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974A -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974A
CN111052974A CN201911327798.XA CN201911327798A CN111052974A CN 111052974 A CN111052974 A CN 111052974A CN 201911327798 A CN201911327798 A CN 201911327798A CN 111052974 A CN111052974 A CN 111052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fferdam
natural
mangrove
reef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77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974B (zh
Inventor
易慧琳
谭广文
谢腾芳
黄玉
李银
邓鹏�
张信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77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52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52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设置三层围堰,依次为第一围堰、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第一围堰采用中空防浪块堆砌而成,种植红树植物,第一围堰和第二围堰之间为先锋防护层,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之间为近自然恢复层,种植乡土红树林植物,第三围堰内为种苗供应层。本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先锋防护层设于外侧,起到防风放浪效果,减小风浪对近自然恢复层的破坏,有利于近自然恢复层内乡土红树林植物的种植,苗供应层内培育红树小苗,能够自行和持续对近自然恢复层供应种苗,从而避免远距离购买和运输苗源,降低生产成本,分成三个层次,提高红树林群落生态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此发明用于红树林种植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树林种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陆交界的海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以红树植物为主体,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维护海岸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植被类型,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作用。填海造陆、围垦养殖、污水排放等均会对红树林造成破坏,减小红树林的面积,这些地区往往在台风海啸中损失惨重。因此,在海滩带有效地种植和恢复红树林进行生态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人工营造的红树林群落生态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破坏,并且每次供应种苗需要远距离购买和运输,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提高红树林群落生态稳定性,并且能够自行供应种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红树林种植地的区域、边界位置和填埋土壤的高程;
b、设置三层围堰,从外围到岸边依次为第一围堰、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第一围堰采用中空防浪块堆砌而成;
c、在红树林种植地的区域填埋土壤;
d、沿潮汐流动方向开挖人工潮沟;
e、种植红树植物,第一围堰和第二围堰之间为先锋防护层,高密度种植海桑、秋茹、桐花树,苗木高度为0.8~1.5m,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之间为近自然恢复层,种植乡土红树林植物,苗木高度0.8~1.5m,第三围堰内为种苗供应层,培育红树小苗;
f、种苗供应层培育的苗木,高度达到0.8m,陆续移植到近自然恢复层。
有益效果:本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先锋防护层设于外侧,高密度种植的海桑、秋茹、桐花树能够起到很好的防风放浪效果,减小风浪对近自然恢复层的破坏,有利于近自然恢复层内乡土红树林植物的种植,苗供应层内培育红树小苗,能够自行和持续对近自然恢复层供应种苗,从而避免远距离购买和运输苗源,降低生产成本。分成三个层次,先锋防护层起防护作用,种苗供应层能够持续供应种苗,提高红树林群落生态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所述近自然恢复层内种植的乡土红树林植物种类不少于5种,乡土红树林植物包括红海榄、海莲、尖瓣海莲、海漆、黄瑾、银叶树。保证红树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种植2年后,先锋防护层植物生长相对稳定,可起到防护功能,分3次间隔拆除第一围堰中的中空防浪块,每次拆除间隔3个月以上,逐步撤销第一围堰的防护作用,直至先锋防护层的植物生长具有足够的防护能力,拆除后的中空防浪块堆砌于第一围堰两端,扩大种植范围,红树林种植可向两端延伸,能够循环利用中空防浪块,节约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所述种苗供应层内还种植半红树植物,能够稳固种苗供应层的土壤,并且形成红树半红树混合层次,提高物种多样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所述步骤c中填埋的土壤,采用淤泥质土或者污泥,与海边沙石采用5:2的比例混合而成,靠近围堰部分采用大颗粒的沙石混合填埋,以此更好地固定围堰,围堰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围堰在海浪冲刷下移位。经过海水浸泡一段时间淤泥或污泥会自然沉实,有利于红树植物的种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所述步骤e中种植红树植物,利用可降解种植袋种植,并将可降解种植袋的上部缝合,挖坑后种植并压实。利用可降解种植袋种植,防止土壤流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所述先锋防护层内潮沟深度为0.5~0.8m,宽度为0.3~0.5m,所述近自然恢复层内潮沟深度0.3~0.5m,宽度为0.3m,所述种苗供应层内潮沟深度和宽度小于0.3m。