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4499A -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4499A
CN111064499A CN201811281059.7A CN201811281059A CN111064499A CN 111064499 A CN111064499 A CN 111064499A CN 201811281059 A CN201811281059 A CN 201811281059A CN 111064499 A CN111064499 A CN 111064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vector
frequency
vectors
frequency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810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4499B (zh
Inventor
王潇涵
金黄平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3114482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9860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9346.9A priority patent/CN112636802B/zh
Priority to JP2021521259A priority patent/JP7210718B2/ja
Priority to EP19872662.2A priority patent/EP3876429A4/en
Priority to KR1020217014727A priority patent/KR102495785B1/ko
Priority to BR112021007195-4A priority patent/BR112021007195A2/pt
Priority to PCT/CN2019/110342 priority patent/WO20200782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4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4499A/zh
Priority to US17/230,523 priority patent/US11456786B2/en
Priority to US17/900,501 priority patent/US11848729B2/en
Priority to US18/502,78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7285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4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4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以减少反馈开销。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生成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T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对应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M1=L1×K1。该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

Description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205381.1、申请名称为“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MIMO)技术中,网络设备可通过预编码减小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及同一用户的多个信号流之间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信号质量,实现空分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信道测量等方式确定预编码向量,并希望通过反馈,使得网络设备获得与终端设备确定的预编码向量相同或者相近的预编码向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宽带反馈和子带反馈的两级反馈方式来向网络设备指示预编码向量。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通过宽带反馈指示被选择的波束向量以及各波束向量的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并可以通过子带反馈指示可用于各个子带的组合系数的量化值,其中组合系数例如可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网络设备可以综合宽带反馈的信息和子带反馈的信息恢复出各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终端设备通过宽带反馈和子带反馈的两级反馈方式来向网络设备指示预编码向量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新无线(newradio,NR)协议TS 38.214中定义的类型II(type II)码本反馈方式。
然而,随着传输层数的增加,上述反馈模式所带来的反馈开销会成倍增加。而子带数量越多,反馈开销增加的幅度也越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以期减小反馈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1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该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1、L1、K1和T1均为正整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1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该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1、L1、K1和T1均为正整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M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确定。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由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T1个空频向量对确定,该M1个空频向量对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每个空频向量对由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表现为T1个波束向量和T1个频域向量组合而成的T1个空频向量对,该T1个空频向量对选自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而成的M1个空频向量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指示少量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和空频分量矩阵,以便于网络设备恢复预编码向量。其中,频域向量可用于描述信道在频域上不同的变化规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充分挖掘了频域单元之间的关系,利用了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来描述多个频域单元的变化规律。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频域单元独立地上报加权系数,在频域单元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在保证反馈精度的基础上大大减小反馈开销。
然而,由于波束向量集合中可能包含较多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也可能包含较多的频域向量,如果直接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指示较少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比特开销,或者,需要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预先定义大量的波束向量组合与索引的对应关系以及频域向量组合与索引的对应关系。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将用作加权求和的空频分量矩阵的选择范围缩小至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构建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范围中,也就是从已有的向量集合中先选择一个较小的范围,再进一步从该范围中选择和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一方面可以避免直接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带来的较大的反馈开销,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两端保存大量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该T1个波束向量是L1个波束向量中选择的部分波束向量,但并不代表T1一定小于L1,该T1个波束向量中可能有部分或全部的波束向量是重复使用的。因此用于组合得到T1个波束向量对的波束向量的个数为T1。同理,该T1个频域向量是K1个波束向量中选择的部分波束向量,但这并不代表T1一定小于K1,该T1个频域向量中可能有部分或全部的频域向量是重复使用的。因此用于组合得到T1个频域向量对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为T1。下文中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相应地,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即,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相应地,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即,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可以由终端设备确定并上报网络设备。
应理解,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还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
即,T1的取值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
即,T1的取值可以由终端设备确定并上报网络设备。
应理解,T1的取值还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L1个波束向量在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和该K1个频域向量在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
也就是说,由于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通过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便可以确定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换句话说,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通过二维索引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实现方式中,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该空频分量矩阵由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各波束向量和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频域向量确定,且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信息,或,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
也就是说,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通过一维索引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仅为便于理解而引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概念,这并不代表终端设备一定会生成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终端设备也可以由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M1个空频向量对。但可以理解的是,由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或者,由该M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构建得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者说,M1个空频向量对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可以认为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对应。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确定。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和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理解,分别以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均为列向量为例来说明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关系,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频域向量也可以为行向量,此时,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乘积确定。又例如,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来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者说T1个空频向量对):
方式1、通过位图(bitmap)来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
方式2、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组合在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索引;或
方式3、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位置和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或
方式4、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在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索引。
通过在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将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选择范围缩小,也就可以减少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反馈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其中,该第一传输层可以是一个传输层,也可以是多个传输层。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生成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2个波束向量、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2个频域向量以及T2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2个波束向量和该K2个频域向量与M2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2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2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2=L2×K2;该L2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2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2、L2、K2和T2均为正整数;发送该第四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2个波束向量和T2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2个波束向量和该K2个频域向量与M2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2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K2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2=L2×K2;该L2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2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2、L2、K2和T2均为正整数;基于该第四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其中,该第二传输层可以是多个传输层中除第一传输层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层。
基于上述第四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指示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实现方式中,L1=L2,K1=K2,且T1=T2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实现方式中,L1>L2,或K1>K2,或T1>T2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输入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输出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八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PMI)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可通过无线链路通信。各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均可以配置多个天线。对于该通信系统100中的每一个通信设备而言,所配置的多个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因此,该通信系统100中的各通信设备之间,如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应理解,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C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简单说明下行信号在发送之前在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应理解,下文所描述的对下行信号的处理过程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为方便说明,下文统称为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物理信道可对码字(code word)进行处理。其中,码字可以为经过编码(例如包括信道编码)的编码比特。码字经过加扰(scrambling),生成加扰比特。加扰比特经过调制映射(modulation mapping),得到调制符号。调制符号经过层映射(layermapping),被映射到多个层(layer),或者称,传输层。经过层映射后的调制符号经过预编码(precoding),得到预编码后的信号。预编码后的信号经过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映射后,被映射到多个RE上。这些RE随后经过正交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后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发射出去。
应理解,上文所描述的对下行信号的处理过程仅为示例性描述,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对下行信号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做简单说明。
1、预编码技术:网络设备可以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借助与信道资源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送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从而使得接收设备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待发送信号的预编码处理,接收信号质量(例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得以提升。因此,采用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发送设备与多个接收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也就是实现了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U-MIMO)。应注意,有关预编码技术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发送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预编码。例如,在无法获知信道信息(例如但不限于信道矩阵)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加权处理方式进行预编码等。为了简洁,其具体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2、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可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其中,该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各个子带的信道矩阵确定的预编码矩阵。该信道矩阵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信道估计等方式或者基于信道互易性确定。但应理解,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并不限于上文所述,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例如,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或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方式获得,或者,也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eigenvalue decopomsition,EVD)的方式获得。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上文中列举的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终端设备可以对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量化,并可以通过PMI将量化值发送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出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相近的预编码矩阵。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PMI直接确定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根据PMI确定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后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如将不同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做正交化处理等,以确定最终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因此,网络设备能够确定出与每个子带的信道相适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在每个子带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综上,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理解为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MI指示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以便于网络设备基于PMI恢复出该预编码矩阵。可以理解,网络设备基于PMI恢复出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与上述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相近。
下文示出了秩(rank)为1时通过两级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的简单示例。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091
其中,W表示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两个极化方向上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W1可以通过宽带反馈,W2可以通过子带反馈。v0至v3为W1中包含的波束向量,该多个波束向量例如可通过该多个波束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来指示。在上文中示出的预编码矩阵中,两个极化方向上的波束向量是相同的,均使用了波束向量v0至v3。a0至a7为W1中包含的宽带幅度系数,可通过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来指示。c0至c7为W2中包含的子带系数,每个子带系数可以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如c0至c7可以分别包括子带幅度系数α0至α7以及子带相位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092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093
并可分别通过子带幅度系数α0至α7的量化值和子带相位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094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095
的量化值来指示。可以看到,该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视为多个波束向量的加权和。
应理解,上文示出的预编码矩阵基于一个传输层的反馈得到,因此也可以称为预编码向量。当传输层数增加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反馈。由每个传输层反馈而得到的预编码向量可以构建得到一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例如传输层数为4,该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4个预编码向量,分别与4个传输层对应。
随着传输层数的增加,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也会增加。例如传输层数为4时,a0至a7以及c0至c7的反馈开销最多将达到一个传输层时的4倍。也就是说,如果终端设备基于每个传输层进行如上所述的宽带反馈和子带反馈,则随着传输层数的增加,所带来的反馈开销会成倍增加。而子带数量越多,反馈开销增加的幅度也越大。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方法,能够降低PMI的反馈开销。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通过PMI反馈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PMI来向网络设备反馈信道矩阵,网络设备可以根据PMI确定信道矩阵,进而确定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3、预编码向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编码向量可以由预编码矩阵中的一个向量确定,如,列向量。换句话说,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列向量,每个列向量可用于确定一个预编码向量。当预编码矩阵仅包括一个列向量时,该预编码矩阵也可以称为预编码向量。
预编码矩阵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传输层的预编码向量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向量可以对应于一个传输层。假设预编码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1×1,若传输层数为R(R为正整数),则预编码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1×R。其中,传输层数可以由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来指示,N1可以表示天线端口数,N1为正整数。
当发射天线被配置多个极化方向时,预编码向量还可以是指预编码矩阵在一个传输层、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假设极化方向数为P(P为正整数),一个极化方向上天线端口数为N2,则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维度为(P×N2)×1,则一个极化方向上的预编码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2×1,N2为正整数。
因此,预编码向量可以与一个传输层对应,也可以与一个传输层上的一个极化方向对应,还可以与其他参量对应。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4、天线端口:可简称端口。可以理解为被接收设备所识别的发射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针对每个虚拟天线可以配置一个天线端口,每个虚拟天线可以为多个物理天线的加权组合,每个天线端口可以与一个参考信号对应,因此,每个天线端口可以称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例如,CSI-RS端口、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端口等。
5、波束与波束向量:波束可以理解为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或者称,波束成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波束成形技术具体可以是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以及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可以通过数字波束赋形技术形成。
波束向量可以与波束对应,可以是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向量,也可以是波束赋形向量。波束向量中的各个元素可以表示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各个天线端口经加权后的信号相互叠加,可以形成一个信号强度较强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向量也可以称为空域向量。可选地,该波束向量的长度(或者说,维度)是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数。
假设该波束向量的长度为Ns。波束向量可以是维度为Ns×1的列向量,也可以是维度为1×Ns的行向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6、频域单元:频域资源的单位,可表示不同的频域资源粒度。频域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子带、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子载波、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group,RBG)、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等。
7、频域向量: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用于表示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的向量。频域向量具体可用于表示各波束向量的加权系数在各个频域单元上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可能与多径时延相关。由于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传输时,在不同的传播路径可能上存在不同的传输时延。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频域向量来表征不同传播路径上时延的变化规律。
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是需要进行CSI测量的频域单元的数量。由于在不同的时刻需要进行CSI测量的频域单元的数量可能不同,因此,频域向量的维度也可能会变化。换句话说,频域向量的维度是可变的。
可选地,该频域向量的长度(或者说,维度)是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数量。
其中,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可以是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这里所说的参考信号可以为用作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如CSI-RS。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例如可以小于或等于导频传输带宽(或者称,测量带宽)。在NR中,用于指示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例如可以是CSI占用带宽范围(CSI-FrequencyOccupation)。
应理解,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仅为便于描述而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通过其他命名来表达相同含义的可能。
可选地,该频域向量的长度是用于指示待上报的频域单元的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
在NR中,用于指示待上报的频域单元的位置及个数的信令可以是上报带宽(reporting band)。该信令例如可以通过位图的形式来指示待上报的频域单元的位置及个数。因此,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该位图的比特数。应理解,reporting band仅为该信令的一种可能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让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通过其他名称来命名该信令以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可选地,频域向量的长度是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
其中,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例如可以通过上述上报带宽这一信令指示。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可以为该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中的全部频域单元,或者,也可以为该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中的部分频域单元;或者,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可以与上报带宽的信令长度相同,或者,也可以小于上报带宽的信令长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当协议定义了频域向量的长度为上述列举的某一项时,用于指示上述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的信令或用于指示待上报的频域单元的位置及个数的信令中的某一项可以认为隐式地指示了频域向量的长度。为便于区分和说明,将用于频域向量的长度的指示信息记作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可能是上述用于指示上述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的信令,也可能是用于指示待上报的频域单元的位置及个数的信令,或者还可能是未来协议中新增的信令,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假设该频域向量的长度为Nf,则频域向量可以是维度为Nf×1的列向量,也可以是维度为1×Nf的行向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8、空频矩阵与空频分量矩阵:为方便说明,下文中假设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数为1。
