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4842A -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4842A
CN111064842A CN201811204505.4A CN201811204505A CN111064842A CN 111064842 A CN111064842 A CN 111064842A CN 201811204505 A CN201811204505 A CN 201811204505A CN 111064842 A CN111064842 A CN 111064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operation
capacitance
bright spot
fram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45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4842B (zh
Inventor
吴思举
徐杰
周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045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484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1178 priority patent/WO20200783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4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4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4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4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终端的触摸屏接收第一触摸操作;终端响应于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采集触摸屏的一帧电容信号;生命周期为第一触摸操作从开始接触触摸屏至离开触摸屏的过程;计算一帧电容信号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若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一帧之前针对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第一触摸操作。如此,有助于提高异形触摸操作的识别率,从而实现防误触。

Description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容式触摸屏具有高灵敏度、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目前智能手机普遍使用接近光传感器对屏幕前的障碍物进行识别,当用户在接听电话时,接近光传感器开启,当接近光传感器识别到在一定距离阈值范围内有障碍物,则手机就会进入灭屏状态,以防止屏幕被误触。接近光传感器受识别角度的影响,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不能识别出障碍物,手机在用户耳朵靠近时仍旧处于亮屏状态,从而容易引起误操作。另外,从接近光传感器识别到障碍物至屏幕灭屏的这段时间存在一定的延时,脸颊、耳朵等异形部位可能在手机进入灭屏状态之前就已经触碰到屏幕上的控件,从而引起误操作,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只能计算屏幕上接触物体的报点数据,不能识别屏幕上接触到的物体是手指还是人体的其他部位。目前触摸屏(Touchscreen Panel,TP)算法可通过接触面积等特征识别屏幕上大面积的接触物,对其产生的报点进行抑制。但是对于脸颊、耳朵等异形触摸的面积与手指触碰的面积相当的情况,不能有效识别出异形触摸,从而引起误操作。
综上,如何实现提高异形触摸识别率,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用以实现提高异形触摸操作的识别率,防止误操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包括:终端的触摸屏接收第一触摸操作;终端响应于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采集触摸屏的一帧电容信号;生命周期为第一触摸操作从开始接触触摸屏至离开触摸屏的过程;终端计算一帧电容信号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终端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终端若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一帧之前针对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第一触摸操作。
基于该方案,终端的触摸屏接收第一触摸操作;终端响应于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采集触摸屏的一帧电容信号;其中,生命周期为第一触摸操作从开始接触触摸屏至离开触摸屏的过程;终端计算一帧电容信号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终端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通过针对多帧电容量亮斑的特征值,有助于准确的确定出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相较于根据单帧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的方案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可以识别出特定场景下的异形触摸操作,例如,某些异形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前几帧电容亮斑的特征类似于手指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的情况,通过多帧电容亮斑的特征值可以准确的识别出异形触摸操作,从而提高异形触摸操作的识别率。而且,终端若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一帧之前针对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第一触摸操作。如此,针对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可以及时召回针对该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而且在整个生命周期不上报第一触摸操作,可以进一步实现防误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特征值包括下述内容中的至少一项:亮斑面积、横向跨度、纵向跨度、离心率、重心坐标、电容最大值或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其中,所述亮斑面积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内的电容网格的数目;所述横向跨度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横向的跨度;所述纵向跨度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纵向的跨度;所述离心率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拟合出的椭圆的离心率;所述重心坐标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重心坐标;所述电容最大值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电容最大值;所述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横向切片的中心横坐标的标准差与纵向切片的中心纵坐标的标准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如此,通过对屏幕底层的电容数据变化的形状、比例、大小、幅度,以及随时间变化趋势等一项或多项电容特征进行处理,从而有助于在实现防误触的同时,最大化保证正常操作不受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计算所述一帧电容信号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包括:所述终端从所述一帧电容信号中的多个电容值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所述终端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的每个电容极大值开始洪泛,将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的电容网格加入至所述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所述终端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确定出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所述终端计算所述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如此,有助于终端根据洪泛算法快速确定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从而计算得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可以包括以下三项判断流程:
第一项判断流程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一项判断结果包括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第二项判断流程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二项判断结果包括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第三项判断流程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三项判断结果包括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二项判断结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三项判断结果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二项判断结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三项判断结果为非耳朵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
通过该设计,预先将异形触摸分为强脸颊、弱脸颊和耳朵三种类型,通过分别判断电容亮斑是否满足强脸颊的特征,判断电容亮斑是否满足弱脸颊的特征,以及判断电容亮斑是否满足耳朵的特征,结合上述三项判断结果综合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有助于准确的识别异形接触操作,进而防止误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项判断流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判断: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小于第一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一帧为down帧、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一帧之前的历史最大亮斑面积大于第二面积阈值、且所述历史最大亮斑面积与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一面积差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其中所述down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第一次报点的帧;或者,当所述一帧为up帧的后一帧、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与所述up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二面积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三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其中所述up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正常报点之后第一次抑制报点的帧;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大于第一标准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和纵向跨度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第一对角线长度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纵向跨度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四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横向跨度阈值、且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纵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通过该设计,可以通过亮斑面积、纵向跨度、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横向跨度中的一项或多项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有助于准确的识别异形接触操作,进而防止误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项判断流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判断: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容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边缘的纵坐标最小值为零、且所述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三纵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五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纵向跨度阈值、且当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横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六面积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五纵向跨度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通过该设计,可以通过电容最大值、电容亮斑的位置、纵向跨度、亮斑面积、横向跨度中的一项或多项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有助于准确的识别异形接触操作,进而防止误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项判断流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判断: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容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光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七面积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亮斑边缘的纵坐标最小值为零、且所述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六纵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且所述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中的纵坐标大于第二坐标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
通过该设计,可以通过电容最大值、电容亮斑的形状、亮斑面积、电容亮斑的位置、纵向跨度、离心率、重心坐标中的一项或多项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有助于准确的识别异形接触操作,进而防止误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的触摸屏在所述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接收到第二触摸操作;所述终端确定所述触摸屏在所述一帧的状态是否为异形状态。所述终端若确定所述在所述一帧的状态为异形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是为异形触摸操作;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所述一帧之后,不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
