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4584B -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34584B CN111034584B CN201911278972.6A CN201911278972A CN111034584B CN 111034584 B CN111034584 B CN 111034584B CN 201911278972 A CN201911278972 A CN 201911278972A CN 111034584 B CN111034584 B CN 1110345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stal
- test area
- pipe
- test
-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02—Watering arrangements located above the soil which make use of perforated pipe-lines or pipe-lines with dispensing fittings, e.g. for drip irrig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A01G25/165—Cyclic operations, timing systems, timing valves, impulse oper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00—Equipment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gene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e.g.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gainst ice-strai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otan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场设置有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和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内设置一潮间带试验区;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设置于滨海岸带试验区靠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安装有两支出水管,所述的两支出水管分别与试验区底平行设置。如此设计的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旨在实现一个试验场同时模拟多种不同海岸生境,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造价便宜等显著优点,而且使得试验结果不会因为地下水水位和盐度变化而影响,更加准确,还保证含盐地下水在试验场内循环,不对场外环境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岸多种生境试验场及其构建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嵌套式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海岸带植被包括潮下带植物(如海草)、潮间带植物(如红树半红树)、潮上带耐盐植物,海岸带植被修复是海岸带保护修复,生态海堤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对许多海岸植物的根系、叶片耐盐能力,生长特性等了解较少,给海岸植被修复现场实施造成诸多困难,因此,建立兼具不同海岸生境的模拟试验场,为海岸植物耐盐能力和不同生境的适应性等研究提供试验场所,可为海岸植被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传统的原位耐盐试验,一种是利用近海区域具有盐度梯度变化的自然盐碱地,在不同的地块开展现场试验,其优点是自然的状态,费用低,缺点是地下水的水位和盐度变化比较大,试验条件波动较大;不同的生境位于不同的区域,开展实验很不方便;尤其是受自然海区环境条件波动和海浪影响,潮间带和潮下带的原位实验很难开展。一种是建设水泥池,回填泥沙,注入海水,模拟受海水入侵影响的海岸生境,优点是池内的环境条件比较稳定。缺点是造价较高,且生境单一,仅模拟陆域的海岸生境,其它的盐沼湿地、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等生境缺失。而且,一般的田间试验场均没有设置地下水循环装置,给植物生长、土壤含水率、地下水水质等试验带来很多不便,特别是没有对植物叶片盐胁迫试验的空中喷淋装置,影响相关试验的实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构建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场设置有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和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内设置一潮间带试验区;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设置于滨海岸带试验区靠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安装有两支出水管,两支出水管分别与试验区底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有一潮间带试验槽,所述两支出水管设于潮间带实验槽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内设置有潮上带、潮中带、潮下带,所述的潮上带、潮中带、潮下带依次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连接部的两支出水管,上部为溢流管,下部为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安装有一个流量控制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的底部及池壁均铺装有防渗膜,所述的防渗膜上沿超出试验场池壁。
