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13A - 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13A
CN1110813A CN94101192A CN94101192A CN1110813A CN 1110813 A CN1110813 A CN 1110813A CN 94101192 A CN94101192 A CN 94101192A CN 94101192 A CN94101192 A CN 94101192A CN 1110813 A CN1110813 A CN 1110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station
st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1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堤坂康博
川村嘉郁
馆崎顺一
和田秀夫
大钟笃
小玉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49Arrangements for indoor wireless networking of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5)包括用于向多个移动站(1至4)在由移 动站指定信息所指定的预定时间段光学地发送信息 的基发送器(6)。每一移动站(1至4)包含移动站发 送器(7),用于响应来自该基站(5)的移动站指定信息 所指定的传输并在紧随该传输之后的上述时间段范 围内而向基站(5)光学地发送信息。由配对的移动站 向基站的传输(ACK1至ACK4)分别插在由基站 (5)向移动站(1至4)传输(REQ1至REQ4)的时间 段之间,使得单基站与多移动站以半双工分时方式进 行光通信。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搏弈机本体或个人计算机的控制终端与该搏弈机的单独一个或多个操作终端或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等的被控终端之间发送/处理无线信息技术,并特别涉及可用于通过光通信的控制终端与被控终端之间的发送/接收数据的有效技术。
用于光通信的系统可在日本公开专利No147846/1987与No.137836/1992中获知。在这些公开专利中透露了光通信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在基站已经向移动式站发送数据的同时,多个移动式站则立刻以预定时间间隔向基站分别发送数据。
另一方面,在诸如个人计算机(PC)的计算机装置本体与用于操作而与该计算机装置本体连接的外围装置,诸如键盘、鼠标、数字化仪、打印机、扫描仪或硬磁盘驱动机(HDD)等之间的数据传输是由电缆配线实现的。而用多个全自动工作(FA)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也是由电缆配线实现的。并且在电子搏弈机本体与操作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也是由电缆配线实现的。那些装置之间是通过单路或双路通信进行数据传送的。
在光通信中,大量的移动式站难于控制数据从这些站顺序地被发送到基站。于是我们发现从这些移动式站到基站所发送的数据要有可靠性分级。简言之,由于光的干扰而可能出现错误传输。还发现既使数据受到控制从多个移动式站传送到基站,这些主站和移动式站仍然要将其响应性抑制到低水平以便保持可靠性。换言之,在基站一次发送了所有数据到多个移动式站之后,各个移动式站要依次顺序地应答,于是信息的传输在实时性和响应性上就显得欠缺。
而且在使用电缆配线完成计算机装置与外围设备之间,多个全自动工作机(FA)装置之间以及电子搏弈机本体与操作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时,我们进一步发现整个系统中的电缆线使得很难按照计算机装置及其外围装置的增加,重新安排及配置的变更而连接电缆,这是由于整个系统中电缆配线的存在,特别是在电搏弈机本体和操作终端通过电缆配线连接的情形,该操作终端的操作范围受到限制而降低了其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信息发送/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防止其站与多个移动式站之间的信息传输中的无线电干扰而实现高可靠的信息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基站与多个移动式站之间通过光通信进行信息传输中能防止光干扰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基站与移动式站之间的信息传输中能够改进实时性和响应性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即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在建立基站与移动式站之间的连接时保证灵活性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的及新颖的特点从以下参照附图所作的说明将可明了。
兹将本发明所要透露的主要之点简要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之中,一个基站在半双工通信中同多个移动式站以分时方式进行信息的无线传输。注意到如图1所示的发送器本身,基站5装有主发送器6用于顺序地无线发送信息,这些信息是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向通过成员机指定信息所指定的多个移动式站1至4发送的。移动式站1至4装有成员发送器,该成员发送器响应由来自基站5的成员机(member machine)指定信息所指定的传输在基站5的传输之后立即向基站5在上述时间范围之中无线发送信息。例如假设由基站5指定作为传输目标的移动式站是移动式站1至4。如图1所示,在T2处指定了可进行基站与移动式站之间的传输与接收的一个周期;T2周期中的T3周期是基站的发送周期;t3周期是移动式站的发送周期,周期t4是基站用于对所传输的相同(信息)作内部处理的周期;周期t2是移动式站用于对同一(信息)的传输作内部处理的周期。如图1中所示,在用于从基站5到各移动式站传输的时间间隔REQ1到REQ4之间插入了从配对的移动式站到基站的传输ACK1到ACK4。于是一个基站与多个移动式站是以半双工分时方式进行信息的无线传输的。
该信息的无线发送方式可以是应用无线电频率的无线传输。为了减少由发送器电路操作等引起的噪声的影响,可采用诸如频率扩散调制之类的调制系统。虽然这会增加电路的规模。由于对请求的记数测量不会增加电路规模,信息发送方式可以是光通信。具体而言,发送器包括用于输出以光脉冲的形式发送的信息的光发射器件,而接收器包括用于接收光脉冲以输出电信号的光接收器件。
这里对通过上述的分时半双工通信进行信息传输处理的传输控制器作出说明。这其中的基站包括用于生成基站传输定时以便能够使得信息可以在各移动式站之间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向多个移动式站发送。数据处理器接收传输定时间以改变信息而判别在每一收到的传输定时时的移动式站的目标并用于将改变了的该信息提供给基站传输定时生成器。类似地,每一移动式站包括用于产生移动式站传输定时的器件,该传输定时用于使得信息的发送要响应通过由来自基站的移动式站指定信息所指定的传输,并且这种发送是在指定的传输之后紧接的上述时间间隔之内进行,该数据处理器响应这一传输能行定时分析由移动式站接收器所收到的移动式站指定信息。如果该分析揭示了该移动式站指定信息是用以指定其自身的信息,则数据处理器将所发送信息提供给移动式站传输器,这与由上述移动式站传输定时生成器生成的传输能行定时是同步时行的。作为用于改进信息传输可靠性的另一器件,还可在上述基站及移动式站数据处理器上增加以下功能:向被发送的信息增加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的功能;对照所包含的错误检测/纠正代码而检测和纠正所接收的信息的错误的功能。
当控制终端与基站相连接而其中的受控终端与移动式终端相连接时,可能要求一种灵活性以便可根据各个终端的功能和用途来建立基站与移动式站之间的联系或连接。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则宜向对于可使得移动站在预定时间间隔被发送的定时增加限制可指定移动式站的范围的功能(该功能将简称为“分页功能(paging function)”)。而且在对于使得各个移动站在预定时间间隔被发送的定时中,还可向基站数据处理器增加改变可指定移动式站序列的功能。
在被连接到基站的控制终端是由诸如个人计算机这类数据处理终端来实现的情况下,移动式站可以与诸如输入终端,辅助存储终端或打印机终端这类被控终端相连接。但是当被连接到基站的控制终端是由搏弈机本体实现的时候,则移动式终端可与该博弈机的操作终端连接。为了改进博弈机操作终端的可用性,与移动式站连接的显示控制器可安装在该博弈机操作终端处。
在本发明中上述的定时生成器与上述的数据处理器在方式上都是较为特殊的,其中基站装有与基站传输器及基站接收器连接的基站数据处理器。该基站数据处理器的结构包括:用于生成定时的定时器件,该定时用于对于每一移动式站在预定时间间隔中可被发送信息;以及一个中央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在由定时器生成的每一传输能行定时处改变配对的移动式站的判别信息,并用于向基站传输器提供已改变了的信息。
上述的移动式站装有移动式站数据处理器,该处理器与移动式站传输器及移动式站接收器相连接。这一移动式站数据处理器的结构包括:用于生成定时以便使得信息可响应由来自基站的移动式站判别信息指定的传输并在该指定的传输之后立即在上述时间间隔范围内被传送这样的定时器;以及一个中央处理器,该处理器将被发送的信息与由定时器所生成的传输能行定时同步地向移动式站传输器提供。
