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5336B -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5336B
CN110855336B CN201810948970.2A CN201810948970A CN110855336B CN 110855336 B CN110855336 B CN 110855336B CN 201810948970 A CN201810948970 A CN 201810948970A CN 110855336 B CN110855336 B CN 110855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ctors
vector
frequency
frequency domain
port se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89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5336A (zh
Inventor
金黄平
王潇涵
尹海帆
尚鹏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89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5336B/zh
Priority to BR112021002889-7A priority patent/BR112021002889A2/pt
Priority to EP19852593.3A priority patent/EP3820054A4/en
Priority to JP2021509808A priority patent/JP7187676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9/095946 priority patent/WO20200381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5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5336A/zh
Priority to US17/176,529 priority patent/US1141162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5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5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生成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或者,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该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每个端口选择向量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该参考信号为预编码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网络设备基于该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通过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可以减小反馈开销。

Description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MIMO)技术中,可通过预编码减小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及同一用户的多个信号流之间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信号质量,实现空分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目前,已知一种反馈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确定理想预编码矩阵,并通过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PMI)来向网络设备反馈。其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可以是经过了预编码的参考信号,可以称为波束赋形(beamformed)参考信号或预编码参考信号。
为了提高反馈精度,使得网络设备获得与理想预编码矩阵较为近似的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宽带反馈和子带反馈结合的两级反馈方式来向网络设备指示该理想预编码矩阵。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宽带反馈指示被选择的端口以及各端口的宽带幅度系数,并可以通过子带反馈指示可用于各个子带的系数,子带的系数例如可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网络设备可以综合宽带反馈的信息和子带反馈的信息恢复出近似于理想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矩阵。
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个传输层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然而,如果终端设备基于每个传输层进行如上所述的宽带反馈和子带反馈,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反馈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可以降低反馈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线性叠加系数为与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线性叠加系数为与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将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应的方式恢复出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来描述信道在频域上不同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该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充分挖掘了子带之间的关系,可利用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描述全部子带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反馈开销进行压缩。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子带独立地上报子带叠加系数,在子带数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同时也能够保证type II码本的近似精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相应地,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应理解,该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
相应地,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
应理解,该频域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也就是说,当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第一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第一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相同,该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可以为多个极化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极化方向。换句话说,多个极化方向可以共用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
其中,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K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频域向量集合,该频域集合包括多个频域选择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和K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以及该K个频域向量在频域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进一步可选地,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扩展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因此,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该子集以及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P*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的数量为L,K个频域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也就是说,当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第一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不同,第一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相同,该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可以为多个极化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极化方向。换句话说,多个极化方向可以共用端口选择向量,但不共用频域向量。
其中,该P*L个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K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频域向量集合,该频域集合包括多个频域选择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P*L个端口选择和K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以及K个频域向量在频域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进一步可选地,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扩展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因此,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P*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P*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的数量为L,K个频域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的数量为K,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也就是说,当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第一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第一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不同,该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可以为多个极化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极化方向。换句话说,多个极化方向可以不共用端口选择向量,且不共用频域向量。
其中,该P*L个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P*K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频域向量集合,该频域集合包括多个频域选择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P*L个端口选择和P*K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以及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在频域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进一步可选地,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扩展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因此,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P*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P*K个频域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也就是说,当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第一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第一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不同,该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可以为多个极化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极化方向。换句话说,多个极化方向可以共用端口选择向量,但不共用频域向量。
其中,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P*K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频域向量集合,该频域集合包括多个频域选择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和P*K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以及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在频域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进一步可选地,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扩展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因此,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该子集以及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该方法包括:生成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以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有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该方法包括: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以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空频向量及其线性叠加系数将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应的方式恢复出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结合来描述信道在空域和频域的变化规律。由于有效利用了频域向量,充分挖掘了子带之间的关系,可利用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描述全部子带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反馈开销进行压缩。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子带独立地上报子带叠加系数,在子带数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同时也能够保证type II码本的近似精度。
结合第三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相应地,结合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应理解,该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三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
相应地,结合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
应理解,该频域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该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该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L≥1,P≥1,L和P均为整数。
也就是说,当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第一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相同。换句话说,多个极化方向可以共用空频向量。
其中,该L个空频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该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该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在空频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进一步可选地,该空频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扩展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多个空频向量。该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因此,该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该子集以及该L个空频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P*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该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的数量为L,L≥1,P≥1,L和P均为整数。
也就是说,当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第一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不同。换句话说,多个极化方向不共用空频向量。
进一步可选地,该空频向量集合可以通过过采样因子扩展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多个空频向量。该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因此,该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结合第一至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频域向量的长度为: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或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或待上报的子带数。
其中,导频传输带宽为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该参考信号为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位置及个数的信令例如可以是上报带宽reportingband。
结合第一至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为参考信号的端口数。
当发射天线不区分极化方向或发射天线为单极化发射天线时,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可以是参考信号的端口数。
结合第一至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为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
当发射天线配置多个极化方向时,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可以为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
结合第一至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中。
结合第一至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应理解,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相同的信令或不同的信令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反馈PMI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反馈PMI的反馈模式,该反馈模式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该第一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者,第一反馈模式是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其中,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该参考信号为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频域向量集合包括多个频域向量,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每个空频向量为一个端口选择向量与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基于反馈模式发送PMI。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反馈PMI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反馈PMI的反馈模式,该反馈模式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该第一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者,第一反馈模式是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其中,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该参考信号为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频域向量集合包括多个频域向量,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每个空频向量为一个端口选择向量与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发送该第五指示信息。
在第二反馈模式中,充分利用了频域向量,也就是利用了子带之间的关系,利用频域的连续性,从而达到子带联合反馈的目的。换句话说,该第一反馈模式可以是子带独立反馈的模式,该第二反馈模式可以是子带联合反馈的模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采用相应的反馈模式反馈PMI。通过引入多种反馈模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情况,可以兼顾反馈精度和反馈开销,从而在两者间获得平衡。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十二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PMI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可通过无线链路通信。各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均可以配置多个天线。对于该通信系统100中的每一个通信设备而言,所配置的多个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因此,该通信系统100中的各通信设备之间,如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应理解,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C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结合图2简单说明在信号在发送之前在物理层的处理过程。
应理解,图2中所示出的对信号的处理过程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为方便说明,下文中统称为发送设备。
如图所示,发送设备在物理信道可对来自高层的码字(code word)进行处理。其中,码字可以为经过编码(例如包括信道编码)的编码比特。码字经过加扰(scrambling),生成加扰比特。加扰比特经过调制映射(modulation mapping),得到调制符号。调制符号经过层映射(layer mapping),被映射到多个层(layer)。经过层映射后的调制符号经过预编码(precoding),得到预编码后的信号。预编码后的信号经过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映射后,被映射到多个RE上。这些RE随后经过正交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后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发射出去。