通过该设计,只需要根据触摸屏的该一帧的状态为异形状态,就可以确定出第二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无需再对第二触摸操作进行特征检测,可以有效节约终端的处理资源,并且判断迅速,用户体验佳。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若确定所述触摸屏在所述一帧的状态不为异形状态,则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当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将所述触摸屏的所述当前帧的状态切换为异形状态。
通过该设计,在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时,将所述触摸屏的所述当前帧的状态切换为异形状态,可以使得在后续帧中判断接收到的其它触摸操作时,节省判断其它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所述一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第一帧,且根据所述第一帧的电容亮的特征值,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所述终端保存所述第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当在所述第一帧的之后的预设数目帧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或者所述之后的预设数目帧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上报将所述第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并将所述报点坐标与所述后续预设数目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相匹配。
通过该设计,可以在第一帧无法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也可以保留第一帧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并将第一帧对应的报点坐标与后续数目帧匹配,如此,可以解决在后续帧的电容亮斑的报点不在需要操作的控件的热区内,导致无法正常启动控件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触摸屏,其中,所述触摸屏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多个应用程序;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终端执行时,所述终端执行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一可能设计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器可以集成于处理器中,也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之外。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的模块/单元。这些模块/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指接触屏幕产生的电容信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亮斑的部分特征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手指正常点击的电容亮斑形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下强脸颊和耳朵的电容亮斑对比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下强脸颊和耳朵的电容亮斑对比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弱脸颊和耳朵的电容亮斑对比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脸颊、弱脸颊和耳朵的电容亮斑对比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的大腿的电容亮斑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的大腿的电容亮斑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的大腿的电容亮斑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形触摸产生的up帧电容亮斑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形触摸产生的up帧后一帧电容亮斑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形触摸产生的down帧的电容亮斑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形触摸产生的down帧之前抑制报点的帧的电容亮斑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脸颊判断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弱脸颊判断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朵判断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设置有触摸屏的终端中。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包含诸如个人数字助理和/或音乐播放器等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等。便携式终端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Figure BDA0001830876370000061
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终端。上述便携式终端也可以是诸如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终端也可以是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台式计算机。
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
应理解,图示终端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结合图1对终端1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110是终端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终端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和指令,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示例性地,处理器110可以执行识别异形误触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1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举例来说,处理器110可以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麒麟970芯片。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10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15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数据,从而使得该终端执行上述识别异形误触的方法。存储器120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以及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及实现上述识别异形误触的方法所需的应用程序等。数据存储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终端1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触摸事件的相关数据、文件等)。示例性的,数据存储区还可以存储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使处理器110通过执行该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识别异形误触的方法。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120还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BDA0001830876370000072
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BDA0001830876370000071
操作系统等。
射频电路(radio frequency,RF)电路13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地,RF电路130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RF电路130还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13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3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实现与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音频电路140、扬声器141、麦克风14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4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41,由扬声器14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4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4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30以发送给比如一个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触摸屏150可以包括触敏表面151和显示器152。其中,触敏表面151(例如触控面板)可采集终端1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敏表面151上或在触敏表面15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给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110。其中,用户在触敏表面15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App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终端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在悬浮触控的应用场景下,术语“触摸”、“接触”等不会暗示用于直接接触触摸屏150,而是在其附近或接近的接触。能够进行悬浮触控的触敏表面151可以采用电容式、红外光感以及超声波等实现。
触敏表面15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发送给处理器110,触摸控制器还可以接收处理器110发送的指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敏表面151。
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15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例如,显示器152可以显示照片、视频、网页、或者文件等。再例如,显示器152可以显示如图2所示的图形用户界面。其中,如图2所示的图形用户界面210上包括状态栏201、可隐藏的导航栏202、时间和天气小组件(widget)203、以及应用的图标,例如浏览器图标204等。状态栏201中包括运营商名称(例如中国移动)、移动网络(例如4G)、时间和剩余电量。导航栏202中包括后退(back)键图标、主屏幕(home)键图标和前进键图标。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栏201中还可以包括蓝牙图标、Wi-Fi图标、外接设备图标等。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图形用户界面中还可以包括Dock栏,Dock栏中可以包括常用的应用图标等。当处理器110检测到用户的手指(或触控笔等)针对某一应用图标的触摸事件后,响应于该触摸事件,打开与该应用图标对应的应用的用户界面,并在显示器152上显示该应用的用户界面。
当显示器152当前显示的为图2所示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情况下,若处理器110检测到用户对浏览器图标204的第一操作,则响应于第一操作,在显示器152上显示浏览器应用的用户界面。例如,用户对浏览器图标204的第一操作可以为用户点击或者触摸浏览器图标204的操作,也可以为用户在浏览器图标204的上方的触摸操作等,对此不作限定。
触摸操作,可以是用户手指、脸颊、耳朵等部位按压终端的触控屏或者以预设轨迹在终端的触控屏上进行移动的操作。以手指进行的触摸操作为例,大多数触摸操作是通过手指的移动来实现,只不过有些移动幅度较小(通常情况下,人的肉眼是不易察觉到该触摸操作中手指在触控屏上移动,人的直观感觉是该触摸操作仅包含手指落到触控屏、及手指从触控屏上抬起这两个动作),有些移动幅度较大,即该触摸操作有一定位移长度的移动轨迹。
应理解,通常情况下,显示器152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和显示装置两部分。其中,显示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器110发送的信号或数据,来驱动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相应的界面。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来配置显示装置。例如,采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来配置显示装置。
应理解,触敏表面15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152之上,当触敏表面15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15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中,触敏表面151与显示器15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151与显示器152集成而实现终端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150是由多层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敏表面(层)和显示器(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赘述。另外,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敏表面15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152之上,并且触敏表面151的尺寸大于显示器152的尺寸,使得显示器152全部覆盖在触敏表面151下面,或者,上述触敏表面15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终端100的正面,也即用户在终端100正面的触摸均能被终端感知,这样就可以实现终端正面的全触控体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敏表面151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终端100的正面,显示器15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终端100的正面,这样在终端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摸屏150还可以包括一系列的压力传感器阵列,可以使得终端感测触摸事件所施加给触摸屏150的压力。
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的,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光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150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光传感器可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其他传感器例如陀螺仪,可以用于检测终端100围绕一个定点或轴的旋转的角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06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例如,可以在终端100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头的下方)配置指纹传感器,或者在终端100的正面(例如触摸屏150的下方)配置指纹传感器。另外,也可以通过在触摸屏150中配置指纹传感器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传感器可以与触摸屏150集成在一起来实现终端100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配置在触摸屏250中,可以是触摸屏150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150中。另外,该指纹传感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全面板指纹传感器,因此,可以把触摸屏150看成是任何位置都可以进行指纹采集的一个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指纹传感器可以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处理(例如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并将指纹处理结果(例如指纹是否验证通过)发送给处理器110,由处理器110根据指纹处理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指纹传感器还可以将采集到的指纹发送给处理器110,以便处理器110对该指纹进行处理(例如指纹验证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此外,终端2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予赘述。