上述基站的数据处理器与移动式站的数据处理器的操作由它们的中央处理器所执行的操作程序确定。因而在基站与移动式站对于各种控制与被控制终端多功能的情形下,数据处理器可预先与输入/输出电路一同提供而与控制及被控终端连接。
(1)根据上述装置,移动式站的判别信息由基站指定给每一移动式站。该基站输出包含用于判别匹配的移动式站判别信息的传输信号。移动式站根据包含在其传输信号中的移动式站判别信息来识别它是否为配对。对应于它的判别信息的移动式站响应这一传输信号分析该传输信号并如果对于在传输源的基站应当作出什么响应的话则作为对基站的响应而发送该传输信号。这样,来自基站的传输和来自移动式站的响应传输随着移动式站判别信息被顺序地改变而被循环地进行。于是,通过顺序地改变移动式站而以分时方式建立了基站与各移动式站之间的链路,并在所建立的链路中基站与移动式站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半双工方式进行。
这些半双工数据通信不仅避免了从基站到移动式站与从移动式站到基站的同时传输,并且从而避免了一个基站与多个移动式站之间的无线电干扰,而且还避免了在光通信中的光干扰。
由于在基站与移动式站之间的上述链路的建立是以分时方式顺序地对于不同的移动式站生效,故对于从基站传输所必须的响应可立即生效而改进信息传输中的实时性和响应性。
结果是,不论在诸如个人计算机及其外围件或是博弈机本体及基控制终端之间这类有塞绳的系统都可以以无塞绳的方式高可靠性地实现线性通信。
这些无塞绳的线性通信的实现适应在特定的移动式站与基站之间的专用传输。
(2)应用错误检测/纠正代码进一步改进了该无塞绳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3)由基站所支持的分页功能提供了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建立连接或链路的灵活性。在基站与博弈机本体连接,其中移动站又与博弈机操作终端相连的情况下,这一分页功能用于在博弈进行时预定的时间周期之间设置拒绝来自博弈机操作终端操作的障碍。另一方面,对于基站的数据处理器增加了可变定时地设定可指定移动站顺序的功能,该定时是使得移动站在预定的时间间隔中是可被发送的,这也使得基站对多个移动站的访问或与之通信和顺序具有灵活性。
(4)在与移动站连接的博弈机操作终端中包含有显示控制器可易于适应博弈的多变性,即可在博弈机操作终端中显示那些在博弈机本体中不能显示的附加内容,又可显示就博弈过程来着需要特别传送给其余博弈机操作终端的信息。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的全部传输控制过程的示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的基站的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的移动站的框图;
图4是表示基站的一例的详细电路图;
图5是表示移动站一例的详细电路图;
图6是说明包含在基站中的控制微型计算机一例的详细框图;
图7是说明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发送的传输信息的一例的格式图;
图8是说明在被光学传输的数据编码为不归零制(NRZ)信号时数据信号电平的示图;
图9是作为另一数据解码例子说明调制波形的示图,其中进行光发送的数据通过向不归零波形增加副载波被解码;
图10是通过注明通信链路的形成而说明基站与移动站之间分时半双工信息传输的定时图表;
图11是通过注明发送/接收定时来说明基站与移动站之间分时半双工信息传输的定时图表;
图12是与图10类似的定时图表,但是表示几个移动站的情形;
图13是与图11类似的定时图表,但是表示几个移动站的情形;
图14是表示基站的数据传输控制过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移动站数据传输控制过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在基站支持分页功能情形下基站数据传输控制过程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6中所示的分页功能的详细处理过程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一个移动站具有的显示单元一例的框图;
图19是表示用于基站的另一控制微计算机的框图;以及
图20是应用光通信和整个信号传输处理系统的框图。
较佳实施例的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说明信息发送/处理系统的基站的框图。图3是说明上述信息发送/处理系统的移动站的框图;
如图2与3所示,该信息发送/处理系统是一个用于作为无线传输的一例实现了光通信的系统,该信息发送/处理系统的构成包括:控制终端100;作为控制终端一侧的光通信控制单元的基站110;以及在操作一侧或被控终端一侧的相当光通信各控制单元的移动站120与130,移动站120与130作为被控终端之一种是具有在屏上显示由基站110接收到的光信号信息的功能的装置,虽然该装置功能不特定限于此,控制终端100是由个人计算机(PC),工程工作站(EWS)或博弈机本体充当的并与基站110通过串行或并行接口连接。图2所示的移动站数目不应限制为两个。
基站110的构成包括:作为控制数据处理器的微计算机(将简称为“micom”)的111;驱动单元112;与驱动单元112连接的光发射单元113;光接收单元115;以及与光接收单元115连接的波形形成单元114,驱动单元112与光发射单元113组成了基发送器,而光接收单元115与波形形成单元114组成了基接收器,控制微计算机110由电缆通过装在基中的输入/输出端口1101与控制终端100连接,以串行或并行方式发送数据。又控制微计算机110还通过装在其中的输入端口1102与波形形成单元114的输出连接并通过装在其中的输出端口1103与驱动单元112的输入连接。
上述移动站1120的构成包括:控制微计算机121;用于驱动光发射元件的驱动单元122;与驱动单元122连接的光发射单元123;光接收单元125;与光接收单元125连接的波形形成单元124;与控制微计算机121的输入/输出端口1211连接的显示单元126及键扫描单元127;以及用于驱动上述系统电源装置128。光发射单元123与驱动单元122构成了移动发送器,而其中光接收单元125和波形形成单元124,构成了移动站接收器。驱动单元122有与控制微计算机121的输出端口1212连接输入端,其中波形形成单元124连接到控制微计算机121的输入端口1213。
上述移动站130的构成包括:控制微计算机131;用于驱动光发射元件的驱动单元132;与驱动单元132连接的光发射单元133;光接收单元135;与光接收单元135连接的波形形成单元134;与控制微计算机131的输入/输出端口1311连接的显示单元136及键扫描单元137;以及用于驱动上述系统的电源装置138。光发射单元133与驱动单元132构成了移动发送器,而其中光接收单元135与波形形成单元134构成了移动接收器。驱动单元132具有与控制微计算机131的输出接口1312连接的输入端,而波形形成单元134连接到控制微计算机131的输入端口1313。本实施例的移动站包括显示单元136及作为其被控终端的键扫描单元137,虽然并不特别限于此。
上述基站110的控制微计算机111从其输出端口1103输出传输电压信号到驱动单元112。这一驱动单元112输出传输电流信号到光发射单元113。这一光发射单元113发送基站是传输信号到多个移动站120及130。光接收单元115接收从移动站120或130发送的移动站光传输信号并输出传输电流信号到波形形成单元114。该波形形成单元114输出传输电压信息号到控制微计算机111的输入端口1102。
在光信号的发送/接收操作上移动站120与130是类似的。移动站120的键扫描单元127这里以操作键盘为例,该键盘的操作用于输出所输入的数据,这一键扫描单元127可以改为诸如键盘、鼠标,控制杆或跟踪球(虽未示出)等用于取得数据的数据输入装置。从键扫描单元127输出的数据经控制微计算机121的输入/输出端口1211发送到并锁存在控制计算机121之中。
移动站120的显示单元126具有显示从控制微计算机121所收到的数据(例如用于显示时间的日历)的功能。
移动站130的键扫描单元137与显示单元136的功能将不予说明,因为这些功能与移动站120的键扫描单元127及显示单元126的功能等同。
图4为表示基站110的详细电路图,光发射单元113由光发射元件PL组成。该光发射元件PL的一端以约5伏特电压供电。驱动单元112的结构包括:具有与光发射元件PL的另一端连接的集电极的驱动晶体管Tr,及晶体管的发射极及基极;电阻器R1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r基极与控制微计算机110的输出端口1103之间,以限制驱动晶体管Tr的基极电流,以及连接在接地电平与驱动晶体管Tr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器R2以确定脉冲电流(即驱动晶体管Tr的集电极电流)。现作以下假定:来自控制微计算机110的输出端口1103所供给的电压为5伏特,电阻器R1为12千欧姆;电阻器R2为5欧姆;晶体管Tr的集电极放大系数hfe为250。那么,通过光发射元件PL的电流大约为100毫安。于是来自控制微计算机110的输出端口1103的电压为5伏特,则传输信号为在“1”的数据,该数据由驱动单元112转换为光电流信号,该信号进而由光发射单元113转换为光脉冲并使之在空间中作为一光信号被发送。如果由控制微计算机110的输出端口1103提供的电压为0伏特,则传输信号为“0”数据,于是无明显的电流流经光发射元件PL。结果是无光脉冲输出。
