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5972B -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5972B
CN111035972B CN201911334798.2A CN201911334798A CN111035972B CN 111035972 B CN111035972 B CN 111035972B CN 201911334798 A CN201911334798 A CN 201911334798A CN 111035972 B CN111035972 B CN 111035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ank body
guide wheel
tank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47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5972A (zh
Inventor
王冰
姜丽萍
王京南
高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xing Huaduhup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xing Huaduhup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xing Huaduhup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xing Huaduhup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347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35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5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5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5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5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2Settling tanks with sing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33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floating particles
    • B01D21/2438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floating particles provided with scrapers on the liquid surface for removing floating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5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the sedi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包括:用于容置待处理液体的池体;设于池体中的排液管,排液管顶部设有进水孔;当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进水孔位于池体中待处理液体的液面以下;排出通道,其一端与排液管连通,另一端位于池体的外部。本发明实施例的沉淀池不存在水流死区,从而不易产生绿藻和厌氧发酵现象,并且不受刮风和局部地基沉降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淀池及沉淀池排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沉淀池是一种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构筑物。为控制沉淀池内液位的高程,或者需要将经沉淀池处理后的液体输送至下游的工艺处理池作进一步处理,需对沉淀池进行排液设计。目前,沉淀池的排液多采用锯齿堰的溢流来实现。
然而,采用锯齿堰溢流来对沉淀池进行排液和液位控制,存在如下问题:
1、夏天时锯齿堰上容易滋生绿藻,冬天时易出现结冰现象,保养工作量大。
2、容易跑泥,出水悬浮固体含量高。为此,现有技术一般在锯齿堰的前方安装挡泥板,以减少跑泥量。但被挡泥板挡住的漂泥仍需要人工清理,清理难度大。
3、为防止池内水流产生偏流现象,出水堰口应尽量水平。这就要求安装时,锯齿堰绝对水平才能均匀出水,安装难度大。
4、刮风或局部地基沉降时,会导致出水不均匀。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其至少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包括:
池体,用于容置待处理液体;
设于所述池体中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顶部设有进水孔;当所述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进水孔位于待处理液体的液面以下;
排出通道,其一端与所述排液管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池体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排液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排液管大致水平且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排液管上设置的进水孔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池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池体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个所述池体之间公用一个隔墙。
优选地,所述排出通道设在所述隔墙中,所述排液管的至少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隔墙上并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隔墙呈空心结构,具有空心内腔,所述空心内腔形成所述排出通道;或者,所述排出通道为埋设在所述隔墙中的管道。
优选地,多个所述池体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外侧池体和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池体之间的中间池体;其中,
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池体中的排液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外侧池壁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隔墙中并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位于所述中间池体中的排液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墙中并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出通道包括:设在所述排液管的底部并对所述排液管进行支撑的中间支管、与所述中间支管连通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的外端穿过所述池体的池壁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池体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液管设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端的底部形成有集泥沟槽;
