件44塑造出板件9对应的弯折角度。
每个加压件54具有上端穿伸于上定位板51的本体541、设置于本体541下端且与摆臂件43相配合的加压结构542以及穿设本体541与加压结构542的轴杆543,具体来说,本体541呈长柱状体且沿上下方向D3延伸,且固定口511的形状、大小对应于本体541,供本体541穿伸于固定口511时仅能沿上下方向D3调动。本体541邻近压板53的一端的两个相反侧面朝下延伸出两延伸臂544,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结构542举例为滑轮,加压结构542设于两延伸臂544之间且中心轴线对应于两延伸臂544,轴杆543穿设于两延伸臂544与加压结构542,使加压结构542以轴杆543为轴心相对于本体541转动,加压结构542呈圆柱状且宽度大致等于摆臂主体432的宽度,借此加压结构542能受上定位板51进一步推动并以线接触的方式压抵板件9,以此降低加压结构542与板件9间的摩擦,且同时均匀地施力于对应的摆臂件4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加压结构542与本体541也能是一体成型,且加压结构542呈倒锥状或呈圆头的倒锥状来用以压抵板件9,借此同样能减少与板件9间的接触又能使板件9弯折。另外,本体541供调节件55压抵的侧面形成有多条具有刻度作用的凸部545,便于操作者参考凸部545而上下调整各加压件54至特定高度。此外,升降台21在对应四本体541处贯穿形成四连通口211,以供加压件54在调整高度上能穿越通口211而不受升降台21的限制。
另外,参阅图5、图6与图8,四导引连杆52上端分别沿上下方向D3贯穿上定位板51的四个角落处供上定位板51能相对导引连杆52滑动,且升降台21对应每个导引连杆52处形成导引端孔212,每个导引连杆52的下端卡固于压板53,借此使压板53压抵于板件9时,升降台21受驱动装置2(参阅图1)推动而带动上定位板51以及设置于上定位板51的加压件54经由导引连杆52导引向下压抵于板件9,并由于导引连杆52能穿伸上定位板51及导引端孔212,因此当压板53、四加压件54受升降台21推动而压抵板件9时,四个加压件54能受上定位板51进一步推动而分别带动四个摆臂件43往对应的承靠件44枢转并同时让板件9的相应部分弯折,特别要说明的是,上压合单元5还具有四个限位杆56及四个缓冲弹性件57。每个限位杆56沿上下方向D3设置且上端穿伸于上定位板51并压抵于上定位板51的顶面,下端螺锁于压板53,用于供上定位板51能够相对于限位杆56滑动,且升降台21在对应每个限位杆56处形成能供限位杆56的顶端容置的限位端孔213,另外,每个限位杆56还供对应的缓冲弹性件57套设,借此使缓冲弹性件57能沿上下方向D3被压缩,也就是说,当上定位板51受升降台21推动而带动加压件54压抵板件9时,由于限位端孔213的孔径能让限位杆56的上端穿伸,升降台21才能进一步带动上定位板51相对于限位杆56继续向下滑动,此时产生的冲力将在上定位板51的底面压抵于缓冲弹性件57时部分被缓冲弹性件57吸收,另配合图2中两缓冲柱25的设计,当压板53压抵板件9时,两缓冲柱25也将吸收升降台21的部分冲力,避免因过度压抵而损坏板件9。此外,压板53具有供导引连杆52穿设的基板结构531及固设于基板结构531的底面用于压抵板件9的压抵结构532。基板结构531界定出四个分别供加压件54穿伸的穿伸口533,且该压抵结构532设于基板结构532的中心位置,压抵结构532的材质包括优力胶,供在压抵板件532时能降低板件9磨损的情况。
本案的塑形设备具有四个呈对角设置的加压件54、四个分别对应加压件54对称设置且可单独摆动的摆臂件43以及四个分别可单独移位的承靠件44,因此,透过变化驱动的方式,选择性的驱动一个或多个加压件54作动,便能达到对板件9双边塑形、单边塑形、对角塑形或者是单一塑形等功效,以下将以板件9进行双边塑形与对角塑形举例说明。
参阅图9至图11所示的结构,是以将板件9的两短侧缘92进行相同幅度的弯折举例说明,通过调节件55将四个加压件54的高度调整成一致,而同一侧的两承靠件44前后对齐,且每个承靠件44至座体42的距离等长,借此使每个加压件54对应于同一高度的第一抵靠面部445以形成如图9所示的待压合状态,随后,操作驱动轴24驱动升降台21并带动上压合单元5朝向下压合单元4移动直到压板53压抵于板件9,使板件9定位在板件置放区431并形成一如图10所示的压抵定位状态。接着四个加压件54能受上定位板51进一步推动并压抵板件9,同时带动对应的摆臂件43往承靠件44的最上阶的第一抵靠面部445枢转,并抵靠于最上阶的第一抵靠面部445,借此让板件9的两个短侧缘92依照加压件54的高度,与对应承靠件44的第一抵靠面部445产生相应程度的弯折,形成如图11所示的加压弯折状态。
此外,参阅图12与图13,再以将板件9的右前角与左后角进行弯折举例说明,然而为便于说明对角塑形的状态,参阅图14至图16,在此先将四加压件54分别命名为左前加压件54a、右前加压件54b、左后加压件54c及右后加压件54d。将四摆臂件43分别命名为左前摆臂件43a、右前摆臂件43b、左后摆臂件43c及右后摆臂件43d。将四承靠件44分别命名为左前承靠件44a、右前承靠件44b、左后承靠件44c及右后承靠件44d。参阅图12与图14,透过对应的调节件55将右前加压件54b与左后加压件54c向下移动且高度一致,以及右后加压件54d与左前加压件54a移动至高度高于前述两加压件54b、54c且高度一致,另一方面,松脱螺杆46,调整螺杆46于锁孔447内的位置,进而将右前承靠件44b与左后承靠件44c相对于座体42的距离调整为一致且以顶面往下数来第一阶的第一抵靠面部445对应于右前加压件54b与左后加压件54c,而右后承靠件44d与左前承靠件44a相对于座体42的距离小于前述两承靠件44b、44c相对于座体42的距离,且右后承靠件44d与左前承靠件44a相对于座体42的距离一致,用以供顶面441对应于右后加压件54d与左前加压件54a,再锁紧螺杆46将四承靠件44定位,随后,操作驱动装置2(参阅图1)驱动升降台21并带动上压合单元5朝向下压合单元4移动,直到压板53压抵于板件9,使板件9定位在板件置放区431并形成压抵定位状态。接着参阅图15与图16,四个加压件54能受上定位板51进一步推动并先由右前加压件54b与左后加压件54c压抵板件9,同时带动右前摆臂件43b与左后摆臂件43c分别对应往右前承靠件44b与左后承靠件44c枢转并抵靠于对应的第一阶第一抵靠面部445,此时,右后加压件54d与左前加压件54a才压抵板件9,并同时带动右后摆臂件43d与左前摆臂件43a分别对应往右后承靠件44d与左前承靠件44a枢转并抵靠于对应的顶面441,特别要说明的是,承靠件44的顶面441的高度大致等于摆臂件43的底面至下定位板41顶面的距离,也就是说,由于右后承靠件44d与左前承靠件44a较靠近置放部422的关系,使得受到右后加压件54d与左前加压件54a压抵的右后摆臂件43d与左前摆臂件43a仅会抵靠在右后承靠件44d与左前承靠件44a的顶面441,因而维持在水平状态,进而板件9对应右后加压件54d与左前加压件54a之处仍维持原本样貌而并未弯折,借此让板件9的两对角依照加压件54的高度与对应承靠件44的第一抵靠面部445产生相应程度的弯折形成加压弯折状态。
