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113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61136A CN111061136A CN201910972763.5A CN201910972763A CN111061136A CN 111061136 A CN111061136 A CN 111061136A CN 201910972763 A CN201910972763 A CN 201910972763A CN 111061136 A CN111061136 A CN 1110611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mediate transfer
- main body
- frame
- transfer unit
- image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装置主体;中间转印单元,其具有中间转印带,且被设为能够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滑移而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装置主体具有主体侧引导部,在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中间转印单元时,该主体侧引导部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中间转印单元具有:侧框架,其包含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延伸为框状的框部,且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中间转印带相邻地设置;单元侧引导部,其与主体侧引导部卡合。单元侧引导部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向外侧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0-27598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的转印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转印单元具有:转印带;驱动辊、从动辊及张紧辊;利用轴支承驱动辊、从动辊及张紧辊的一对侧板。一对侧板从侧板向左右方向突出地设有左右一对引导销。在装置主体的前后框架的内侧,设有卡合引导销的导轨。
在上述日本特开2000-275987号公报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一对侧板上设有用于在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转印单元时引导转印单元的引导销。然而,由于引导销从侧板向左右方向突出地设置,因此转印单元在驱动辊、从动辊及张紧辊的轴向上的长度变大。其结果,有可能导致图像形成装置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装置主体;中间转印单元,其具有中间转印带,且被设为能够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滑移而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装置主体具有主体侧引导部,在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中间转印单元时,该主体侧引导部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中间转印单元具有:侧框架,其包含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延伸为框状的框部,且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中间转印带相邻地设置;单元侧引导部,其与主体侧引导部卡合。单元侧引导部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向外侧突出。
通过结合附图来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如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情况及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设于图1中的机壳内的主体框架(安装有中间转印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设于图1中的机壳内的主体框架(安装有中间转印单元的状态)的另一立体图。
图4是表示设于图1中的机壳内的主体框架(未安装有中间转印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由图3中的双点划线V包围的范围的装置主体以及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4中的箭头V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7中的箭头VII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前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7中的箭头IX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由图7中的双点划线X包围的范围的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的XI-XI线上的箭头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0中的XII-XII线上的箭头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框部、凸起部以及从动辊轴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定位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定位部件)的安装状态的前视图。
图16是表示在图2中的箭头XV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装置主体以及中间转印单元的前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4中的箭头XVI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装置主体(中间转印单元为非安装)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注意,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能够形成全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多个成像单元21(21Y、21M、21C、21K)、中间转印单元100、多个调色剂收容容器50(50Y、50M、50C、50K)、光写入装置117、输送部140、供纸托盘120、排纸托盘132以及机壳141。
中间转印单元100具有中间转印带103、驱动辊105、从动辊106、多个转印辊108以及清洁单元109。
驱动辊105以及从动辊106相互隔开距离地设置。中间转印带103通过卷绕于驱动辊105以及从动辊106而配置为环状。通过使驱动辊105进行旋转驱动,使得中间转印带103在图1中逆时针旋转。从动辊106伴随着中间转印带103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
成像单元21设于中间转印单元100的下方。图像形成装置10采用了使成像单元21Y、成像单元21M、成像单元21C以及成像单元21K沿中间转印带103配设的串列型。
多个转印辊108设于配置为环状的中间转印带103的内侧。多个转印辊108分别与多个成像单元21(21Y、21M、21C、21K)对置地设置。转印辊108被设为一次转印机构。
清洁单元109设于配置为环状的中间转印带103的外侧。清洁单元109与从动辊106相邻地设置。清洁单元109被设为对中间转印带103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
成像单元21Y、成像单元21M、成像单元21C以及成像单元21K分别在中间转印带103的表面形成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这些颜色的调色剂像。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这些颜色的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103的表面上重合。
成像单元21Y、成像单元21M、成像单元21C以及成像单元21K仅处理的颜色不同,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机构。
各成像单元21具有感光鼓107、作为带电机构的带电辊110、显影单元116以及清洁刮板112。带电辊110、显影单元116、转印辊108以及清洁刮板112在感光鼓107的外周上沿其周向并列设置。