进一步地,所述的试验场底部安装有渗流系统,所述的渗流系统至少包含一纵向管、一横向管、一竖向管;所述的纵向管与横向管交叉设立,竖向管垂直连接于纵向管与横管交叉处,所述纵向管、横向管、竖向管互相导通;所述的纵向管、横向管上设有渗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试验场还包括一潮间带水循环系统,所述的潮间带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取水泵、一第一连接管、一第二流量控制开关和一喷淋器;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从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向外延伸至潮间带试验区,并于潮间带试验区第一连接管处设一喷淋器,所述的喷淋器通过第二流量控制开关控制其水量及开关;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通过放置于竖向管内的第一取水泵取水。
进一步地,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灌溉系统,所述的灌溉系统包括一第二取水泵、一第二连接管、一灌溉支架、一第四流量控制开关和一滴灌头;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位于后滨海岸带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并与第二取水泵取水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与一灌溉支架内部导通;所述的灌溉支架由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灌溉支架相互导通组成,其中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连接管导通,所述的滴灌头安装于第一灌溉支架或者第二灌溉支架、滴灌小管的末端,所述的第四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灌溉支架进水口处,用以控制第一灌溉支架的出水和出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喷淋系统,所述的喷淋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二连接管、一第三流量控制开关、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二取水泵连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的第三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二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三喷淋器的出水量。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场施工流程包括:
S1:构建池体与分区:在选定滨海挖出一池体,平整夯实池底与池壁,并将试验场分成两个区域;所述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后滨海岸带试验区、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
S2:构建防渗系统:在挖好的池体中铺装防渗膜;
S3:安装渗流系统:PVC管切割打孔,制成纵向管、横向管、竖向管;所述的纵向管连接横向管与横向管垂直交叉设立,竖向管位于纵向管与横管交叉处且垂直于横向管与纵向管所形成的平面,所述的横向管的管口用PVC盖封堵,所述的渗流系统放置于池体底部;
S4:制作潮间带试验槽: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为一长方体;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安装两支出水管,两支出水管分别与试验区底平行设置。
S5:回填试验基质:往试验场中回填挖出的土壤。所述的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回填所选定生境实验区之土壤;待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回填土壤厚度达到预设厚度后,将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放置入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靠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往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中回填海泥,并形成自然斜坡,模拟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生境。
进一步地,所述的潮间带设置一水循环系统,所述的潮间带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取水泵、一第一连接管、一第二流量控制开关、一喷淋器;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从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向外延伸至潮间带试验区,并于潮间带试验区第一连接管处设一喷淋器,所述的喷淋器通过第二流量控制开关控制其水量及开关;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通过放置于竖向管内的第一取水泵取水。
进一步地,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喷淋系统,所述的喷淋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二连接管、一第三流量控制开关、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二取水泵连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的第三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二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三喷淋器的出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灌溉系统,所述的灌溉系统包括一第二取水泵、一第二连接管、一灌溉支架、一第四流量控制开关和一滴灌头;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位于后滨海岸带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并与第二取水泵取水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与一灌溉支架内部导通;所述的灌溉支架由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灌溉支架相互导通组成,其中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连接管导通,所述的滴灌头安装于第一灌溉支架或者第二灌溉支架、滴灌小管的末端,所述的第四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灌溉支架进水口处,用以控制第一灌溉支架的出水和出水量。
