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1207A -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1207A
CN111031207A CN201911295943.0A CN201911295943A CN111031207A CN 111031207 A CN111031207 A CN 111031207A CN 201911295943 A CN201911295943 A CN 201911295943A CN 111031207 A CN111031207 A CN 111031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focus
gear
lens
continuous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59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国富
裴瑞宏
郝秀杰
周石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KVIS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k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k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k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959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312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1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12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其中,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包括设有中心的壳体和与壳体配合固定的主装板,在壳体与主装板之间设有与图像传感器固定的升降盘和以主装板转轴转动连接的齿轮盘,以及驱动齿轮盘使升降盘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将齿轮盘连续转动转化为升降盘沿轴向伸缩运动的连续伸缩机构。由于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可以在调焦时由驱动机构连续一个方向转动,即可实现周期性连续伸缩调焦,其结构简单,控制难度低。同时连续在同一个方向上转动伸缩调焦,摩擦范围分散,可以避免在调焦过程中较小范围内转动,使得摩擦范围集中,更容易导致出现摩擦导致调焦精度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使该镜头后焦调节装置的摄像机。
背景技术
现有摄像机在安装完镜头后,在摄像机安装后均需要对摄像机的镜头后焦进行调整,使镜头后端的焦点与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对准以使视场范围内的图像清晰。尤其是安装位置较高的摄像机,安装后调整难度大,因而需要进行远程或自动调焦。
目前,摄像机调焦通常有两种,一是调节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距离;另一种是调镜头不动,调节图像传感器位置,也称为ABF(Auto Back Focus,自动后焦调整)。对于前者而言,通过调整头镜位置进行调焦,虽然调焦范围较大,但其结构复杂,体积大;对于后一种调焦,通常适用于调焦位置移动小,如文献号为CN206759586U的镜头后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动来控制镜头伸缩移动,虽然该文献号可以进行自动调焦,但调节装置通过螺旋槽与键销配,电机驱动时只能正转或反转使其伸出,反转或正转使其收缩,控制关系复杂,导致控制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控制时转动角度有限,容易磨损导致高焦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其中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可以降低调焦控制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包括设有中心的壳体和与壳体配合固定的主装板,在壳体与主装板之间形成的收纳腔内设有固定图像传感器的升降盘和以主装板上中心导柱为转轴的齿轮盘,以及驱动齿轮盘使升降盘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将齿轮盘连续转动转化为升降盘沿轴向伸缩运动的连续伸缩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连续伸缩机构包括在齿轮盘与升降盘接触面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突起,在每个突起之间设有凹槽,每个突起和凹槽的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面,齿轮盘上的突起与升降盘上的凹槽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说,每个突起与凹槽的形状镜像相同。
进一步地说,每个突起均匀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且该圆心位于镜头光轴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突起为三个或四个。
进一步地说,所述升降盘与主装板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至少三个导向柱,每个导向柱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使升降盘与齿轮盘接触的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说,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
进一步地说,所述齿轮盘与主装板之间设有第一滚动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至少三个固定穴和设于每个固定穴的第一滚球。
进一步地说,所述主装板设有与第一滚球配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说,所述齿轮盘与中心导柱之间设有第二滚动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至少三个C形穴和收纳于每个齿轮盘C形穴的第二滚球,该第二滚球与中心导柱接触。
进一步地说,每个C形穴均匀分布于同一个圆周上。
进一步地说,每个固定穴均匀分布于同一个圆周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图像传感器光线进入侧设有滤光切换器。