其中,预编码技术可以是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发送设备对待发射信号做预先的处理,即,借助与信道资源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送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使得接收设备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待发送信号的预编码处理,接收信号质量(例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得以提升。因此,采用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发送设备与多个接收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也就是实现了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应注意,有关预编码技术的相关描述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预编码。例如,在无法获知信道矩阵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加权处理方式进行预编码等。为了简洁,其具体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发送设备为了获取能够与信道相适配的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发送参考信号的方式来预先进行信道测量,以获取接收设备的反馈,从而确定预编码矩阵。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做简单说明。
1、预编码参考信号:又称波束赋形(beamformed)的参考信号。波束赋形的参考信号可以是一种经过了预编码处理后的参考信号,可以类似于LTE协议中的B类(Class B)参考信号。与之相对地,未经过预编码处理的参考信号可以类似于LTE协议中的A类(Class A)参考信号。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例如,该参考信号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但应理解,上文列举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参考信号以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2、天线端口:可简称端口。可以理解为被接收设备所识别的发射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针对每个虚拟天线可以配置一个天线端口,每个虚拟天线可以为多个物理天线的加权组合,每个天线端口可以与一个参考信号对应,因此,每个天线端口可以称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例如,CSI-RS端口、SRS端口等。
3、波束:可以理解为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一个端口可对应用于一个波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波束赋形技术对多个波束进行线性叠加,使得发射波束在空间形成一定的指向性。“波束向量”也可以称为预编码向量,可理解为“波束”的一种数学表达,一个波束向量可用于形成一个波束。
4、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端口。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或者说,维度)可以是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例如记作Nb。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包括多个“0”元素和一个“1”元素。“1”元素在该端口选择向量中的位置可用于确定被选择的端口,或者说,可用于确定被选择的预编码向量。当选择的端口不同时,所对应的端口选择向量也是不同的。
若将端口选择向量记作e,则长度为Nb的端口选择向量例如可以记作: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11
其中Nb可以表示参考信号的端口数,或者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一个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端口选择向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任意两个端口选择向量中“1”元素的位置不同。由于该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为Nb,故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b个端口选择向量,各端口选择向量之间可以两两正交。终端设备可以将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端口的指示信息通过PMI反馈给网络设备。该一个或多个端口的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该一个或多个端口的索引,或者,该一个或多个端口的组合的索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4、理想预编码矩阵和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理想预编码矩阵可以是基于各个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确定的。
以下行信道测量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基于预先定义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向量分别对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端口发射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可以理解为一个特定方向的波束。简单地说,一个端口对应一个波束。由于网络设备基于某个预编码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后发射出去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是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因此,可以认为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但应理解,参考信号端口与预编码向量的对应关系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定义,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等效信道的测量,并可以基于端口选择码本确定PMI。该端口选择码本例如可以为NR协议中定义的类型二端口选择码本(type II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编码参考信号测量得到各个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进而可以根据各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选择一个或多个较强的端口。终端设备可以将选择的端口反馈给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量的形式来指示选择的端口,如端口选择向量。
如前所述,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取自一个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将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端口的指示信息通过PMI反馈给网络设备。该一个或多个端口的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该一个或多个端口的索引,或者,该一个或多个端口的组合的索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对各个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value decomposition,SVD),确定各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在一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中,每一列可对应于一个传输层,可以称为这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其中,一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可以由基于这个子带测量得到的宽带幅度系数、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确定。终端设备可以将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子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和子带相位系数的量化值通过PMI反馈给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PMI中指示的端口选择向量、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子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和子带相位系数的量化值确定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是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理想预编码矩阵近似的预编码矩阵。
下式示出了极化方向数为2时网络设备可以基于PMI确定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21
其中,vi为L个端口选择向量中的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22
为第一极化方向上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vi的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23
为第一极化方向上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vi的窄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24
为第一极化方向上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vi的窄带相位系数的量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25
为第二极化方向上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vi的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26
为第二极化方向上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vi的窄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27
为第一极化方向上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vi的窄带相位系数的量化值。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基于PMI中指示的端口选择向量、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子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和子带相位系数的量化值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并不是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终端设备所反馈的端口,确定与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从而确定出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在后文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未作出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预编码矩阵均表示网络设备基于PMI中指示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子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和子带相位系数的量化值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了简洁,后文中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6、预编码向量:预编码矩阵中的一个向量,如,列向量。预编码矩阵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传输层的预编码向量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可以对应于一个传输层。假设预编码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1*1,若传输层数为Z(Z≥1且为整数),则预编码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1*Z。其中,传输层数可以由RI确定,N1可以表示参考信号的端口数。
当发射天线被配置多个极化方向时,预编码向量还可以是指预编码矩阵在一个传输层、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假设极化方向数为P,一个极化方向上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为N2,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维度为(P*N2)*1,则一个极化方向上的预编码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编码向量可以与一个传输层对应,也可以与一个传输层上的一个极化方向对应。
7、频域向量: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用于表示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的向量。基于子带反馈的子带系数,如上文所述的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等,反映了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与多径时延是相关的。由于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传输时,在不同的传播路径可能上存在不同的传输时延。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频域向量来表征不同传播路径上时延的变化规律。
可选地,频域向量的维度是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
其中,导频传输带宽可以是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这里所说的参考信号可以为用作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该导频传输带宽也可以称为测量带宽。应理解,导频传输带宽或测量带宽仅为便于描述而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通过其他命名来表达相同含义的可能。
可选地,频域向量的维度是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的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
其中,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的位置及个数的信令可以是上报带宽(reportingband)。该信令可以通过位图的形式来指示待上报的子带的位置及个数。因此,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该位图的比特数。应理解,reporting band仅为该信令的一种可能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让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通过其他名称来命名该信令以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可选地,频域向量的维度是待上报的子带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频域向量可以是列向量,如维度为Nf*1的列向量,也可以是行向量,如维度为1*Nf的行向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频域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频域向量集合。该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多个频域向量。
例如,当频域向量为列向量时,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每个列向量均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向量、或过采样DFT向量、或DFT的截断、或过采样DFT向量的截断。
这里所说的“截断”可以理解为从DFT向量或过采样DFT向量中截取出来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举例而言,假设DFT向量为16维列向量,可以从中截取出前10个元素构成一个10维的列向量,该10维的列向量可视为上述16维的DFT向量的截断。在本实施例中,截断的维度可以为Nf*1。
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两个频域向量可以是不同的。由于频域向量的长度为Nf,故可选地,该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f个频域向量,各频域向量之间可以两两相互正交。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第m个频域向量例如可以记为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31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32
其中,m在0至Nf-1中取值,j为虚数单位,e为自然常数。m的取值不同,所对应的角度也不同。或者说,m的每个取值对应一个角度。
可选地,该频域向量集合也可以包括Of*Nf个频域向量,分属于Of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Nf个频域分量,每个子集中的频域向量之间可以两两相互正交。该频域集合向量中的第m个频域向量例如还可以记为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41
其中,m在0至Of*Nf-1中取值。Of为过采样因子,或称过采样率。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频域向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频域向量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将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的指示信息通过PMI反馈给网络设备。
8、空频向量: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另一可用于表征信道变化规律的向量。一个空域向量可以是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例如,空频向量记作b,端口选择向量记作e,频域向量记作u,则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43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44
表示克罗内克尔积运算。
克罗内克尔积是一个矩阵中的所有元素分别乘以另一矩阵组成的分块矩阵。例如,k*l维的矩阵A和p*q维的矩阵B的克罗内克尔积可以是kp*ql维的矩阵,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142
空频向量可以取自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该空频向量集合可以包括多个空频向量。该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频向量之间可以是不同的。由于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为Nb,频域向量的长度为Nf,空频向量的长度可以为Nb*Nf。可选地,空频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b*Nf个空频向量,各空频向量之间可以两两相互正交。可选地,该空频向量集合也可以包括Of*Nb*Nf个空频向量,分属于Of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Nb*Nf个空频分量,每个子集中的空频向量之间可以两两相互正交。终端设备可以将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的指示信息通过PMI反馈给网络设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下行信道测量中,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出的预编码矩阵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理想预编码矩阵的近似度越高,其确定出的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也就越能够与信道状态相适配,因此也就能够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希望能够将与理想预编码矩阵最为近似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给网络设备。
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个传输层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基于type II端口选择码本的PMI反馈虽然具有较高的近似精度,但也存在较大的反馈开销。例如,当传输层数增加时,终端设备基于每个传输层进行反馈所带来的开销也会成倍增加。而子带数量越多,反馈开销增加的幅度也会越大。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方法,能够降低反馈开销。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以期降低PMI的反馈开销。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作出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数为P(P≥1且为整数),传输层数为R(R≥1且为整数),待上报的子带数为Nsb(Nsb≥1且为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在涉及编号时,可以从0开始连续编号。例如,R个传输层可以包括第0个传输层至第R-1个传输层,P个极化方向可以包括第0个极化方向至第P-1个极化方向。当然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从1开始连续编号。应理解,上文所述均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而进行的设置,而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第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子带作为频域单元的一例,详细说明了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应理解,子带仅为频域单元的一种可能的形式,该频域单元还可以为子载波、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与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理解为基于子带的信道矩阵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未作出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与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和“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所表达的含义可以是相同的。
第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处涉及矩阵的变换。为便于理解,这里做统一说明。上角标T表示转置,如AT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转置;上角标*表示共轭,如,A*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共轭;上角标H表示共轭转置,如,AH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共轭转置。后文中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第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A时,可以包括该指示信息直接指示A或间接指示A,而并不代表该指示信息中一定携带有A。
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预编码矩阵是由预编码向量组成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各个预编码向量,在组成或者其他属性方面,可能存在相同的部分。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此外,待指示信息可能存在其他等价形式,例如行向量可以表现为列向量,一个矩阵可以通过该矩阵的转置矩阵来表示,两个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也可以通过一个向量与另一个向量的转置向量的乘积等形式来表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理解为涵盖各种形式。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或者全部特性,应理解为涵盖该特性的各种表现形式。
