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993A - 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993A
CN111033993A CN201880044546.3A CN201880044546A CN111033993A CN 111033993 A CN111033993 A CN 111033993A CN 201880044546 A CN201880044546 A CN 201880044546A CN 111033993 A CN111033993 A CN 111033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ower
switching
nois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45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993B (zh
Inventor
望月贤人
千头和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3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using passiv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3Suppression of common mode voltage or cur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电源装置具有第一开关电源、第二开关电源、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以及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第一开关电源配设在第一电力线中,对从外部电源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蓄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力线将从外部电源接受电力的输入部与蓄电装置之间连接起来。第二开关电源配设在第二电力线中,对从蓄电装置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负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力线具有与第一电力线的分支点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负载装置连接的第二端。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在第一电力线中配设在上述分支点与蓄电装置之间,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在第二电力线中配设在上述分支点与第二开关电源之间。

Description

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有开关电源的电源装置。
开关电源中使用的开关元件产生与驱动时的电流/电压变化相应的高次谐波噪声和高频噪声(以下统称为“开关噪声”)。所产生的开关噪声向开关电源的输入方向和输出方向传导,因此对在各方向上所连接的设备造成影响,从而引起误动作。
以往,作为应对这种开关噪声的对策,在电力线中设置有用于去除开关噪声的线路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a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第一开关电源110通过开关对从外部电源S(例如,商用交流电源)供给来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蓄电装置E。第二开关电源120通过开关对从蓄电装置E供给来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负载装置R。此外,第一开关电源110例如由AC/DC转换器111和DC/DC转换器112构成,第二开关电源120例如由DC/DC转换器构成。
在第一开关电源110的输入侧设置有线路滤波器40a。在第二开关电源120的输出侧设置有线路滤波器60a。另外,在第一开关电源110的输出侧且第二开关电源120的输入侧设置有线路滤波器50a。线路滤波器40a、50a以及60a是为了去除开关噪声而设置的。此外,作为线路滤波器40a、50a以及60a,通常使用扼流线圈(例如,共模扼流线圈)等。
另外,第一开关电源110、第二开关电源120以及线路滤波器40a、50a及60a被屏蔽件130覆盖,以抑制向外部发出的辐射噪声。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中,线路滤波器50a具有2个功能,以实现线路滤波器的个数的削减和小型化。一个功能是用于去除在从外部电源S对蓄电装置E进行电力供给时(虚线箭头)从第一开关电源110产生的噪声的线路滤波器的功能。另一个功能是用于去除在从蓄电装置E对负载装置R进行电力供给时(单点划线箭头)从第二开关电源120产生的噪声的线路滤波器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257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要求强化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对策,要求进一步降低经由电力线向蓄电装置E侧传递的开关噪声。
根据这样的要求,设想在第一开关电源110与连接器C之间的电力线L11中所被要求的特性(噪声衰减能力和电流容量)、同在第二开关电源120与连接器C之间的电力线L12中所被要求的特性不同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在想要通过单一的线路滤波器来使两方的特性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构成该线路滤波器的扼流线圈大型化,其结果,电源装置大型化。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电源装置: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以大电流对蓄电装置充电以及降低向外部传递的开关噪声。
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源装置具有第一电力线、第一开关电源、第二电力线、第二开关电源、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以及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第一电力线将从外部电源接受电力的输入部与蓄电装置之间连接起来。第一开关电源配设在第一电力线中,通过开关对从外部电源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蓄电装置。第二电力线具有与第一电力线的分支点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负载装置连接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电源配设在第二电力线中,通过开关对从蓄电装置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负载装置。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在第一电力线中配设在上述分支点与蓄电装置之间,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在第二电力线中配设在相同的分支点与第二开关电源之间。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源装置,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以大电流对蓄电装置充电以及降低从开关电源向外部传递的开关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线路滤波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此外,对于具有实质同一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记,由此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电源装置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2~图3来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A的结构进行说明。电源装置1A例如是适用于车辆的车载电源装置。