光接收单元115的结构包括用于接收光束的光接收元件PD,以及连接在光发射元件的一端与接地电平之间的负载电阻R10。光发射元件PD的另一端加了大约5伏特左右的电压。波形形成单元114的结构包括:由电阻器R8与R9及一个运算放大器CP3组成的信号放大部件114;由电阻器R6与R7,电容器C1与C2及运算放大器OP2组成的低通滤波器(LPF)部件;以及由电阻器R3到R5及运算放大器DP1组成的波形形成比较器部件。移动站传输信号或从移动站120或130发送并由光接收元件PD接收的光信号在光接收元件PD的负荷电阻器R10的两端之间造成短暂的电动势(大约为几十微伏到几毫伏)。这一瞬时信号由后继的信号放大部件放大500到1000倍(虽然对此无特定的限制)并被输入到后继的低通滤波器部件之中。输入到低通滤波器部件的该信号在低通滤波器中被滤除包含在光信号中的信号噪声。这些噪声是由荧光灯干扰噪声所引起的。这一低通滤波器易于由二级有源滤波器来实现,该滤波器由电阻器R6及R7,电容器C1与C2及运算放大器OP2构成,虽然并不特别限于此。对于通过的传输信号分量的截止频率由电阻器R6及R7与电容器C1及C2的值确定。这样清除了噪声的传输信号被输入到后继的波形形成比较器部分。在波形形成比较器部分,传输信号通过传输信号的电平与预定的阈值电压的比较被整形为方波。结果,由光接收单元115所接收光信号可转换为方波并被输入到控制微计算机110的输入端口1102。
控制微计算机111的构成包括:用于控制整体的中央处理器(将简称为“CPU”)104;用于存储CPU1104操作程序的只读存储器(将简称为“ROM”)1105;用于提供CPU1104工作区域或数据暂存区域的随机访问存储器1106(将简称为“RAM”);分频电路1107,该分频电路或用于分解来自外部的时钟信号或是分解外部振荡器的振荡输出以便建立一个内部操作参考时钟信号;输出端1103;第一定时器1108,用于输出端口1103的输出操作;输入端口1102;第二定时器1109,用于输入端口1102的输入操作;以及其他的外围电路1110。这些部件通过内部总线连接,包括未表示出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总线。
图5为一详细电路图表示了移动站120的一例。移动站120的驱动单元122,光发射单元123,波形成单元124以及光接收单元125的电路结构与基站110的驱动单元112,光发射单元113,波形成单元114及光接收单元115的电路结构类似,已如上述参照图4所述。控制微计算机121的构成包括:用于控制整体的中央处理器(将简称为“CPU”)1214;用于存储CPU1214的操作程序的只读存储器(将简称为“ROM”)1215;用于提供CPU1214工作区域或暂存区域的随机访问存储器(将简称为“RAM”)1216;有于分解从外部提供的时钟信号成分解外部振荡器的振荡输出以建立内部操作参考时钟信号的分频电路1217;输出端口1213;用于输出端口1213的输出操作的第一定时器1218,输入端口1212;用于输入端口1212的输入操作的第二定时器1219;包含在输入/输出端口1211中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口1211A与第二输入/输出端1211B;用于第一输入/输出端口1211A的输入/输出操作的第三定时器1220;以及其他的外围电路1210。这些部件通过内部总线连接,这些总线包括没有表示出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与控制总线。图5中键扫描单元127表示为操作键。由操作键127输入的数据暂时被锁存在包含于控制微计算机121之中的RAM1216之中。顺便提及,移动站130虽然其细节未表示出但与图5的移动站具有类似的构成。
兹将以例子说明什么样的特定产品可以构成各个部件。产品HD4074449用作控制微计算机111与121;产品HE8813用作光发射元件PL;产品HR8101用作光接收元件PD;以及产品HA17324用作换作放大器。
图6是一具更为详细的框图,表示出上述控制微计算机111。图6表示出参照图4所示各个电路模块的连接关系,以及CPU1104的一个详细的例子,但如图4那些相同电路模块的说明从略而仅以通过标号指示出。CPU1104的构成包括:一个指令控制单元1112,一个指令解码器1113,一个寄存器1114以及一个运算电路1115,该指令控制单元1112由以下部件组成;用于保持顺序待执行的指令地址的程序计数器,用于响应中断或转移控制上述被顺序执行的指令的地址的指令地址控制电路,以及用于从ROM1105取出将被执行的指令的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码器1113将由未示出的指令寄存器所取出的指令解码以产生用于该控制微计算机各单元的控制信号。寄存器1114对于数据和地址提供暂存区域。运算电路1115装有算术逻辑,运算器用于根据指令解码结果执行算术操作。顺便指出,各电路模块都连接到内部总线1116,用以交换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出现在图6中的标号1111指示一个中断控制电路。应当明白,该中断控制电路1111是包含在CPU1104中的,如图4所示。根据此例,中断控制电路1111响应来自定时器1108和1109的到时(定时)信号或计数信号向指令控制单元1112供给各个片段的中断信息。响应中断信息,该指令控制单元1112控制着向移动站的传输和从移动站的接收。其控制内容即在以下说明。
顺便提及,虽然移动站120与130的控制微计算机121与131没有表示出来,但其构造是与图6的构造类似的。当然不必说,其于中断信息从基站接收的控制与向基站传输的控制是不相同的。
图7示出在其站与移动站之间待发送传输数据格式化的一例。这种传输数据的格式化的构成包括位同步信号301。帧同步信号302、数据信号303,以及必要时选择数据信号304。这一格式化在数据从基站到移动站的传输及从移动站到基站的数据传输是做成为共用的。
位同步信号301具有4位“1010”的模式,但不是特别限于这种模式,这是一个位串用于收到数据时将其同步化。帧同步信号302具有4位的模式,这由0000到1111的16种模式组成并被指定为信道数据。这些信道数据用作为判别正在与基站传送信息的移动站的信息。按照此例,特定的移动站判别信息(例如该移动站的标号)最多可分配给十六个移动站。该移动站判别是用于指定那种移动站的信息,该站是基站的匹偶,这种信息还用来在从移动站到基站的发送时间标明传输源。并且于各基站或各移动站之间决定信道。
数据信号303与选择数据信号304是在各移动站与主站之间所发的实质性的数据,而选择数据信号304只是在数据信号303不够使用时才应用。根据本实施例,数据信号303由8位组成,虽然不特别限于此,并被由基站用作向移动站,允许传输的信号或允许传输的命令(REQn)、而用用于由移动站传输诸如由图5的操作键127的键数据等的移动站自身的数据。
基站的情形中,选择信号304被用作为向移动站发送的显示数据或图象数据。在移动站情况中,如果除去关键字数据以外的8位的数据信号不够用,则应用该选择数据信号304。另一方面,当移动站为16信道或更多。则信道数据在数据信号303区域尽可能扩张使得选择数据信号304的区域可用作为关键字数据或允许传输的信号。
为了提高待发送数据的可靠性,上述选择数据信号304可赋予纠错码(将简称为“CRC”)。根据CCLTT(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可列举出当前遵从的CCITT CRC-16。对应于位串的多项或是通过生成多项式进行分隔的,剩余多项式转换成位串,该位串在数据被发送前加入到数据中,例如在生成多项式具有十七个数字时,剩余的分隔区有十六个数字并用为一个16位的位串而被发送。这一操作由传输侧控制微计算机的CPU进行。在接收侧,在传输侧所计算的CRC在数据之后被接收。在接收侧,CRC通过应用传输所用的生成多项式与数据接收同时被计算。如果计算出的数值与所接收的CRC相等,则程序转到下步操作,而用判明所接收数据是正确的。否则向传输侧要求再发送,或者由所接收的数据与CRC值对数据作出纠正。这一处理过程由包含在接收侧控制微计算机中的CPU进行。
图8表示对待用于光通信的数据进行编码的一例。此例中表示出在数据“1”与“0”被编码为NRZ(即不归零信号)时数据信号的电平。这种NRZ编码属于数据的格式化,其中数据“1”由“高”电平表示,而数据“0”由“低”电平表示。于是上述格式化的数据就可被发送的接收。
图9表示了另一数据编码的例子。此例中,表示出通过添加副载波(其波形具有远高于NRZ码频率的频率)到NRZ编码波而调制成的波形。这种调制方式适用于在电视机与其遥控单元之间的信号传输,并较少受到噪声的干扰。这系统中,图4的上述驱动单元112与波形形成单元114的电路有部分改动。一个改动是驱动单元112必须装有一个AND(与)门,用于在由未示出的副载波波形形成器(使用定时输出)所输出的传输电压信号与控制微计算机110的输出端口之间取AND(与)。另一方面,在波形形成单元114中,副载波压缩积分电路(可由操作放大器构成)加在低通滤波器LPF之后。
图10表示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以半双工分时方式所进行的信息传输,其中注明了通信链路的生成,而图11表示的是同一件事,其中注明了传输/接收定时。
这里首先以图表的形式说明了本实施例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中信息的传输规程。本实施例的信息发送处理系统中,一个基站110以半双工分时方式通过光通信与从120到130的多个移动站(以四个移动站表示为简单将以移动站1,2,3,4表示)进行信息的传输。具体而言,基站110通过帧同步信号302按预定的顺序周期地指定移动站1至4,以便在预定的时间间隔通过光通信发送信息。当移动站1至4被由来自主站110的帧同步信号302所指定时,它就响应传输而通过光通信在上述时间间隔范围内向基站110发送信息,该发送是在收到上述基站的传输之后立即进行的。标号REQ1至REQ4指示由基站向移动站的传输,又标号ACK1到ACK4指示由移动站向基站的响应传输。
按照图10与11,基站与一个移动站之间的传输/接收能行周期设定为T2。在图11中,标号T3在T2周期中指示基站的传输周期,而标号t3指示移动站的传输周期。标号t4指示为基站传输应用的一个基站的内部处理周期,而标号t2指示用于移动站传输的移动站内部处理周期。由这些图明显可见,由匹配的移动站1至4到基站110的传输ACK1到ACK4是被插在由主站110到各移动站的传输REQ1到RRQ4的间隔周期之间的,于是单独的基站110与移动站1到4以半双工分时方式进行光通信。如图10所示,主站110向四个移动站1至4的每一个所进行一次传输而使得移动站响应进行向主站110的传输这样的周期设定为T1。基站110向移动站之一进行一次传输使得该移动站进行向基站的单独的传输,这样的周期被设定的T2。从主站110到移动站的传输REQ1到REQ4属于时间周期t1。移动站接收并分析来自基站110的预定的数据并发送该分析过的数据,这样的时间周期设定为t2。一个移动站向基站110发送预定的数据的周期设定为t3。移动站向基站110发送数据并使基站分析该数据并发送后继数据。这样的时间周期设定为t4。
