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8052A -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78052A CN111078052A CN201911322476.6A CN201911322476A CN111078052A CN 111078052 A CN111078052 A CN 111078052A CN 201911322476 A CN201911322476 A CN 201911322476A CN 111078052 A CN111078052 A CN 1110780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electrode
- area
- electrodes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该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由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构成,在第二触控区域中设置有多组触控电极单元,每组触控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触控电极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至少两个触控子电极,且触控子电极的面积小于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这样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预设触控阈值,使得预设触控阈值大于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时产生的触控信号,且小于操作体同时覆盖同一组触控电极单元中的所有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时产生的触控信号,进而使得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时无法触发触控操作,以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触控区域出现误触发的概率,提升了用户对于显示面板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用户对于显示效果的要求,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越来越高,以获得更加良好的视觉和显示效果。
目前将屏占比超过一定值(例如80%)的显示面板称为“全面屏”,这类“全面屏”由于具有超窄的边框而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也正是由于“全面屏”的边框较窄,使得用户在握持、阅读显示内容等非触控需求时,很容易出现由于手指或手掌误覆盖边框附近的显示区而出发边框附近区域的触控响应的情况,这种误触发的情况给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以实现降低显示面板的误触发概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误触效果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朝向出光面一侧的触控电极层;其中,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区域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
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包括多组触控电极单元,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至少两个触控子电极,所述触控子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
一种防误触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防误触的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面板中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的触控信号;
判断所述触控信号是否大于预设触控阈值,如果是,则响应触控操作,如果否,则忽略所述触控信号;
所述预设触控阈值小于操作体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区域中的一组触控电极时的触控信号值,且大于所述操作体仅覆盖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单个触控子电极时的触控信号值。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由第一触控区域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构成,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设置有多组触控电极单元,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至少两个触控子电极,所述触控子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这样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预设触控阈值,使得预设触控阈值大于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时产生的触控信号,且小于操作体同时覆盖同一组触控电极单元中的所有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时产生的触控信号,进而使得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时无法触发触控操作,而只有在同时覆盖同一组触控电极中的所有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时才会触发触控操作,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触控区域出现误触发的概率,提升了用户对于显示面板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误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4为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0和位于所述基板100朝向所述出光面一侧的触控电极层200;其中,
所述触控电极层200包括第一触控区域210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220;
所述第二触控区域220中包括多组触控电极单元,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221,所述触控电极组221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至少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
图2、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几种可行的第二触控区域220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位置关系,此外,图2-4中还示出了第一触控区域210中的触控电极211以及连接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连接线221B,在图2中,第二触控区域220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三方向D3一侧,所述第三方向D3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延伸方向;
在图3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220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四方向D4一侧,所述第四方向D4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短边延伸方向。
在图4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220同时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一侧。
当然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22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三方向的两侧和第四方向的两侧的任意一侧或多侧,例如所述第二触控区域220可以同时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三方向的两侧,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四方向的两侧,还可以同时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三方向的两侧以及第四方向的一侧,或者同时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四方向的两侧以及第三方向的一侧,或者同时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第四方向的两侧以及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即所述第二触控区域220可以包围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四周。
在图2-图4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220中的触控电极组221均以包括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为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包括的触控子电极221A数量还可以为3个、4个、5个或更多个,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触控检测过程中,触控子电极221A以及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中的触控电极均作为构成触控电容的电极板存在,而根据平板电容的计算公式(ε表示两电极板之间的介电常数,S表示两电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k表示静电力常量,C表示平板电容的电容值)可知,构成电容的电极板的面积越大,电容的电容值就越大,当操作体覆盖电极板时产生的触控信号就会越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预设触控阈值,使得预设触控阈值大于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产生的触控信号,且小于操作体同时覆盖同一组触控电极单元中的所有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221A时产生的触控信号,进而使得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无法触发触控操作,而只有在同时覆盖同一组触控电极中的所有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221A时才会触发触控操作,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触控区域220出现误触发的概率,提升了用户对于显示面板的使用体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操作体覆盖触控子电极221A是指操作体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接触面在所述触控电极层20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相应的,操作体覆盖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中的触控电极是指操作体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接触面在所述触控电极层20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电极。