若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数为1,则由一个传输层上不同频域单元上的预编码向量可以构建得到该极化方向上的空频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信道测量等方式确定各频域单元上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该各频域单元上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矩阵。例如,对于同一个传输层,将各频域单元上待反馈的预编码向量组合可以得到空频矩阵。该空频矩阵可以称为待反馈的空频矩阵。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指示该待反馈的空频矩阵。换句话说,待反馈的空频矩阵可以近似为一个或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该一个或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者,也可以由预先定义的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和预先定义的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频域向量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空频矩阵可以是维度为Ns×Nf的矩阵。即,该空频矩阵可以包括Nf个长度为Ns的列向量。该Nf个列向量可以与Nf个频域单元对应,每个列向量可用于确定所对应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例如,空频矩阵可以记作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21
其中,h0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22
是与Nf个频域单元对应的Nf个列向量,各列向量的长度均可以为Ns。该Nf个列向量可分别用于确定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空频矩阵可以近似为一个或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例如,当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均为列向量时,一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为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当波束向量为列向量、频域向量为行向量时,一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为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乘积。因此,每个空频分量矩阵也可以是维度为Ns×Nf的矩阵。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空频矩阵可以是维度为(Ns×Nf)×1的矩阵,或者也可以说,空频矩阵可以是长度为Ns×Nf的向量。也就是说,该空频矩阵可以仅包括一个长度为Ns×Nf的列向量。此情况下,该空频矩阵也可以称为空频向量。
例如,空频矩阵可以记作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23
其中的各向量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空频向量可以近似为一个或多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和。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例如,当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均为列向量时,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也可以是一个频域向量与一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因此,每个空频分量向量也可以是长度为Ns×Nf的向量。在此情况下,空频分量矩阵也可以称为空频分量向量。
若空频分量向量由频域向量和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由多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和所确定的空频向量可以是由Nf个长度为Ns的列向量依次连接而成。该Nf个列向量可以与Nf个频域单元对应,每个列向量可用于确定所对应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若空频分量向量由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由多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和所确定的空频向量可以是由Ns个长度为Nf的列向量依次连接而成。每个列向量中的Nf个元素可以与Nf个频域单元对应。该Ns个列向量的每个列向量中的第nf个元素依次连接可以得到长度为Ns的向量,该向量可用于确定第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0≤nf≤Nf-1,且nf为整数。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说明了极化方向数为1时空频矩阵的几种可能的形式,如,维度为Ns×Nf的矩阵或长度为Ns×Nf的向量,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当极化方向数大于1时,空频矩阵仍然可以表示为上文所列举的几种形式,只是极化方向数的不同,空频矩阵的维度也可能不同。例如,当极化方向数为2时,空频矩阵可以是维度为2Ns×Nf的矩阵,也可以是长度为2Ns×Nf的向量。其中,2表示两个极化方向。
然而,空频分量矩阵仍然可以是维度为Ns×Nf的矩阵或长度为Ns×Nf的向量。因此,对于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矩阵,可以分别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求和来表示。换句话说,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矩阵可以近似表示为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不同极化方向的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说,多个极化方向可以共用相同的多个空频分量矩阵。换句话说,同一传输层上多个极化方向的空频矩阵或空频向量可以由同一组波束向量和同一组频域向量来构建。但不同极化方向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可能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运算可以得到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空频基本单位,例如可以是空频分量矩阵,也可以是空频分量向量。该空频基本单位可以对应一个极化方向。这个基本单位的加权和可以拼接出多个极化方向的空频矩阵。
还应理解,空频矩阵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上文所列举,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分别结合空频分量矩阵为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以及空频分量矩阵为频域向量和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这两种形式,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指示预编码向量和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可以对上述空频分量矩阵进行等价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价的变形和替换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前所述,在下行信道测量中,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出的预编码矩阵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近似度越高,其确定出的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也就越能够与信道状态相适配,因此也就能够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
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个传输层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然而,当传输层数增加时,终端设备基于每个传输层进行反馈所带来的开销也会成倍增加。而子带数量越多,反馈开销增加的幅度也会越大。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方法,能够降低反馈开销。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期降低PMI的反馈开销。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作出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数为P(P≥1且为整数),传输层数为R(R≥1且为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在涉及编号时,可以从0开始连续编号。例如,R个传输层可以包括第0个传输层至第R-1个传输层,P个极化方向可以包括第0个极化方向至第P-1个极化方向。当然,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从1开始连续编号。应理解,上文所述均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而进行的设置,而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第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处涉及矩阵和向量的变换。为便于理解,这里做统一说明。上角标T表示转置,如AT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转置;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如,A*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共轭转置。后文中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第三,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以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均为列向量为例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基于相同的构思,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其他更多可能的表现方式。
第四,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矩阵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运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克罗内克积运算可用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31
表示。例如,矩阵A和B的克罗内克积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32
克罗内克积是一个矩阵中的所有元素分别乘以另一矩阵组成的分块矩阵。例如,维度为k×l维的矩阵A和p×q维的矩阵B的克罗内克尔积乘积得到kp×ql维的矩阵,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41
有关克罗内克积的具体定义可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第五,本申请实施例中多处涉及向量间的投影。例如,将向量a投影至向量b,可以理解为求向量a与向量b的内积。
第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例如,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息I时,可以包括该指示信息直接指示I或间接指示I,而并不代表该指示信息中一定携带有I。
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预编码矩阵是由预编码向量组成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各个预编码向量,在组成或者其他属性方面,可能存在相同的部分。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此外,待指示信息可能存在其他等价形式,例如行向量可以表现为列向量,一个矩阵可以通过该矩阵的转置矩阵来表示,一个矩阵也可以表现为向量或者数组的形式,该向量或者数组可以由该矩阵的各个行向量或者列向量相互连接而成,两个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也可以通过一个向量与另一个向量的转置向量的乘积等形式来表现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理解为涵盖各种形式。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或者全部特性,应理解为涵盖该特性的各种表现形式。
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例如RRC信令、MAC层信令,例如MAC-CE信令和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七,本申请对很多特性(例如克罗内克积、PMI、频域单元、波束、波束向量以及波束向量的加权系数等)所列出的定义仅用于以举例方式来解释该特性的功能,其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第八,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不同的传输层等。
第九,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预先获取”可包括由网络设备信令指示或者预先定义,例如,协议定义。其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保存”,可以是指的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第十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十二,“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和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的系统,例如,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还应理解,下文示出的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
图2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200可以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3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200中的各步骤。
为便于理解,首先详细说明终端设备基于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中的一个传输层、该传输上的一个或多个极化方向中的一个极化方向,指示预编码向量和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应理解,本申请对于传输层数以及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数并不做限定。下文所示例说明的一个传输层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中的任意一个传输层,一个极化方向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极化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极化方向。
在步骤210中,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L1≥1且为整数)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K1≥1且为整数)个频域向量以及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对应的L1×K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T1(T1≥1且为整数)个空频分量矩阵。其中,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从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对应的M1(M1=L1×K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确定的。换句话说,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子集。这里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由分别遍历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运算得到。
假设波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L1个波束向量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61
频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K1个频域向量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62
终端设备可以先在0至L1-1的范围内遍历各波束向量,再在0至K1-1的范围内遍历各频域向量,得到M1个空频分量矩阵。
以波束向量与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为例,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包括: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63
终端设备也可以先在0至K1-1的范围内遍历各频域向量,再在0至L1-1的范围内遍历各波束向量,得到M1个空频分量矩阵。
仍以波束向量与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为例,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包括: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64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空频分量矩阵的形式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基于上述规则,通过频域向量和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的方式也可以得到M1个空频分量矩阵。
可以看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
该第一指示信息信息在用于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时,可用于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相对位置(例如相对索引或相对编号等)。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位图,或,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组合在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索引,或,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各空频分量矩阵在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索引等方式来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
若终端设备采用位图来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则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相对位置可以使用M1个比特。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采用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65
个比特来指示L1个波束向量,并采用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66
个比特来指示K1个频域向量。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采用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67
个比特来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
然而,如果直接在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所带来的开销是不同的。例如,波束向量集合包括L0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包括K0个频域向量,L0≥L1,K0≥K1,且L0×K0>L1×K1。该L0个波束向量和K0个频域向量可以对应L0×K0个空频分量矩阵。
若终端设备直接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L0×K0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相对位置,若对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分别指示,则可能需要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1
个比特;若采用位图来指示,则可以使用L0×K0个比特。
在某些情况下,如L1和/或K1的取值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
举例而言,假设波束向量集合包括16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包括10个频域向量,从该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构建的160个空频分量矩阵中选择15个空频向量矩阵。
在当前技术中,若对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分别指示,则对于每个空频向量矩阵需要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2
个比特,即,8个比特,则15个空频向量矩阵需要120个比特来反馈。若采用位图方式来指示该15个空频分量矩阵,则需要160个比特来反馈。
若反馈15个空频分量矩阵的组合的索引,则由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向量可以两两组合,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能需要预存大量的组合与索引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从该16个波束向量和10个频域向量中指示部分较强的波束向量和较强的频域向量,再从该部分较强的波束向量和较强的频域向量中选择15个空频分量矩阵。
例如,假设选择8个波束向量和5个频域向量,则可以分别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3
个比特和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4
个比特来反馈,即,分别为14个比特和8个比特。在该8个波束向量和5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40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指示被选择的15个空频分量矩阵。若终端设备通过位图来指示该15个空频分量矩阵,则可以使用40个比特来指示。则该15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通过62个比特来反馈。相比于上述方式而言,可以大大降低开销。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和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以及所带来的比特开销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上文列举的用于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方法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可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具体地,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可用于构建空频矩阵。该空频矩阵可以包括与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对应的列向量,每个列向量可用于确定所对应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上文中已经对空频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的关系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该空频矩阵可以近似为上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例如,空频矩阵可以记作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5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6
表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第t1个空频分量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7
表示第t1个空频分量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78
的加权系数。
终端设备可以预先确定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也可以预先确定用于生成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空频向量对,然后可进一步确定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T1个空频向量对的权重。终端设备可以将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指示给网络设备,或者将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及各空频向量对的权重指示给终端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恢复出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因此,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结合各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可用于确定预编码向量。其中,各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指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各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的具体指示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由T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也可以通过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方式来间接地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者,也可以直接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视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等价形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对应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确定,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
因此,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基于由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确定。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中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选自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M1个空频向量对。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每个空频向量对可以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
因此,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选自由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M1个空频向量对。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是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部分空频向量对。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或者,基于M1个空频向量对,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
其中,L1个波束向量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K1个频域向量可以是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换句话说,当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全部波束向量时,该K1个频域向量仅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当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全部频域向量时,该L1个波束向量仅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当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时,该K1个频域向量可以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频域向量;当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时,该L1个波束向量可以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
假设波束向量集合包括L0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包括K0个频域向量。则L0≥L1,K0≥K1,且L0、L1、K0和K1不同时满足L0=L1和K0=K1
当该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时,该L1个波束向量可以是从波束向量集合中选出的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当该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时,该K1个频域向量可以是从频域向量集合中选出的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其中,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可以理解为加权系数较大的L个波束向量,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可以理解为加权系数较大的K1个波束向量。这是因为加权系数较大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在线性组合中所占的权重较大,对预编码向量的近似精度的影响也较大。后文中会结合具体的实现方式详细说明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和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这里暂且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综上,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从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L1个波束向量,并从频域向量集合中确定K1个频域向量,将用作加权求和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选择范围缩小至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构建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范围中,并从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选择和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从而有利于减小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反馈开销。
应注意,这里仅为便于理解而引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概念,这并不代表终端设备一定会生成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终端设备也可以由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M1个空频向量对。但可以理解的是,由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或者,由该M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构建得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者说,M1个空频向量对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可以认为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对应。引入M1仅仅为了体现M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空频分量向量、或空频向量对)与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对应关系,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其中,L1、K1以及T1的取值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还可以由终端设备确定后上报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将上述列举的方法结合来配置。
若L1和K1的取值由网络设备指示,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1、K1和M1中至少两项的取值。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高层信令中,如RRC消息。
若L1和K1的取值由终端设备确定并上报,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1、K1和M1中一项或多项取值。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中,如CSI。
由于L1、K1和M1满足M1=L1×K1,在确定了其中任意两项的取值的情况下,另一项的取值也可以确定。
应理解,用于指示L1、K1和M1的取值的信息可以是同一信息,也可以是不同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L1和K1中任意一项的取值也可以是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而另一项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指示L1的取值,协议可以定义K1的取值,本申请对于K1的取值大小不作限定。
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指示L1的取值,协议可以定义K1的取值为某一参数的取值,或者,也可以定义K1的计算式。如,协议可以定义K1的取值为频域向量的长度Nf,或者,也可以定义K1的计算式,如,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91
或K1=[Nf/2]。此情况下,该K1的取值可以理解为由上述第五指示信息隐式指示。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92
表示向上取整,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93
表示向下取整,[]表示四舍五入取整。
再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指示K1的取值,协议可以定义L1的取值,本申请对于L1的取值大小不作限定。
还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指示K1的取值,协议可以定义L1的取值为某一参数的取值,或者,也可以定义L1的计算式。如,协议可以定义L1的取值为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数Ns,或者,也可以定义L1的计算式,如,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194
或L1=[Ns/2]。此情况下,该L1的取值可以理解为由用于指示单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数的指示信息隐式指示。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协议定义的L1或K1的取值和计算式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可选地,该L1和K1中任意一项的取值也可以是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而另一项由终端设备确定并通过信令上报。
