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496A - 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以及电波屏蔽构造体 - Google Patents

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以及电波屏蔽构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496A
CN111052496A CN201780094257.XA CN201780094257A CN111052496A CN 111052496 A CN111052496 A CN 111052496A CN 201780094257 A CN201780094257 A CN 201780094257A CN 111052496 A CN111052496 A CN 111052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lens
transparent conductor
antenna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2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496B (zh
Inventor
丸山央
佐藤幸雄
萩原弘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Dengyo Kosa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Dengyo Kos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Dengyo Kos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Dengyo Kos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2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6Electromagnetic 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01Q15/141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5/14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flecting surfaces using insulating material for supporting the reflec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作为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天线构造体(1)具备:片材(11),具有作为透明导电体的一个例子的天线(12),透射可见光;定位构造体(60),用于从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100)的非可见侧对片材(11)进行定位;以及凸缘(50),用于从顶棚(100)的可见侧对片材(11)进行定位,在与定位构造体(60)对置的位置具有透镜部(30),透射可见光。

Description

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以及电波屏蔽构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于设备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以及电波屏蔽构造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涉及一种为了容易地嵌入镶有玻璃的面而具备具有收发RF信号的放射元件的阵列的透光性天线的透光性平板天线/组件,该组件具备透光性反射器,该反射器具有下壁和两个侧壁,各侧壁从下壁延伸,在该反射器的两侧壁之间保持放射元件的阵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258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具备可见光透射天线等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是以构造体透明且融入环境为目标而设计的。然而,在这样的构造体中,存在例如用于向透明导电体进行供电的连接部、例如与电缆的连接部等。因此,在顶棚等设备设置贯通孔等来固定构造体时,由于连接部等元件例如是不透明的,因此在使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与设备的姿态良好方面存在极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装配于设备时与不采用本技术的情况相比使从设备的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更良好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具有透明导电体,透射可见光;定位构造体,用于从设备的非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以及凸缘,用于从所述设备的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在与所述定位构造体对置的位置具有透镜部,透射可见光。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所具有的所述透镜部是凹透镜。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的凹透镜构成为:非可见侧包括凹面,可见侧包括沿着该凹面的阶梯状的面。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的凹透镜是菲涅耳透镜。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是在与所述基材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割的分割构造。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通过所述凸缘的所述分割构造而被分割,被分割的该透镜部将所述基材夹入并固定。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构造体具有:螺纹部,在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分割构造的分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割;以及紧固部,通过拧入该螺纹部而将该凸缘紧固于所述设备。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具有与所述定位构造体的数量对应的多个所述透镜部,且具有将多个该透镜部连接的连结部。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电部,所述供电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透明导电体进行供电的供电构件,在所述基材装配于所述设备时,所述供电部相对于该基材设于朝向该设备的非可见侧的位置。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与所述凸缘一体地形成,从该凸缘形成于与所述基材的装配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天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具有构成天线的透明导电体,透射可见光;定位构造体,用于从设备的非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以及凸缘,用于从所述设备的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在与所述定位构造体对置的位置具有透镜部,透射可见光。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电波屏蔽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具有构成电波屏蔽膜的透明导电体,透射可见光;定位构造体,用于从设备的非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以及凸缘,用于从所述设备的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在与所述定位构造体对置的位置具有透镜部,透射可见光。
