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9847A -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9847A
CN113179847A CN202110578574.7A CN202110578574A CN113179847A CN 113179847 A CN113179847 A CN 113179847A CN 202110578574 A CN202110578574 A CN 202110578574A CN 113179847 A CN113179847 A CN 113179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yster
sludge
mangrove
wall
fo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85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9847B (zh
Inventor
佘忠明
丘广艳
佘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shengfeng Ec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shengfeng Ec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shengfeng Ec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shengfeng Ec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85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9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9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9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9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9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5Dry fruit hulls or husks, e.g. chaff or co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3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assembled of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红树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在淤泥上种植红树林。该方法有效起到较好的固泥、固堤效果,提高红树林成活率,可消浪、也可以净化海水,优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淤泥作为海洋工程清淤产物,无害化处理成本高,会造成二次污染,但淤泥是红树林生长的优良基质,淤泥为红树林生长提供养分,红树林生长能有效消除淤泥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淤泥的作用。通过红树林种植和牡蛎礁构建,形成红树林种植‑牡蛎礁耦合生态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树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滨海湿地系统,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浪固岸、抵抗海啸和台风、降解污染、调节区域气候等重要生态作用。但由于其生存的滩涂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及人为干扰,红树林群落受到严重破坏。近海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后,红树林宜林地面积少,远远满足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自净的需求。
牡蛎礁具有消浪、促淤作用,从而加速滩涂成长。牡蛎礁作为牡蛎等贝类的附着基,形成贝礁,对海区水质进行净化,是海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红树林和牡蛎礁结合,利用天然物质,构建两套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滩涂自然生长,有效的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
因此,建设“海上长城”红树林,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复合生态护岸体系,充分发挥生物、物理和工程的综合效能,可以高效地维护海岸人工构建物。如现有技术中国专利申请CN102619192A公开了一种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主要包括确定目标高程、填海边界确定、围堰建设、围栏建设、填土实施、填土的平整、人工潮沟建造、临时固化措施等关键步骤。通过采取工程手段提高滩涂高程,可迅速提供红树植物要求的水文、沉积物以及其他条件,形成营造红树林的宜林地,从而提高造林成功率,促进我国滨海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维护海岸带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国专利申请CN 110915518 A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通过(1)制作培养箱;(2)培养箱布置:以岸边宜林地向海延伸的最低潮位线作为参照线,将宜林地所在区域最低潮位线高程0.30m处设为宜林地外沿线,在平行于宜林地外沿线的非宜林滩涂上进行培养箱布置,所述培养箱顶面露出潮下带水面,比宜林地外沿线高程高出10cm;(3)潮滩外取土填充培养箱,填充高度平齐于所述宜林地外沿线高程,培养箱内种植红树林植物成年树、小苗或插播红树林植物胚胎。中国专利申请CN107810823A公开一种在沙砾滩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土壤厚度、挖填边界确定、机械开沟、填土实施、填土的整平、人工潮沟建造等关键步骤,采取工程手段增加沙砾滩土壤可迅速提供满足红树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文、高程以及其他条件,从而形成营造红树林的宜林地。
但现有技术的红树林宜林地的构建技术远未成熟,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同时由于固泥、固堤效果欠佳,造成红树林的种植受到影响,红树林的种植效果还有待优化提高。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块石、培养箱、砾石、外运土等材料,存在着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围填海审批手续复杂等缺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以提高固泥、固堤效果,提高红树林成活率。牡蛎礁和红树林种植都是属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系统,以牡蛎壳为附着基形成牡蛎为主的礁体,同时形成红树林-牡蛎礁耦合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是海洋天然产物,不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解决牡蛎壳和淤泥对环境影响问题,可以净化海水,优化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该方法以牡蛎礁为附着基形成牡蛎为主的贝礁,同时形成红树林-贝礁耦合系统,起到较好的固泥、固堤效果,提高红树林成活率。另一方面该方法采用的是海洋天然产物,不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解决牡蛎壳和淤泥对环境影响问题,可以净化海水,优化生态环境。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隔绝外海与滩涂,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在淤泥上种植红树林。
优选地,所述牡蛎壳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牡蛎壳,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靠近朝海滩和堤岸,另一面靠近外海。
优选地,所述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靠近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牡蛎壳,使得牡蛎壳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优选地,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为斜角为30-45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
