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7639B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7639B
CN111077639B CN201811227915.0A CN201811227915A CN111077639B CN 111077639 B CN111077639 B CN 111077639B CN 201811227915 A CN201811227915 A CN 201811227915A CN 111077639 B CN111077639 B CN 111077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urvature
radius
image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79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7639A (zh
Inventor
曾明煌
张锡龄
陈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279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7639B/zh
Priority to US16/407,327 priority patent/US11243378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077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7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7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7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5<(R11+R12)/(R21+R22)<15;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小型化发展外,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具备高分辨率的能力,已知的成像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及高分辨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5<(R11+R12)/(R21+R22)<15;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0mm<f3+f4<15mm;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f/f5<0;-2.5<f5/f1<0;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4<BFL/TTL<0.55;其中,BFL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R21/R22<-0.5;其中,R21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R41/R11<2;其中,R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5<f/f2<-3;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0mm<f45<15mm;其中,f45为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其中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五透镜为双凹透镜,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
其中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或弯月型透镜,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5<(R31+R32)/(R41+R42)<2;其中,R31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2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2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2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2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4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4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4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6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6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6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8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8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8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五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0mm<f3+f4<15mm;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五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5<(R11+R12)/(R21+R22)<15;其中,R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及表十一,其中表一、表四、表七及表十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二、表五、表八及表十一分别为表一、表四、表七及表十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图1、3、5、7分别为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二、三、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其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S21、S31、S41为凸面,物侧面S11、S21、S31、S41与像侧面S12、S22、S32、S42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L22、L32、L42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4、S24、S34、S44与像侧面S15、S25、S35、S45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L23、L33、L43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6、S26、S36、S46为凸面,物侧面S16、S26、S36、S46与像侧面S17、S27、S37、S47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14、L24、L34、L44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S28、S38、S48与像侧面S19、S29、S39、S49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15、L25、L35、L45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11、S211、S311、S411为凹面,物侧面S110、S210、S310、S410与像侧面S111、S211、S311、S411皆为非球面表面。
另外,成像镜头1、2、3、4至少满足底下其中一条件:
10mm<f3+f4<15mm (1)
5<(R11+R12)/(R21+R22)<15 (2)
-2<f/f5<0 (3)
-2.5<f5/f1<0 (4)
0.4<BFL/TTL<0.55 (5)
-1<R21/R22<-0.5 (6)
0<R41/R11<2 (7)
-5<f/f2<-3 (8)
-5<(R31+R32)/(R41+R42)<2 (9)
10mm<f45<15mm (10)
其中,f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2、3、4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的有效焦距,f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12、L22、L32、L42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13、L23、L33、L43的有效焦距,f4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L44的有效焦距,f5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的有效焦距,f45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L44分别与第五透镜L15、L25、L35、L45组合的组合有效焦距,R1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的物侧面S11、S21、S31、S41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的像侧面S12、S22、S32、S42的曲率半径,R2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12、L22、L32、L42的物侧面S14、S24、S34、S44的曲率半径,R2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12、L22、L32、L42的像侧面S15、S25、S35、S45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13、L23、L33、L43的物侧面S16、S26、S36、S46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13、L23、L33、L43的像侧面S17、S27、S37、S47的曲率半径,R4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L44的物侧面S18、S28、S38、S48的曲率半径,R4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L44的像侧面S19、S29、S39、S49的曲率半径,TT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的物侧面S11、S21、S31、S41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于光轴OA1、OA2、OA3、OA4上的间距,BF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的像侧面S111、S211、S311、S411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于光轴OA1、OA2、OA3、OA4上的间距。