上文中已经对结合协议定义和网络设备指示的方式来确定L1和K1的过程做了详细说明,结合协议定义和终端设备指示的方式来确定L1和K1的过程与之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L1和K1中的某一项也可以由协议定义,或者,由协议定义为某一参数的取值,或者,由协议定义计算式,因此,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L1和K1中另一项的取值。例如,协议定义K1的取值,第二指示信息仅指示L1的取值;或,协议定义L1的取值,第二指示信息仅指示K1的取值。
由于L1、K1和M1满足M1=L1×K1,在确定了其中任意两项的取值的情况下,另一项的取值也可以确定。例如,当K1由协议定义时,该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指示M1的取值来间接地指示L1的取值;当L1由协议定义时,该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指示M1的取值来间接地指示K1的取值。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用于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信令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具体信令不作限定。
若T1的取值由网络设备指示,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高层信令中,如RRC消息。
若T1的取值由终端设备确定并上报,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UCI中,如CSI。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用于第三指示信息的信令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具体信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同一信息,也可以是不同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确定了L1、K1和T1的取值后,终端设备可以确定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进而生成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信息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该L1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1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1、L1、K1和T1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K1个频域向量是预先配置的。如,该K1个频域向量可以为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部或部分频域向量。
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K1=K0,即,协议默认将该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作为该K1个频域向量。又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K1的取值,并预先指定将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哪些频域向量作为该K1个频域向量。再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K1的取值,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信令指示将该K1个频域向量。
换句话说,协议可以预先定义终端设备不需要上报该K1个频域向量。该K1个频域向量可以是预先指定的,如协议定义或网络设备配置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协议也可以预先定义终端设备基于参数的不同取值确定需要上报的向量。
如前所述,L0≥L1,K0≥K1,且L0、L1、K0和K1不同时满足L0=L1和K0=K1。该L1个波束向量有可能是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集,或者,K1个频域向量有可能是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L1和K1的取值确定是否选择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集或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当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集时,终端设备可以对该L1个波束向量不做上报;当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时,终端设备可以对该K1个频域向量不做上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配置K1的取值,如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当K1被配置为与K0相等时,终端设备可以默认将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全集作为K1个频域向量。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不通过额外的信令指示K1的取值,如,在上述第二指示信息中仅指示L1的取值。即,可选地,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1的取值。这可以理解为该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隐式地指示K1的取值为K0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令判断是否上报K1个频域向量。如,当确定K1=K0时,可以不上报K1个频域向量。网络设备也可以在确定K1=K0的情况下,直接将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频域向量当作K1个频域向量。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K1的取值可以由协议定义为固定值。当K1的取值被定义为K0时,终端设备可以默认将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作为K1个频域向量,而不需要上报该K1个频域向量。
与之相似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配置L1的取值,如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当L1被配置为与L0相等时,终端设备可以默认将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集作为L1个波束向量。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不通过额外的信息指示L1的取值,如,在上述第二指示信息中仅指示K1的取值。即,可选地,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1的取值。此时可理解为该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隐式地指示L1的取值为L0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令判断是否上报L1个波束向量。如,当确定L1=L0时,可以不上报L1个波束向量。网络设备也可以在确定L1=L0的情况下,直接将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当作L1个波束向量。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L1的取值可以由协议定义为固定值。当L1的取值被定义为L0时,则终端设备可以默认将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集作为L1个波束向量,而不需要上报该L1个波束向量。
再进一步地,当L1、K1和T1的取值均由网络设备配置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参数来确定需要上报的向量。可选地,协议也可以预先定义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配置的不同参数确定需要上报的向量。
例如,若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L1、K1和T1的取值,则终端设备可以默认需要上报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若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L1和T1的取值,则终端设备可以默认K1=K0,即,可以将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0个频域向量均用作K1个频域向量,可以仅上报L1个波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若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K1和T1的取值,则终端设备可以默认L1=L0,即,可以将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0个波束向量均用作L1个波束向量,可以仅上报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若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L1和K1的取值,则终端设备可以默认直接将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用来做加权求和,可以仅上报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而不需要上报T1个空频向量对。
应理解,上文列举了网络设备在配置不同的参数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确定和上报的向量,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下面以L1≠L0且K1≠K0为例,详细说明终端设备确定和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的具体方法。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的形式,采用相应的实现方式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保存有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基于实现方式一来确定T1个空频向量对;终端设备也可以预先保存有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基于实现方式二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频域向量可以确定得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一个空频分量矩阵。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
因此,空频向量矩阵集合中与各空频向量矩阵对应的索引也可以转换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的索引和频域向量集合中频域向量的索引。换句话说,空频向量矩阵集合中任意一个空频分量向量矩阵可以通过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来联合指示。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由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实现方式一、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M1个空频向量对确定,该M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终端设备可以从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指示用于生成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T1个空频向量对;
实现方式二、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选自M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确定,终端设备可以从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或矩阵集合的形式并不做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可以预先保存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或者,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可以预先保存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者,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保存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网络设备可以预先保存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者,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保存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网络设备可以预先保存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
由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在确定了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和波束向量矩阵的情况下,也可以推出频域向量集合,或者,在确定了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的情况下,也可以推出波束向量集合。因此,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
下文中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结合具体的向量集合形式和矩阵集合形式,基于上文列举的两种实现方式来说明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过程。
实现方式一、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保存的波束向量集合、频域向量集合以及预先确定的空频矩阵,确定M1个空频向量对,进而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假设终端设备所确定的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分别记作h0,h1,……,hNf-1。该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可以构建空频矩阵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1
或,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2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列举的两种空频矩阵的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确定需要构建的空频矩阵的形式,进而生成相应形式的空频矩阵例如,当终端设备预先保存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时,可以生成空频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3
当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时,可以生成空频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4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构建维度为Ns×Nf的空频矩阵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5
对于波束向量集合,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波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s个波束向量。即,L0=Ns。每个波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s,且每个波束向量可以取自二维(2dimension,2D)-DFT矩阵。其中,2D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该Ns个波束向量例如可以记作bs,0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6
该L0个波束向量可以构建矩阵Bs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7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波束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Os扩展为Os×Ns个波束向量。此情况下,该波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s个子集,每个子集可以包括Ns个波束向量。即,L0=Os×Ns。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每个波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s,且每个波束向量可以取自过采样2D-DFT矩阵。其中,过采样因子Os为正整数。具体地,Os=O1×O2,O1可以是水平方向的过采样因子,O2可以是垂直方向的过采样因子。O1≥1,O2≥1,O1、O2不同时为1,且均为整数。
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第os(0≤os≤Os-1且os为整数)个子集中的Ns个波束向量例如可以分别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16
则基于该第os个子集中的Ns个波束向量可以构造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17
对于频域向量集合,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f个频域向量。即,K0=Nf。每个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f,且每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DFT矩阵。
该Nf个频域向量例如可以记作bf,0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12
该Nf个频域向量可以构建矩阵Bf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13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频域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Of扩展为Of×Nf个频域向量。此情况下,该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f个子集,每个子集可以包括Nf个频域向量。即,K0=Of×Nf。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每个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f,且每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过采样DFT矩阵。其中,过采样因子Of为正整数。
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第of(0≤of≤Of-1且os为整数)个子集中的Nf个频域向量例如可以分别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318
则基于该第of个子集中的Ns个波束向量可以构造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41
下面分别说明在考虑和不考虑过采样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和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
若不考虑过采样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文所示的步骤1-i至步骤1-v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步骤1-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空频矩阵H、波束向量集合构造的矩阵和频域向量集合构造的矩阵,确定加权系数矩阵。
若不考虑过采样率,则波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s个波束向量,所构建的矩阵为Bs;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f个频域向量,所构建的矩阵为Bf。终端设备可以通过W=Bs *HBf来确定矩阵W。该矩阵W可以称为加权系数矩阵,其维度可以是Ns×Nf。其中,矩阵W中的Ns个行可以与波束向量集合(或者由波束向量集合构建的矩阵Bs)中的Ns个波束向量对应;该矩阵W中的Nf个列可以与频域向量集合(或者由频域向量集合构建的矩阵Bf)中的Nf个频域向量对应。该矩阵中的每个系数可对应于一个空频向量对。
步骤1-ii、终端设备可以从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并从频域向量集合中选择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该矩阵W中的Ns个行分别取模,根据各行的模长大小,确定模较大的L1个行。该L1个行在矩阵W中的行序号可以为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序号或在Bs中的列序号。终端设备还可以分别对该矩阵W中的Nf个列取模,根据各列的模长大小,确定模较大的K1个列。该K1个列在矩阵W中的列序号可以为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的序号或在Bf中的列序号。
应理解,上文所描述的终端设备从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较强的L1个行、从频域向量集合中确定较强的K1个列的具体方法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从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较强的L1个行、从频域向量集合中确定较强的K1个列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还应理解,上文通过加权系数矩阵确定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方法仅为便于理解而示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并不代表终端设备在确定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过程中一定生成了该加权系数矩阵。例如,将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分别投影至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各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个频域向量,可以得到多个投影值组成的数组集合,该数组集合中的各元素可以是上述加权系数矩阵中的各行(或各列)元素依次连接而成。
步骤1-ii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从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的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和从频域向量集合中确定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M1个空频向量对。
其中,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每个空频向量对可以包括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每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波束向量可以取自上述L1个波束向量,每个空频向量对中的频域向量可以取自上述K1个频域向量。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可组合得到唯一的一个空频向量对。或者说,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每个空频向量对由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任意两个空频向量对包含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中至少有一项是不同的。因此,由上述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可以确定得到L1×K1个空频向量对。即,M1=L1×K1
另一方面,上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s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Nf个频域向量可以组合得到Ns×Nf个空频向量对。因此,上述M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视为该Ns×Nf个空频向量对的子集,且M1<Ns×Nf。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在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组合得到的空频向量对集合的子集中确定空频用于线性加权的T1个空频向量对,或者说,终端设备需要上报的T1个空频向量对。换句话说,被选择的T1个空频向量对选自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M1个空频向量对。
步骤1-iv、终端设备可以从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确定T1个空频向量对。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可用于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
终端设备可以从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选择较强的T1个空频向量对,以生成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较强的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是M1个空频向量对中加权系数的模较大的空频向量对。即,被选择的T1个空频向量对中任意一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模长大于或等于剩余M1-T1个空频向量对中任意一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模长。
基于上文描述所确定的矩阵W中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终端设备可以确定L1×K1(也就是M1)个加权系数。该M1个加权系数可以与M1个空频向量对一一对应。终端设备可以从该M1个加权系数中确定模较大的T1个加权系数。被选择的T1个加权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加权系数的模长大于或等于剩余M1-T1个加权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加权系数的模长。该T1个加权系数可以是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该T1个加权系数在L1×K1个加权系数中的位置可用于确定T1个空频向量对所分别包含的T1个波束向量和T1个频域向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从矩阵W中抽取出上述模较大的L1个行和模较大的K1个列可以得到维度为L1×K1的矩阵。为方便区分和说明,将该维度为L1×K1的矩阵记作W'。该矩阵W'可以视为矩阵W的子矩阵。终端设备可以将该矩阵W'中的各元素分别取模,以选择出模较大的T1个元素。该T1个元素在该矩阵W'中的位置可用于确定T1个空频向量对所包含的L1个波束向量中的位置和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具体地,该T1个元素在该矩阵W'中的行序号可以为被选择T1个波束向量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序号,该T1个元素在该矩阵W'中的列序号可以为被选择的T1个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序号。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矩阵W中抽取出上述模较大的L1个行和模较大的K1个列按照预先定义的规则依次排列,例如按照先行后列的顺序或者先列后行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到L1×K1个加权系数构成的数组。终端设备可以将该数组中的各元素分别取模,以选择模较大的T1个元素。该T1个元素在该数组中的位置可用于确定T1个空频向量对所包含的波束向量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位置和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
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可用于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假设终端设备在步骤1-iv中选择的T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T1个波束向量分别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510
T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T1个频域向量分别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511
则空频分量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512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57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58
可以是维度为Ns×Nf的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59
可以是长度为Ns×Nf的向量。
应理解,终端设备并不一定会基于上文所述的T1个空频向量对生成T1个空频分量矩阵。这里仅为便于理解,示出了空频向量对与空频分量矩阵之间的几种可能的转换方式。
步骤1-v、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
基于上述步骤1-i至步骤1-iv所确定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向量对,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用于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时,可以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的组合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多个波束向量的多种组合,每种组合可对应一个索引。该L1个波束向量可以为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或者,接近于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该第一指示信息可通过指示该组合的索引的方式来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即,该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是该L1个波束向量的组合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此时,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61
个比特来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62
表示向上取整。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K1个频域向量时,可以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的组合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多个波束向量的多种组合,每种组合可对应一个索引。该K1个频域向量可以为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或者,接近于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该第一指示信息可通过指示该组合的索引的方式来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即,该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是该K1个频域向量的组合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此时,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63
个比特来指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
应理解,通过指示L1个波束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来指示L1个波束向量以及通过指示K1个频域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来指示K1个频域向量的方法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时,也可用于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每个波束向量在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时,也可用于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每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本申请对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来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
方式1、通过位图(bitmap)来指示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T1个空频向量对;或
方式2、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组合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索引;或
方式3、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中每个空频向量对所包含的波束向量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位置和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或
方式4、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每个空频向量对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位置。
下面结合上述四种方式详细说明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具体方法。
在方式1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M1个比特的位图来指示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T1个空频向量对。该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可以对应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一个空频向量对。每个比特位可用于指示所对应的空频向量对是否被选择作为T1个空频向量对,或者说,每个比特位可用于指示所对应的空频向量对是否属于上述T1个空频向量对。例如,当某一比特置“0”时,表示所对应的空频向量对不属于该T1个空频向量对;当某一比特置“1”时,表示所对应的空频向量对属于该T1个空频向量对。
其中,位图中M1个比特与M1个空频向量对的对应关系与M1个空频向量对中波束向量与频域向量的组合方式相对应。例如,该M1个比特所对应的M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按照先遍历K1个频域向量、再遍历L1个波束向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先遍历L1个波束向量、再遍历K1个频域向量的顺序排列。
假设波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L1个波束向量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7
频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K1个频域向量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8
若先遍历K1个频域向量再遍历L1个波束向量,则该M1个空频向量对的排列顺序可以是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9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8
共M1个空频向量对。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该位图中的M1个比特与上述M1个空频向量对一一对应。
该位图的M1个比特中的第0至第K1-1个比特与空频向量对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9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0
一一对应;第K1至第2K1-1个比特与空频向量对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1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2