优选地,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使用袋装牡蛎壳堆积。
优选地,所述木桩墙的高度高于设计宜林地标高20-30公分。
优选地,所述木桩墙内牡蛎壳密实堆积,孔隙率为自然孔隙。
优选地,所述木桩墙外牡蛎壳密实堆积,压实,孔隙率自然孔隙率。
优选地,所述两面木桩墙的间距为15-25公分。
优选地,所述牡蛎壳的尺寸大小为壳长9-15公分
优选地,所述淤泥中不含有油污。
优选地,所述淤泥表层中还包括添加营养土;
优选地,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有机肥、木糠。
优选地,按照体积份数计,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30-60份、有机肥10-30份、木糠10-20份。
优选地,淤泥中营养土的添加量为淤泥表层30公分体积的1-5%;
优选地,所述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还包括在红树林苗种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牡蛎壳,所述牡蛎壳的铺展厚度为8-10cm。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发明使用海洋天然产物牡蛎壳,牡蛎壳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壳体布满孔隙,有利于贝类附着、微生物生长、壳体之间咬合紧密等优良特点,利用牡蛎壳构建牡蛎礁体,作为牡蛎等贝类的附着基,可以形成牡蛎礁体,一方面能够较好的固泥、固堤,提高红树林成活率,成功构建红树林宜林地,另一方面可以净化海水,优化生态环境。
(2)涨潮时,海水没过牡蛎墙对红树林进行灌溉,退潮后,牡蛎壳还能蓄留部分水分供红树林使用。另外,三角形的牡蛎墙在遇到较大的涨潮浪时能够缓冲冲击力,起到消浪作用,减小海浪对红树林的损害。
(3)红树林苗栽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牡蛎壳,一方面可以增加淤泥和红树林的固定作用,另一方面牡蛎壳的营养物质可以供红树林生长。
(4)由于牡蛎礁的保护作用,淤泥流失率在5%以下,红树林的成活率高达75%以上,比石子或其它可堆积的材料提高多少成活率50%以上,消浪率比石子或其它可堆积的材料提高50%以上。
(5)牡蛎壳作为牡蛎养殖附加产物,如为有效利用,到处丢弃会影响周边环境。淤泥为海洋沉积物累积而成,含有陆源的各种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成本高,会造成二次污染,但淤泥是红树林生长的优良基质。利用蚝壳和淤泥为主要材料构建红树林宜林地,利用红树林对污泥进行天然净化,解决蚝壳和淤泥的环境污染问题。
(6)牡蛎礁和红树林种植都是属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系统,本发明实现两个生态系统有机结合,以牡蛎壳为附着基形成牡蛎为主的礁体,同时形成红树林-牡蛎礁耦合系统。
附图说明
图1:红树林宜林地构建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具体含义如下:1:堤岸;2:淤泥;3:木桩墙;4:牡蛎壳;5:海滩;6:外海(大海)。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在福建省东山县后林村码头红树林修复试验项目中实施试验。
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中,蘑菇肥及有机肥均来自广东开平市广源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其中有机肥的有机质大于40%。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隔绝外海与滩涂,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在淤泥上种植红树林。
其中,所述牡蛎壳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的间距为15公分,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牡蛎壳,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朝海滩和堤岸,另一面朝外海;
在所述朝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袋装牡蛎壳,使得牡蛎壳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为斜角为45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
所述木桩墙的高度高于设计宜林地标高30公分;
所述木桩墙内牡蛎壳密实堆积,孔隙率为自然孔隙;
所述牡蛎壳的尺寸大小为壳长9-15公分;
所述淤泥中不含有油污;
向淤泥中添加营养土;所述淤泥中营养土的添加量为淤泥表层30公分体积的3%;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60份、有机肥30份、木糠10份。
在红树林苗种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牡蛎壳,所述牡蛎壳的铺展厚度为8-10cm。
实施例2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隔绝外海与滩涂,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在淤泥上种植红树林。
其中,所述牡蛎壳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的间距为25公分,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牡蛎壳,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朝海滩和堤岸,另一面朝外海;
在所述朝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袋装牡蛎壳,使得牡蛎壳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为斜角为30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
所述木桩墙的高度高于设计宜林地标高50公分;
所述木桩墙内牡蛎壳密实堆积,孔隙率为自然孔隙;
所述牡蛎壳的尺寸大小为壳长9-15公分;
所述淤泥中不含有油污;
向淤泥中添加营养土;所述淤泥中营养土的添加量为淤泥表层30公分体积的1%;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30份、有机肥30份、木糠20份。
在红树林苗种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牡蛎壳,所述牡蛎壳的铺展厚度为8-10cm。
实施例3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隔绝外海与滩涂,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在淤泥上种植红树林。
其中,所述牡蛎壳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的间距为20公分,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牡蛎壳,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朝海滩和堤岸,另一面朝外海;
在所述朝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袋装牡蛎壳,使得牡蛎壳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为斜角为45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
所述木桩墙的高度高于设计宜林地标高40公分;
所述木桩墙内牡蛎壳密实堆积,孔隙率为自然孔隙;
所述牡蛎壳的尺寸大小为壳长9-15公分;
所述淤泥中不含有油污;
向淤泥中添加营养土;所述淤泥中营养土的添加量为淤泥表层30公分体积的5%;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50份、有机肥10份、木糠15份。
在红树林苗种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牡蛎壳,所述牡蛎壳的铺展厚度为8-10cm。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石块替换牡蛎壳,其它操作不变。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石块堆积成石块墙;利用石块墙隔绝外海与滩涂,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石块墙之间填充淤泥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在淤泥上种植红树林。
其中,所述石块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的间距为15公分,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石块,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朝海滩和堤岸,另一面朝外海;
