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4292A - 资源定义 - Google Patents

资源定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4292A
CN111034292A CN201780093865.9A CN201780093865A CN111034292A CN 111034292 A CN111034292 A CN 111034292A CN 201780093865 A CN201780093865 A CN 201780093865A CN 111034292 A CN111034292 A CN 111034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
index
bundle
level
reg bu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8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4292B (zh
Inventor
弓宇宏
郝鹏
刘文豪
左志松
张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34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4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4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4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或多种装置、系统和/或方法,用于利用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以及包含不同数量的资源元素组的多个资源元素组束。

Description

资源定义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来自用户的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以满足对更高、更快、更新通信的需求。为了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考虑在更高和更宽的频带(例如3GHz以上)中实现5G通信系统。高频通信的特点是传输损耗和穿透损耗增加。由于高频信号的波长非常短,因此可以使用大量天线阵列来启用波束成形技术。波束成形技术在接收方的预期方向上利用聚焦光束,从而改善了5G通信系统的高频信号的覆盖范围,并弥补了由高频导致的部分信号损失。
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用于映射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对于每个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以固定的资源粒度分布在整个控制资源区域中。但是,这种传统的资源映射机制限制了信道估计性能和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分集效应。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和包括不同数量的资源元素组的多个资源元素组束的装置和/或方法。
作为另一个示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收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和包括不同数量的资源元素组的多个资源元素组束的装置和/或方法。
附图说明
尽管本文提出的技术可以以替代形式来实施,但是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仅是作为对本文提供的描述的补充的一些示例。这些实施例不应以限制方式来解释,例如限制所附权利要求。
图1A是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中发送数据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时频格子的说明性结构。
图1B示出在不同的聚合等级处的重叠候选的说明性布置。
图2示意性示出资源元素和资源元素组的资源映射,资源元素组在子帧的前N个符号中包括四个逻辑上连续的资源元素,其中N可以为1、2、3或4。
图3示意性示出形成各种不同聚合等级的PDCCH的控制信道元素的布置。
图4示出由于交织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控制信道资源而很可能导致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候选阻塞的布置。
图5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说明性实施例,其中受到第二等级交织的资源元素组(REG)束包括3个REG。
图6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说明性实施例,其中受到第二等级交织的REG束包括2个REG。
图7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其中受到第二等级交织的REG束包括3个REG。
图8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其中受到第二等级交织的REG束包括2个REG。
图9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其中受到第二等级交织的REG束包括2个REG。
图10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其中受到第二等级交织的REG束包括2个REG。
图11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其中REG间束在交织期间分割成REG间束。
图12示出用于基于逻辑REG内束索引来定义低聚合等级CCE索引的说明性技术。
图13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其中REG间束在交织期间分割成REG间束。
图14示出用于将REG内束索引值映射至小聚合等级处的CCE索引值的说明性映射方法。
图15示出经历交织的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资源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其中REG间束在交织期间分割成REG间束。
图16示出用于将REG内束索引值映射至小聚合等级处的CCE索引值的说明性映射方法。
图17是涉及可以对本文提出的技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利用和/或实现的基站(BS)的示例配置的情景的图示。
图18是涉及可以对本文提出的技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利用和/或实现的用户设备(UE)的示例配置的情景的图示。
图19是表现了根据本文所阐述的提供物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一个示例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特征的情景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来更全面地描述主题,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了特定的示例实施例。该描述不旨在作为对已知构思的广泛或详细的讨论。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已知的细节可以已被省略,或者可以以概括的方式进行处理。
以下主题可以以各种不同形式来实施,比如方法、装置、部件和/或系统。因此,该主题不旨在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作为示例阐述的任何说明性实施例。相反,本文提供的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这样的实施例可以例如采取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的形式。
根据LTE系统,通过一个或多个在逻辑上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DCCH传输占用的逻辑上连续的CCE的不同数量对应于不同的聚合等级(“AL”)。当CCE聚合等级低时,PDCCH容量大,但是需要在良好的信道条件下进行解调。当CCE聚合等级高时,PDCCH的容量减小,但是可以在恶劣的信道环境中可靠地对PDCCH进行解调。
LTE系统中的PDCCH基于小区专有参考信号(被称为CRS)执行控制信道的信道估计和解调,并且仅支持将PDCCH映射至离散资源元素组(REG)的分布式PDCCH。分布式PDCCH主要通过交织来实现。交织是如何将PDCCH数据流映射至离散物理资源的过程。LTE中使用的交织是基于指定大小的矩阵来定义的,并且遵循以下过程:1)将PDCCH数据流逐行写入矩阵;2)基于预定义模式对矩阵进行列间置换,这种预定义模式的示例由以下表达式定义:
Figure BDA0002382560190000041
其中P(j)是第j个置换列的原始列位置,并且
Figure BDA0002382560190000042