一一对应;以此类推,第(L1-1)×K1至第L1×K1-1个比特与空频向量对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3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4
一一对应。
若先遍历L1个波束向量再遍历K1个频域向量,则该M1个空频向量对的排列顺序可以是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5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6
共M1个空频向量对。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该位图中的M1个比特与上述M1个空频向量对一一对应。
该位图的M1个比特中的第0至第L1-1个比特与空频向量对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7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8
一一对应;第L1至第2L1-1个比特与空频向量对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19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0
一一对应;以此类推,第L1×(K1-1)至第L1×K1-1个比特与空频向量对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1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2
一一对应。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M1个比特与M1个空频向量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M1个比特与M1个空频向量对的对应关系并不做限定。此外,本申请并不限定M1个空频向量对的排列方式,上文仅为便于说明M1个比特与M1个空频向量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而示出了与M1个比特一一对应的M1个空频向量对的两种可能的排列方式。
在方式2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组合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索引来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M1个空频向量预先确定多个空频向量对的多种组合,每种组合可对应一个索引。该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为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或者,接近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该第一指示信息可通过指示该组合的索引的方式来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因此,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3
个比特来指示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T1个空频向量对。
在方式3中,终端设备可以分别指示用于组合得到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T1个波束向量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位置和T1个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对于每个波束向量,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4
个比特来指示其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位置;对于每个频域向量,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5
个比特来指示其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
在方式4中,终端设备可以分别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每个空频向量对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位置。这里所说的每个空频向量对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位置,可以理解为每个空频向量对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相对位置,或者说,局部(local)位置。例如,对应每个空频向量对,该终端设备可以指示其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索引。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2726
个比特来指示其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索引。
在上文列举的几种方式中,空频向量对可以表现为空频分量矩阵(包括矩阵形式或向量形式)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向量对的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看到,上文列举的用于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该T1个空频向量对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相对位置(例如相对索引或相对编号等)来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或者,通过该T1个空频向量对在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中的相对位置(例如相对索引或相对编号等)来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由于将选择的范围缩小了,用于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而带来的开销也得以降低。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用于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方法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与每个波束向量对应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为K1,在L1个波束向量对应的L1×K1个空频向量对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波束向量,上报被选择用作加权求和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空频分量对。如,若各波束向量对应的空频向量对中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相同,即为T1/L1个,则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每个波束向量指示该T1/L1个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组合在与同一波束向量对应的K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索引;若各波束向量对应的K1个空频向量对中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彼此互不相同,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每个波束向量上报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以及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组合在与同一波束向量对应的K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索引。
应理解,终端设备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方法并不仅限于本申请所列举的方法,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步骤1-iv确定的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生成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在步骤1-iv中确定的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通过归一化方式来指示该T1个加权系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从该T1个加权系数中确定模最大的加权系数(例如记作最大加权系数),并指示该最大加权系数在矩阵W'中的位置。然后,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指示剩余的T1-1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相对于该最大加权系数的相对值。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各相对值的量化值的索引来指示上述剩余的T1-1个加权系数。例如,码本中可以预先定义多个量化值与多个索引的一一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一一对应关系,将上述各加权系数相对于最大加权系数的相对值反馈给网络设备。因此,由终端设备所反馈的加权系数可能与步骤1-iv中所确定的加权系数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故称为加权系数的量化值。用于指示该加权系数的量化值的信息可以称为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该量化信息例如可以是量化值的索引。
应理解,基于归一化方式来指示各加权系数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指示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方法,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归一化,可以是以每个极化方向、每个传输层或所有传输层为单位来确定最大加权系数,从而在每个极化方向、每个传输层或所有传输层等不同的范围内进行归一化。
还应理解,上文所述的终端设备确定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T1个空频向量对以及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例如,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对该L1个波束向量单独确定和反馈宽带幅度系数。此情况下,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进一步包括L1个波束向量的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先选择L1个波束向量,然后对每个波束向量分别选择K1个频域向量,并可以进一步确定每个波束向量及其所对应的各频域向量所构成的空频向量对所对应的加权系数,即,共L1×K1个加权系数。
此情况下,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中的每个波束向量和每个波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应用于被选择的L1个波束向量中至少有两个波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不同的场景中,尤其可以应用于被选择的L个波束向量中至少有两个波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不同,且被选择的波束向量较少,或者说,L1值较小(即空域稀疏性较好)的场景中。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每个波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的个数。可选地,至少两个波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不同。
若对每个波束向量分别选择频域向量,且至少两个波束向量选择的频域向量不同,终端设备在从M1个空频向量对中确定了T1个空频向量对之后,可以基于每个波束向量,分别指示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如,基于每个波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文所列举的方式1至方式4中的任意一种来指示。
若至少两个波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不同,终端设备在采用上述方式2指示时,还可进一步指示与每个波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的个数。
若至少两个波束向量对应的空频向量对中,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不同,终端设备在采用上述方式2指示时,还可进一步指示与每个波束向量对应的空频向量对中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
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先选择K个频域向量,然后对每个频域向量分别选择L个波束向量,并可以进一步确定与每个频域向量及其所对应的各波束向量所构成的空频向量对所对应的加权系数,即,共L×K个加权系数。
此情况下,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中的每个频域向量和每个频域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应用于被选择的K个频域向量中至少有两个频域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不同的场景中,尤其可以应用于被选择的K个频域向量中至少有两个频域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不同,且被选择的频域向量较少,或者说,K值较小(即频域稀疏性较好)场景中。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每个频域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的个数。可选地,至少两个频域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的个数不同。
若对每个频域向量分别选择波束向量,且至少两个频域向量选择的波束向量不同,终设备在从M1个空频向量对中确定了T1个空频向量对之后,可以基于每个频域向量,分别指示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如,基于每个频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文所列举的方式1至方式4中的任意一种来指示。
若至少两个频域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的个数不同,终端设备在采用上述方式2指示时,还可进一步指示与每个频域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的个数。
若至少两个波束向量对应的空频向量对中,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不同,终端设备在采用上述方式2指示时,还可进一步指示与每个波束向量对应的空频向量对中被选择的空频向量对的个数。
此外,如前所述,上述L1个波束向量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即,L1≤Ns;K1个频域向量可以是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频域向量,即,K1≤Nf。但L1、K1、Ns和Nf不同时满足L1=Ns,K1=Nf
当L1=Ns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指示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向量对,而不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指示L1个波束向量。换句话说,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默认该L1个波束向量即为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集。
当K1=Nf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指示L1个波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向量对,而不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指示K1个频域向量。L1个波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默认该K1个频域向量即为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
还应理解,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指示信息中,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携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若考虑过采样率,则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所包含的向量可能存在如下三种可能的情况:
情况一、波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s扩展为Os×Ns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f扩展为Of×Nf个频域向量;
情况二、波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s扩展为Os×Ns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包括Nf个频域向量;以及
情况三、波束向量集合包括Ns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f扩展为Of×Nf个频域向量。
对于上述三种可能的情况,终端设备处理的方式可以是相同的。下面就以情况一为例详细说明终端设备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过程。
终端设备具体可以通过下文所示的步骤2-i至步骤2-vi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步骤2-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空频矩阵H、波束向量集合构造的矩阵和频域向量集合构造的矩阵,确定加权系数矩阵。
若波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s扩展为Os×Ns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f扩展为Of×Nf个频域向量,则波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s个子集,基于第os个子集可以构建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1
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f个子集,基于第of个子集可以构建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2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3
来确定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4
该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5
可以视为与第os个子集、第of个子集对应的加权系数矩阵,其维度可以是Ns×Nf。其中,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6
中的Ns个行可以与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第os个子集(或者由第os个子集构建的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7
)中的Ns个波束向量对应;该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8
中的Nf个列可以与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第of个子集(或者由第of个子集构建的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9
)中的Nf个频域向量对应。该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10
中的每个系数可对应于一个空频向量对。
步骤2-i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波束向量集合中的Os个子集、频域向量集合中的Of个子集,确定Os×Of组空频向量对,每组空频向量对包括T1个空频向量对。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os在0至Os-1中遍历取值、对of在0至Of-1中遍历取值,重复执行下述步骤,以确定Os×Of组空频向量对:根据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11
确定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进而确定第os个子集中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和第of个子集中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可以组合得到M1个空频向量对。终端设备可进一步根据该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012
中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所确定的L1×K1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向量对。
由于在上文步骤1-ii至步骤1-v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根据加权系数矩阵W确定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和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进而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向量对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ii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Os×Of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选择最强的一组空频向量对,以确定T1个空频向量对及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步骤2-ii中确定的Os×Of组空频向量对,确定最强的一组空频向量对,该最强的一组空频向量对中的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用于生成T1个空频分量矩阵。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Os×Of组空频向量对中的每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求模长之和,选择模长之和最大的一组空频向量对来生成T1个空频分量矩阵。这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即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终端设备基于T1个空频向量对生成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具体过程在上文步骤1-v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该T1个空频向量对所包含的T1个波束向量来自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同一个子集,终端设备在确定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同时,也就可以确定该T1个波束向量所来自的子集,也就可以确定该子集中较强的的L1个波束向量。
同理,由于该T1个空频向量对所包含的T1个频域向量也来自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同一个子集,终端设备在确定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同时,也就可以确定该T1个频域向量所来自的子集,也就可以确定该子集中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
应理解,上文通过加权系数矩阵确定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方法仅为便于理解而示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并不代表终端设备在确定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过程中一定生成了该加权系数矩阵。例如,将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分别投影至波束向量集合的任意子集中的各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的任意子集中的各个频域向量,可以得到多个投影值组成的数组集合,该数组集合中的各元素可以是上述加权系数矩阵中的各行(或各列)元素依次连接而成。
步骤2-iv、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
基于上述步骤2-i至步骤2-iii中确定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向量对,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用于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L1个波束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或者,具体可用于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L1个波束向量的组合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K1个频域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或者,具体可用于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K1个频域向量的组合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时,其具体的指示方式可以是上文中所述的方式1至方式4中的任意一种。由于上文已经对方式1至方式4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
应理解,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指示信息中,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携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情况二中,由于波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s扩展为Os×Ns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包括Nf个频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构建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21
和矩阵Bf。此后,终端设备可以对os在0至Os-1中在遍历取值,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22
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在情况三中,由于波束向量集合包括包括Nf个频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f扩展为Of×Nf个频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构建矩阵Bs和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23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24
此后,终端设备可以对of在0至Of-1中在遍历取值,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25
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终端设备在情况二和情况三中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与情况一中所描述的具体方法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应理解,上文所描述的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如前所述,上述L1个波束向量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即,L1≤L0;K1个频域向量可以是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频域向量,即,K1≤K0。但L1、K1、L0和K0不同时满足L1=L0,K1=K0
如前所述,上述L1个波束向量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即,L1≤L0;K1个频域向量可以是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频域向量,即,K1≤K0。但L1、K1、L0和K0不同时满足L1=L0,K1=K0
在分别对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过采样的情况下,该L1个波束向量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例如,一个正交组)或子集中的部分波束向量;该K1个频域向量也可以是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例如,一个正交组)或子集中的部分频域向量。但,L1、K1、L0和K0不同时满足L1=L0,K1=K0
可选地,当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时,可以仅指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子集,而不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默认该L1个波束向量即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子集。
可选地,当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时,可以仅指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子集,而不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默认该K1个频域向量即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子集。
可选地,当L1个波束向量为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集时,即L1=L0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指示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而不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指示该L1个波束向量。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默认该L1个波束向量即为波束向量集合的全部波束向量。可选地,当K1个频域向量为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时,即K1=K0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指示L1个波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而不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指示该K1个频域向量。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默认该K1个频域向量即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全部频域向量。
应理解,在上文所列举的在不同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具体内容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在终端设备也可以对上文列举的情况不作区分,直接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向量对。
实现方式二、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保存的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以及预先确定的空频矩阵,确定M1个空频分量矩阵,进而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各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维度为Ns×Nf的矩阵,也可以是长度为Ns×Nf的向量。下面将分别结合这两种情况详细说明终端设备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具体过程。
情况A、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各空频分量矩阵是长度为Ns×Nf的向量。
假设终端设备所确定的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分别记作h0,h1,……,hNf-1。在情况A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构建长度为Ns×Nf的空频矩阵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31
下文中为方便区分,将该长度为Ns×Nf的空频矩阵称为空频向量。
下面详细说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长度为Ns×Nf的向量。下文中为方便区分和说明,将该长度为Ns×Nf的空频分量矩阵称为空频分量向量。相应地,上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可以称为空频分量向量集合。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和可以构建得到空频向量。该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和构建得到的空频向量可以与上文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空频向量相同或相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由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换句话说,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频分量向量不同,且任意两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中至少有一项不同。
具体地,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或者,也可以是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和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为了与上文所构建的空频向量相对应,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由频域向量和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唯一确定。
如前所述,若不考虑过采样率,波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s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f个频域向量,则由该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可以确定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也就是说,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每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与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或者说,每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与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空频向量对相对应。
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可对应一个索引。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通过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指示,也可以通过可用于生成空频分量向量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指示。其中,M1个空频分量向量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索引可以视为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一维索引,M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包含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可视为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二维索引。一维索引和二维索引之间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转换规则相互转换。