通常情况下,所述基板100是指形成阵列基板的衬底结构,参考图5,图5为所述基板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了形成完整的阵列基板,所述基板100上通常需要设置有交叉设置的多条栅极线112和多条数据线111;
多条栅极线112和数据线111的交叉限定区域内用于设置显示像素116和像素电路。此外图5中还示出了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14、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15以及数据驱动电路113,其中,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14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15用于为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扫描信号,所述数据驱动电路113用于为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
对于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而言,所述显示像素116和像素电路的构成不同,例如当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时,所述像素电路为单个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所述显示像素116可以由像素电极以及液晶构成。如图5所示,对于有机发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而言,所述显示像素116可以由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构成,所述像素电路可以为7T1C像素电路或者2T1C像素电路等,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另外,在图5中,所述显示像素116的栅极驱动方式为交叉驱动,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像素116的栅极驱动方式还可以为单边驱动或双边驱动等,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
对于不同种类的显示面板,所述触控电极层的设置位置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所述触控电极层可以由阵列基板中的第一层金属M1或第二层金属M2制备,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而言,所述触控电极层可以由外挂的触控模组中的金属层或导电薄膜层制备,也可以直接制备在阵列基板的封装层上,本申请对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为了实现给触控电极层施加相应的触控扫描信号以实现具体的触控功能,所述显示面板还需要包括触控芯片,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芯片300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以及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均电连接,在工作过程中为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以及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提供触控扫描信号,以使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构成自容式触控电极或互容式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并使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构成自容式触控电极或互容式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
相应的,所述触控芯片300可以根据触控电极层的设置位置的不同绑定在显示面板的不同结构层上,例如可以直接绑定在所述基板上,也可以绑定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盖板或者封装层等结构上,还可以绑定在与基板电连接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上,本申请对所述触控芯片300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可选的,所述触控芯片300可以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进行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检测,也可以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进行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检测,即所述触控芯片300控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进行触控检测的方式和控制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进行触控检测的方式可以不同,例如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可以构成自容式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可以构成互容式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此时所述触控芯片300为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提供触控扫描信号,并同时检测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反馈的触控信号,所述触控芯片300为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作为驱动电极(TX)的触控子电极221A提供触控扫描信号,并检测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作为感应电极(RX)的触控子电极221A反馈的触控信号。
当然地,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也可以构成互容式触控电极配合触控芯片300进行触控检测,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也可以构成自容式触控电极配合触控芯片300进行触控检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子电极221A可以均作为自容式触控电极或互容式触控电极,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仍然参考图6,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之间彼此电连接,因此所述触控芯片300通过单根走线与一组触控电极组中的一个触控子电极221A连接,即可实现与该组触控电极组中的所有触控子电极221A的电连接。另外,一般情况下不会将触控芯片300通过多根走线分别与一组触控电极组中的所有触控子电极221A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会使得一组触控电极组中的每个触控子电极221A都会给触控芯片300一个触控信号,还需要触控芯片300对一组触控电极组中的所有触控子电极221A传输的触控信号进行叠加,会额外增加触控芯片300的运算量。
下面对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中不同的触控电极构成方式进行描述,参考图7和图8,图7和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211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在图7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11;
所述触控电极211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即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210的一个触控电极211即为一个触控电容的电极板,而操作体则为该触控电容的另一个电极板,操作体与所述触控电极211的正对面积以及距离影响着该触控电容的电容值大小,当操作体覆盖所述触控电极211时,产生的触控信号大于预设触控阈值,以实现触发触控操作的目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图7中,连接所述触控电极211与触控芯片300的连接线仅用于示意触控电极211和触控芯片300电连接,并不代表这些连接线的真实连接或布置方式。
在图8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与所述触控芯片300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串211A,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且与所述触控芯片300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串211B;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电极串211A和第二电极串211B均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触控电极;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串和第二电极串构成多个互容式触控电极。