发明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能在装配于设备时,与不采用本技术的情况相比使从设备的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能在装配于设备时,与不是凹透镜的情况相比使从设备的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更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能与不包括阶梯状的面的情况相比使从设备的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进一步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与不设为菲涅耳透镜的情况相比向可见侧突出的部分变少。
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与不采用分割构造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成本。
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能使设于可见侧的凸缘所实现的固定功能比不采用本构成的情况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明,能与不采用本构成的情况相比将形成有天线的基材更良好地装配于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8的发明,能通过具有多个定位构造体的构造体使从设备的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更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9的发明,从可见侧不易看到供电部,景观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发明,可获得位于可见侧的凸缘与在非可见侧延伸的供电部的一体性。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发明,能在装配于设备时,与不采用本技术的情况相比使从天线构造体的设备的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发明,能在装配于设备时,与不采用本技术的情况相比使从电波屏蔽构造体的设备的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的(a)是天线构造体的构成,图1的(b)是用于对在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装配有天线构造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表示天线构造体的详细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天线构造体卸下了定位构造体的螺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供电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凸缘、定位构造体的螺纹部以及螺母进行说明的构成图。图5的(a)表示凸缘,图5的(b)表示定位构造体的螺纹部,图5的(c)表示定位构造体的螺母。
图6是对凸缘中的透镜部的构成和透镜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a)是透镜部的构成,图6的(b)是对具备透镜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c)是对不具备透镜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通过使用透镜部而设于顶棚的贯通孔、供电部看起来小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天线构造体的变形例的图。图8的(a)是具备四个天线部的情况,图8的(b)是具备一个天线部的情况,图8的(c)是天线部的大小不同的情况。
图9是表示应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的(a)是天线构造体的构成,图9的(b)是用于对在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装配有天线构造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凸缘中的透镜部的构成和透镜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a)是透镜部的构成,图10的(b)是对具备透镜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c)是对不具备透镜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应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屏蔽构造体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1的(a)是电波屏蔽构造体的构成,图11的(b)是用于对在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装配有电波屏蔽构造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作为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的一个例子,对透明导电体为透明天线的天线构造体1进行说明。如后述那样,透明导电体也可以为透明天线以外。
(天线构造体)
使用图1~图6,对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的(a)是天线构造体1的构成,图1的(b)是用于对在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100装配有天线构造体1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2是表示天线构造体1的详细构成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天线构造体1卸下了定位构造体60的螺母71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4是用于对供电部20进行说明的图。而且,图5是用于对凸缘50、定位构造体60的螺纹部61以及螺母71进行说明的构成图。图5的(a)表示凸缘50,图5的(b)表示定位构造体60的螺纹部61,图5的(c)表示定位构造体60的螺母71。进而,图6是对凸缘50中的透镜部30的构成和透镜部30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a)是透镜部30的构成,图6的(b)是对具备透镜部30的情况(w30)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c)是对不具备透镜部30的情况(w/o 30)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1的(a)、图1的(b)、图2以及图3中,X方向是在例如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100的面的下方立起的薄膜11的、沿着顶棚100的表面的延伸方向,Y方向是沿着顶棚100的表面的、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外,Z方向是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朝向顶棚100的非可见侧(上方)的方向。
如图1的(a)所示,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具备:天线部10,形成有高频电路,例如作为柔性印刷电路板之一;以及供电部20,连接有作为用于对天线部10进行供电的供电构件之一的同轴电缆40。并且,天线构造体1具备用于将天线部10、供电部20定位于顶棚100等设备的凸缘50和定位构造体60。如后述那样,供电部20设于定位构造体60的内部。并且,凸缘50具备与定位构造体60对置地设于可见侧的透镜部30。透镜部30在从可见侧观察的情况下使供电部20等不易被看到。并且,凸缘50(包括透镜部30)由透明构件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a)中,对于透镜部30而言,以在图1的(a)中能看到的部分的天线部10为对称面的构造体构成于天线部10的背面侧。就是说,透镜部30通过天线部10而被分割。需要说明的是,天线部10由可见光透射构件构成,因此透镜部30整体成为凹透镜。