是矩阵的列数;3)从列间置换矩阵中逐列读出列。然后将交织的PDCCH数据流映射至物理上连续的资源,其实现了离散物理资源中的PDCCH数据流映射。应当注意,如果PDCCH数据流的大小小于矩阵的大小,则在PDCCH数据流的前面填充一些伪比特以使它们的大小相同。等效地,交织前的PDCCH数据流可以被理解为物理资源索引,并且交织后的PDCCH数据流可以被理解为逻辑资源索引,这表明可以根据上述交织过程对资源的物理索引进行交织,并且PDCCH数据流(原始的和未被交织的)被映射到具有逻辑上连续的索引的逻辑连续资源。
在LTE中,对于所有聚合等级,交织的基本单元是REG或与REG相对应的PDCCH数据流,并且交织的资源范围对于不同的聚合等级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这不利于下行控制信道的信道估计性能和分集增益,特别是在多波束情景下。因此,在5G通信系统的设计中应避免上述缺陷。
根据5G通信系统中的新无线接入技术(“NR”),NR系统中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称为NR-PDCCH)基于用于控制信道估计和解调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支持本地和分布式传输类型两者。通过交织来支持分布式传输。为了减少盲检的复杂性和终端功耗,为诸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终端等的用户设备(“UE”)配置了一个或多个控制资源集(“CORESET”)。UE仅在所配置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上接收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仅与一个CORESET相关联。多个CORESET可以相互重叠或部分地重叠。控制资源集包括多个REG,并且在符号期间将REG定义为PRB,下面将详细说明。同样如下所述,NR-PDCCH包括一个或多个CCE,它们中的一个CCE包括六个REG。在包括一个或多个REG束的CCE中,每个REG束的大小为2或3或6个连续的REG。CCE中包含的REG束的数量与每个REG束中包含的REG的数量的乘积等于6。REG束中的REG只能使用相同的预编码。不同的REG束允许使用不同的预编码。
以REG束(例如,多个REG)为基本单元,将分布式NR-PDCCH映射至离散物理资源。REG束的大小越大,则通过联合信道估计可以实现的信道估计性能越好。REG束的大小越小,则PDCCH获得的分集增益越多。因此,需要建立REG束的大小以平衡信道估计性能和分集增益。例如,对于通常在信道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使用的高聚合等级控制信道(例如聚合等级4、8),有利的是使用大的(例如,如下所述的阈值以上)REG束以提高信道估计性能并比较大聚合等级的控制信道中包含的资源。对于小聚合等级的控制信道(例如,聚合等级1、2),由于较好的信道环境,DMRS信道估计性能本身较好,因此,可以使用小的(例如,如下所述的阈值以下)REG束来实现提高的分集增益。然而,如果针对不同聚合等级的交织基于具有不同大小的REG束,则来自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将根据LTE中的传统交织而重叠。例如,较低AL的一个候选将与较高AL的两个候选部分地重叠。据信这导致了在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之间更多的冲突,这意味着将会增加PDCCH阻塞概率。当UE被阻塞时,比如当与UE的候选相对应的资源被其他用户的候选占用或部分地占用时,UE不能与基站(“BS”)一起被调度。下面参考图4描述这种阻塞的例子。
另一方面,UE尝试通过盲检在给定的搜索空间中接收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包括一个或多个聚合等级,每个聚合等级对应于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候选。每个候选包括L个CCE,其中L是聚合等级。为了降低信道估计的复杂度,NR-PDCCH应支持搜索空间中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之间的信道估计重用。例如,如图1B所示,当低聚合等级候选位于高聚合等级候选的资源之下时,可以将低聚合等级候选的信道估计重用于高聚合等级候选,这降低了UE处的信道估计的复杂度,并避免了可能因信道估计而发生的长时间延迟。
参考附图,当前蜂窝通信系统所利用的通信技术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图1A示出了用于在利用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中发送数据和控制信道(例如,PDCCH)的无线资源的时频格子100的结构。在图1A中,水平轴表示时间t,并且垂直轴表示频率f。布置在图1A的列105中的OFDM符号是时间轴上的最小传输单元。时隙110包括NSY OFDM符号。尽管根据出于说明目的在此描述的实施例,N等于14,但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N的值取决于例如比如子载波间隔之类的因素而可以是任何整数值,比如7、14、21等。子帧115包括两个时隙110。时隙110的持续时间大约为0.5ms,而子帧的持续时间大约为1.0ms。布置在图1A中的行120中的子载波是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并且整个系统传输频带包括NB个子载波。
在时频格子100中,资源元素(“RE”)125是由离散OFDM符号索引和离散子载波索引的组合指示的基本单元。资源块(“RB”)或物理资源块130包括图1A的时域t中的14个连续的OFDM符号和频域110中的NSC个连续子载波。对于一些实施例,NSC的值可以是诸如6、12、18等的任何整数,但是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本文将其描述为等于12。因此,RB 108包括NSY×NSC个Res,或者在所示示例中为14×12个。RB是可以调度用于传输的最小单元。
图2中示出了子帧200的一部分。PDCCH中包括的每个REG 205在相同的OFDM符号和相同的资源块内包括4个连续的RE(或由小区专有参考信号(“RS”)210分开的4个RE)。在图2中,在OFDM符号0(子帧200的第一个时隙)中有两(2)个REG,并且在OFDM符号1、2和3中有3个REG。每个CCE包括9个REG,它们通过交织分布在OFDM符号0、1、2和4(可选)以及系统带宽上以实现分集并减轻干扰。
图3示出了PDCCH映射300的说明性示例。映射300中的每个PDCCH(编号为#1、#2、#3和#4)由多个使用了图3中的CCD索引单独编号的CCE形成。每个CCE包括九(9)个REG,如CCE8的放大图所示。在图3所示的说明性示例中,REG被分布在前三个OFDM符号上,并且每个REG由相同符号中的四个在逻辑上连续的Res形成。
PDCCH中的CCE的数量被称为其聚合等级,并且可以是1、2、4或8个连续的CCE(按逻辑上的顺序)。可用CCE的总数由PCFICH配置和系统带宽确定。每个PDCCH恰好包含一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对于图3所示的说明性示例,PDCCH#0的聚合等级为1,仅包括CCE0。PDCCH#1的聚合等级为2,包括CCE2和CCE3。PDCCH#2的聚合等级为4,包括CCE4、CCE5、CCE6和CCE7。PDCCH#3的聚合等级为8,包括CCE8、CCE9、CCE10、CCE11、CCE12、CCE13、CCE14和CCE15。聚合等级为n的PDCCH可以可选地被限制为仅从索引值为n的正整数倍的CCE开始。例如,聚合等级为4的PDCCH只能从CCE索引0、4、8、12、16等开始。
参照图4说明对具有不同聚合等级的PDCCH进行交织的历史困难。在用于聚合等级4(“AL4”)的PDCCH的CORESET中,作为交织的基本资源单元的REG束类型1由6个REG组成,其对应于CCE。对于聚合等级2(“AL2”)的PDCCH,作为交织的基本资源单元的REG束类型2由2个REG组成,CCE由三(3)个类型2的REG束形成。在图4中执行了两个下行控制信道的交织过程。交织技术基于LTE中的PDCCH的交织技术。从图4可以看出,在交织之后,AL2的候选0与AL4的候选0和候选1重叠。因此,当UE的NR-PDCCH位置在候选0处时,AL4的候选0和候选1都不能用于其他NR-PDCCH的传输。因此,AL4的NR-PDCCH被认为被阻塞或者阻塞率增大,这是不利于信道估计重用的条件。例如,如果UE的搜索空间由AL4的候选0和AL4的候选0组成,则AL2的候选0的信道估计不能仅通过AL4的候选0的信道估计重用而获得。
另一方面,在图4中值得指出的是,如果UE的搜索空间由AL4的候选0和AL2的候选0组成,则由于AL2的候选0的对应资源没有完全涵盖AL4的候选0的整个资源范围,换句话说,AL4的候选0比AL2的候选0“高”得多,因此AL2的候选项0不会完全阻止AL4的候选0。
鉴于上述困难,结合各种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描述:如何在统一资源区域(CORESET)中实现不同大小的REG束的共存,并且可以支持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之间的DMRS重用,从而导致NR-PDCCH的阻塞概率降低。