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信令和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五,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等。
第六,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预先获取”可包括由网络设备信令指示或者预先定义,例如,协议定义。其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七,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保存”,可以是指的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第八,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九,“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的通信系统,例如,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还应理解,下文示出的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
图3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S310至S36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300中的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以传输层数为1为例来说明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应理解,当传输层数大于1时,本申请所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在S310中,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确定每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各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并对各子带的理想信道矩阵进行SVD得到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从而进一步确定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在S310之前,该方法300还包括:S320,网络设备发送预编码参考信号。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预编码参考信号。
网络设备的发射天线可以是单极化方向天线,即,极化方向数可以为1,或者说,不区分极化方向;也可以是多极化方向天线,即,极化方向数大于1,如极化方向数为2。下文中为便于理解,以极化方向数等于1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但应理解,当极化方向数大于1时,本申请所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终端设备基于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理想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还应理解,终端设备确定理想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并不仅限于上文所列举,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信道状态自行确定理想预编码向量,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确定理想预编码向量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将各子带的信道环境的变化规律通过时延域的变化来表现,并可进一步通过不同的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表现时延的变化特性。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选择较强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通过对选择的频域向量进行线性叠加来表征各子带的信道环境的变化规律。
基于上述设计,终端设备所确定的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可以通过空域和频域两个维度的信息以及二者的权重来反馈。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空域和频域的信息以及二者的权重可以通过空频矩阵来表征。其中,空域的信息可以通过被选择的端口选择向量来反馈,频域的信息可以通过被选择的频域向量来反馈,二者的权重可以通过线性叠加系数来反馈。一个空频矩阵可以由多个分量矩阵线性叠加得到。空频矩阵的每个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乘积确定。例如,端口选择向量为列向量,频域向量也为列向量,则该空频矩阵的每个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确定;假设端口选择向量记作e,频域向量记作u,则空频矩阵的一个分量矩阵可以为w=e×uH。又例如,端口选择向量为列向量,频域向量为行向量,则该空频矩阵的每个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空频矩阵的共轭的乘积确定。假设端口选择向量记作e,频域向量记作u,则空频矩阵的一个分量矩阵可以为w=e×u*。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可表示一个分量矩阵的权重,或者说,每个系数可以与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假设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均为列向量,则空频矩阵中的每个分量矩阵可以由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确定。但应理解,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通过等价变换或替换,可以得到与本申请中空频矩阵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基于一个被选择的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可以确定空频矩阵的一个分量矩阵。当多个空频矩阵的分量矩阵通过线性叠加系数求和后可以得到空频矩阵。但应理解,空频矩阵仅为方便理解和描述而引入的一个中间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在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的过程中并不一定会生成该空频矩阵,网络设备在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各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的过程中也并不一定会生成该空频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确定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之后,便可以基于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选择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并可基于选择的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进一步确定线性叠加系数。由此,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被选择的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向网络设备指示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
其中,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或者说,长度)可以由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确定,例如,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为Nb,则该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b;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f。则上述空频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b*Nf
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当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有网络设备指示时,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330,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关于端口选择向量的具体含义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频域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当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有网络设备指示时,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340,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维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应理解,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相同的RRC消息中,也可以携带在不同的RRC消息中,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前所述,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是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或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或待上报的子带数。
其中,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可以通过导频传输带宽的带宽和子带的带宽来确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导频传输带宽以及子带的带宽。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令所指示的导频传输带宽和子带的带宽确定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的个数。可选地,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该RRC消息中携带导频传输带宽的指示信息和子带的带宽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为上文所述的第三指示信息的一例。
例如,reporting band可以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通知待上报的子带的位图(bitmap)。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包含多个比特的位图来向终端设备指示待上报的子带。该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也就可以是该位图的比特数。
具体地,该位图所包含的比特位数可以由测量带宽确定,测量带宽可以是传输预编码参考信号的带宽。每个比特位可以对应一个子带,如,比特位为“0”时,所对应的子带可以是不需要上报CSI的子带,比特位为“1”时,所对应的子带是需要上报CSI的子带;或者,比特位为“1”时,所对应的子带可以是不需要上报CSI的子带,比特位为“0”时,所对应的子带是需要上报CSI的子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该RRC消息中携带该reportingband。该reporting band可以为上文所述的第三指示信息的又一例。
待上报的子带可以由上述reporting band确定,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单独指示。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当待上报的子带由网络设备单独指示时,该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的信息可以是第三指示信息的再一例。
下面详细说明终端设备确定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过程。
为方便说明,假设终端设备确定的端口选择向量的数量为L,频域向量的数量为K,则线性叠加系数的数量为L*K。其中,L≥1,K≥1,L和K均为整数。
步骤i)终端设备基于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b个维度为Nb的向量,将该Nb个向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排布,可以得到维度为Nb*Nb的矩阵,例如记作E。频域向量可以包括Nf个维度为Nf的向量,将该Nf个向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排布,可以得到维度为Nf*Nf的矩阵,例如记作U。
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按照第1个子带至第Nf个子带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可以得到由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组成的矩阵,该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b*Nf。该矩阵例如记作X。
终端设备可以将该矩阵X左乘E的共轭转置,右乘U,得到投影后的矩阵,例如记作Y,则,Y=EHXU。该矩阵Y的维度仍可以为Nb*Nf。终端设备可以从该投影后的矩阵Y中确定L个较强的行和K个较强的列。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对矩阵Y中的Nb个行分别求模,选出模较大的L个行;并可以对矩阵Y中的Nf个列分别求模,选出模较大的K个列。根据模较大的L个行的序号,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或者从E中,选择L个端口选择向量。上述L个行的序号即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所在列的序号,或者在E中所在行的序号。根据模较大的K个列的序号,从频域向量集合中,或者从U中,选择K个频域向量。该K个列的序号即为该K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所在列的序号,或者在U中所在列的序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b个维度为Nb的向量,将该Nb个向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排布,可以得到维度为Nb*Nb的矩阵,例如记作E。频域向量可以通过频域过采样因子Of扩展为包括Of*Nf个维度为Nf的向量,每Nf个向量可以作为一个子集,每个子集中的Nf个向量可以两两正交。若将每个子集中的Nf个向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排布,可以得到维度为Nf*Nf的矩阵,例如记作Ui,i可以在从1至Of*Nf范围内取值。
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按照第1个子带至第Nf个子带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得到维度为Nb*Nf的矩阵X。然后将该矩阵X左乘E的共轭转置,右乘Ui,得到投影后的矩阵,例如记作Yi,则,Yi=EHXUi,并从该投影后的矩阵Yi中确定L个较强的行和K个较强的列。若对i在1至Of*Nf范围内遍历取值,可以得到Of组L个较强的行和K个较强的列。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从该Of组中选择出一组。例如,被选择的这组向量中的L个行的模可以是大于其余的Of-1组向量中的L个行的模,被选择的这组向量中的K个列的模可以是大于其余的Of-1组向量中的K个列的模。该组向量中的L个行的序号即为上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所在列的序号,或者在E中所在行的序号;该K个列所取自的子集即为上述频域向量集合的Of个子集中的一个子集,例如记作第一子集;该组向量中的K个列的序号即为上述K个频域向量在第一子集中各向量构成的矩阵中所在列的序号。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用于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的具体方法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此外,该K个频域向量可以是两两正交的,也可以是非正交的。当K个频域向量为非正交的K个向量时,该K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上述Of个子集中的不同子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ii)终端设备确定线性叠加系数。
终端设备可以将步骤i中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选出的L个列抽取出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可得到维度为Nb*L的矩阵,例如记作Bb;并可将步骤i中从频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K个列抽取出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可得到维度为Nf*K的矩阵,例如记作Bf
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将矩阵X左乘Bb的共轭转置,右乘Bf,得到投影后的矩阵,该矩阵的维度为L*K,该矩阵中的L*K个元素即线性叠加系数,该维度为L*K的矩阵可以称为系数矩阵A。该系数矩阵中的每一行可对应于一个端口选择向量,该系数矩阵中的每一列可对应于一个频域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步骤i中确定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以及步骤ii中确定的L*K个线性叠加系数构造空频矩阵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201
步骤iii)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步骤i中确定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用于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该信息可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位置。
如前所述,该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包括多个两两相互正交的端口选择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组合的索引。例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多个端口选择向量的多种组合,每种组合可对应一个索引,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为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或者,接近于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组合的索引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
应理解,通过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来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也可用于指示该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该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本申请对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步骤i中确定的K个频域向量,终端设备可以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在K个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位置。
如前所述,该频域向量集合可以包括多个两两相互正交的频域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或者,也可以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在该频域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该频域向量集合也可以包括多个子集,每个子集中的频域向量两两相互正交。该K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该多个子集中的一个子集,如第一子集。则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第一子集以及该K个频域向量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该K个频域向量在该第一子集中的索引例如可以是该K个频域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或者该K个频域向量的索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步骤iii中确定的L*K个线性叠加系数,终端设备通过归一化方式指示L*K个线性叠加系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从该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确定幅度最大的系数(例如记作最大系数),并指示该最大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位置(例如,该最大系数在该系数矩阵中的行的序号和列的序号)。然后,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指示该系数矩阵中每一行中幅度最大的系数(例如记作行内最大系数)相对于上述最大系数的相对值,以及每一行的其他系数相对于同一行的行内最大系数的相对值;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进一步指示该系数矩阵中每一列中幅度最大的系数(例如记作列内最大系数)相对于上述最大系数的相对值,以及每一列的其他系数相对于同一列的列内最大系数的相对值。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从该L*K个系数中确定幅度最大的系数(即上述最大系数),并指示该最大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位置(例如,该最大系数在该系数矩阵中的行的序号和列的序号)。然后,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指示该系数矩阵中其他系数相对于该最大系数的相对值。
码本中可以预先定义多个相对值与多个索引的一一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一一对应关系,将上述各系数的相对值对应的索引,或接近于各系数的相对值的索引反馈给网络设备。因此,由终端设备所指示的各系数可能与步骤ii中确定的系数相同或相接近,因此成为系数的量化值。
应理解,通过归一化方式来指示L*K个线性叠加系数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指示该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的索引,或者,通过差分的方式指示该L*K个线性叠加系数。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指示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终端设备在指示该L*K个线性叠加系数时,可以基于预设的规则来指示。例如,终端设备在基于上述第二种实现方式指示线性叠加系数时,可以指示最大系数所在行的序号和所在列的序号,然后按照第0行至第L-1行的顺序依次指示系数矩阵中的每一行的系数的量化值,在指示每一行的系数的量化值时,可以按照从第0列至第K-1列的顺序依次指示。应理解,上文列举的规则仅为示例,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基于预设的规则指示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但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同的规则来指示和解析。后文中,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基于上述列举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一指示信息。
在S350中,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PMI,也可以为PMI中的信元。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传输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中。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在S360中,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从频域向量集合中确定K个频域向量,并可以进一步根据预定义的多个相对值与多个索引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L*K个线性叠加系数。