并且,天线构造体1在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后述的图6的(b)、图6的(c)的贯通孔110)处通过可见侧的凸缘50和非可见侧的定位构造体60装配于顶棚100。
如图1的(b)所示,当从作为顶棚100的下方(居住空间)的可见侧眺望装配于顶棚100的天线构造体1时,能看到天线部10和凸缘50的可见侧的部分。并且,即使眺望贯通孔110的部分,由于由透明构件构成的透镜部30,也不易看到贯通孔110的部分。如此,通过将从用户能看到的露出部分的构造物全部设为透明,并且在凸缘50设置透镜部30,能使天线构造体1融入环境。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天线部10〕
如图2所示,天线部10能构成为薄膜天线,例如以由PET(Poly 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透射可见光的透光性高的透明的树脂制原材料形成的薄膜11为基材。并且,在该薄膜11形成有以透光性变高的方式选定了导电件(透明导电体)的材料和/或以透光性变高的方式进行了导电件(透明导电体)的配置的天线12。天线12例如具备:双频共用天线12a,共用800MHz频带和2.1GHz频带的双频;以及天线GND部12b,连接于地线(GND)。
在天线构造体1中设有两组天线12,与将多个天线12组合来提高数据收发的吞吐量的MIMO(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应。并且,与各个天线12对应地设有供电部20,在图2所示的天线构造体1的例子中,形成有两组天线12和供电部20。
〔凸缘50〕
凸缘50是将两组天线12相连的以天线部10的延伸方向(图的X方向)为长尺寸方向的长条状的构造物。该凸缘50具有在与作为基材的天线部10的薄膜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图的Y方向)上分割的分割构造,具有从设备(例如顶棚100)的可见侧(例如顶棚100的下侧)对薄膜11进行定位的功能。就是说,两个(一对)凸缘50从顶棚100等设备的可见侧对天线部10进行定位。并且,凸缘50由透射可见光、即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的树脂构件(可见光透射构件)形成。既可以采用适合顶棚100等设备的颜色而带有色彩的可见光透射构件,也可以采用适合设备的颜色、花纹而带有色彩、花纹的可见光透射构件,但为了提高与其他构件的互换性,更优选由无色的可见光透射构件构成。通过这样由无色的可见光透射构件构成,不需要根据设置场所来选定构件。由此不需要制作多种构件,因此容易大量生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凸缘这一术语而言,除了用于各个凸缘50之外,还用于两个(一对)凸缘50的统称。需要说明的是,凸缘50也可以是在与作为基材的天线部10的薄膜1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割的分割构造。
两个(一对)凸缘50从顶棚100等设备的可见侧对天线部10进行定位。即,天线部10的薄膜11在两组天线12之间夹持于一对凸缘50(后述的对峙面51),两组天线12之间的薄膜11的姿势由凸缘50稳定地保持。如此,薄膜11夹持并固定于一对凸缘50,由此挠曲等被抑制。
在图5的(a)中,示出了各个凸缘50的构成。装配于设备的一对凸缘50为了减少零件件数而采用相同形状的凸缘。
如图5的(a)所示,凸缘50具有长条部52,在该长条部52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安装供电部20的安装构造,并且形成有包括用于构成透镜部30的两个半凹透镜(半凹透镜32、33)的半透镜部31。需要说明的是,半凹透镜32和半凹透镜33的各个端部连接。半透镜部31的与安装构造相接的面具有以包围安装构造的方式变得宽幅的面(宽幅面32a)。并且,半透镜部31的宽幅面32a构成为与长条部52的上表面52a成为同一面。即,换言之,凸缘50具有与供电部20的数量对应的多个安装构造和半透镜部31,作为将该多个安装构造和半透镜部31相连的连结部而具有长条部52。
两个凸缘50合在一起时对峙的对峙面51具备将天线部10的薄膜11夹入并固定的功能。对峙面51是长条部52、安装构造以及半透镜部31的侧面,在长条部52和半透镜部31的侧面供天线部10的薄膜11抵接。隔着薄膜11的对峙面51包括在可见侧(-Z方向)延伸的半透镜部31的侧面,因此薄膜11的姿势被稳定地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凸缘50的半透镜部31合在一起而构成透镜部30。
在凸缘50的长条部52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的供电部20的安装构造形成于朝向顶棚100(设备)的非可见侧(Z方向)延伸的位置,在比按压供电部20的按压面53进一步靠非可见侧具有凹部54、凸部55。并且,为了在按压面53处使用螺钉来按压供电基板(后述),在一方的按压面53的一端(可见侧(-Z方向))形成有螺钉紧固孔56,在另一方的按压面53形成有螺纹切削孔57。凹部54和凸部55通过之后的安装而与定位构造体60的螺纹部61嵌合。
在凸缘50的长条部52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的半透镜部31形成于朝向顶棚100(设备)的可见侧(-Z方向)延伸的位置,具备安装构造侧的半凹透镜32和远离安装构造的一侧的半凹透镜33。就是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半透镜部31构成的透镜部30由两个凹透镜(双重凹透镜)构成。并且,半凹透镜32与半凹透镜33之间呈中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半透镜部31所构成的透镜部30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透镜部这一术语而言,除了用于透镜部30之外,还用于半透镜部31。
凸缘50例如可以由聚碳酸酯、丙烯酸(acrylic)、苯乙烯(styrene)、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可见光透射构件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在此,凸缘50的长条部52、安装构造以及半透镜部31被一体成型,但也可以将安装构造构成为独立构件,并嵌入被一体成型的长条部52和半透镜部31。
〔定位构造体60〕
定位构造体60具有螺纹部61和作为紧固部的一个例子的螺母71。
如图3所示,定位构造体60在两组供电部20的每一个分别形成有通过两个螺纹部61覆盖从供电部20延伸的基板(后述)的圆筒状的外螺纹构造。并且,该圆筒状的外螺纹构造被设为朝向作为设备的非可见侧(Z方向)的顶棚背面立起。为了减少零件件数,组合使用的两个螺纹部61具有相同的形状,例如,分别通过四个小螺钉(vis)69固定。此外,由于对峙的两个螺纹部61具有互换性,因此,通过使两个螺纹部61反转,能组合形成外螺纹构造。由于两个螺纹部61被反转地嵌入,因此小螺钉69的紧固方向在左右(周向的对应的位置)成为相反方向。通常,当以一根零件制作圆筒状的外螺纹构造时,由于与模具的关系,需要一边对模进行扭转一边取出零件。然而,通过将圆筒状的外螺纹构造在与凸缘50的分割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纵向分割,能减轻成型所需的工作量。需要说明的是,外螺纹构造也可以在与凸缘50的分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纵向分割。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螺纹部61与由可见光透射构件形成的凸缘50不同,由不透射可见光的不透明树脂等不透明构件形成。通过使用不透明构件来遮挡来自外部的光,不易看到由两个螺纹部61形成的外螺纹构造的内部。
在图5的(b)中示出了各个螺纹部61的构成。如图5的(b)所示,螺纹部61具有螺纹切削部62、平面部63以及从平面部63延伸的嵌合部64。此外,具有用于将被分割的外螺纹构造组装并固定的螺纹切削65和螺纹孔66。而且,具有用于供同轴电缆40穿过并固定的电缆引导槽67。