在图8中,D1表示所述第一方向,D2表示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串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上依次串接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串中用于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走线可以由制作所述触控电极的同层金属制作,所述第二电极串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上依次串接的触控电极,为了表示清楚,图8中还示出了第二电极串211B中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走线,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第二电极串211B中的走线和第一电极串211A中的走线通常由不同层的金属制作,所述第二电极串211B中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走线通常通过过孔等工艺在不同于触控电极所在层的金属制作,有利于降低第二电极串211B中的走线与第一电极串211A中的触控电极之间的信号串扰。
多个第一电极串和多个第二电极串构成了多个互容式触控电极,每个互容式触控电极构成一个触控电容,当操作体覆盖所述触控电容所在区域时,操作体上携带的电荷影响触控电容的电容值,从而产生相应的触控信号,当产生的触控信号大于预设触控阈值时,触发操作体覆盖位置的触控操作。
对于第二触控区域而言,参考图9和图10,图9和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的构成示意图。
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一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所述触控电极组221包括彼此连接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在图9中,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的数量为两个,在实现降低第二触控区域误触发概率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组221的布置难度。
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彼此连接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作为自容式触控电极的一个电极板,当操作体覆盖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操作体作为另一个电极板与两个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构成一个触控电容,如前文所述,操作体与两个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构成的电极板的正对面积影响着触控电容的大小,通过设置合理的预设触控阈值,可以使得操作体仅覆盖一组触控电极组221中的单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不触发触控操作,而当操作体同时覆盖一组触控电极组221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才触发触控操作,实现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目的。
可选的,仍然参考图9,为了使得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效果更加明显,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L1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范围为0.8-1.2cm。
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3-0.6。
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例如可以是0.3、0.4、0.5或0.6等,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越小,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产生的触控信号就越小,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效果就越好,但是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也不宜过小,以避免第二触控区域中触控操作触发灵敏度过低的情况出现。
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例如可以是0.8cm、0.9cm、1.0cm、1.1cm或1.2cm等,一般情况下,预设间距的取值越大,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效果就越好,但由于操作体需要同时覆盖一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所有触控子电极221A才可以实现触发触控操作的目的,因此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也不可以过大,以避免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操作的触发难度过大的问题出现。
在图10中,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2211包括两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2211包括两个驱动电极和两个感应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单元2211中的两个所述驱动电极彼此连接,两个所述感应电极彼此连接;
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2211中的两个彼此连接的驱动电极和两个彼此连接的感应电极为互容式触控电极。
在图10中,一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包括两个彼此连接的触控子电极221A,这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作为感应电极,另一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包括两个彼此连接的触控子电极221A,这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作为驱动电极。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2211中的两个彼此连接的驱动电极和两个彼此连接的感应电极为互容式触控电极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减小和显示面板中像素电极或者其他电路之间的信号串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触控性能。
在图10中,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触控子电极221A的数量为两个,在实现降低第二触控区域误触发概率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组221的布置难度。
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2211中的两个触控电极组221分别作为触控电容的两个电极板,当操作体同时覆盖一个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由于操作体携带的电荷对于触控电容的电容值的影响,产生相应的触控信号,通过设置合理的预设触控阈值,可以使得操作体仅覆盖一组触控电极组221中的单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不触发触控操作,而当操作体同时覆盖一组触控电极组221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才触发触控操作,实现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目的。
可选的,仍然参考图10,为了使得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效果更加明显,所述触控电极单元2211中两个所述驱动电极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两个所述感应电极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
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范围为0.8-1.2cm。
在附图10中,标号L2表示同一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感应电极或驱动电极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
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3-0.6。
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例如可以是0.3、0.4、0.5或0.6等,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越小,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221A时产生的触控信号就越小,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效果就越好,但是所述触控子电极221A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也不宜过小,以避免第二触控区域中触控操作触发灵敏度过低的情况出现。
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例如可以是0.8cm、0.9cm、1.0cm、1.1cm或1.2cm等,一般情况下,预设间距的取值越大,降低第二触控区域中误触发概率的效果就越好,但由于操作体需要同时覆盖一组所述触控电极组221中的所有触控子电极221A才可以实现触发触控操作的目的,因此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也不可以过大,以避免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操作的触发难度过大的问题出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1和图12,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和图12中,沿预设方向,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触控区域中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的间距。