基于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以及L*K个线性叠加系数,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出空频矩阵。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按照L个端口选择向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到维度为Nb*L的矩阵,将K个频域向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到维度为Nf*K的矩阵,将L*K个线性叠加系数按照预先的规则解析,并可进一步排列得到维度为L*K的系数矩阵。
可以理解,上述维度为Nb*L的矩阵可以与上文中终端设备所确定的Bb相同或者相近似;上述维度为Nf*K的矩阵可以与上文中终端设备所确定的Bf相同或者相近似;上述维度为L*K的矩阵可以与上文中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系数矩阵相同或相近似。
对该空频矩阵中的每一个列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以得到与每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由此可以确定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
其中,归一化处理可以通过将每个列中的Nb个元素分别乘以归一化系数,以使得这一列中各元素的功率之和等于1。该归一化系数例如可以是这一列中Nb个元素的模长之和的平方根的倒数。本申请对于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进一步地,若上述频域向量的长度Nf由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确定或由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确定,则待上报的子带数,例如记作Nsb,可能小于Nf。但该Nsb个子带可以是该Nf个子带的子集。网络设备可以根据Nsb个子带在该Nf个子带中的位置,确定与Nsb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例如,Nf为10,包括子带0至子带9,Nsb为5,其在10个子带中的具体位置例如可通过上文所述的reporting band指示,例如包括子带1、子带3、子带5、子带7和子带9,则网络设备可以将该空频矩阵中的第1列、第3列、第5列、第7列和第9列抽取出来,每一列为与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如第1列为子带1的预编码向量,第3列为子带3的预编码向量,以此类推,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根据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或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来确定频域向量的长度,可以将信道在多个连续的子带上的变化规律通过频域向量来体现,相比于根据待上报的子带数确定频域向量的长度这种方法而言,根据导频传输带宽中的子带数量或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确定的频域向量更能够准确地反映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基于反馈所恢复的预编码向量也更能够与信道适配。
应理解,上文中所列举的终端设备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以及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方法和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基于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将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应的方式恢复出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K个频域向量来描述信道在频域上不同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该K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充分挖掘了子带之间的关系,可利用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描述全部子带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反馈开销进行压缩。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子带独立地上报子带叠加系数,在子带数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同时也能够保证type II码本的近似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基于频域向量来描述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规律,通过K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无限逼近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可以视为一种子带联合反馈的反馈模式。因此,上文所提供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反馈模式可以称为子带联合反馈的模式。与此相对地,基于每个子带独立反馈子带叠加系数的反馈模式,可以称为子带独立反馈的模式。该反馈模式例如可以是NR协议TS38.214版本15(release 15,R15)中所定义的type II端口选择码本中所定义的反馈模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仅为便于理解,以一个传输层为例详细说明了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但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传输层数往往并不限于一个。此外,发射天线也可以配置多个极化方向,如水平极化方向和垂直极化方向。
当传输层数为多个且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终端设备仍然可以基于上述方法来指示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也可以基于上述方法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下面将结合图4详细说明传输层数R大于1,极化方向数P大于1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指示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和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图4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400,该方法400可以包括S410至S45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400中的各步骤。
在S410中,终端设备生成PMI。
首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确定每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上文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如前所述,终端设备所确定的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空域和频域两个维度的信息以及二者的权重来反馈。其中空域的信息可以通过被选择的端口选择向量来反馈,频域的信息可以通过被选择的频域向量来反馈,二者的权重可以通过线性叠加系数来反馈。其中,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和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分别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
当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由网络设备指示时,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420,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可以由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确定。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当频域向量的维度由网络设备指示时,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430,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维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传输层数为R个时,该PMI可以包括与该R个传输层对应的R个指示信息,每组指示信息可对应一个传输层。在一个传输层上,当极化方向数为P时,与该传输层对应的一个指示信息具体可用于指示:分别与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组端口选择向量、P组频域向量以及P组线性叠加系数。其中,每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包括L个端口选择向量,每组频域向量可以包括K个频域向量,每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包括L*K个线性叠加系数。该指示信息可以视为上文实施例300中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的一例。
该P组端口选择向量中,任意两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是不同的;该P组频域向量中,任意两组频域向量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至少两组频域向量可以是不同的。
当任意两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任意两组频域向量相同时,对该P个极化方向可以仅反馈一组端口选择向量。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某一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或者,也可以基于P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
当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时,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部分不同,或者,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完全不同。换句话说,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至少部分不同;相似地,至少两组频域向量不同,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两组频域向量部分不同,或者,至少两组频域向量完全不同。换句话说,至少两组频域向量至少部分不同。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至少两组频域向量不同时,P个极化方向的P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分别独立反馈,P个极化方向的P组频域向量也可以分别独立反馈。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与这个极化方向对应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K个频域向量。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L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P*K个频域向量。
因此,当传输层数为1、极化方向数为P时,若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相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P*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各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也可以不基于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但各极化方向上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1、极化方向数为P时,若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不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P*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P*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各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也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且各极化方向上的线性叠加系数也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1、极化方向数为P时,若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相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P*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各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各极化方向上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1、极化方向数为P时,若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不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P*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P*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各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各极化方向上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
进一步地,若传输层数大于1,如传输层数为R,则PMI可用于指示:分别与R个传输层对应的R组端口选择向量、R组频域向量以及R组线性叠加系数。该R组端口选择向量中,任意两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是不同的;该R组频域向量中,任意两组频域向量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至少两组频域向量可以是不同的。
当任意两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任意两组频域向量相同时,对该R个传输层可以仅反馈一组端口选择向量。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某一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一组端口选择向量,或者,也可以基于R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一组端口选择向量;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某一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一组频域向量,或者,也可以基于R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一组频域向量。
当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时,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部分不同,或者,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完全不同。换句话说,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至少部分不同;相似地,至少两组频域向量不同,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两组频域向量部分不同,或者,至少两组频域向量完全不同。换句话说,至少两组频域向量至少部分不同。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至少两组频域向量不同时,R个传输层的R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分别独立反馈,R个传输层的R组频域向量也可以分别独立反馈,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这个传输层对应的一组端口选择向量以及一组频域向量。
因此,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1时,若任意两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任意两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相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传输层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频域向量也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但各传输层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1时,若至少两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至少两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不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R*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R*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传输层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频域向量也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各传输层上的线性叠加系数也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分别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1时,若至少两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任意两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相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R*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传输层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频域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而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分别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1时,若任意两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至少两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不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R*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传输层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频域向量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而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分别指示。
综上所述,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P时,任意两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任意两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相同,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相同时,该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P*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也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P时,任意两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相同且任意两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相同,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不同时,该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P*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P*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每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但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每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也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但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P时,至少两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至少两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不同,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且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频域向量不同时,该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R*P*L个端口选择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R*P*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P*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每个传输层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但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每个传输层的频域向量也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但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的信息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分别指示。
下面,不失一般性,以极化方向数P=2为例,详细说明终端设备确定一个传输层上的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过程。
当极化方向数为2时,两个极化方向可以共用相同的端口选择向量和相同的频域向量,此时,可以对该一个传输层仅指示一次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两个极化方向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此时,可以对同一个传输层的两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两个极化方向还可以共用相同的频域向量,分别使用不同的端口选择向量,或者,两个极化方向还可以共用相同的端口选择向量,分别使用不同的频域向量。
下面分别结合以上两种情况分别说明终端设备确定一个传输层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具体过程。
情况一、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从两个极化方向中任意选择一个极化方向,如第0个极化方向或第1个极化方向。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或第1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
具体地,以第0个极化方向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按照第0个子带至第Nf-1个子带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可以得到由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组成的矩阵,该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b*Nf。该矩阵例如记作X0