显影单元116具有显影辊115。显影辊115与感光鼓107对置地配置。由调色剂与磁性载体组成的显影剂被限制刮板限制为规定的显影剂层的厚度,承载于显影辊115。
多个调色剂收容容器50(50Y、50M、50C、50K)分别与多个成像单元21(21Y、21M、21C、21K)对应地设置。在调色剂收容容器50中,收容有用于向显影单元116补充的显影剂。
多个调色剂收容容器50(50Y、50M、50C、50K)设于多个成像单元21(21Y、21M、21C、21K)以及中间转印单元100的前方。注意,在图1中,为了方便图示,与装置主体12分开地示出了多个调色剂收容容器50(50Y、50M、50C、50K)的背后的范围(由双点划线210包围的范围)。
光写入装置117设于多个成像单元21(21Y、21M、21C、21K)的下方。供纸托盘120设于光写入装置117的下方。在供纸托盘120中,堆叠有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输送部140设于多个成像单元21(21Y、21M、21C、21K)以及供纸托盘120的侧方。
输送部140具有供纸辊121、对齐辊122、转印辊123、定影装置130以及排纸辊131。转印辊123被设为二次转印机构。转印辊123隔着中间转印带103而与驱动辊105对置地配置。输送部140将堆叠于供纸托盘120的纸张通过中间转印带103与转印辊123之间的二次转印部以及定影装置130向排纸托盘132输送。
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3的彩色调色剂像向中间转印带103与转印辊123之间的二次转印部移动。堆叠于供纸托盘120的纸张被供纸辊121以及对齐辊122向中间转印带103与转印辊123之间的二次转印部输送。承载于中间转印带103的彩色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部转印于纸张的表面。通过在定影装置130中对纸张进行加热、加压,彩色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的表面。通过以上的工序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被排纸辊131向排纸托盘132排出。
机壳141是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的壳体。机壳141具有侧门142。侧门142设于机壳141的侧面。侧门142在左右方向上与输送部140对置地设置。侧门142主要在输送部140中产生了纸张的卡塞的情况下、或者在对中间转印单元100进行维护时开闭。
接着,对中间转印单元100的拆装构造进行说明。图2以及图3是表示设于图1中的机壳内的主体框架(安装有中间转印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设于图1中的机壳内的主体框架(未安装有中间转印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2至图4,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装置主体12。装置主体12是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的部位。装置主体12具有机壳141和在机壳141的内部形成骨架的主体框架11。
主体框架11具有前框架13、后框架14和中间板15。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沿铅垂方向立设。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在前后方向上设置距离地配置。中间板15沿水平方向配置。中间板15架设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之间。中间板15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
中间转印单元100被设为,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滑移,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进行拆装。
中间转印单元100通过沿第一方向(图4中的沿着箭头310所示的左右方向的方向)滑移,从而相对于装置主体12拆装。中间转印单元100通过向沿着第一方向的一方向(图4中的箭头310A所示的方向)滑移,从而安装于装置主体12。中间转印单元100通过向沿着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图4中的箭头310B所示的方向)滑移,从而被从装置主体12拆下。
在中间转印单元100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中间转印单元100被配置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之间。中间转印单元100配置于中间板15的正下方。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将中间转印单元100在其安装时的滑动方向一侧(图4中的箭头310A所示的方向一侧)称作“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将中间转印单元100的在其拆下时的滑动方向一侧(图4中的箭头310B所示的方向一侧)称作“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
图5是表示由图3中的双点划线V包围的范围的装置主体以及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图4中的箭头V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参照图4至图6,装置主体12具有主体侧引导部17。在相对于装置主体12拆装中间转印单元100时,主体侧引导部17沿第一方向(图4中的箭头310所示的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100。
主体侧引导部17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肋形状。主体侧引导部17设于主体框架11。主体侧引导部17设于中间板15的正下方。主体侧引导部17设于前框架13和中间板15的角部。主体侧引导部17由中间板15的前端部从下方向内侧折回而构成。
接着,对中间转印单元100的更具体的构造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在图7中的箭头VII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前视图。图9是表示在图7中的箭头IX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俯视图。
参照图7至图9,从动辊106被设为能够以中心轴151为中心旋转。中心轴151是在与第一方向(图7中的箭头310所示的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图7中的箭头320所示的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的直线。中间转印带103在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卷绕于从动辊106。
驱动辊105被设为能够以中心轴152为中心旋转。中心轴152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虚拟的直线。中间转印带103在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卷绕于驱动辊105。驱动辊105设于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的中间转印单元100的端部。
从动辊106具有从动辊轴31。从动辊轴31具有在中心轴151的轴上延伸的轴形状。从动辊轴3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被可旋转支承。
驱动辊105具有驱动辊轴36。驱动辊轴36具有在中心轴152的轴上延伸的轴形状。驱动辊轴36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被可旋转地支承。来自马达的旋转经由齿形带等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到驱动辊轴36。驱动辊轴36配置于比从动辊轴31更靠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
清洁单元109具有以第二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条形状。清洁单元109设于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的中间转印单元100的端部。从动辊106在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与清洁单元109相邻地设置。
中间转印单元100具有侧框架22。侧框架22在第二方向上与中间转印带103相邻地设置。侧框架22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中间转印单元100的端部(前方侧的端部)。在中间转印单元100安装于装置主体12状态下,侧框架22在第二方向上与前框架13对置(一并参照图2至图4)。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将从侧框架22观察时中间转印带103所在的一侧称作“第二方向上的内侧”,将从侧框架22观察时中与间转印带103所在的一侧相反一的侧称作“第二方向上的外侧”。