通过以上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可以在一个试验场同时模拟各种不同海岸生境,其构成场地用地范围有限,管理方便,密闭的防渗流系统使得试验海水处于完全可控的状态,对试验场区以外的生态,尤其是土壤环境造成破坏。2、试验场构建的潮间带试验区,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时间进行潮间带模拟试验,不会受到自然海区的环境条件波动与海浪影响。3、由于试验区构建了两种盐胁迫试验系统,分别可以开展植物叶片与植物根系盐胁迫试验,相之于传统的选择不同自然盐碱地块作为盐度梯度变化试验场,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造价便宜等显著优点,而且使得试验结果不会因为地下水水位和盐度变化而影响,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渗流系统。
图3a为横向管结构放大及排孔角度示意图。
图3b为横向管排孔角度示意图剖面图。
图4为潮间带试验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生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渗流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水循环实例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灌溉系统俯视图。
标号说明:
试验场池体100,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潮间带试验区2,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3,地下水位线200。
渗流系统4,竖向管41,纵向管51,横向管61,渗水孔411,溢流管7,高潮线71,排水管8,低潮线81,取水泵9,第一流量控制开关80。
潮间带试验槽21,槽壁211,潮上带121、潮间带122、潮下带123,灌溉系统9,短管111。
潮间带水循环系统10,第一取水泵91,第一连接管11,喷淋器12,泄流管13,第二流量控制开关14。
后滨海湿地水循环系统10’,第二取水泵91’,第二连接管11’,喷淋系统12’。
第一支管111’,第二支管112’,喷淋支架121’, 喷淋支架纵管1211’, 喷淋支架横管1212’, 喷淋管122’、第三喷淋器123’、第三流量控制开关124’,第四流量控制开关134’。
灌溉系统13’, 灌溉支架131’、滴灌小管132’、滴灌头133’、第五流量控制开关135’、 第一灌溉支架1311’、第二灌溉支架1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与功效,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1、构建池体与分区:如图1所示,选择距离模拟生境较近的地点(此实施例选取近海区域),使用挖掘机在选定实验区分别挖长10M,宽6M,深2M的长方形试验场池体100。夯实池底和池壁,并在试验场池体100四周用土筑高20-30CM,宽约50CM的土岸。在填池后,长方形试验场池体100分成两个区域: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3。其中,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长度为8M, 所述的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3长度2M。
2、构建防渗系统:在挖好的试验场池体100中用1.5MM防渗膜进行铺装,铺装包括底部及池壁。铺装过程中,需确保防渗膜无损坏、无漏缝,以防止实验过程中注入池中的海水流失和下渗,污染地下水。防渗膜铺装与池岸高度一致,即防渗膜铺装位置包括所述试验场池体100的深度2M及土岸的高度20-30CM。
3、安装渗流系统:如图2、图3a、图3b、图6所示,选取内径为21 CM,外径22 CM的PVC管,切割并通过连接管制成两根长2.5M的竖向管41,两根长5M纵向管51,三根长8M横向管61。所述的纵向管51和横向管61分别打两排渗水孔411,所述纵向管51或者横向管61的渗水孔411单个孔径为1-2 CM,所述的纵向管51或者横向管61的渗水孔411与纵向管51或者横向管61的轴心线形成的夹角为90°,所述的纵向管51或者横向管61的渗水孔411孔间距为15-20CM,所述的纵向管51或者横向管61的两排渗水孔411交错分布。用PVC三通管接头或者四通管接头将所述的横向管61和纵向管51连接成“十”“┸”或者“┬”字的形状,所述的竖向管41连接于所述的横向管61和纵向管51交叉的“十”字“○”处,所述的横向管61的两个末端管口用相同规格的PVC盖封堵,所述的竖向管41底部安装有取水泵9,取水泵9与地面的定时器电连接(图中未示出),位于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竖向管41管口高度高于回填的种植土表面高度,所述的横向管61和纵向管51表面均包裹有2-3层孔径约为1 MM的尼龙网(图中未示出),以防止泥沙渗入堵塞孔洞。将制作好的所述的渗流系统4放入试验区池体100,所述的渗流系统4的横向管61两端各距离所述的试验区池体100的池壁1M,所述的渗流系统4的纵向管51两端各距离所述的试验区池体100的池壁0.5M。
4、制作潮间带试验槽:如图4、图6所示,制作玻璃钢材质的潮间带试验槽21,潮间带试验槽21的边长为4M×4M,高为1.2M,面积约为试验场面积的1/3。在潮间带试验槽21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3一侧,安装两支外径25MM的出水管,上部为溢流管7,下部为排水管8,溢流管7距离槽底的距离90CM左右,排水管8离槽底的距离40CM左右。所述的溢流管7管口与高潮线71齐平,所述的排水管8管口与低潮线81齐平。所述的排水管8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控制开关80,用以调节排水量的大小。
5、回填试验基质:如图5、6所示,所述的渗流系统安装完毕后,往试验场中回填挖出的沙土,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下部回填沙土厚度为0.4米后,再回填0.4米的海泥;待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回填土壤厚度达到0.8M后,将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21放入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预留区,再往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21中回填海泥,并使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21形成自然斜坡,形成具有潮上带121、潮间带122、潮下带123模拟生境的潮间带试验区2;潮间带试验槽21高出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槽壁211用以阻隔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水流进潮间带试验槽21;在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潮间带试验区2潮上带121区域继续回填原挖出的沙土,待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土壤厚度达到2M时,在潮间带试验区2的外侧连接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回填沙土,使之形成自然斜坡。所述的潮上带121是指高潮时没有被水淹没的地带,所述的潮下带123是指低潮时处于水下的地带,所述的潮间带122是指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的地带。