图2是示出电源装置1A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是示出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50、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70、第三噪声去除滤波器40、第四噪声去除滤波器60(以下,称为线路滤波器50、70、40、6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电源装置1A具有第一开关电源10、第二开关电源20、屏蔽件30以及线路滤波器40、50、60及70。
第一开关电源10通过开关对从外部电源S供给来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蓄电装置E。第二开关电源20通过开关对从蓄电装置E供给来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负载装置R。第一开关电源110、第二开关电源120以及线路滤波器40~70被屏蔽件30覆盖,以抑制向外部发出的辐射噪声。
电源装置1A经由作为输入部的连接器C1来与外部电源S连接,经由连接器C2来与蓄电装置E连接,经由连接器C3来与负载装置R连接。
第一电力线L1将连接器C1与连接器C2之间连接起来。换言之,第一电力线L1将外部电源S与蓄电装置E之间连接起来。第二电力线L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力线L1的分支点L1a连接,第二端经由连接器C3来与负载装置R连接。此外,分支点L1a在第一电力线L1中相当于第一开关电源10与线路滤波器50之间的位置。
图2中的虚线箭头表示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充电时的电流路径,单点划线箭头表示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放电时的电流路径。
外部电源S例如是供给单相交流的电力的商用交流电源。
蓄电装置E例如是用于驱动车辆的驱动电动机等的高压蓄电池。作为蓄电装置E,例如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或双电层电容器等。
负载装置R例如是搭载于车辆的电装品(前照灯、刮水器或音响等)或者用于驱动电装品的低压蓄电池。
第一开关电源10配设在第一电力线L1中。第一开关电源10通过开关对从外部电源S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蓄电装置E。第一开关电源10例如是将交流电力转换为适于对蓄电装置E充电的直流电力的普通充电器。第一开关电源10包括AC/DC转换器11和DC/DC转换器12。AC/DC转换器11将从外部电源S供给来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DC/DC转换器12对从AC/DC转换器11供给来的直流电力的电压进行转换。此外,第一开关电源10对从外部电源S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来单向地供给到蓄电装置E。换言之,第一开关电源10不对从蓄电装置E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外部电源S。
第二开关电源20配设在第二电力线L2中。第二开关电源20通过开关对从蓄电装置E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负载装置R。第二开关电源20例如包括对从蓄电装置E供给来的直流电力的电压进行变更并供给到负载装置R的DC/DC转换器。此外,第二开关电源20对从蓄电装置E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来单向地供给到负载装置R。换言之,第二开关电源20不对从负载装置R(低压蓄电池)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蓄电装置E。
屏蔽件30用于屏蔽从电源装置1A内的各部产生的辐射噪声。屏蔽件30例如是金属壳体,形成为一体地覆盖第一开关电源10、第二开关电源20、线路滤波器40、50、60以及70。
线路滤波器40~70是用于降低在第一开关电源10和第二开关电源20中产生的开关噪声的噪声去除滤波器。
具体而言,线路滤波器40在第一电力线L1中设置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1之间。线路滤波器40用于去除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充电时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开关噪声。
线路滤波器50在第一电力线L1中设置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蓄电装置E之间。线路滤波器50用于去除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充电时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开关噪声,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电力线L1与第二电力线L2的分支点(合流点)L1a位于第一开关电源10与线路滤波器50之间。因此,线路滤波器50也用于去除在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放电时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开关噪声。
线路滤波器60在第二电力线L2中设置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负载装置R之间。线路滤波器60用于去除在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放电时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开关噪声。
线路滤波器70在第二电力线L2中设置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分支点L1a之间。线路滤波器70用于去除在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放电时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开关噪声。
如图3所示,线路滤波器40、50、60以及70分别包括例如电容器C11~C16和共模扼流线圈L10。