据此,虽然上述仅以双边塑形与对角塑形为例说明,但透过设置加压件54、摆臂件43及承靠件44的数量及位置配置能轻易完成如图17、18所示的单边塑形或如图19所示的单角塑形。
当然,加压件54的数量亦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调整,同时省略承靠件44的结构亦可达到板件9塑型之目的,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下压合单元4具有两个摆臂件43及两个复位弹性件45,上压合单元5具有两个加压件54,具体而言,两个摆臂件43沿左右方向D1设于座体42的左右两侧且相互对称,两个复位弹性件45也沿左右方向D1设于座体42的左右侧,且每个复位弹性件45的其中一端抵靠于座体42,另一端抵靠于摆臂件43。两个加压件54分别对准于两个摆臂件43设置于上定位板51,将两个摆臂件命名为第一摆臂件43、第二摆臂件43,两个复位弹性件45命名为第一复位弹性件45、第二复位弹性件45,两个加压件54命名为第一加压件54、第二加压件54。当压板53压抵板件9时,第一加压件54及第二加压件54能往下运动而分别带动第一摆臂件43及第二摆臂件43枢转并同时让板件9的相应部分弯折,并随着第一加压件54及第二加压件54远离第一摆臂件43及第二摆臂件43而使第一复位弹性件45及第二复位弹性件45分别提供第一摆臂件43及第二摆臂件43一回摆的偏压回复至水平位置。当然,下压合单元4具有摆臂件43,上压合单元5具有加压件54,摆臂件43的一端枢接于座体42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该摆臂件43枢设于座体42的左侧,而加压件54亦对准于摆臂件43,当压板53压抵板件9的单侧时,加压件54能往下运动而分别带动摆臂件43枢转并同时让板件9的相应部分弯折。
除上述实施方式外,该塑形设备也不以上述载台1的架构供驱动装置2与压合装置3设置为限。更进一步来说,该驱动装置2亦不限于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来达到驱动上压合单元5。
综上,本发明借由加压件54、摆臂件43及承靠件44的配置能增加板件9受弯折处的弹性,且透过承靠件44的第一抵靠面部445与第二抵靠面部446的阶梯式设计,使多样化的弯折幅度可供选择,且只要将承靠件44水平翻转便可完成不同抵靠面部的设定,以此大幅增加操作便利性。再者,借由加压结构542压抵板件9的设计,减少加压结构542与板件9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避免板件9受加压结构542压抵时损毁,同时还能达到板件9弯折的效果,故能有效提升板件9塑形完成的良率。此外,经由简化压合装置3的结构,不仅易于制造且能降低维修保养的成本。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Claims (12)

1.一种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设备包括:
载台;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载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能够受控以相对于所述载台上下移动的升降台;及
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
下压合单元,具有设置于所述载台的下定位板、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板的座体、至少一个供所述板件置放且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件、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板且邻近所述座体并能够撑托所述摆臂件的承靠件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摆臂件以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复位弹性件;及
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于所述升降台,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设置于所述升降台的上定位板、多个一侧贯穿所述上定位板且连结所述升降台的导引连杆、连结所述导引连杆的另一侧并能够随所述升降台的下降而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及至少一个一侧连结于所述上定位板且另一侧对准所述摆臂件而能够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的加压件,当所述压板及所述加压件受所述升降台推动而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往所述承靠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多个摆臂件、多个承靠件及多个复位弹性件,所述摆臂件枢设于所述座体的两相反侧,所述承靠件分别位于所述座体的两相反侧并设于所述下定位板以撑托相应的所述摆臂件,每个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结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连结于对应的所述摆臂件以分别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多个加压件,所述加压件分别对准所述摆臂件,当所述压板、所述加压件受所述升降台推动而