此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矩阵X0以及由端口选择向量集合构建的矩阵E、由频域向量集合构建的矩阵U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矩阵X0以及由端口选择向量集合构建的矩阵E、由频域向量集合构建的矩阵Ui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
终端设备根据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1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具体过程可以与上文方法300中的S310中步骤i中终端设备基于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具体过程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2个极化方向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按照第0个子带至第Nf-1个子带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可以得到由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1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组成的矩阵,该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b*Nf,该矩阵例如记作X0;并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1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按照第0个子带至第Nf-1个子带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可以得到由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1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组成的矩阵,该矩阵的维度可以为Nb*Nf,该矩阵例如记作X1
假设端口选择向量包括Nb个向量,频域向量包括Nf个向量。终端设备可以将矩阵X1左乘由Nb个向量构建的矩阵E的共轭转置,右乘由Nf个向量构建的矩阵U,得到投影后的矩阵,例如记作Y0,则,Y0=EHX0U。该矩阵Y0的维度仍可以为Nb*Nf。终端设备可以将矩阵X1左乘E的共轭转置,右乘U,得到投影后的矩阵,例如记作Y1,则,Y1=EHX1U。该矩阵Y1的维度仍可以为Nb*Nf。终端设备可以将矩阵Y0和Y1中的各行求模长之和,例如,求矩阵Y0中的第j行的模与矩阵Y1中的第j行的模长之和,j在0至Nb-1中遍历取值,选出和较大的L个行,该L个行在矩阵Y0或Y1中的序号可以为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所在列的序号。终端设备可以将矩阵Y0和Y1中的各列求模长之和,例如,求矩阵Y0中的第k列的模与矩阵Y1中的第k列的模之和,k在0至Nf-1中遍历取值,选出和较大的K个列,该L个列在矩阵Y0或Y1中的序号可以为K个频域向量在频域向量集合中所在列的序号。
若端口选择向量包括Nb个向量,频域向量包括Of*Nf个向量,终端设备仍然可以基于上述方式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其具体实现过程与上文所述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P个极化方向中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K个频域向量相同时,或者说,第一极化方向的K个频域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的K个频域向量相同时,该K个频域向量取自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该PMI在用于指示K个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子集以及该K个频域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情况二、2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各自独立且2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各自独立
当2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各自独立且2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各自独立时,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每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的分量确定每个极化方式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其具体过程与情况一中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具体过程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当2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各自独立且2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各自独立时,与每个极化方向对应的端口选择向量可以分别取自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与每个极化方向对应的频域向量也可以分别取自频域向量集合,例如,可以取自频域向量集合中的同一个子集或不同的子集。
可选地,当P个极化方向中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K个频域向量不同时,或者说,第一极化方向的K个频域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的K个频域向量不同时,该PMI可用于指示P*K个频域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可以取自频域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该PMI在用于指示频域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与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K个频域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情况三、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频域向量,分别使用不同的端口选择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文中情况一中所述的方法来确定K个频域向量,基于上文中情况二中所述的方法来确定两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其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情况四、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端口选择向量,分别使用不同的频域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文中情况一中所述的方法来确定L个端口选择向量,基于上文中情况二中所述的方法来确定两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的K个频域向量。其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终端设备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具体方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
上文中以2个极化方向为例详细说明了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具体过程。当传输层数大于1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上述相似的方法来确定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确定了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之后,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线性叠加系数。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数量在上文中已经结合不同的情况作了详细说明。终端设备可以结合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与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相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由于在方法300的S310中的步骤ii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基于L个端口选择向量和K个频域向量确定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过程,而在本实施例中,若端口选择向量的组数大于1或频域向量的组数大于1,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不同组的端口选择向量或不同组的频域向量分别确定相应的线性叠加系数,其具体的确定过程可以与上文所述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生成PMI。可以理解,该PMI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地,当传输层数为1且极化方向数为1时,该PMI可以为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当传输层数大于1或极化方向数大于1时,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该PMI中的部分信息。
在S440中,终端设备发送PMI。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PMI。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MI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在S450中,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
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的PMI,确定各传输层各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其具体过程在上文S34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矩阵: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291
其中,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292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293
表示由PMI指示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下角标Nb表示一个极化方向上的Nb个参考信号的端口,上角标li表示Nb个端口中被选择的端口,i在0至L-1中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294
表示2个极化方向上共用相同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α0,0至α2L-1,K-1表示由PMI指示的L*K个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u0至uK-1表示由PMI指示的K个频域向量。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公式确定与R个传输层对应的R个空频矩阵。每个空频矩阵的维度可以为2Nb*Nf。即,空频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对应于一个子带。
网络设备将nf在1至Nf中遍历取值,重复执行下述操作,便可以得到与Nf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将R个空频矩阵中的第nf列抽取出来,按照传输层从1至R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以与第nf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的维度可以为2Nb*R。
其中,归一化处理可以通过对R个列向量中每个列向量的各元素乘以每列的归一化系数,以使得各元素的功率之和等于1,并可通过对R个列向量乘以整体的归一化系数,以使得各列向量的功率之和等于1。本申请对于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
应理解,基于空频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也可以不生成空频矩阵,直接根据根据由PMI确定的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以及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确定预编码矩阵。
例如,每个传输层上与第nf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295
其中,η为归一化系数,0<η≤1;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01
表示由PMI指示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中的第i个端口选择向量,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02
表示由PMI指示的K个频域向量中第k个频域向量中的第nf个元素,αl,k表示由PMI指示的、与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03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04
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各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各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若上述频域向量的长度Nf由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确定或由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确定,则待上报的子带数Nsb可能小于Nf。但该Nsb个子带可以是该Nf个子带的子集。网络设备可以根据Nsb个子带在该Nf个子带中的位置,确定与Nsb-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上文方法300的S360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确定与Nsb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将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应的方式恢复出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K个频域向量来描述信道在频域上不同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该K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充分挖掘了子带之间的关系,可利用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描述全部子带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反馈开销进行压缩。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子带独立地上报子带叠加系数,在子带数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同时也能够保证type II码本的近似精度。
上文中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但终端设备指示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并不仅限于上文所述,下文中另提供一种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
图5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500可以包括S510至S55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500中的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以传输层数为1为例来说明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应理解,当传输层数大于1时,本申请所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在S510中,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以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确定每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终端设备确定每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各子带的信道环境的变化规律通过时延域的变化来表现,并可进一步通过不同的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表现时延的变化特性。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通过频域向量和端口选择向量来表征。与方法300不同地,本实施例中,将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综合考量,通过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来模拟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
其中,空频向量可以由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组合得到。例如,若端口选择向量为列向量,频域向量为列向量,则一个空频向量可以是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将空频向量记作b,端口选择向量记作e,频域向量记作u,则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11
若端口选择向量为列向量,频域向量为行向量,则一个空频向量可以是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将空频向量记作b,端口选择向量记作e,频域向量记作u,则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12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假设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均为列向量,则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但应理解,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通过等价变换或替换,可以得到与本申请中空频向量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如前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b,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f。则空频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b*Nf,例如,空频向量可以是维度为Nb*Nf的列向量。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预先确定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以及频域向量的长度。该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若该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由网络设备指示,则可选地,该方法500还包括:S520,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指示向量的维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可选地,该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该频域向量的长度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该频域向量的长度由网络设备指示,则可选地,该方法500还包括:S530,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维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下面详细说明终端设备确定空频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过程。
步骤i)终端设备基于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空频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确定L个空频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按照第0个子带至第Nf-1个子带的顺序由上至下排列,可以得到长度为Nb*Nf的向量。为方便说明,下文中将长度为Nb*Nf的向量记作第一向量。该终端设备可以将该第一向量投影至空频向量集合中的每一个向量,根据各投影值的大小确定L个空频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空频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b*Nf个长度为Nb*Nf的向量,且各向量可以两两相互正交。则该第一向量投影至空频向量集合中的每个向量可以得到Nb*Nf个值。终端设备可以从该Nb*Nf个值中选择模较大的L个值(例如记作L个较大值),将用于生成该L个较大值的向量作为上述L个空频向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空频向量集合可以包括Nb*Nf*Of个长度为Nb*Nf的向量,该Nb*Nf*Of个向量可以被分为Of个子集,每个子集可以包括Nb*Nf个向量,每个子集中的Nb*Nf个向量可以两两相互正交。上述第一向量可以依次投影至上述Of个子集中的每个向量,得到Of组值,每组包括Nb*Nf个值。终端设备可以从该Of组值的每组中选择模较大的L个值,再从Of组模较大的L个值中选择一组值。例如,被选择的这组值中的L个值(例如记作L个较大值)的模长之和可以大于其余Of-1组的任意一组值中的L个值的模长之和。用于生成上述L个较大值的L个向量可以作为上述L个空频向量。
步骤ii)终端设备确定线性叠加系数。
上述L个较大值也就是与该L个空频向量对应的L个线性叠加系数。将l在1至L中遍历取值,可以得到与L个空频向量一一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该L个空频向量中的第l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为由第一向量与该第l个空频向量的内积确定。
其中,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包括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幅度系数例如记作a,则0≤a≤1;相位系数例如记作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21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22
其中,NPSK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如RRC消息。NPSK的取值可以与相位的量化比特数相关,用于表示可量化的相位的个数。
步骤iii)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步骤i中确定的L个空频向量,终端设备确定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该信息可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在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位置。
如前所述,该空频向量集合可以包括多个两两相互正交的空频向量。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的组合的索引,该L个空频向量可以为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或者,接近于该多种组合中的一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组合的索引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
该空频向量集合也可以包括多个子集,每个子集中的空频向量两两相互正交。该L个空频向量可以取自该多个子集中的一个子集,如第二子集。则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第二子集以及该L个空频向量在第二子集中的索引。该L个频域向量在该第二子集中的索引例如可以是该L个频域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或者该L个频域向量的索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通过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来指示L个空频向量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时,也可用于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在该空频向量集合中的索引。本申请对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步骤ii中确定L个线性叠加系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归一化方式来指示该L个线性叠加系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从该L个系数中确定幅度最大的系数(例如记作最大系数),并指示该最大系数在该L个系数中的序号。然后,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指示该L个系数中其他系数相对于该最大系数的相对值。