Wi-Fi装置170,用于为终端1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终端100可以通过Wi-Fi装置170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2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终端提供Wi-Fi网络接入。
外设接口18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运营商提供的SIM卡连接。外设接口18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30。
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190(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190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1未示出,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定位装置、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予赘述。其中,前置摄像头可以用于捕捉人脸特征信息,处理器110可以对该人脸特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进而进行后续处理。
尽管图1未示出,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定位装置、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予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终端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100的软件结构。
图3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终端100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示例的,当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时,Android系统分为五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层、应用程序框架(APP Framework)层、本地框架(Native)层、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简称HAL)、驱动(Driver)层。具体的,当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时,各层的功能如下:
应用程序层可以安装很多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屏幕(Home)、联系人(Contact)、电话(Phone)、电子邮件、短消息、日历、地图、微信、浏览器等。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在一些示例中,该应用框架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视图组件、活动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通知管理器(Notification Manager)、资源管理器(Resource Manager)、内容提供器(Content Providers)等,其中视图组件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其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活动管理用于管理各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并提供常用的导航回退功能,并为所有程序的窗口提供交互的接口;通知管理器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自定义的提示信息;资源管理器提供非代码资源的访问,如本地字符串、图形、布局文件等;内容提供器使得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如联系人数据库),或者共享它们自己的数据。
本地框架(Native)层包括常见的一些本地服务和一些链接库等,该Native层可以通过C和C++语言实现与上层的Java代码通信(称为JNI机制),还可以和底层的硬件驱动交互。
硬件抽象层可以提供硬件服务调用JNI方法,进而调用硬件抽象层接口访问硬件。在一些示例中,在Android的应用框架层增加API接口,应用程序层增加一个内置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服务管理器(ServiceManager)接口获取指定的服务,然后通过这个指定的服务来获得硬件服务,从而访问硬件。
驱动层用于为Android系统提供的各种硬件提供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照相机驱动、WiFi驱动、传感器驱动、键盘驱动、蓝牙驱动等。
以下实施例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100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用于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当手指触摸在触摸屏150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150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从而产生电容信号。除了手指之外,脸颊、耳朵等部位接触到触摸屏150也会产生电容信号,使得触摸屏150根据全屏幕中的触摸位置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监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
以用户用手机打电话的场景为例,用户的耳朵靠近手机听筒时,用户的脸颊和耳朵都有可能会接触到手机的屏幕,如果用户需要结束通话,一般会用手指点击挂机键来达到结束通话的目的,这种手指接触触摸屏的接触称为正常点击。如果脸颊和耳朵触碰到挂机键,就会导致通话突然中断,影响到用户正常通话,用户并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这种脸颊、耳朵等异形部位接触触摸屏称为异形触摸。
为了识别出异形触摸产生的触摸操作,防止发生误触屏幕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通过结合全屏幕的电容数据、以及触摸屏的报点数据,对正常点击和异形触摸进行识别,以实现提高异形触摸的识别率,防止误操作。
下面结合实施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软件以及硬件实现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工作流程。
以用户手指或者脸颊、耳朵、大腿等异形部位接触到亮屏的触摸屏150为例,当触敏表面151监测到触摸操作时,监测触摸屏上因脸颊接触而产生的电容信号,如果是手指接触到触摸屏150,则产生的电容信号如图5所示,如果脸颊接触到触摸屏150,则产生的电容信号如图8所示的强脸颊。
触敏表面151在检测到手指或脸颊的触摸操作后,以固定频率上报全屏幕的电容信号至驱动层。其中,例如,该固定频率可以为120帧/ms,也就是说,触敏表面151每间隔约8ms上报一次电容信号。每次上报的时刻可以理解为一帧,驱动层可以持续收到每一帧全屏幕的电容信号。
硬件抽象层通过本地框架层从驱动层获取每一帧全屏幕的电容信号,针对每一帧全屏幕的电容信号,通过TP算法计算该帧是否需要报点、以及需要报点的报点坐标,并通过洪泛算法计算该帧的所有电容光斑。然后,针对每个电容光斑,为该电容光斑匹配报点,若该电容光斑匹配到报点,则通过异形防误触算法确定该电容光斑匹配的报点是否为异形触摸所产生的报点,并将判断结果(包括正常报点或异形报点)上报至应用程序框架层;若该电容光斑未匹配到报点,则不进行异形防误触算法的计算。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户手指接触触摸屏150的触摸操作产生的电容亮斑(形状大多为如图5所示的椭圆形)的报点,称为正常报点;将用户脸颊、耳朵、大腿、胳膊等异形部位接触触摸屏150的触摸操作产生的电容亮斑(形状大多不规则,例如图8中所示的强脸颊或耳朵,再例如图11、图11a、图11b所示的大腿)的报点,称为异形报点。
在一个示例中,硬件抽象层如果在判断出与该电容光斑匹配的报点为正常报点,则向硬件抽象层抑制上报该正常报点。
在另一个示例中,硬件抽象层如果在一个电容亮斑的前几帧判断出与该电容光斑匹配的报点为异形报点,则硬件抽象层抑制上报该异形报点,即硬件抽象层不向应用程序框架层上报该异形报点。
在另一个示例中,硬件抽象层如果在一个电容亮斑的前几帧判断出与该电容光斑匹配的报点为正常报点、且在正常报点之后的某一帧确定出该电容亮斑为异形报点,则硬件抽象层向应用程序框架层上报该异形报点,以便应用程序框架层召回针对该电容亮斑的前几帧上报的正常报点所触发的响应操作。
进一步,应用程序框架层如果接收到硬件抽象层上报的正常报点,那么就会触发针对该正常报点对应的触摸操作的响应操作;如果接收到硬件抽象层上报的异形报点,就会不触发该异形报点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在之前已触发该异形报点对应的触摸操作的情况下,召回针对该异形报点对应的触摸操作所触发的响应操作。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100的触摸屏150可以接收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比如在用户打电话的场景中,用户耳朵和脸颊同时接触触摸屏150时,会在触摸屏150上产生两个触摸操作,为了分别识别这两个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采用以下实施例中的是被异形触摸的方法分别针对这每个触摸操作进行识别。以下实施例仅以识别一个触摸操作为例,并不限定触摸屏150上只接收到一个触摸操作。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100的触摸屏150接收第一触摸操作。
步骤402,处理器110响应于第一触摸操作,在该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采集该触摸屏的一帧电容信号。
其中,该生命周期为该第一触摸操作从开始接触该触摸屏至离开该触摸屏的过程。
在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触摸屏150会产生电容信号,而且电容信号会持续变化。触摸屏150以固定频率采集电容信号,比如每间隔约8ms采集一次电容信号,即为一帧电容信号。
以第一触摸操作为手指点击操作为例,比如手指触摸到触摸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集K帧电容信号,那么针对K帧中每一帧电容信号,处理器110执行步骤402-405。上述步骤中的一帧电容信号可以理解为K帧中任一帧。
下面以图4为例,详细说明电容信号。
图5示例性示出了手指接触屏幕产生的电容信号的示意图。触摸屏150的全屏幕的电容信号形式上是一个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于电容屏幕上相应位置的一个电容网格,元素的数据表示该电容网格区域内的电容值(即电容信号的强度),参见图5,全屏幕上未与手指接触的区域电容值为0,而屏幕上与手指接触的区域电容值不为0,也就是说,人体在屏幕上接触区域的电容信号较强,屏幕上其余部位信号较弱。
步骤403,处理器110计算该一帧电容信号中与该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其中,该特征值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中的至少一项:亮斑面积、横向跨度、纵向跨度、离心率、重心坐标、电容最大值或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处理器110从一帧电容信号中的多个电容值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从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的每个电容极大值开始洪泛,将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的电容网格区域加入至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从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确定出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计算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在一个示例中,该一帧电容信号中的多个电容值中只确定出一个电容极大值,此时可以确定出一个电容亮斑。
在另一个示例中,该一帧电容信号中的多个电容值中确定出多个电容极大值,可以将这多个电容极大值按照从大到小排序,按照排序顺序分别针对每个电容极大值确定电容亮斑,比如存在四个极大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A、B、C、D,针对电容极大值A确定出电容亮斑后,如果电容极大值B、C、D对应的电容网格在电容极大值A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内,那么无需再对电容极大值B、C、D确定电容亮斑,也就是说,电容极大值A、B、C、D对应同一个电容亮斑。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说明采用洪泛算法确定电容亮斑的过程。
通过触敏表面151采集全屏幕的电容值之后,采用洪泛(Flooding)算法计算出屏幕上的电容亮斑,洪泛算法的基础是广度优先搜索。首先需要计算出所有的电容至的极大值(即大于周围的8个格子的电容信号,在屏幕外的电容信号则视为负无穷),例如,图5中所示的电容值3237为极大值,然后从极大值点开始洪泛。在广度优先搜索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固定的阈值来判断,只有电容信号大于一个固定的阈值,这一搜索到的电容网格才会被加入到当前的亮斑区域中,最终得到如图5所示的白色电容网格所在的洪泛区域,将该洪泛区域拟合出的椭圆所在的电容网格称为电容亮斑(如图5中椭圆实线所圈出的区域)。
以用户手指点击屏幕为例,在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当用户点击屏幕到手指抬起的这一过程中,电容屏会在一段时序内的连续若干帧中产生电容亮斑。电容亮斑的形状随着手指接触的面积、位置不断变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也可以称之为电容亮斑的生命周期,即电容亮斑从出现到消失的这一过程。在电容亮斑一个生命周期内对应连续的若干帧的电容亮斑。
在计算得到该一帧电容亮斑后,会为该一帧电容亮斑查找该一帧的上一帧中是否能够找到对应电容亮斑。示例的,可以通过两帧电容亮斑之间的重合面积来判断这两帧的电容亮斑是否属于同一生命周期。如果在该一帧的上一帧中找到与该一帧电容亮斑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时,则将该一帧电容亮斑加入至在该一帧的上一帧中找到的电容亮斑的生命周期中进行管理。如果在该一帧的上一帧中未找到与该一帧电容亮斑,则建立新的生命周期,将该一帧电容亮斑加入该新的生命周期。
步骤404,处理器110根据该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该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该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该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
此处,确定该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内容。
步骤405,处理器110若确定该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该一帧之前针对该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该第一触摸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10若确定该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且该一帧之前并未触发针对该第一触摸操作的响应操作时,抑制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若该一帧之前已触发针对该第一触摸操作的响应操作时,则召回该一帧之前针对该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该第一触摸操作。