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至少其中之一往对应的承靠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合单元具有多个摆臂件、多个承靠件及多个复位弹性件,所述摆臂件两两一组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座体的两相反侧,且每组所述摆臂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承靠件分别对应所述摆臂件设于所述下定位板以撑托对应的所述摆臂件,每个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结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连结于对应的摆臂件以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多个加压件,所述加压件分别对准所述摆臂件,当所述压板、所述加压件受所述升降台推动而压抵所述板件,所述加压件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至少其中之一往对应的所述承靠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4.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压件具有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的加压结构,所述加压结构能够受所述上定位板进一步推动并以线接触的方式压抵所述板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板限定允许所述加压件穿设且供所述加压件能够上下移动的固定口,所述上压合单元还包括穿设所述固定口以用于卡制所述加压件的调节件,通过所述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承靠件调整所述加压件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合单元还包括相反两端分别连结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压板的限位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且相反两端分别抵靠所述上定位板与所述压板的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能够在所述升降台推动所述上定位板时吸收部分所述上定位板的冲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件具有摆臂主体,所述摆臂主体具有枢接于所述座体的枢接端及远离所述座体且可朝所述承靠件摆动的自由端,所述承靠件具有呈倾斜状的第一抵靠面,且所述第一抵靠面呈阶梯状地形成多个高度不同的第一抵靠面部,所述第一抵靠面部的其中一者能够被所述摆臂主体的所述自由端抵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还具有相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且呈倾斜状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呈阶梯状地形成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抵靠面部高度不一致的第二抵靠面部,所述第二抵靠面部的其中一者能够被所述摆臂主体的所述自由端抵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摆臂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座体的枢接端、远离所述座体且可朝所述承靠件摆动的自由端以及由所述自由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供所述板件的两个相对侧缘定位。
10.一种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设备包括:
驱动装置;及
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
下压合单元,具有座体、至少一个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座体且用以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复位弹性件;及
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可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而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加压件,当所述压板及所述加压件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进一步往下运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11.一种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设备包括:
下压合单元,具有座体、至少一个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件以及用于提供所述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复位弹性件;及
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加压件,当所述压板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加压件能够往下运动而带动所述摆臂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12.一种塑形设备,适用于板件的塑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设备包括:
下压合单元,具有座体、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第一摆臂件、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且另一端能够上下移动的第二摆臂件以及分别用以提供所述第一摆臂件及所述第二摆臂件回摆的偏压的第一复位弹性件及第二复位弹性件;及
上压合单元,与所述下压合单元相配合地设置,所述上压合单元具有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压板、与所述第一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第一加压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摆臂件相配合地设置并可向下压抵于所述板件的第二加压件,且所述第一加压件压抵于所述板件及所述第二加压件压抵于所述板件的位置是分别在所述压板压抵于所述板件的位置的两个相反侧,当所述压板压抵所述板件时,所述第一加压件及所述第二加压件能够往下运动而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摆臂件及所述第二摆臂件枢转并同时使所述板件的相应部分弯折。
CN201811245808.0A 2018-10-24 2018-10-24 塑形设备 Active CN111086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5808.0A CN111086193B (zh) 2018-10-24 2018-10-24 塑形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5808.0A CN111086193B (zh) 2018-10-24 2018-10-24 塑形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6193A CN111086193A (zh) 2020-05-01
CN111086193B true CN111086193B (zh) 2021-06-25

Family

ID=7039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5808.0A Active CN111086193B (zh) 2018-10-24 2018-10-24 塑形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6193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04622A1 (ru) * 1988-11-10 1990-11-07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П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ю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сбестоцементных Изделий "Асбоцеммаш" Ленточный пресс дл формовани изделий из пластичных масс
JP2006111135A (ja) * 2004-10-14 2006-04-27 Ogata Kogyo Kk 鉄道車両留置用スコッチ
CN103192579A (zh) * 2012-01-04 2013-07-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压膜装置及用于平板构件或弯板构件的方法
JP2013212534A (ja) * 2012-03-30 2013-10-17 Yoshino Kikai Seisakusho:Kk パネル複合曲げ成形装置
CN203752776U (zh) * 2014-03-18 2014-08-06 晏锦文 冲压装置
JP2014151356A (ja) * 2013-02-13 2014-08-25 Amada Co Ltd プレスブレーキ及びプレスブレーキによる曲げ加工方法
CN204182796U (zh) * 2014-10-20 2015-03-04 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
CN205270575U (zh) * 2015-11-17 2016-06-01 上海诚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圆钢产品折弯冲压模具
CN205291839U (zh) * 2015-12-04 2016-06-08 贸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压合机器与用于压合机器的压合调整装置
CN106216474A (zh) * 2016-08-22 2016-12-14 黄仕 一种冲压装置
WO2016203398A1 (en) * 2015-06-16 2016-12-22 Zeiser Engineering Uab Automated press brake or bending machine for bending metal sheet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bending metal sheet material with such an automated press brake or bending machine
CN206500502U (zh) * 2017-02-24 2017-09-19 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基板应力消除冲压装置
CN207592600U (zh) * 2017-12-14 2018-07-10 乐清市嘉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端子料带的冲压模具
CN108526275A (zh) * 2018-05-21 2018-09-14 菏泽学院 一种全自动化机械冲压设备
