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1190B -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1190B
CN111071190B CN201911368450.5A CN201911368450A CN111071190B CN 111071190 B CN111071190 B CN 111071190B CN 201911368450 A CN201911368450 A CN 201911368450A CN 111071190 B CN111071190 B CN 111071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leration sensor
explosion
ignition
safety bel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84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1190A (zh
Inventor
徐全波
宋宏雨
俞士鹏
陈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oli Changq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sheng Jun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sheng Jun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sheng Jun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84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1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1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1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1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1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2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vehicle motion parameters, e.g.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deceleration or speed val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122Prevention of malfun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04Actuation parameters of safety arrangents
    • B60R2021/01211Expansion of air 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对车身进行加速度传感器遍布设置,对车身布置的约束系统相关的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对传感器所在车身不同的位置制定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一旦安全气囊控制器出故障或者点爆传感器发生异常,锁定点爆功能并发出预警警示;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上电正常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开始采集和处理各个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碰撞点爆逻辑判断。本发明起到点爆故障预警作用,提高汽车行驶碰撞安全系数,避免车身存在碰撞盲区,增加碰撞数据的可信度,碰撞数据处理更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约束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中如遭遇到猛烈的碰撞,需要触发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通常包括点爆安全气囊、安全带等)来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但车辆在没有任何碰撞发生的时候,如果约束系统发生误触发,这样会对乘员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尤其当车辆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误点爆安全气囊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对乘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现在汽车上的传感器都具有高精度以及高可靠性,但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失效风险。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汽车召回事件,有不少就与传感器失效有关。如果能做到提前预警风险,不仅给整车厂和供应商减少不可控的经济损失,而且能够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防范于未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使用该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后,系统锁定点爆功能并发出预警警示驾驶员及时规避风险,能够很好地起到点爆故障预警作用,大大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碰撞安全系数,避免车身存在碰撞盲区,增加了碰撞数据的可信度,碰撞数据处理更合理,能够保证安全余量,不影响真实碰撞发生时的约束系统展开性能,从而降低实际碰撞发生时发生不触发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所述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与所述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所述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包括车身、安全气囊控制器、报警提示模块、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前端左、右侧,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本体左、右侧,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左、右后侧,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皆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入端电信连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报警提示模块;
所述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包括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正面点爆前安全带模块、正面点爆算法模块、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正面点爆总安全带模块、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左侧点爆安全带模块、左侧点爆算法模块、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左侧点爆Y向模块、左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右侧点爆安全带模块、右侧点爆算法模块、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右侧点爆Y向模块和右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所述正面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由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构成,所述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朝向所述车身的左/右侧,且所述双轴传感器与水平线的夹角呈45°角。
进一步地说,以所述车身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
所述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车身正面点爆事件与侧面点爆事件;
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阈值皆大于某一较大设定值,则判定为车身正面点爆事件;
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阈值皆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判定为车身侧面点爆事件,车身侧面点爆事件分为车身左侧面点爆事件和车身右侧面点爆事件;
S11、若正面点爆事件触发,即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大设定值,则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
若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与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均打开,所述正面点爆前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则所述正面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正面点爆动作;
或,
S12、若侧面点爆事件触发,即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S121、若左侧面点爆事件触发,且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小于设定的门限负值,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
若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较小设定值,则车身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与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均打开,则所述左侧点爆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则所述左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左侧点爆动作;
或,
S122、若右侧面点爆事件触发,且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
若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车身左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与所述左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均打开,则所述右侧点爆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则所述右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右侧点爆动作。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在S1中,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X/Y向传感数据相互校验,以此来判定是否发生车身正面点爆事件与侧面点爆事件;
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设定值均为3G;
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设定值均为1G。
进一步地说,在S11中,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5G;
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进一步地说,在S121中,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小于设定的门限负值;