码本中可以预先定义多个相对值与多个索引的一一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一一对应关系,将上述各系数的相对值对应的索引,或接近于各系数的相对值的索引反馈给网络设备。因此,由终端设备所指示的各系数可能与步骤ii中确定的系数相同或相接近,因此成为系数的量化值。
应理解,通过归一化方式来指示L个线性叠加系数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指示该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的索引,或者,通过差分的方式指示该L个线性叠加系数。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指示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列举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四指示信息。
在S540中,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指示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为PMI,也可以为PMI中的信元。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第四指示信息传输在PUCCH中。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在S550中,网络设备根据该第四指示信息,确定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第四指示信息,从空频向量集合中确定L个空频向量,并可以进一步根据预定义的多个相对值与多个索引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基于L个空频向量和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网络设备对该L个空频向量进行线性叠加,得到长度为Nb*Nf的向量。该向量可以包括Nf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为方便说明,将该长度为Nb*Nf的向量记作第二向量,该第二向量可以是由Nf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拼接得到的向量。具体地,将该第二向量中的第(nf-1)*Nb至第nf*Nb-1行元素抽取出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所得的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即为第nf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网络设备可以对nf在0至Nf-1中遍历取值,重复上述操作,以得到与Nf个子带对应的Nf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归一化处理可以通过将每个列向量中的Nb个元素分别乘以归一化系数,以使得这一列中各元素的功率之和等于1。该归一化系数例如可以是这一列中Nb个元素的模长之和的平方根的倒数。本申请对于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若上述频域向量的长度Nf由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确定或由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确定,则待上报的子带数Nsb可能小于Nf。但该Nsb个子带可以是该Nf个子带的子集。网络设备可以根据Nsb个子带在该Nf个子带中的位置,确定与Nsb-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上文方法300的S360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确定与Nsb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文中所列举的终端设备确定L个空频向量和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方法和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此外,上述空频向量可以为端口选择向量与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也可以为其他等价形式,如,端口选择向量与频域向量的转置向量的乘积等。基于相同的构思,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来反馈预编码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列举的终端设备确定第四指示信息的方法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上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300和400中的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来选择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并向网络设备指示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以便于网络设备基于所指示的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确定预编码向量。换句话说,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确定并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网络设备也可以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也就是说,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300和400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反馈预编码向量的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上文所描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第四指示信息的一例。
基于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空频向量及其线性叠加系数将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应的方式恢复出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结合来描述信道在空域和频域的变化规律。由于有效利用了频域向量,充分挖掘了子带之间的关系,可利用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描述全部子带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反馈开销进行压缩。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子带独立地上报子带叠加系数,在子带数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同时也能够保证type II码本的近似精度。
由于利用了频域向量,终端设备的子带反馈开销得以降低。因此上文所提供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反馈模式也可以称为子带联合反馈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仅为便于理解,以一个传输层为例详细说明了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但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传输层数往往并不限于一个。此外,发射天线也可以配置多个极化方向,如水平极化方向和垂直极化方向。当传输层数为多个且极化方向数为多个时,终端设备仍然可以基于上述方法来指示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也可以基于上述方法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下面将结合图6详细说明传输层数R大于1,极化方向数P大于1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指示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和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图6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600,该方法600可以包括S610至S65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600中的各步骤。
在S610中,终端设备生成PMI。
首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子带的等效信道矩阵确定每个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上文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如前所述,终端设备所确定的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空频向量及其线性叠加系数来反馈。其中,空频向量可以是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和频域向量的维度可以分别由网络设备指示,也可以预先定义,如协议定义。
当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由网络设备指示时,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620,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端口选择向量的维度可以由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确定。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当频域向量的维度由网络设备指示时,则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630,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维度。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传输层数为R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与该R个传输层对应的R个指示信息,每个指示信息可对应一个传输层。在一个传输层上,当极化方向数为P时,与该传输层对应的一组指示信息具体可用于指示:分别与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组空频向量以及P组线性叠加系数。其中,每组空频向量可以包括L个空频向量,每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包括L*K个线性叠加系数。应理解,该指示信息可以视为上文实施例500中所述的第四指示信息的一例。
该P组空频向量中,任意两组空频向量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至少两组空频向量可以是不同的。
当任意两组空频向量相同时,对该P个极化方向可以仅反馈一组空频向量。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某一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L个空频向量,或者,也可以基于P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L个空频向量。
当至少两组端口选择向量不同时,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两组空频向量部分不同,或者,至少两组空频向量完全不同。换句话说,至少两组空频向量至少部分不同。至少两组空频向量不同时,P个极化方向的P组空频向量可以分别独立反馈。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与这个极化方向对应的L个空频向量。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L个空频向量。
因此,当传输层数为1、极化方向数为P时,若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空频向量相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P*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但各极化方向上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1、极化方向数为P时,若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空频向量不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P*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且各极化方向上的线性叠加系数也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
进一步地,若传输层数大于1,如传输层数为R,则PMI可用于指示:分别与R个传输层对应的R组空频向量以及R组线性叠加系数。该R组空频向量中,任意两组空频向量可以是相同的,或者,至少两组空频向量可以是不同的。
当任意两组空频向量相同时,对该R个传输层可以仅反馈一组空频向量。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某一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一组空频向量,或者,也可以基于R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一组空频向量。
当至少两组空频向量不同时,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两组空频向量部分不同,或者,至少两组空频向量完全不同。换句话说,至少两组空频向量至少部分不同。至少两组空频向量不同时,R个传输层的R组空频向量可以分别独立反馈,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与这个传输层对应的一组空频向量。
因此,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1时,若任意两个传输层的空频向量相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传输层上的空频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四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1时,若至少两个传输层的空频向量不同,则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R*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各个传输层上的空频向量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各个传输层上的空频向量也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各传输层上的线性叠加系数也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四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中分别指示。
综上所述,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P时,任意两个传输层的空频向量相同,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空频向量相同时,该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用于指示R*P*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上的每个极化方向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重复指示,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四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P时,任意两个传输层的空频向量相同,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空频向量不同时,该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P*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每个传输层的空频向量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但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可以基于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四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可以不基于每个传输层重复指示,也就是可以不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中重复指示。
当传输层数为R、极化方向数为P时,至少两个传输层的空频向量不同且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的空频向量不同,该PM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R*P*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R*P*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信息。也就是说,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的线性叠加系数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换句话说,上文所述的第四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的信息,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在与每个传输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中分别指示。
下面,不失一般性,以极化方向数P=2为例,详细说明终端设备确定一个传输层上的空频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过程。
当极化方向数为2时,两个极化方向可以共用相同的空频向量,此时,可以对该一个传输层仅指示一次空频向量。两个极化方向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空频向量,此时,可以对同一个传输层的两个极化方向分别指示空频向量。
下面分别结合以上两种情况分别说明终端设备确定一个传输层上的空频向量的具体过程。
情况一、两个极化方向共用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从两个极化方向中任意选择一个极化方向,如第0个极化方向。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确定空频向量。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按照第0个子带至第Nf-1个子带的顺序由上至下排列,可以得到长度为Nb*Nf的向量。为方便说明,下文中将该长度为Nb*Nf的向量记作第三向量。该终端设备可以将该第三向量投影至空频向量集合中的每一个向量,根据各投影值的大小确定L个空频向量。
终端设备根据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确定空频向量的具体过程可以与上文方法500中的S510中步骤i中终端设备基于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确定空频向量的具体过程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2个极化方向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确定空频向量。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按照第1个子带至第Nf个子带的顺序由上至下排列,可以得到由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0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组成的向量,该向量的长度可以为Nb*Nf,该向量例如记作Z0;并将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1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按照第0个子带至第Nf-1个子带的顺序由上至下排列,可以得到由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在第1个极化方向的分量组成的向量,该向量的长度可以为Nb*Nf,该向量例如记作Z1
假设空频向量集合包括Nb*Nf个向量。终端设备可以将向量Z0投影至空频向量集合中的每一个向量,得到Nb*Nf个值,例如记作第一极化方向的投影值,该第一极化方向的投影值的排序与Nb*Nf个向量在空频向量集合中的排序相对应;终端设备可以将向量Z1也投影至空频向量集合中的每一个向量,得到Nb*Nf个值,例如记作第二极化方向的投影值,该第二极化方向的投影值的排序与Nb*Nf个向量在空频向量集合中的排序相对应。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极化方向的投影值和第二极化方向的投影值对应于同一个序号的值求模长之和,以确定出模长之和较大的L个值。用于生成该模长之和较大的L个值的投影值的向量可以作为L个空频向量。用于上次该L个值的投影值在第一极化方向的投影值中的序号或在第二极化方向的投影值中的序号,也就是该L个空频向量在空频向量集合中所在列的序号。
若端口选择向量包括Of*Nf个向量,终端设备仍然可以基于上述方式确定L个空频向量,其具体实现过程与上文所述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P个极化方向中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L个空频向量相同时,或者说,第一极化方向的L个空频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的L个空频向量相同时,该L个空频向量取自空频向量中的一个子集,该PMI在用于指示该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该子集以及该L个空频向量在该子集中的索引。
情况二、2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各自独立
当2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各自独立时,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每个极化方向上各子带的理想预编码向量的分量确定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其具体过程与情况一种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具体过程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当2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各自独立时,与每个极化方向对应的空频向量可以分别取自空频向量集合中的同一个子集或者不同的子集。
可选地,当P个极化方向中任意两个极化方向的L个空频向量相同时,或者说,第一极化方向的L个空频向量与第二极化方向的L个空频向量不同时,该PMI可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可以取自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该PMI在用于指示空频向量时,具体可用于指示与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终端设备确定空频向量的具体方法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确定空频向量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上文中以2个极化方向为例详细说明了确定空频向量的具体过程。当传输层数大于1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上述相似的方法来确定空频向量,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确定了空频向量之后,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线性叠加系数。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数量在上文中已经结合不同的情况作了详细说明。终端设备可以结合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与空频向量相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由于在方法500的S510中的步骤ii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基于L个空频向量确定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过程,而在本实施例中,若空频向量的组数大于1,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不同组的空频向量确定相应的线性叠加系数,其具体的确定过程可以与上文所述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空频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生成PMI。可以理解,该PMI可以包括上述第四指示信息。具体地,当传输层数为1且极化方向数为1时,该PMI可以为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当传输层数大于1或极化方向数大于1时,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该PMI中的部分信息。