侧框架22具有框部24。框部24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延伸为框状。在沿第二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框部24具有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而环绕的框形状。框部24在第二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并且以带状环绕。
框部24具有顶部24T、底部24B以及侧部24S。顶部24T设于底部24B的上方。顶部24T以及底部24B在上下方向上设置间隔地配置。顶部24T以及底部24B从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朝向近前侧延伸,并在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的端部相互连接。侧部24S在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在顶部24T以及底部24B之间延伸。侧部24S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其上端连接于顶部24T,在其下端连接于底部24B。侧部24S位于比中心轴151更靠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框架22具有使框部24的内侧贯通的形状(在图中,省略了对位于框部24的内侧的里面的构造物的图示)、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侧框架22也可以具有使框部24的内侧封闭的形状。
图10是表示由图7中的双点划线X包围的范围的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参照图7至图10,中间转印单元100还具有托架41。
托架41设于第二方向上的中间转印单元100的端部(前方侧的端部)。在沿第二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托架41设于第一方向上的侧框架22以及清洁单元109之间。托架41设于中心轴151的轴上方。托架41与侧框架22(侧部24S)在第一方向上的里侧相邻地设置。
托架41连接于侧框架22。托架41与侧框架22一起可旋转地支承从动辊轴31以及驱动辊轴36。托架41经由弹性弹簧44弹性地支承清洁单元109。
参照图5至图10,中间转印单元100还具有单元侧引导部51(51A、51B)。单元侧引导部51与主体侧引导部17卡合。单元侧引导部51沿第一方向延伸。单元侧引导部51具有与具有肋形状的主体侧引导部17卡合的槽形状。
单元侧引导部51A以及单元侧引导部51B沿第一方向并列地设置。单元侧引导部51A以及单元侧引导部51B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隔开距离地设置。单元侧引导部51A位于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单元侧引导部51B位于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
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的XI-XI线上的箭头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在图10中的XII-XII线上的箭头方向上观察到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剖面图。
参照图5至图12,单元侧引导部51A与侧框架22一体地设置。单元侧引导部51A设于框部24(顶部24T)的上方。
单元侧引导部51A具有纵板部56和横板部57。纵板部56从顶部24T朝向上方延伸,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横板部57从纵板部56的上端朝向第二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横板部57在上下方向上与顶部24T设置间隙地配置。横板部57与顶部24T以及纵板部56一起朝向第二方向上的外侧开口,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形状。
单元侧引导部51B与托架41一体地设置。托架41具有基部46、立起部47以及弹性弹簧安装部42。
基部46形成为在第二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肋形状。立起部47形成为从基部46向上方立起的壁形状。弹性弹簧安装部42从立起部47的上端朝向第二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弹性弹簧安装部42在上下方向上与基部46设置间隙地配置。在弹性弹簧安装部42,安装有弹性弹簧44。弹性弹簧安装部42与基部46以及立起部47一起形成为朝向第二方向上的外侧开口、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形状。
在相对于装置主体12拆装中间转印单元100时,具有肋形状的主体侧引导部17和具有槽形状的单元侧引导部51(51A、51B)相卡合,从而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100。
如图8所示,单元侧引导部51(51A、51B)在第一方向上的全长(L2+L3)可以为中间转印单元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全长(L1)的一半以上。在该情况下,能够更稳定地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100。
参照图10至图12,单元侧引导部51(51A、51B)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24向外侧突出。
更具体而言,在单元侧引导部51A中,纵板部56以及横板部57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24向外侧突出。框部24在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前端具有前端部24p。横板部57在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前端具有前端部57p。横板部57的前端部57p位于比框部24的前端部24p更靠第二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参照图11)。
在单元侧引导部51B中,基部46、立起部47以及弹性弹簧安装部42在被设为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24向外侧突出。基部46在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前端具有前端部46p。弹性弹簧安装部42在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前端具有前端部42p。基部46的前端部46p以及弹性弹簧安装部42的前端部42p位于比框部24的前端部24p更靠第二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参照图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侧引导部51(51A、51B)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24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将中间转印单元100在第二方向(驱动辊105以及从动辊106的旋转轴向)中的长度抑制为较小。由此,在装置主体12侧,能够将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更接近地配置,因此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小型化。
注意,横板部57的前端部57p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与框部24的前端部24p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第二方向上的基部46的前端部46p以及弹性弹簧安装部42的前端部42p的位置也可以与第二方向上的框部24的前端部24p的位置对齐。
图13是表示框部、凸起部以及从动辊轴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参照图8、图10以及图13,侧框架22还具有凸起部28。凸起部28是为了使中间转印单元100相对于装置主体12定位而设置的,对此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凸起部28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形状。凸起部28在第一方向上与从动辊轴31并列地设置。凸起部28设于第一方向上的框部24(侧部24S)以及从动辊轴31之间。凸起部28经由延伸部26连接于框部24(侧部24S)。