所述预设方向可以是指显示面板的长边延伸方向(参考图11),也可以是指显示面板的短边延伸方向(参考图12),那么相应的,在图11中,L3表示沿预设方向,第一触控区域210中相邻的触控电极211之间的间距,L4表示沿预设方向,第二触控区域中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的两个触控子电极之间的间距。在图12中,L5表示沿预设方向,第一触控区域中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的间距,L6表示沿预设方向,第二触控区域中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的两个触控子电极之间的间距。
与前文中将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的目的类似,由于操作体需要同时覆盖一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才会触发触控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沿预设方向,将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第一触控区域中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的间距时,有利于使第二触控区域中的防误触效果更加明显。
但同样的,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221A之间的间距也不宜设置的过大,以避免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操作的触发难度过大的问题出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一侧的马达;
所述马达用于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被触发时执行预设振动波形。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一侧的马达可以在触控电极单元被触发时执行预设振动波形,以给用户反馈真实的物理振动,使得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可以模拟物理按键的触发反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4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400包括平面显示区410和至少一个弯折显示区420;
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平面显示区410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显示区420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通常称之为“曲面屏”,在这种类型的显示面板中,由于弯折显示区420的设置位置通常在显示面板边缘,且由于其弯折的形态,导致其更容易在握持等非触控需求状态时发生误触发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与所述弯折显示区420对应,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负责所述弯折显示区420的触控信号检测,有利于降低所述弯折显示区420的误触发概率。
在图13中,示出了两个对称设置的弯折显示区420,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弯折显示区420的数量还可以为1个、3个或4个等,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误触的方法,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误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防误触的方法包括:
S101:获取所述显示面板中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的触控信号;
S102:判断所述触控信号是否大于预设触控阈值,如果是,则响应触控操作,如果否,则忽略所述触控信号;
所述预设触控阈值小于操作体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区域中的一组触控电极时的触控信号值,且大于所述操作体仅覆盖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单个触控子电极时的触控信号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触控区域进行触控检测时,首先获取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的触控信号,将所述触控信号与所述预设触控阈值进行比较,只有在当所述触控信号大于预设触控阈值时才响应该触控信号进行相应的触控操作,由于所述预设触控阈值大于所述操作体仅覆盖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单个触控子电极时的触控信号值,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发生误触控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由第一触控区域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构成,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设置有多组触控电极单元,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至少两个触控子电极,所述触控子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这样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预设触控阈值,使得预设触控阈值大于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时产生的触控信号,且小于操作体同时覆盖同一组触控电极单元中的所有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时产生的触控信号,进而使得操作体仅覆盖单个触控子电极时无法触发触控操作,而只有在同时覆盖同一组触控电极中的所有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时才会触发触控操作,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触控区域出现误触发的概率,提升了用户对于显示面板的使用体验。操作体可以为手指、手掌或者其他用于触控操作的物体。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朝向出光面一侧的触控电极层;其中,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区域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
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包括多组触控电极单元,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组触控电极组,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至少两个触控子电极,所述触控子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子电极均连接的触控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一组所述触控电极组,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彼此连接的两个触控子电极,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范围为0.8-1.2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3-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两组所述触控电极组,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两个驱动电极和两个感应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两个所述驱动电极彼此连接,两个所述感应电极彼此连接;
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两个彼此连接的驱动电极和两个彼此连接的感应电极为互容式触控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两个所述驱动电极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两个所述感应电极的几何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
所述预设间距的取值范围为0.8-1.2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3-0.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电极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与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串,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且与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串;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电极串和第二电极串均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触控电极;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串和第二电极串构成多个互容式触控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预设方向,每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两个触控子电极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触控区域中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一侧的马达;
所述马达用于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被触发时执行预设振动波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和至少一个弯折显示区;
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平面显示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显示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14.一种防误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防误触的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面板中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单元的触控信号;