现考虑以下情形,其中电视监视(将简称为“TV momitor”)作为控制终端100与基站110连接。该TV监视器具有1/30帧屏,于是每1/30画面发生改变。于是考虑这样的情形,其中由键扫描单元实时输入到TV监视器的数据被发送到基站110使得这些数据用作TV监视器的画面数据。TV监视器一帧的显示时间周期为1/30秒=约为33.3毫秒=T1。要使得基站110可进行四信道的访问,则如图10与11所示,T2=T1/4=大约为8.33毫秒。如果数据传输率为10Kbps(每秒10K位)并且每数据(即一帧的数据)的位数为16位(在没有图7所示的数据格式化的选择数据304的情形下),则用于传输一个数据的时间周期对于基站和移动站均为1.6毫秒。对于移动站和基站数据处理所需时间周期为t2+t4=8.33-2×1.6毫秒=5.1毫秒。在控制微计算机111与121中的CPU操作数据大约为每指令一微秒的情况下以及在数据处理可在大约100到200个指令(约合0.2到0.4毫秒)下实现的情形下,则用于数据处理的5.1毫秒这样的时间周期要远大于上述操作所必须的大约0.2到0.4毫秒这样的时间周期。结果是,四信道分时路转通信可易于实现。
如果数据的传输率与位数固定在上述数值下,则在此例中可进行多达8信道分时多路转换通信。这是因为用于八信道分时多路转换通信的数据处理所用的时间周期为t2+t4=(T2=33.3毫秒/8)×4.17-2×1.6=约1毫秒,这大于上述操作所需的0.2到0.4毫秒时间周期。
图12与13表示在n个移动站用于单独一个基站110的情形下几个信道的多路转换通信的数据传输序列的例子,图12注明了通信链路的生成,图13注明了发送/接收定时。周期T1与T2及时间t1,t2,t3及t4的定义类似于图10与11。图10与11的说明中假定数据传输率为10Kbps(每秒千位),在光通信情形下数据传输率虽然与光元件有关但可达到Mbps(每秒兆位)级。
如果数据传输率假定为1Mbps而考虑图7中所示数据格式,则每一数据的传输时间为16微秒。结果是,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传输/接收时间周期为t1+t3=2×16微秒=32微秒。如果数据处理时间(t2+t4)假定为0.4毫秒中最大信道数为33.3/0.432=7信道。于是可以明白可通过增加数据传输率而实现大量多信道。
图14表示基站的数据传输控制过程一例。图15表示移动站数据传输处理过程的一例。参见这些图及图6,将对通过半双工分时通信的数据传输的控制过程作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基站的数据传输过程。基站110由加电复位进行内部初始化(步S1)。例如,对图6的定时器1108及1109设定各种时间,并设定通信率。在这一初始化过程中,可未示出的未表示出的传输被初始化为设定状态(指示传输有效)。而且包含在定时器1108中的预定的定时器记数的定时操作也开始。这一时间周期设为上述的T2值。如果每到达时间周期T2,则到时信号就提供给中断控制电路1111,而使得传输中断指令给CPU1104。传输被中断达时间周期T2的起始时刻被指定为TM1。而且,定时器1108以时刻TM1经过(t1+t2)时间之后每到时刻TM2就向中断控制电路1111提供到时信号。于是在时刻TM2,中断控制电路1111向CPU1104发出接收中断。
在基站110初始化之后,未表示出的传输能行标志立即处于设定状态。控制微计算机111通过参照每一预定的定时处的传输能行标志而判定传输是否可行(步S2)。在这一判定步,传输线或接收线的内部处理被选定。
如果传输可以进行,则CPU1104对于特定的匹配移动站以帧同步信号302设置寄存器1114(步S3)。然后,CPU1104以诸如传输能行命令等数据信号303的信息设置寄存器114(步S4)。之后,如必要CPU1104以选择数据信号304设置寄存器1114。在寄存器1114中设置的各段信息或是已存储在RAM1106中的信息或是从存储在RAM1106的信息被刷新的信息。在两种情形下,在传输开始前的步骤里待传输的数据均锁存在寄存器1114中。
当上述传输中断在时刻TM1向CPU1104发出时,此CPU1104通过向输出端口1103提供设置在上述寄存器1114中的信息而控制传输。具体来说,即响应传输中断,CPU1104将那种预定的周期性数据设置到未表示出的预定的定时器计数器中,该计数器包含在定时器1108之中,其定时计数将由数据转移率决定。响应在每一到时时刻由中断控制电路1111发出的每一传输指令中断信息,CPU1104控制着经输出端口1103的信号输出,以便在时刻TM2发送位同步信号301(步S6)。然后,寄存器1114中的帧同步信号302被发出(步S7),以及数据信号303与选择数据信号304被发出(步S8)。
在此将更为详细地说明CPU1104从输出端口1103发出上述位同步信号的控制。具体来说,CPU1104从先头的位顺序地判定存储在寄存器1114中的数据的逻辑值是为“1”还是为“0”。传输信号的宽度由定时由1108监视。在由CPU1104已预定的位的判定结果为逻辑值“1”的情形下,则CPU1104继续向输出端口1103供给高电平信号,时间达上述传输指令中断所特定的时间周期。在逻辑值为“0”的情形下,CPU1104继续向输出端口1103供给低电平信号,时间达来自定时器1108的中断所特定的时间周期。CPU1104每当定时器1108的中断就重复上述操作连续不断地把数据送往移动站。
在所有的数据都已发出之后,CPU1104核实传输的数目是否等于锁存在寄存器1114中的数据的数目,并判定寄存器1114中的传输周期指含信息,例如向移动站传输数据的周期是否已改变,同时则准备后断的传输。然后,CPU1104使得上述未示出的传输能行标志返回复位状态(步9)。把传输能行标志返回复位状态的这一步是通过与上述时刻TM2同步发出接收中断来进行的。换言之,接收能行的定时是在时刻TM2及其以后特定的。这样,CPU1104的控制返回到前面的步S2。
在传输标志的上述复位状态中,CPU1104在步S2判定该传输为不可能,则程序转移向接收线。然后,当边缘改变首先被输入到输入端口1102时,则接收启动中断通过中断控制电路1111供给CPU1104。由该中断所造成的可接收态的CPU1104,则就准备对应于包含于定时器1109中的未示出的预定时间计数器中的预定接收数据位的信号宽度而设定预定周期性数据。响应按周期数据的设定的每次到时由中断控制电路111所发出的每一接收指令中信息,CPU1104把按预定信号宽度在输入端口1102所输入的信息转移到寄存器1114,并由被转移到寄存器1114的数据判定所收到的信号位是处在逻辑值“1”还是处在“0”。该判定的结果存储在RAM1106中。这一处理过程对于所收到的信号的每一宽度进行。通过这些控制操作,收到位同步信号301(步S10);收到帧同步信号302(步S11);以及收到数据信号302以及选择数据信号304(步S12)。接收终止是通过定时器1109基于对接收时间(即从第一边缘改变开始的时间)的监视,虽然并不特别限于此。具体来说,当接收终止由定时器1109供给到中断控制电路1111时,接收就由CPU1104来终止。在接收终止之后,CPU1104把传输能行标志带入设定状态并读出存储在RAM1106中所接收的数据。这些读出的数据通过输入/输出端口1101被转移到诸如个人计算机PC或工程工作站EWS等控制终端100(步S13)。
顺便提及,信道,传输数据以选择数据与数据向数据处理主机的转移的这些设定是在周期t4中进行的。位同步信号与帧同步信号的发送以及数据与选择数据的传输是在周期t1进行。传输和接收数目与时间周期的监视是在周期t2进行。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与数据信号的接收是在周期t3进行。
以下,对移动站120的发送/接收操作的控制过程作为一个典范加以说明。通过加电复位移动站120被内部初始化(步S21)。这一初始化步及图5的定时器1218与1219的各种时间的设定以及通信率的设定。在此初始化中,未示出的传输能行标态被复位到其OFF(断开)状态而指示传输不可行。
移动站120对于既不传输又不接收的周期中执行键扫描(步S22)和键数据存储(步S23)。该键扫描步是要取得信息,该信息是由图5中所示的操作键127的操作输出,该信息是取自输入/输出端口1211A,而键数据存储步是将已取得的信息存储到RAM1216。又控制微计算机121的CPU1214判定每一预定的周期中是否可进行传输,这是参照未示出的传输能行标志来进行的(步S24)。
在传输不可行情形下,移动站120等待来自基站110的传输。在这种状态中,如果边缘改变被首先输入到图5的输入端口1212,即如果位同步信号的先导位信号被输入,则通过未表示出的控制微计算机121的控制电路接收中断与图15的时刻TS1同步提供给CPU1214。响应该中断,CPU1214将对应于预定接收数据位的信号宽度的那些预定周期性数据设定在包含于定时器1219的未表示出的预定的定时器计数器中。响应由未示出的中断控制由路在按周期数据设定的每一到时所发出的每一接收指令中断信息,CPU1214将带有预定信号宽度的输入信息在输入端口1212转移到寄存器,并从转移到寄存器的数据判定所收到的信号位是处于逻辑“1”值还是“0”值。这一判定结果存储在RAM1216之中。通过这些控制操作。收到位同步信号301;收到帧同步信号302;并收到数据信号303及选择数据信号304(步S25)。接收的终止是通过定时器1219基于对接收时间(即从等一边缘的改变起的时间)的监视。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具体而言,当接收终止从定时器1219提供给中断控制电路时,该接收被CPU1214终止。接收终止之后,CPU1214处理所接收的数据(步S26)并判定传输是否可行(步S27)。具体来说,如果移动站120被帧同步信号指定为传输匹配,则它就判定传输能行命令是否包含在该数据信号中。如果这些条件满足,则传输能行标志就转变为ON(通)(步S28),。进一步(步S29)要判定的是所收到的数据是否包含选择数据。如果回答是YES(是),则选择数据必须进行处理并在显示单元126中显示。此后,程序返回步S22,并判定(步S24)传输是否可行。但由于在数据接收之后传输能行标志为ON(通),故CPU1214的程序转移到传输处理侧。
