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6956B - 成像鏡頭(二十四)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二十四)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6956B TWI766956B TW107107351A TW107107351A TWI766956B TW I766956 B TWI766956 B TW I766956B TW 107107351 A TW107107351 A TW 107107351A TW 107107351 A TW107107351 A TW 107107351A TW I766956 B TWI766956 B TW I76695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image side
- imaging
- object s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及一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
現今的成像鏡頭之發展趨勢,除了不斷朝向大視角發展外,隨著不同的應用需求,還需同時具備大光圈及高解析度的能力,習知的成像鏡頭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成像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大視角、大光圈及高解析度的特性。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其具備大視角、大光圈及高解析度的特性,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之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及一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其中第三透鏡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四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四透鏡為非球面透鏡且不包括一反曲點。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3<f1+f2<-1;-2.9<R21/R31<-1.9;其中,f1為第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2為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R21為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4<(f4-f3)/f<10;其中,f3為第三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4為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為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4<(R31+R32)/(R31-R32)<-2;其中,R3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R31+R32)/(R41+R42)<1;其中,R3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41為第四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42為第四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其中可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第一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二透鏡為雙凸透鏡,第五透鏡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8<(Nd1+Nd4)/2<1.9;其中,Nd1為第一透鏡之一折射率,Nd4為第四透鏡之一折射率。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7<f4/f<6;其中,f4為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為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
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成像鏡頭
L11、L21、L31‧‧‧第一透鏡
L12、L22、L32‧‧‧第二透鏡
L13、L23、L33‧‧‧第三透鏡
L14、L24、L34‧‧‧第四透鏡
L15、L25、L35‧‧‧第五透鏡
ST1、ST2、ST3‧‧‧光圈
OF1、OF2、OF3‧‧‧濾光片
OA1、OA2、OA3‧‧‧光軸
IMA1、IMA2、IMA3‧‧‧成像面
S11、S12、S13、S14、S15‧‧‧面
S16、S17、S18、S19、S110‧‧‧面
S111、S112、S113‧‧‧面
S21、S22、S23、S24、S25‧‧‧面
S26、S27、S28、S29、S210‧‧‧面
S211、S212、S213:面
S31、S32、S33、S34、S35:面
S36、S37、S38、S39、S310:面
S311、S312、S313:面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2A圖係第1圖之成像鏡頭之場曲(Field Curvature)圖。
第2B圖係第1圖之成像鏡頭之畸變(Distortion)圖。
第2C圖係第1圖之成像鏡頭之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4A圖係第3圖之成像鏡頭之場曲(Field Curvature)圖。
第4B圖係第3圖之成像鏡頭之畸變(Distortion)圖。
第4C圖係第3圖之成像鏡頭之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6A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縱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
第6B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場曲(Field Curvature)圖。
第6C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畸變(Distortion)圖。
第6D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
第6E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請參閱第1圖,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成像鏡頭1沿著一光軸OA1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11、一光圈ST1、一第二透鏡L12、一第三透鏡L13、一第四透鏡L14、一第五透鏡L15及一濾光片OF1。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1上。
第一透鏡L11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為凸面,像側面S12為凹面,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皆為球面表面。
第二透鏡L12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4為凸面,像側面S15為凸面,物側面S14與像側面S15皆為球面表面。
第三透鏡L13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6為凹面,像側面S17為凸面,物側面S16與像側面S17皆為球面表面。
第四透鏡L14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8為凹面,像側面S19為凸面,物側面S18與像側面S19皆為非球面表面且不具有反曲點。
第五透鏡L15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0為凸面,像側面S111為凹面,物側面S110與像側面S111皆為球面表面。
濾光片OF1其物側面S112與像側面S113皆為平面。