要注意的是,以下示例中的REG束索引也可以被理解为NR-PDCCH符号流(或NR-PDCCH数据流)索引,并且逻辑REG束索引的顺序为NR-PDCCH符号流的映射顺序。此外,包括在与一个符号流索引相对应的NR-PDCCH符号流中的调制符号的数量可以等于可被用于对包含在REG束中的NR-PDCCH符号流进行发送的RE的数量。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被任意地组合。例如,当相对较大聚合等级的REG束大小与相对较小聚合等级的REG束大小的比值为2时,使用以下示例1中所述的方法,当大聚合等级的REG束和小聚合等级的REG束的大小的比值为3时,可以使用以下示例2中所述的方法,等等。
本文对“相对较大”或“大”的使用应当被理解为相对于在同一示例中使用的对应的“相对较小”或“小”的值。例如,“相对较高的聚合等级”必定大于某个阈值,比如在同一示例中使用的“相对较低的聚合等级”。同样,“高聚合等级”仅被要求大于在同一示例中描述的“低聚合等级”。
本公开的示例中所述的“REG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器”意指着这些REG的信道是连续的,或者UE可以对这些REG执行联合信道估计。
示例1
对于本示例,束大小为6(一个REG束包括6个REG)的REG束与束大小为3(一个REG束包括3个REG)和2(一个REG束包括2个REG)的REG束共存。将参照图5和图6描述本示例。
不同的资源范围针对用于交织的不同的REG束大小,不同的REG束大小对应于不同的聚合等级。较大的REG束500具有用于交织的整个CORESET的资源范围。较小的REG束505具有与较大的REG束(在500处引用的行)中的UE的候选相对应的资源的资源范围。这样,可以确保UE的低聚合等级候选(行510的阴影线成员)在高聚合等级候选(行515的阴影线成员)的资源范围内。结果,低聚合等级候选510可以重用高聚合等级候选515的信道估计结果,并有效地避免高AL 515的一个以上候选被低聚合等级的一个候选所阻塞。
如图5中所示,NR-PDCCH的交织可以可选地通过两个等级的交织来实现:(i)第一资源范围内的基于第一等级的REG束(较大的REG束500)的第一等级的交织520,以及(ii)基于第二等级的REG束(较小的REG束505)的第二资源范围内的第二等级的交织525。其中,较大的REG束500的第一资源范围可以可选地是整个CORESET,而较小的REG束505的第二资源范围可以是与第一等级的REG束对应的UE的一个或多个候选510的资源。
在图5中,假定具有总共16个CCE的CORESET,以及两种类型的REG束,分别为:第一等级(较大)的REG束500和第二等级(较小的)REG束505,其中第一等级REG束的大小为6个REG,并且第二等级REG束的大小为3个REG。第一等级REG束500可以用于高聚合等级的NR-PDCCH的交织。第二等级REG束505可以用于低聚合等级的NR-PDCCH的交织。
图5中描述的过程涉及第一等级的交织520。较大的REG束500按照由第一等级REG束物理索引530所指示的顺序(例如,CORESET频域,从低到高的顺序)。交织的示例可以涉及子块交织。第一等级的交织的结果是将较大的REG束500的资源重组为由第一等级REG束逻辑索引535所指示的顺序。第一等级CCE索引540在这里反映了第一等级REG束逻辑索引535,因为较大的REG束500和CCE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REG束是CCE,因此CCE索引540和REG束索引535相同。
在第一等级交织520之后,UE为其确定高聚合等级的候选的资源范围。例如,在图5中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候选的资源范围是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以第一等级CCE0作为高聚合等级的起始位置,其对应于高AL(AL8)的候选0。
在上面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内,较小的REG束505按定义的顺序编号(例如,按照上面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内的频域的顺序,从低到高)。该排序被称为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545。第二等级REG束505随后受到交织,得到与第二等级REG束逻辑索引550相对应的交织顺序。第二等级CCE索引555的形成基于具有三个REG的大小的第二REG束,因此每两个连续逻辑第二等级REG束形成一个CCE。然而,一些实施例可以利用第二REG束大小:其得到由两个以上连续逻辑第二等级REG束形成的CCE。
例如,在图6中,如上面参考图5所描述的来执行第一等级的交织520。但在图6中,第二等级CCE索引的形成基于具有两个REG大小、而不是如图5所示的三个REG大小的第二等级REG束605。因此,在图6中,每三个连续逻辑第二等级REG束形成一个CCE。
从图5和图6可知,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低聚合等级的所有候选(行510、610的阴影线成员)位于高聚合等级的候选515的范围内。此外,低聚合等级的候选610中的任一个可以位于高聚合等级的候选515中的一个的最大值的资源下(例如,与之中心对准)。与高聚合等级候选相比,低等级聚合等级候选510、610可以支持较小尺寸的REG束,这提高了用于定向波束成形的预编码器的资源粒度的灵活性。
对于本文讨论的所有或至少一些实施例,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交织技术可以是任何现有的或正在开发的交织技术。交织技术可以与LTE系统使用的交织技术相同或不同,并且列置换模式的大小可以可选地利用除32以外的置换地址的值。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等级的交织520或第二等级的交织525之前,可以将待交织的REG束划分为N个组(N是大于1的整数),然后对这些组进行交织。如果i是一个大于或等于1但小于N的整数,则划分后的REG束i将包含其索引对N的模数等于i-1的REG束。组中的REG束可以可选地不被交织。
示例2
对于示例2,束大小为6的REG束与束大小为3和2的REG束共存。将参照图7和图8描述本示例。
不同的资源范围针对用于交织的不同的REG束大小,不同的REG束大小对应于不同的聚合等级。较大的REG束700具有用于交织的整个CORESET的资源范围。较小的REG束705具有与较大的REG束700中的UE的候选相对应的资源的资源范围。这样,可以确保UE的小聚合等级候选(行710的阴影线成员)中的全部或至少一个或多个在大聚合等级候选(行715的阴影线成员)的资源范围内。因此,小聚合等级候选710可以重用大聚合等级候选715的信道估计结果,并且有效地避免了高AL 715的一个以上候选被低聚合等级的一个候选所阻塞。
如图7中所示,NR-PDCCH的交织可以通过两个等级的交织来实现:(i)第一资源范围内的基于第一等级(较大)的REG束700的第一等级的交织720,以及(ii)基于第二等级(较小)的REG束的第二资源范围内的第二等级的交织725。可选地,第一等级资源范围可以是整个CORESET,而第二等级资源范围可以是可以从中得出与第一等级的REG束相对应的UE的一个或多个候选710的资源范围。可选地,存在多个第二等级资源范围,其中第二等级资源范围中的每一个对应于第一等级REG束的候选中的一个候选的资源。
在图7中,假定CORESET包括总共16个CCE,并且存在两种REG束,分别为:(i)第一等级(较大)REG束700和第二等级(较小)REG束705。第一等级REG束大小为6个REG,而第二等级REG束大小为3个REG。第一等级REG束700可以用于针对高聚合等级的NR-PDCCH的交织。第二等级REG束705可以用于针对低聚合等级的NE-PDCCH的交织。
如图7所示,第一等级的交织720以由第一等级REG束物理索引730所指示的顺序(比如,CORESET频域,从低到高的顺序)来交织第一REG束700,以获得第一等级REG束逻辑索引735。第一等级CCE索引740在这里反映了第一等级REG束逻辑索引735,这是因为较大REG束700和CCE具有相同的大小,因而REG束700是CCE,并且因此CCE索引740和REG束索引735是相同的。
在第一等级交织720之后,UE确定高聚合等级的候选715的资源范围。例如,在图7中高聚合等级的候选715的资源范围被确定为存在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第一等级CCE0作为高聚合等级的起始位置(对应于高AL即AL4的候选0和候选1)。
在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内,将对较小的REG束705进行排序(例如,按照上面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的频域的顺序,从低到高)以形成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745。第二等级REG束(其具有与高AL的被识别出的候选715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745)在对应候选的资源中被交织。如图7所示,在0与7之间(包含端点)的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745值被交织,并且物理索引值为8到15(包含端点)的第二等级REG也被交织,可选地与ERG物理索引745值在0与7之间的第二等级REG分开。获得第二等级REG束的逻辑索引750,并且以第二等级REG束的逻辑索引750的顺序形成第二等级CCE索引755。图7中的图案为:偶数值的REG束索引值750被减半以定义第二等级CCE索引值。奇数值的REG束索引值750也被减半并且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以定义第二等级CCE索引值。由于第二REG束705的大小是三个REG,因此每两个逻辑上连续的第二等级REG束形成CCE。