使得成像镜头1、2、3、4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光圈ST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第五透镜L15及滤光片OF1。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11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二透镜L12可更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4为凹面,像侧面S15为凹面;第三透镜L13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17为凹面;第四透镜L14可更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8为凸面,像侧面S19为凸面;第五透镜L15可更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0为凹面;
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12与像侧面S113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1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1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等于12.000mm、光圈值等于2.89、镜头总长度等于12.029mm、视场等于27.3度。
表一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061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071
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072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081
表三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0)的计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0)的要求。
表三
f 12.000mm f<sub>1</sub> 7.105mm f<sub>2</sub> -2.818mm
f<sub>3</sub> 7.906mm f<sub>4</sub> 4.724mm f<sub>5</sub> -10.012mm
f<sub>45</sub> 13.436mm R<sub>11</sub> 3.620mm R<sub>12</sub> 11.698mm
R<sub>21</sub> -3.376mm R<sub>22</sub> 4.438mm R<sub>31</sub> 3.764mm
R<sub>32</sub> 31.745mm R<sub>41</sub> 4.022mm R<sub>42</sub> -12.678mm
TTL 12.029mm BFL 5.942mm
(R<sub>11</sub>+R<sub>12</sub>)/(R<sub>21</sub>+R<sub>22</sub>) 14.428 f<sub>3</sub>+f<sub>4</sub> 12.630mm f/f<sub>5</sub> -1.199
(R<sub>31</sub>+R<sub>32</sub>)/(R<sub>41</sub>+R<sub>42</sub>) -4.102 f<sub>5</sub>/f<sub>1</sub> -1.409 BFL/TTL 0.494
R<sub>21</sub>/R<sub>22</sub> -0.761 R<sub>41</sub>/R<sub>11</sub> 1.111 f/f<sub>2</sub> -4.259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图2C看出。图2A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2B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2C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2mm至0.14mm之间。
由图2B(图中的6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几乎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至1.2%之间。
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范围介于0.43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1.1656mm、2.3312mm、2.6226mm、2.914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83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7至1.0之间。
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光圈ST2、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第五透镜L25及滤光片OF2。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21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22为凹面;第二透镜L22可更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24为凹面,像侧面S25为凹面;第三透镜L23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27为凹面;第四透镜L24可更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28为凸面,像侧面S29为凸面;第五透镜L25可更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210为凹面;
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12与像侧面S213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2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1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四为图3中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四数据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等于11.662mm、光圈值等于2.89、镜头总长度等于11.901mm、视场等于28度。
表四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091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01
表四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五为表四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五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02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11
表六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0)的计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0)的要求。
表六
f 11.662mm f<sub>1</sub> 7.611mm f<sub>2</sub> -2.793mm
f<sub>3</sub> 7.244mm f<sub>4</sub> 4.732mm f<sub>5</sub> -10.000mm
f<sub>45</sub> 11.595mm R<sub>11</sub> 3.796mm R<sub>12</sub> 11.101mm
R<sub>21</sub> -2.969mm R<sub>22</sub> 5.077mm R<sub>31</sub> 3.483mm
R<sub>32</sub> 31.745mm R<sub>41</sub> 4.130mm R<sub>42</sub> -11.480mm
TTL 11.901mm BFL 5.047mm
(R<sub>11</sub>+R<sub>12</sub>)/(R<sub>21</sub>+R<sub>22</sub>) 7.067 f<sub>3</sub>+f<sub>4</sub> 11.976mm f/f<sub>5</sub> -1.166
(R<sub>31</sub>+R<sub>32</sub>)/(R<sub>41</sub>+R<sub>42</sub>) -4.793 f<sub>5</sub>/f<sub>1</sub> -1.314 BFL/TTL 0.424
R<sub>21</sub>/R<sub>22</sub> -0.585 R<sub>41</sub>/R<sub>11</sub> 1.088 f/f<sub>2</sub> -4.175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4A至图4C看出。图4A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4B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4C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4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3mm至0.08mm之间。