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与步进电机转轴啮合转动的减速齿轮组,该减速齿轮组输出齿轮与齿轮盘上的环形分布的齿轮啮合传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包括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包括设有中心的壳体和与壳体配合固定的主装板,在壳体与主装板之间形成的收纳腔内设有固定图像传感器的升降盘和以主装板上中心导柱为转轴的齿轮盘,以及驱动齿轮盘使升降盘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将齿轮盘连续转动转化为升降盘沿轴向伸缩运动的连续伸缩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连续伸缩机构包括在齿轮盘与升降盘接触面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突起,在每个突起之间设有凹槽,每个突起和凹槽的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面,齿轮盘上的突起与升降盘上的凹槽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说,每个突起与凹槽的形状镜像相同。
进一步地说,每个突起均匀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且该圆心位于镜头光轴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突起为三个或四个。
进一步地说,所述升降盘与主装板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至少三个导向柱,每个导向柱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使升降盘与齿轮盘接触的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说,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
进一步地说,所述齿轮盘与主装板之间设有第一滚动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至少三个固定穴和设于每个固定穴的第一滚球。
进一步地说,所述主装板设有与第一滚球配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说,所述齿轮盘与中心导柱之间设有第二滚动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至少三个C形穴和收纳于每个齿轮盘C形穴的第二滚球,该第二滚球与中心导柱接触。
进一步地说,每个C形穴均匀分布于同一个圆周上。
进一步地说,每个固定穴均匀分布于同一个圆周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图像传感器光线进入侧设有滤光切换器。
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与步进电机转轴啮合转动的减速齿轮组,该减速齿轮组输出齿轮与齿轮盘上的环形分布的齿轮啮合传动。
本发明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其中,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包括设有中心的壳体和与壳体配合固定的主装板,在壳体与主装板之间设有与图像传感器固定的升降盘和以主装板转轴转动连接的齿轮盘,以及驱动齿轮盘使升降盘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将齿轮盘连续转动转化为升降盘沿轴向伸缩运动的连续伸缩机构。由于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可以在调焦时由驱动机构连续一个方向转动,即可实现周期性连续伸缩调焦,其结构简单,控制难度低。同时由于可以连续同一个方向上转动,就能实现伸缩调焦,摩擦范围分布较分散,可以避免在调焦过程中较小范围内转动,使得摩擦范围集中,更容易导致出现摩擦导致调焦精度降低。
采用多个导向柱与弹簧配合,一方面使得升降盘在伸缩过程产生复位力分散;另一方面多条弹簧用作也更容易控制升降盘在伸缩过程产生复位力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描述中的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实施例沿光轴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齿轮盘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齿轮盘沿转轴方向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5是齿轮盘沿转轴垂直方向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升降盘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升降盘沿转轴垂直方向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8是升降盘沿转轴方向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9是齿轮盘与主装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齿轮盘与主装板配合时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沿上H-H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还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出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所有方向性指示的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用于解释在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产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当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可能随之改变。
此外,本发明中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示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和至少一个该技术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体的限定外;“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及以上。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实施例。
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包括设有中心的壳体9和与壳体9配合固定的主装板1,在壳体9与主装板1之间设有与图像传感器7的升降盘4和以主装板1转轴转动连接的齿轮盘3,以及驱动齿轮盘3使升降盘4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驱动机构2,还包括将齿轮盘3连续转动转化为升降盘4沿轴向伸缩运动的连续伸缩机构。该连续伸缩机构在驱动机构同一方向连续转动驱动齿轮盘3转动时,可使升降盘4上的图像传感器7在光轴方向上与镜头距离发生变化。
具体地说,所述壳体9设有定镜头的镜头座10,该镜头光轴与壳体9的中心孔所在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图像传感器7固定在图像传感器支架上5,该图像传感器7不是本发明技术要点,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其包括但不限于CMOS、CCD等光电器件。