所述池体中设有传送刮泥机构,所述传送刮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池体下部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下部导向轮和第二下部导向轮、设在所述池体上部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旋绕在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第二下部导向轮、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上并被电机驱动而循环转动的传动件、设在所述传动件上的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传动件外侧的刮泥板;
所述集泥沟槽位于所述第二下部导向轮的外侧;所述传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和第二下部导向轮之间的刮泥工作段、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之间的刮渣工作段;所述刮泥工作段上的刮泥板贴近所述池体的池底,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刮泥板朝所述集泥沟槽方向运动;所述刮渣工作段上的刮泥板的顶部高出待处理液体的液面。
优选地,所述池体的内壁上设有导轨,所述刮泥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刮泥板上的移动小车;位于所述刮泥工作段上的移动小车与所述池体的池底接触,位于所述刮渣工作段上的移动小车承载在所述导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第二下部导向轮、第一上部导向轮、第二上部导向轮和导轨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池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传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旋绕在两组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第二下部导向轮、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上;
所述刮泥板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传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所述刮泥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传动件的外侧;所述刮泥板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所述移动小车,两个所述移动小车分别与两个所述导轨相配合。
优选地,每个所述池体中均设有能漂浮在液面上并能随液面上下浮动的排渣组件,所述排渣组件包括:转轴、设在所述转轴外壁的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具有始端和末端,所述转轴的末端设有集渣装置,所述螺旋叶片被所述转轴带动旋转而将漂浮在所述池体液面上的浮渣或漂泥沿所述始端推向所述末端,并经由所述集渣装置排出至所述池体外。
优选地,所述池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摆臂,所述摆臂具有与所述池体的内壁转动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两个所述摆臂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的始端和末端分别嵌入两个所述轴孔中并能在所述轴孔中旋转。
优选地,每个所述摆臂包括多个摆动件,多个所述摆动件的自由端转动设置一连接件,所述轴孔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集渣装置包括进料斗、与所述进料斗连接的排出管道,所述进料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排出管道的外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外。
优选地,所述排渣组件设在所述排液管和所述第一上部导向轮之间;即:所述排渣组件沿液面上浮渣和/或漂泥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排液管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排渣组件设在所述排液管和所述第一端之间;即:所述排渣组件沿液面上浮渣和/或漂泥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排液管的下游。
优选地,所述刮泥板上设有清理毛刷,所述清理毛刷位于所述传动件的内侧;当所述刮泥板运行至所述刮渣工作段并越过所述排液管时,所述刮泥板上的清理毛刷能与所述排液管接触以对所述进水孔进行清扫。
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可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1、通过在沉淀池的池体中设置排液管,并在排液管的顶部设进水孔。当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排液管和进水孔被淹没在液面以下,实现液下排液。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锯齿堰溢流排液的方式容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沉淀池采用液下排液的方式在排液过程不受刮风或局部地基沉降的影响。在沉淀池存在建筑误差情况下,排液管可根据沉淀池的建筑走势而进行灵活设置,容易进行补偿调整,从而适用性较佳。
2、此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旧的沉淀池进行改造也比较容易,仅需在沉淀池的池体中设置相应的排液管和排出通道即可完成旧沉淀池的改造工程。而新建的沉淀池也直接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建。
3、并且,相较于现有的沉淀池采用锯齿堰来溢流排液,本发明实施例在沉淀池的池体中设置液下的排液管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在包括传动件和刮泥板的实施例中,位于刮渣工作段上的刮泥板的顶部高出液面,从而可对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进行刮滤,可起到现有技术中挡泥板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沉淀池中不必设置挡泥板这样的构造,基建成本得以降低。