在所述朝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袋装石块,使得石块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石块,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石块墙为斜角为45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石块墙;
所述木桩墙的高度高于设计宜林地标高30公分;
所述木桩墙内石块密实堆积,孔隙率为自然孔隙;
所述石块的尺寸大小为9-15公分;
所述淤泥中不含有油污;
向淤泥中添加营养土;所述淤泥中营养土的添加量为淤泥表层30公分体积的3%;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60份、有机肥30份、木糠10份。
在红树林苗种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石块,所述石块的铺展厚度为8-10cm。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砂包替换牡蛎壳,其它操作不变。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砂包堆积成砂包墙;利用砂包墙隔绝外海与滩涂,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砂包墙之间填充淤泥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在淤泥上种植红树林。
其中,所述砂包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的间距为15公分,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砂包,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朝海滩和堤岸,另一面朝外海;
在所述朝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砂包,使得砂包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砂包墙,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砂包为斜角为45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砂包墙;
所述木桩墙的高度高于设计宜林地标高30公分;
所述木桩墙内砂包密实堆积,孔隙率为自然孔隙;
所述砂包的尺寸大小为10公分;
所述淤泥中不含有油污;
向淤泥中添加营养土;所述淤泥中营养土的添加量为淤泥表层30公分体积的3%;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60份、有机肥30份、木糠10份。
在红树林苗种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砂包,所述砂包的铺展厚度为8-10cm。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营养土的种类不同,其它操作不变。
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60份、有机肥30份、稻壳粉10份。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营养土的种类不同,其它操作不变。
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鱼骨粉60份、有机肥30份、木糠10份。
效果例
1、红树林成活率及成林情况
在福建省东山县后林村码头进行红树林宜林地构建试验,红树林宜林地构建后进行红树林种植,种植红树林品种为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四种,每种品种单独划片种植,各种植1亩,种植密度均为800株/亩,红树林种植后,根据种植量和保存量,计算移植1月后的平均保存率和移植1年后的平均保存率(保存率=保存量/种植量*100%);并按照机械布点法,计算1年后平均林子郁闭度。结果见表1。
表1红树成活及成林情况
试验组 1月的保存率(%) 1年的保存率(%) 林子郁闭度(%)
实施例1 98 91 0.70
实施例2 98 90 0.51
实施例3 99 92 0.62
对比例1 83 66 0.37
对比例2 75 58 0.32
对比例3 92 83 0.45
对比例4 88 76 0.41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红树林的成活率,1年后能基本成林,种植效果好,成功构建红树林宜林地。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其中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造滩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形成宜林地,在宜林地上种植红树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壳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牡蛎壳,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靠近海滩和堤岸,另一面靠近外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靠近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牡蛎壳,使得牡蛎壳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为斜角为30-45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使用袋装牡蛎壳堆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桩墙的高度高于设计宜林地标高30-50公分;所述两面木桩墙的间距为15-25公分;所述牡蛎壳的尺寸大小为壳长9-15公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桩墙内牡蛎壳密实堆积,孔隙率为自然孔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表层30公分还包括添加营养土;所述淤泥中营养土的添加量为淤泥表层30公分体积的1-5%;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有机肥、木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体积份数计,所述营养土的组成包括:蘑菇肥30-60份、有机肥10-30份、木糠10-20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还包括在红树林苗种植后,在淤泥表面铺展牡蛎壳用于固定红树林及消除海浪对淤泥的洗刷,所述牡蛎壳的铺展厚度为8-10cm。
CN202110578574.7A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Active CN113179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8574.7A CN113179847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8574.7A CN113179847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9847A true CN113179847A (zh) 2021-07-30
CN113179847B CN113179847B (zh) 2023-01-17

Family

ID=76985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8574.7A Active CN113179847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984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9680A (zh) * 2022-07-15 2022-09-30 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海岸线景观修复方法及系统
CN115125911A (zh) * 2022-07-22 2022-09-30 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海岸线景观的保护方法及保护海岸线景观的生态堤岸
CN115812508A (zh) * 2022-12-26 2023-03-21 河海大学 一种红树林和牡蛎礁间作的种植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9839A (ja) * 1998-03-20 1999-10-05 Kajima Corp 干潟造成台付き護岸