另外,第一實施例中的成像鏡頭1滿足底下六條件中任一條件:1.7<f14/f1<6 (1)
-3<f11+f12<-1 (2)
4<(f14-f13)/f1<10 (3)
-2.9<R121/R131<-1.9 (4)
-4<(R131+R132)/(R131-R132)<-2 (5)
0<(R131+R132)/(R141+R142)<1 (6)
其中,f11為第一透鏡L11之一有效焦距,f12為第二透鏡L12之一有效焦距,f13為第三透鏡L13之一有效焦距,f14為第四透鏡L14之一有效焦距,f1為成像鏡頭1之一有效焦距一,R121為第二透鏡L12之物側面S14之一曲率半徑,R131為第三透鏡L13之物側面S16之一曲率半徑,R132為第三透鏡L13之像側面S17之一曲率半徑,R141為第四透鏡L14之物側面S18之一曲率半徑,R142為第四透鏡L14之像側面S19之一曲率半徑。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6)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1能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提升視角、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一為第1圖中成像鏡頭1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一資料顯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有效焦距等於5.454mm、光圈值等於1.01、鏡頭總長度等於30.01124mm、視角等於84度。
表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
其中:c:曲率;
h: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k:圓錐係數;A~D:非球面係數。
表二為表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D為非球面係數。
表三為條件(1)至條件(6)中各參數值及條件(1)至條件(6)之計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6)之要求。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第2A至第2C圖看出。第2A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第2B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畸變(Distortion)圖。第2C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由第2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場曲介於-0.03mm至0.13mm之間。
由第2B圖(圖中的三條線幾乎重合,以致於看起來只有一條線)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15%至0%之間。
由第2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範圍介於0.845μm至0.875μm之光線,分別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視場角度分別為0.00度、16.00度、28.00度、32.00度、36.00度、40.00度,空間頻率介於0lp/mm至29lp/mm,其調變轉換函數值介於0.39至1.0之間。
顯見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鏡頭解析度也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3圖,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成像鏡頭2沿著一光軸OA2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21、一光圈ST2、一第二透鏡L22、一第三透鏡L23、一第四透鏡L24、一第五透鏡L25及一濾光片OF2。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2上。
第一透鏡L21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21為凸面,像側面S22為凹面,物側面S21與像側面S22皆為球面表面。
第二透鏡L22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24為凸面,像側面S25為凸面,物側面S24與像側面S25皆為球面表面。
第三透鏡L23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26為凹面,像側面S27為凸面,物側面S26與像側面S27皆為球面表面。
第四透鏡L24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28為凹面,像側面S29為凸面,物側面S28為球面表面,像側面S29為非球面表面且不具有反曲點。
第五透鏡L25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210為凸面,像側面S211為凹面,物側面S210與像側面S211皆為球面表面。
濾光片OF2其物側面S212與像側面S213皆為平面。
另外,第二實施例中的成像鏡頭2滿足底下六條件中任一條件:1.7<f24/f2<6 (7)
-3<f21+f22<-1 (8)
4<(f24-f23)/f2<10 (9)
-2.9<R221/R231<-1.9 (10)
-4<(R231+R232)/(R231-R232)<-2 (11)
0<(R231+R232)/(R241+R242)<1 (12)
上述f21、f22、f23、f24、f2、R221、R231、R232、R241及R242之定義與第一實施例中f11、f12、f13、f14、f1、R121、R131、R132、R141及R142之定義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及至少滿足條件(7)至條件(12)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2能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提升視角、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四為第3圖中成像鏡頭2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四資料顯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有效焦距等於5.454mm、光圈值等於1.1、鏡頭總長度等於26.797mm、視角等於80度。
表四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
其中:c:曲率;h: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k:圓錐係數;
A~D:非球面係數。
表五為表四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D為非球面係數。
表六為條件(7)至條件(12)中各參數值及條件(7)至條件(12)之計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皆能滿足條件(7)至條件(12)之要求。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第4A至第4C圖看出。第4A圖所示的,是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第4B圖所示的,是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畸變(Distortion)圖。第4C圖所示的,是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由第4A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場曲介於-0.10mm至0.05mm之間。
由第4B圖(圖中的三條線幾乎重合,以致於看起來只有一條線)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11%至0%之間。
由第4C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範圍介於0.845μm至0.875μm之光線,分別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視場高度分別為0.0000mm、0.7600mm、1.5200mm、2.2800mm、3.0400mm、3.8000mm、3.9800mm,空間頻率介於0lp/mm至29lp/mm,其調變轉換函數值介於0.35至1.0之間。