4、刮泥板可以对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等进行刮除,从而池体中的待处理液体的液面不存在水流死区。从而,液面基本不会滋生绿藻和厌氧发酵的现象,减省了人工清理液面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成本。
5、设在池体中的排渣组件可以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推至转轴的末端,并经由位于转轴末端的集渣装置排出池体外,实现浮渣和/或漂泥的自动清理和排出,无需人工进行手动清渣。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移动小车与传动件之间配合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沉淀池的其中一个池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排渣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该沉淀池可以为初沉池、中间池体或二沉池,其可以与其他用于处理污水的工艺处理池配合使用,并基于具体的作用和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沉淀池的设置位置。例如,当沉淀池为初沉池时,其可设在沉沙池之后、曝气池之前;若为二沉池,则可以设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沉淀池包括用于容置待处理液体的池体101,其中待处理液体为位于沉淀池上游的工艺处理池排放出来的液体。例如,当沉淀池为初沉池时,待处理液体可以为上游的沉沙池排出来的液体;若沉淀池为二沉池,待处理液体可以为上游的曝气池排出来的液体。
池体101可以为矩形或圆形池,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如图1所示,池体101一部分位于地面以下,一部分高出地面。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处理的水量来自由设定。例如,当需处理的水量较小时,可以仅设一个池体101,也就是一个沉淀池。而当需要处理的水量较大时,池体1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图2所示,多个池体101可以并排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池体101之间共用一个隔墙2。如此,多个池体101之间较为紧凑,从而可减少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以图2中矩形的池体101为例,其可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其中长度方向可以为如图2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可以为如图2所示意的上下方向。隔墙2沿池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数量为N个(N≥0),池体101的数量为(N+1)个。池体101大致呈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渠状,并且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a和第二端101b,分别为如图1和图2所示意的右端和左端。设在相邻两个池体101之间的隔墙2沿宽度方向为非贯通结构设计,即隔墙2沿宽度方向不存在贯通结构(例如孔),从而相邻两个池体101之间彼此互相独立,并且互不连通。如此,各个池体101可独立的进行工作,而不发生互相影响和干涉,从而保证沉淀池具有较强的水处理能力。
各个池体101具有进水口,以便于向其中注水。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各个池体101的第二端101b外侧可设有进水渠3,进水渠3与对应的池体101之间设有进水闸门,进水渠3的外壁上设有进水管4,进水管4用于将上一个处理流程排出的液体输送至进水渠3中。进水闸门在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为常开状态,以保证上一个处理流程排出的液体能够持续的输入至池体101中。当沉淀池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例如需要对沉淀池进行清理,或者需要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修时,进水闸门可以关闭,以阻断向池体101中进水。
如图2和图4所示,池体101中设有排液管5,排液管5的顶部设有进水孔501。当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进水孔501位于池体101中液体的液面以下。这样,只要池体101中容置的待处理液体高于进水孔501,液体即会从进水孔501流入排液管5。如此,实现液下排液。
在本实施例中,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可以为,沉淀池正在执行水处理操作,此时池体101中容置的待处理的液体的液面已位于排液管5之上,从而池体101能实现连续进水和连续出水,从而维持持续的水处理状态。
排液管5大致水平设置,并靠近池体101的顶部。为提高排液流量和效率,池体101中设置的排液管5为多根,多根排液管5平行设置,并且每个排液管5上设置的进水孔501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排液管5可有不锈钢材料制成,为不锈钢管。因此,不受紫外线影响,长期运行后仍可保持较佳的强度而不出现老化的情况。
所述“大致”可以理解为接近,或者是与目标值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举例为,排液管5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差在[0°,10°]之间,均可认为排液管5为水平设置。
为将进入排液管5中的液体排出,排液管5连通有排出通道,排出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池体101的外部。这样,进入排液管5中的液体经由与其连通的排出通道被进一步排出至池体101的外部,完成整个排液过程。
具体的,如图1所示,池体101的第一端101a的外侧可设有排水渠6,排出通道的外端(位于池体101外的端部)与排水渠6连通,排水渠6的侧壁上设有排水管7,排水管7用于与位于沉淀池下游的处理工艺池连通,用于将经由排液管5和排出通道排出的液体输送至下一个处理工艺池作进一步处理。
排出通道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排出通道可设在隔墙2中,排液管5的至少一端固定设置在隔墙2上并与排出通道连通。借助隔墙2这一构造来实现排出通道的设置或形成。具体的,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隔墙2可以为空心结构,其具有空心内腔,则该空心内腔形成或作为排出通道。空心内腔的外端(如图1所示意的右端)与排水渠6连通,这样进入隔墙2中的液体可排至排水渠6中,并进一步经排水管7被输送至下一个处理工艺池。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排出通道可以为埋设在隔墙2中的管道,管道的外端同样与排水渠6连通,以使进入管道中的液体排出至排水渠6中。