线路滤波器40、50、60以及70分别包括共模扼流线圈L10,以有效地去除在流通的电流中所包括的共模成分的噪声。但是,线路滤波器40、50、60以及70的结构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能够应用能够使开关噪声降低的任意结构。另外,线路滤波器40、50、60以及70的结构也可以互不相同。
[电源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电源装置1A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用虚线箭头所示的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充电时,第一开关电源10进行动作。此时,第一开关电源10将从外部电源S供给来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供给到蓄电装置E。
在该电流路径中,在第一开关电源10的输入侧设置有线路滤波器40,在第一开关电源10的输出侧设置有线路滤波器50。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开关噪声被线路滤波器40、50降低。
在用单点划线箭头所示的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放电时,第二开关电源20进行动作。此时,第二开关电源20对从蓄电装置E供给来的直流电力的电压进行转换,并供给到负载装置R。
在该电流路径中,在第二开关电源20的输入侧设置有线路滤波器50、70,在第二开关电源20的输出侧设置有线路滤波器60。而且,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开关噪声被线路滤波器50~70降低。
[线路滤波器的特性]
接着,对线路滤波器40、50、60以及70的特性进行说明。
近年,在配设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中,被要求高的噪声衰减能力。此外,在车载电源装置中,例如通过ECE-R10-04标准等规定了从开关电源送出的开关噪声的限制值。
提出这种要求的理由是为了降低向负载装置R流入的开关噪声,除此以外主要是为了应对对车载的蓄电装置E进行快速充电的快速充电设备。快速充电设备的连接插头以一般不经由电源装置1A而直接连结于蓄电装置E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在连接器C2与蓄电装置E之间连接有与快速充电设备对应的电力线。
一般不同时进行利用快速充电设备的快速充电和利用第一开关电源10的普通充电,该第一开关电源10是将交流电力转换为适于对蓄电装置E充电的直流电力的普通充电器。
另一方面,根据负载装置R的状况,在利用快速充电设备的快速充电期间,第二开关电源20有时也进行动作。
如果配设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的噪声衰减能力低,则由于第二开关电源20的动作而产生的开关噪声有可能经由连接插头而流入快速充电设备。
因此,与配设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相比,配设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被要求高的噪声衰减能力。
另外,配设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充电时的电流路径的线路滤波器被要求高的电流容量,以能够以大电力进行充电。即,配设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被要求比配设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的电流容量高的电流容量。
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中,线路滤波器50a具有去除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噪声的作用和去除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噪声的作用。在该情况下,线路滤波器50a需要兼备高的电流容量和高的噪声衰减能力这两者。其结果,线路滤波器50a大型化。
此外,线路滤波器的尺寸主要由电流容量和噪声衰减能力来决定。更详细地说,线路滤波器的电流容量主要依赖于扼流线圈的绕组的直径,线路滤波器的噪声衰减能力主要依赖于扼流线圈的绕组的匝数。也就是说,在具有大的电流容量且具有高的噪声衰减能力的线路滤波器中使用的扼流线圈需要多重地卷绕粗的绕组来制作。
在电源装置1A中,具有大的电流容量的线路滤波器50具有去除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噪声的功能和去除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噪声的功能。该点与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现有技术同样。
另一方面,在电源装置1A中,通过在从分支点L1a分支出的第二电力线L2中配设线路滤波器70,来确保高的噪声衰减能力。
也就是说,在电源装置1A中,通过2个(线路滤波器50、70)来确保去除由于第二开关电源20的动作而产生的开关噪声的功能。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对于线路滤波器50,能够设计为具备具有比较大的电流容量的特性,对于线路滤波器70,能够设计为在去除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开关噪声时弥补线路滤波器50中不足的噪声衰减能力。
此外,线路滤波器50和线路滤波器70被设计为具有不同的特性的滤波器。对于线路滤波器50,例如被设计为与线路滤波器70相比成为噪声衰减能力低且电流容量大的特性即可。
更具体地说,将满足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被要求的特性(噪声衰减能力和电流容量)的线路滤波器50配设在分支点L1a与蓄电装置E(连接器C2)之间。
即,满足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被要求的特性的线路滤波器50也被用作配设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
另一方面,在满足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被要求的特性的线路滤波器50中,不充分满足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被要求的噪声衰减能力。
因此,将满足对线路滤波器50中不足的噪声衰减能力进行弥补的特性的线路滤波器70配设在从分支点L1a分支出的第二电力线L2中。
线路滤波器70的特性满足线路滤波器50中不足的噪声衰减能力以及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电流容量即可。如上所述,该电流容量比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的电流容量小。因此,能够使线路滤波器70小型化。
像这样,以从去除第二开关电源20的开关噪声所被要求的噪声衰减能力减去线路滤波器50的噪声衰减能力而得到的噪声衰减能力为基准,来设定线路滤波器70的噪声衰减能力即可。
如上所述,被要求高的电流容量的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的线路滤波器50也配设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而且,第二开关电源20与分支点L1a之间的线路滤波器70使线路滤波器50中不足的噪声衰减能力得到充分满足。