顯見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鏡頭解析度也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5圖,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
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成像鏡頭3沿著一光軸OA3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31、一光圈ST3、一第二透鏡L32、一第三透鏡L33、一第四透鏡L34、一第五透鏡L35及一濾光片OF3。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3上。
第一透鏡L31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31為凸面,像側面S32為凹面,物側面S31與像側面S32皆為球面表面。
第二透鏡L32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34為凸面,像側面S35為凸面,物側面S34與像側面S35皆為球面表面。
第三透鏡L33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36為凹面,像側面S37為凸面,物側面S36與像側面S37皆為球面表面。
第四透鏡L34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38為凹面,像側面S39為凸面,物側面S38與像側面S39皆為非球面表面且不具有反曲點。
第五透鏡L35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310為凸面,像側面S311為凹面,物側面S310與像側面S311皆為球面表面。
濾光片OF3其物側面S312與像側面S313皆為平面。
另外,第三實施例中的成像鏡頭3滿足底下六條件中任一條件:
1.7<f34/f3<6 (13)
-3<f31+f32<-1 (14)
4<(f34-f33)/f3<10 (15)
-2.9<R321/R331<-1.9 (16)
-4<(R331+R332)/(R331-R332)<-2 (17)
0<(R331+R332)/(R341+R342)<1 (18)
1.8<(Nd31+Nd34)/2<1.9 (19)
上述f31、f32、f33、f34、f3、R321、R331、R332、R341及R342之定義與第一實施例中f11、f12、f13、f14、f1、R121、R131、R132、R141及R142之定義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Nd31為第一透鏡L31之一折射率,Nd34為第四透鏡L34之一折射率。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及至少滿足條件(13)至條件(19)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3能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提升視角、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七為第5圖中成像鏡頭3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七資料顯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有效焦距等於5.412mm、光圈值等於1.05、鏡頭總長度等於29.953mm、視角等於80度。
表七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
其中:c:曲率;h: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k:圓錐係數;
A~D:非球面係數。
表八為表七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D為非球面係數。
表九為條件(13)至條件(19)中各參數值及條件(13)至條件(19)之計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皆能滿足條件(13)至條件(19)之要求。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第6A至第6E圖看出。第6A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縱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第6B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第6C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畸變(Distortion)圖。第6D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第6E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由第6A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像差值介於-0.09mm至0.03mm之間。
由第6B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場曲介於-0.04mm至0.07mm之間。
由第6C圖(圖中的三條線幾乎重合,以致於看起來只有一條線)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13%至0%之間。
由第6D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0.845μm、0.860μm、0.875μm之光線,於最大視場角度等於40.0000度,所產生的橫向色差值介於-4μm至4μm之間。
由第6E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範圍介於0.845μm至0.875μm之光線,分別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視場角度分別為0.00度、16.00度、20.00度、24.00度、28.00度、32.00度、36.00度、40.00度,空間頻率介於0lp/mm至29lp/mm,其調變轉換函數值介於0.41至1.0之間。
顯見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橫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鏡頭解析度也都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上述實施例中之第四透鏡L14、L24、L34其物側面S18、S38與像側面S19、S29、S39皆為非球面表面且不具有反曲點,非球面的複雜表面可以減少球差或者其他像差,非球面的曲率半徑隨著中心軸而變化,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徑,可以維持良好的像差修正,非球面還可以減少透鏡系統中所需的透鏡數量,使得成像鏡頭能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提升視角、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
上述實施例中成像鏡頭之透鏡的折射率Nd範圍介於1.665740至1.903700之間;阿貝係數Vd介於31.005320至55.070000之間,各實施例之第一透鏡以及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d值平均(Nd1+Nd4)/2範圍介於1.8至1.9之間,其中(Nd1+Nd4)/2較佳範圍為介於1.82135至1.8229485之間,各實施例之阿貝係數Vd值平均(Vd1+Vd4)/2範圍介於40至41之間,其中
(Vd1+Vd4)/2較佳範圍為介於40.150449至40.175之間,成像鏡頭中的透鏡藉由此折射率Nd及阿貝係數Vd的配置範圍,以獲得較佳的成像效果。
上述實施例中全部透鏡皆由玻璃材質製成,然而可以了解到,若全部透鏡皆改由塑膠材質製成或部分透鏡改由塑膠材質製成,亦應屬本發明之範疇。
1‧‧‧成像鏡頭
L11‧‧‧第一透鏡
L12‧‧‧第二透鏡
L13‧‧‧第三透鏡
L14‧‧‧第四透鏡
L15‧‧‧第五透鏡
ST1‧‧‧光圈
OF1‧‧‧濾光片
OA1‧‧‧光軸
IMA1‧‧‧成像面
S11、S12、S13、S14、S15‧‧‧面
S16、S17、S18、S19、S110‧‧‧面