螺纹切削部62具有双螺纹构造。双螺纹是使形成螺纹牙的螺旋部存在两列,且螺纹旋转一周而移动间距的两倍量的螺纹。当采用单螺纹构造时,在将外螺纹构造分割为两个的情况下,彼此的间距会偏移,因此,即使将共同的分割零件合在一起,螺纹的峰与峰、谷与谷也不一致,作为分割零件无法采用共同的零件。然而,通过采用双螺纹构造,能设为左右对称,即使在将共同的螺纹部61合在一起而采用外螺纹构造的情况下,也能使两个螺纹牙的一个连续,能实现作为外螺纹构造的功能。此外,由于能通过一个模具来制作螺纹部61,因此,能抑制模费用的产生,并且也能以高生产率进行生产。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螺纹部61中形成有两个螺纹的一部分不具有双螺纹构造的平面部63。通过将螺纹切削部62之间设为平面,来简化形成螺纹部61时使用的模具。即,当将螺纹切削部62形成至分割部分时,此分割部分的螺纹的端部变得陡峭,若要形成该端部,则脱模的模变得复杂。因此,通过设置平面部63,避免了模具的复杂化。此外,也能在平面部63装配制品的名牌。此外,螺纹部61在与平面部63连续的位置设有嵌合部64。在图5的(b)中示出了凸形状,而如图3所示,与凸形状嵌合的对方侧为凹形状。由此,能在嵌合时消除向长尺寸方向的偏移,能利用螺母71顺畅地进行紧固。需要说明的是,该平面部63不一定需要为平面,例如也可以为曲面。
定位构造体60的螺母71从非可见侧被拧入并紧固于由两个螺纹部61形成的外螺纹构造,由此从顶棚100的背面侧(非可见侧)对天线构造体1进行固定。如图2和图5的(c)所示,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母71具有:小外径部72,在内侧具有内螺纹76;大外径部73,内部77呈袋状;以及圆环状的底面74,形成于大外径部73的端部。在小外径部72与大外径部73之间设有肋75。在对螺母71进行紧固时,用户将手指放在肋75上,由此紧固变得容易。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螺母71与由可见光透射构件形成的凸缘50不同,由不易透射可见光的不透明树脂等不透明构件形成。
在此,在通常的螺钉和螺母的构造中,只能紧固至进行了螺纹切削的部分。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螺母71中,通过将内部77设为袋状,螺母71的底面74能紧固至被压接到顶棚100等设备的背面,因此也能可靠地固定于厚度薄的顶棚板等。此时,供电部20被呈袋状的内部77蒙盖。覆盖该供电部20的螺母71的内部77呈袋状,由此例如来自作为顶棚100的背面侧的非可见侧的光不易泄漏至顶棚100的可见侧。
〔供电部20〕
接着,对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部20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多个供电部20,该多个供电部20从多个天线12的各个天线12延伸,连接有作为用于对该各个天线12进行供电的供电构件的同轴电缆40。
如图4所示,各个供电部20具有连接有同轴电缆40的供电基板21,通过凸缘50的按压面53将天线部10的接点13按压至供电基板21。供电基板21例如在FR-4(FlameRetardant-4:阻燃剂-4)、CEM-3(Composite epoxy material-3:复合环氧材料-3)等玻璃环氧(garaepo)原材料的基板上且与天线部10的接点13对峙的面,例如通过铜而形成图案。该供电基板21在中央形成有供电基板天线供电部21a,在供电基板天线供电部21a的周围形成有与供电基板天线供电部21a绝缘的供电基板GND部21b。并且,设于供电基板21上的中央的供电基板天线供电部21a与同轴电缆40的芯线41被软钎焊接合,供电基板21上的供电基板GND部21b与同轴电缆40的外导体42被软钎焊接合。
在供电部20的组装中,使软钎焊有同轴电缆40的供电基板21的供电基板天线供电部21a和供电基板GND部21b与天线部10的接点13对峙,通过两个凸缘50进行压接。并且,通过使螺钉58穿过一方的凸缘50的螺钉紧固孔56,并拧入另一方的凸缘50的螺纹切削孔57,将供电基板21和天线部10夹入两个凸缘50。此时,对于天线部10而言,不只是接点13,薄膜11的上端部区域11a也被夹在两个凸缘50之间,作为天线部10的基材的薄膜11的姿势被良好地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凸缘50重合的长条部52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使螺钉58穿过的方向为反向。
此外,通过采用这样通过两个凸缘50来压接供电基板21的构造,不需要另行进行压接的构件,就能按压供电基板21和天线部10的接点13而可靠地连接。并且,供电部20配置于比天线部10靠非可见侧。
〔透镜部30〕
图6的(a)示出凸缘50中的半透镜部31的侧面。就是说,示出两个(一对)凸缘50被合在一起的半透镜部31的对峙面51。并且,如图1的(a)、图1的(b)所示,凸缘50的半透镜部31在使两个(一对)凸缘50合在一起时成为以该对峙面51为剖面的旋转体而构成透镜部30。
如上所述,半透镜部31具备两个半凹透镜(半凹透镜32、半凹透镜33)。并且,两个半凹透镜(半凹透镜32、半凹透镜33)之间为空腔。
半凹透镜32是一方的面(Z方向)平坦,且另一方的面(-Z方向)呈凹状的平凹透镜。另一方面,半凹透镜33是两面呈凹状的双凹透镜。就是说,半凹透镜33在中央具有凹面(α),其周围由呈阶梯状的一方的面(β)和具有凹面(γ)的另一方的面构成。如图6的(a)的左侧所示,该阶梯状的面(β)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将虚线所示的平坦面(δ)用预先设定的间隔的同心圆的圆筒进行分割,并沿着作为另一方的面的凹面(γ)向凹面(γ)接近(offset:偏移)。通过这样将平坦面(δ)如面(β)那样设为阶梯状,厚度(树脂的厚度)不会较大地不同。由此,通过注塑成型等来形成凸缘50变得容易。此外,当经由厚度较大地不同的部分进行观察时,图像会产生失真,但通过使厚度较大地不同,会减少图像的失真。而且,即使从倾斜方向眺望,也能不受透镜的边缘的影响地观察到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当在阶梯状的面(β)的角的部分设置圆角时,此部分作为凸透镜发挥作用,恐怕会损害作为凹透镜的功能。就是说,阶梯状的面(β)由X方向的面和Z方向的面构成为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缘50的长条部52的厚度(对峙面51的宽度)设为约3mm。当该厚度过厚时,透射性降低,当该厚度过薄时,无法稳定地对薄膜11进行固定。通过适当地设定该厚度,能保持透射性,并且稳定地对薄膜11进行固定。因此,以半透镜部31的厚度也为约3mm的方式设置阶梯状的面(β)。
在图6的(b)、图6的(c)中示出为了装配天线构造体1而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左侧)和在贯通孔110装配有天线构造体1的状态(右侧)。如图6的(b)所示,通过经由具备透镜部30的凸缘50(w 30)观察顶棚100,为了装配天线构造体1而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和设于贯通孔110内的供电部20看起来小。相对于此,如图6的(c)所示,在不具备透镜部30的情况下,以原本的大小看到贯通孔110和供电部20。如此,通过凸缘50具备透镜部30,在从可见侧观察的情况下,不易看到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此外,通过将供电部20配置于贯通孔110的内部,从可见侧看不到贯通孔110,并且也看不到供电部20。
如上所述,通过与螺纹部61同样地在螺母71使用不透明构件,对来自外部(例如来自顶棚100的背面侧)的光的透射进行抑制(或遮挡),从而光不会泄露至天线部10侧(例如顶棚100的表面侧),不易看到包含于螺母71的内部77的构造物。通过这样设置,能使从可见侧看到的视觉外观更良好。
图7是对通过使用透镜部30而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供电部20看起来小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在顶棚100设有贯通孔110。并且,凹透镜200设于比顶棚100靠可见侧(-Z方向)的与贯通孔110对置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凹透镜200是等价地表示透镜部30的凹透镜。并且,从可见侧(-Z方向)经由凹透镜200来眺望该贯通孔110。在此,贯通孔110的直径在横穿顶棚100的方向(Z方向)上是相同的。就是说,贯通孔110的直径从可见侧(端部110a)至非可见侧(端部110b)是相同的。就是说,贯通孔110的侧面110c呈圆筒状。
在此,凹透镜200的焦点F位于比顶棚100靠可见侧(-Z方向侧)。于是,贯通孔110的可见侧的端部110a的虚像110a′形成于焦点F与中心O之间。并且,贯通孔110的非可见侧的端部110b的虚像110b′形成于虚像110a′与焦点F之间。并且,虚像110a′比虚像110b′大。就是说,当经由凹透镜200观察贯通孔110时,非可见侧的直径(虚像110b′)比可见侧的直径(虚像110a′)看起来更小。就是说,在虚像110a′与虚像110b′之间,能看到贯通孔110的侧面110c。就是说,贯通孔110看起来呈圆锥状。