先锋防护层近海,海水较多,潮沟深度较深及宽度较宽,近自然恢复层次之,种苗供应层内的潮沟较浅和宽度较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所述第一围堰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5m,所述第一围堰的近海面底部1m处用礁石堆砌成坡度0.3的缓坡;所述第二围堰采用土方堆砌,高度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5m;所述第三围堰采用木桩围合而成,高度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2m。第一围堰、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处的海浪冲击力依次减小,第一围堰、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需达到一定的高度以避免海浪冲过围堰冲刷红树林植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种植2年内,每月记录群落及土壤状况,发现土壤厚度低于0.8m时及时补充,避免种植初期土壤流失过多影响红树植物的生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所述第一围堰距离海岸线25~35m,所述先锋防护层的宽度为5~10m,所述近自然恢复层的宽度为15~20m,所述种苗供应层的宽度为4~6m。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围堰10、第二围堰20、第三围堰30、缓坡11、先锋防护层40、近自然恢复层50、种苗供应层6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红树林种植地的区域、边界位置和填埋土壤的高程。
b、设置三层围堰,从外围到岸边依次为第一围堰10、第二围堰20和第三围堰30。其中,第一围堰10采用中空防浪块堆砌而成,高度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5m,第一围堰10的近海面底部1m处用礁石堆砌成坡度0.3的缓坡11,使第一围堰10堆砌更加牢固,以承受海浪冲击力;第二围堰20采用土方堆砌,高度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5m;第三围堰30采用木桩围合而成,高度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2m。第一围堰10、第二围堰20和第三围堰30处的海浪冲击力依次减小,第一围堰10、第二围堰20和第三围堰30需达到一定的高度以避免海浪冲过围堰冲刷红树林植物。
c、在红树林种植地的区域填埋土壤。
d、沿潮汐流动方向开挖人工潮沟。
e、种植红树植物,利用可降解种植袋种植,并将可降解种植袋的上部缝合,可防止土壤流失,挖坑后种植并压实。其中,第一围堰10和第二围堰20之间为先锋防护层40,品字型高密度种植海桑、秋茹、桐花树,种植密度0.5*0.5m(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0.5m),高密度种植能够起到较好的防风放浪效果,苗木高度为0.8~1.5m;第二围堰20和第三围堰30之间为近自然恢复层50,受海水扰动较小,种植乡土红树林植物,种植密度1.5*1.5m(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1.5m),苗木高度0.8~1.5m,乡土红树林植物种类不少于5种,乡土红树林植物包括红海榄、海莲、尖瓣海莲、海漆、黄瑾、银叶树等,保证红树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稳定性;第三围堰30内为种苗供应层60,受海水扰动最小,培育红树小苗。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围堰10距离海岸线25~35m,先锋防护层40的宽度为5~10m,近自然恢复层50的宽度最宽,为15~20m,种苗供应层60的宽度最小,为4~6m。
f、红树林近自然养护:种植施工完成后2年内,持续进行苗木培育,并将种苗供应层60内高度达到0.8m左右的小苗陆续移植到近自然恢复层50。每月记录群落及土壤状况,发现土壤厚度低于0.8m时及时补充,避免种植初期土壤流失过多影响红树植物的生长。
本实施例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先锋防护层40设于外侧,高密度种植的海桑、秋茹、桐花树能够起到很好的防风放浪效果,减小风浪对近自然恢复层50的破坏,有利于近自然恢复层50内乡土红树林植物的种植,苗供应层内培育红树小苗,能够自行和持续对近自然恢复层50供应种苗,从而避免远距离购买和运输苗源,降低生产成本。分成三个层次,先锋防护层40起防护作用,种苗供应层60能够持续供应种苗,提高红树林群落生态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第一围堰10抗海水冲力能力最强,种植初期通过第一围堰10的中空防浪块减小涨潮时海浪对先锋防护层40的冲刷,部分海浪通过中空防浪块的中空部,能够抵消部分冲击力。同样地,第二围堰20和第三围堰30能够减小海浪的冲刷作用。
种植2年后,先锋防护层40植物生长相对稳定,且枝叶相接生长茂密,可起到防护功能,然后分3次间隔拆除第一围堰10中的中空防浪块,每次拆除间隔3个月以上,逐步撤销第一围堰10的防护作用,直至先锋防护层40的植物生长具有足够的防护能力,拆除后的中空防浪块堆砌于第一围堰10两端,扩大种植范围,红树林种植可向两端延伸,能够循环利用中空防浪块,节约成本。
中空防浪块可采用正方体的混凝土中空防浪块(1.2*1.2*0.8m)。
在本实施例中,种苗供应层60内还种植半红树植物,能够稳固种苗供应层60的土壤,提高物种多样性,种植密度大于3*3m,留出足够空间进行红树种子繁殖、扦插和幼苗培育。
种植4年后,近自然恢复层50多样性逐渐增加,基本可实现自然更新演替,可停止进行苗木输送,减少人工干预,停止种苗供应层60的苗木培育功能,使其自然形成红树半红树混合层次;可实现4~5年间形成近自然人工红树林群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c中填埋的土壤,采用淤泥质土或者污泥,与海边沙石采用5:2的比例混合而成,靠近围堰部分采用大颗粒的沙石混合填埋,以此更好地固定围堰,围堰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围堰在海浪冲刷下移位。填土高度根据海底高程确定为0.8~1.2m之间,将填土运入造林地并压实平整,平整后经过海水浸泡一段时间淤泥或污泥会自然沉实,有利于红树植物的种植。选用的污泥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和《伦敦倾废公约》有关规定可以投海的污泥。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d,先锋防护层40内潮沟深度为0.5~0.8m,宽度为0.3-0.5m,近自然恢复层50内潮沟深度0.3~0.5m,宽度为0.3m,种苗供应层60内潮沟深度和宽度小于0.3m。先锋防护层40近海,海水较多,潮沟深度较深及宽度较宽,近自然恢复层50次之,种苗供应层60内的潮沟较浅和宽度较小。