对于诸如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假定存在总共具有16个CCE的CORESET,以及两种REG束,分别为:(i)第一等级(较大)的REG束800,和(ii)第二等级(较小的)REG束805。第一等级REG束800大小是6个REG,而第二等级REG束805大小是2个REG。第一等级REG束800可以用于高聚合等级的NR-PDCCH的交织。第二等级REG束805用于低聚合等级的NR-PDCCH的交织。
对于这样的实施例,如上面参考图5所述执行第一等级的交织720,以获得较大REG束逻辑索引835。根据较大REG束逻辑索引835的顺序,生成第一等级CCE索引840的顺序以匹配较大REG束逻辑索引835的顺序,因为第一等级REG束和CCE具有相同的大小。因此,在本示例中,REG束相当于CCE。
在第一等级交织720之后,UE确定高聚合等级的候选815的资源范围。例如,用于图5中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候选515的资源范围是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第一等级CCE0作为与AL8的候选0相对应的高聚合等级候选515的起始位置。但是在图8中,存在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第一等级CCE0作为与AL4的候选0和候选1相对应的高聚合级候选815的起始位置。
在上面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内,较小REG束805以定义的顺序布置(例如,在高聚合等级的频域内,从低到高),以形成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845。根据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845,索引值0-11(包含端点)对应于索引值860为“0”的高聚合等级候选815,如上所述。根据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845,索引值12-23(包含端点)对应于索引值860为“1”的高聚合等级候选815,如上所述。第二等级REG束805受到第二等级的交织725,以获得较小REG束805的逻辑索引值850。第二等级CCE索引855的形成基于尺寸为两个REG的较小REG束805,因此在图8中每三个逻辑上连续的第二等级REG束形成一个CCE。
从图7和图8可知,通过上述过程获得的所有低聚合等级的候选710、810位于高聚合等级的候选715、815的范围内。此外,低聚合等级的候选710、810中的任何一个位于高聚合等级的资源中的一个候选715、815的最大值处(例如,大致与之中心对准)。与高聚合等级候选715、815相比,低聚合等级候选710、810可以支持较小尺寸的REG束,这提高了用于定向波束成形的预编码器的资源粒度。
示例3
对于示例3,束大小为6的REG束与束大小为3和2的REG束共存。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本示例。
不同的REG束大小针对不同的聚合等级,并且可选地在用于交织的不同资源范围中。较大的REG束900可以具有用于交织的整个CORESET的资源范围,而小REG束705可以具有包括了与较大REG束900相对应的UE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的资源的资源范围。这样,可以确保UE的小聚合等级候选(行910的阴影线成员)在大聚合等级候选(行915的阴影线成员)的资源范围内。结果,小聚合等级候选910可以重用大聚合等级候选915的信道估计结果,并且有效地避免了与大REG束大小相对应的一个以上高AL 715候选被与小REG束大小相对应的仅一个低AL候选所阻塞。
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两个等级的交织来实现分布式NR-PDCCH:(i)第一资源范围内的基于第一等级REG束(较大REG束900)的第一等级交织920,以及(ii)基于第二等级REG束(较小REG束905)的第二资源范围内的第二等级交织925。其中较大REG束900可以可选地是整个CORESET,而较小REG束905可以是从中得出与较大REG束相对应的UE的一个或多个高AL候选910的资源范围。可选地,对于第二等级交织,取决于第一等级REG束大小和第二等级REG束大小的不同比值,来使用不同的交织方案。并且进一步可选地,不同的交织方案意味着使用在LTE中使用的子块交织的过程中包括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步骤,比如使用不同的列置换模式(也称为交织模式)。
在图9中,假定具有总共16个CCE的CORESET,以及两种REG束,分别为:第一等级(较大)的REG束900和第二等级(较小的)REG束905。第一级等REG束大小为6个REG,而第二等级REG束大小为3个REG。第一等级REG束900可以用于具有高聚合等级的NR-PDCCH的交织。第二等级REG束905可以用于具有低聚合等级的NR-PDCCH的交织。
图9中所述的过程涉及第一等级的交织920,其中,例如,较大REG束900按照由第一等级REG束物理索引930所指示的顺序(比如CORESET频域,从低到高顺序)。交织的示例可以涉及基于所定义的交织矩阵的子块交织。第一等级交织的结果是将较大REG束900的资源重组为由第一等级REG束逻辑索引935所指示的顺序。第一等级CCE索引940在这里反映了第一等级REG束逻辑索引935,因为较大REG束900和CCE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REG束是CCE,因此CCE索引940和REG束索引935是相同的。
在第一等级交织920之后,UE确定高聚合等级的候选(行915的阴影线成员)的范围。例如,在图5中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候选的范围为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第一等级CCE0作为与AL8的候选0相对应的高聚合等级的起始位置。但是在图9中,也存在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第一等级CCE0作为高聚合级候选915的起始位置,但是对应于AL4的候选0和候选1。
在上面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内,较小REG束905按所定义的顺序编号(例如,按照上面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内的频域的顺序,从低到高)。该排序被称为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945。随后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945受到第二等级交织925,得到与第二等级REG束逻辑索引950相对应的交织顺序。第二等级CCE索引955的形成基于大小为三个REG的第二等级REG束905,因此每两个逻辑上连续的第二等级REG束(这意味着具有连续的第二等级REG束逻辑索引的两个第二等级REG束)共同形成CCE。然而,一些实施例可以利用这样的第二等级REG束大小:其得到由两个以上逻辑上连续的第二等级REG束形成的CCE。
例如,在图10中,假定存在具有总共16个CCE的CORESET,以及两种REG束,分别为:(i)第一等级(较大)REG束1000,以及(ii)第二等级(较小)REG束1005。第一等级REG束1000大小为6个REG,而第二等级REG束大小为2个REG。第一等级REG束1000可以用于对具有高聚合等级的NR-PDCCH进行交织。第二等级REG束1005可以用于对具有低聚合等级的NR-PDCCH进行交织。
对于这样的实施例,如上所述参照图9执行第一等级的交织920,以获得较大REG束逻辑索引1035。根据较大REG束逻辑索引1035的顺序,第一等级CCE索引1040的顺序被生成以匹配较大REG束逻辑索引1035的顺序,因为第一等级REG束和CCE具有相同的大小。因此,在本示例中,REG束相当于CCE。
在第一等级交织920之后,UE确定高聚合等级的候选1015的资源范围。例如,在图5中确定的高AL候选515的资源范围为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第一等级CCE0作为与AL8的候选0相对应的高聚合等级候选515的起始位置。同样,在图10中,也存在八个第一等级CCE,其中第一等级CCE0作为与AL8的候选0相对应的高聚合等级候选1015的起始位置。
在上面确定的高聚合等级的资源范围内,较小REG束1005以所定义的顺序来布置(例如,在高聚合等级的频域内,从低到高),以形成第二等级REG束物理索引1045。第二等级REG束1005受到第二等级交织1025,其使用了与用于第一等级交织920的不同的交织方案。例如,第二等级交织1025可以利用与用于第一等级交织的列置换模式不同的列置换模式(也成为交织模式),比如<1,11,17,13,13,20,5,8,23,0,12,19,6,16,21,2,10,14,4,15,22>,得到第二等级REG束的逻辑索引1050。根据第二等级REG束的逻辑索引1050来形成第二等级CCE索引1055。由于第二REG束的大小为2个REG,因此每三个逻辑上连续的第二等级REG束形成一个CCE。
从图9和图10可知,与由上述方法获得的较大REG束相对应的低聚合等级的所有候选(行910、1010的阴影线成员)位于与小REG束相对应的高聚合等级的候选915、1015的范围内。此外,与小REG束相对应的低聚合等级的候选910、1010中的任一个可以位于与较大REG束相对应的高聚合等级的候选915、1015中的一个的最大值处(例如,基本上与之中心对准)。与高聚合等级候选相比,低等级聚合等级候选910、1010可以支持较小尺寸的REG束,这提高了用于定向波束成形的预编码器的资源粒度的灵活性。