WO2015175975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Coastal Environ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acilitating formation of a vertical oyster reef and shoreline rehabilitation with induced oyster reef barrier and lagoon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205124717U (zh) * 2015-11-12 2016-04-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人工牡蛎组合礁体
CN10661270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沙滩综合防护体系及沙滩生态恢复方法
CN107810823A (zh) * 2017-11-13 2018-03-20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在沙砾滩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CN208088230U (zh) * 2018-03-27 2018-11-13 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装蚵壳挡墙
CN110915518A (zh) * 2019-12-09 2020-03-27 北部湾大学 一种在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
CN111052974A (zh) * 2019-12-20 2020-04-24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CN111206538A (zh) * 2020-01-15 2020-05-29 浙江大学 一种红树林与潜堤耦合的生态防波堤
CN111636373A (zh) * 2020-07-08 2020-09-08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牡蛎礁排、海堤堤脚防护装置及堤脚防护方法
CN112376496A (zh) * 2020-11-17 2021-02-19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通过建设堤脚潜坝快速创建或修复红树林的方法
CN112790059A (zh) * 2020-12-31 2021-05-14 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9839A (ja) * 1998-03-20 1999-10-05 Kajima Corp 干潟造成台付き護岸
WO2015175975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Coastal Environ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acilitating formation of a vertical oyster reef and shoreline rehabilitation with induced oyster reef barrier and lagoon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205124717U (zh) * 2015-11-12 2016-04-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人工牡蛎组合礁体
CN10661270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沙滩综合防护体系及沙滩生态恢复方法
CN107810823A (zh) * 2017-11-13 2018-03-20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在沙砾滩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CN208088230U (zh) * 2018-03-27 2018-11-13 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装蚵壳挡墙
CN110915518A (zh) * 2019-12-09 2020-03-27 北部湾大学 一种在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
CN111052974A (zh) * 2019-12-20 2020-04-24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CN111206538A (zh) * 2020-01-15 2020-05-29 浙江大学 一种红树林与潜堤耦合的生态防波堤
CN111636373A (zh) * 2020-07-08 2020-09-08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牡蛎礁排、海堤堤脚防护装置及堤脚防护方法
CN112376496A (zh) * 2020-11-17 2021-02-19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通过建设堤脚潜坝快速创建或修复红树林的方法
CN112790059A (zh) * 2020-12-31 2021-05-14 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9680A (zh) * 2022-07-15 2022-09-30 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海岸线景观修复方法及系统
CN115125911A (zh) * 2022-07-22 2022-09-30 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海岸线景观的保护方法及保护海岸线景观的生态堤岸
CN115812508A (zh) * 2022-12-26 2023-03-21 河海大学 一种红树林和牡蛎礁间作的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9847B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9847B (zh)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CN100398753C (zh)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CN212956378U (zh) 一种潮间带生态护岸结构
CN105210777B (zh) 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Safak et al. Coupling breakwalls with oyster restoration structures enhances living shoreline performance along energetic shorelines
WO2020220671A1 (zh) 一种海岸岩滩的红树造林方法与结构
CN102838388A (zh) 一种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
CN110790386A (zh) 浅水型湖泊底泥受污染湖泊陡立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11719493A (zh) 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植物蜂巢生态护岸结构及方法
CN107211692A (zh) 一种大堤以外快速恢复边滩湿地的方法
CN101949143B (zh) 水道、河道两侧边坡柔性防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1545253A (zh) 驳岸护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CN112359775A (zh) 一种消减波浪和减少沙滩泥化的生态带构建方法
CN205933403U (zh) 适于河流及湖泊滨水带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的护岸结构
CN102277857A (zh) 一种应用新型防浪护坡块进行护坡的方法
CN106219758A (zh) 适于河流及湖泊滨水带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的护岸结构
CN111527916A (zh) 一种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CN114215003B (zh) 一种入海口地区景观地形营造时水土涵养生态系统的施工方法
Myszewski et al. Living shorelines in the southeast: Research and data gaps
CN113216073B (zh) 一种沿海湿地构建和围填海生态修复方法
CN115231779A (zh) 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
CN109566395B (zh) 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CN103109660B (zh) 混水区潮间带堤岸上的生态构建方法
CN111945664A (zh) 一种护坡生态砂袋结构及防波堤及其施工方法
JP6583732B2 (ja) 保存可能な海草類播種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