本发明实施例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进行先锋防护层40、近自然恢复层50、种苗供应层60三个层次的红树林营造,既可快速成林形成对海岸带的初步防护,又可形成物种多样性较高的近自然红树林,施工5~6年内,红树林群落可基本形成自行更新演替状态,不再需要人工干预,逐步恢复海岸红树生态系统。群落内树苗能够自行供应,避免远距离购买、运输苗源。用该方法营造的近自然红树林物种多样、生态稳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红树林种植地的区域、边界位置和填埋土壤的高程;
b、设置三层围堰,从外围到岸边依次为第一围堰、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
第一围堰采用中空防浪块堆砌而成;
c、在红树林种植地的区域填埋土壤;
d、沿潮汐流动方向开挖人工潮沟;
e、种植红树植物,第一围堰和第二围堰之间为先锋防护层,高密度种植海桑、秋茹、桐花树,苗木高度为0.8~1.5m,第二围堰和第三围堰之间为近自然恢复层,种植乡土红树林植物,苗木高度0.8~1.5m,第三围堰内为种苗供应层,培育红树小苗;
f、种苗供应层培育的苗木,高度达到0.8m,陆续移植到近自然恢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自然恢复层内种植的乡土红树林植物种类不少于5种,乡土红树林植物包括红海榄、海莲、尖瓣海莲、海漆、黄瑾、银叶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2年后,分3次间隔拆除第一围堰中的中空防浪块,每次拆除间隔3个月以上,拆除后的中空防浪块堆砌于第一围堰两端,扩大种植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苗供应层内还种植半红树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填埋的土壤,采用淤泥质土或者污泥,与海边沙石采用5:2的比例混合而成,靠近围堰部分采用大颗粒的沙石混合填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种植红树植物,利用可降解种植袋种植,并将可降解种植袋的上部缝合,挖坑后种植并压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锋防护层内潮沟深度为0.5~0.8m,宽度为0.3~0.5m,所述近自然恢复层内潮沟深度0.3~0.5m,宽度为0.3m,所述种苗供应层内潮沟深度和宽度小于0.3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堰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5m,所述第一围堰的近海面底部1m处用礁石堆砌成坡度0.3的缓坡;所述第二围堰采用土方堆砌,高度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5m;所述第三围堰采用木桩围合而成,高度高于海水最高潮位0.2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2年内,每月记录群落及土壤状况,发现土壤厚度低于0.8m时及时补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堰距离海岸线25~35m,所述先锋防护层的宽度为5~10m,所述近自然恢复层的宽度为15~20m,所述种苗供应层的宽度为4~6m。
CN201911327798.XA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Active CN111052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7798.XA CN111052974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7798.XA CN111052974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974A true CN111052974A (zh) 2020-04-24
CN111052974B CN111052974B (zh) 2022-04-15

Family

ID=7030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7798.XA Active CN111052974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5297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7202A (zh) * 2020-05-25 2020-08-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红树植物海漆快速育苗方法
CN111616118A (zh) * 2020-05-15 2020-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团水虱防控的诱捕消杀方法
CN111771597A (zh) * 2020-07-24 2020-10-16 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强风化凝灰岩地质且高程较高潮间带的红树林造林方法
CN111802160A (zh) * 2020-07-21 2020-10-23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
CN113179847A (zh) * 2021-05-26 2021-07-30 华盛丰生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CN113728863A (zh) * 2021-09-08 2021-12-03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一种粘土溢流导致红树林受损的修复方法
CN114524522A (zh) * 2022-03-10 2022-05-24 上海同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恢复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及网格化种植装置
CN115812508A (zh) * 2022-12-26 2023-03-21 河海大学 一种红树林和牡蛎礁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16098011A (zh) * 2023-02-27 2023-05-12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一种三叶鱼藤防除方法
CN116530356A (zh) * 2023-06-13 2023-08-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5797A1 (fr) * 1992-09-24 1994-03-25 Nortene Jardin Tuteur pour plantes.