通过上述方案,终端的触摸屏接收第一触摸操作;终端响应于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采集触摸屏的一帧电容信号;其中,生命周期为第一触摸操作从开始接触触摸屏至离开触摸屏的过程;终端计算一帧电容信号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终端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通过根据多帧电容量亮斑的特征值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操作,有助于准确的识别出异形触摸操作,相较于根据单帧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的方案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可以识别出特定场景下的异形触摸操作,例如,某些异形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前几帧电容亮斑的特征类似于手指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的情况,通过多帧电容亮斑的特征值可以准确的识别出异形触摸操作,从而提高异形触摸操作的识别率。而且,终端若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一帧之前针对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第一触摸操作。如此,针对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可以及时召回针对该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而且在整个生命周期不上报第一触摸操作,可以进一步实现防误触。
下面以第一触摸操作为手指点击触摸屏的触摸操作为例,详述如何确定该一帧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在手指点击触摸屏的场景中,例如图6a所示,手指按压在触摸屏上形成的该一帧电容亮斑可以近似为一个椭圆的形状,然后针对该电容亮斑进行特征检测,提取特征值。上述特征值如下(参见图5、图6、图7):
1)亮斑面积S: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内的电容网格的数目;
如图6所示,图中中心处的白色椭圆形区域为洪泛区域,该区域内的电容网格的数目即为亮斑面积。洪泛区域周围的一圈灰色区域为亮斑影子。如图6和图6a所示,手指按压形成的洪泛区域为近似椭圆的形状,椭圆的长轴记为2a,椭圆的短轴记为2b。
例如,如图6所示,白色区域的部分为洪泛区域,该区域电容网格的数目为17,即亮斑面积为17。
2)横向跨度xSpan: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横向上的跨度;
在一个示例中,竖屏状态下,屏幕水平方向是横向,竖直方向是纵向。
例如,如图6所示,横向跨度为4。
3)纵向跨度ySpan: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纵向上的跨度;
在一个示例中,竖屏状态下,屏幕水平方向是横向,竖直方向是纵向。
例如,如图6所示,纵向跨度为5。
4)长轴major: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拟合出的椭圆的长轴;
5)短轴minor: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拟合出的椭圆的短轴;
例如,如图3所示,长轴的长度为2a,短轴的长度为2b。
6)离心率e: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拟合出的椭圆的离心率;
计算椭圆的离心率可以采用通常的算法,在此不做赘述。
7)重心坐标Gx,Gy: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重心坐标;
计算重心坐标可以采用通常的算法,根据电容亮斑包括的各个电容网格的电容值确定出重心位置,在此不做赘述。
8)电容最大值maxCapacity: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中电容最大值;
9)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stdCenterXY:
对于每一个电容亮斑,首先将其沿着横向切分成一行行的片段,沿着纵向切成一列列片段。分别计算所有行片段的中心横坐标的标准差stdX和所有列片段的中心纵坐标的标准差stdY,然后按照公式
Figure BDA0001830876370000141
计算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stdCenterXY。
参照图7,包括深色区域的6行片段和6列片段。其中,每一行片段的中心位置见图中白色圆点所示,每一列片段的中心位置见图中黑色圆点所示,图中黑色原点和白色原点重叠成黑色圆圈代表某一行片段的中心位置(白色圆点)与某一列片段的中心位置(黑色圆点)重叠,例如,图7中的第2行片段的中心位置与第4列片段的中心位置重叠成黑色圆圈。
以屏幕左上角像素中心为原点O(0,0),构建沿着横向方向的X轴和沿着纵向方向的Y轴的直角坐标系XOY,例如,A点的坐标为(1,1),B点的坐标为(1,2.5)。
图7中,第1行片段至第6行片段的中心横坐标依次为4、4、4、3、2.5、1,总共6行的行片段的中心横坐标的平均值为3.1,第1行片段至第6行片段的中心横坐标的标准差stdX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1.10。
Figure BDA0001830876370000142
第1列片段至第6列片段的中心纵坐标依次为5、3、3、3、2.5、2,总共6列的列片段的中心纵坐标的平均值为3.1,总共6行的行片段的中心纵坐标的标准差stdY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0.93。
Figure BDA0001830876370000143
根据上述stdX和stdY,可以计算得到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stdCenterXY为1.44。
在一个示例中,针对该一帧的电容亮斑,提取上述9项特征值之后,根据上述9项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特征值,判断该电容亮斑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产生的。
通过对触摸屏的电容信号变化的形状、比例、大小、幅度,以及随时间变化趋势等一项或多项电容特征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防误触的同时,最大化保证正常操作不受影响。
在上述步骤404之前,还可以通过TP算法计算出报点,由于TP算法对于大面积的异形接触也有抑制报点的机制,所以如果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面积大于一定的阈值,TP算法会抑制报点。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该一帧电容亮斑和报点进行匹配,以确定该一帧电容亮斑是否有相匹配的报点,如果该一帧电容亮斑没有匹配的报点,说明该TP算法抑制了该帧的报点;如果该一帧电容亮斑有该一帧电容亮斑,再根据上述步骤404进行后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是异形触摸操作的判断。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的椭圆的电容亮斑,计算出该椭圆的重心位置,该重心位置的坐标称为报点坐标。
此外,电容亮斑与报点可以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如果一个电容亮斑不和其他的电容亮斑相连,则只有一个报点;或者,一个电容亮斑可以对应多个报点,例如,当两个手指接触屏幕,或者耳朵、脸颊接触屏幕时,可能产生多个电容亮斑,此时该电容亮斑可能产生多个报点;或者,一个电容亮斑可以不对应报点,例如,由于噪声影响产生的电容亮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报点和确定电容亮斑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虽然确定报点的过程中可能也会涉及到确定电容亮斑。其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来计算报点,例如采用TP算法,在此不做赘述。采用洪泛算法确定电容亮斑。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本身也会计算电容亮斑,并且计算方式可能会和确定报点过程中确定电容亮斑的方式不一样,因此广度优先搜索结束之后,需要匹配电容亮斑和报点,例如匹配异形算法的电容亮斑和TP算法输出的报点坐标。
将报点和电容亮斑匹配,即将报点与电容亮斑建立对应关系。例如,只要报点落入电容亮斑,就认为这一报点是该电容亮斑对应的报点。在一个示例中,针对某一帧来说,如果TP算法未输出报点,那么这一帧的电容亮斑并没有匹配的报点。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确定电容亮斑存在匹配的报点,就可以针对该电容亮斑进行特征提取。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何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
以用户用手机打电话的场景为例,一般而言,当用户将手机放到耳朵旁接听电话时,手机的接近光传感器工作,检测到手机靠近物体时,手机会关闭屏幕,以防止用户出现误触。但是某些情况下,接近光传感器会停止工作,用户的耳朵靠近手机听筒时,用户的脸颊和耳朵都有可能会接触到手机处于点亮状态的屏幕,而脸颊和耳朵等异形部位接触屏幕时产生的电容信号会与手指正常点击屏幕时产生的电容信号不同。例如图5为手指接触屏幕所产生的电容信号示意图,再如图8为脸颊与耳朵接触屏幕所产生的电容信号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异形触摸操作产生的电容亮斑分为三大类:强脸颊电容亮斑(如图8和图8a所示的强脸颊)、弱脸颊电容亮斑(如图9所示的弱脸颊)和耳朵电容亮斑(如图8、图8a、以及图10所示的耳朵)。其中,强脸颊是指当脸颊和屏幕紧密接触时产生的电容亮斑,弱脸颊是指当脸颊和屏幕发生微弱接触时产生的电容亮斑,耳朵是指当耳朵接触屏幕时产生的电容亮斑。
下面结合图8-图11a所示的异形部位接触触摸屏产生的电容亮斑进行说明。
用户用手机打电话的场景中,脸颊和耳朵都有可能会接触到手机的屏幕,图8、图8a和图9示出了脸颊和耳朵均接触到触摸屏的情况,图10中示出了仅有耳朵接触到触摸屏的情况。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介绍上述三种类型。
类型一、强脸颊电容亮斑
当脸颊与屏幕紧密接触时,可能产生电容值较高的强脸颊电容亮斑,可以分脸颊分别落在屏幕中间和屏幕角落两种情况介绍。
第一种情况,强脸颊电容亮斑出现在屏幕中间(如图8中所示的强脸颊),由于脸颊接触面积比手指大,因此会形成明显大得多的电容亮斑。
第二种情况,当强脸颊电容亮斑出现在屏幕角落(如图8a中所示的强脸颊),由于强脸颊电容亮斑落在屏幕角落,该强脸颊电容亮斑横向跨度较小,但纵向跨度较大,横纵跨度差异大。
因此,可以结合亮斑面积、横向跨度和纵向跨度等特征值来判断接触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是否为强脸颊电容亮斑。
类型二、弱脸颊电容亮斑
当脸颊与屏幕没有产生紧密接触时,可能产生电容值较低的弱脸颊电容亮斑(如图9所示的弱脸颊),而TP算法本身也会产生随机的噪声区域。相对于噪声而言,弱脸颊电容亮斑的电容强度值高于噪声区域,弱脸颊电容亮斑相较于强脸颊亮斑的电容强度值较低。并且弱脸颊电容亮斑的面积大于噪声区域,且相较于噪声区域更为稳定。
类型三、耳朵电容亮斑
当耳朵接触屏幕时,耳朵电容图像一般贴着屏幕上边缘(如图8、图8a、图9、图10中的耳朵),耳朵外廓下部产生的电容图像较窄,拟合出的椭圆离心率高。
除了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有其它类型,比如手机放入在口袋、且手机处于点亮状态的场景中,当用户静止时,大腿和屏幕接触会产生大面积的电容亮斑(参见图11、图11a、图11b中所示大腿接触屏幕产生的电容亮斑)。当用户在移动时,大腿产生的电容亮斑数量和面积都会不断变化,大腿产生的电容亮斑的形状特征与强脸颊类似。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上述强脸颊、弱脸颊和耳朵仅为示例性的异形触摸的三种类型,当其它异形部位(包括但不限于大腿、胳膊、腹部等)接触触摸屏产生的电容光斑的形状,与脸颊或耳朵接触触摸屏产生的电容光斑的形状类似时,也可以通过判断该其它异形部位接触触摸屏产生的电容亮斑是否为强脸颊、弱脸颊和耳朵等,来确定其它异形部位接触产生的电容光斑对应的报点是否为异形触摸产生的报点。
在一个示例中,当手指接触屏幕时,其产生电容亮斑的形状为一个近似的椭圆,而当耳朵、脸和大腿等异形部位接触屏幕时,电容亮斑的形状更不规则。一般电容亮斑的形状不规则的横向切片的中心坐标和纵向切片的中心坐标的方差较大,因此,可以按照上述图7所示的示例,计算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stdCenterXY,当电容亮斑的stdCenterXY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确定出该电容亮斑为异形操作产生的,可以识别出一部分的异形触摸操作。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大面积的非手指部位接触到触摸屏时,其产生的电容亮斑会经历出现亮斑、亮斑面积变大、亮斑稳定、亮斑面积减小以及最后消失五个阶段。在电容亮斑生长的前几帧中,由于接触面积较小,电容亮斑的形状的几何特征和手指按压产生的电容亮斑的形状可能较为相似,几何特征没有明显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异形防误触算法会首先将该报点标记为正常报点,并上报给框架层,保证触摸屏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在后续的连续帧中,在该电容亮斑消失前,异形防误触算法会持续检测该电容亮斑的形状特征,如果异形防误触算法发现在某一帧中电容亮斑的某一特征超过正常的阈值,则会将该电容亮斑对应的报点标记为异形报点,并上报给框架层。框架层接收到该报点为异形报点后,会召回之前针对该异形报点对应的触摸操作所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后续帧中抑制该电容亮斑的报点的上报。通过多帧连续监测的方式,有助于在保证触摸屏响应用户操作的及时性的同时,提高对异形报点的识别率。
在一个示例中,异形防误触算法接在TP算法之后,对TP算法产生的进行判断。由于TP报点算法本身有对大面积电容亮斑抑制的机制,当电容亮斑面积超过一定阈值时,TP报点算法停止报点。例如,当用户在打电话时,由于脸颊接触触摸屏可能会在屏幕上产生大面积的电容亮斑,在脸颊刚开始接触触摸屏时,产生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较小,和手指正常点击屏幕产生的电容光斑的区别不大,但随着脸颊与触摸屏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后续的某一帧中亮斑面积超过TP算法的阈值时,TP算法会抑制超出阈值的电容亮斑对应的报点。
如果仅考虑单帧的情况,参见图12,为第N帧的全屏幕的电容信号,图12a为第N+1帧的全屏幕的电容信号。假设该第N帧为电容亮斑的最后一次报点的帧,可以理解的是,该帧也可称为up帧。由于该第N帧电容亮斑的形状没有异常,正常报点,而第N帧的后一帧(第N+1帧)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过大,直接被TP算法抑制而没有产生报点,异形防误触算法根据第N+1帧的电容亮斑,并未找到与该电容亮斑匹配的报点,因此无法判断第N+1帧是否为异形报点对应的电容亮斑。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在第N+1帧补报一次up帧的报点给异形防误触算法,并将该补报的报点匹配到第N+1帧的电容亮斑上,此时,由于在第N+1帧的电容亮斑有匹配的报点(即补报的报点),并且第N+1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超过一定阈值,因此,可以将该补报的报点标记为异形报点,并召回针对该异形报点对应的触摸操作所触发的响应操作。
在另一个示例中,以脸颊或大腿等异形部位非常快速的接触到触摸屏并瞬间产生大面积的电容亮斑为例,参见图13,为第M帧的全屏幕的电容亮斑,图13a为第M+i帧的全屏幕的电容亮斑,其中,M、i均为正整数。比如第M帧的电容亮斑达到最大面积,此时由于面积超过一定阈值,TP算法不会报点。而在第M帧的后续帧中接触面积减小后,比如在第M+i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减小到一定阈值,TP算法开始上报该第M+i帧的电容亮斑对应的报点(参见图13a),该第M+i帧也可以称为down帧。
如果仅考虑第M+i帧的电容亮斑的形状,由于该电容亮斑已经减小,它的各项特征可能与手指产生的电容亮斑差别很小,该异形报点可能会被误识别为正常点击产生的报点。为了识别出这种情况下的异形报点,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记录该电容亮斑生命周期中的历史最大面积,通过将该down帧的面积与历史最大面积相比较,来确定该down帧的报点是否为异形报点。在一个示例中,如果该电容亮斑生命周期中的历史最大面积超过阈值,并且历史最大面积和该down帧的电容亮斑面积的差值超过一定阈值,就会认为该down帧对应的报点是异形报点,并召回针对该异形报点对应的触摸操作所触发的响应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可以包括以下三项判断过程:
第一项判断过程:终端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一项判断结果包括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第二项判断过程:终端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二项判断结果包括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第三项判断过程:终端根据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三项判断结果包括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二项判断结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三项判断结果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时,终端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二项判断结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三项判断结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时,终端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详述介绍上述三项判断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该一帧的电容亮斑进行一系列的特征条件判断。在经过条件判断后,电容亮斑可能被确定为以下几种类型:
Touch:正常点击。
StrongFace:强脸颊。当打电话时脸颊紧贴屏幕产生的电容信号。
WeakFace:弱脸颊。当打电话时脸颊不稳定接触屏幕产生的电容信号。
Ear:耳朵。当打电话时耳朵接触屏幕产生的电容信号。
Uncertain:不确定。不能判断出是手指还是异形接触产生的电容信号。
下面以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作为例,说明上述三项判断流程。
第一项判断流程:根据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一项判断结果包括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其中,主要通过异形防误触算法对利用以下条件逐条检测电容亮斑是否为强脸颊,如果识别出电容亮斑为强脸颊或非强脸颊,则不执行后续条件,否则会继续向后执行所有的条件。在该异形防误触算法实现中,可仅用其中的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条件1.1,S<S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1:非强脸颊。其中,S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S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1为第一面积阈值。该条件1.1表示,当所述亮斑面积小于第一面积阈值时,处理器110确定该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1.2,该一帧为down帧&&maxSconditionalSize>SconditionalSizeThreshold_StrongFce&&maxSconditionalSize-SconditionalSize>SThreshold_diff_conditionalSize:强脸颊。其中,其中,down帧指的是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第一次报点的帧,比如非常快速的接触到触摸屏并瞬间产生大面积的电容亮斑的场景中,比如第一帧的亮斑面积就达到一定阈值,被抑制报点,在第M帧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脸颊离开触摸屏而与触摸屏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产生的电容亮斑也会越来越小,比如在第M+i帧的电容亮斑的面积小于一定阈值,那么在第M+i帧开始报点,第M+i帧即为down帧,maxSconditionalSize为在该电容光斑的生命周期内达到的最大面积,SconditionalSizeThreshold_StrongFce为第一面积差阈值,SconditionalSize为当前帧的电容亮斑的面积。该条件1.2表示,该一帧为down帧,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一帧之前的历史最大亮斑面积大于第二面积阈值、且所述历史最大亮斑面积与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一面积差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
条件1.3,该一帧的报点为up帧的补点&&SconditionalSize-Spre_conditionalSize>minDiffconditionalSize&&SconditionalSize>SthresholdconditionalSize:强脸颊。其中,up帧指的是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正常报点之后第一次抑制报点的帧,比如,比如在脸颊触碰触摸屏的场景中,从脸颊刚刚接触触摸屏开始,随着脸颊接触触摸屏产生的亮斑面积达到一定阈值时会抑制报点,比如,在第N帧为up帧,在第N+1帧被抑制报点,那么第N+1帧补报一次报点,称为up帧的补点。up帧的补点可以采用第N帧的报点坐标,也就是说,第N帧和第N+1帧的报点坐标相同,由于这两帧的电容亮斑之间的位置差别较小,所以第N帧的报点坐标也可以落在第N+1帧的电容亮斑中。SconditionalSize为该一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Spre_conditionalSize为up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minDiffconditionalSize为第二面积差阈值,SthresholdconditionalSize为第三面积阈值。
该条件1.3表示,当所述一帧为up帧的后一帧、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与所述up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二面积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三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1.4,stdCenterXY>stdCenterXYThreshold_conditionalSize&&
diagonal>diagonalThreshold_StrongFace:强脸颊。其中,stdCenterXY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stdCenterXYThreshold_conditionalSize为第一标准差阈值,diagonal为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和纵向跨度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度,diagonalThreshold_StrongFace为第一对角线长度阈值。该条件1.4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大于第一标准差阈值、且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和纵向跨度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第一对角线长度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1.5,ySpan≥ySpan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1:强脸颊。其中,ySpan为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ySpan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1为第一纵向跨度阈值,该条件1.5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大于第一标准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和纵向跨度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第一对角线长度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1.6,S≥S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2:强脸颊。其中,S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S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2为第四面积阈值。该条件1.6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纵向跨度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1.7,xSpan≤xSpan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1&&ySpan≥ySpan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2:强脸颊。其中,xSp a n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xSpan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1为第一横向跨度阈值,ySpan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ySpanThreshold_StrongFace_Level2为第二纵向跨度阈值。该条件1.7表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横向跨度阈值、且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纵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以按照条件1.1-条件1.7的判断顺序进行判断为例,图14示例性示出了强脸颊判断流程图。参见图14,如果满足以上条件1.1,则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被判断为非强脸颊,即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满足以上条件1.2-1.7中的任一项,则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被判断为强脸颊,即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以上条件都不满足,则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被判断为非强脸颊,即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亮斑面积、纵向跨度、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横向跨度中的一项或多项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判断结果准确性高。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各项条件可以不具有优先级,也就是说,上述条件1.1-条件1.7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判断,只要按照在前的一项的判断结果为满足该项条件,则不继续后续条件的判断。
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各项条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优先级,按照前面描述的顺序,优先级逐渐降低,可以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判断是否满足上述各项条件,当满足优先级高的条件时,则无需进行后续条件的判断,此时判断结果更为精确。
第二项判断流程:根据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第二项判断结果包括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其中主要通过异形防误触算法利用以下条件逐条检测电容亮斑是否为弱脸颊,如果识别出电容亮斑为弱脸颊或非弱脸颊,则不执行后续条件,否则会向后执行所有的条件。在该异形防误触算法实现中,可仅用其中的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条件2.1,MaxCapacity≥MaxCapacityThreshold_WeakFace_Level1:非弱脸颊。其中,MaxCapacity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电容最大值,MaxCapacityThreshold_WeakFace_Level1为第一电容阈值,该条件2.1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容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2.2,minY=0&&ySpan≤y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1:非弱脸颊。其中,minY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上边缘的最小纵坐标,ySpan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y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1为第三纵向跨度阈值,该条件2.2表示,当电容亮斑上边缘的最小纵坐标为零、且该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三纵向跨度阈值时且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三纵向跨度阈值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2.3,S≥SThreshold_WeakFace_Level1:弱脸颊。其中,S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光斑,SThreshold_WeakFace_Level1为第五面积阈值。该条件2.3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五面积阈值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2.4,ySpan≥y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2&&xSpan≥x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2:弱脸颊。
其中,ySp an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y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2为第四纵向跨度阈值,xSpan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x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2为第二横向跨度阈值,该条件2.4表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纵向跨度阈值、且该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横向跨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2.5,S≥SThreshold_WeakFace_Level2:不确定。其中,S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SThreshold_WeakFace_Level2为第六面积阈值,该条件2.5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六面积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
条件2.6,ySpan≥y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3:不确定。其中,ySpan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ySpanThreshold_WeakFace_Level3为第五纵向跨度阈值,该条件2.6表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五纵向跨度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
以按照条件2.1-条件2.6的判断顺序进行判断为例,图15示例性示出了弱脸颊判断流程图。参见图15,如果满足条件2.1、条件2.2中的任一项,则该电容亮斑被判断为非弱脸颊,即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满足以上条件2.3、2.4中的任一项,则该电容亮斑被判断为弱脸颊,即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满足以上条件2.5和2.6,则判断结果为不确定,即不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该电容亮斑区域被判断为非弱脸颊,即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电容最大值、电容亮斑的位置、纵向跨度、亮斑面积、横向跨度中的一项或多项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判断结果准确性高。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各项条件可以不具有优先级,也就是说,上述条件2.1-条件2.6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判断,只要按照在前的一项的判断结果为满足该项条件,则不继续后续条件的判断。
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各项条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优先级,按照前面描述的顺序,优先级逐渐降低,可以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判断是否满足上述各项条件,当满足优先级高的条件时,则无需进行后续条件的判断,此时判断结果更为精确。