具体地,假设m为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0≤m≤Ns×Nf-1且m为整数;ns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的索引,0≤ns≤Ns-1,且ns为整数;nf为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频域向量的索引,0≤nf≤Nf-1,且nf为整数。
例如,Nf个频域向量中第0个频域向量至第Nf-1个频域向量分别与Ns个波束向量中的第0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所确定的Nf个空频分量向量可对应一维索引0至Nf-1;Nf个频域向量中第0个频域向量至第Nf-1个频域向量分别与Ns个波束向量中的第1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所确定的Nf个空频分量向量可对应一维索引Nf至2Nf-1;以此类推,Nf个频域向量中第0个频域向量至第Nf-1个频域向量分别与Ns个波束向量中的第ns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所确定的Nf个空频分量向量可对应一维索引ns×Nf至(ns+1)×Nf-1。为方便区分和说明,可以将这种编号规则记作规则一。
因此,对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假设第m个空频分量向量可通过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第ns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第nf个频域向量指示。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41
ns=mod(m,Nf)。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42
表示向下取整,mod()表示求模。
对于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s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Ns个波束向量,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s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第nf个频域向量所构成的空频分量向量可以通过第m个空频分量向量指示。其中,m=nf+ns*Nf。又例如,Nf个频域向量中第0个频域向量分别与Ns个波束向量中的第0个波束向量至第Ns-1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所确定的Ns个空频分量向量可对应一维索引0至Ns-1;Nf个频域向量中第1个频域向量分别与Ns个波束向量中的第0个波束向量至第Ns-1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所确定的Ns个空频分量向量可对应一维索引Ns至2Ns-1;以此类推,Nf个频域向量中第nf个频域向量分别与Ns个波束向量中的第0个波束向量至第Ns-1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所确定的Ns个空频分量向量可对应一维索引nf×Ns至(nf+1)×Ns-1。为方便区分和说明,可以将这种编号规则记作规则二。
因此,对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第m(0≤m≤Ns×Nf-1)个空频分量向量可通过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第ns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第nf个频域向量指示。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43
nf=mod(m,Ns)。
对于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s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Ns个波束向量,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s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第nf个频域向量所构成的空频分量向量可以通过第m个空频分量向量指示。其中,m=ns+nf*Ns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两种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各空频分量向量的编号方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对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各空频分量向量编号。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定义的各空频分量向量与索引的对应关系是一致的。
若考虑过采样率,则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向量可能存在如下三种可能的情况:
情况一、空频分量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s和Of扩展为Os×Ns×Of×Nf个空频分量向量,则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s×Of个子集,每个子集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
情况二、空频分量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s扩展为Os×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则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s个子集,每个子集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以及
情况三、空频分量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f扩展为Of×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则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f个子集,每个子集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过采样因子Os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的过采样因子,过采样因子Of可以是频域向量集合的过采样因子。若将空频分量向量集合的过采样因子记为Oc,则Oc=Os×Of,Oc>1,且为正整数。在存在过采样率的情况下,Os和Of不同时为1。
在考虑过采样率的情况下,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每个子集可以分别与频域向量集合中的每个子集确定得到多组空频分量向量,每组空频分量向量中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每组空频分量向量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的编号规则与上文中不考虑过采样率时的编号规则可以是相同的,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分别说明在考虑和不考虑过采样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和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以及各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
若不考虑过采样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文所示的步骤3-i至步骤3-iv确定T1个空频分量向量以及各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
步骤3-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空频向量和空频分量向量集合确定加权系数矩阵。
若不考虑过采样率,则空频分量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终端设备可以将预先确定的空频向量分别投影至该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即,将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共轭转置分别乘以空频向量,以得到Ns×Nf个投影值。该Ns×Nf个投影值的排列顺序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排列顺序相对应。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排列顺序,将该Ns×Nf个投影值按照预先规定的顺序排列成维度为Ns×Nf的矩阵。
具体地,若上述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为一维索引,且该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的编号规则基于上文所述的规则一确定,则终端设备可以从该Ns×Nf个投影值的首个投影值开始,每Nf个连续的投影值作为一行,可以得到Ns个行,每个行包括Nf个投影值。将该Ns个行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可以得到维度为Ns×Nf的矩阵W。
若上述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为一维索引,且该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的编号规则基于上文所述的规则二确定,则终端设备可以从该Ns×Nf个投影值的首个投影值开始,每Ns个连续的投影值作为一列,可以得到Nf个列,每个列包括Ns个投影值。将该Nf个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可以得到维度为Ns×Nf的矩阵W。
若上述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为二维索引,则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二维索引将该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排成矩阵形式。例如,将索引ns相同的空频分量向量排在同一行,将索引nf相同的空频分量向量排在同一列。
上述维度为Ns×Nf的矩阵W可以称为加权系数矩阵。其中,矩阵W中的Ns×Nf个加权系数可以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对应,可以表示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中每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
步骤3-ii、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加权系数矩阵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该矩阵W中的Ns个行分别取模,根据各行的模长大小,确定模较大的L1个行。该模较大的L1个行即为较强的L1个行。终端设备还可以分别对该矩阵W中的Nf个列取模,根据各列的模长大小,确定模较大的K1个列。该模较大的K1个列即为较强的K1个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在矩阵W中的位置,以及预先定义的转换规则,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
事实上,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各空频分量向量可以由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频域向量确定。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由波束向量集合中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确定。上文所确定的较强的L1个行在矩阵W中的行序号可以为较强的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序号,较强的K1个列在矩阵W中的列序号可以为较强的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的序号。
应理解,上文所描述的终端设备根据加权系数矩阵确定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进而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具体方法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终端设备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可能。只要终端设备所确定出的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构建,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步骤3-iii、终端设备可以从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模长大小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向量。例如,被选择的T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的任意一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模长大于或等于剩余M1-T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任意一个空频分量向量的模长。同时,该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也可以确定。
步骤3-iv、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向量。
基于上述步骤3-i至步骤3-iii所确定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M1个空频分量向量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或空频分量向量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用于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二维索引。即,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包含的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以及所包含的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上文实现方式一中已经详细说明了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具体方法和比特开销,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或空频分量向量集合的子集中的索引。前文中已经说明,协议可以预先定义多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的编号规则,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同的编号规则确定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各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即,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位置信息可以是每个空频分量向量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61
个比特来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组合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多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多种组合,每种组合对应一个索引。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为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或者,接近于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指示该组合的索引的方式来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即,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位置信息可以是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组合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71
个比特来指示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是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因此,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时,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地指示了各空频分量向量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和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换句话说,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位置信息和L1个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与K1个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或者说,是等价的。换句话说说,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时,间接地指示了L1个波束向量与K1个频域向量。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两种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来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
方式1、通过位图(bitmap)来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的T1个空频分量向量;或
方式2、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组合在M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的索引;或
方式3、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位置以及T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对应的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或
方式4、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每个空频向量对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位置。
上文实现方式一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基于方式1、方式2、方式3和方式4来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具体过程以及分别带来的比特开销,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
上文实现方式一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第一指示信息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具体过程。在实现方式二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式可以与实现方式一中所提供的具体方式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T1个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指示信息中,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携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若考虑过采样率,终端设备具体可以通过下文所示的步骤4-i至步骤4-iv确定T1个空频分量向量及各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
步骤4-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空频向量和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各子集确定多个加权系数矩阵。
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c扩展为Oc×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则空频分量向量集合可以包括Oc个子集。终端设备可以将预先确定的空频向量分别投影至每个子集的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以得到Oc组投影值,每组投影值包括Ns×Nf个投影值。对于每组投影值,其中的Ns×Nf个投影值的排列顺序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各子集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排列顺序相对应。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子集中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的排列顺序,将Ns×Nf个投影值按照预先规定的顺序排列成维度为Ns×Nf的矩阵。由此可以得到与Oc个子集对应的Oc个矩阵,每个矩阵可对应一个子集,每个矩阵可以称为与子集对应的加权系数矩阵。由于上文中已经结合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各空频分量向量的索引的编号规则详细说明了构建矩阵的具体方法,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与Oc个子集对应的Oc个加权系数矩阵可以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82
oc=0,1,……,Oc-1。对于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81
其中的Ns×Nf个加权系数可以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第oc个子集的Ns×Nf个空频分量向量对应,可以表示该子集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
步骤4-i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空频分量集合中的Oc个子集,确定Oc组空频分量向量,每组空频分量向量可以包括T1个空频分量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对oc在0至Oc-1中遍历取值,重复执行下述步骤,以确定Oc组空频分量向量:根据矩阵Woc确定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进而确定第oc个子集中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终端设备可进一步从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向量。
由于在上文步骤3-ii和步骤3-iii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根据加权系数矩阵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以及从M1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4-ii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Oc组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选择最强的一组空频分量向量,以确定T1个空频分量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步骤4-ii中确定的Oc组空频分量向量,确定最强的一组空频分量向量。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Oc组空频分量向量中的每组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求模长之和,将模长之和最大的一组空频分量向量确定为最强的一组空频分量向量。由此可以确定T1个空频分量向量以及各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
由于该T1个空频分量向量来自同一个子集,终端设备在确定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同时,也就可以确定该T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来自的子集,也就可以确定该子集中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
步骤4-iv、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向量。
基于上述步骤4-i至步骤4-iii中确定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M1个空频分量向量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或空频分量向量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和用于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包含的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以及所包含的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或者,具体可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或者,具体可用于指示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组合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其中,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是指该L1个波束向量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或,该L1个波束向量的组合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或,该L1个波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L1个波束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或,该L1个波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L1个波束向量的组合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是指该K1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或,该K1个频域向量的组合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或,该K1个频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K1个频域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或,该K1个频域向量所属的子集以及该K1个频域向量的组合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是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因此,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在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时,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地指示了各空频分量向量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和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换句话说,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位置信息和L1个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与K1个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或者说,是等价的。换句话说说,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向量时,间接地指示了L1个波束向量与K1个频域向量。
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时,其具体的指示方式可以是上文中所述的方式1至方式4中的任意一种。上文实现方式一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分别基于方式1、方式2、方式3和方式4来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具体过程以及分别带来的比特开销,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
上文实现方式一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第一指示信息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具体过程。在实现方式二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式可以与实现方式一中所提供的具体方式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T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指示信息中,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携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情况B、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各空频分量矩阵是维度为Ns×Nf的矩阵。
假设终端设备所确定的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分别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91
在情况B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构建维度为Ns×Nf的空频矩阵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392
下面详细说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维度为Ns×Nf的矩阵。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选择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可以构造得到空频矩阵。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构造得到的空频矩阵可以与上文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空频矩阵相同或相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由波束矩阵集合中的一个波束矩阵和频域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频域矩阵唯一确定。换句话说,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频分量矩阵不同,且任意两个空频分量矩阵所对应的波束矩阵和频域矩阵中至少有一项不同。具体地,空频分量向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
如前所述,若不考虑过采样率,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与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或者说,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与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组合得到的空频向量对相对应。
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可对应一个一维索引,也可对应一个二维索引。即,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通过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索引指示,也可以通过可用于生成空频分量矩阵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指示。上文情况A中已经结合编号规则一和编号规则二详细说明了各空频分量矩阵与一维索引的对应关系以及一维索引和二维索引之间的转换规则,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若考虑过采样率,则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Oc扩展为Oc×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可以包括Oc个子集,每个子集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各子集内的空频分量矩阵的索引的编号规则与不考虑过采样率时的编号规则可以是相同的,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分别说明在考虑和不考虑过采样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和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
若不考虑过采样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文所示的步骤5-i至步骤5-iv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步骤5-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空频矩阵和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确定加权系数。
若不考虑过采样率,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可以包括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s×Nf。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空频矩阵和该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确定Ns×Nf个加权系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将每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各元素的共轭与空频矩阵中的相应元素的乘积求和,得到与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的Ns×Nf个值。例如,空频分量矩阵中的一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元素记作ap,q(p=0,1,……,Ns-1;q=0,1,……,Nf-1),空频矩阵中的元素记作bp,q,则将每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各元素的共轭与该空频矩阵中的相应元素的乘积求和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01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02
表示的元素ap,q的共轭。对空频分量矩阵中的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重复执行该步骤,可以得到Ns×Nf个值。该Ns×Nf个值可视为Ns×Nf个加权系数。
上述步骤可以通过矩阵运算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求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共轭转置与空频矩阵的乘积的迹,来得到上述Ns×Nf个值。
此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排列顺序,将该Ns×Nf个值按照预先规定的顺序排列成维度为Ns×Nf的矩阵。终端设备根据预先规定的顺序将该Ns×Nf个值排列成维度为Ns×Nf的矩阵的具体过程在上文情况A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维度为Ns×Nf的矩阵W可以称为加权系数矩阵。其中,矩阵W中的Ns×Nf个加权系数可以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可以表示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中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步骤5-ii、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加权系数矩阵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
终端设备根据加权系数矩阵确定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具体方法与上文情况A中步骤3-ii终端设备根据加权系数矩阵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向量的具体方法相同。由于上文中已经对该具体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5-iii、终端设备可以从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模长大小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例如,被选择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任意一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模长大于或等于剩余M1-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任意一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模长。同时,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也可以确定。