CN102619192A (zh) * 2012-04-06 2012-08-0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CN102835243A (zh) * 2012-09-26 2012-12-26 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无瓣海桑育苗及造林方法
CN103891578A (zh) * 2014-03-26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非宜林滩涂乡土红树林防护林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CN105210777A (zh) * 2015-10-26 2016-01-06 台州市椒江区林业特产总站 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CN106171816A (zh) * 2016-07-25 2016-12-07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养殖污染滩涂红树林的营造方法
CN10661270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沙滩综合防护体系及沙滩生态恢复方法
CN209555865U (zh) * 2018-11-08 2019-10-29 杨波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5797A1 (fr) * 1992-09-24 1994-03-25 Nortene Jardin Tuteur pour plantes.
CN102619192A (zh) * 2012-04-06 2012-08-0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CN102835243A (zh) * 2012-09-26 2012-12-26 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无瓣海桑育苗及造林方法
CN103891578A (zh) * 2014-03-26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非宜林滩涂乡土红树林防护林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CN105210777A (zh) * 2015-10-26 2016-01-06 台州市椒江区林业特产总站 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CN106171816A (zh) * 2016-07-25 2016-12-07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养殖污染滩涂红树林的营造方法
CN10661270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沙滩综合防护体系及沙滩生态恢复方法
CN209555865U (zh) * 2018-11-08 2019-10-29 杨波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宪国: "《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 30 June 2008,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光辉等: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31 July 2014, 海洋出版社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6118A (zh) * 2020-05-15 2020-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团水虱防控的诱捕消杀方法
CN111616118B (zh) * 2020-05-15 2022-06-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团水虱防控的诱捕消杀方法
CN111557202A (zh) * 2020-05-25 2020-08-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红树植物海漆快速育苗方法
CN111802160B (zh) * 2020-07-21 2022-08-26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
CN111802160A (zh) * 2020-07-21 2020-10-23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
CN111771597A (zh) * 2020-07-24 2020-10-16 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强风化凝灰岩地质且高程较高潮间带的红树林造林方法
CN113179847A (zh) * 2021-05-26 2021-07-30 华盛丰生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CN113728863A (zh) * 2021-09-08 2021-12-03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一种粘土溢流导致红树林受损的修复方法
CN114524522A (zh) * 2022-03-10 2022-05-24 上海同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恢复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及网格化种植装置
CN115812508A (zh) * 2022-12-26 2023-03-21 河海大学 一种红树林和牡蛎礁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16098011A (zh) * 2023-02-27 2023-05-12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一种三叶鱼藤防除方法
CN116098011B (zh) * 2023-02-27 2023-12-29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一种三叶鱼藤防除方法
CN116530356A (zh) * 2023-06-13 2023-08-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974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974B (zh)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Behre Coastal development, sea-level change and settlement history during the later Holocene in the Clay District of Lower Saxony (Niedersachsen), northern Germany
CN105210777B (zh) 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CN104186273B (zh) 高盐度深水海滩红树林的造林方法
CN103898870B (zh) 一种格宾网生态石笼河道护坡施工方法
CN105103843A (zh) 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13615469B (zh) 一种基于林泽生境的库尾消落带湿地修复方法
JP5460778B2 (ja) 人工ヨシ原
CN107211692A (zh) 一种大堤以外快速恢复边滩湿地的方法
JP5153977B2 (ja) 人工ヨシ原およびその造成方法
CN114215003B (zh) 一种入海口地区景观地形营造时水土涵养生态系统的施工方法
Greenway et al. Engineered approaches for limiting erosion along sheltered shorelines: a review of existing methods
CN114651672B (zh) 一种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和减灾空间系统
KR100487405B1 (ko) 식물자생용 돌붙임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6379381U (zh) 一种河道布水生态石笼
CN105155460A (zh) 铺地黍修复水库消落带的方法
Smith Soil survey of islands of Palau, Republic of Palau
CN113045139B (zh) 一种泸沽湖大草海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Jarupongsakul et al. The Imagescape of the Chao Phraya delta into the year 2020
CN109121529B (zh) 一种北方崩塌河岸带的生态治理方法
JP3091878B2 (ja) 消波耐流速植生用編柵
CN213387976U (zh) 湖泊水体人工生态岛
CN211312418U (zh) 一种水生植物就地处理的新型生态水岸线
CN212103885U (zh) 一种防波堤
Adamala et 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for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