由此,以从可见侧不易看到贯通孔110的可见侧的端部110a的图像的方式设定凹透镜200的焦点F和凹透镜200的位置即可。如果这样设置,则在贯通孔110和设于贯通孔110的内部的供电部20的部分,顶棚100的颜色和花纹看起来变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贯通孔110的内部未设置供电部20等的情况下,即可以看到贯通孔110的侧面的情况下,不易看到贯通孔110的非可见侧的端部110b即可。
此外,凹透镜200位于比顶棚100靠可见侧(-Z方向),但也可以将凹透镜200设于贯通孔110的内部。在可以看到贯通孔110的侧面的情况下是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当将凹透镜200设于比顶棚100靠可见侧(-Z方向)时,能取得凹透镜200的中心O与贯通孔110之间的距离,作为凹透镜发挥作用的凹透镜200的面积变大,凹透镜200的设计变得容易。
在上述内容中,以凹透镜200的焦点F位于比顶棚100靠可见侧(-Z方向)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凹透镜200的焦点F也可以位于比顶棚100靠非可见侧(Z方向),也可以位于顶棚100的剖面(表面与背面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凹透镜200是透镜部30的等价凹透镜。凹透镜200可以由分别由半凹透镜32、33构成的两个凹透镜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凹透镜、三个以上凹透镜构成。
〔定位构造体60的组装〕
如使用上述的图4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凸缘50对供电部20进行组装后,使用图5的(b)所示的螺纹部61,组装如图3所示的构造体。更具体而言,在与隔着薄膜11使两个凸缘50重合的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压接一方的螺纹部61,并压接在Z方向上使上下方向反转的另一方的螺纹部61。虽然未图示,但在螺纹部61的内部,与凸缘50的凹部54和凸部55匹配地形成有切口。并且,一方的螺纹部61的嵌合部64的凸形状与另一方的螺纹部61的嵌合部64的凹形状啮合,如图3所示被进行组装。通过螺纹部61的内部的切口以及凸缘50的凹部54和凸部55,凸缘50和螺纹部61的位置被唯一地决定并组合。此时,同轴电缆40被引导至图5的(b)所示的电缆引导槽67。之后,将各四根小螺钉69在Y方向上改变方向地插入并紧固于一个供电部20,由此定位构造体60的螺纹部61、天线部10、供电部20以及同轴电缆40与凸缘50被一体地构成(一体化),形成为如图3所示的一个构造物。
〔向顶棚100的装配〕
作为例子对在顶棚100装配天线构造体1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顶棚100开孔有供凸缘50的安装构造(按压面53、凹部54、凸部55)以及定位构造体60的螺纹部61穿过,并且不供凸缘50的半透镜部31的宽幅面32a穿过这一尺寸范围的贯通孔110。
并且,图3所示的构造物的同轴电缆40和定位构造体60的螺纹部61从可见侧穿过贯通孔110。并且,在顶棚100的上方(顶棚背面),螺母71被拧入螺纹部61,螺母71的底面74(参照图5的(c))被压接并紧固于顶棚100的背面。由此,凸缘50的长条部52的上表面52a和透镜部30的宽幅面32a从顶棚100的可见侧与顶棚100抵接,螺母71的底面74从顶棚100的非可见侧被压接,天线部10被固定于顶棚100。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从顶棚100的可见侧仅出现构成天线构造体1的天线部10和凸缘50(凸缘50的长条部52和半透镜部31),除此以外的构造体未出现在表面。作为天线部10的基材的薄膜11使用可见光的透射性高的透明原材料,天线12由透明导电体形成以使可见光的透射性变高,天线部10整体的透光性高。进而,在可见侧出现的凸缘50由透射可见光、即具有透光性的可见光透射构件形成。此外,螺母71如上所述为非透射性的构件,螺母71的内部77呈袋状,因此会抑制光从顶棚100的非可见侧泄漏至可见侧。如此,从用户能看到的露出部分的构造物全部是透明的,并且为了装配天线构造体1而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供电部20由于凸缘50的透镜部30而不易看到。由此,能使天线构造体1融入环境。
通过采用两个(一对)凸缘50,并且由两个半凹透镜32、33构成半透镜部31而形成中空,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凸缘50时所需的模为将凸缘50夹入的两个(上下模)即可。由此,凸缘50的制造变得容易。
〔变形例〕
图8是表示天线构造体1的变形例的图。图8的(a)是具备四个天线部10的情况,图8的(b)是具备一个天线部10的情况,图8的(c)是天线部10的大小不同的情况。
对于图8的(a)所示的天线构造体2而言,在天线部10设有四个天线12,定位构造体60的螺纹部61和螺母71也具备四个。作为图5的(a)的变形,凸缘50具备四个透镜部30和将它们之间连接的长条部52。如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天线12的个数不仅为两个,也能将四个、六个等多个天线12形成于一个构造体。并且,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在凸缘50使用可见光透射构件,从顶棚100的可见侧能看到的物件设为透射可见光,由此,即使在顶棚100装配有天线构造体2的情况下,也能使其融入环境。此外,即使在四个、六个等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包括凸缘50的长条部52的侧面的对峙面51将天线部10的薄膜11夹入,并以拉伸的状态保持薄膜1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两个与两个天线12对应的凸缘50。
对于图8的(b)所示的天线构造体3而言,形成于一个构造体的天线12的个数为一个。如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天线12的个数不设为多个,使用单个天线12以及螺纹部61和螺母71为单个的定位构造体60。并且,凸缘50具备一个透镜部30。需要说明的是,凸缘50不具备长条部52。在该情况下,也在凸缘50使用可见光透射构件,由此,即使在顶棚100装配有天线构造体3的情况下,也能减轻伴随着构造体的装配而用户可能产生的不协调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在此所示的凸缘50应用于具有多个天线12的天线构造体1。在该情况下,对每个天线12设置具备透镜部30的凸缘50。通过这样设置,不需要设置与使用的天线12的个数对应的凸缘50。
图8的(c)所示的天线构造体4具有以下特征:通过多个天线12中的相邻的两个天线12而形成的距离d比图1所示的天线构造体1短。例如,天线12的中心的间距在天线构造体1中为约200mm,但天线12的中心的间距(距离d)在天线构造体4中短至约70mm。在此,也在凸缘50采用可见光透射构件,降低从顶棚100的可见侧的视觉确认性,减轻对环境的不协调感。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两个半凹透镜(半凹透镜32、33)构成的透镜部3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具备作为凹透镜发挥功能的菲涅耳透镜的透镜部(后述的图9的(a)、图9的(b)所示的透镜部35)。
图9是表示应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5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的(a)是天线构造体5的构成,图9的(b)是用于对在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100装配有天线构造体5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9的(a)所示,应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5与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同样地具备:天线部10,形成有高频电路;以及供电部20,连接有用于对天线部10进行供电的同轴电缆40。并且,天线构造体5具备用于将天线部10、供电部20定位于顶棚100等设备的凸缘50和定位构造体60。凸缘50具备由作为凹透镜发挥功能的菲涅耳透镜构成的透镜部35。凸缘50由可见光透射构件构成。并且,天线构造体5通过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参照图10的(b)、图10的(c)的贯通孔110)装配于顶棚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的(a)中,对于透镜部35而言,相对于在图9的(a)中能看到的部分,以天线部10为对称面的构造体构成于天线部10的背面侧。就是说,透镜部35通过天线部10而被分割。需要说明的是,天线部10由可见光透射构件构成,因此透镜部35整体成为作为凹透镜发挥功能的菲涅耳透镜。