6、安装水循环控制系统:
首先,如图7所示,安装潮间带试验区2的潮间带水循环系统10,所述的潮间带水循环系统10包括一第一取水泵91、一第一连接管11、喷淋器12、泄流管13,所述的第一取水泵91安装于渗流系统竖向管41的底部并与地面定时器电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管11一端装配于第一取水泵91上,另一端通过一短管111与喷淋器12、泄流管13连接,喷淋器12、泄流管13各安装一第二流量控制开关14,以控制海水流量。
开启潮间带试验区2模拟试验时,分别在潮上带121、潮间带122、潮下带123种植待试验植物品种,打开所述的排水管8的第一流量控制开关80,在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地面浇灌海水,待所述的模拟试验场池体100池底储水达到1米深的地下水位线200时,启动定时器,第一取水泵91开始工作,将经由纵向管51、横向管61渗流孔411而渗入纵向管51、横向管61管内的海水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管11抽调至喷淋器12、泄流管13处,当所述的第一连接管11水流量大于设定值时,多余的水由设置在短管111处的分流器(图中未示出)分流至泄流管13,并排放至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3,剩余流量由喷淋器12排放至潮间带试验槽21,使得所述试验场池体100的地下水通过纵向管51、横向管61、第一连接管11、喷淋器12喷洒进入潮间带试验区2,再经由纵向管51、横向管61管体上的渗流孔411渗入纵向管51、横向管61,如此往复、循环。当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2的纵向管51、横向管61的渗流孔411渗水量及排水管8的排水总量小于喷淋器12的进水量时,积于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2的海水达到高潮线71时,海水由溢水管7排出至所述的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3。试验时,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2的喷淋器12进水流量大约控制在1333L/H(升/每小时),为排水管8排水流量的2倍,排水管8的排水流量由流量控制开关调节为大约667L/H(升/每小时),定时器启动时槽内的水位接近排水管8的位置,定时器关闭时槽内水位接近溢流管7的位置。第一取水泵91由定时器作定时控制,每隔6h启动、关闭1次,每天模拟海水水位的上升、下降各2次,每次海水水位上升、下降的时间间隔为6H左右,模拟正规半日潮海区的涨潮、落潮过程,以观察、记录潮上带121、潮间带122、潮下带123植物是否适应试验场区的生境。
其次,安装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后滨海湿地水循环系统10’。如图7、图8所示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后滨海湿地水循环系统10’包括第二取水泵91’、第二连接管11’、喷淋系统12’、灌溉系统13’。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由第一支管111’、第二支管112’组成,第二连接管11’的第一支管111’的一端连接第二取水泵91’,另一端与第二支管112’呈“┬”“├”或“┤”状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111’或者第二支管112’上设有一第三流量控制开关124’、一第四流量控制开关134’(也可分别在第一支管111’或者第二支管112’各设一个流量控制开关),分别调控喷淋系统12’、灌溉系统13’的出水量,所述的第二支管112’在喷淋系统12’的末端设有若干个第三喷淋器123’,在灌溉系统13’端与灌溉支架131’连通。
所述的喷淋系统12’还包括一喷淋支架121’,所述的喷淋支架121’包括喷淋支架纵管1211’、喷淋支架横管1212’,所述的喷淋支架纵管1211’一端埋于地下,所述的第二支管112’延着喷淋支架绑设,所述的喷淋支架纵管1211’另一端与喷淋支架横管1212’呈“┬”状连接。
所述的灌溉系统13’包括一灌溉支架131’、若干滴灌小管132’、若干滴灌头133’及两个第五流量控制开关135’。 所述的灌溉支架131’包括第一灌溉支架1311’、第二灌溉支架1312’、 第三灌溉支架1313’。所述的第一灌溉支架1311’、第二灌溉支架1312’呈“工”字排布,所述的第三灌溉支架1313’一端连接于第一灌溉支架1311’、第二灌溉支架1312’交叉的“○”处,另一端埋于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土壤中,以固定所述的灌溉系统13’。所述的第五流量控制开关135’安装于第一灌溉支架1311’与第二支管112’交接处的两侧,用以调节灌溉系统13’两侧滴灌小管132’的出水量。滴灌头133’安装于滴灌小管132’管口的末端,用来喷洒或滴灌海水。
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水循环系统10’的喷淋系统12’用来开展植物叶片盐胁迫试验。试验时,打开通往喷淋系统12’的第三流量控制开关124’的开关,在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地面种植待试验的植物,启动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第二取水泵91’的定时器(图中未示出),将经由纵向管51、横向管61渗流孔411而渗入纵向管51、横向管61管内的海水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抽调至喷淋支架121’,并经由喷淋管122’从第三喷淋器123’喷洒至地面种植植物的叶片,定时控制第二取水泵91’的启动和停止时间,以控制叶片耐盐实验的盐胁迫时间与频次,用于模拟海岸地区海浪飞溅或盐雾对海岸植物枝叶影响的试验,通过控制喷洒海水的强度和时间,模拟不同离岸距离或不同天气状况的不同海浪影响程度。