示例4
对于示例4,束大小为6的REG束与束大小为2的REG束共存。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本示例。
针对不同的REG束大小来定义不同的REG束至CCE映射(REG束至CCE映射也被称为CCE索引),并且不同的REG束大小对应于不同的聚合等级,比如大REG束大小对应于高聚合等级,而小REG束大小对应于低聚合等级。在本示例中,CCE索引建立了REG束逻辑索引与CCE索引之间的映射(或映射模式)。对于小REG束,CCE映射导致在与小REG束相对应的低AL候选中的任一个之内的所有小REG束位于与大REG束相对应的同一个高AL候选中。
对于图11中的实施例,假定存在总共具有16个CCE的CORESET,以及两种类型的REG束,分别为:(i)REG间束1100,其包括6个REG的大小,以及(ii)REG内束1105,其包括3个REG的大小。REG间束可以用于定义高聚合等级的CCE索引。REG内束可以用于定义低聚合等级的CCE索引。
对于一些实施例,作为基本资源单元的REG间束1100可以具有用于交织的整个CORESET的资源范围,REG间束以所定义的顺序布置(例如,在高聚合等级的频域内,从低到高),以形成REG间束物理索引。并且通过暗示交织这些REG间束物理索引,将交织后的REG间束物理索引指示为REG间束逻辑索引。在REG间束1100的子集内在与为UE选择的候选相对应的资源下定义UE的REG内束1105。
基于REG间束逻辑索引1130来定义与REG间束相对应的高AL的CCE索引1140,以产生具有REG间束逻辑索引的CCE索引的相应顺序。通过假定CCE包含M个REG间束1100,每M个逻辑上连续的REG间束(即,逻辑索引1135对于M个REG间束1100是连续的)以形成CCE,可以将REG间束映射到CCE。与从低到高的CCE索引1140相对应,从低到高地布置REG间束索引1135。M的值是(较大)REG间束大小与(较小)REG内束大小的比值。这里,因为REG间束大小为6个REG,并且CCE也包含六个REG,因此M的值为1,从而CCE相当于REG间束1100。
每个REG间束1100可以被分割成根据REG内束1100的逻辑索引顺序引导的N个REG内束1105。因此,这N个REG内束共同形成被分割的复合资源束。N可以等于REG间束大小与REG内束大小的比值,在本示例中为6/3或2。REG内束1105的从低到高的逻辑索引1150对应于REG间束的从低到高的逻辑索引。当REG间束大小为6个REG且REG内束大小为3个REG时,N的值为2,并且与i的REG内束1100相对应的两个REG内束1105的逻辑索引由公式2*i和2*i+1给出。换句话说,对于图11中的i=1的第一逻辑REG间束索引值,通过将与i=1的REG间束索引值相对应的资源分割成两个单独的资源而形成的两个逻辑REG内束索引值的值是:2*1=1和2*1+1=3。这前两个逻辑REG内束索引值反映在图11中。作为另一示例,如图11所示,对于i=9的第二逻辑REG间束索引值,两个对应的逻辑REG内束索引值是2*9=18和2*9+1=19,如图11所示。
图12示出了用于根据预定义方式基于逻辑REG内束索引1150为低AL定义CCE索引1155的技术。当REG间束大小为6个REG,且REG内束大小为3个REG时,本技术将针对低聚合等级的CCE索引定义如下:
1)对于具有偶数REG内束索引值的REG内束,如图12所示按升序考虑偶数REG内束索引值。REG内束索引可以分为两组,分别具有偶数和奇数索引,并且将CCE索引顺序作为这两组的第一索引顺序,这表明CCE首先在包含偶数REG内束索引的第一组中索引,然后继续在包含奇数REG内束索引的第二组中索引。以包含偶数REG内束索引的第一组为例。偶数REG内束索引值被成对分组,并且每两个逻辑上连续的REG内束被分组到一个CCE。令CCE索引随着REG内束逻辑索引的增加而增加,并以第一对的CCE索引值为“0”开始。对于图12所示的示例,第一对偶数REG内束索引值包括“0”和“2”。在第一对中,这些偶数REG内束索引值都被分配了CCE索引值“0”。类似地,第二对偶数REG内束索引值包括“4”和“6”。这些偶数REG内束索引值中的每一个都被分配CCE索引值“1”,等等。通常,如果N表示在偶数REG内束索引值配对的范围内的一对偶数REG内束索引值的数值位置,则分配给第N对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的CCE索引值由N-1给出。再次使用偶数REG内束索引值“4”和“6”作为示例,那些偶数REG内束索引值形成图12中的第二对值,因此N=2。因此,那些偶数REG内束索引值被分配了由N-1或2-1=1给出的CCE索引值。类似地,偶数REG内束索引值“16”和“18”是第五对偶数REG内束索引值的组成部分,因此N=5。因此,在图12中,偶数REG内束索引值“16”和“18”被分配CCE索引值“4”(5-1)。如果在偶数REG内束索引值的范围内存在P1个CCE(或偶数REG内束索引值的对),则CCE索引值的范围将为从0到P1-1。
2)为将奇数REG内束索引值映射到低聚合等级的CCE索引值,如图12所示再次按升序考虑奇数REG内束索引值,并且递增的CCE索引值被分配给一对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然而,分配给第一对奇数REG内束索引值的CCE索引值比分配给偶数REG内束索引值的最大CCE索引值大一个增量。再次参考图12,奇数REG内束索引值“1”和“3”是第一对奇数REG内束索引值。然而,不是将CCE索引值“0”分配给该对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而是将CCE索引值“8”分配给奇数REG内束索引值“1”和“3”,其比分配给偶数REG内束索引值的最大CCE索引值(“7”)大1。因此,奇数REG内束索引值的CCE索引值的范围将从P1到(P1+P2-1),其中P2是分配给奇数REG内束索引值对的CCE索引值的数量。
在图11中可以看到CCE映射的结果。低聚合等级的任何候选1110包含位于高聚合等级的相同候选1115资源中的REG内束1105。结果,该方法实现了相同CORESET中多个REG束的共存,同时降低了与不同REG束大小相对应的不同AL的候选的阻塞概率。
示例5
对于示例5,束大小为6的REG束与束大小为3和2的REG束共存。将参照图13和图14描述本示例。
为不同的REG束大小定义了不同的REG束到CCE映射(REG束到CCE映射也被称为CCE索引),并且不同的REG束大小对应于不同的聚合等级。例如,在本示例中,大REG束大小对应于高聚合等级,而小REG束大小对应于低聚合等级平。这里,CCE索引建立了从REG束逻辑索引到CCE索引的映射(或映射模式)。对于小REG束,CCE映射导致与小REG束相对应的任何一个低AL候选内的所有小REG束都位于与大REG束对应的同一个高AL候选中。
在图13中,假定CORESET被提供有总共16个CCE,并且存在两种类型的REG束,分别为(i)束大小为6个REG的REG间束1300,和(ii)束大小为2个REG的REG内束1305。REG间束1300可以用于定义高聚合等级的CCE索引1340,而REG内束1305可以用于定义低聚合等级的CCE索引1355。
图13所示的技术涉及将作为基本资源单元的REG间束1300与整个CORESET中的物理REG间束索引进行交织1320,以生成与逻辑REG束索引1335相对应的资源。基于逻辑REG间束索引1335,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过程来定义高AL的CCE索引值1340。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通过假定CCE包含M个REG间束1300,M个逻辑上连续的REG间束中的每一个(即,逻辑索引在M个REG间束1300上是连续的),可以将REG内束映射到CCE。与从低到高的CCE索引1340相对应,从低到高地配置REG间束索引1335。因为REG间束大小为6个REG,并且CCE也包含6个REG,所以M的值为1,因此在本示例中,CCE相当于REG间束。
根据REG间束1300的逻辑索引顺序将每个REG间束1300分割成N个REG内束,其中N等于REG间束大小与REG内束大小的比值。按升序从低到高的逻辑REG内束索引1350对应于按升序从低到高的逻辑REG内束索引1335。当REG间束大小为6个REG,且REG内束大小为2个REG时,N的值为3,并且与i的REG间束索引值相对应的这三个REG内束的逻辑索引值为3*i、3*i+1和3*i+2。例如,对于i=9的第二逻辑REG间束索引值,三个对应的逻辑REG内束索引值为3*9=27、2*9+1=28以及2*9+2=29,如图13所示。
基于REG内束索引,根据用于定义与REG内束相对应的(多个)低聚合等级的CCE索引的技术,图14示出了在REG内束索引1350与(多个)低聚合等级的CCE索引1355之间的预定义映射方法。特别地,该方法涉及:
1)将所有REG内束分组,每个组中具有W个REG内束,并且组索引随着每个组中的第一REG内束索引的顺序相应地增大。通过所有REG内束中的组索引增大方向来完成CCE索引。W个REG内束可以可选地是与对应于REG间束的高聚合等级的一个候选的资源相对应的REG内束。
2)以第一组为例,然后在组之间,根据相同模式确定CCE索引,以实现REG内束索引到CCE索引的映射。例如,当大聚合等级的REG束大小与小聚合等级的REG束大小的比值为3时,每个组包含N*L(L为聚合等级)个REG内束。假定聚合等级为4,则每个组包含12个(N为3且L为4)逻辑连续的REG内束。第n个(n为非负整数)组中包括的REG内束的逻辑索引由<12*n,12*n+1,...,12*n+11>给出,并且从组n=0的值“0”开始选择每三个值(作为N的值)作为排序后的REG内束索引值。并且排序后的REG内束索引有12n+3m+1(m=0,1,2,3)、12n+3m+2(m=0,1,2,3)给出,并且每N个REG束形成基于排序后的REG内束索引的CCE。
3)由于在本示例中N=3,所以如图14所示,在三个REG内束索引值的组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被分配递增的CCE索引值,其对于每个组增加一个增量。