从动辊轴31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24向外侧突出。从动辊轴31在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前端具有端面31a。从动辊轴31的端面31a位于比框部24的前端部24p更靠第二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凸起部28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24向外侧突出。凸起部28在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前端具有端面28a。凸起部28的端面28a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与框部24的前端部24p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注意,从动辊轴31的端面31a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与框部24的前端部24p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凸起部28的端面28a也可以位于比框部24的前端部24p更靠第二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中间转印单元10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因从动辊轴31以及凸起部28而变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图像形成装置10小型化。
图14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定位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定位部件)的安装状态的前视图。
参照图5、图10、图14以及图15,装置主体12还具有定位部件71。定位部件71安装于主体框架11。定位部件71在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安装于前框架13。
定位部件71具有平板部73。平板部73具有以第二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平板形状。平板部73在中间板15的正下方与前框架13重合。
在装置主体12(定位部件71)上设有第一开口部72。第一开口部72由沿平板部73的厚度方向贯通平板部73的开口部构成。第一开口部72具有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第一开口部72在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开放。在中间转印单元100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从动辊轴31以及凸起部28插入到第一开口部72。从动辊轴31以及凸起部28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开口部72的开口缘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中间转印单元100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能够将中间转印单元100高精度地定位于装置主体12。
图16是表示在图2中的箭头XV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装置主体以及中间转印单元的前视图。图17是表示在图4中的箭头XVII所示的方向上观察到的装置主体(中间转印单元为非安装)的前视图。
参照图6、图16以及图17,在装置主体12(主体框架11)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口部81。第二开口部81设于前框架13。第二开口部81设于前框架13中的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的部位。第二开口部81在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开放。
在中间转印单元100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驱动辊轴36插入到第二开口部81中。驱动辊轴36在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与第二开口部81的开口缘对置。更具体而言,驱动辊105还具有驱动辊轴承37。驱动辊轴承37嵌合于驱动辊轴36。驱动辊轴承37在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与第二开口部81的开口缘与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中间转印单元100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使中间转印单元100相对于装置主体12高精度地定位。
注意,如图7以及图9所示,中间转印单元100具有与侧框架22成对的侧框架23。侧框架23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中间转印单元100的端部(后方侧的端部)。侧框架23既可以具有与以上说明的侧框架22相同的引导机构,也可以具有与侧框架22不同的引导机构。
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加以总结,则为如下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装置主体12;中间转印单元100,其具有中间转印带103,且被设为能够通过在第一方向(箭头310所示的方向)上滑移而相对于装置主体12拆装。装置主体12具有主体侧引导部17,在相对于装置主体12拆装中间转印单元100时,该主体侧引导部17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100。中间转印单元100具有:侧框架22,其包含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延伸为框状的框部24,且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箭头320所示的方向)上与中间转印带103相邻地设置;单元侧引导部51(51A、51B),其与主体侧引导部17卡合。单元侧引导部51(51A、51B)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24向外侧突出。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将中间转印单元10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抑制为较小而使图像形成装置10小型化。
若对以上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和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起到的作用效果加以总结,则为如下所述。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装置主体;中间转印单元,其具有中间转印带,且被设为能够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滑移而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装置主体具有主体侧引导部,在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中间转印单元时,该主体侧引导部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中间转印单元具有:侧框架,其包含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延伸为框状的框部,且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中间转印带相邻地设置;单元侧引导部,其与主体侧引导部卡合。单元侧引导部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向外侧突出。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单元侧引导部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侧框架的框部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将中间转印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抑制为较小。由此,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中间转印单元还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从动辊轴。