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排液管5与池体10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池体10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排液管5的至少一端被隔墙2固定。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池体101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外侧池体101和位于两个外侧池体101之间的中间池体101。其中,位于两个外侧池体101中的排液管5的一端固定在池体的外侧池壁202上,另一端穿设在隔墙2中并与排出通道连通。位于中间池体101中的排液管5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相邻两个隔墙2中并与排出通道连通。
也即是说,位于外侧池体101中的排液管5的一端被池体的外侧池壁202固定,另一端被隔墙2固定;而位于中间池体101中的排液管5的两端均为隔墙2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排液流量和效果,限定出外侧池体101的外侧池壁202(如图2所示意的最上方和最下方的两个池壁)中也可以设置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的具体形式可参照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则位于外侧池体101中的排液管5的两端也均与排液通道连通,从而提高外侧池体101的排液效率。
外侧池体101的左右侧壁分别由外侧池壁202和最外侧的隔墙2限定而成,中间池体101的左右侧壁分别由相邻的两个隔墙2限定而成。其中,外侧池壁202为两个,分别位于多个池体101的最外侧。
在再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排出通道可以包括设在排液管5的底部并对排液管5进行支撑的中间支管、与中间支管连通的汇流管;汇流管的外端穿过池体101的池壁延伸至池体101的外部。其中,中间支管大致呈竖直状态设置,排液管5被顶撑在中间支管的顶端。汇流管大致呈水平状态设置,其可固定在池体101的侧壁上,中间支管的底端被汇流管顶撑。
在该实施例中,每根排液管5对应设置的中间支管和汇流管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而每个池体101中设置的多个排液管5可共用汇流管。具体的,举例为,每根排液管5的底部对应连接的中间支管为两根,两个中间支管靠近排液管5的两端设置。这样,每个池体101中设置的中间支管的数量为2M(M为排液管5的数量),2M根中间支管呈2*M的阵列形式排列。汇流管的数量为两根,每根汇流管均与位于同一列的M根中间支管的底端连接。如此,实现多根排液管5共享两根汇流管。
由于汇流管承接多根排液管5输送来的液体,因此汇流管承担的排液流量大于任意单根排液管5承担的排液流量。因此,为保证排液的顺畅性,汇流管的截面面积大于排液管5的截面面积。具体体现为,当汇流管和排液管5均采用圆管时,汇流管的内径大于排液管5的内径。
如图1所示,排液管5可设在池体101中靠近第一端101a的位置处,第二端101b的底部可形成有集泥沟槽8,集泥沟槽8用于收集污泥等,其中可设有吸泥管14,吸泥管14可连接吸泥泵,从而将集泥沟槽8中聚集的污泥泵输出去。如图2所示,在池体101为多个的实施例中,每个池体101对应一个集泥沟槽8,并且各个集泥沟槽8之间也是彼此之间互相隔离的。这样,各个池体101和对应的集泥沟槽8之间可独立的进行作业,而不发生互相影响和干涉。
为了将待处理液体沉淀下来的污泥推至集泥沟槽8中,池体101中可设有传送刮泥机构,其可包括:设在池体101下部并分别靠近第一端101a和第二端101b的第一下部导向轮9和第二下部导向轮10、设在池体101上部并分别靠近第一端101a和第二端101b的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旋绕在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上并被电机15驱动而循环转动的传动件13、设在传动件13上的刮泥组件17;刮泥组件17包括位于传动件13外侧的刮泥板18。其中,集泥沟槽8位于第二下部导向轮10的外侧。
如图1所示,传动件13可包括位于第一下部导向轮9与第二下部导向轮10之间的刮泥工作段1301、位于第一上部导向轮11与第二上部导向轮12之间的刮渣工作段1302。刮泥工作段1301上的刮泥板18贴近池体101的池底,传动件13带动刮泥板18朝集泥沟槽8方向运动;刮渣工作段1302上的刮泥板的顶部高出待处理液体的液面。
由于传动件13旋绕在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并可在上述导轮之间循环转动。因此,不管传动件是否处于运转状态,其始终具有上述的刮泥工作段1301和刮渣工作段1302。其中,刮泥工作段1301可以为传动件13位于第一下部导向轮9与第二下部导向轮10之间的部分。同样,刮渣工作段1302可以为传动件13位于第一上部导向轮11与第二上部导向轮12之间的部分。
当然,传动件13进一步还可包括位于第二下部导向轮10与第二上部导向轮12之间的上升段1303、位于第一下部导向轮9与第一上部导向轮11之间的下降段1304。刮泥工作段1301、上升段1303、刮渣工作段1302和下降段1304依次连接,形成循环闭合回路。并且,传动件13在运转过程中,带动设在其上的刮泥组件17依次经过上述工作段。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刮泥工作段1301上的刮泥板18贴近池体101的池底,并且,传动件13可带动刮泥板18朝集泥沟槽8方向运动。从而,刮泥板18推动着沉淀在池底的污泥向集泥沟槽8移动,在达到第二下部导向轮10位置时,刮泥板18转向上升段1303移动,而集泥沟槽8恰好位于第二下部导向轮10的外侧,从而污泥被刮至集泥沟槽8中。
位于刮泥工作段1301上的刮泥板18优选不与池体101的池底接触,以避免刮泥板18与池体101池底摩擦而导致刮泥板18发生磨损和传动件13运转受阻。也即是说,刮泥工作段1301上的刮泥板18与池体101的池底间隔。间隔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1-10cm,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可依据传动件13的类型而适配性变化。例如,当传动件13为链条时,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可以为链轮。当传动件13为皮带时,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可以为皮带轮。
此外,两个上部导向轮中至少一个为驱动轮,用于与电机15传动连接,以驱动传动件13在四个导向轮之间传送运转。由于排液管5设在靠近第一端101a的位置处,为避免电机15与排液管5之间存在设置干涉的问题,可选择设在靠近第二端101b的第二上部导向轮12作为主动轮。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上部导向轮12可同轴设置一被动轮16,被动轮16的直径可大于第二上部导向轮12的直径,以实现减速。电机15设在池体101的上方,以避免沉淀池中的液体所散发的水蒸汽、水雾、腐蚀性物质对电机15造成影响。电机15可通过支撑架被架离在隔墙2上。电机15的输出轴上可设有与主动轮,主动轮通过传动件(皮带或链条)与被动轮16传动连接。这样,电机15转动,带动第二上部导向轮12旋转,进而旋绕在第二上部导向轮12上的传动件13被驱动在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之间进行循环旋绕。
作为优选地,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第二上部导向轮12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转动设在池体101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具体为,当为外侧池体101时,两个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第二上部导向轮12分别转动设在沉淀池的外侧池壁202的内侧和隔墙2的内侧。当为中间池体101时,两个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第二上部导向轮12分别转动设在限定池体101的两个隔墙2的内壁。