作为关于图15说明的另一示例,假定CORESET总共包括16个CCE,并且存在两种REG束,分别为:(i)大小为6个REG的REG间束,以及(ii)大小为3个REG的REG内束。REG间束可以用于定义高聚合等级的CCE索引。REG内束可以用于定义低聚合等级的CCE索引值。
REG间束具有整个CORESET的交织后的资源范围。在对应于REG间束逻辑索引1535的物理资源之后,根据预定义的技术,使用REG间束索引顺序来定义高AL的CCE索引1540。通过假定CCE包含M个REG间束,每M个逻辑上连续的REG间束(即逻辑索引是连续的M个REG间束)形成一个CCE,基于与从低到高的CCE索引相对应的从低到高的REG间束索引,以传统方式将REG间束映射到CCE。这里,因为REG间束具有6个REG的大小,CCE也包含六个REG,所以M值为1,因此CCE相当于REG间束。
每个REG间束1500根据REG间束索引1530的逻辑顺序被分割成N个REG内束,其中N等于REG间束大小和REG内束大小的比值。并且从低到高的逻辑REG内束索引1550对应于从低到高的逻辑REG间束索引1535。当REG间束大小为6个REG且REG内束大小为3个REG时,N的值为2,并且与i的REG间束相对应的两个REG内束的逻辑索引为2*i和2*i+1。
基于REG内束索引1550根据预定义过程来为低AL定义CCE索引1555。图16示出了REG内束索引1550与低聚合级别的CCE索引1550之间的映射,即,预定义过程涉及以下内容:
1)将所有REG内束分组,每个组中具有W个REG内束,并且组索引随着每个组中的第一REG内束索引的顺序相应地增大。通过所有REG内束中的组索引增大方向来完成CCE索引。W个REG内束可以可选地是与对应于REG间束的高聚合等级的一个候选的资源相对应的REG内束。
2)以第一组为例,然后在组之间,根据相同模式确定CCE索引,以实现REG内束索引到CCE索引的映射。例如,当高聚合等级的REG束大小与低聚合等级的REG束大小的比值为2时,每个组包含N*L(L为聚合等级)个。如果聚合等级为4,则包含8个逻辑连续的REG内束,并且第n个(n为非负整数)组中包括的REG内束的逻辑索引为<8*n,8*n+1,...,8*n+7>。按8n+2m(m=0,1,2,3)、8n+2m+1(m=0,1,2,3)的顺序对REG内束的逻辑索引进行排序,并且每N个REG内束形成排序后的CCE。
3)根据高聚合等级的CCE或候选索引顺序,将第n组REG内束中包括的CCE索引定义为L*n~L*n+W-1,其中L为高聚合等级。
从图15和图16可知,在任一个低聚合等级中包含的REG内束处于高聚合等级的相同候选资源内。结果,该方法实现了多个REG束在相同CORESET中的共存,同时降低了与不同REG束大小相对应的不同AL的候选的阻塞概率。
图17示出了可以利用本文所提供的技术的至少一部分的基站1750(例如,网络实体)的示意性架构图1700。这样的基站1750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基站、节点、终端单元和/或服务器等相结合地在配置和/或能力上广泛地变化,以便提供服务(比如所公开的其他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当中的至少一些)、情景等。例如,基站1750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连接到(例如,无线和/或有线)网络(例如,其可以被连接到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比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等。该网络可以实现无线技术,比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演进UTRA(E-UTRA)、IEEE 802.11、IEEE802.16、IEEE 802.20、Flash-OFDM等。BS和/或UE可以使用诸如长期演进(LTE)、5G新无线(NR)等的标准进行通信。
基站1750可以包括处理指令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硬件)处理器1710。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10可以可选地包括:多个核;一个或多个协处理器,比如数学协处理器或集成图形处理单元(GPU);和/或一层或多层本地高速缓冲存储器。基站1750可以包括:存储各种形式的应用的存储器1702,比如操作系统1704;一个或多个基站应用1706;和/或各种形式的数据,比如数据库1708和/或文件系统等。基站1750可以包括各种外围部件,比如可连接到局域网和/或广域网的有线和/或无线网络适配器1714;一个或多个存储部件1716,比如硬盘驱动器、固态存储装置(SSD)、闪速存储器装置和/或磁盘和/或光盘读取器;和/或其他外围部件。
基站1750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712的主板,该通信总线1712使用各种总线技术(比如串行或并行AT附件(ATA)总线协议的变体;统一串行总线(USB)协议;和/或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I)总线协议)来互连处理器1710、存储器1702和/或各种外设。在多总线情景中,通信总线1712可以将基站1750与至少一个其他服务器互连。可以可选地包括在基站1750中的其他部件(尽管在图17的示意图1700中未示出)包括:显示器;显示适配器,比如图形处理单元(GPU);输入外设,比如键盘和/或鼠标;和/或闪速存储器装置,其可以存储有助于将基站1750启动至就绪状态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例程等。
基站1750可以在诸如台式机或塔台之类的各种物理外壳中操作,和/或可以与显示器集成为“多合一”装置。基站1750可以水平地安装和/或安装在机柜或机架中,和/或可以仅包括一组互连的部件。基站1750可以包括专用和/或共享电力供应1718,其为其他部件提供和/或调节电力。基站1750可以向和/或从另一基站和/或服务器和/或其他装置提供和/或接收电力。基站1750可以包括调节诸如温度、湿度和/或气流的气候特性的共享和/或专用气候控制单元1720。许多这样的基站1750可以被配置为和/或适于利用本文提出的技术的至少一部分。
图18示出了其上可以实现本文提出的技术的至少一部分的用户设备(UE)1850(例如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架构图1800。这样的UE 1850可以在配置和/或能力上广泛地变化,以便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可以以各种形状因子来提供UE 1850,比如移动电话(例如智能电话);台式或塔式工作站;与显示器1808集成的“多合一”装置;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可转换平板电脑或掌上电脑装置;可穿戴装置,比如可安装在耳机、眼镜、听筒和/或手表中,和/或与一件衣服集成在一起;和/或一件家具的部件(比如桌面),和/或其他装置(比如车辆或住宅)的部件。UE 1850可以以各种角色(比如电话、工作站、信息亭、媒体播放器、游戏装置和/或电器)为用户服务。
UE 1850可以包括处理指令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硬件)处理器1810。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810可以可选地包括:多个核;一个或多个协处理器,比如数学协处理器或集成图形处理单元(GPU);和/或一层或多层本地高速缓冲存储器。UE 1850可以包括:存储器1801,其存储诸如操作系统1803之类各种形式的应用;一个或多个用户应用1802,比如文档应用、媒体应用、文件和/或数据访问应用、通信应用,比如网页浏览器和/或电子邮件客户端、实用程序和/或游戏;和/或各种外设的驱动程序。UE 1850可包括各种外围部件,比如可连接至局域网和/或广域网的有线和/或无线网络适配器1806;一个或多个输出部件,比如与显示适配器耦接的显示器1808(可选地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PU))、与扬声器耦接的声音适配器、和/或打印机;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输入装置,比如键盘1811、鼠标、麦克风、摄像头和/或显示器1808的触敏部件;和/或环境传感器,比如检测UE 1850的位置、速度和/或加速度的GPS接收器1819,检测UE 1850的物理定向的指南针、加速计和/或陀螺仪。可以可选地包括在UE 1850中的其他部件(尽管未在图18的示意性架构图1800中示出)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部件,比如硬盘驱动器、固态存储装置(SSD)、闪速存储器装置、和/或磁盘和/或光盘读取器;闪速存储器装置,其可以存储有助于将UE 1050启动至就绪状态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例程;和/或调节诸如温度、湿度和气流等气候特性的气候控制单元。
UE 1850可以包括: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812的主板,通信总线1812使用各种总线技术(比如串行或并行AT附件(ATA)总线协议的变体;统一串行总线(USB)协议;和/或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I)总线协议)将处理器1810、存储器1801和/或各种外设互连。UE 1850可以包括:为其他部件提供和/或调节电力的专用和/或共享电力供应1018,和/或存储电力以在UE 1850未经由电力供应1018连接至电源时使用的电池1804。UE 1850可以向其他客户端装置提供电力和/或从其他客户端装置接收电力。