步骤5-iv、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基于上述步骤5-i至步骤5-iii所确定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和用于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
由于上文情况A中已经详细说明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以及比特开销。在情况B中,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以及比特开销与情况A中示出的方法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因此,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时,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地指示了各空频分量矩阵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和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换句话说,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和L1个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与K1个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或者说,是等价的。换句话说说,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时,间接地指示了L1个波束向量与K1个频域向量。
应理解,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指示信息中,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携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若考虑过采样率,终端设备具体可以通过下文所示的步骤6-i至步骤6-iv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步骤6-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空频向量和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各子集确定多个加权系数矩阵。
若空频分量向量集合通过过采样因子Oc扩展为Oc×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则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可以包括Oc个子集。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空频矩阵和Oc个子集,确定Oc组加权系数,每组加权系数包括Ns×Nf个加权系数。终端设备确定各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上文中步骤5-i中的实现方式,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每组加权系数,其中的Ns×Nf个值的排列顺序与空频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各子集中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排列顺序相对应。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子集中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排列顺序,将Ns×Nf个加权系数按照预先规定的顺序排列成维度为Ns×Nf的矩阵。由此可以得到与Oc个子集对应的Oc个矩阵,每个矩阵可对应一个子集,每个矩阵可以称为与子集对应的加权系数矩阵。由于上文中已经结合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各空频分量矩阵的索引的编号规则详细说明了构建矩阵的具体方法,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与Oc个子集对应的Oc个加权系数矩阵可以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11
对于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12
其中的Ns×Nf个加权系数可以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第oc个子集的Ns×Nf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可以表示该子集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步骤6-i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空频分量集合中的Oc个子集,确定Oc组空频分量矩阵,每组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包括T1个空频分量矩阵。
终端设备可以对oc在0至Oc-1中遍历取值,重复执行下述步骤,以确定Oc组空频分量矩阵:根据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21
确定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进而确定第oc个子集中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终端设备可进一步从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
由于在上文步骤3-ii和步骤3-iii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根据加权系数矩阵确定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从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6-iii、终端设备可以基于Oc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选择最强的一组空频分量矩阵,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步骤6-ii中确定的Oc组空频分量矩阵,确定最强的一组空频分量矩阵。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Oc组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求模长之和,将模长之和最大的一组空频分量矩阵确定为最强的一组空频分量矩阵。由此可以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由于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来自同一个子集,终端设备在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同时,也就可以确定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所来自的子集,也就可以确定该子集中较强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
步骤6-iv、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基于上述步骤6-i至步骤6-iii中确定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和用于指示T1个空频矩阵矩阵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
由于上文情况A中已经详细说明了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以及比特开销。在情况B中,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以及比特开销与情况A中示出的方法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因此,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时,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地指示了各空频分量矩阵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和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换句话说,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和L1个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与K1个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或者说,是等价的。换句话说说,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时,间接地指示了L1个波束向量与K1个频域向量。
应理解,该T1个空频分量向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指示信息中,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信息来携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上文通过加权系数矩阵确定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的方法仅为便于理解而示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并不代表终端设备在确定较强的L1个行和较强的K1个列的过程中一定生成了该加权系数矩阵。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和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各空频分量矩阵,确定多个加权系数。该多个加权系数可以组成一个数组集合,该数组集合中的各元素可以是上述加权系数矩阵中的各行(或各列)元素依次连接而成。
又例如,终端设备获取波束向量的方法可以参考NR协议中定义的type II码本反馈方式。通过将同一传输层、一个极化方向上各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的至少一个组成元素(例如但不限于构成该预编码向量的波束向量的加权系数等)进行比较,可以获得频域向量,从而获得频域的变化规律,不同极化方向可以使用相同的一组频域向量。
还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终端设备从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具体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从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确定较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还应理解,上文中列举的用于确定和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或T1个空频分量向量,或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和信令仅为示例。本申请对于确定和指示T1个空频向量对(或T1个空频分量向量,或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和信令不作限定,其具体实现方式和指示信令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由一个波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因此,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时,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地指示了各空频分量矩阵所对应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分别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和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换句话说,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和L1个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与K1个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基于上文所列举的终端设备在不同情况下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被选择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T1个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在步骤220中,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在步骤220中,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PMI,也可以是PMI中的部分信元,还可以是其他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消息中由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也可以携带在本申请新设计的一个或者多个消息中由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物理上行资源,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网络设备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恢复预编码向量。
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在步骤230中,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在步骤210中已经说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的信息和用于指示K1个频域向量的信息有可能是不同的,也有可能是相同的。下面详细说明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L1个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K1个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和用于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
首先,网络设备可以根据L1个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和K1个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确定被选择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L1个波束向量的组合在波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以及预先定义的波束向量的组合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确定波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L1个波束向量。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K1个频域向量的组合在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以及预先定义的频域向量的组合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确定频域向量集合中被选择的K1个频域向量。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可以组合得到M1个空频向量对。
此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用于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从该M1个空频向量对中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如前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网络设备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例如,在方式1中,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位图来指示M1个空频向量对中被选择的T1个空频向量对,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位图中的各比特与M1个空频向量对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被选择的T1个空频向量对;在方式2中,第一指示信息通过T1个空频向量对的组合在M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索引来指示该M1个空频向量对,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对的组合与索引的对应关系,确定该T1个空频向量对;在方式3中,第一指示信息通过该T1个空频向量对中的每个空频向量对所包含的波束向量的位置和频域向量的索引来指示该T1个空频向量对,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波束向量的位置信息和频域向量的位置信息,确定T1个波束向量和T1个频域向量,并进一步组合得到T1个空频向量对。
此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基于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确定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值。如前所述,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或其他信息携带。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多个量化值与多个索引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值。
基于上述T1个空频向量对及各空频向量对的加权系数的量化值确定空频矩阵。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如下公式确定空频矩阵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41
或,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42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43
表示T1个波束向量中的第t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44
表示T1个频域向量中的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45
表示与第t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的加权系数。式中的空频矩阵H可以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空频矩阵相同或相近,是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恢复得到的空频矩阵。由于空频矩阵可以是Nf个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构造而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矩阵H中的第nf个列向量确定与第nf个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在确定了T1个空频向量对后,进一步生成T1个空频分量矩阵。例如,对于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第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记作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46
或,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47
等。
此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和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量化值确定空频矩阵。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空频矩阵H: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51
式中各参数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空频矩阵中确定与各个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若该空频矩阵为维度为Ns×Nf的矩阵,则该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可以与一个频域单元对应,可用于所对应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若该空频矩阵为长度为Ns×Nf的向量,则该向量中的第nf×Ns个元素至第(nf+1)Ns-1个元素依次连接而得到的列向量可以是与第nf个频域单元对应的列向量。
以空频矩阵中的第nf个列向量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对该第nf个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定与第nf个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其中,归一化处理例如可以是将该第nf个列向量乘以归一化系数,以使得该列向量中各元素的功率之和等于1。归一化系数例如可以是这一列中各元素的模长之和的平方根的倒数。本申请对于归一化系数的具体取值以及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式均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和用于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
如前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可以是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一维索引,也可以是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二维索引。
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为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一维索引,而网络设备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为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则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根据该一维索引,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确定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
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为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一维索引,而网络设备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则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一维索引和二维索引的转换规则,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确定用于生成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
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为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二维索引,而网络设备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为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则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根据该二维索引,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确定用于生成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
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位置信息为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二维索引,而网络设备预先保存的向量集合为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则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二维索引和一维索引的转换规则,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确定M1个空频分量矩阵。
此后,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从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并可进一步基于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量化信息确定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量化值。
网络设备根据T1个空频分量矩阵和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量化值确定空频矩阵的具体方法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52
确定空频矩阵。
此后,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由于上文中已经对网络设备根据空频矩阵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两种确定各频域单元上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网络设备可以不生成空频矩阵,基于终端设备所指示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直接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上的预编码向量。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如下公式确定第nf个频域单元上的预编码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2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3
为归一化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4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5
表示被选择的T1个波束向量中的第t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6
表示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7
的共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8
表示被选择的T1个频域向量中的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9
中的第nf个元素,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0
表示与第t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1
和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2
中的第nf个元素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3
对应的加权系数,该加权系数例如可以包括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
上文公式还可进一步变形为: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4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5
由被选择的T1个波束向量中的第t1个波束向量与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6
确定,则加权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7
可以满足: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618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Nf可以是配置给终端设备的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量,或,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或,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当频域向量的长度为配置给终端设备的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量或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时,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可以是小于或者等于Nf的。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reporting band或者其他信令所指示的待上报的频域单元的位置,确定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其中,根据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量或reportingband的信令长度来确定频域向量的长度,可以将信道在多个连续的频域单元上的变化规律通过频域向量来体现,相比于根据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确定频域向量的长度这种方法而言,根据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中的频域单元的数量或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确定的频域向量更能够准确地反映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基于反馈所恢复的预编码向量也更能够与信道适配。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与第nf个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采用其他方式确定与第nf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可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指示少量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和空频分量矩阵,以便于网络设备恢复预编码向量。其中,频域向量可用于描述信道在频域上不同的变化规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充分挖掘了频域单元之间的关系,利用了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来描述多个频域单元的变化规律。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频域单元独立地上报加权系数,在频域单元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在保证反馈精度的基础上大大减小反馈开销。
然而,由于波束向量集合中可能包含较多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也可能包含较多的频域向量,如果直接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中指示较少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比特开销,或者,需要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预先定义大量的波束向量组合与索引的对应关系以及频域向量组合与索引的对应关系。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将用作加权求和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的选择范围缩小至由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构建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范围中,也就是从已有的向量集合中先选择一个较小的范围,再进一步从该范围中选择和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一方面可以避免直接指示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带来的较大的反馈开销,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两端保存大量的对应关系。
应理解,上文结合图2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指示一个传输层上、一个极化方向上的预编码向量以及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但应理解,该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传输层为1或极化方向数为1的情况,对于多个传输层或多个极化方向的情况同样适用。
对于同一传输层,多个极化方向上被选择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者说,T1个空频向量对)可以是相同的。即,多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或者说,T1个空频向量对),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空频分量矩阵(或者说,空频向量对)。
下文中为方便说明,以空频分量矩阵为例来说明多个极化方向或多个传输层的情况。其中,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包括上文所列举的矩阵形式或向量形式。可以理解,该空频分量矩阵仅为一种可能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空频向量对的形式。即,下文中所涉及的空频分量矩阵也可以替换为空频向量对。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极化方向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当多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时,用于确定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也可以是多个极化方向共用的。此情况下,与多个极化方向对应的多个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可以是共用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一个长度为L1×K1位图来指示多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使用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
若该第一指示信息仅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则终端设备对于多个极化方向可以仅生成并发送一个第一指示信息。若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则该终端设备可以针对每个极化方向发送一个第一指示信息。与多个极化方向对应的多个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可以是共用的,终端设备可以仅指示一次上述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而与不同极化方向对应的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为了简洁,后文中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终端设备可以将基于某一个极化方向确定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用于多个极化方向上。终端设备基于哪个极化方向确定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预先定义的,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确定T1个空频分量矩阵,得到多组空频分量矩阵。并从该多组空频分量矩阵中选择一组用于多个极化方向上。被选择的这一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模长之和可以大于或等于剩余的一组或多组空频分量矩阵中任意一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的模长之和。