则传动件13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对应旋绕在两组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和第二上部导向轮12上。刮泥板18可固定在两个传动件13上,两个传动件13同步运转,带动刮泥板18循环运动。这样,可提高刮泥板18运行的稳定性。
随着沉淀池运行时间的延长,排液管5的进水孔501可能会被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堵塞,从而影响正常的排液。为此,如图3所示,刮泥板18上可设有清理毛刷19,清理毛刷19位于传动件13的内侧。当刮泥板18运行至刮渣工作段1302并越过排液管5时,设在刮泥板18上的清理毛刷19能与排液管5接触以对进水孔501进行清扫。由于传动件13呈环状或圈状作循环运动,因此设置在传动件13内侧的清理毛刷19被传动件13带动而转至位于第一下部导向轮9和第二下部导向轮10之间时,处于传动件13的上方,而此时刮泥板18恰好位于传动件13的下方。则传动件13在带动清理毛刷19运动扫略排液管5时,可同时对进水孔501进行清扫或清刷,从而避免进水孔501被堵塞。
进一步地,传动件13上设置有多个刮泥板18,多个刮泥板18可均匀间隔的设在传动件13上。位于刮渣工作段1302上的刮泥板18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下垂。因此,为了对传动件13进行支撑,池体101的内壁上可设有导轨,如图3所示,刮泥组件17还可包括设在刮泥板18上的移动小车20,而清理毛刷19设在刮泥板18上。移动小车20具有滚轮201,从而可承载着传动件13及设在其上的刮泥板18、清理毛刷19移动。具体的,位于刮泥工作段1301上的移动小车20与池体101的池底接触,位于刮渣工作段1302上的移动小车20承载在导轨上,并在传动件13运行时在导轨上滚动。这样,移动小车20可承载着传动件13及设在其上的刮泥板18、清理毛刷19在导轨上移动,由导轨对刮泥板18和传动件13进行支撑,并且可降低传动件13的移动阻力,保证传动件13运转的顺畅性。
而位于刮泥工作段1301上的刮泥板18与池体101的池底贴近,因此池体101的池底可不设置导轨。则传动件13和刮泥板18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落,由移动小车20对其进行承载,既能保证刮泥板18贴近池体101的池底,实现刮泥,又能避免刮泥板18与池体101的池底接触,使传动件3顺畅的运行。
在第一下部导向轮9、第二下部导向轮10、第一上部导向轮11、第二上部导向轮12均为两个并分别转动设在池体10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的实施例中,导轨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固定设在池体10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并且刮泥板18的长度大于两个传动件13之间的距离,从而刮泥板1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传动件13的外侧。刮泥板18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移动小车20,两个移动小车20分别与两个导轨相配合。则清理毛刷19可设在刮泥板18的两端之间,避免清理毛刷19对移动小车20在导轨上的移动产生阻碍。在本实施例中,清理毛刷19可设在刮泥板18的内侧,其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清理毛刷19沿刮泥板1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承接上文描述,刮渣工作段1302上的刮泥板18位于传动件13的上方。作为优选地,当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刮渣工作段1302上的刮泥板18的顶部可高出待处理液体的液面。这样,刮泥板18在被传动件13带动运行时,可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等向前推送。如此,刮泥板18可以对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等进行刮除,从而池体101中的待处理液体的液面不存在水流死区。从而,液面基本不会滋生绿藻和厌氧发酵的现象。从而,减省了人工清理液面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成本。
如图2所示,为了将浮渣和/或漂泥等排出沉淀池,每个池体101中均可设有能漂浮在液面上并能随液面上下浮动的排渣组件21。如图5所示,排渣组件21可包括:转轴211、设在转轴211外壁的螺旋叶片212。转轴211能被电机驱动而带动螺旋叶片212旋转以将液面上的浮渣推送至池体101外。转轴211可具有始端和末端,转轴211的末端可设有集渣装置,转轴211能被电机驱动而带动螺旋叶片212旋转以将液面上的浮渣推送至末端,并最终经由集渣装置排出至池体101外。
在本实施例中,集渣装置包括进料斗22、与进料斗22下端连接的排出管道23,排出管道23的外端延伸至池体101的外部。进料斗22可呈可采用广口的结构设计,例如可呈鸭嘴状或喇叭状,以增大接收浮渣和/或漂泥的面积,使浮渣和/或漂泥能够顺畅的进入其中。进料斗22可被转轴211带动而随液面的变化上下浮动。
排出管道23一般为固定设置,可以为穿设在池体101外侧的排水渠6的墙壁中,其外端(位于沉淀池外的端部)穿出排水渠6的墙壁延伸至外部。由于设在转轴211上的进料斗22需随液面上下浮动,因此为避免固定设置的排出管道23对进料斗22的浮动产生阻碍而导致进料斗22上下浮动受阻,进料斗22和排出管道23之间的弹性伸缩管24,弹性伸缩管24具有上下伸缩的弹性,其上端与进料斗22的底部连接,下端与排出管道23的内端(位于沉淀池内的端部)连接。如此进料斗22上下浮动可带动弹性伸缩管24上下伸缩变形,进料斗22的上下浮动不受排出管道23被固定的影响,保证进料斗22的上下浮动能够顺畅的进行。
进一步地,各个池体101的池壁上可固定设有抽吸泵25,抽吸泵25的进口端可通过中间管道26与弹性伸缩管24连通,出口端与排出管道23连通。这样,通过抽吸泵25的抽吸作用,可提高浮渣和/或漂泥的排出效率。
其中,转轴211可以为空心杆状结构,其制成密度可小于水的密度。螺旋叶片212的厚度较薄,重量较强,其制成密度同样可小于水的密度。这样,排渣组件21整体可漂浮在液面上。转轴211的始端可通过链条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从而转轴211可被电机旋转驱动,进而带动螺旋叶片212旋转,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沿始端推向末端。由于进料斗22设在转轴211的末端。这样,被螺旋叶片212推送来的浮渣和/或漂泥,可恰好进入进料斗22中,并经由排出管道23排出池体101外。
为了对排渣组件21在液面上的上下浮动进行限位,池体101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可分别设有摆臂27,摆臂27具有与池体101的内壁转动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两个摆臂27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轴孔,转轴211的两端分别嵌入两个轴孔中并能在轴孔中旋转。