如图3-8所示,所述连续伸缩机构包括在齿轮盘3与升降盘4接触面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突起,在每个突起之间设有凹槽,每个突起和凹槽的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面,齿轮盘3上的突起与升降盘3上的凹槽交错分布。也就是说,所述齿轮盘3与升降盘4接触面设有至少两个突起32,在本实施例中以四个突起32为例说明,每个突起32之间设有凹槽33,每个突起32和凹槽33在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面。所述升降盘4与齿轮盘3接触面设有至少两个突起41,每个突起41之间设有凹槽42,每个突起41和凹槽42在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齿轮盘3上的突起32与凹槽33结构最好相同,升降盘4上的突起41与凹槽42结构最好相同,且突起32与降盘4上也相同,即每个突起与凹槽的形状镜像相同。每个齿轮盘3或升降盘4上的突起都是均匀分布在以镜头光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周上。保证有伸缩时升降盘4与齿轮盘3始终平行。
固定有图像传感器7的图像传感器支架5、升降盘4、齿轮盘3和主装板1依次顺序叠加装配在所述主装板1与壳体9形成的空腔内,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支架5与升降盘4固定,如图像传感器支架5通过螺丝与升降盘4固定;所述升降盘4与齿轮盘3在圆周上滑动转换为轴向运动,所述齿轮盘3与主装板1转动连接。
所述齿轮盘3设有中心孔30的齿轮盘本体31,该齿轮盘本体31设有环形齿轮33,该中心孔30套设在主装板1上的中心导柱12,并以该中心导柱12为转轴。
所述主装板1设有齿轮盘3转轴和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可以使升降盘4伸缩运动时起到平稳移动,且使移动方向与光轴一致,其中,所述转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中空的中心导柱12,该中空的中心导柱12可以减轻主装板11的重量,节约材料成本;同时该主装板11通常用塑胶材料,中空结构的中心导柱12与主装板1一体成型时,也可以避免缩水现象,提搞成型精度。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分别于中心导柱12四周的至少三个导向柱11,该导向柱11数量可以根据需设置三个、四个或多个,根据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该导向柱11数量最好为3-4个。每个导向柱11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该圆所在的圆心位于光轴上,保证在伸缩移动时,升降盘4与每个导向柱11之间作用力相同,使其移动方向与光轴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步进电机22和与步进电机22转轴啮合转动的减速齿轮组21,该减速齿轮组21输出齿轮与齿轮盘3上的环形分布的齿轮31啮合传动。
调节焦距时,在步进电机22带动下使齿轮盘3以转动中心导柱12为转轴转动,由于该齿轮盘3与升降盘4之间设有连续伸缩结构和步进电机22可同一方向连续转动,可实现周期性伸缩调焦,其结构简单,控制难度低。同时由于可以连续同一个方向上转动,就能实现伸缩调焦,摩擦范围分布较分散,可以避免在调焦过程中较小范围内转动,使得摩擦范围集中,更容易导致出现摩擦导致调焦精度降低。
根据需要,为了保证在伸缩时使升降盘与齿轮盘接触,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的弹性部件6,该弹性部件6包括套设于导向柱,且位于壳体9与图像传感器支架5之间。由于采用弹性部件6为均匀分布在壳体9与图像传感器支架5之间,这样得升降盘在伸缩过程产生复位力分散;同时多条弹簧用作也更容易控制升降盘在伸缩过程产生复位作用力。
为了减少齿轮盘3与主装板1间的摩擦力,,在所述齿轮盘3与主装板1之间设有第一滚动机构。该第一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3至少三个固定穴35和设于每个固定穴35的第一滚球15。所述第一滚球15均匀分布于以中心导柱12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主装板1设有与第一滚球配的限位槽14。
为了降低在调节时齿轮盘3与中心导柱12间的摩擦力,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收缩出现的包死现象,所述齿轮盘3与中心导柱12之间设有第二滚动机构。该第二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3至少三个C形穴34和收纳于每个齿轮盘C形穴34的第二滚球,该第二滚球与中心导柱12接触,所述第二滚球均匀分布于以中心导柱12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根据需要,所述图像传感器光线进入侧设有滤光切换器,该滤光切换器位于壳体9与图像传感器7之间。所述滤光切换器具体结构不是本发明要点,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包括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采用上述施例结构。
具体地说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包括设有中心的壳体9和与壳体9配合固定的主装板1,在壳体9与主装板1之间设有与图像传感器7的升降盘4和以主装板1转轴转动连接的齿轮盘3,以及驱动齿轮盘3使升降盘4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驱动机构2,还包括将齿轮盘3连续转动转化为升降盘4沿轴向伸缩运动的连续伸缩机构。该连续伸缩机构在驱动机构同一方向连续转动驱动齿轮盘3转动时,可使升降盘4上的图像传感器7在光轴方向上与镜头距离发生变化。
具体地说,所述壳体9设有定镜头的镜头座10,该镜头光轴与壳体9的中心孔所在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图像传感器7固定在图像传感器支架上5,该图像传感器7不是本发明技术要点,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其包括但不限于CMOS、CCD等光电器件。
如图3-8所示,所述连续伸缩机构包括在齿轮盘3与升降盘4接触面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突起,在每个突起之间设有凹槽,每个突起和凹槽的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面,齿轮盘3上的突起与升降盘3上的凹槽交错分布。也就是说,所述齿轮盘3与升降盘4接触面设有至少两个突起32,在本实施例中以四个突起32为例说明,每个突起32之间设有凹槽33,每个突起32和凹槽33在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面。所述升降盘4与齿轮盘3接触面设有至少两个突起41,每个突起41之间设有凹槽42,每个突起41和凹槽42在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齿轮盘3上的突起32与凹槽33结构最好相同,升降盘4上的突起41与凹槽42结构最好相同,且突起32与降盘4上也相同,即每个突起与凹槽的形状镜像相同。每个齿轮盘3或升降盘4上的突起都是均匀分布在以镜头光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周上。保证有伸缩时升降盘4与齿轮盘3始终平行。
固定有图像传感器7的图像传感器支架5、升降盘4、齿轮盘3和主装板1依次顺序叠加装配在所述主装板1与壳体9形成的空腔内,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支架5与升降盘4固定,如图像传感器支架5通过螺丝与升降盘4固定;所述升降盘4与齿轮盘3在圆周上滑动转换为轴向运动,所述齿轮盘3与主装板1转动连接。