由图4B(图中的6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几乎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至2.0%之间。
由图4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范围介于0.43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8742mm、1.4570mm、2.0398mm、2.3312mm、2.6226mm、2.914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83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7至1.0之间。
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31、光圈ST3、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第五透镜L35及滤光片OF3。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31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32为凹面;第二透镜L32可更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4为凹面,像侧面S35为凹面;第三透镜L33可更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37为凸面;第四透镜L34可更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8为凸面,像侧面S39为凸面;第五透镜L35可更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10为凹面;
滤光片OF3其物侧面S312与像侧面S313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3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1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七为图5中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七数据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有效焦距等于11.410mm、光圈值等于2.89、镜头总长度等于11.838mm、视场等于28.6度。
表七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21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31
表七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八为表七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八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32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41
表九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0)的计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0)的要求。
表九
f 11.410mm f<sub>1</sub> 7.048mm f<sub>2</sub> -2.829mm
f<sub>3</sub> 7.526mm f<sub>4</sub> 4.942mm f<sub>5</sub> -10.012mm
f<sub>45</sub> 13.197mm R<sub>11</sub> 3.619mm R<sub>12</sub> 11.784mm
R<sub>21</sub> -3.014mm R<sub>22</sub> 5.290mm R<sub>31</sub> 4.618mm
R<sub>32</sub> -29.466mm R<sub>41</sub> 3.823mm R<sub>42</sub> -19.978mm
TTL 11.838mm BFL 5.588mm
(R<sub>11</sub>+R<sub>12</sub>)/(R<sub>21</sub>+R<sub>22</sub>) 6.768 f<sub>3</sub>+f<sub>4</sub> 12.468mm f/f<sub>5</sub> -1.140
(R<sub>31</sub>+R<sub>32</sub>)/(R<sub>41</sub>+R<sub>42</sub>) 1.538 f<sub>5</sub>/f<sub>1</sub> -1.421 BFL/TTL 0.472
R<sub>21</sub>/R<sub>22</sub> -0.570 R<sub>41</sub>/R<sub>11</sub> 1.056 f/f<sub>2</sub> -4.033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第6A至图6C看出。图6A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6B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6C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6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3mm至0.09mm之间。
由图6B(图中的6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几乎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至1.5%之间。
由图6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范围介于0.43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8742mm、1.4570mm、2.0398mm、2.3312mm、2.6226mm、2.914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83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9至1.0之间。
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7,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4沿着光轴OA4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41、光圈ST4、第二透镜L42、第三透镜L43、第四透镜L44、第五透镜L45及滤光片OF4。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4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41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42为凹面;第二透镜L42可更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4为凹面,像侧面S45为凹面;第三透镜L43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47为凹面;第四透镜L44可更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48为凸面,像侧面S49为凸面;第五透镜L45可更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410为凸面;
滤光片OF4其物侧面S412与像侧面S413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4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1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4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十为图7中成像镜头4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十数据显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有效焦距等于11.704mm、光圈值等于2.91、镜头总长度等于12.006mm、视场等于27.9度。
表十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51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61
表十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十一为表十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一
Figure BDA0001836426840000162
表十二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0)的计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0)的要求。
表十二
f 11.704mm f<sub>1</sub> 7.083mm f<sub>2</sub> -2.714mm
f<sub>3</sub> 8.963mm f<sub>4</sub> 4.708mm f<sub>5</sub> -14.917mm
f<sub>45</sub> 13.673mm R<sub>11</sub> 3.652mm R<sub>12</sub> 11.969mm
R<sub>21</sub> -3.045mm R<sub>22</sub> 4.498mm R<sub>31</sub> 4.206mm
R<sub>32</sub> 31.745mm R<sub>41</sub> 4.022mm R<sub>42</sub> -12.678mm
TTL 12.006mm BFL 5.960mm
(R<sub>11</sub>+R<sub>12</sub>)/(R<sub>21</sub>+R<sub>22</sub>) 10.746 f<sub>3</sub>+f<sub>4</sub> 13.671mm f/f<sub>5</sub> -0.785
