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5086B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5086B CN108345086B CN201710060930.XA CN201710060930A CN108345086B CN 108345086 B CN108345086 B CN 108345086B CN 201710060930 A CN201710060930 A CN 201710060930A CN 108345086 B CN108345086 B CN 1083450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urvature
- image
- radius
-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圈、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镜包括凹面朝向物侧及凸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像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的成像镜头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除了需具备较大视角的特性外,还需具备高分辨率的能力,现有的成像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较大视角及高分辨率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无法同时满足较大视角及高分辨率的特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具备较大视角及高分辨率的特性,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圈、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镜包括凹面朝向物侧及凸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像侧。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镜包括凹面朝向物侧及凸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像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满足以下条件:Vd1≤40;Vd2≤40;Vd3≤40;Vd4≤40;其中,Vd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系数,Vd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Vd3为第三透镜的阿贝系数,Vd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系数。
其中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第四透镜可更包括凸面朝向物侧。
其中第四透镜可更包括凹面朝向物侧。
其中第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0.6≤R11-R12≤0.7;0.3≤(R11-R12)/(R11+R12)≤0.4;-3.0≤(R21-R22)/(R21+R22)≤-2.0;-0.1≤(R31-R32)/(R31+R32)≤0.1;其中,R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6≤SL/TTL≤0.8;其中,SL为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9≤f/f1≤-0.6;-0.1≤f/f3≤0.4;3.0≤f4/f≤6.0;其中,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Vd1=Vd2=Vd3=Vd4;其中,Vd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系数,Vd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Vd3为第三透镜的阿贝系数,Vd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系数。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具备较大视角及高分辨率的特性,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
图2B是图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图。
图2C是图1的成像镜头的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4A是图3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
图4B是图3的成像镜头的畸变图。
图4C是图3的成像镜头的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6A是图5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
图6B是图5的成像镜头的畸变图。
图6C是图5的成像镜头的调变转换函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光圈ST1、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滤光片OF1及保护玻璃CG1。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
第一透镜L11为凸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1与像侧面S12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物侧面S13与像侧面S14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为凹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6为凹面,像侧面S17为凸面,物侧面S16与像侧面S17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14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为凸面,像侧面S19为凸面,物侧面S18与像侧面S19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10与像侧面S111皆为平面。
保护玻璃CG1其物侧面S112与像侧面S113皆为平面。
另外,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1满足底下十三条件中任一条件:
Vd11≤40 (1)
Vd12≤40 (2)
Vd13≤40 (3)
Vd14≤40 (4)
0.6≤R111-R112≤0.7 (5)
0.3≤(R111-R112)/(R111+R112)≤0.4 (6)
-3.0≤(R121-R122)/(R121+R122)≤-2.0 (7)
-0.1≤(R131-R132)/(R131+R132)≤0.1 (8)
0.6≤SL1/TTL1≤0.8 (9)
-0.9≤f1/f11≤-0.6 (10)
-0.1≤f1/f13≤0.4 (11)
3.0≤f14/f1≤6.0 (12)
Vd11=Vd12=Vd13=Vd14 (13)
其中,Vd11为第一透镜L11的阿贝系数,Vd12为第二透镜L12的阿贝系数,Vd13为第三透镜L13的阿贝系数,Vd14为第四透镜L14的阿贝系数,R111为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2为第一透镜L11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1为第二透镜L12的物侧面S13的曲率半径,R122为第二透镜L12的像侧面S14的曲率半径,R131为第三透镜L13的物侧面S16的曲率半径,R132为第三透镜L13的像侧面S17的曲率半径,SL1为光圈ST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TTL1为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f1为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f11为第一透镜L11的有效焦距,f13为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f14为第四透镜L14的有效焦距。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满足条件(1)至条件(13)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提升视角、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等于1.921mm、光圈值等于2.4、镜头总长度等于5.181mm、视角等于100度。
表一