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灌溉系统13’用来开展植物根系耐盐试验。试验时,打开灌溉系统13’灌溉支架131’第一灌溉支架1311’两侧的第四流量控制开关134’,在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地面种植待试验的植物并浇灌海水,待所述的模拟试验场池底储水约1米深时,启动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的第二取水泵91’的定时器(图中未示出),将经由纵向管51、横向管61渗流孔411而渗入纵向管51、横向管61管内的海水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抽调至灌溉支架131’,并经由滴灌小管132’,将海水从滴灌头133’喷出或洒出。灌溉系统13’同样用定时控制第二取水泵的启动和停止时间,控制根系耐盐实验的盐胁迫时间与频次,用于模拟海水入侵对植物根系的影响试验。
上述试验场的构建方法与结构布置、尺寸,仅以一具体滨海湿地为示例,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1、潮间带试验区2和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3长宽高、尺寸大小,均不为本专利所约束。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场设置有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和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内设置一潮间带试验区;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设置于滨海岸带试验区靠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安装有两支出水管,所述的两支出水管分别与试验区底平行设置;
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有一潮间带试验槽,所述两支出水管设于潮间带实验槽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内设置有潮上带、潮中带、潮下带,所述的潮上带、潮中带、潮下带依次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方向延伸;
所述的潮间带试验区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连接部的两支出水管,上部为溢流管,下部为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安装有一个流量控制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的底部及池壁均铺装有防渗膜,所述的防渗膜上沿超出试验场池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场底部安装有渗流系统,所述的渗流系统至少包含一纵向管、一横向管、一竖向管;所述的纵向管与横向管交叉设立,竖向管垂直连接于纵向管与横管交叉处,所述纵向管、横向管、竖向管互相导通;所述的纵向管、横向管上设有渗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场还包括一潮间带水循环系统,所述的潮间带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取水泵、一第一连接管、一第二流量控制开关和一喷淋器;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从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向外延伸至潮间带试验区,并于潮间带试验区第一连接管处设一喷淋器,所述的喷淋器通过第二流量控制开关控制其水量及开关;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通过放置于竖向管内的第一取水泵取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灌溉系统,所述的灌溉系统包括一第二取水泵、一第二连接管、一灌溉支架、一第四流量控制开关和一滴灌头;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位于后滨海岸带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并与第二取水泵取水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与一灌溉支架内部导通;所述的灌溉支架由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灌溉支架相互导通组成,其中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连接管导通,所述的滴灌头安装于第一灌溉支架或者第二灌溉支架、滴灌小管的末端,所述的第四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灌溉支架进水口处,用以控制第一灌溉支架的出水和出水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喷淋系统,所述的喷淋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二连接管、一第三流量控制开关、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二取水泵连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的第三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二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三喷淋器的出水量。
7.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场施工流程包括:
S1:构建池体与分区:在选定滨海挖出一池体,平整夯实池底与池壁,并将试验场分成两个区域;所述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后滨海岸带试验区、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
S2:构建防渗系统:在挖好的池体中铺装防渗膜;
S3:安装渗流系统:PVC管切割打孔,制成纵向管、横向管、竖向管;所述的纵向管连接横向管与横向管垂直交叉设立,竖向管位于纵向管与横管交叉处且垂直于横向管与纵向管所形成的平面,所述的横向管的管口用PVC盖封堵,所述的渗流系统放置于池体底部;