图19是涉及示例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902的情景1900的图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902可以包括处理器可执行指令1912,该处理器可执行指令1912在由处理器1916执行时引起(例如,由处理器1916)执行本文提供物中的至少一些。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902可以包括存储器半导体(例如,利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或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技术的半导体)、硬盘驱动器的盘片、闪速存储器装置、或者磁盘或光盘(比如紧致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和/或软盘)。示例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902存储计算机可读数据1904,当计算机可读数据1904被装置1908的读取器1910(例如硬盘驱动器的读取头、或在固态存储装置上调用的读取操作)进行读取1906时,对处理器可执行指令1912进行表达。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执行指令1912在被执行时引起诸如例如图2和图3的示例方法中的至少一些的操作的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执行指令1912被配置为引起诸如本文所述的示例系统中的至少一些的系统和/或情景的实现。
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模块”、“系统”、“接口”等通常旨在指代与计算机有关的实体、或者硬件、硬件和硬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例示,在控制器上运行的应用和控制器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驻留在过程和/或执行线程内,并且部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例如(多个)节点)之中。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一”、“第二”等并不旨在暗示时间方面、空间方面、顺序等。相反,此类术语仅用作用于特征、元件、项等的标识符、名称等。例如,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通常对应于对象A和对象B或者两个不同或两个相同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
此外,“示例”、“说明性实施例”在本文中用来意指用作实例、例示等,并且不一定是有利的。如本文所使用的,“或”旨在意指包括性的“或”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另外,在本申请中使用的“一个”和“一种”通常被解释为意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有说明或者从上下文中清楚地指向单数形式。而且,A和B中的至少一个等通常是指A或B或A和B两者。此外,至于在详细描述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包含”、“具有……的”、“具有”、“带有”和/或其变体,这些术语旨在以类似于术语“包括”的方式为包括性的。
尽管已经以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特定语言描述了主题,但是应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主题不必限于上述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述特定特征和动作被公开为实现至少一些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
此外,可以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来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实现为方法、设备、或制品,以生产软件、固件、硬件或其任意组合以控制计算机(例如,节点)来实现所公开的主题。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旨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对该配置进行许多修改。
本文提供了实施例和/或示例的各种操作。本文描述一些或所有操作的顺序不应解释为暗示这些操作必定与顺序有关。受益于此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替代的顺序。此外,将会理解,并非所有操作都必须存在于本文提供的每个实施例和/或示例中。而且,将会理解,在一些实施例和/或示例中,并非所有操作都是必需的。
而且,尽管已经关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将想到等同的变更和修改。本公开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更,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是关于由上述部件(例如,元素、资源等)执行的各种功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用于描述此类部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部件的指定功能的任何部件(例如,在功能上等效),即使在结构上不等同于所公开的结构。另外,尽管可能已经关于几种实施方式中的仅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公开的特定特征,但是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和对于任何给定或特定应用有利的那样,可以将这样的特征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

Claims (15)

1.一种方法,包括:
形成资源区域,其至少包括包含不同数量的资源元素组的第一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束和第二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束,并且所述两种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束对应于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束相对应的资源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束,所述第二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束对应于与所述第二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所对应的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的资源元素组束相对应的资源属于与所述第一类型的资源元素组相对应的聚合等级的一个候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对不同资源区域中的所述两种类型的REG束进行交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第一资源区域为所述资源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第二资源区域为与对应于第一类型的REG束的所述聚合等级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相对应的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第二资源区域用于与第二类型的REG束相对应的所述聚合等级的候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使用不同的交织模式对所述两种类型的REG束进行交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所述两种类型的REG束对应于从REG束的索引至CCE的索引的不同映射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包括:对应于所述REG束的资源与所述CCE的资源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REG束的索引至所述CCE的索引的映射模式包括按所述REG束的索引的相同顺序来对所述CCE进行索引。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REG束的索引至所述CCE的索引的映射模式包括在所述REG束的索引增大的方向上以增大的方式每N个具有连续索引的REG束对所述CCE进行索引。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REG束的索引至所述CCE的索引的映射模式包括:首先,在第一组REG束中的REG束的索引增大的方向上,在该组REG束中,每N个REG束对所述CCE进行索引;随后,在该组REG束的索引增大的方向上,在不同组的REG束上以增大的方式对所述CCE进行索引。