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G: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第一透镜L11的阿贝系数Vd11=20.370,第二透镜L12的阿贝系数Vd12=20.370,第三透镜L13的阿贝系数Vd13=20.370,第四透镜L14的阿贝系数Vd14=20.370,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1=1.329mm,第一透镜L11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12=0.683mm,第二透镜L12的物侧面S13的曲率半径R121=1.263mm,第二透镜L12的像侧面S14的曲率半径R122=-3.72mm,第三透镜L13的物侧面S16的曲率半径R131=-0.828mm,第三透镜L13的像侧面S17的曲率半径R132=-0.883mm,光圈ST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SL1=3.365mm,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的间距TTL1=5.181mm,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f1=1.921mm,第一透镜L11的有效焦距f11=-2.652mm,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f13=27.019mm,第四透镜L14的有效焦距f14=8.09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Vd11≤40、Vd12≤40、Vd13≤40、Vd14≤40、R111-R112=0.646、(R111-R112)/(R111+R112)=0.321、(R121-R122)/(R121+R122)=-2.028、(R131-R132)/(R131+R132)=-0.032、SL1/TTL1=0.650、f1/f11=-0.724、f1/f13=0.071、f14/f1=4.211、Vd11=Vd12=Vd13=Vd14=20.370,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13)的要求。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图2C看出。图2A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2B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2C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16㎜至0.13㎜之间。
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1.3%至0%之间。
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高度分别为0.0000mm、0.6900mm、1.3800mm、2.0700mm、2.3000mm,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166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8至1.0之间。
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光圈ST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滤光片OF2及保护玻璃CG2。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
第一透镜L21为凸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1为凸面,像侧面S22为凹面,物侧面S21与像侧面S22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22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3为凸面,像侧面S24为凸面,物侧面S23与像侧面S24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23为凹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6为凹面,像侧面S27为凸面,物侧面S26与像侧面S27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24为凹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28为凹面,像侧面S29为凸面,物侧面S28与像侧面S29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10与像侧面S211皆为平面。
保护玻璃CG2其物侧面S212与像侧面S213皆为平面。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2满足底下十三条件中任一条件:
Vd21≤40 (14)
Vd22≤40 (15)
Vd23≤40 (16)
Vd24≤40 (17)
0.6≤R211-R212≤0.7 (18)
0.3≤(R211-R212)/(R211+R212)≤0.4 (19)
-3.0≤(R221-R222)/(R221+R222)≤-2.0 (20)
-0.1≤(R231-R232)/(R231+R232)≤0.1 (21)
0.6≤SL2/TTL2≤0.8 (22)
-0.9≤f2/f21≤-0.6 (23)
-0.1≤f2/f23≤0.4 (24)
3.0≤f24/f2≤6.0 (25)
Vd21=Vd22=Vd23=Vd24 (26)
其中,Vd21为第一透镜L21的阿贝系数,Vd22为第二透镜L22的阿贝系数,Vd23为第三透镜L23的阿贝系数,Vd24为第四透镜L24的阿贝系数,R211为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的曲率半径,R212为第一透镜L21的像侧面S22的曲率半径,R221为第二透镜L22的物侧面S23的曲率半径,R222为第二透镜L22的像侧面S24的曲率半径,R231为第三透镜L23的物侧面S26的曲率半径,R232为第三透镜L23的像侧面S27的曲率半径,SL2为光圈ST2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TTL2为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f2为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f21为第一透镜L21的有效焦距,f23为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f24为第四透镜L24的有效焦距。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满足条件(14)至条件(26)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提升视角、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三为图3中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三数据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等于1.971mm、光圈值等于2.0、镜头总长度等于4.978mm、视角等于90度。
表三
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G:非球面系数。
表四为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四
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第一透镜L21的阿贝系数Vd21=20.370,第二透镜L22的阿贝系数Vd22=20.370,第三透镜L23的阿贝系数Vd23=20.370,第四透镜L24的阿贝系数Vd24=20.370,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的曲率半径R211=1.249mm,第一透镜L21的像侧面S22的曲率半径R212=0.625mm,第二透镜L22的物侧面S23的曲率半径R221=1.471mm,第二透镜L22的像侧面S24的曲率半径R222=-3.384mm,第三透镜L23的物侧面S26的曲率半径R231=-1.393mm,第三透镜L23的像侧面S27的曲率半径R232=-1.14mm,光圈ST2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SL2=3.625mm,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的间距TTL2=4.978mm,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f2=1.971mm,第一透镜L21的有效焦距f21=-2.38mm,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f23=5.231mm,第四透镜L24的有效焦距f24=7.573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Vd21≤40、Vd22≤40、Vd23≤40、Vd24≤40、R211-R212=0.624、(R211-R212)/(R211+R212)=0.333、(R221-R222)/(R221+R222)=-2.583、(R231-R232)/(R231+R232)=0.100、SL2/TTL2=0.728、f2/f21=-0.828、f2/f23=0.377、f24/f2=3.842、Vd21=Vd22=Vd23=Vd24=20.370,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4)至条件(26)的要求。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4A至图4C看出。图4A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4B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4C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4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6㎜至0.10㎜之间。
由图4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2.4%至0%之间。
由图4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角度分别为0.00度、10.00度、20.00度、25.00度、35.00度、45.00度,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166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22至1.0之间。