与上述时刻TS1同步的第一接收中断是作为以下过程的结果而引起的:位同步信号的先导位信号由来自基站110的传输而输入到输入端口1212,于是边缘改变首先被探测到。与接收中断同步,CPU1214启动包含在图5的定时器1218中的预定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操作。经过时间(t1+t2)后,定时器1218向未示出的中断控制电路提供到时信号,使得未出出的中断控制信号向CPU1214提供传输中断。
得到传输中断的CPU1214以指定给移动站120的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302)以及已在先前的步S23作为数据信号303存储在RAM1216中的键数据来设定未示出的CPU1214的寄存器。之后,CPU1214把上述寄存器中的这组信息提供给输出端口1213以控制发送操作。用于启动传输的定时在CPU1214的控制下相继进行,使得每当未示出的包含在定时器1215中的定时器计数器对于与上述传输中断同步预定的时间周期(由数据转移率确定)到时,则CPU1214就接收由中断控制信号1111生成的传输指令中断信息,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于此。结果是:位同步信号301被送出(步S32);帧同步信号302被送出(步S33);以及数据信号303与选择数据信号304被送出(步S34)。
控制CPU1214从输出端口1213送出上述位同步信号与基站的那一控制类似。具体来说,CPU1214从先导位起顺序判定存储在寄存器中的数据的逻辑值为“1”还是“0”。传输信号的宽度由定时器1218监视。例如,在由CPU1214预先确定的位的判定结果为逻辑值“1”的情形时,则CPU1214继续向输出端口1213提供高电平信号,其持续的时间周期由来自定时器1218的上述传输指令的中断所规定。如果逻辑值“0”,则CPU1214向输出端口1213持续出低电平信号,其持续时间周期由来自定时器1218的中断规定。对于来自定时器1218的每具中断CPU1214连续不断地通过重复这些操作向基站发送数据,在所有的数据已发出之后,CPU1214将上述未示出的传输能行标志返回OFF(断)状态(步S35)。结果是CPU1104的控制返回上述的步S22。
顺便提及,在该传输过程中,由上述键扫描(步S22)从移动站外部输入的数据存储在该微处理的寄存器之中。但是由于该寄存器的容量是固定的,故如果要发送大于寄存器容量的数据则寄存器的数值可能要被相继刷新以便实现传输。
此外,移动站120的上述处理过程的定时概括如下:上述的键扫描和键字数据存储操作是通过作用由周期t4所指示的那种时间片段来进行的,并且由基站接收数据是通过时间周期t1所指示的时间片段来进行。数据的处理,传输能行性的判定,传输能行标志的ON/OFF(能/断)的操作,选择数据存在性的判定,以及数据的处理/显示则是通过应用由时间周期t2指示的时间片段来进行的。在由周期t2指示的时间片段中,亦可进行键扫描与键数据的存储。键数据的设定,位同步发送,数据的帧同步发送传输是通过如周期t3指示的时间片段进行的。移动站其余的传输控制类似地进行。
图16如17表示基站支持分页功能情形下的基站的数据传输控制过程过程基保图16表示基站的基本的数据传输处理过程,而图17则表示分页功能的详细处理过程。
本实施例中,分页功能在基站传输控制流程图中进行。该分页功能分为两个,一个是通过控制终端100指令判定是否执行分页,另一个则是由基站自身执行那一个。前一分页功能大体可分为三类,它们取决于分页功能的控制应用(即分页功能控制程序)而具有不同的控制功能。
1)第一处理模式:从移动站接收的数据在控制终端100处被辨别以判定与某些移动站的传输要暂停的情形下,REQn信号(即传输允许命令)向相应的移动站的传输被停止,以及来自相应的移动站的传输也要停止。
2)第二处理模式:通过在控制终端100辨别收到的来自移动站的数据而改变基站访问移动站的顺序以便增加相应的移动站的优先等级。
3)第三处理模式:在控制终端100辨别从移动站所接收的数据以判定同某些移动站的传输要被停止的情形下,则要确定一个时间周期,在此期间禁止从相应的移动站接收数据。
例如在系统用作博弈机中,这些功能可用作惩罚功能以向一些移动站给出惩罚,使得在由基站按来自移动站的操作所预定的时间周期中,不访问这些站。后一功能(要由基站自身执行)是改变给予移动站的信道数目(例如应用信道的分配)并改变给予移动站的传输先度(例如基站访问移动的次序)。其结果是基站可在通信开始阶段任意设定所连接的外围电路的数目的状态。例如,在系统用作博弈机时,在博弈开始时基站可任意设定博弈者的数目。
兹将说明分页功能的流程图。图16中,分页功能步(步S40)是加在上述步S9之后的。与图14相同的处理步标号标在图16的标号中,而其详细的说明从略。
如图17所示当分页功能进到步S40时,在CPU1104判定是否有来自主机(即控制终端)的分页要求(要求执行分页功能),(步S400)。如回答YES,则选择由要求指定的分页功能操作模式(步S401)。当一个特定的移动站从通信链路中取消或当通信的优先度被改变时,则对分页功能的要求包括移动站的条件(简称为“改变的条件”)。在步S401要选择的操作模式是上述之类任何一种。虽然并不限于此。在选择了第一处理模式情况下,要分析来自移动站收到的数据是否满足改变的条件(步S402),例如根据分析的结果,在未示出的控制寄存器(步403)中设定这样的控制信息,该信息用于禁止传输允许命令在一个预定的周期中作为数据信号被发送到具有相应信道的移动站中。在第二处理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从移动站收到的数据被分析(步S404)。根据这一分析结果,相应信道的移动站的优先度被确定(步S405)。上述未示出的控制寄存器以预定的信息设定,使得所收到的来自移动站的数据能按照该先度进行处理(步S406)。在选择第三处理模式的情形下,所收到的来自移动站的数据被分析(步S407)。根据这一分析结果,上述未示出的控制寄存器以预定的信息设定,使得来自预定的那些转动站的数据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内不能被接收。如果在步S400的判定中没有作出分页要求或当步S403,S406或S408的处理终止时,则如图16所示CPU1104的控制返回到步S2的处理过程。
这时,信道设定过程(步S3)要参照上述未示出的控制寄存器来考虑发送对象的移动站的优先度。而且在设定传输数据的处理中(步S4),对于被禁止传输的移动站则传输允许命令是不被使用的,但是未定义的或禁止传输的命令是设置在传输数据中的。
图18表示出移动站显示单元126的一个详细例子。如图所示,该显示单元126分为第一显示单元1261与第二显示单元1262。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61的构成包括一个段型或点阵型液晶显示器1263与一个用于控制该液晶显示器1263驱动的液晶驱动控制电路1264,以显示字符或符号,虽然并不特别限于此。待显示的信息通过输入/输出端口1211B从控制微计算机121提供。例如,在移动站用作博弈机的操作终端的情形,该第一显示单元1261可显示字符数据,包括相应的移动站自身的信道号码(即相庆于移动站辨别信息的移动站号码),当前日期和时间日历以及博弈开始所经过的时间。该第二显示单元1262的构成包括:点阵型液晶显示器1265;用于提取在液晶显示器1265中待显示的显示数据的视频RAM1266;用于控制提取视频RAM1266的提取控制电路1267;液晶驱动控制电路1268,用于基于所提取的显示数据而驱动并控制该液晶显示器1265;色彩控制电路1269,用于在彩色显示时改变彩色显示的组成,虽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第二显示单元1262是用于显示所收到的来自基站的字符数据或图象数据这样要更为精细的信息的,并且被显示的信号是通过输入/输出端口1211B由控制微计算机121提供的。第一和第二显示单元1261与1262的显示操作是根据由控制微计算机121所提供的命令或控制数据确定的。
图10表示用于基站的另一控制微计算机的框图,如图所示,该控制微计算机140具有CPU141和在单晶硅的单独的半导体基片上形成的外围功能。CPU141的构成包括:指令执行单元142,程序计数器(简称为“PC”)143;寄存器144和微程序ROM(简称为“μROM”)145,虽然并不特别限于此。程序计数器143锁存相继被扩行的宏指令(也将简称为“指令”)地址。微程序ROM145存储由多个微指令构成的微程序。当按照程序记数器的值,宏指令由CPU141取出时,这些宏指令被微地址解码器解码而生成微程序ROM145的访问地址。结果是,对应于该宏指令的微指令系列的前导微指令从微指令ROM145中被读出。该微指令系列的第二及相继的微指令的访问地址由此前刚刚被读出的微指令的下一地址信息域中所述的地址指明,并提供给微程序ROM145。从微程序ROM145如此相继读出的微指令被微指令解码器解码,使得生成用于控制各单元的控制信号。在指令执行过程被中断改变的情况下,指令控制单元执行设定程序计数的处理,使得程序先导宏指令地址用于规定被改变的处理。上述指令执行单元应理解为包括上述微地址解码器,微指令解码器和指令控制单元及一个用于操作数据和地址的操作电路。
控制微计算机140的外围功能的构成包括:操作程序存储ROM151;用于提供CPU141的工作区域或数据暂存区域的RAM147;定进器148;中断控制电路146;用于通过外部终端从波形形成单元输入传输信号的输入单元150;用于通过外部终端向驱动单元112输出传输信号的输出单元149;用于通过外部终端与诸如个人计算机这类控制单元160转移数据的输入/输出单元152;以及一个分频电路153,该电路用于分解来自配置于控制微计算机140外部的晶体振荡器190的脉冲信号频率,以产生和提供分频信号给CPU141等。CPU141,操作程序存储ROM151,数据暂存RAM147,定进器148,中断控制电路146,输入单元150,输出单元149以及输入/输出单元152能够通过内部总线154彼此相互转移数据。顺便提及,该内部总线154包括一个地址总线,一个数据总线和一个控制总线(但未示出)。