天线部10、供电部2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外,除了透镜部(图9的(a)所示的透镜部35)之外的凸缘50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此,对于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并且,如图9的(b)所示,当从作为顶棚100的下方(居住空间)的可见侧眺望装配于顶棚100的天线构造体5时,仅能看到天线部10和凸缘50的可见侧部分。并且,即使经由由可见光透射构件构成的凸缘50眺望贯通孔110的部分,由于设于凸缘50的透镜部35,也不易看到贯通孔110的部分。如此,通过将从用户能看到的露出部分的构造物全部设为透明,能使天线构造体5融入环境。
以下,对天线构造体5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不同的凸缘50的透镜部35进行说明。
如图9的(a)所示,在将两组天线12相连的以天线部10的延伸方向(图的X方向)为长尺寸方向的长条状的构造物即凸缘50的两端部设有两个透镜部35。并且,透镜部35在可见侧设有作为菲涅耳透镜发挥功能的槽。并且,透镜部35的可见侧的表面(将菲涅耳透镜的槽的顶部连接的面)与凸缘50的长条部52的上表面52a成为同一面。
〔透镜部35〕
图10是对凸缘50中的透镜部35的构成和透镜部35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a)是透镜部35的构成,图10的(b)是对具备透镜部35的情况(w35)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c)是对不具备透镜部35的情况(w/o 35)进行说明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的(c)与图6的(c)相同。
图10的(a)示出凸缘50中的半透镜部36的侧面。就是说,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天线构造体5具备两个(一对)凸缘50。并且,各个凸缘50具备半透镜部36。半透镜部36被合在一起而构成透镜部35。就是说,图10的(a)示出两个(一对)凸缘50被合在一起的半透镜部36的对峙面51。并且,凸缘50的透镜部35构成为:在使两个(一对)凸缘50合在一起时,成为以该对峙面51为剖面的旋转体。
并且,透镜部35在可见侧(-Z方向)设有用于作为菲涅耳透镜发挥功能的槽。该槽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将一方的面为平坦、另一方的面为凹状的凹透镜在厚度方向上以等间隔的剖切面进行剖切,以成为预先设定的厚度的方式使凹状的表面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凹透镜的形状可以根据焦距等任意地设定。此外,用于作为菲涅耳透镜发挥功能的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将上述的凹透镜以成为等间隔的同心圆的圆筒为剖切面进行剖切,以成为预先设定的厚度的方式使凹状的表面位移。此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若使作为菲涅耳透镜发挥功能的槽细至无法通过目视进行识别的程度,则能使天线构造体5更加融入环境。
在图10的(b)、图10的(c)中,示出为了装配天线构造体5而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左侧)和在贯通孔110装配有凸缘50的状态(右侧)。如图10的(b)所示,通过经由透镜部35观察顶棚100,为了装配天线构造体5而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和设于贯通孔110内的供电部20看起来小。相对于此,如图10的(c)所示,在不具备透镜部35的情况下,以原本的大小看到贯通孔110。如此,通过凸缘50具备透镜部35,在从可见侧观察的情况下,不易看到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110。此外,通过将供电部20配置于贯通孔110的内部,从可见侧不易看到贯通孔110,并且从可见侧也不易看到供电部20。
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8的(a)、图8的(b)以及图8的(c)所示的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透镜部35设为菲涅耳透镜,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凸缘50时所需的模需要三方向的模,即,除了需要将凸缘50夹入的两个模之外,还需要形成作为菲涅耳透镜发挥功能的槽的模。但是,通过使用设为菲涅耳透镜的透镜部3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部30相比,向可见侧突出的部分变小(变薄)。
此外,凸缘50的长条部52、安装构造以及透镜部35被一体成型,但也可以将安装构造构成为独立构件,并嵌入被一体成型的长条部52和透镜部35。此时,透镜部35可以将菲涅耳透镜设于可见侧和非可见侧这两侧,也可以不设于可见侧而设于非可见侧。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设为天线构造体进行了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设为电波屏蔽构造体。
图11是表示应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屏蔽构造体6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1的(a)是电波屏蔽构造体6的构成,图11的(b)是用于对在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100装配有电波屏蔽构造体6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1的(a)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中,天线部10被电波屏蔽部80置换。
如图11的(a)所示,应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屏蔽构造体6与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的天线部10同样地具备:电波屏蔽部80,例如作为柔性印刷电路板之一;以及供电部20,连接有作为用于对电波屏蔽部80进行供电的供电构件之一的同轴电缆40。并且,电波屏蔽构造体6具备用于将电波屏蔽部80、供电部20定位于顶棚100等设备的凸缘50和定位构造体60。凸缘50由透明构件构成。并且,电波屏蔽构造体6通过设于顶棚100的贯通孔(参照图6的(b)、图6的(c))装配于顶棚100。
由于供电部20和凸缘5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并且,如图11的(b)所示,当从作为顶棚100的下方(居住空间)的可见侧眺望装配于顶棚100的电波屏蔽构造体6时,仅能看到电波屏蔽部80和凸缘50的可见侧部分。而且,即使经由由透明构件构成的凸缘50眺望贯通孔110的部分,由于设于凸缘50的透镜部(后述的透镜部58),也不易看到贯通孔110的部分。如此,通过将从用户能看到的露出部分的构造物全部设为透明,能使电波屏蔽构造体6融入环境。
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体1不同的电波屏蔽构造体6的电波屏蔽部80进行说明。
〔电波屏蔽部80〕
电波屏蔽部80能构成为薄膜状,例如以由PET树脂等透射可见光的透光性高的透明的树脂制原材料形成的薄膜81为基材。并且,在该薄膜81形成有以透光性变高的方式选定了导电件(透明导电体)的材料的电波屏蔽膜82。通过经由供电部20将电波屏蔽膜82设定于例如地线(GND),利用电波屏蔽膜82来反射电波,由此,电波屏蔽膜82作为屏蔽件发挥功能,阻断电波穿过电波屏蔽膜82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电波屏蔽膜82设定于GND即可,因此供电部20不需要分为供电基板天线供电部21a和供电基板GND部21b。此外,代替同轴电缆40,也可以为不具备外导体42的电缆。此外,若电波被阻断,则不需要将电波屏蔽膜82设定于GND。