当多个极化方向分别使用不同的空频分量矩阵时,不同极化方向上使用的空频分量向量矩阵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确定各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分量矩阵的波束向量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确定各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分量矩阵的频域向量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情况下,与多个极化方向对应的多个第一指示信息中,与不同极化方向对应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可以是互不相同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被选择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用作加权求和的空频分量矩阵。终端设备基于每个极化方向确定波束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用作加权求和的空频分量矩阵的具体方式与上文所述的基于一个极化方向确定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具体方式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通常情况下,多个极化方向上可以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下面以多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为例来说明。
假设极化方向数为2,且两个极化方向上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两个极化方向上用作加权求和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也是相同的。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如下公式确定第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2
表示与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t1个波束向量和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3
中的第nf个元素对应的加权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4
表示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t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5
和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6
中的第nf个元素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7
对应的加权系数。
上述公式还可进一步变形为: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8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9
由第一极化方向上被选择的T1个波束向量中的第t1个波束向量与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0
确定,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1
由第二极化方向上被选择的T1个波束向量中的第t1个波束向量与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2
确定,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3
表示与第一极化方向上的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4
和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5
中的第nf个元素对应的加权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6
表示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7
和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8
中的第nf个元素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4819
对应的加权系数。
可选地,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和T1个空频分量矩阵。当终端设备采用方式1中所述的位图来指示T1个空频分量矩阵时,具体可以通过一个长度为L1×K1的位图来指示。
可选地,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确定各极化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空频分量矩阵。该两个极化方向上确定的空频分量矩阵的总数例如可以记作S1。该S1的取值可以为2T1,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上分别确定T1个较强的空频分量矩阵,该两个极化方向中第一极化方向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与第二极化方向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S1的取值也可以不为2T1,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两个极化方向共同确定S1个较强的空频分量矩阵。当终端设备基于两个极化方向共同确定S1个较强的空频分量矩阵时,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分量矩阵的总数可以为S1,且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分量矩阵的数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分量矩阵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在指示该S1个空频分量矩阵时,仍然可以采用上文所列举的方式1至方式4中的任意一项来指示。当采用方式1中所述的位图来指示时,该位图的长度可以是2L1×K1个比特,或者也可以通过与两个极化方向分别对应的位图来分别指示。
可选地,当极化方向数为2时,上述第三指示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S1的取值。
若终端设备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确定并上报空频分量矩阵,则S1可以为偶数,如2T1;若终端设备基于两个极化方向共同确定并上报空频分量矩阵,则S1可以为奇数,也可以为偶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确定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可选地,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确定K1个频域向量,并基于两个极化方向共同确定2T1个较强的空频分量矩阵。
可选地,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与多个传输层中的第一传输层关联。即,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可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上的预编码向量。
其中,该第一传输层可以是一个传输层,也可以是多个传输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换句话说,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综上,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极化方向,和/或,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即,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极化方向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也可以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还可以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极化方向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2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2个频域向量以及T2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可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换句话说,该第四指示信息所指示的L2个波束向量、K2个频域向量以及T2个空频分量矩阵与第二传输层关联。
可选地,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2个波束向量和T2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2个波束向量和K2个频域向量与M2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是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2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K2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2=L2×K2;该L2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2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2、L2、K2和T2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K2个频域向量是预先配置的。如,该K2个频域向量可以为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部或部分频域向量。
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K2=K0,即,协议默认将该频域向量集合的全集作为该K2个频域向量。又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K2的取值,并预先指定将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哪些频域向量作为该K2个频域向量。再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K1的取值,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信令指示将该K2个频域向量。
换句话说,预先定义终端设备不需要上报该K2个频域向量。该K2个频域向量可以是预先指定的,如协议定义或网络设备配置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K2个频域向量与K1个频域向量相同。可选地,该K2个频域向量与K1个频域向量不同。
可选地,该K2个频域向量为K1个频域向量的子集。
上文中已经结合第一指示信息详细说明了不同的参数取值以及配置不同参数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上报的向量,终端设备在生成和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时,可以基于与上文所述相同的方式处理。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第二传输层为多个传输层中除第一传输层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层。换句话说,该第四指示信息可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具体地,该第四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极化方向上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L1=L2,K1=K2,且T1=T2。也就是说,对于多个传输层来说,任意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波束向量的个数相同、任意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频域向量的个数相同,且任意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相同。
在这种设计中,可选地,各传输层可以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此情况下,该第四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可以是共用的。此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同一指示信息。
并且,当不同传输层和/或不同极化方向存在共用的上述信息时,可以仅生成并发送一个指示信息。
可选地,各传输层可以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但分别使用各自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即,第一传输层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和第二传输层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不同。此情况下,该第四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是共用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可分别用于指示所对应的传输层上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
可选地,各传输层分别使用各自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或T1个空频分量矩阵。即,第一传输层的L1个波束向量与第二传输层的L1个波束向量不同,第一传输层的K1个频域向量与第二传输层的L1个波束向量不同,且第一传输层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与第二传输层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不同。此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分别用于指示所对应的传输层上的L1个波束向量、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
进一步地,L1、K1和T1的取值可以随传输层数的增加而变化。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当传输层数大于某一预设门限时,L1、K1和T1中的至少一项减小。
例如,当传输层数大于2时,T1可以减小。如,T1可以减小为T1/2,或者减小为T1/3。
又例如,当传输层数大于2时,L1和T1均可以减小。如,L1可以减小为L1/2,T1也可以减小为T1/2,或者,L1可以减小为L1/3,T1也可以减小为T1/3。
再例如,当传输层数大于2时,K1和T1均可以减小。如,K1可以减小为K1/2,T1也可以减小为T1/2,或者,K1可以减小为K1/3,T1也可以减小为T1/3。
还例如,当传输层数大于2时,L1、K1和T1均可以减小。如,L1可以减小为L1/2,K1也可以减小为K1/2,T1也可以减小为T1/2,或者,L1可以减小为L1/3,K1也可以减小为K1/3,T1也可以减小为T1/3。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预设门限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还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对L1、K1和T1分别减小的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上述预设门限以及L1、K1和T1减小后的具体取值可以由协议预先定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L1、K1和T1的取值可以随传输层数而变化,变化后的L1、K1和T1和与变化后的L2、K2和T2仍然可以满足:L1=L2,K1=K2,且T1=T2
还应理解,上文虽然以第一传输层和第二传输层为例来说明了不同传输层上的L1与L2、K1与K2以及T1与T2的大小关系,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传输层数并不仅限于2,还有可能大于2。例如,传输层数为3、4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L1>L2,或K1>K2,或T1>T2。也就是说,对于多个传输层来说,至少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波束向量的个数不同,或者,至少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不同,或者,至少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不同。
可选地,当传输层数大于预设门限时,可以减小部分传输层中的空频分量矩阵、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中至少一项的个数。
例如,当传输层数大于预设门限时,可以将部分传输层中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减半。即,第一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T1可以是第二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T2的两倍。其中,第一传输层例如可以对应于SVD过程中较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的预编码向量,第二传输层例如可以对应于SVD过程中较小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的预编码向量。第一传输层可以表示一个传输层,也可以表示具有相同特性的多个传输层;第二传输层可以表示一个传输层,也可以表示具有相同特性的多个传输层。
当第一传输层表示多个传输层时,用于指示第一传输层的预编码向量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与多个传输层对应。若该多个传输层共用波束向量、频域向量和空频分量矩阵,则该多个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频域向量个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可以共用。此时,可以仅生成并发送一个第一指示信息。
同理,当第二传输层表示多个传输层时,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层的预编码向量的第四指示信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与多个传输层对应。若该多个传输层共用波束向量、频域向量或空频分量矩阵,则该多个第四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频域向量或空频分量矩阵的信息可以共用。此时,可以仅生成并发送一个第四指示信息。
上文中基于特征值的大小来对传输层进行划分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协议也可以预先定义对传输层进行划分的其他准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传输层数为4,预设门限为2。则可以将4个传输层中的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减半,而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不变。其中,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可以是第一传输层的两例,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可以是第二传输层的两例。
基于相同的方式,也可以减小部分传输层中波束向量的个数和/或频域向量的个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再进一步地,当传输层数大于预设门限,减小部分传输层中的空频分量矩阵、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中至少一项的个数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传输层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用于第二传输层。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四指示信息中仅指示被用于第二传输层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例如,通过位图、空频分量矩阵的索引等方式来指示,而不再重复指示被选择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由此可以减小反馈开销。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指示用于第二传输层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在用于第一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中的相对位置,或者说,局部(local)位置,如相对编号或相对索引等。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两个传输层的波束向量的个数不同,或者,至少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不同,或者,至少两个传输层上确定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不同时,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来分别指示所对应的传输层上被选择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空频分量矩阵以及各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
应理解,上述方法还可以结合使用。例如,传输层数为4,其中的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均可以为第一传输层。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可以共用相同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与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两个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时,可以仅生成并指示一次L1个波束向量的指示信息和K1个频域向量的指示信息。但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使用的空频分量矩阵可以通过不同的位图分别指示。与第0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第0个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位图;与第1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第1个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位图。
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均可以为第二传输层。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也可以共用相同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且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所使用的波束向量可以是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所使用的波束向量的子集,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所使用的频域向量也可以是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所使用的频域向量的子集。当然,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所使用的波束向量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第2个传输层和/或第3个传输层确定的,而不一定是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所使用的波束向量的子集;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所使用的频域向量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第2个传输层和/或第3个传输层确定的,而不一定是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所使用的频域向量的子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当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所使用的波束向量是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所使用的波束向量的子集,且,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所使用的频域向量是第0个传输层和第1个传输层所使用的频域向量的子集时,与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两个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的波束向量和频域向量时,可以仅生成并指示一次L2个波束向量和K2个频域向量的指示信息。该L2个波束向量和K2个频域向量可以在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中指示,如,可以指示该L2个波束向量在L1个波束向量中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指示K2个频域向量在K1个频域向量中的相对位置。但第2个传输层和第3个传输层使用的空频分量矩阵可以通过不同的位图分别指示。与第2个传输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第2个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位图;与第3个传输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第3个传输层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位图。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输层数可以由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在通过高层信令指示L1、K1以及T1的时候,并不能预先确定传输层数。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对L1、K1和T1中的至少两项分别指示一个取值,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传输层数以及预先定义的规则,确定是否需要改变的L1、K1或T1的取值。
假设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2,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如下公式确定第r个传输层上第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2
为与第r个传输层对应的归一化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3
为第r个传输层上的第t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4
为第r个传输层上的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5
中的第nf个元素,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6
表示与第r个传输层、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t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7
和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8
中的第nf个元素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9
对应的加权系数,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0
表示与第r个传输层、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t1个波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1
和第t1个频域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2
中的第nf个元素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3
对应的加权系数。
若各传输层上共用相同的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4
再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如下公式确定第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5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6
其中,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7
表示第0个传输层上第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Figure BDA00018480281000005318
表示第R-1个传输层上第nf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指示一个或多个传输层上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矩阵。
因此,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指示少量的波束向量、频域向量和空频分量矩阵,以便于网络设备恢复预编码向量。其中,频域向量可用于描述信道在频域上不同的变化规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充分挖掘了频域单元之间的关系,利用了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来描述多个频域单元的变化规律。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频域单元独立地上报加权系数,在频域单元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在保证反馈精度的基础上大大减小反馈开销。
应理解,上文所提供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在确定了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之后,可以对该L1个波束向量和K1个频域向量所对应的M1个空频分量矩阵分别反馈加权系数。终端设备可以对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采用较高的反馈精度,而对剩余的M1-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系数采用较低的反馈精度,以减小反馈开销。具体地,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任意一个的加权系数的量化比特数可以大于剩余的M1-T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任意一个的加权系数的量化比特数。由此带来的反馈开销虽然较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带来的反馈开销略大一些,但网络设备所恢复的预编码矩阵可能更接近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因此,近似精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频域单元数量多且连续的情况,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频域单元之间的相关性,对反馈开销进行压缩,减小了多个频域单元独立反馈带来的巨大开销。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频域单元数量并不是很多,或者频域单元之间并不连续,若沿用现有的各频域单元独立反馈的方式来指示各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可能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反馈开销。并且在频域单元不连续的情况下,通过各频域单元独立反馈的方式可以保证较高的近似精度。因此,本申请另提供一种反馈PMI的方法,能够结合不同的场景,采用反馈模式反馈预编码向量,既能够保证近似精度,又节省了反馈开销。
下面结合图3详细说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PMI的方法。
图3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PMI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步骤310至步骤34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300中的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MI来向网络设备指示预编码矩阵。该PMI可以包括上文中方法200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四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除第一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之外的其他可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PMI仅为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的名称,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的名称来表示与PMI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在步骤310中,网络设备生成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MI的反馈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PMI的反馈模式可以是上文所提供的反馈模式,也可以是其他反馈模式。具体地,该PMI的反馈模式可以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其中,第一反馈模式可以为仅基于波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可以为基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者可以为基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反馈PMI的模式。
由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与波束向量集合频域向量集合是相关联的,因此,对于第二反馈模式而言,基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与基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反馈PMI可以认为是等价的。并且由于波束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与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还可以认为该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波束向量集合和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反馈PMI,或者,基于频域向量集合和空频分量矩阵集合反馈PMI。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对于第一反馈模式所说的仅基于波束向量集合反馈PMI是相对于第二反馈模式而言。与第二反馈模式相比,该第一反馈模式可以仅基于波束向量集合反馈PMI,而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向量集合或矩阵集合。换句话说,该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的区别在于,第一反馈模式未基于频域向量集合,而第二反馈模式基于频域向量集合。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第一反馈模式可以是频域单元独立反馈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可以是频域单元联合反馈的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反馈模式例如可以参考NR协议TS38.214R15中定义的基于type II码本反馈PMI的反馈模式。该第二反馈模式例如可以是上文中结合方法200描述的反馈模式。相比于第一反馈模式而言,该第二反馈模式可以理解为频域单元联合反馈的反馈模式。基于上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到,第二反馈模式基于频域的连续性,利用频域单元之间的关系,将多个频域单元联合反馈,由此压缩频域反馈开销。尤其是在待上报的频域单元数较多的情况下,第二反馈模式相比于第一反馈模式,能够大大减小反馈开销。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显示地指示反馈模式。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指示比特或指示字段指示反馈模式。如,指示比特置“0”时表示采用第一反馈模式,指示比特置“1”时表示采用第二反馈模式;或者,指示比特置“1”时表示采用第一反馈模式,指示比特置“0”时表示采用第二反馈模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该第六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来隐式地指示反馈模式。例如,当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时,可以认为网络设备需要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反馈模式反馈预编码向量。此时上文所述的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的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该第六指示信息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空频分量向量的长度可以由频域向量的长度和波束向量的长度共同决定,因此,当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反馈PMI,也可以基于空频向量反馈PMI,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320中,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第六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六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令的方式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在步骤330中,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反馈模式,生成PMI。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六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反馈模式,生成PMI。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反馈模式生成PMI时,终端设备生成PMI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反馈模式生成PMI时,其具体实现过程在上文中方法200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340中,终端设备发送PMI。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PMI。