判断所述触控信号是否大于预设触控阈值,如果是,则响应触控操作,如果否,则忽略所述触控信号;
所述预设触控阈值小于操作体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区域中的一组触控电极时的触控信号值,且大于所述操作体仅覆盖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中的单个触控子电极时的触控信号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22476.6A CN111078052B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22476.6A CN111078052B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78052A true CN111078052A (zh) | 2020-04-28 |
CN111078052B CN111078052B (zh) | 2023-08-25 |
Family
ID=7031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22476.6A Active CN111078052B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7805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24236A (zh) * | 2020-02-28 | 2020-06-2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14265518A (zh) * | 2021-12-28 | 2022-04-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US11995283B2 (en) * | 2021-05-24 | 2024-05-28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Touch contro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compensation area electrodes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9516A (ja) * | 2002-12-19 | 2004-07-15 |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 ライト付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面入力型表示装置 |
US20120212433A1 (en) * | 2011-02-18 | 2012-08-23 | Pantech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
CN104615321A (zh) * | 2015-01-30 | 2015-05-13 |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装置 |
CN104714327A (zh) * | 2015-03-30 | 2015-06-1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
CN106293176A (zh) * | 2015-05-28 | 2017-01-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CN107315500A (zh) * | 2017-06-29 | 2017-11-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
CN107422932A (zh) * | 2017-08-01 | 2017-12-01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驱动方法 |
CN108334245A (zh) * | 2018-05-02 | 2018-07-27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
CN208061166U (zh) * | 2018-04-24 | 2018-11-06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12-20 CN CN201911322476.6A patent/CN1110780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9516A (ja) * | 2002-12-19 | 2004-07-15 |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 ライト付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面入力型表示装置 |
US20120212433A1 (en) * | 2011-02-18 | 2012-08-23 | Pantech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
CN104615321A (zh) * | 2015-01-30 | 2015-05-13 |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装置 |
CN104714327A (zh) * | 2015-03-30 | 2015-06-1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
CN106293176A (zh) * | 2015-05-28 | 2017-01-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CN107315500A (zh) * | 2017-06-29 | 2017-11-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
CN107422932A (zh) * | 2017-08-01 | 2017-12-01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驱动方法 |
CN208061166U (zh) * | 2018-04-24 | 2018-11-06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334245A (zh) * | 2018-05-02 | 2018-07-27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24236A (zh) * | 2020-02-28 | 2020-06-2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US11995283B2 (en) * | 2021-05-24 | 2024-05-28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Touch contro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compensation area electrodes |
CN114265518A (zh) * | 2021-12-28 | 2022-04-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4265518B (zh) * | 2021-12-28 | 2023-06-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78052B (zh) | 2023-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82000B2 (en) | Smartphone | |
US12086370B2 (en) | Touch input device | |
CN102841716B (zh) |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US9519374B2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8633899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ensing element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200064959A1 (en) | Temperature-compensated electrode sheet capable of detecting pressure and touch input device | |
CN108398822B (zh) | 触控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EP3270271B1 (en) |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 |
US982350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r filter as touch pad | |
US20190042019A1 (en) | Display panel, mobile terminal and driving method | |
US7050047B2 (en) | Signal line of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
JP2008134975A (ja) |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07805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 |
US10768753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 | |
US11287924B2 (en) | Touch substrate, touch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5135289A1 (zh) | 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102236187A (zh) | 触控显示面板 | |
US9753572B2 (en) | Touch panel,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WO2014045602A1 (ja) | 表示装置 | |
CN202711227U (zh) |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WO2018205582A1 (zh) | 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US10705642B2 (en) | Force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driving the same | |
TWI416924B (zh) | 觸控顯示面板、顯示器及行動電話 | |
CN112527159A (zh) |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 |
US10649263B2 (en) |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