摆臂27可至少包含一个摆动件。具体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摆臂27可仅包含一个摆动件,也就是摆臂27由一个摆动件单独构成,则摆动件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即分别为摆臂27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摆动件可呈长条杆状、板状或片状。在该实施例中,摆动件的固定端可通过销轴与池体101的内壁转动连接,则摆动件可围绕销轴转动或摆动。则在摆臂27仅包含一个摆动件的实施例中,轴孔可以直接设在摆动件的自由端。
而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每个摆臂27所包含的摆动件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或更多个),多个摆动件平行设置。则在该实施例中,摆臂27由多个摆动件构成。同样的,多个摆动件的固定端可通过销轴与池体101的内壁转动连接,而多个摆动件的自由端可转动设置一连接件,连接件大致可呈长条板状或块体状。并且,连接件与多个摆动件的自由端可通过销轴连接来实现。这样,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摆臂27所包含的多个摆动件的自由端对应并转动连接。则在摆臂27包含多个摆动件的实施例中,轴孔设在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为减小转轴211的始端和末端与轴孔的转动摩擦,轴孔中可嵌设具有插孔的转动减阻部件,该转动减阻部件具体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轴承,转轴211的始端和末端可插入转动减阻部件的插孔。这样,转轴211既具有可旋转的自由度,而又可以与摆臂27的自由端实现连接。并且,通过设置转动减阻部件,可降低转轴211的转动摩擦力,保证转轴211能够顺畅的运转。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进料斗22可固定设在对应于转轴211末端的连接件上,并位于转轴211末端的外侧。如此,转轴211随液面而上下浮动时,带动摆臂27摆动,与摆臂27连接的连接件随即带动进料斗22实现上下浮动。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进料斗22上可设有环体或轴承,转轴211的末端穿设在该环体或轴承上。如此,实现转轴211与进料斗22的相对转动,并且转轴211可带动进料斗22随液面上下浮动。
这样,传动件13在运行过程中,当刮泥板18运动至池底时,可以将池底的污泥向前刮至集泥沟槽8中,实现刮泥和集泥。当刮泥板18运动至上方时,可以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向后刮至排渣组件21,由排渣组件21将浮渣和/或漂泥排至转轴211的末端,并经由集渣装置排出池体101外,实现刮渣和排渣。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排渣组件21可设在排液管5和第一上部导向轮11之间,即排渣组件21沿液面上浮渣的流动方向位于排液管5的上游。则在该实施例中,由刮泥板18推送来的浮渣和/或漂泥,可由排渣组件21排出而不经过排液管5,因此排液管5的进水孔501被浮渣和/或漂泥堵塞的可能性较小,加之排渣组件21设在排液管5的上方,传动件13无法通过排渣组件21到达排液管5。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传动件13上可以不设置清理毛刷19。
而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排渣组件21可设在排液管5和第一端101a之间,即排渣组件21沿液面上浮渣和/或漂泥的流动方向位于排液管5的下游。如此,刮泥板18推送来的浮渣和/或漂泥会经过排液管5,则排液管5的进水孔501被浮渣和/或漂泥堵塞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传动件13上需要设置清理毛刷19。
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可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1、通过在沉淀池的池体101中设置排液管5,并在排液管的顶部设进水孔501。当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排液管5和进水孔501被淹没在液面以下,实现液下排液。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锯齿堰溢流排液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沉淀池采用液下排液的方式在排液过程不受刮风或局部地基沉降的影响。在沉淀池存在建筑误差情况下,排液管可根据沉淀池的建筑走势而进行灵活设置,容易进行补偿调整,从而适用性较佳。
2、此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旧的沉淀池进行改造也比较容易,仅需在沉淀池的池体101中设置相应的排液管5和排出通道即可完成旧沉淀池的改造工程。而新建的沉淀池也直接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建。
3、并且,相较于现有的沉淀池采用锯齿堰来溢流排液,本发明实施例在沉淀池的池体101中设置液下的排液管5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在包括传动件13和刮泥板18的实施例中,位于刮渣工作段上的刮泥板18顶部高出液面,从而可对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进行刮滤,可起到现有技术中挡泥板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沉淀池中不必设置挡泥板这样的构造,基建成本得以降低。
4、刮泥板18可以对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等进行刮除,从而池体101中的待处理液体的液面不存在水流死区。从而,液面基本不会滋生绿藻和厌氧发酵的现象,减省了人工清理液面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成本。
5、设在池体101中的排渣组件21可以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和/或漂泥推至转轴211的末端,并经由位于转轴211末端的集渣装置排出池体101外,实现浮渣和/或漂泥的自动清理和排出,无需人工进行手动清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用于容置待处理液体;
设于所述池体中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顶部设有进水孔;当所述沉淀池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进水孔位于待处理液体的液面以下;排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池体两个相对的内壁固定连接;
排出通道,其一端与所述排液管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池体的外部;