在S640中,终端设备发送PMI。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PMI。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MI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在S650中,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
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的PMI,确定各传输层各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以及线性叠加系数的量化值。其具体过程在上文S54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向量: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81
其中,bl表示第l个空频向量,l可以在0至L-1范围内取值,al表示第一极化方向上第l个空频向量的幅度系数的量化值,0≤al≤1;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82
表示第一极化方向上第l个空频向量的相位系数的量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83
al+L表示第二极化方向上第l个空频向量的幅度系数的量化值,0≤al+L≤1;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84
表示第二极化方向上第l个空频向量的相位系数的量化值,
Figure BDA0001770997190000385
上文公式所表示的向量可以由一个传输层上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预编码向量和第二极化方向上的预编码向量拼接得到,其长度可以为2Nb*Nf。其中,前Nb*Nf个行可以是由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按照子带1至子带Nf的顺序由上至下拼接得到,后Nb*Nf个行可以是由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按照子带1至子带Nf的顺序由上至下拼接得到。
网络设备可以将该向量中的第(nf-1)*Nb至第nf*Nb-1行元素抽取出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所得的向量对应于第nf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分量,例如记作第一分量;将该向量中的第(Nf+nf-1)*Nb至第(Nf+nf)*Nb-1行元素抽取出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所得的向量对应于第nf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分量,例如记作第二分量。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拼接得到维度为2Nb的向量,例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得到维度为2Nb的列向量。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对该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以得到与第nf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网络设备可以对nf在0至Nf-1中遍历取值,重复上述操作,以得到与Nf个子带对应的Nf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归一化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将每个列中的Nb个元素分别乘以归一化系数,以使得这一列中各元素的功率之和等于1。该归一化系数例如可以是这一列中Nb个元素的模长之和的平方根的倒数。本申请对于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公式确定与R个传输层对应的R个向量。每个向量的长度可以为2Nb*Nf。网络设备可以分别基于R个向量确定R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上与Nf个子带对应的Nf个预编码向量。
网络设备可以对nf在0至Nf-1中遍历取值,重复执行下述操作,以得到与Nf个子带对应的Nf个预编码矩阵:将每个传输层上与第nf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抽取出来,按照传输层从1至R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可以得到与第nf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的维度可以为2Nb*R。
进一步地,若上述频域向量的长度Nf由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确定或由reporting band的信令长度确定,则待上报的子带数Nsb可能小于Nf。但该Nsb个子带可以是该Nf个子带的子集。网络设备可以根据Nsb个子带在该Nf个子带中的位置,确定与Nsb-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上文方法300的S360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确定与Nsb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文中所列举的终端设备确定L个空频向量和L个线性叠加系数的方法和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此外,上述空频向量可以为端口选择向量与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也可以为其他等价形式,基于相同的构思,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来反馈预编码向量。
基于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空频向量及其线性叠加系数将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相应的方式恢复出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结合来描述信道在空域和频域的变化规律。由于有效利用了频域向量,充分挖掘了子带之间的关系,可利用频域的连续性,用较少的频域向量描述全部子带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反馈开销进行压缩。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基于每个子带独立地上报子带叠加系数,在子带数增加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反馈开销的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同时也能够保证type II码本的近似精度。
由于利用了频域向量,终端设备的子带反馈开销得以降低。因此上文所提供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反馈模式也可以称为子带联合反馈的模式。
上文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或者说,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可以与其他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并存,均可以称为PMI的反馈模式。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待上报的子带来确定反馈模式。下文详细说明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反馈PMI的具体过程。
图7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PMI的方法7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700可以包括S710至S74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700中的各步骤。
在S710中,网络设备生成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反馈PMI的反馈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PMI的反馈模式可以是上文所提供的反馈模式,也可以是其他反馈模式。具体地,该PMI的反馈模式可以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其中,第一反馈模式可以为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可以为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者,第一反馈模式可以为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为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
其中,对于第一反馈模式所说的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可以是相对于第二反馈模式而言。与第二反馈模式相比,第一反馈模式可以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而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其他向量集合,如频域向量集合。换句话说,第一反馈模式和第二反馈模式的区别可以是第一反馈模式未基于频域向量集合,而第二反馈模式基于频域向量集合。
或者,第一反馈模式可以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可以是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这两种反馈模式反馈PMI所基于的向量集合可以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第一反馈模式可以是子带独立反馈的反馈模式,第二反馈模式可以是子带联合反馈的反馈模式。
其中,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可以提供多个端口选择向量,频域向量集合可以提供多个频域向量,空频向量集合可以提供多个空频向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反馈模式例如可以是NR协议TS38.214R15中定义的基于type II端口选择码本反馈PMI的反馈模式,具体可以是子带独立反馈的反馈模式。该第二反馈模式例如可以是上文中结合方法300至方法600描述的反馈模式,相比于第一反馈模式而言,该第二反馈模式可以理解为子带联合反馈的反馈模式。基于上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到,第二反馈模式基于频域的连续性,利用子带之间的关系,将多个子带联合反馈,由此压缩频域反馈开销。尤其是在待上报的子带数较多的情况下,第二反馈模式相比于第一反馈模式,能够大大减小反馈开销。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显示地指示反馈模式。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指示比特或指示字段指示反馈模式。如,指示比特置“0”时表示采用第一反馈模式,指示比特置“1”时表示采用第二反馈模式;或者,指示比特置“1”时表示采用第一反馈模式,指示比特置“0”时表示采用第二反馈模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该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来隐式地指示反馈模式。例如,当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时,可以认为网络设备需要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反馈模式反馈PMI。此时上文所述的用于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该第五指示信息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空频向量的长度可以由频域向量的长度和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共同决定,因此,当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频域向量的长度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反馈PMI,也可以基于空频向量反馈PMI,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S720中,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五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令的方式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在S730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反馈模式,生成PMI。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五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反馈模式,生成PMI。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反馈模式生成PMI时,终端设备生成PMI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反馈模式生成PMI时,其具体实现过程在上文中方法300至方法600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S740中,终端设备发送PMI。
终端设备可以将PMI发送给网络设备,以便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文中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图中示出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MI的步骤仅为示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此后,网络设备便可以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进而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反馈模式,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反馈模式生成PMI时,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反馈模式生成PMI时,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在上文中方法300至方法600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采用相应的反馈模式反馈PMI。通过引入多种反馈模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情况,可以兼顾反馈精度和反馈开销,从而在两者间获得平衡。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结合图3至图7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8至图10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00和处理单元120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线性叠加系数为与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通信单元1100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所述K个频域向量为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所述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子集以及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述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P*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的数量为L,所述K个频域向量为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所述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P*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为:
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所述导频传输带宽为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所述参考信号为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或
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或
待上报的子带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200用于生成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以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所述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通信单元1100用于发送所述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所述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L≥1,P≥1,L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以及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子集以及所述L个空频向量在所述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P*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的数量为L,所述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L≥1,P≥1,L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以及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P*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为:
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所述导频传输带宽为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所述参考信号为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或
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或
待上报的子带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100用于接收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反馈PMI的反馈模式,所述反馈模式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所述第一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者,所述第一反馈模式是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其中,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所述频域向量集合包括多个频域向量,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每个空频向量为一个端口选择向量与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
处理单元1200用于基于所述反馈模式生成PMI;
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所述PMI。
可选地,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300至方法7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图4中的方法400、图5中的方法500、图6中的方法600或图7中的方法7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的方法300、图4中的方法400、图5中的方法500、图6中的方法600或图7中的方法7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S320至S35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S31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420至S4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41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520至S5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S51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6中的方法6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620至S6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600中的S61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7中的方法7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720和S7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700中的S73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100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所述K个频域向量为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所述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子集以及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述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P*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的数量为L,所述K个频域向量为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所述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P*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为:
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所述导频传输带宽为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所述参考信号为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或
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或
待上报的子带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100用于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以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所述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所述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L≥1,P≥1,L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以及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子集以及所述L个空频向量在所述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P*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的数量为L,所述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L≥1,P≥1,L和P均为整数。
可选地,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以及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P*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为:
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所述导频传输带宽为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所述参考信号为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或