所述齿轮盘3设有中心孔30的齿轮盘本体31,该齿轮盘本体31设有环形齿轮33,该中心孔30套设在主装板1上的中心导柱12,并以该中心导柱12为转轴。
所述主装板1设有齿轮盘3转轴和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可以使升降盘4伸缩运动时起到平稳移动,且使移动方向与光轴一致,其中,所述转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中空的中心导柱12,该中空的中心导柱12可以减轻主装板11的重量,节约材料成本;同时该主装板11通常用塑胶材料,中空结构的中心导柱12与主装板1一体成型时,也可以避免缩水现象,提搞成型精度。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分别于中心导柱12四周的至少三个导向柱11,该导向柱11数量可以根据需设置三个、四个或多个,根据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该导向柱11数量最好为3-4个。每个导向柱11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该圆所在的圆心位于光轴上,保证在伸缩移动时,升降盘4与每个导向柱11之间作用力相同,使其移动方向与光轴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步进电机22和与步进电机22转轴啮合转动的减速齿轮组21,该减速齿轮组21输出齿轮与齿轮盘3上的环形分布的齿轮31啮合传动。
调节焦距时,在步进电机22带动下使齿轮盘3以转动中心导柱12为转轴转动,由于该齿轮盘3与升降盘4之间设有连续伸缩结构和步进电机22可同一方向连续转动,可实现周期性伸缩调焦,其结构简单,控制难度低。同时由于可以连续同一个方向上转动,就能实现伸缩调焦,摩擦范围分布较分散,可以避免在调焦过程中较小范围内转动,使得摩擦范围集中,更容易导致出现摩擦导致调焦精度降低。
根据需要,为了保证在伸缩时使升降盘与齿轮盘接触,该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的弹性部件6,该弹性部件6包括套设于导向柱,且位于壳体9与图像传感器支架5之间。由于采用弹性部件6为均匀分布在壳体9与图像传感器支架5之间,这样得升降盘在伸缩过程产生复位力分散;同时多条弹簧用作也更容易控制升降盘在伸缩过程产生复位作用力。
为了减少齿轮盘3与主装板1间的摩擦力,,在所述齿轮盘3与主装板1之间设有第一滚动机构。该第一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3至少三个固定穴35和设于每个固定穴35的第一滚球15。所述第一滚球15均匀分布于以中心导柱12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主装板1设有与第一滚球配的限位槽14。
为了降低在调节时齿轮盘3与中心导柱12间的摩擦力,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收缩出现的包死现象,所述齿轮盘3与中心导柱12之间设有第二滚动机构。该第二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3至少三个C形穴34和收纳于每个齿轮盘C形穴34的第二滚球,该第二滚球与中心导柱12接触,所述第二滚球均匀分布于以中心导柱12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根据需要,所述图像传感器光线进入侧设有滤光切换器,该滤光切换器位于壳体9与图像传感器7之间。所述滤光切换器具体结构不是本发明要点,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包括设有中心的壳体和与壳体配合固定的主装板,在壳体与主装板之间设有与图像传感器固定的升降盘和以主装板转轴转动连接的齿轮盘,以及驱动齿轮盘使升降盘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将齿轮盘连续转动转化为升降盘沿轴向伸缩运动的连续伸缩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伸缩机构包括在齿轮盘与升降盘接触面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突起,在每个突起之间设有凹槽,每个突起和凹槽的轴向端面依次形成环形分布的连续波浪曲面,齿轮盘上的突起与升降盘上的凹槽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突起与凹槽的形状镜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突起均匀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且该圆心位于镜头光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为三个或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盘与主装板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导向柱,每个导向柱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还包括使升降盘与齿轮盘接触的弹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与主装板之间设有第一滚动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至少三个固定穴和设于每个固定穴的第一滚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与中心导柱之间设有第二滚动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动机构包括设于齿轮盘至少三个C形穴和收纳于每个齿轮盘C形穴的第二滚球,该第二滚球与中心导柱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C形穴均匀分布于同一个圆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固定穴均匀分布于同一个圆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光线进入侧设有滤光切换器。
17.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
CN201911295943.0A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Pending CN1110312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5943.0A CN111031207A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5943.0A CN111031207A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1207A true CN111031207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5943.0A Pending CN111031207A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120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002A (zh) * 2020-12-25 2021-05-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113395430A (zh) * 2021-06-28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1152A (zh) * 2008-08-27 2010-03-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调焦组合及具该调焦组合的投影机