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进一步地说,在S122中,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大于设定的门限值;
所述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进一步地说,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均为备用传感器,且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为或信号逻辑关系,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为或信号逻辑关系。
进一步地说,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同时产生正面点爆事件或侧面点爆事件,所述报警提示模块提示车辆乘员处于碰撞事件中,用于语音报警提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具有传感器失效预判机制,当监测到多次算法触发指令而防触发逻辑都不支持触发,即可判断安全气囊控制器出故障或者点爆传感器发生了异常,系统锁定点爆功能并发出预警警示驾驶员及时规避风险,能够很好地起到点爆故障预警作用,大大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碰撞安全系数;
二、本发明的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前端左、右侧,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车身的本体左、右侧,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后侧,对车身碰撞集中区进行传感器遍布设置,对车身布置的约束系统相关的所有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对传感器所在车身不同的位置制定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避免车身存在碰撞盲区,增加了碰撞数据的可信度,碰撞数据处理更合理;
三、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控制器诊断到某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后,自动调整该传感器在整个防误触发逻辑中的参与等级,针对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本身不同的特性进行不同的安全校验,不仅保证安全余量,也不影响真实碰撞发生时的约束系统展开性能,从而降低实际碰撞发生时发生不触发的风险。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的模块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中央加速度的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及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正面点爆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左侧点爆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右侧点爆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00、车身101、安全气囊控制器102、报警提示模块103、中央加速度传感器104、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105、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106、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7、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8、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9、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10、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200、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201、正面点爆前安全带模块202、正面点爆算法模块203、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204、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205、正面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06、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207、左侧点爆安全带模块208、左侧点爆算法模块209、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210、左侧点爆Y向模块211、左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12、右侧点爆安全带模块213、右侧点爆算法模块214、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215、右侧点爆Y向模块216和右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本发明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发明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00及与所述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200,所述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包括车身101、安全气囊控制器102、报警提示模块103、中央加速度传感器104、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105、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106、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7、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8、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9和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10,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前端左、右侧,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本体左、右侧,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左、右后侧,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皆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入端电信连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报警提示模块;
所述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包括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201、正面点爆前安全带模块202、正面点爆算法模块203、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204、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205、正面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06、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207、左侧点爆安全带模块208、左侧点爆算法模块209、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210、左侧点爆Y向模块211、左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12、右侧点爆安全带模块213、右侧点爆算法模块214、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215、右侧点爆Y向模块216和右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17,所述正面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
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由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构成,如图3所示,所述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朝向所述车身的左/右侧,且所述双轴传感器与水平线的夹角呈45°角。
以所述车身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如图4-图7所示:
所述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车身正面点爆事件与侧面点爆事件;
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阈值皆大于某一较大设定值,则判定为车身正面点爆事件;
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阈值皆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判定为车身侧面点爆事件,车身侧面点爆事件分为车身左侧面点爆事件和车身右侧面点爆事件;
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和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的数据来源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X向及Y向的感应数据,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由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组成,如图3所示,此种组成方式不管对于正面碰撞,还是侧面碰撞,这两个方向都能感知到足够强的信号,从而可以利用两个轴的数据作为相互校验来判定发生正面碰撞还是侧面碰撞;
针对正面碰撞和侧面碰碰撞设定的点爆硬安全带模块的阈值不一样,由于正面碰撞通常X和Y的信号都比侧面碰撞的X和Y的信号强烈,所以正面碰撞的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模块的阈值通常设置为3G,侧面碰撞的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的阈值通常设为1G,如果诊断发现中央传感器上的X向及Y向传感器失效,则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及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立即关闭并禁止算法模块并发出报警信号;
S11、若正面点爆事件触发,即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大设定值,则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
若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与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均打开,所述正面点爆前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则所述正面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正面点爆动作;
其中,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采集的数据来自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其逻辑为只要有一个传感器感受到了一定强度的信号超过3个采样点,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就打开,通常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的阈值设为5G;