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或
待上报的子带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200用于生成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反馈PMI的反馈模式,所述反馈模式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所述第一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者,所述第一反馈模式是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其中,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所述频域向量集合包括多个频域向量,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每个空频向量为一个端口选择向量与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
通信单元1100用于发送所述第五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300至方法7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图4中的方法400、图5中的方法500、图6中的方法600或图7中的方法7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的方法300、图4中的方法400、图5中的方法500、图6中的方法600或图7中的方法7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3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S320至S35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S36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420至S4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45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520至S5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S55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6中的方法6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620至S6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600中的S650。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7中的方法7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720和S74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700中的S71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为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收发器320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处理器310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其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02和存储器2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10用于从该存储器2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天线2040,用于将收发器2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和存储器2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可以与图8中的处理单元对应。
上述收发器2020可以与图8中的通信单元对应,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能够实现图3至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2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电源2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060、显示单元2070、音频电路2080、摄像头2090和传感器2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2082、麦克风2084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3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如图所示,该基站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radio unit,RRU)3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3200。所述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8中的通信单元120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收发单元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8中的处理单元110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10所示的基站3000能够实现图3至图7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基站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5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5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线性叠加系数为与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4.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线性叠加系数为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所述K个频域向量为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所述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子集以及所述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述子集中的索引。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端口选择向量、K个频域向量和P*L*K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P*L个端口选择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选择向量的数量为L,所述K个频域向量为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频域向量,所述P*L*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端口选择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其中,L≥1,K≥1,P≥1,L、K和P均为整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取自预定义的端口选择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以及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P*L个端口选择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端口选择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11.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以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所述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指示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14.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空频向量以及每个空频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所述空频向量为端口选择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端口选择向量的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所述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L≥1,P≥1,L和P均为整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先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以及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子集以及所述L个空频向量在所述子集中的索引。
19.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P*L个空频向量和P*L个线性叠加系数,所述P*L个空频向量为P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每个极化方向上的空频向量的数量为L,所述P*L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的每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空频向量,L≥1,P≥1,L和P均为整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极化方向中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取自预定义的空频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以及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所述P*L个空频向量时,具体用于指示与所述P个极化方向对应的P个子集以及每个极化方向上的L个空频向量在所对应的子集中的索引。
21.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8或10-12或14或15或18或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向量的长度为:
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子带数量,所述导频传输带宽为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所述参考信号为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或
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位置及个数的信令的长度;或
待上报的子带数。
22.一种反馈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反馈PMI的反馈模式,所述反馈模式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所述第一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其中,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所述频域向量集合包括多个频域向量,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每个空频向量为一个端口选择向量与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反馈模式发送所述PMI。
23.一种反馈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反馈PMI的反馈模式,所述反馈模式为第一反馈模式或第二反馈模式;所述第一反馈模式是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空频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或者,所述第一反馈模式是仅基于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所述第二反馈模式是基于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和频域向量集合反馈PMI的模式;其中,所述空频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空频向量,所述端口选择向量集合包括多个端口选择向量,每个端口选择向量用于指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所述参考信号为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所述频域向量集合包括多个频域向量,每个频域向量用于指示信道在频域上的一种变化规律,每个空频向量为一个端口选择向量与一个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指示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
25.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26.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948970.2A 2018-08-20 2018-08-2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0855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8970.2A CN110855336B (zh) 2018-08-20 2018-08-2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BR112021002889-7A BR112021002889A2 (pt) 2018-08-20 2019-07-15 método de indicação de vetor de pré-codificação, método de determinação de vetor de pré-codificação, método de feedback de indicador de matriz de pré-codificação pmi, aparelho de comunicações, aparelho de processamento, me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P19852593.3A EP3820054A4 (en) 2018-08-20 2019-07-15 PRE-CODING VECTOR IND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1509808A JP7187676B2 (ja) 2018-08-20 2019-07-15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ベクトル指示方法、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ベクトル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PCT/CN2019/095946 WO2020038154A1 (zh) 2018-08-20 2019-07-15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17/176,529 US11411620B2 (en) 2018-08-20 2021-02-16 Precoding vector indication method, precoding vector determin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8970.2A CN110855336B (zh) 2018-08-20 2018-08-2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5336A CN110855336A (zh) 2020-02-28
CN110855336B true CN110855336B (zh) 2022-04-22

Family

ID=69592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8970.2A Active CN110855336B (zh) 2018-08-20 2018-08-20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1620B2 (zh)
EP (1) EP3820054A4 (zh)
JP (1) JP7187676B2 (zh)
CN (1) CN110855336B (zh)
BR (1) BR112021002889A2 (zh)
WO (1) WO20200381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0700A1 (en) * 2019-01-18 2020-07-23 Apple Inc. Frequency domai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compression
CN113328835B (zh) * 2020-02-28 2023-04-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WO2021179171A1 (zh) * 2020-03-10 2021-09-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码本反馈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4117194A4 (en) * 2020-03-25 2023-0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DAT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840324B (zh) * 2020-06-24 202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3992309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信道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89661B (zh) * 2020-10-22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085876A (zh) * 2021-03-10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5276733A (zh) * 2021-04-30 2022-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320734A1 (en) * 2021-05-10 2024-02-14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w1, w2, and wf for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enhancement
CN115529069A (zh) * 2021-06-24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KR20240035809A (ko) * 2021-07-23 2024-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풀-듀플렉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113496A1 (en) * 2021-10-11 2023-04-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polarized transmission and port selection
US11909472B2 (en) 2021-11-16 2024-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of linear combination coefficients for precoding in frequency-selective channels
CN117375678A (zh) * 2022-06-30 2024-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827A (zh) * 2014-03-25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序列的插入、提取方法和设备
CN107529691A (zh) * 2016-06-22 2018-01-0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11206A (zh) * 2017-05-11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418612A (zh) * 2017-04-26 2018-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197B (zh) * 2009-12-28 2014-03-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202276B (zh) * 2014-07-16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数据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US9654195B2 (en) * 2014-11-17 2017-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calculate linear combination pre-coder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090897B2 (en) * 2016-04-15 2018-10-02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hannel estimating method thereof
EP3270522B1 (en) * 2016-07-14 2023-06-28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deraba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luster specific cloud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10567048B2 (en) * 2016-09-23 2020-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uplink precoding matrix for a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827A (zh) * 2014-03-25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序列的插入、提取方法和设备
CN107529691A (zh) * 2016-06-22 2018-01-0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18612A (zh) * 2017-04-26 2018-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11206A (zh) * 2017-05-11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87676B2 (ja) 2022-12-12
EP3820054A1 (en) 2021-05-12
US20210194547A1 (en) 2021-06-24
BR112021002889A2 (pt) 2021-05-11
CN110855336A (zh) 2020-02-28
JP2021534686A (ja) 2021-12-09
WO2020038154A1 (zh) 2020-02-27
EP3820054A4 (en) 2021-09-15
US11411620B2 (en)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5336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11811471B2 (en) Channe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2636802B (zh)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4844536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JP7238167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表示及び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14448477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435850B (zh)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7382B (zh)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11362707B2 (en) Precoding vect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010218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087576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557684B (zh)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