由此,与如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那样由一个线路滤波器50a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作为线路滤波器50、70的整体的尺寸小型化。另外,线路滤波器50去除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噪声和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噪声这两方的噪声。因此,与在2个开关电源中各自地设置线路滤波器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小型化。
此外,在电源装置1A中,共用“满足在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被要求的特性的线路滤波器”,而不共用“满足在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被要求的特性的线路滤波器”,以应对高的电流容量。如上所述,第一开关电源10和第二开关电源20分别仅单向地进行电力转换。因此,例如不会从第一开关电源10和第二开关电源20双方同时向蓄电装置E供给电力。因此,线路滤波器40的电流容量并不是将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流过的电流值同第二开关电源20与连接器C2之间流过的电流值相加而得到的电流值,满足与在流通大电流的第一开关电源10与连接器C2之间流过的电流值对应的特性即可。
此外,与线路滤波器50同样,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充电时,在线路滤波器40中流通大电流。因此,线路滤波器40的电流容量也可以大。另外,与线路滤波器70同样,线路滤波器60用于在从蓄电装置E对负载装置R进行电力供给时减少朝向负载装置R的开关噪声。因此,线路滤波器60的噪声衰减能力也可以高。
如上所述,在电源装置1A中,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充电时,仅设置具有大的电流容量的线路滤波器50来作为噪声去除滤波器。另外,在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放电时,设置线路滤波器50和线路滤波器70来作为噪声去除滤波器,以具有高的衰减能力。因而,电源装置1A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以大电流对蓄电装置E充电以及降低向外部传递的开关噪声。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4来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B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电源装置1B的结构的一例的图。电源装置1B在被适用于三相交流的外部电源S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电源装置1B具有U相的连接器C1u、V相的连接器C1v以及W相的连接器C1w,来作为从三相交流的外部电源S的相应相接受电力的输入部。在图4中,将U相表示为Su,将V相表示为Sv,将W相表示为Sw。而且,电源装置1B以与连接器C1u、C1v、C1w分别对应的方式具有U相的第一开关电源10u、V相的第一开关电源10v以及W相的第一开关电源10w。电源装置1B还具有U相的线路滤波器40u、V相的线路滤波器40v以及W相的线路滤波器40w。
在结合点L1b处,从连接器C1u起延伸的U相的第一电力线L1u、从连接器C1v起延伸的V相的第一电力线L1v以及从连接器C1w起延伸的W相的第一电力线L1w结合为一根电力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力线L1u、L1v、L1w在分支点L1a与第一开关电源10u、10v、10w之间结合为一根电力线。
此外,第一开关电源10u、第一开关电源10v以及第一开关电源10w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一开关电源10同样的结构。即,第一开关电源10u包括AC/DC转换器11u、DC/DC转换器12u,第一开关电源10v包括AC/DC转换器11v、DC/DC转换器12v,第一开关电源10w包括AC/DC转换器11w、DC/DC转换器12w。AC/DC转换器11u、11v、11w与实施方式1中的AC/DC转换器11同样,DC/DC转换器12u、12v、12w与实施方式1中的DC/DC转换器12同样。另外,线路滤波器40u、40v、40w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线路滤波器40同样的结构。
与电源装置1A同样,在电源装置1B中也是,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进行电力供给时(虚线箭头)有可能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噪声,在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进行电力供给时(单点划线箭头)有可能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噪声。线路滤波器50发挥去除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噪声的作用。另外,线路滤波器50和线路滤波器70发挥去除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噪声的作用。
如上所述,即使在使用多相交流电源来作为外部电源S的情况下,电源装置1B也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以大电流对蓄电装置E充电以及降低向外部传递的开关噪声。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C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电源装置1C中,线路滤波器50u、50v、50w分别配设在第一开关电源10u、10v、10w与蓄电装置E之间。在这一点上与电源装置1B不同。
为了具有这样的结构,第一电力线L1u、L1v以及L1w的结合点L1b位于线路滤波器50u、50v以及50w与蓄电装置E之间。另外,第二电力线L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力线L1w的分支点L1a连接,第二端与负载装置R连接。
与电源装置1B同样,在电源装置1C中也是,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进行电力供给时(虚线箭头)有可能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噪声,在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进行电力供给时(单点划线箭头)有可能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噪声。线路滤波器50u、50v、50w发挥去除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噪声的作用。而且,线路滤波器50w、70发挥去除从第二开关电源20产生的噪声的作用。
像这样,在电源装置1C中,在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进行电力供给时(虚线箭头),能够使流通的电流分散到线路滤波器50u、50v以及50w。
也就是说,在电源装置1C中,能够将实施方式2中的线路滤波器50所承担的、用于去除从第一开关电源10产生的噪声的功能分散到线路滤波器50u、50v以及50w。由此,能够使作为线路滤波器整体的尺寸进一步小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电源装置1C,即使在使用多相交流电源来作为外部电源S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小型化,能够以更大的电流对蓄电装置E充电以及进一步降低向外部传递的开关噪声。