第三项判断流程:根据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第三项判断结果包括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其中,主要通过异形防误触算法,利用以下条件逐条检测电容亮斑是否为耳朵,如果识别出电容亮斑为耳朵或非耳朵,则不执行后续判断,否则会执行所有的检测。在该异形防误触算法实现中,可仅用其中的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条件3.1,MaxCapacity<MaxCapacityThreshold_Ear_Level1:非耳朵。其中,MaxCapacity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电容最大值,MaxCapacityThreshold_Ear_Level1为第二电容阈值,该条件3.1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容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3.2,Gy>GyThreshold_Ear_Level1:非耳朵。其中,Gy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的纵坐标,GyThreshold_Ear_Level1为第一坐标阈值,该条件3.2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阈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3.3,S<SThreshold_Ear_Level1:非耳朵。其中,S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亮斑面积,SThreshold_Ear_Level1为第七面积阈值。该条件3.3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七面积阈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3.4,minY=0&&ySpan≤ySpanThreshold_Ear_Level1:非耳朵。其中,minY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上边缘的最小纵坐标,ySpan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ySpanThreshold_Ear_Level1为第六纵向跨度阈值。该条件3.4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上边缘的最小纵坐标为零且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六纵向跨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3.5,e>eThreshold_Ear_Level1&&Gy>GyThreshold_Ear_Level2:耳朵。其中,e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离心率,eThreshold_Ear_Level1为第一离心率阈值,Gy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中的纵坐标,GyThreshold_Ear_Level2为第二坐标阈值。该条件3.5表示,当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且该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中的纵坐标大于第二坐标阈值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
条件3.6,e>eThreshold_Ear_Level1:不确定。其中,e为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离心率,eThreshold_Ear_Level1为第一离心率阈值。该条件3.6表示,当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
如果以上条件都不满足,则该电容亮斑区域被判断为非耳朵。即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
以按照条件3.1-条件3.6的判断顺序进行判断为例,图16示例性示出了耳朵判断流程图。参见图13,如果满足条件2.1-条件2.3、条件3.5中的任一项,则该电容亮斑区域被判断为非耳朵,即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满足以上条件3.4和3.6中的任一项,则该电容亮斑区域被判断为耳朵,即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满足以上条件3.7,则判断结果为不确定,即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如果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该电容亮斑区域被判断为非耳朵,即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
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电容最大值、电容亮斑的形状、亮斑面积、电容亮斑的位置、纵向跨度、离心率、重心坐标中的一项或多项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判断结果准确性高。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各项条件可以不具有优先级,也就是说,上述条件3.1-条件3.6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判断,只要按照在前的一项的判断结果为满足该项条件,则不继续后续条件的判断。
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各项条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优先级,按照前面描述的顺序,优先级逐渐降低,可以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判断是否满足上述各项条件,当满足优先级高的条件时,则无需进行后续条件的判断,此时判断结果更为精确。
上述三项判断流程的先后判断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此处不进行限制。比如,判断顺序可以依次为:第一项判断流程、第二项判断流程、第三项判断流程。再比如,判断顺序可以依次为:第二项判断流程、第一项判断流程、第三项判断流程。
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强脸颊时,或当第二项判断结果为弱脸颊时,或当第三项判断结果为耳朵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非强脸颊且第二项判断结果为非弱脸颊且第三项判断结果为非耳朵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根据该实施方式,预先将异形触摸分为强脸颊、弱脸颊和耳朵三种类型,通过分别判断电容亮斑是否满足强脸颊的特征,判断电容亮斑是否满足弱脸颊的特征,以及判断电容亮斑是否满足耳朵的特征,结合三项判断结果综合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判断结果准确性高。强脸颊、弱脸颊和耳朵这三项判断结果与最终判断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但不限于如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BDA0001830876370000231
表一中的“×”代表任意值,也就是说,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强脸颊时,不论第二项判断结果和第三项判断结果为任意值,都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第二项判断结果为弱脸颊时,不论第一项判断结果和第三项判断结果为任意值,都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第三项判断结果为耳朵时,不论第一项判断结果和第二项判断结果为任意值,都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第一项判断结果、第二项判断结果和第三项判断结果均为否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第一项判断结果、第二项判断结果和第三项判断结果均中只存在不确定和否这两种判断结果或均为不确定时,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的判断结果也为不确定。
作为一个示例,手指判断条件为:如果该一帧中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在经过强脸颊判断、弱脸颊判断和耳朵判断后分别被判为非强脸颊,非弱脸颊和非耳朵,则该电容亮斑区域会被判为是手指正常点击产生的,即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上述强脸颊、弱脸颊和耳朵仅为示例性的异形触摸的三种类型,与其它异形部位(包括但不限于大腿、胳膊、腹部等)接触触摸屏产生的电容光斑的形状,与脸颊或耳朵接触触摸屏产生的电容光斑的形状类似时,通过上述三项判断流程也可以判断出为异形部位。比如,以手机在口袋里,大腿接触到处于亮屏状态的触摸屏的场景为例,大腿接触到触摸屏产生的电容亮斑区域与强脸颊或弱脸颊类似,如果大腿接触到触摸屏产生的电容亮斑满足强脸颊判断条件,那么该大腿接触到触摸屏产生的电容亮斑区域会被判断为强脸颊。如果大腿接触到触摸屏产生的电容亮斑满足弱脸颊判断条件,那么该大腿接触到触摸屏产生的电容亮斑区域会被判断为弱脸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该一帧为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第一帧,且根据第一帧的电容亮的特征值以及上述三项判断流程判断之后,不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终端保存第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当在第一帧的之后的预设数目帧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或者之后的预设数目帧不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上报将第一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并将报点坐标与后续预设数目帧中与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相匹配。
在该一帧中,如果电容亮斑被判为Touch,则会上报该第一触摸操作。开始上报后,仍旧会根据后续帧的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对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进行判断。如果后续帧中判断出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之前针对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如果电容亮斑被判为StrongFace、WeakFace或者Ear,不再上报该第一触摸操作,开始抑制后,不再对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进行判断。如果电容亮斑被判为Uncertain,则会先暂时抑制报点,在后续若干帧内继续判断,如果在允许延迟的若干帧内判断为正常点击,则上报该报点,或者,如果在允许延迟的若干帧内判断为第一触摸操作异形触摸操作,则抑制该报点。如果在允许延迟的若干帧内仍然判断不出来,则上报该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
如此,可以根据电容亮斑的生命周期中的各帧的判断结果,综合判断该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在触摸屏上采集到一帧的电容数据可能包括多个电容亮斑,可以采用上述三项判断流程分别判断多个电容亮斑中的每个电容亮斑对应的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也可以在已经判断出存在电容亮斑对应的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后,确定其他未判断的电容亮斑对应的触摸操作均为异形触摸操作。
例如,在采用上述三项判断流程分别判断多个电容亮斑对应的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之前,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异形状态;若当前状态为异形状态,则确定多个电容亮斑中每个电容亮斑对应的触摸操作均为异形触摸操作;若当前状态不为异形状态,则执行判断其中一个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当确定出其中一个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异形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之前,所述终端的触摸屏在所述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接收到第二触摸操作;所述终端确定所述触摸屏在所述一帧的状态是否为异形状态;所述终端若确定所述在所述一帧的状态为异形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是为异形触摸操作;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所述一帧之后,不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
根据该实施方式,将触摸屏的状态初始值设为非异形状态,当一帧的电容信号对应有多个电容亮斑,即有多个触摸操作时,在判断出其中一个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后,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异形状态,从而再判断其他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可以直接根据当前状态为异形状态确定其他触摸操作也为异形触摸操作,无需对其他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进行特征检测,可以有效节约终端的处理资源,并且判断迅速,用户体验佳。
在一个示例中,首先假设用户在打电话的时候不会同时手指触控屏幕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因此当屏幕上有多个电容亮斑时,如果有一个电容亮斑被识别为异形亮斑,则可切换到异形状态。在异形状态中,对于后续的每一个电容亮斑继续判断其是否是异形亮斑,如果是则将其加入到异形队列中。但无论后续的电容亮斑是否被确定为异形亮斑,都抑制上报后续电容亮斑对应的报点。当屏幕上所有异形队列中的电容亮斑都消失后,算法退出异形状态,不再对报点进行抑制。也就是说,当有多个电容亮斑时,只要有一个电容亮斑被确定为异形触摸产生的电容亮斑,则确定发生异形触摸操作,不上报所有的电容亮斑对应的异形触摸操作,不上报所有电容亮斑对应的报点。
对于每一个触摸操作,第一次报点出现的时间和其对应的电容亮斑出现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报点往往在电容亮斑出现后的若干帧之后才开始上报。为了提高异形的识别率,可在电容亮斑一出现的时候就开始判断其是否是异形触摸操作,从而增加了判断的次数。但某些电容屏可能出现噪声较大的情况,导致在报点前进行判断可能概率性产生误判的情况,从而将正常手指操作的报点误判。因此是否在报点前就对电容亮斑进行判断可视电容屏噪声程度进行调整。可以理解的是,在接触屏幕时,接触位置上会产生电容亮斑信号,但是一开始接触面积较小,并且信号强度较弱,因此并不会在一开始就报点。只有当亮斑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比如电容亮斑内的信号最大值超过一定阈值时,才会开始报点,因此电容亮斑报点前判断可以提高判断效率,用户体验佳。
如果异形防误触算法识别出来电容亮斑是手指正常点击形成的,则会正常上报对应的报点。如果异形防误触算法在前几帧识别出来电容亮斑是耳朵、脸颊等异形触摸形成的,则会抑制对应报点的上报。如果异形防误触算法在前几帧识别出来电容亮斑是手指正常点击形成的,会上报这几帧的报点,在后续某一帧识别出来并非手指正常点击形成的,而是耳朵、脸颊等异形触摸形成的,则会上报该帧异形触摸产生的电容亮斑对应的报点,并召回前几帧的报点所触发的响应操作,并且抑制该帧之后的后续帧的报点。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触摸操作落在屏幕顶端时,如果一帧内不能判断是否是正常点击,可以在后续若干帧内采取延时报点的策略。当报点在延时若干帧后重新上报时,报点坐标可能跟第一帧的报点坐标不同。对于某些需要从屏幕边缘向内滑动启动的控件,延时报点会导致前面若干帧的报点信息丢失。如果延时后报点坐标不在控件的启动相应热区内,则无法启动控件。因此当报点启动位置落在靠边缘位置时,算法会记录下来报点的第一帧坐标,在延时后报点的第一帧中补报这一坐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控件可以正常启动。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如图17所示,该终端用于实现以上各个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识别异形接触的方法,该终端1700包括:接收单元1701和处理单元1702,其中当终端1700执行图4中的方法时,接收单元1701用于步骤401,处理单元1702用于执行步骤402-405。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单元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硬件实现时,该终端的硬件实现可参考图1及其相关描述。