如果诊断发现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存在单一传感器失效,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不失效,仍然监测正常的传感器是否满足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但如果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均失效,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立即关闭并禁止算法模块并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采集的数据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由于车身遭受碰撞震动产生Y向信号,因此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感知到Y向信号,通常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的阈值设为2G;
如果诊断发现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或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存在单一传感器失效,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不失效,仍然监测正常的传感器是否满足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但如果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均失效,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仍然不禁止,原因是针对正面碰撞来讲,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的直接相关性不如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的高,并不能因为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导致发生正面碰撞时候无法点爆;
由于不是所有车上都配置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及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那么当不配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时候,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自动打开以不影响点爆执行;党不配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及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时候,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自动打开以不影响点爆执行;
或,
S12、若侧面点爆事件触发,即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S121、若左侧面点爆事件触发,且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小于设定的门限负值,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
若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较小设定值,则车身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与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均打开,则所述左侧点爆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则所述左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左侧点爆动作;
或,
S122、若右侧面点爆事件触发,且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
若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车身左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与所述左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均打开,则所述右侧点爆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则所述右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右侧点爆动作。
在S121和S122中,侧面点爆分为左侧点爆和右侧点爆,且互为对称关系,左侧面点爆事件包含了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和左侧点爆Y向模块,见图6所示;右侧点爆事件包含了右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和右侧点爆Y向模块,见图7所示;
其中,左侧点爆Y向模块采集的数据源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X向及Y向的感应数据,但由于中央加速度传感器X向及Y向的传感器相对于车身而言是以X轴和Y轴呈45°安装的,所以左侧点爆Y向模块的数据是通过中央加速度传感器X向及Y向的感应数据计算得出来的实际的车身Y方向的信号,由于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处在接近车身重心的位置,更能反映车身的运动情况,所以侧面碰撞发生时,车辆是有实际的侧向移动的,所以对中央加速度传感器X向及Y向的感应数据进行积分累加以确定车身是否发生了有效的侧面移动,同时为了消除积分发生的累积误差,采用窗口移动积分法,即只累加一定时间窗口内的Y向信号;规定加速度从右向左为正方向,那么左侧碰撞发生时的车辆移动是向右的,跟正方向相反,即当左侧点爆Y向模块的采集数据为负值时,左侧点爆Y向模块才打开;
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采集的数据来自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即发生左侧碰撞时候,要确定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是否同样感受到了一定强度的信号才打开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如果诊断发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失效,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强制打开以降低因为非碰撞侧传感器失效导致实际碰撞无法点爆的风险。
同理,右侧点爆事件中的右侧点爆Y向模块采集数据为正值时,打开右侧点爆Y向模块;如果诊断发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失效,右侧点爆右安全带强制打开以降低因为非碰撞侧传感器失效导致实际碰撞无法点爆的风险。
在S1中,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X/Y向传感数据相互校验,以此来判定是否发生车身正面点爆事件与侧面点爆事件;
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设定值均为3G;
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设定值均为1G。
在S11中,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5G;
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在S121中,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小于设定的门限负值;
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在S122中,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大于设定的门限值;
所述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均为备用传感器,且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为或信号逻辑关系,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为或信号逻辑关系。
在本发明中,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同时产生正面点爆事件或侧面点爆事件,所述报警提示模块提示车辆乘员处于碰撞事件中,用于语音报警提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的防误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00)及与所述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200),所述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包括车身(101)、安全气囊控制器(102)、报警提示模块(103)、中央加速度传感器(104)、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105)、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106)、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7)、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8)、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09)和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110),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前端左、右侧,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本体左、右侧,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左、右后侧,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皆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入端电信连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报警提示模块;
所述点爆逻辑判断软件系统包括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201)、正面点爆前安全带模块(202)、正面点爆算法模块(203)、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204)、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205)、正面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06)、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207)、左侧点爆安全带模块(208)、左侧点爆算法模块(209)、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210)、左侧点爆Y向模块(211)、左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12)、右侧点爆安全带模块(213)、右侧点爆算法模块(214)、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215)、右侧点爆Y向模块(216)和右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217),所述正面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算法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传感信号,所述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信号;
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由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构成,所述互为垂直的双轴传感器朝向所述车身的左/右侧,且所述双轴传感器与水平线的夹角呈45°角;
以所述车身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对称设置;
所述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车身正面点爆事件与侧面点爆事件;