S4:制作潮间带试验槽: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为一长方体,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朝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安装两支出水管,两支出水管分别与试验区底平行设置;所述两支出水管,上部为溢流管,下部为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安装有一个流量控制开关;
S5:回填试验基质:往试验场中回填挖出的土壤,所述的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回填所选定生境实验区之土壤;待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回填土壤厚度达到预设厚度后,将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放置入所述的后滨海岸带试验区靠近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一侧,往所述的潮间带试验槽中回填海泥,并形成自然斜坡,模拟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生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潮间带设置一水循环系统,所述的潮间带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取水泵、一第一连接管、一第二流量控制开关、一喷淋器;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从滨海盐沼湿地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向外延伸至潮间带试验区,并于潮间带试验区第一连接管处设一喷淋器,所述的喷淋器通过第二流量控制开关控制其水量及开关;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通过放置于竖向管内的第一取水泵取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喷淋系统,所述的喷淋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二连接管、一第三流量控制开关、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二取水泵连结,另一端至少设有一第三喷淋器;所述的第三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二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三喷淋器的出水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滨海岸带试验区还包括一灌溉系统,所述的灌溉系统包括一第二取水泵、一第二连接管、一灌溉支架、一第四流量控制开关和一滴灌头;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位于后滨海岸带试验区的竖向管内,并与第二取水泵取水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与一灌溉支架内部导通;所述的灌溉支架由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灌溉支架相互导通组成,其中第一灌溉支架与第二连接管导通,所述的滴灌头安装于第一灌溉支架或者第二灌溉支架、滴灌小管的末端,所述的第四流量控制开关设置于灌溉支架进水口处,用以控制第一灌溉支架的出水和出水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78972.6A CN111034584B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78972.6A CN111034584B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34584A CN111034584A (zh) | 2020-04-21 |
CN111034584B true CN111034584B (zh) | 2022-04-08 |
Family
ID=70235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78972.6A Active CN111034584B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345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0951B (zh) * | 2020-07-16 | 2022-02-18 | 鲁东大学 | 一种模拟潮汐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2673872B (zh) * | 2020-12-23 | 2022-09-23 | 广东红树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庭院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栽种养护方法 |
CN117751832B (zh) * | 2023-12-26 | 2024-07-16 | 中国农业大学 | 作物灌溉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75834A (en) * | 1966-04-29 | 1969-11-04 | White Bruce Gordon Sir | Hydraulic models |
JP2000171345A (ja) * | 1998-12-08 | 2000-06-23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実海域再現水槽 |
CN101720690A (zh) * | 2009-11-27 | 2010-06-09 | 广东海洋大学 | 分体式自然水生生态水族箱的构建 |
CN105347491A (zh) * | 2015-09-15 | 2016-02-24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组合系统 |
CN206505652U (zh) * | 2017-01-20 | 2017-09-19 | 成都野趣生境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 |
CN107907627A (zh) * | 2017-10-10 | 2018-04-1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模拟滩涂鱼类栖息生境的受控实验装置和构建方法 |
CN207589738U (zh) * | 2017-12-06 | 2018-07-10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潮间带植物人工培养装置 |
CN109673552A (zh) * | 2019-02-25 | 2019-04-2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一种仿天然产卵河流的鲑鱼类多生境人造产卵场 |