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31、第二透镜L32、光圈ST3、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滤光片OF3及保护玻璃CG3。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
第一透镜L31为凸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31为凸面,像侧面S32为凹面,物侧面S31与像侧面S32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32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33为凸面,像侧面S34为凸面,物侧面S33与像侧面S34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33为凹凸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36为凹面,像侧面S37为凸面,物侧面S36与像侧面S37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34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38为凸面,像侧面S39为凸面,物侧面S38与像侧面S39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3其物侧面S310与像侧面S311皆为平面。
保护玻璃CG3其物侧面S312与像侧面S313皆为平面。
另外,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3满足底下十二条件中任一条件:
Vd31≤40 (27)
Vd32≤40 (28)
Vd33≤40 (29)
Vd34≤40 (30)
0.6≤R311-R312≤0.7 (31)
0.3≤(R311-R312)/(R311+R312)≤0.4 (32)
-3.0≤(R321-R322)/(R321+R322)≤-2.0 (33)
-0.1≤(R331-R332)/(R331+R332)≤0.1 (34)
0.6≤SL3/TTL3≤0.8 (35)
-0.9≤f3/f31≤-0.6 (36)
-0.1≤f3/f33≤0.4 (37)
3.0≤f34/f3≤6.0 (38)
其中,Vd31为第一透镜L31的阿贝系数,Vd32为第二透镜L32的阿贝系数,Vd33为第三透镜L33的阿贝系数,Vd34为第四透镜L34的阿贝系数,R311为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的曲率半径,R312为第一透镜L31的像侧面S32的曲率半径,R321为第二透镜L32的物侧面S33的曲率半径,R322为第二透镜L32的像侧面S34的曲率半径,R331为第三透镜L33的物侧面S36的曲率半径,R332为第三透镜L33的像侧面S37的曲率半径,SL3为光圈ST3至成像面IMA3于光轴OA3上的间距,TTL3为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至成像面IMA3于光轴OA3上的间距,f3为成像镜头3的有效焦距,f31为第一透镜L31的有效焦距,f33为第三透镜L33的有效焦距,f34为第四透镜L34的有效焦距。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满足条件(27)至条件(38)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提升视角、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五为图5中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五数据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有效焦距等于1.954mm、光圈值等于2.0、镜头总长度等于4.931mm、视角等于100度。
表五
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G:非球面系数。
表六为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六
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第一透镜L31的阿贝系数Vd31=20.370,第二透镜L32的阿贝系数Vd32=20.370,第三透镜L33的阿贝系数Vd33=22,第四透镜L34的阿贝系数Vd34=24,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的曲率半径R311=1.334mm,第一透镜L31的像侧面S32的曲率半径R312=0.709mm,第二透镜L32的物侧面S33的曲率半径R321=1.213mm,第二透镜L32的像侧面S34的曲率半径R322=-3.406mm,第三透镜L33的物侧面S36的曲率半径R331=-0.801mm,第三透镜L33的像侧面S37的曲率半径R332=-0.913mm,光圈ST3至成像面IMA3于光轴OA3上的间距SL3=3.094mm,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至成像面IMA3于光轴OA3上的间距TTL3=4.931mm,成像镜头3的有效焦距f3=1.954mm,第一透镜L31的有效焦距f31=-2.885mm,第三透镜L33的有效焦距f33=-70.946mm,第四透镜L34的有效焦距f34=10.178mm。由上述数据可得到Vd31≤40、Vd32≤40、Vd33≤40、Vd34≤40、R311-R312=0.625、(R311-R312)/(R311+R312)=0.306、(R321-R322)/(R321+R322)=-2.106、(R331-R332)/(R331+R332)=-0.065、SL3/TTL3=0.627、f3/f31=-0.677、f3/f33=-0.028、f34/f3=5.209,皆能满足上述条件(27)至条件(38)的要求。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6A至图6C看出。图6A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6B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6C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6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14㎜至0.08㎜之间。
由图6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2.1%至1.1%之间。
由图6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850μm的光线,分别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视场角度分别为0.00度、10.00度、20.00度、25.00度、35.00度、50.00度,空间频率介于0lp/mm至166lp/mm,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12至1.0之间。
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Claims (15)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凹面朝向该像侧;
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光圈;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像侧;
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9≤f/f1≤-0.6;
3.0≤f4/f≤6.0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该第四透镜更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该第四透镜更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6≤R11-R12≤0.7;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3≤(R11-R12)/(R11+R12)≤0.4;
-3.0≤(R21-R22)/(R21+R22)≤-2.0;
-0.1≤(R31-R32)/(R31+R32)≤0.1;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括光圈,设置于物侧与该第三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SL/TTL≤0.8;
其中,SL为该光圈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1≤f/f3≤0.4;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8.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凹面朝向该像侧;
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该第三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一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Vd1=Vd2=Vd3=Vd4;
3.0≤f4/f≤6.0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Vd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系数,Vd2为该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Vd3为该第三透镜的阿贝系数,Vd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系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该第四透镜更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6≤R11-R12≤0.7;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3≤(R11-R12)/(R11+R12)≤0.4;