此外,在图5中,作为第二电力线L2的一端的分支点L1a与第一电力线L1w连接。然而,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分支点L1a也可以与第一电力线L1u、L1v中的任一个连接,来取代与第一电力线L1w连接。另外,第二电力线L2的第一端也可以与第一电力线L1u、L1v以及L1w分别连接。
(其它实施方式)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考虑进行各种变形。
作为从外部电源S接受电力的输入部的一例,电源装置1A~1C具有连接器C1。然而,输入部也可以是利用电磁感应等来从外部电源S接受电力的受电线圈等。
另外,在电源装置1A中,第一开关电源10由AC/DC转换器11和DC/DC转换器12构成,第二开关电源20由DC/DC转换器构成。然而,能够应用各种方式的开关电源来作为第一开关电源10和第二开关电源20。
另外,作为电源装置1A~1C的动作的一例,说明了分开地实施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进行电力供给的动作和从蓄电装置E向负载装置R进行电力供给的动作的情况。然而,也可以同时进行从外部电源S向蓄电装置E进行电力供给的动作和从外部电源S向负载装置R进行电力供给的动作。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开关电源10和第二开关电源20双方进行动作。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公开的具体例,但它们仅是例示,并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源装置,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以大电流对蓄电装置充电以及降低从开关电源向外部传递的开关噪声。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a:电源装置;10、10u、10v、10w、110:第一开关电源;11、11u、11v、11w、111:AC/DC转换器;12、12u、12v、12w、112:DC/DC转换器;20、120:第二开关电源;30、130:屏蔽件;40:第三噪声去除滤波器(线路滤波器);50: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线路滤波器);60:第四噪声去除滤波器(线路滤波器);70: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线路滤波器);40u、40v、40w、50u、50v、50w、40a、50a、60a:线路滤波器;C1、C1u、C1v、C1w、C2、C3、C:连接器;L1、L1u、L1v、L1w:第一电力线;L2:第二电力线;L1a:分支点;L1b:结合点;E:蓄电装置;R:负载装置;S:外部电源。

Claims (8)

1.一种电源装置,具备:
第一电力线,其将用于从外部电源接受电力的输入部与蓄电装置之间连接起来;
第一开关电源,其配设在所述第一电力线中,通过开关对从所述外部电源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所述蓄电装置;
第二电力线,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电力线的分支点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负载装置连接的第二端;
第二开关电源,其配设在所述第二电力线中,通过开关对从所述蓄电装置接受到的电力进行转换,并供给到所述负载装置;
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其在所述第一电力线中配设在所述分支点与所述蓄电装置之间;以及
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其在所述第二电力线中配设在所述分支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电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具有互不相同的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的噪声衰减能力比所述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的噪声衰减能力低,
所述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的电流容量比所述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的电流容量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从去除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开关噪声所被要求的噪声衰减能力减去所述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的所述噪声衰减能力而得到的噪声衰减能力为基准,来设定所述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的所述噪声衰减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电源是多相交流电源,
所述输入部是接受所述多相交流电源的相应相的电力的多个输入部中的一个输入部,
所述第一开关电源是以与所述多个输入部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的多个第一开关电源中的一个第一开关电源,
所述电源装置具备所述多个输入部和所述多个第一开关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是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所述第一开关电源中的各个所述第一开关电源与所述蓄电装置之间的多个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
所述电源装置具备所述多个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三噪声去除滤波器,其在所述第一电力线中配设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第一开关电源之间;以及
第四噪声去除滤波器,其在所述第二电力线中配设在所述负载装置与所述第二开关电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噪声去除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噪声去除滤波器分别具有共模扼流线圈。
CN201880044546.3A 2017-07-12 2018-06-06 电源装置 Active CN1110339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6018 2017-07-12
JP2017136018A JP6850999B2 (ja) 2017-07-12 2017-07-12 電源装置
PCT/JP2018/021634 WO2019012862A1 (ja) 2017-07-12 2018-06-06 電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993A true CN111033993A (zh) 2020-04-17
CN111033993B CN111033993B (zh) 2023-05-12