CN208869992U (zh) * | 2018-08-23 | 2019-05-17 | 大连海洋大学 | 一种可模拟潮滩涨落潮环境的水箱 |
CN109964741A (zh) * | 2019-04-02 | 2019-07-05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一种水循环的植物盐度梯度田间试验场构建方法 |
CN110542537A (zh) * | 2019-09-27 | 2019-12-06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模拟地下水位受潮汐影响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2019
- 2019-12-13 CN CN201911278972.6A patent/CN1110345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75834A (en) * | 1966-04-29 | 1969-11-04 | White Bruce Gordon Sir | Hydraulic models |
JP2000171345A (ja) * | 1998-12-08 | 2000-06-23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実海域再現水槽 |
CN101720690A (zh) * | 2009-11-27 | 2010-06-09 | 广东海洋大学 | 分体式自然水生生态水族箱的构建 |
CN105347491A (zh) * | 2015-09-15 | 2016-02-24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组合系统 |
CN206505652U (zh) * | 2017-01-20 | 2017-09-19 | 成都野趣生境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 |
CN107907627A (zh) * | 2017-10-10 | 2018-04-1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模拟滩涂鱼类栖息生境的受控实验装置和构建方法 |
CN207589738U (zh) * | 2017-12-06 | 2018-07-10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潮间带植物人工培养装置 |
CN208869992U (zh) * | 2018-08-23 | 2019-05-17 | 大连海洋大学 | 一种可模拟潮滩涨落潮环境的水箱 |
CN109673552A (zh) * | 2019-02-25 | 2019-04-2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一种仿天然产卵河流的鲑鱼类多生境人造产卵场 |
CN109964741A (zh) * | 2019-04-02 | 2019-07-05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一种水循环的植物盐度梯度田间试验场构建方法 |
CN110542537A (zh) * | 2019-09-27 | 2019-12-06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模拟地下水位受潮汐影响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34584A (zh) | 2020-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34584B (zh) | 一种海岸多种生境模拟试验场 | |
Punmia et al. | Irrigation and water power engineering | |
CN206821537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节水灌溉系统 | |
CN105144888A (zh) | 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及改良系统 | |
CN111719500A (zh) |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 | |
CN107347551B (zh) | 一种干旱沙漠区游荡型河流生态护岸 | |
CN109964741B (zh) | 一种水循环的植物盐度梯度田间试验场构建方法 | |
KR20110138433A (ko) | 수목이식 장치 및 수목 이식 방법 | |
CN203435487U (zh) | 一种节水灌溉系统 | |
KR101367848B1 (ko) | 간척지의 제염촉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염공법 | |
CN210857111U (zh) | 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 |
CN219490846U (zh) | 一种水土保持边坡防护结构 | |
CN106613428A (zh) |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种植系统 | |
Kowalik | Water management in the Vistula delta (Poland) | |
CN213306664U (zh) | 一种园林植被修复系统 | |
CN109002740A (zh) | 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系统 | |
CN103190275A (zh) |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 | |
JP2001123451A (ja) | 植生ブロック体及び植生ブロック体による法面の緑化工法 | |
CN209879960U (zh) | 用于测试畦灌与沟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自循环装置 | |
CN103380714B (zh) | 近根返渗灌节水灌溉方法 | |
CN113317098A (zh) | 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层级式绿化方法 | |
RU2253225C1 (ru) | Способ мелиор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 |
CN112136410A (zh) | 一种长江江心岛漫滩湿地植物快速建群的方法 | |
CN222382335U (zh) | 一种槽式防渗漏、蓄水、节水、永久式农田底灌溉系统 | |
KR101417672B1 (ko) | 벽면 녹화구조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