CN207910003U (zh) * 2018-01-30 2018-09-25 湖北中能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顶盖压合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3127B2 (ja) * 2003-09-18 2009-08-12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電磁鋼板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04622A1 (ru) * 1988-11-10 1990-11-07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П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ю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сбестоцементных Изделий "Асбоцеммаш" Ленточный пресс дл формовани изделий из пластичных масс
JP2006111135A (ja) * 2004-10-14 2006-04-27 Ogata Kogyo Kk 鉄道車両留置用スコッチ
CN103192579A (zh) * 2012-01-04 2013-07-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压膜装置及用于平板构件或弯板构件的方法
JP2013212534A (ja) * 2012-03-30 2013-10-17 Yoshino Kikai Seisakusho:Kk パネル複合曲げ成形装置
JP2014151356A (ja) * 2013-02-13 2014-08-25 Amada Co Ltd プレスブレーキ及びプレスブレーキによる曲げ加工方法
CN203752776U (zh) * 2014-03-18 2014-08-06 晏锦文 冲压装置
CN204182796U (zh) * 2014-10-20 2015-03-04 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
WO2016203398A1 (en) * 2015-06-16 2016-12-22 Zeiser Engineering Uab Automated press brake or bending machine for bending metal sheet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bending metal sheet material with such an automated press brake or bending machine
CN205270575U (zh) * 2015-11-17 2016-06-01 上海诚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圆钢产品折弯冲压模具
CN205291839U (zh) * 2015-12-04 2016-06-08 贸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压合机器与用于压合机器的压合调整装置
CN106216474A (zh) * 2016-08-22 2016-12-14 黄仕 一种冲压装置
CN206500502U (zh) * 2017-02-24 2017-09-19 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基板应力消除冲压装置
CN207592600U (zh) * 2017-12-14 2018-07-10 乐清市嘉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端子料带的冲压模具
CN207910003U (zh) * 2018-01-30 2018-09-25 湖北中能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顶盖压合机
CN108526275A (zh) * 2018-05-21 2018-09-14 菏泽学院 一种全自动化机械冲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6193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4100B (zh) 一种板材弯曲成型装置
US8104169B2 (en) Automatic assembly jig
US8973910B2 (en) Positioning apparatus
KR101498997B1 (ko) 헤드레스트 스테이 홈 성형 및 벤딩 장치
CN111086193B (zh) 塑形设备
KR100794108B1 (ko) 비대칭 배열의 곡면 프레스 장치 및 방법과 그것의제작방법
CN114160633B (zh) 一种折弯保压单元及产品折弯生产线
KR20170026907A (ko) 윈도우용 글래스 성형 장치 및 윈도우를 갖는 전자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845727B1 (ko) 롤러 밴딩장치
CN110469567B (zh) 热水器玻璃面罩组件粘接工装
CN210790631U (zh) 一种叠芯定位装置
CN213947492U (zh) 整形装置
CN211276210U (zh) 一种高精度汽车五金冲压件一次折弯成型装置
KR101720258B1 (ko) 지지 겸 리프팅 수단을 구비하는 포밍금형
JP3121691B2 (ja) プレス金型
JP4227800B2 (ja) ワーク矯正型
CN208555688U (zh) 一种钣金件u型折弯模具
CN112718951A (zh) 一种无痕折弯设备
CN112872167A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17726766U (zh) 一种用于工件卷边的冲压装置
KR20200001858U (ko) 인덱스 가공기용 지그
CN111347002B (zh) 压铆治具
CN211803444U (zh) 定位装置
CN219707448U (zh) 一种规整机构
CN211414980U (zh) 一种5g振子快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