14.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包括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执行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执行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93865.9A 2017-08-11 2017-08-11 资源定义 Active CN111034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7231 WO2019028888A1 (en) 2017-08-11 2017-08-11 DEFINITION OF RESOUR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4292A true CN111034292A (zh) 2020-04-17
CN111034292B CN111034292B (zh) 2022-12-20

Family

ID=65273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865.9A Active CN111034292B (zh) 2017-08-11 2017-08-11 资源定义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356984B2 (zh)
EP (1) EP3665994A4 (zh)
JP (1) JP7296365B2 (zh)
KR (1) KR102348771B1 (zh)
CN (1) CN111034292B (zh)
WO (1) WO20190288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2286A1 (zh) * 2020-04-20 2021-10-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41290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确定方法、参数确定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92433B2 (en) * 2017-10-25 2021-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mbol mapping for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21160015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2614A (zh) * 2012-03-28 2015-0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181569A1 (en) * 2012-07-23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diversity gain according to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26513A1 (en) * 2012-03-14 2014-05-08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EP3192302B1 (en) * 2014-09-10 2018-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obtaining nominal power and pathloss compensation factor of a power control process
US11825482B2 (en) * 2016-10-03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control channels
US11096170B2 (en) 2017-06-12 2021-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omponent interleaver design supporting coresets of different symbol length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2614A (zh) * 2012-03-28 2015-0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181569A1 (en) * 2012-07-23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diversity gain according to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ET,AL: "Search Space Design for NR-PDCC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AH_NR2 R1-171010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2286A1 (zh) * 2020-04-20 2021-10-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41290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确定方法、参数确定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78236A1 (en) 2020-06-04
KR20200037855A (ko) 2020-04-09
JP2020530962A (ja) 2020-10-29
JP7296365B2 (ja) 2023-06-22
CN111034292B (zh) 2022-12-20
WO2019028888A1 (en) 2019-02-14
US11356984B2 (en) 2022-06-07
KR102348771B1 (ko) 2022-01-06
EP3665994A1 (en) 2020-06-17
US20220272683A1 (en) 2022-08-25
EP3665994A4 (en) 202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2870B2 (en) Communication of common control blocks
US11356984B2 (en)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multiple resource element groups
CN10863193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系统
JP2018534802A (ja) 無線通信の基地局側及びユーザー装置側で用いられる装置及び方法
WO2019061498A1 (zh) 一种信道资源集的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420336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041671A1 (zh) 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JP2020504915A (ja) 信号の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US11363576B2 (en) PUCCH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device
WO2022077524A1 (en) Dedicate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CN116648872A (zh) 发送和接收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JP2017539143A (ja) Dm−rsのリソース構成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9157715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19028895A1 (en) COMMAND RESOURCE RESOURCE ELEMENT
CN108418664B (zh) 信息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6528367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0999502A (zh) 随机接入配置
CN108141845A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