-3.0≤(R21-R22)/(R21+R22)≤-2.0;
-0.1≤(R31-R32)/(R31+R32)≤0.1;
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括光圈,设置于物侧与该第三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6≤SL/TTL≤0.8;
其中,SL为该光圈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1≤f/f3≤0.4;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Vd1≤40;
Vd2≤40;
Vd3≤40;
Vd4≤40;
其中,Vd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系数,Vd2为该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Vd3为该第三透镜的阿贝系数,Vd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系数。
15.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该成像镜头还包括光圈,设置于物侧与该第三透镜之间;
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Vd2-Vd4|≤25;
0.6≤SL/TTL≤0.8;
-0.9≤f/f1≤-0.6;
-0.1≤f/f3≤0.4;
3.0≤f4/f≤6.0;
0.6≤R11-R12≤0.7;
-3.0≤(R21-R22)/(R21+R22)≤-2.0;
-0.1≤(R31-R32)/(R31+R32)≤0.1;
其中,Vd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系数,Vd2为该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Vd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系数,SL为该光圈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60930.XA CN108345086B (zh) | 2017-01-25 | 2017-01-25 | 成像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60930.XA CN108345086B (zh) | 2017-01-25 | 2017-01-25 | 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5086A CN108345086A (zh) | 2018-07-31 |
CN108345086B true CN108345086B (zh) | 2021-04-20 |
Family
ID=62963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60930.XA Active CN108345086B (zh) | 2017-01-25 | 2017-01-25 | 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450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22359B (zh) * | 2019-03-21 | 2022-07-12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10456486B (zh) * | 2019-09-10 | 2024-04-19 |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CN110716289B (zh) * | 2019-12-12 | 2020-03-31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1449A (en) * | 1986-09-05 | 1988-11-01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Wide angle reading lens system |
JP2004053813A (ja) * | 2002-07-18 | 2004-02-19 | Seiko Precision Inc | レンズ装置 |
JP2007219134A (ja) * | 2006-02-16 | 2007-08-30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読取レンズ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CN101373260A (zh) * | 2007-08-21 | 2009-02-25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4849838A (zh) * | 2015-06-06 | 2015-08-19 | 中山市弘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像素智能摄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64785B2 (en) * | 2008-04-10 | 2012-09-11 | Tamron Co., Ltd. | Imaging lens |
-
2017
- 2017-01-25 CN CN201710060930.XA patent/CN1083450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1449A (en) * | 1986-09-05 | 1988-11-01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Wide angle reading lens system |
JP2004053813A (ja) * | 2002-07-18 | 2004-02-19 | Seiko Precision Inc | レンズ装置 |
CN1668956A (zh) * | 2002-07-18 | 2005-09-14 |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 镜头装置 |
JP2007219134A (ja) * | 2006-02-16 | 2007-08-30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読取レンズ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CN101373260A (zh) * | 2007-08-21 | 2009-02-25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4849838A (zh) * | 2015-06-06 | 2015-08-19 | 中山市弘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像素智能摄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5086A (zh) | 2018-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83252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7436474B (zh) | 投影镜头 | |
CN11501610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957709B (zh) | 广角镜头 | |
CN109507782B (zh) | 成像镜头 | |
TWI476436B (zh) | 成像鏡頭 | |
CN106371197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7329241B (zh) | 广角镜头 | |
CN11172235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1487744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1077639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058385B (zh) | 广角镜头 | |
CN109856758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6468815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261994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34508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1487746A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957708B (zh) | 望远镜头 | |
TW201939088A (zh) | 成像鏡頭(二十四) | |
CN11023170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888225B (zh) | 成像镜头 | |
TWI491913B (zh) | 成像鏡頭 | |
CN107390347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1290099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873248B (zh) | 广角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