参见图1,所述终端100,包括:触摸屏150,其中,所述触摸屏150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多个应用程序(图中未示出);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0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终端100执行时,所述终端100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100执行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器120可以集成于处理器110中,也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10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屏150可以执行如图17涉及到的接收模块1700所执行的方法,处理器110可以执行如图17涉及到的处理模块1702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照片共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翻译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翻译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的触摸屏接收第一触摸操作;
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采集所述触摸屏的一帧电容信号;所述生命周期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从开始接触所述触摸屏至离开所述触摸屏的过程;
所述终端计算所述一帧电容信号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
所述终端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所述一帧之前针对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值包括下述内容中的至少一项:亮斑面积、横向跨度、纵向跨度、离心率、重心坐标、电容最大值或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计算所述一帧电容信号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一帧电容信号中的多个电容值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
所述终端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的每个电容极大值开始洪泛,将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的电容网格加入至所述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
所述终端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确定出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
所述终端计算所述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斑面积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内的电容网格的数目;
所述横向跨度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横向的跨度;
所述纵向跨度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纵向的跨度;
所述离心率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拟合出的椭圆的离心率;
所述重心坐标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重心坐标;
所述电容最大值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电容最大值;
所述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横向切片的中心横坐标的标准差与纵向切片的中心纵坐标的标准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一项判断结果包括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二项判断结果包括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三项判断结果包括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二项判断结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三项判断结果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
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二项判断结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三项判断结果为非耳朵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包括: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小于第一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一帧为down帧、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一帧之前的历史最大亮斑面积大于第二面积阈值、且所述历史最大亮斑面积与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一面积差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其中所述down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第一次报点的帧;或者,
当所述一帧为up帧的后一帧、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与所述up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二面积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三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其中所述up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正常报点之后第一次抑制报点的帧;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大于第一标准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和纵向跨度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第一对角线长度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纵向跨度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四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横向跨度阈值、且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纵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包括: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容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边缘的纵坐标最小值为零、且所述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三纵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五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纵向跨度阈值、且当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横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六面积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五纵向跨度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
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包括: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容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七面积阈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边缘的纵坐标最小值为零、且所述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六纵向跨度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且所述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中的纵坐标大于第二坐标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
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之前,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的触摸屏在所述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接收到第二触摸操作;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触摸屏在所述一帧的状态是否为异形状态;
所述终端若确定所述在所述一帧的状态为异形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是为异形触摸操作;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所述一帧之后,不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若确定所述触摸屏在所述一帧的状态不为异形状态,则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
当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将所述触摸屏的所述当前帧的状态切换为异形状态。
11.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一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第一帧,且根据所述第一帧的电容亮的特征值,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所述终端保存所述第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
当在所述第一帧的之后的预设数目帧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或者所述之后的预设数目帧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上报将所述第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并将所述报点坐标与所述后续预设数目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相匹配。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
所述触摸屏,用于接收第一触摸操作;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采集所述触摸屏的一帧电容信号;所述生命周期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从开始接触所述触摸屏至离开所述触摸屏的过程;
计算所述一帧电容信号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
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则召回所述一帧之前针对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触发的响应操作,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值包括下述内容中的至少一项:亮斑面积、横向跨度、纵向跨度、离心率、重心坐标、电容最大值或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
从所述一帧电容信号中的多个电容值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
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的每个电容极大值开始洪泛,将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的电容网格加入至所述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
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极大值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确定出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
计算所述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斑面积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内的电容网格的数目;
所述横向跨度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横向的跨度;
所述纵向跨度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在纵向的跨度;
所述离心率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拟合出的椭圆的离心率;
所述重心坐标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重心坐标;
所述电容最大值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电容最大值;
所述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为所述电容亮斑的洪泛区域的横向切片的中心横坐标的标准差与纵向切片的中心纵坐标的标准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
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一项判断结果包括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二项判断结果包括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第三项判断结果包括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非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和不确定;
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二项判断结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时,或当第三项判断结果为耳朵对应的触摸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操作;
当第一项判断结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二项判断结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且第三项判断结果为非耳朵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小于第一面积阈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一帧为down帧、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一帧之前的历史最大亮斑面积大于第二面积阈值、且所述历史最大亮斑面积与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一面积差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其中所述down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第一次报点的帧;或者,