而且,电波屏蔽构造体6将电波屏蔽膜82设为电波屏蔽所需的面积即可,也可以如图8的(a)所示的天线构造体2那样,构成为横向长,通过多个定位构造体60固定于顶棚100。此外,电波屏蔽构造体6也可以如图8的(b)、图8的(c)的天线构造体3、4那样构成。
此外,也可以将凸缘50的透镜部30设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设为菲涅耳透镜的透镜部35。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透镜部30、35设为凹透镜,但也可以设为凸透镜。通过构成为凸透镜,并调整相对于顶棚100部分的距离、焦距,能模糊地看到贯通孔110,由此也可以构成为不易看到贯通孔110、供电部20。
在以上内容中,作为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对天线构造体1~5和电波屏蔽构造体6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透明导电体的其他构造体。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天线构造体1~5和电波屏蔽构造体6装配于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顶棚10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装配于垂直壁等其他设备。在该情况下,天线12或电波屏蔽膜82朝向的面为可见侧,与该可见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为非可见侧。
以上,对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2、3、4、5:天线构造体;6:电波屏蔽构造体;10:天线部;11、81:薄膜;12:天线;20:供电部;21:供电基板;30、35:透镜部;31、36:半透镜部;32、33:半凹透镜;32a:宽幅面;40:同轴电缆;50:凸缘;51:对峙面;52:长条部;60:定位构造体;61:螺纹部;71:螺母;80:电波屏蔽部;82:电波屏蔽膜;100:顶棚;110:贯通孔;200:凹透镜。

Claims (12)

1.一种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材,具有透明导电体,透射可见光;
定位构造体,用于从设备的非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以及
凸缘,用于从所述设备的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在与所述定位构造体对置的位置具有透镜部,所述凸缘透射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所具有的所述透镜部是凹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的凹透镜构成为:非可见侧包括凹面,可见侧包括沿着该凹面的阶梯状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的凹透镜是菲涅耳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是在与所述基材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割的分割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通过所述凸缘的所述分割构造而被分割,被分割的该透镜部将所述基材夹入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构造体具有:螺纹部,在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分割构造的分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割;以及紧固部,通过拧入该螺纹部而将该凸缘紧固于所述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具有与所述定位构造体的数量对应的多个所述透镜部,且具有将多个该透镜部连接的连结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供电部,所述供电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透明导电体进行供电的供电构件,
在所述基材装配于所述设备时,所述供电部相对于该基材设于朝向该设备的非可见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与所述凸缘一体地形成,从该凸缘形成于与所述基材的装配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11.一种天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材,具有构成天线的透明导电体,透射可见光;
定位构造体,用于从设备的非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以及
凸缘,用于从所述设备的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在与所述定位构造体对置的位置具有透镜部,所述凸缘透射可见光。
12.一种电波屏蔽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材,具有构成电波屏蔽膜的透明导电体,透射可见光;
定位构造体,用于从设备的非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以及
凸缘,用于从所述设备的可见侧对所述基材进行定位,在与所述定位构造体对置的位置具有透镜部,所述凸缘透射可见光。
CN201780094257.XA 2017-08-28 2017-08-28 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以及电波屏蔽构造体 Active CN111052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0726 WO2019043756A1 (ja) 2017-08-28 2017-08-28 透明導電体を備える構造体、アンテナ構造体および電波遮蔽構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496A true CN111052496A (zh) 2020-04-21
CN111052496B CN111052496B (zh) 2021-06-08

Family

ID=65525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257.XA Active CN111052496B (zh) 2017-08-28 2017-08-28 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以及电波屏蔽构造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5969B2 (zh)
JP (1) JP6803630B2 (zh)
KR (1) KR102300518B1 (zh)
CN (1) CN111052496B (zh)
WO (1) WO20190437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339A (zh) * 2021-03-22 2021-07-30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透明室分吸顶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7793B2 (ja) * 2018-10-17 2022-07-08 株式会社Kelk 検出装置
WO2024079869A1 (ja) * 2022-10-14 2024-04-18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光透過型アンテナ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6529A (en) * 1976-11-29 1978-09-26 Takeyoshi Yamaguchi Wide-angle spyglass
JPH10126090A (ja) * 1996-10-21 1998-05-15 Kajima Corp 電磁シールドフィルム