终端设备可以将PMI发送给网络设备,以便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文中发送第六指示信息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图中示出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MI的步骤仅为示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此后,网络设备便可以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进而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反馈模式,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反馈模式生成PMI时,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反馈模式生成PMI时,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在上文中方法200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采用相应的反馈模式反馈PMI。通过引入多种反馈模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情况,可以兼顾反馈精度和反馈开销,从而在两者间获得平衡。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结合图2和图3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下,结合图4至图6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00和处理单元120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或方法3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或图3中的方法3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或图3中的方法3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10。
具体地,该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1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该L1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1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1、L1、K1和T1均为正整数;该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可选地,该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该空频分量矩阵由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各波束向量和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频域向量确定,且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
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信息,或,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确定。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和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
可选地,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生成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2个波束向量、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2个频域向量以及T2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2个波束向量和该K2个频域向量与M2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2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2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2=L2×K2;该L2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2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2、L2、K2和T2均为正整数;该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该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地,L1=L2,K1=K2,且T1=T2
可选地,L1>L2,或K1>K2,或T1>T2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20和步骤3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3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对应于图5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可对应于图5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或方法3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或图3中的方法3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或图3中的方法3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3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30。
具体地,该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1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该L1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1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1、L1、K1和T1均为正整数;
该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一个或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该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可选地,该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该空频分量矩阵由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各波束向量和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频域向量确定,且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
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该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信息,或,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确定。
可选地,该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和该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
可选地,该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该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2个波束向量、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2个频域向量以及T2个空频分量矩阵,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该L2个波束向量和该K2个频域向量与M2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该T2个空频分量矩阵是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该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该L2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该K2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2=L2×K2;该L2个波束向量为该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该K2个频域向量为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2、L2、K2和T2均为正整数;该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基于该第四指示信息,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L1=L2,K1=K2,且T1=T2
可选地,L1>L2,或K1>K2,或T1>T2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20和步骤3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1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为可对应于图6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收发器320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可对应于图6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处理器310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其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02和存储器2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10用于从该存储器2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天线2040,用于将收发器2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和存储器2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可以与图4中的处理单元对应。
上述收发器2020可以与图4中的通信单元对应,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能够实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2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电源2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060、显示单元2070、音频电路2080、摄像头2090和传感器2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2082、麦克风2084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3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基站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3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BU)(也可称为分布式单元(DU))3200。所述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4中的通信单元120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收发单元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4中的处理单元110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6所示的基站3000能够实现图2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基站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所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所述L1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所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为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为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1、L1、K1和T1均为正整数;
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L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在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所述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各波束向量和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频域向量确定,且所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所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信息,或,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所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确定;或
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和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2个波束向量、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2个频域向量以及T2个空频分量矩阵,所述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所述L2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2个频域向量与M2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所述T2个空频分量矩阵是所述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所述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L2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2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2=L2×K2;所述L2个波束向量为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所述K2个频域向量为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2、L2、K2和T2均为正整数;
发送所述第四指示信息。
9.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1个波束向量、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1个频域向量以及T1个空频分量矩阵,所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所述L1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与M1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所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是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1=L1×K1;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为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为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1、L1、K1和T1均为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一个或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1、L1和K1中一项或多项的取值。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的取值。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L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在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信息。
13.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选自空频分量矩阵集合或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所述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各波束向量和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各频域向量确定,且所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所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中的位置信息,或,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在所述空频分量矩阵集合的子集中的位置信息。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确定;或
所述M1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K1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和所述L1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确定。
15.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L2个波束向量、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K2个频域向量以及T2个空频分量矩阵,所述T2个空频分量矩阵的加权和用于确定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其中,所述L2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2个频域向量与M2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所述T2个空频分量矩阵是所述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部分空频分量矩阵,所述M2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由所述L2个波束向量中的一个波束向量和所述K2个频域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向量唯一确定,且M2=L2×K2;所述L2个波束向量为所述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和/或,所述K2个频域向量为所述频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频域向量,M2、L2、K2和T2均为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传输层上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向量。
17.如权利要求8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1=L2,K1=K2,且T1=T2
18.如权利要求8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1>L2,或K1>K2,或T1>T2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20.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281059.7A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1064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346.9A CN112636802B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311448287.XA CN117639860A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19872662.2A EP3876429A4 (en) 2018-10-16 2019-10-10 PRECODING VECTOR INDICATION PROCESS, PRECODING VECTOR DETERMINATION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20217014727A KR102495785B1 (ko) 2018-10-16 2019-10-10 프리코딩 벡터를 지시하는 방법, 프리코딩 벡터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BR112021007195-4A BR112021007195A2 (pt) 2018-10-16 2019-10-10 método para indicar vetor de pré-codificação,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vetor de pré-codificação,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ões
PCT/CN2019/110342 WO2020078251A1 (zh) 2018-10-16 2019-10-1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JP2021521259A JP7210718B2 (ja) 2018-10-16 2019-10-10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ベクトルを示すための方法、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ベクトル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7/230,523 US11456786B2 (en) 2018-10-16 2021-04-14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ecoding vector,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vector,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17/900,501 US11848729B2 (en) 2018-10-16 2022-08-31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ecoding vector,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vector,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18/502,785 US20240072858A1 (en) 2018-10-16 2023-11-06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ecoding vector,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vector,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53811 2018-10-16
CN201811205381 2018-10-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346.9A Division CN112636802B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311448287.XA Division CN117639860A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4499A true CN111064499A (zh) 2020-04-24
CN111064499B CN111064499B (zh) 2023-11-10

Family

ID=7029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346.9A Active CN112636802B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811281059.7A Active CN111064499B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202311448287.XA Pending CN117639860A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346.9A Active CN112636802B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8287.XA Pending CN117639860A (zh) 2018-10-16 2018-10-3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1456786B2 (zh)
EP (1) EP3876429A4 (zh)
JP (1) JP7210718B2 (zh)
KR (1) KR102495785B1 (zh)
CN (3) CN112636802B (zh)
BR (1) BR112021007195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850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27646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enhancement by partial channel reciprocity
WO2023151593A1 (zh) * 2022-02-09 2023-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编码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802B (zh) * 2018-10-16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236541A1 (en) * 2021-05-10 2022-11-17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nhancement
CN115379570A (zh) * 2021-05-20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1792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mo communication
JP2017011723A (ja) * 2010-09-29 2017-01-1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多重アンテナ支援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効率的な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装置
WO2017020680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2353A1 (en) * 2016-04-19 2017-10-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licit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8127061A1 (zh) * 2017-01-04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
CN112636802A (zh) * 2018-10-16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5290A1 (en) 2004-05-28 2005-12-01 Hochwald Bertrand M Feedback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f a wireless link
KR101056614B1 (ko) 2008-07-30 2011-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EP2151941A1 (en) * 2008-08-05 2010-02-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transmitting data
CN101771510B (zh) * 2010-02-12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imo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及系统
EP2442509B1 (en) * 2010-02-17 2013-05-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utilize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CN101944985B (zh) * 2010-09-20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KR101863927B1 (ko) 2010-09-26 2018-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71031B (zh) 2011-08-09 2018-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US9918240B2 (en) 2012-09-28 2018-03-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dimensio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WO2017196098A1 (ko) * 2016-05-11 2017-11-16 엘지전자(주)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130614B (zh) 2016-07-15 2019-11-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开销反馈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US10298300B2 (en) * 2016-07-27 2019-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 for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282196B (zh) * 2017-01-05 202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以及接收、发射端设备
CN110086732B (zh) * 2018-01-25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11723A (ja) * 2010-09-29 2017-01-1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多重アンテナ支援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効率的な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051792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mo communication
WO2017020680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2353A1 (en) * 2016-04-19 2017-10-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licit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8127061A1 (zh) * 2017-01-04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
CN112636802A (zh) * 2018-10-16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850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27646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enhancement by partial channel reciprocity
WO2023151593A1 (zh) * 2022-02-09 2023-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编码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74367A (ko) 2021-06-21
US11848729B2 (en) 2023-12-19
KR102495785B1 (ko) 2023-02-06
US11456786B2 (en) 2022-09-27
US20240072858A1 (en) 2024-02-29
CN112636802A (zh) 2021-04-09
US20220416858A1 (en) 2022-12-29
US20210234583A1 (en) 2021-07-29
EP3876429A1 (en) 2021-09-08
CN117639860A (zh) 2024-03-01
JP2022505289A (ja) 2022-01-14
CN112636802B (zh) 2021-11-19
BR112021007195A2 (pt) 2021-08-10
JP7210718B2 (ja) 2023-01-23
EP3876429A4 (en) 2021-12-15
CN111064499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5336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2636802B (zh)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54825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342912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342873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JP7238167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表示及び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12533295A (zh) 参数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35850B (zh)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7382B (zh)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11362707B2 (en) Precoding vect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010218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3557684B (zh)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585630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0078251A1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