所述池体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池体中设有传送刮泥机构,所述传送刮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池体下部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下部导向轮和第二下部导向轮、设在所述池体上部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旋绕在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第二下部导向轮、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上并被电机驱动而循环转动的传动件、设在所述传动件上的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传动件外侧的刮泥板;所述传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之间的刮渣工作段;
所述刮泥板上设有清理毛刷,所述清理毛刷位于所述传动件的内侧;当所述刮泥板运行至所述刮渣工作段并越过所述排液管时,所述刮泥板上的清理毛刷能与所述排液管接触以对所述进水孔进行清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排液管大致水平且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排液管上设置的进水孔数量为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池体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个所述池体之间公用一个隔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道设在所述隔墙中,所述排液管的至少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隔墙上并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墙呈空心结构,具有空心内腔,所述空心内腔形成所述排出通道;或者,
所述排出通道为埋设在所述隔墙中的管道。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池体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外侧池体和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池体之间的中间池体;其中,
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池体中的排液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外侧池壁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隔墙中并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位于所述中间池体中的排液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墙中并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道包括:设在所述排液管的底部并对所述排液管进行支撑的中间支管、与所述中间支管连通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的外端穿过所述池体的池壁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设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端的底部形成有集泥沟槽;
所述集泥沟槽位于所述第二下部导向轮的外侧;所述传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和第二下部导向轮之间的刮泥工作段;所述刮泥工作段上的刮泥板贴近所述池体的池底,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刮泥板朝所述集泥沟槽方向运动;所述刮渣工作段上的刮泥板的顶部高出待处理液体的液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内壁上设有导轨,所述刮泥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刮泥板上的移动小车;位于所述刮泥工作段上的移动小车与所述池体的池底接触,位于所述刮渣工作段上的移动小车承载在所述导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第二下部导向轮、第一上部导向轮、第二上部导向轮和导轨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池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传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旋绕在两组所述第一下部导向轮、第二下部导向轮、第一上部导向轮和第二上部导向轮上;
所述刮泥板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传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所述刮泥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传动件的外侧;所述刮泥板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所述移动小车,两个所述移动小车分别与两个所述导轨相配合。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池体中均设有能漂浮在液面上并能随液面上下浮动的排渣组件,所述排渣组件包括:转轴、设在所述转轴外壁的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具有始端和末端,所述转轴的末端设有集渣装置,所述螺旋叶片被所述转轴带动旋转而将漂浮在所述池体液面上的浮渣或漂泥沿所述始端推向所述末端,并经由所述集渣装置排出至所述池体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摆臂,所述摆臂具有与所述池体的内壁转动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两个所述摆臂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的始端和末端分别嵌入两个所述轴孔中并能在所述轴孔中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摆臂包括多个摆动件,多个所述摆动件的自由端转动设置一连接件,所述轴孔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集渣装置包括进料斗、与所述进料斗连接的排出管道,所述进料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排出管道的外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外。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组件设在所述排液管和所述第一上部导向轮之间;即:所述排渣组件沿液面上浮渣和/或漂泥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排液管的上游。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组件设在所述排液管和所述第一端之间;即:所述排渣组件沿液面上浮渣和/或漂泥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排液管的下游。