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阈值皆大于某一较大设定值,则判定为车身正面点爆事件;
若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阈值皆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判定为车身侧面点爆事件,车身侧面点爆事件分为车身左侧面点爆事件和车身右侧面点爆事件;
S11、若正面点爆事件触发,即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大设定值,则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
若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与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均打开,所述正面点爆前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则所述正面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正面点爆动作;
或,
S12、若侧面点爆事件触发,即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S121、若左侧面点爆事件触发,且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小于设定的门限负值,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
若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较小设定值,则车身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与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均打开,则所述左侧点爆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则所述左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左侧点爆动作;
S122、若右侧面点爆事件触发,且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
若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阈值大于某一较小设定值,则车身左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打开;
若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与所述左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均打开,则所述右侧点爆安全带模块打开,加之,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
则所述右侧点爆总安全带模块打开,执行车身右侧点爆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1中,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X/Y向传感数据相互校验,以此来判定是否发生车身正面点爆事件与侧面点爆事件;
所述正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设定值均为3G;
所述侧面点爆硬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上的中央加速度传感器在X向及Y向上的传感设定值均为1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11中,所述车身前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前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前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5G;
所述车身两侧正面点爆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121中,所述左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小于设定的门限负值;
所述左侧点爆左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122中,所述右侧点爆Y向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中央加速度传感器的Y向信号累积阈值大于设定的门限值;
所述右侧点爆右安全带模块打开的条件为: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设定值为2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均为备用传感器,且所述左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左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为或信号逻辑关系,所述右侧柱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右侧碰加速度传感器为或信号逻辑关系。
CN201911368450.5A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1071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8450.5A CN111071190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8450.5A CN111071190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1190A CN111071190A (zh) 2020-04-28
CN111071190B true CN111071190B (zh) 2023-09-01

Family

ID=7031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8450.5A Active CN111071190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119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5846A1 (de) * 1994-07-21 1996-01-25 Telefunken Microelectron Verfahren zur Auslösung von Seitenairbags einer passiven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JP3365308B2 (ja) * 1998-05-15 2003-01-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の側面衝突判定方法及び側面衝突判定装置
DE102013205283A1 (de) * 2012-09-03 2014-05-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3005341U (zh) * 2012-12-25 2013-06-19 北京万得嘉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1190A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34420B2 (ja) 車両の搭乗者を保護する装置を起動する装置
US6438475B1 (en) Crash detection system
US6204756B1 (en) Diagnostics for vehicle deformation sensor system
JP2952209B2 (ja) 車両の搭乗者を保護する装置を起動する方法
EP2048039B1 (en) Post impact safety system with vehicle contact information.
US7416042B2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a two-stage belt tensioner
KR20190109850A (ko)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6500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actuatable restraining device using multi-region enhanced discrimination
EP1559616B1 (en) Vehicle rollover detection using dual-axis acceleration sensing
CN102673505B (zh)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US82192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on of crash signature sensor in vehicle side impact sensing
JP2009298265A (ja) 車両用衝突判定装置
CN105905061A (zh)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JP2002331905A (ja) シビアリティ判定装置
JPH0867227A (ja) 乗物搭乗者用拘束装置を展開させる展開信号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8725346B2 (en) Collision severity deter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905060B (zh) 一种智能化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及控制方法
US8855884B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CN202863368U (zh)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系统
CN102806881A (zh) 用于车辆的碰撞检测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乘员保护系统
CN108725348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11071190B (zh)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被动安全约束系统防误触发装置及方法
US7281599B2 (en) Passenger protection system
US7011175B2 (en) Method of activating safety devices utility
RU2748525C2 (ru) Способ активизации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ной вторичной функции системы защиты пассажиров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702 east side of 1st floor, building 3, No. 8000, Songze Avenue,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Junsheng Jun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7 east side of 1st floor, building 3, No. 8000, Songze Avenue,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Takat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hanghai)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4

Address after: 201100 area a, 1st floor, building 104, no.1-30, Lane 88, Minbei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oli Changq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1702 east side of 1st floor, building 3, No. 8000, Songze Avenue,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Junsheng Jun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