Family

ID=6500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4546.3A Active CN111033993B (zh) 2017-07-12 2018-06-06 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8415B2 (zh)
JP (1) JP6850999B2 (zh)
CN (1) CN111033993B (zh)
DE (1) DE112018003547T5 (zh)
WO (1) WO20190128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0902B2 (ja) * 2019-10-07 2023-0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電源回路
DE102020121952A1 (de) 2020-08-12 2022-02-17 innolectric AG Resonanz Transformator mit zusätzlich gekoppelter Induktivität für OBC
WO2023188778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構造、充電器及び基板接続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2358A (ja) * 2000-11-06 2002-05-1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直流電源装置
US20120166013A1 (en) * 2010-12-28 2012-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N106464131A (zh) * 2014-07-18 2017-02-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JP2017085848A (ja) * 2015-10-30 2017-05-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2017112681A (ja) * 2015-12-15 2017-06-2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9087A (ja) 1999-09-24 2001-04-03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車両移動支援板および車載用車両移動支援装置
US7598623B2 (en) * 2006-12-29 2009-10-06 Cummins Power Generation Ip, Inc.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ifferent transient conditions for a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JP5955209B2 (ja) * 2012-12-17 2016-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の故障検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2358A (ja) * 2000-11-06 2002-05-1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直流電源装置
US20120166013A1 (en) * 2010-12-28 2012-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N106464131A (zh) * 2014-07-18 2017-02-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JP2017085848A (ja) * 2015-10-30 2017-05-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2017112681A (ja) * 2015-12-15 2017-06-2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38415B2 (en) 2021-06-15
JP2019022255A (ja) 2019-02-07
WO2019012862A1 (ja) 2019-01-17
JP6850999B2 (ja) 2021-03-31
US20200076293A1 (en) 2020-03-05
DE112018003547T5 (de) 2020-03-19
CN111033993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8650B (zh) 通用电流充电器
US9873338B2 (en) Electric vehicle
KR102419697B1 (ko) 자동차용 저장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온보드 저장 배터리 충전 장치를 동작시키는 방법, 고전압 차량 전기 시스템, 및 저장 배터리 충전 장치의 사용
EP3171500B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1033993B (zh) 电源装置
CN108183600A (zh) 用于机动车的转换器和机动车
KR20120000527A (ko) 축전기 수단 충전 장치
CN112208371B (zh)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
US10700591B2 (en) Voltage converter, electric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voltages
CN112074432B (zh) 用于车辆的单相或多相交流充电的交流电压充电装置和方法
JP6944058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を備える車両充電器
JP2011205806A (ja) 車両用マルチフェーズコンバータ
JP6954377B2 (ja) 電源装置
KR20220145327A (ko) 충전기용 단상 및 3상 하이브리드 필터 시스템
KR20140073715A (ko) 자동차용 인버터의 커패시터 모듈
JP2020141494A (ja) 電動自動車の電源装置
EP1487092A1 (en) Power switching system
JP6655826B2 (ja) 電源装置
CN114747126A (zh) 电力转换装置、包含该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辆以及控制方法
CN112512862A (zh) 具有燃料电池的电能量系统
CN112672912A (zh) 具有储存的能源且具有充电端子的车辆电气系统
KR102324028B1 (ko) 배터리 무선 충전 기능을 구비하는 차량 모터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US11955901B2 (en) Switching devic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vehicle
US20230143719A1 (en) Vehicle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0789346A (zh) 电力授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