CN201911334798.2A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Active CN111035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4798.2A CN11103597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4798.2A CN11103597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5972A CN111035972A (zh) 2020-04-21
CN111035972B true CN111035972B (zh) 2020-11-13

Family

ID=70238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4798.2A Active CN111035972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597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90694A1 (fr) * 1980-09-24 1982-03-26 Centre Nat Rech Scient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xtraction de sediments et applications
KR100988078B1 (ko) * 2010-06-29 2010-10-20 주식회사 타 셋 하수 처리장의 인 제거 장치
CN102583615A (zh) * 2012-02-09 2012-07-18 辽宁华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将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沉淀气浮池的方法及改造后的沉淀气浮池
CN204973155U (zh) * 2015-04-14 2016-01-20 刘生宝 地表水饮水净化双层平流式沉淀池
CN205556225U (zh) * 2016-04-20 2016-09-07 胡志刚 污水处理厌氧池
CN207307284U (zh) * 2017-06-21 2018-05-04 彦士环保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设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
CN108483712A (zh) * 2018-04-08 2018-09-04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模块化水处理设备
CN208065846U (zh) * 2018-01-24 2018-11-09 成都纽扣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石墨高温尾气冷凝液的平流式沉淀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04236U (zh) * 2017-04-01 2017-11-03 宜兴华都琥珀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撇渣装置
CN208003502U (zh) * 2018-02-13 2018-10-26 杨成胜 一种养殖用水沉淀池上层排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90694A1 (fr) * 1980-09-24 1982-03-26 Centre Nat Rech Scient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xtraction de sediments et applications
KR100988078B1 (ko) * 2010-06-29 2010-10-20 주식회사 타 셋 하수 처리장의 인 제거 장치
CN102583615A (zh) * 2012-02-09 2012-07-18 辽宁华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将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沉淀气浮池的方法及改造后的沉淀气浮池
CN204973155U (zh) * 2015-04-14 2016-01-20 刘生宝 地表水饮水净化双层平流式沉淀池
CN205556225U (zh) * 2016-04-20 2016-09-07 胡志刚 污水处理厌氧池
CN207307284U (zh) * 2017-06-21 2018-05-04 彦士环保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设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
CN208065846U (zh) * 2018-01-24 2018-11-09 成都纽扣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石墨高温尾气冷凝液的平流式沉淀池
CN108483712A (zh) * 2018-04-08 2018-09-04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模块化水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5972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4340U (zh) 一种自动虹吸排泥平流式沉淀系统
KR101540242B1 (ko) 샤크형 스컴 제거장치
KR20200133591A (ko) 수처리용 스컴 제거장치
CN201304267Y (zh) 一种沙水净化机
US4028245A (en) Arrangement for conversion of foreign matter contained in water
KR200157552Y1 (ko) 스컴 및 이끼제거수단이 구비된 슬러지 제거장치
CN208065849U (zh) 一种水处理沉淀池
CN111035972B (zh) 一种液下排液方式的沉淀池
CN213407825U (zh) 一种二次沉淀池
CN116672763B (zh) 一种曝气旋流式污水处理沉砂池
KR102139901B1 (ko) 부유물 데드존이 없는 무한궤도형 슬러지 수집기
US2098463A (en) Sludge collector
CN115155155B (zh) 一种脱硫废液净化处理装置
CN111515204B (zh) 一种污水池污泥清理装置
CN210505663U (zh) 一种处理造纸废水的气浮机
US4473467A (en) Gravity flow septic tank system
CN211050974U (zh) 一种刮泥机
JP2000516505A (ja) 運転条件下で液体を収容するタブを洗浄する装置及び洗浄機室における前記装置の使用
JP4013247B2 (ja) 沈殿槽における沈殿物の排出装置
KR101582653B1 (ko) 슬러지 수집장치
CN111632411A (zh) 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污泥清理装置
KR101865861B1 (ko) 수처리용 투웨이 스컴 제거장치
CN216863809U (zh)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CN118359338B (zh) 一种码头集装箱洗箱污水的处理设备
CN218686626U (zh) 一种沉淀物堆积少的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