与图6的结构相比发现区别在于微程序型的CPU141,区别还在于定时器148的结构包括一个多信道定时器计数器,虽然象在图6中那样,这个定时器也是仅用一个电路方框表示的。附带一提,移动站120与130的控制微计算机也可采用类似于上述除去ROM151的程序以外的构造。
控制微计算机140的操作将参照图19按图示说明,控制微计算机140具有一个信号发送周期,一个响应等待周期,一个信号接收周期和一个信号发送准备周期。在信号发送周期,直至此时存储在RAM147的向移动站传输的数据通过指令执行单元142的控制读出到寄存器144。然后,数据的“1”/“0”值的判定从写入到寄存器144的数据先导位由指令执行单元142执行。之后,指令执行单元142对输出单元149时行控制使得能够按照已判定的数据值从输出单元149输出预定的电压达预定的时间周期。这时,上述输出预定电压预定的周期是通过定时器148按照预先设定的输出周期信息控制的。如果指令执行单元142判定电平为“1”,则输出单元149输出高电平电压,而如果判定为“0”电平,则输出低电平电压,另然并不特别限于此。上述的操作对所有写入寄存器144而向移动站传输的数据都被执行。在写入寄存器144的传输数据已被输出到驱动单元122之后,则进入响应等待周期,这时控制微计算机140将不再通过输出单元149和输入单元150转移传输信号。当传输信号从波形形成单元114输入到输入单元150时,指令执行单元142被启动,于是中断控制单元146向CPU141输出中断信号。然后CPU141中的指令执行单元142中断在响应等待周期之中已被执行的操作,使得被输入到输入单元150的传输信号被判定“1”/“0”电平。其结果,“1”或“0”这样的信息被锁存在RAM147中。这时,输入到输入单元150的电压在由定时器148控制的预定的时间间隔中被判定“1”/“0”电平。然后,所收到的数据由CPU读出并通过输入/输出端口转移到控制终端。
图20表示应用光通信和传输信号处理系统的一个总体框图。该系统的构成包括:用作控制终端的个人计算机本体800,作为个人计算机本体800的外设的键盘802,博弈机操作终端805,807与809,跟踪球816,操纵杆814,打印机812,硬盘驱动器(HDD)801,基站801以及多个移动站803,804,806,808,811,813,815,与817。键盘802,博弈机操纵终端805,807与809,跟踪球816,操纵杆814,打印机812与硬盘驱动器(HDD)810分别与移动站803,804,806,808,816,815,812与811连接。个人计机本体800与基站801连接。基站与移动站通过光通信按照如图14至17所述的传输顺序进行数据传输。该系统亦可按以下两种方式构成。第一种方式仅包括控制终端800,博弈机操作终端805,807与809,基站801与移动站804,806与808;第二种方式仅包括控制终端800,键盘802,打印机813基站810与移动站803及813。这一系统的构成也可按要求修改。
根据至此对实施例的说明可得到以下的结果。
(1)移动站判别信息(如帧同步信号302所示)由基站110指定给各个移动站120与130。该基站110输出包含移动站判别信息的传输信号,该判别信息用于判别传输匹配的移动站。根据包含在传输信号中的判别信息,移动站120与130识别它们是否为传输匹配对象。对应于移动站判别信息的移动站当它收到该转输信号时分析该信号。该移动站如果应当对正发送的基站作出某种响应,作为对基站的响应它发送它的传输信号。以这种方式,随着顺序地改变移动站判别信息,来自基站的传输来自移动站的响应传输周期地进行。这样以分时的方式对于被改变的移动站建立了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链路,并以半双工方式按连接关系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由于半双工数据通信从而不会同时出现由基站110到移动站的传输与由移动站到基站110的通信,于是单独一个基站110与多个移动站120与130之间的光学干扰得以避免。
而且,由于基站110同各移动站120与130之间的链路是以分时方式对于变化的移动站按顺序建立的,于是对于来自基站的传输必要的响应可立即作出,从而使得信息通信中的实时性的响应性得以改进。
结果是,先有技术绳塞连接系统中的一对一的通信,例如个人计算机与其外设之间或博弈机本体与其操作终端之是的通信,可不用绳塞而高可靠地实现。
如此形成的无绳式一对一通信的实现能与特定移动站与基站之间的专用传输相媲美。
(2)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的应用进一步改进了无绳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3)因为基站110支持分页功能,故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连接或链路可灵活地建立。例如,在基站与博弈机本体连接或移动站连接博弈机模作终端的情形下,分页功能可用于在博弈进行过程中设置障碍而使得在预定的时间内框绝来自博弈机控制终端的操作。而且由于基站数据处理器还赋与了可多变地设置移动站被分配定时的顺序的功能,这种定时使得可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向移动站传输,故使得基站对多个移动站的访问或通信的顺序可灵活多变。
(4)在与移动站连接的博弈机操作终端中包含显示控制单元126可与博弈机操作终端中包含显示控制单元126可与博弈的多面性易于相配,于是在博弈机本体中不能显示的内容能显示在该博弈机操作终端,或可显示为进行该博弈而要向其余博弈机操作终端专门发送的信息。
虽然我们的发明已结合其实施例特别地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能够在不背离其要旨的情况下自然地作出各种修改。例如,实现分时半双工信息传输的规程的控制过程不应限于如参照图14与15所进行的说明那样,应用定时器仅仅使用中断的控制,而定时规定控制信号可应用专门的定时控制器而先期产生。
在到此所作的说明中,我们的发明是在用于作为其应用背景的光通信的情况下进行陈述的,但本发明也可用于应用散频调制的高频无线通信。
通过这里所透露的本发明的例证而得到的结果将简述如下。
(1)通过顺序改变之间连接,以及在所建立的连接中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通信是以半双工方式进行的。于是避免了从基站到移动站以及从移动站到基站的同时的传输,于是可防止单个基站与多个移动站之间的无线电干扰以及光通信中的光干扰。
(2)由于上述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连接的建立是以分时的方式对不同的移动站顺序发生的,于是对于来自基站的传输的必要响应可立即发生,而改进了信息传输中的实时性和响应性。
(3)由于这些效能,不论在现有的诸如个人计算机与其外设的塞绳电路系统还是博弈机本体与基控制终端之间都可以无塞绳方式高可靠地实现线性通信。
(4)这些无塞绳线性通信的实现可改进可用性与处理并从而改进了改变装用的设备配置的可行性。
(5)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的应用时而改进了无绳式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6)由基站所支持的分页功能使得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连接的建立具有灵活性。
(7)与移动站连接的博弈机操作终端中包含有显示控制单元可使得易于适应博弈的多变性,而在博弈机操作终端中可显示那些在博弈机本体不能显示的辅助内容或按博弈的进程来看需要专门发送给其余博弈机操作终端的信息。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发送/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和多个移动站,
其中该基站包括:基发送器,用于向每一移动站在预定的时间间隔无线发送上述基站的信息,这些移动站是由来自上述基站向这些移动站发送的移动站判别信息指定的;以及基接收器,用于无线接收来自上述移动站的信息。以及
其中每个上述移动站包括:用于无线接收来自上述基站的信息地移动接收器,以及可被上述移动站判别信息指定的移动发送器,该发送器用于响应来自上述基站信息在上述预定的时间间隔范围内向该基站无线发送来自移动站的信息。
2、基于权利要求1的一种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其中上述的基发送器和上述移动发送器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与第二光发射单元,这些发射单元用于输出作为光信号而被发送的信息,以及
其中上述基接收器和上述移动接收器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和第二光接收单元,这些接收单元用于把所收到的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输出该电信号。
3、基于权利要求2的一种信息发送/接收系统,
其中上述基站包括:第一定时信号产生器,该产生器用于产生第一定时信号,该信号能使上述基站的信息在上述预定地时间间隔被发送到每一上述移动站;以及基站数据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每当上述第一定时信号产生时就改变上述移动站判别信息而把该已改变了的移动站判别信息提供给上述基站发送器,并用于分析来自上述移动站并由该基站接收器所接收的信息,以及