从动辊轴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向外侧突出。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防止中间转印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因从动辊轴而变大。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在装置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具有以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且在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开放。侧框架还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形状,且该凸起部在第一方向上与从动辊轴并列地设置,与从动辊轴一起插入到第一开口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从动辊轴以及凸起部插入到第一开口部,从而能够对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中间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另外,优选的是,凸起部被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不比框部向外侧突出。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防止中间转印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因中间转印单元的定位用的凸起部而变大。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中间转印单元还具有驱动辊轴,该驱动辊轴配置于比从动辊轴更靠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在装置主体上,设有在沿着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开放的第二开口部。驱动辊轴插入到第二开口部,并且在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与第二开口部的开口缘对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辊轴插入到第二开口部,并且在沿着第一方向的里侧与第二开口部的开口缘对置,从而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对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中间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另外,优选的是,单元侧引导部与侧框架一体地设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简易地构成设于中间转印单元的引导机构,并且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框部包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顶部。单元侧引导部具有:纵板部,其从顶部朝向上方延伸,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横板部,其从纵板部的上端朝向第二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与顶部以及纵板部一起形成槽形状。主体侧引导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肋形状。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具有槽形状的单元侧引导部和具有肋形状的主体侧引导部卡合,能够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
另外,优选的是,单元侧引导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全长为中间转印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全长的一半以上。
根据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更稳定地沿第一方向引导中间转印单元。
本发明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都是例示,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效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主体;
中间转印单元,其具有中间转印带,且被设为能够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滑移而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拆装;
所述装置主体具有主体侧引导部,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拆装所述中间转印单元时,该主体侧引导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引导所述中间转印单元,
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具有:
侧框架,其包含以所述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延伸为框状的框部,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邻地设置;
单元侧引导部,其与所述主体侧引导部卡合;
所述单元侧引导部被设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不比所述框部向外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从动辊轴,
所述从动辊轴被设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不比所述框部向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具有以所述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且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开放,
所述侧框架还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轴形状,且该凸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从动辊轴并列地设置,与所述从动辊轴一起插入到所述第一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被设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不比所述框部向外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还具有驱动辊轴,该驱动辊轴配置于比所述从动辊轴更靠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所述装置主体上,设有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近前侧开放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驱动辊轴插入到所述第二开口部,并且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里侧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缘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侧引导部与所述侧框架一体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包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顶部,
所述单元侧引导部具有:
纵板部,其从所述顶部朝向上方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横板部,其从所述纵板部的上端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顶部及所述纵板部一起形成槽形状;
所述主体侧引导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肋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侧引导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全长为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全长的一半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5594 | 2018-10-17 | ||
