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5865U -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5865U
CN209555865U CN201821839238.3U CN201821839238U CN209555865U CN 209555865 U CN209555865 U CN 209555865U CN 201821839238 U CN201821839238 U CN 201821839238U CN 209555865 U CN209555865 U CN 209555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ke
sea wall
invisible
buffer strip
multi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92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张天扬
郭文俊
常勤
刘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8392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5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5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58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堤技术领域,尤其为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包括原海堤,所述原海堤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带,所述第二缓冲带的一侧设有无形堤,所述无形堤的一侧有内陆区,所述无形堤架设在内陆区的外缘处,所述内陆区异于无形堤的一侧设有城市区;原海堤的外侧增设有子堤,子堤能够阻止低潮时的海水以及对海浪进行消减,原海堤与子堤之间填充有第一缓冲带,第一缓冲带在高水位时被海水淹没,且第一缓冲带上可以种植多种植物作为生态缓冲带,在净化近岸海水的同时起到固沙作用,减弱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当海堤布置在北方时可以种植碱蓬,在海堤在南方布置时,由于其周期性被潮水淹没的特点,可以形成对红树林有利的种植区域,提升绿化面积。

Description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背景技术
海堤是用于抵御风暴以及海浪的基础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对自然的不断追求,目前的海堤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堤坝,堤和坝的总称,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例如要加紧修筑堤坝,以防水患。现代的水坝主要有两大类:土石坝和混凝土坝。近年来,大型坝堤都采用高科技的钢筋水泥建筑。
(1)、目前的海堤都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隔开,以防护为主,人们在观水时只能够看到一面墙体,实现受阻严重,观水效果极不理想;
(2)海堤高度不能满足越浪要求,海堤内侧经常受到海水影响,因此内陆植物存活率较低,针对目前的海堤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海堤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并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具有有效的阻止海浪侵蚀,同时提升观光效果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包括原海堤,所述原海堤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带,所述第二缓冲带的一侧设有无形堤,所述无形堤的一侧有内陆区,所述无形堤架设在内陆区的外缘处,所述内陆区异于无形堤的一侧设有城市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原海堤异于第二缓冲带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带,所述第一缓冲带的另一侧设有子堤,所述子堤的外侧与海水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原海堤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原海堤的上表面靠近第一缓冲带的一侧通过浇筑设有防护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子堤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子堤的上表面靠近海的一侧通过浇筑设有防护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形堤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无形堤的一侧表面向内陆区延伸并与内陆区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无形堤的另一侧向第二缓冲带延伸并与第二缓冲带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无形堤的上表面铺设有道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原海堤与子堤在防护墙的内侧均铺设有观光道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形堤、原海堤、子堤的墙顶标高比例为6.5:5: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原海堤的外侧增设有子堤,子堤能够阻止低潮时的海水以及打碎高潮时海浪,对海浪进行消减,原海堤与子堤之间填充有第一缓冲带,第一缓冲带在高水位时被海水淹没,且第一缓冲带上可以种植多种植物作为生态缓冲带,在净化近岸海水的同时起到固沙作用,减弱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当海堤布置在北方时可以种植碱蓬,在海堤在南方布置时,由于其周期性被潮水淹没的特点,可以形成对红树林有利的种植区域,提升绿化面积。
(2)无形堤与原海堤之间填充有第二缓冲带,海水在极端天气下才会侵入至此区域,因此将此区域作为滨海步道,供民众游憩观赏且地面采用透水形式,在海水入侵之后也能在水位落下孩子后下渗排回海中,不会对后方植物造成破坏,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子堤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无形堤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城市区;2、内陆区;3、无形堤;4、第二缓冲带;5、原海堤;6、第一缓冲带;7、子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包括原海堤5,原海堤5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带4,第二缓冲带4的一侧设有无形堤3,无形堤3的一侧有内陆区2,无形堤3架设在内陆区2的外缘处,内陆区2异于无形堤3的一侧设有城市区1,本实施方案中,无形堤3隐形化安装,减弱堤的视觉存在感,有效的提升海事安全工程与景观空间体验。
具体的,原海堤5异于第二缓冲带4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带6,第一缓冲带6的另一侧设有子堤7,子堤7的外侧与海水相接触,本实施例中子堤7阻止低潮时海水以及打碎海浪。
具体的,原海堤5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原海堤5的上表面靠近第一缓冲带6的一侧通过浇筑设有防护墙,本实施例中该防护墙防护市民的安全。
具体的,子堤7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子堤7的上表面靠近海的一侧通过浇筑设有防护墙,本实施例中防护墙避面市民在低潮观光时有海浪击打到市民身上,同时防护墙有效的提升市民的安全。