其中上述每一移动站包括;可由上述移动站判别信息指定的第二定时信号产生器,该产生器用于产生第二定时信号,该信号可使得来自该移动站的信息响应来自该基站的信息并在上述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被发送到上述基站;以及移动站数据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分析来自该基站并被该移动站接收器接收的信息,并用于与上述第二定时信号同步地把行将被发送到该基站的该移动站信息提供给上述移动站发送器。
4、基于权利要求3的一种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其中上述基站发送器还包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用于响应该基站数据处理器提供的信号而驱动上述第一光发射单元。
其中上述基站接收器还包括一个第一波形形成单元,用于形成上述电信号的波形,将该已成形的电信号提供经上述基站数据处理器,该电信号是通过转换由上述第一光接收单元接收的光学信号而获得的。
其中上述移动站发送器还包括一个第二驱动单元,用于响应来自上述移动站数据处理器所提供的信号而驱动上述第二光发射单元,以及
其中上述移动站接收器还包括用于形成上述电信号波形的第二波形形成器,将该已成形的电信号提供给上述移动站数据处理器,上述电信号是通过转换由上述第二光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光学信号而得到的。
5、基于权利要求4的一种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其中上述基站数据器还包括:用于向行将被发送的上述信息添加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的第一装置;以及照参由上述基站接收器接收的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用以检测/纠正错误的第二装置,以及
其中上述移动站数据处理器还包括:用于向行将发送的上述信息添加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的第三装置;以及通过参照包含在由上述移动站接收器所接收的信息中的上述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用以检测/纠正错误的第四装置。
6、基于权利要求5的一种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其中上述基站数据处理器还包括第二装置,用于限制在上述预定的时间间隔中向上述每一移动站的传输能行的定时所分配的上述移动站的范围。
7、基于权利要求6的一种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其中上述基站数据处理器还包括第六装置,用于对于在上述预定时间间隔中向上述每一移动站的传输能行定时,改变该基站访问上述被分配的移动站的顺序。
8、与多个移动站联接的一种基站,它包括:
用于生成从上述多个移动站判别一个预定站的判别信息的生成装置;
用于在预定的时间间隔中向由上述生成装置预定的上述每一移动站无线发送信息的第一传输装置。
9、基于权利要求8的一种基站,
其中上述第一传输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光发射单元,用于输出作为光信号被发送的信息。
10、基于权利要求9的一种基站,它还包括:
第一定时信号生成器,用于生成能使得信息在上述预定的时间间隔向每一个述移动站被发送的第一定时信号;以及
第一数据处理器,用于在每当产生上述第一定时信号时改变上述判别信息而将此改变了的判别信息提供给上述第一传输器。
11、基于权利要求10的一种基站,
其中上述第一传输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用于响应从上述第一数据处理器提供的信号而驱动上述第一光发射单元。
12、基于权利要求11的一种基站,
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处理器还包括用于向上述行将被发送的信息添加错误检测/纠正代码的第一装置。
13、基于权利要求12的一种基站,
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处理器还包括用于限制在上述预定的时间间隔中向上述每一移动站的传输能行定时所分配的上述移动站的范围的第二装置。
14、基于权利要求13的一种基站,
其中该第一数据处理器还包括第三装置,该装置用于对于在上述预定时间间隔中向上述每一移动站的传输能行定时,改变上述基站访问上述被分配的移动站的顺序。
15、基于权利要求14的一种基站,它还包括用于无线接收来自上述移动站信息的第一接收器,
其中上述第一接收器包括一个第一光接收单元,用于把从上述移动站所接收的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输出该电信号。
CN94101192A 1993-02-03 1994-02-03 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108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150/93 1993-02-03
JP1615093 1993-02-03
JP325921/93 1993-11-29
JP5325921A JPH06291732A (ja) 1993-02-03 1993-11-29 情報伝送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13A true CN1110813A (zh) 1995-10-25

Family

ID=2635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1192A Pending CN1110813A (zh) 1993-02-03 1994-02-03 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19361A (zh)
JP (1) JPH06291732A (zh)
KR (1) KR940020196A (zh)
CN (1) CN1110813A (zh)
TW (1) TW24585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9497C (zh) * 2001-10-31 2008-01-02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计价器税控信息的方法
CN105812055A (zh) * 2016-03-30 2016-07-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半双工时分rgb led模组双向可见光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4889B2 (ja) * 1996-01-17 2002-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方法
JPH10272257A (ja) * 1997-03-28 1998-10-13 Casio Comput Co Ltd 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機
US5978117A (en) * 1997-08-29 1999-11-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flexible wavelenght multiplexing
US5903851A (en) * 1997-10-03 1999-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Radio link short hold mode for mobile circuit data applications
US6271815B1 (en) * 1998-02-20 2001-08-07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ndy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US6659860B1 (en) * 1998-05-12 2003-12-09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Game device, game machine operation device and game system which employ a half-duplex ser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game device two-way communication method
US6418538B1 (en) * 1998-07-06 2002-07-09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transactions over a half duplex link
JP4697500B2 (ja) * 1999-08-09 2011-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4039654B2 (ja) * 1999-11-22 2008-01-30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端末を用いた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US9019899B2 (en) * 2001-09-27 2015-04-28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of frames of digital information