当所述一帧为up帧的后一帧、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与所述up帧的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的差值大于第二面积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三面积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其中所述up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正常报点之后第一次抑制报点的帧;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切片中心标准差大于第一标准差阈值、且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和纵向跨度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第一对角线长度阈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纵向跨度阈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四面积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横向跨度阈值、且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纵向跨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强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容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边缘的纵坐标最小值为零、且所述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三纵向跨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五面积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四纵向跨度阈值、且当所述电容亮斑的横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横向跨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亮斑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六面积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的纵向跨度大于或等于第五纵向跨度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
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弱脸颊对应的触摸操作。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电容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容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阈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亮斑面积大于第七面积阈值,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亮斑边缘的纵坐标最小值为零、且所述电容光斑的纵向跨度小于或等于第六纵向跨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且所述电容光斑的重心坐标中的纵坐标大于第二坐标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或者,
当所述电容光斑的离心率大于第一离心率阈值时,判断结果为不确定;或者,
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耳朵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
20.如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用于:在所述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接收到第二触摸操作;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
确定所述触摸屏在所述一帧的状态是否为异形状态;
若确定所述在所述一帧的状态为异形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是为异形触摸操作;
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所述一帧之后,不上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
若确定所述触摸屏在所述一帧的状态不为异形状态,则根据所述电容亮斑的特征值,以及所述一帧之前的至少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属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电容亮斑的特征值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
当确定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异形触摸对应的所述触摸操作,将所述触摸屏的所述当前帧的状态切换为异形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
当所述一帧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生命周期内的第一帧,且根据所述第一帧的电容亮的特征值,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保存所述第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
当在所述第一帧的之后的预设数目帧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不为异形触摸操作、或者所述之后的预设数目帧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异形触摸操作时,上报将所述第一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的报点坐标,并将所述报点坐标与所述后续预设数目帧中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电容亮斑相匹配。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11204505.4A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064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505.4A CN111064842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19/111178 WO2020078344A1 (zh) 2018-10-16 2019-10-15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505.4A CN111064842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4842A true CN111064842A (zh) 2020-04-24
CN111064842B CN111064842B (zh) 2021-11-19

Family

ID=7028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4505.4A Active CN111064842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4842B (zh)
WO (1) WO20200783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0104A (zh) * 2021-01-27 2021-05-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坐标偏离的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010078A (zh) * 2021-03-17 2021-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193564A (zh) * 2023-10-26 2023-12-08 深圳市魔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手环误触检测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1505A1 (en) * 2009-04-14 2010-10-14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a cell phone
US20120131515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Amx,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rror correction in resistive touch panels
CN102968217A (zh) * 2012-12-07 2013-03-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基准更新方法、系统及触控终端
CN103455266A (zh) * 2012-06-04 2013-12-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误触摸操作的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142766A (zh) * 2013-05-08 2014-11-12 新益先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容式面板的控制点感测方法与装置
CN104375761A (zh) * 2014-11-07 2015-02-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摸屏手机误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KR20160022583A (ko) * 2014-08-20 2016-03-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장치 및 터치 감지 방법
CN107479820A (zh) * 2017-08-24 2017-12-15 深圳恒远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的识别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CN108021259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CN108572758A (zh) * 2017-03-10 2018-09-25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误操作的确定方法及确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9566B (zh) * 2017-10-13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报点输出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1505A1 (en) * 2009-04-14 2010-10-14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a cell phone
US20120131515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Amx,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rror correction in resistive touch panels
CN103455266A (zh) * 2012-06-04 2013-12-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误触摸操作的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2968217A (zh) * 2012-12-07 2013-03-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基准更新方法、系统及触控终端
CN104142766A (zh) * 2013-05-08 2014-11-12 新益先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容式面板的控制点感测方法与装置
KR20160022583A (ko) * 2014-08-20 2016-03-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장치 및 터치 감지 방법
CN104375761A (zh) * 2014-11-07 2015-02-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摸屏手机误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21259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CN108572758A (zh) * 2017-03-10 2018-09-25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误操作的确定方法及确定装置
CN107479820A (zh) * 2017-08-24 2017-12-15 深圳恒远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的识别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0104A (zh) * 2021-01-27 2021-05-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坐标偏离的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860104B (zh) * 2021-01-27 2024-01-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坐标偏离的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010078A (zh) * 2021-03-17 2021-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193564A (zh) * 2023-10-26 2023-12-08 深圳市魔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手环误触检测方法
CN117193564B (zh) * 2023-10-26 2024-02-02 深圳市魔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手环误触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8344A1 (zh) 2020-04-23
CN111064842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9276B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429248B2 (en) Unread message prompt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6778707B (zh) 指纹识别方法、显示屏以及移动终端
US20200177726A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applications in split screen mode, computer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158540B (zh) 一种应用图标的位置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222212B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871174B (zh) 一种虚拟按键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1064842B (zh)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00045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
EP367800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output of report
CN108984066B (zh)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691168B (zh) 移动终端的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388400B (zh) 一种操作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967086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图标排列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7632985B (zh) 网页预加载方法及装置
CN110851014B (zh) 触摸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064847B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99005A (zh) 内容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240531B (zh) 触控数据的采样补偿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518150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显示方法与终端设备
CN110740265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083288B (zh)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89256B (zh) 一种触控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253884A (zh) 触控方法、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54577A (zh) 紧急呼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