具体的,无形堤3为等腰梯形结构,无形堤3的一侧表面向内陆区2延伸并与内陆区2形成一体结构,无形堤3的另一侧向第二缓冲带4延伸并与第二缓冲带4形成一体结构,无形堤3的上表面铺设有道路,本实施例中该道路可以作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道路,同时减少城市内部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该市民在该道路上行走时观赏周围的风景,减少工作压力,舒缓市民心情。
具体的,原海堤5与子堤7在防护墙的内侧均铺设有观光道路,本实施例中观光道路便于市民的出行与观光体验,提升市民的舒适度。
具体的,无形堤3、原海堤5、子堤7的墙顶标高比例为6.5:5:4,本实施例中子堤7、原海堤5以及无形堤3的高度层层递进,能够逐步的对海浪进行防护,减少海浪的破坏力,同时多个海堤的高度过渡较为理想,使得人们观光时的视野不会感觉突兀,提升观光美感。
本实用新型中50年一遇洪水标准以及200年一遇洪水标准均采用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中制定的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中该海堤在使用过程中子堤7的高度较小,可以阻挡低潮时的海水以及削减海浪,原海堤5的高度用来抵御50年一遇洪水,第一缓冲带6在高潮水时被海水淹没,无形堤3的高度较高,满足200年一遇洪水标准,同时无形堤3做隐形处理,与后方场地相协调,形成景观、休憩等多种体验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包括原海堤(5),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海堤(5)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带(4),所述第二缓冲带(4)的一侧设有无形堤(3),所述无形堤(3)的一侧有内陆区(2),所述无形堤(3)架设在内陆区(2)的外缘处,所述内陆区(2)异于无形堤(3)的一侧设有城市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海堤(5)异于第二缓冲带(4)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带(6),所述第一缓冲带(6)的另一侧设有子堤(7),所述子堤(7)的外侧与海水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海堤(5)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原海堤(5)的上表面靠近第一缓冲带(6)的一侧通过浇筑设有防护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堤(7)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子堤(7)的上表面靠近海的一侧通过浇筑设有防护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形堤(3)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无形堤(3)的一侧表面向内陆区(2)延伸并与内陆区(2)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无形堤(3)的另一侧向第二缓冲带(4)延伸并与第二缓冲带(4)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无形堤(3)的上表面铺设有道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海堤(5)与子堤(7)在防护墙的内侧均铺设有观光道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形堤(3)、原海堤(5)、子堤(7)的墙顶标高比例为6.5:5:4。
CN201821839238.3U 2018-11-08 2018-11-08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55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9238.3U CN209555865U (zh) 2018-11-08 2018-11-08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9238.3U CN209555865U (zh) 2018-11-08 2018-11-08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5865U true CN209555865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9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923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55865U (zh) 2018-11-08 2018-11-08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58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974A (zh) * 2019-12-20 2020-04-24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CN111206538A (zh) * 2020-01-15 2020-05-29 浙江大学 一种红树林与潜堤耦合的生态防波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974A (zh) * 2019-12-20 2020-04-24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CN111052974B (zh) * 2019-12-20 2022-04-15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礁石浅滩近自然红树林营造方法
CN111206538A (zh) * 2020-01-15 2020-05-29 浙江大学 一种红树林与潜堤耦合的生态防波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84289U (zh) 组合式河岸生态护坡结构
CN209555865U (zh) 多功能复合型景观海堤
CN212956378U (zh) 一种潮间带生态护岸结构
CN210630417U (zh) 一种适用于高风浪海湾的多功能生态海堤生态系统
CN208167654U (zh) 一种生态消浪型水利护坡结构
CN108867543A (zh) 一种生态型护岸海堤
Pilarczyk et 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n flood control in Vietnam
CN107059769A (zh) 一种利用红树林和珊瑚分层消浪的海岸防护结构
CN102286957B (zh) 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
CN211646242U (zh) 海岸防护结构
CN102277857A (zh) 一种应用新型防浪护坡块进行护坡的方法
CN205934839U (zh) 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
CN209873714U (zh) 城市山区河道护岸结构
CN114651672B (zh) 一种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和减灾空间系统
CN215329675U (zh) 一种海岸带防护堤坝
CN107119625B (zh) 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
CN21666400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边坡防护结构
CN201062353Y (zh) 组合式防浪拦沙堤
CN201785728U (zh) 具有防淤、减小堤头口门处横流的防沙堤
CN204690683U (zh) 一种生态壅水型护滩结构
CN208965502U (zh) 一种环保型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09260662U (zh) 一种嵌合勾连框格生态护岸结构
CN208533456U (zh) 一种河道环境绿化驳岸体系
CN209260664U (zh) 一种生态环保型棱锥护滩体及采用该护滩体的护滩结构
CN216864997U (zh) 一种多级消浪海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