TWI301023B (en) * 2005-11-22 2008-09-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US8032030B2 (en) * 2008-05-30 2011-10-04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ultiple core system
US8294483B2 (en) * 2008-05-30 2012-10-2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Testing of multiple integrated circuits
KR101683881B1 (ko) * 2009-11-06 2016-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시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수신측 가시 프레임 출력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002946A (ja) 2012-06-19 2014-01-09 Sanken Electric Co Ltd Led照明用電源
WO2016147474A1 (ja) 2015-03-16 2016-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光信号発生装置、及び光信号受信装置
JP6551785B2 (ja) 2015-09-10 2019-07-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提示方法、サーバ、及び、情報提示システム
JP6744790B2 (ja) * 2016-09-06 2020-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9563A (en) * 1978-04-18 1983-08-16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Fiber optics high speed modem
JPS61105138A (ja) * 1984-10-29 1986-05-23 Nec Corp 無線電話装置
JPS62147846A (ja) * 1985-12-23 1987-07-01 Hitoshi Yamazaki 腕時計兼用光空間伝播型通信機
JPH0632144B2 (ja) * 1987-04-08 1994-04-27 ニツタン株式会社 環境異常警報装置
US4998245A (en) * 1987-12-17 1991-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collective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llection devices
JPH01156640U (zh) * 1988-04-19 1989-10-27
JPH0810844B2 (ja) * 1988-04-22 1996-01-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配電系統の状態監視方法
US5054787A (en) * 1988-11-10 1991-10-08 Selectro-Vision, Ltd. Portable validation unit for gaming system
US5005014A (en) * 1989-05-22 1991-04-02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ally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 back responses
FR2651396B1 (fr) * 1989-08-31 1991-12-20 Abiven Jacques Dispositifs de bouclage pour systemes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a l'alternat.
JPH048046A (ja) * 1990-04-26 1992-01-13 Fujitsu Ltd システム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の空きチャンネル検索方法および装置
CA2047251C (en) * 1990-07-18 1995-07-18 Daisuke Ishii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hich can be tested by radio and optical test signals
JPH04137836A (ja) * 1990-09-28 1992-05-12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マルチチヤンネル光信号伝送装置
GB9024684D0 (en) * 1990-11-13 1991-01-02 Cognito Group Ltd A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9497C (zh) * 2001-10-31 2008-01-02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计价器税控信息的方法
CN105812055A (zh) * 2016-03-30 2016-07-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半双工时分rgb led模组双向可见光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619361A (en) 1997-04-08
JPH06291732A (ja) 1994-10-18
KR940020196A (ko) 1994-09-15
TW245859B (zh) 199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13A (zh) 信息发送/处理系统
EP1471691A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ybrid wire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2818C (zh) 打印设备、具有其的系统、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JP3378694B2 (ja) 情報伝送装置
CN1326131A (zh) 图象显示系统
US20160293069A1 (en) Signboard apparatus and signboard system
SG13111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794163A (zh) 适配器和存储单元
CN1955974A (zh) 应用程序提供系统和方法、便携终端设备、服务器设备
CN1520062A (zh) 局探索处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AU2003289830A1 (en) Method of process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CN1756297A (zh)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装置及收发方法
CN1881120A (zh) 通信主机站的起动时控制方法
CN1842778A (zh) 多接口数据获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220A (zh) 成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1624670A3 (en) Digital cable TV receiver, diagnostic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data structure of DVI status report
US201703643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print device status information using a light indicator feedback mechanism
CN1612768A (zh) 遥控系统
EP0788254A3 (en) Data structure,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JP2009130725A (ja) 可視光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光受信装置
US8249209B2 (en) Synchronous one-bit interface protocol or data structure
JP2006327017A (ja) 印刷装置及び条件設定方法
CN1130100C (zh) 移动通信设备,用于移动数据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573676A (zh) 打印装置及其显示方法、打印系统及其显示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09688393A (zh) 一种投屏控制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