CN102809797A (zh) * 2011-12-08 2012-12-05 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调整监控产品镜头后焦距的机构
CN202748586U (zh) * 2012-09-10 2013-02-20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103336400A (zh) * 2013-06-20 2013-10-02 杭州同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机后焦调节机构组件
CN207337034U (zh) * 2017-08-21 2018-05-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自动后焦调节机构及摄像装置
CN208028984U (zh) * 2018-04-11 2018-10-30 深圳市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控摄像机自动调节后焦装置
CN211018962U (zh) * 2019-12-16 2020-07-14 深圳市瀚晖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1152A (zh) * 2008-08-27 2010-03-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调焦组合及具该调焦组合的投影机
CN102809797A (zh) * 2011-12-08 2012-12-05 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调整监控产品镜头后焦距的机构
CN202748586U (zh) * 2012-09-10 2013-02-20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103336400A (zh) * 2013-06-20 2013-10-02 杭州同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机后焦调节机构组件
CN207337034U (zh) * 2017-08-21 2018-05-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自动后焦调节机构及摄像装置
CN208028984U (zh) * 2018-04-11 2018-10-30 深圳市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控摄像机自动调节后焦装置
CN211018962U (zh) * 2019-12-16 2020-07-14 深圳市瀚晖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002A (zh) * 2020-12-25 2021-05-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113395430A (zh) * 2021-06-28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09911B1 (en) Zoom lens
US6064533A (en) Zoom assembly
JP4953874B2 (ja) 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装置
US7852578B2 (en) Lens barrel and camera including it
US6995927B2 (en) Lens posi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camera equipped with the mechanism
CN111031207A (zh)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US7471473B2 (en) Lens support structure, lens barrel, and camera
CN211018962U (zh) 一种镜头后焦连续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US8385733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201662646U (zh) 手动调焦变焦镜头
CN103676073A (zh) 透镜镜筒组件和包括其的照相装置
JP3201418B2 (ja) 焦点可変装置
US11106003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704115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516169A (zh) 光量调节设备、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KR101567810B1 (ko) 광학계 경통
CN100516962C (zh) 多段式对焦镜头模组
CN113485056A (zh) 可按压缩回的伸缩式变焦镜头
US10495842B2 (en) Lens barrel
CN112505877A (zh) 一种伸缩式变焦镜头
CN217846876U (zh) 一种用于投影仪的自动调焦镜头及投影仪
JPH08220411A (ja) レンズ鏡筒
JP4403767B2 (ja) カム伝動機構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10641985B2 (en)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apparatus
JP7429573B2 (ja) 駆動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Guofu

Inventor after: Pei Ruihong

Inventor after: Jiang Yan

Inventor after: Hao Xiujie

Inventor after: Zhou Shilong

Inventor before: Wu Guofu

Inventor before: Pei Ruihong

Inventor before: Hao Xiujie

Inventor before: Zhou Shilo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7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Xili Stre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ix North Road, 3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HANKVIS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 Guofu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7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Xili Stre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ix North Road, 3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HANKVIS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