S111、S112、S113‧‧‧面
Claims (10)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4<(R31+R32)/(R31-R32)<-2;其中,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該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7<f4/f<6;其中,f4為該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為該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R31+R32)/(R41+R42)<1;其中,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該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41為該第四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42為該第四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8<(Nd1+Nd4)/2<1.9;其中,Nd1為該第一透鏡之一折射率,Nd4為該第四透鏡之一折射率。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3<f1+f2<-1;其中,f1為該第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2.9<R21/R31<-1.9;其中,R21為該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第二透鏡為雙凸透鏡;該第五透鏡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第三透鏡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該第四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為非球面透鏡且不包括一反曲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4<(f4-f3)/f<10;其中,f3為該第三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為該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07351A TWI766956B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成像鏡頭(二十四)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07351A TWI766956B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成像鏡頭(二十四)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9088A TW201939088A (zh) | 2019-10-01 |
TWI766956B true TWI766956B (zh) | 2022-06-11 |
Family
ID=6902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7351A TWI766956B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成像鏡頭(二十四)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669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67920B2 (en) | 2021-01-08 | 2024-01-09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Beam splitting and combin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4740585B (zh) * | 2021-01-08 | 2024-03-05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投影镜头 |
CN114384669B (zh) * | 2021-12-31 | 2024-08-09 |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成像镜头及其成像方法 |
CN115437127B (zh) * | 2022-10-26 | 2023-03-31 | 江西联昊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近眼显示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819781A (en) * | 2006-10-30 | 2008-05-01 | Young Optics Inc | Fixed-focus lens |
US20150346458A1 (en) * | 2013-02-28 | 2015-12-03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CN105652411A (zh) * | 2014-11-28 | 2016-06-0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 |
CN105911673A (zh) * | 2015-02-24 | 2016-08-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镜头和包括成像镜头的设备 |
-
2018
- 2018-03-06 TW TW107107351A patent/TWI76695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819781A (en) * | 2006-10-30 | 2008-05-01 | Young Optics Inc | Fixed-focus lens |
US20150346458A1 (en) * | 2013-02-28 | 2015-12-03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CN105652411A (zh) * | 2014-11-28 | 2016-06-0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 |
CN105911673A (zh) * | 2015-02-24 | 2016-08-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镜头和包括成像镜头的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9088A (zh) | 2019-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1915B (zh) | 廣角鏡頭 | |
TWI766956B (zh) | 成像鏡頭(二十四) | |
TWI476436B (zh) | 成像鏡頭 | |
TWI763748B (zh) | 成像鏡頭(二十一) | |
CN110261994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231706B (zh) | 成像镜头 | |
TWI683149B (zh) | 成像鏡頭(三十) | |
TWI690742B (zh) | 成像鏡頭(三十三) | |
TWI679447B (zh) | 成像鏡頭(二十九) | |
TWI491913B (zh) | 成像鏡頭 | |
TWI556004B (zh) | 成像鏡頭 | |
TWI690725B (zh) | 成像鏡頭(十六) | |
TWI668480B (zh) | 成像鏡頭(二十七) | |
TWI723259B (zh) | 光學鏡頭 | |
TWI699552B (zh) | 廣角鏡頭(十三) | |
TWI709783B (zh) | 廣角鏡頭(二十八) | |
TWI724567B (zh) | 成像鏡頭(四十) | |
TW202225770A (zh) | 廣角鏡頭(三十一) | |
TWI808056B (zh) | 廣角鏡頭(十四) | |
TWI595260B (zh) | 成像鏡頭 | |
TW201626028A (zh) | 成像鏡頭 | |
TWI790224B (zh) | 成像鏡頭(二十五) | |
TWI518358B (zh) | 成像鏡頭 | |
TWI752152B (zh) | 廣角鏡頭(十六) | |
TWI832263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