JP2018195594A JP7172421B2 (ja) | 2018-10-17 | 2018-10-17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61136A true CN111061136A (zh) | 2020-04-24 |
Family
ID=70281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72763.5A Pending CN111061136A (zh) | 2018-10-17 | 2019-10-14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95287B2 (zh) |
JP (1) | JP7172421B2 (zh) |
CN (1) | CN111061136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638542S (zh) * | 2018-09-13 | 2019-08-05 | ||
JP1638083S (zh) * | 2018-09-13 | 2019-08-05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75987A (ja) * | 1999-03-29 | 2000-10-06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30147678A1 (en) * | 2001-10-26 | 2003-08-07 | Yoshio Ozaw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436162A (zh) * | 2010-09-29 | 2012-05-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
CN106647206A (zh) * | 2015-10-29 | 2017-05-1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80024473A1 (en) * | 2016-07-22 | 2018-01-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80095414A1 (en) * | 2010-06-04 | 2018-04-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49158B2 (ja) * | 2012-05-25 | 2016-07-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10349A (ja) * | 2012-06-29 | 2014-01-20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724019B2 (ja) * | 2014-06-16 | 2015-05-2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834145B2 (ja) * | 2016-03-01 | 2021-02-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8
- 2018-10-17 JP JP2018195594A patent/JP717242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14 CN CN201910972763.5A patent/CN111061136A/zh active Pending
- 2019-10-15 US US16/653,121 patent/US107952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75987A (ja) * | 1999-03-29 | 2000-10-06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30147678A1 (en) * | 2001-10-26 | 2003-08-07 | Yoshio Ozaw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80095414A1 (en) * | 2010-06-04 | 2018-04-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436162A (zh) * | 2010-09-29 | 2012-05-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
CN106647206A (zh) * | 2015-10-29 | 2017-05-1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80024473A1 (en) * | 2016-07-22 | 2018-01-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172421B2 (ja) | 2022-11-16 |
US10795287B2 (en) | 2020-10-06 |
US20200125008A1 (en) | 2020-04-23 |
JP2020064169A (ja) | 2020-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8614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 |
US11249437B2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a frame and supporting members that are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frame | |
US834612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 |
KR101721013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 |
US20080138110A1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70071482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cartridge supporter, and image forming unit | |
JP201807267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1352327B (zh) |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JP2017203940A (ja) | 現像剤収容体、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106113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558743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EP2012196A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KR100691718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 |
JP31562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092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コンテナ | |
JP715977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1458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0069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6523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143984B2 (en) | Toner conveying device with vibration generator attached thereto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2234219A (ja) | トナーコンテナ | |
EP2458446B1 (en) | Photosensitive Bod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948895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rawer | |
JP641817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630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