(R<sub>31</sub>+R<sub>32</sub>)/(R<sub>41</sub>+R<sub>42</sub>) -4.153 f<sub>5</sub>/f<sub>1</sub> -2.106 BFL/TTL 0.496
R<sub>21</sub>/R<sub>22</sub> -0.677 R<sub>41</sub>/R<sub>11</sub> 1.101 f/f<sub>2</sub> -4.312
另外,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8A至图8C看出。图8A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8B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8C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8A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3mm至0.09mm之间。
由图8B(图中的6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几乎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对波长为0.430μm、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0%至1.6%之间。
由图8C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对波长范围介于0.4300μm至0.650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8742mm、1.4570mm、2.0398mm、2.3312mm、2.6226mm、2.914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83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8至1.0之间。
显见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凹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5<(R11+R12)/(R21+R22)<15;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0mm<f3+f4<15mm;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2<f/f5<0;
-2.5<f5/f1<0;
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4<BFL/TTL<0.55;
其中,BFL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R21/R22<-0.5;
其中,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R41/R11<2;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5<f/f2<-3;
其中,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0mm<f45<15mm;
其中,f45为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
该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第五透镜为双凹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或弯月型透镜,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5<(R31+R32)/(R41+R42)<2;
其中,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2为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5<(R11+R12)/(R21+R22)<15;
0.4<BFL/TTL<0.55;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BFL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
12.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5<(R11+R12)/(R21+R22)<15;
-1<R21/R22<-0.5;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R41/R11<2;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14.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5<(R11+R12)/(R21+R22)<15;
10mm<f45<15mm;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45为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CN201811227915.0A 2018-10-22 2018-10-22 成像镜头 Active CN111077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7915.0A CN111077639B (zh) 2018-10-22 2018-10-22 成像镜头
US16/407,327 US11243378B2 (en) 2018-10-22 2019-05-09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7915.0A CN111077639B (zh) 2018-10-22 2018-10-22 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7639A CN111077639A (zh) 2020-04-28
CN111077639B true CN111077639B (zh) 2022-07-01

Family

ID=7027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7915.0A Active CN111077639B (zh) 2018-10-22 2018-10-22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3378B2 (zh)
CN (1) CN111077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615B (zh) 2020-01-16 2021-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736322B (zh) * 2020-08-26 2020-11-06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485888B (zh) * 2020-11-25 2022-07-05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US11867920B2 (en) 2021-01-08 2024-01-09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Beam splitting and combin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740585B (zh) * 2021-01-08 2024-03-05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7311B (zh) * 2011-04-08 2014-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拾取鏡組
TWI436089B (zh) 2011-08-04 2014-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光學透鏡組
TWI440924B (zh) * 2011-09-06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頭組
TWI524109B (zh) * 2015-02-05 2016-03-0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US20160252708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Glory Science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JP6836142B2 (ja) * 2016-12-16 2021-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07037569A (zh) * 2017-01-20 2017-08-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TWI613480B (zh) * 2017-02-08 2018-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7639A (zh) 2020-04-28
US11243378B2 (en) 2022-02-08
US20200124827A1 (en)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7639B (zh) 成像镜头
CN109507782B (zh) 成像镜头
CN108957709B (zh) 广角镜头
CN110058385B (zh) 广角镜头
CN111487744B (zh) 成像镜头
CN111722356B (zh) 成像镜头
CN115016106A (zh) 成像镜头
TWI766956B (zh) 成像鏡頭(二十四)
CN110888225B (zh) 成像镜头
CN110261994B (zh) 成像镜头
CN109856758B (zh) 成像镜头
CN108345086B (zh) 成像镜头
TWI668480B (zh) 成像鏡頭(二十七)
CN110231706B (zh) 成像镜头
CN111290099B (zh) 成像镜头
CN108873248B (zh) 广角镜头
CN107390347B (zh) 成像镜头
CN113009678B (zh) 广角镜头
TWI709783B (zh) 廣角鏡頭(二十八)
TWI808056B (zh) 廣角鏡頭(十四)
TW201827877A (zh) 成像鏡頭(十四)
TWI735653B (zh) 成像鏡頭(二十)
CN113138453B (zh) 成像镜头
TWI805340B (zh) 廣角鏡頭(三十九)
CN112485883B (zh) 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