JP2001284929A (ja) * 2000-03-31 2001-10-12 Kenwood Corp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JP2006287729A (ja) * 2005-04-01 2006-10-19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建築物窓用透明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付き建築物窓用透光性部材
CN201143819Y (zh) * 2007-12-30 2008-11-05 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菲涅尔透镜和光栅的数据卡
CN103825086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终端的透明天线
US8764319B2 (en) * 2012-10-30 2014-07-01 Kwang J Oh Camera lens cover for cell-phone case
CN203850428U (zh) * 2014-03-27 2014-09-24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透明天线装置
CN105321496A (zh) * 2014-07-30 2016-02-10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环境光侦测装置与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7729A (ja) * 1997-04-14 1998-10-27 Ig Tech Res Inc 尿素樹脂およびその発泡体
EP2833474A1 (en) 2013-07-29 2015-02-04 Bouygues Telecom Optically transparent panel antenna assembly comprising a shaped reflecto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6529A (en) * 1976-11-29 1978-09-26 Takeyoshi Yamaguchi Wide-angle spyglass
JPH10126090A (ja) * 1996-10-21 1998-05-15 Kajima Corp 電磁シールドフィルム
JP2001284929A (ja) * 2000-03-31 2001-10-12 Kenwood Corp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JP2006287729A (ja) * 2005-04-01 2006-10-19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建築物窓用透明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付き建築物窓用透光性部材
CN201143819Y (zh) * 2007-12-30 2008-11-05 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菲涅尔透镜和光栅的数据卡
US8764319B2 (en) * 2012-10-30 2014-07-01 Kwang J Oh Camera lens cover for cell-phone case
CN103825086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终端的透明天线
CN203850428U (zh) * 2014-03-27 2014-09-24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透明天线装置
CN105321496A (zh) * 2014-07-30 2016-02-10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环境光侦测装置与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国志: "猫眼的构造和光学原理", 《物理教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339A (zh) * 2021-03-22 2021-07-30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透明室分吸顶天线
CN113193339B (zh) * 2021-03-22 2023-01-10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透明室分吸顶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496B (zh) 2021-06-08
KR20200028484A (ko) 2020-03-16
JP6803630B2 (ja) 2020-12-23
KR102300518B1 (ko) 2021-09-13
JPWO2019043756A1 (ja) 2020-09-03
US11145969B2 (en) 2021-10-12
US20200194883A1 (en) 2020-06-18
WO2019043756A1 (ja)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496B (zh) 具备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以及电波屏蔽构造体
CN110268577B (zh) 天线构造体
CN108418010B (zh) 连接器
US8003900B2 (en) Mesh sheet and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195897A1 (en) Lens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DE102008031934A1 (de) Mit einem Gehäuse gebildete Antenne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GB2444360A (en) Antenna embedded in a laminated and moulded shell of a device
CN107013857B (zh) 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EP4052965A1 (en) Lens, vehicle lamp and corresponding vehicle
US6867832B2 (en) Reflector formed with highly reliable conductive patter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refl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1630036B (zh) 电子装置
CN114946168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功能外壳结构
DE102017104893B4 (de) Optoelektronikmodu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kmoduls
TW201703608A (zh) 天線訊號可穿透之金屬殼體
CN216054771U (zh) 无源3d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220491102U (zh) 透镜安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KR102528889B1 (ko) 강성 및 기밀성 있는 단자연결부를 갖는 인몰드 전자장치
JP2021183427A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
US20140016341A1 (en) Turn lamp for door mirror
WO2011129041A1 (ja) 車両用パネルユニットの弾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9092970A1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16033786A (zh) 电子装置
JP2022024240A (ja) アンテナの給電構造
CN115621710A (zh) 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