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0783A -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0783A
CN111030783A CN201911376148.4A CN201911376148A CN111030783A CN 111030783 A CN111030783 A CN 111030783A CN 201911376148 A CN201911376148 A CN 201911376148A CN 111030783 A CN111030783 A CN 111030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channel
signal
modul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61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0783B (zh
Inventor
陈辰
周林
贺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3761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30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0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0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0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0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sourc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发射端: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根据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以及信号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AWGN信道进行传输;在接收端:接收由AWGN信道传输的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根据所述调制信号生成;依次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联合信源信道译码,以恢复出信源数据。本发明引入信源编码并利用编码后的残留冗余信息,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分布匹配器设计,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Description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实现5G移动通信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编码调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意义。其中,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BICM)技术已成为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通信协议。
根据香农理论,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下,只有当传输信号满足高斯分布时,才能取得最大的信道容量。因此,当将调制信号调整为近似高斯分布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型增益。基于这个理论,Georg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11
等人在“Bandwidth Efficient and Rate-Match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dModulation”[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2015,63(12):4651-4665]文章中所提出了一种BICM系统中的概率幅度成型(Probabilistic Amplitude Shaping,PAS)算法。由于该算法假设BICM系统的输入信息是经过理想信源编码后的等概无冗余信息,因此需要通过一个具有较大时延的分布匹配器将等概码字转换为不等概率的调制信号。但是,该算法并未考虑到,若信源编码器的输出码字本身存在冗余,那么这部分冗余信息将严重影响PAS算法处理后的传输信号概率分布,使得PAS算法失效。
发明内容
考虑到未来移动通信对于时延、成本、复杂度等资源的限制,无残留冗余的信源编码难以实现。因此,将信源编码未能完全消除信源冗余信息的情况考虑进来,不仅能够应对未来移动通信的苛刻要求,并且能够在不增加系统额外设计的前提下,仅利用信源编码后的残留冗余信息形成具有近似高斯分布的传输信号。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包括:
在发射端:
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
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
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
根据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以及信号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AWGN信道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
接收由AWGN信道传输的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根据所述调制信号生成;
依次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联合信源信道译码,以恢复出信源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具体为:
获取信源数据以及给定的系统目标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系统目标传输速率、目标函数以及调制信号的概率分布函数,获得调制信号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
根据给定的映射函数、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以及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计算组成调制信号的信息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概率分布;
根据所述比特概率分布以及信源数据的基础矩阵行数,计算出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
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利用JPEXIT算法计算系统的译码门限值,并对信源码基础矩阵与信道码基础矩阵进行穷举搜索,得到门限值最低时的信源码基础矩阵与信道码基础矩阵。
优选地,
通过如下公式组来获得调制信号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31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41
为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为寻求最优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使得发射功率最小的函数;
S.t.PΔX(x)表示调制信号的概率满足参数为v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χ为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经过AWGN信道后的信号表示为Y=ΔX+Z,X∈χ;
R为系统目标传输速率,其中R代表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速率,包括信源编码速率、信道编码速率以及调制阶数;Z是均值为0的高斯白噪声。
优选地,组成调制信号的信息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概率分布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42
其中,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43
为幅值序列中,第j个比特bj所需满足的概率分布;F为映射函数,用于将m比特的序列映射为调制信号;幅值序列根据信息比特序列生成。
优选地,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44
其中,W_opt(k)为信源码基础矩阵第k行的行重,其通过最小化第k个幅值比特取1的概率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45
与行重为W(k)时码字取1的概率的差得到;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46
k=1,...,Nms;p1为信源统计概率,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47
为向上取整函数。
优选地,在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时,采取的交织方式为将经信道编码器输出的校验位c直接作为调制信号的符号比特;对于信源编码后生成的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51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52
组成调制信号的第i个幅值比特,1≤i≤m。
优选地,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具体为:
b=Hss;
其中,s为信源数据,Hs为信源原模图LDPC码的校验矩阵,通过对信源码基础矩阵Bs进行复制获得。
优选地,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具体为: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53
其中,c为校验位,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54
为生成矩阵Gc的转置矩阵,由信道原模图LDPC码的校验矩阵Hc转换生成,满足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5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包括:
基础矩阵生成模块,用于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
信源编码器,用于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
信道编码器,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
交织器,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
信号调制器,用于进行信号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AWGN信道进行传输;
所述接收端包括:
解调器,用于接收由AWGN信道传输的信号,并进行解调;
解交织器,用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
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器,用于对解交织后的信号进行联合信源信道译码,以恢复出信源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仅通过引入信源编码并利用编码后的残留冗余信息,不仅考虑了时延、复杂度受限条件下的信源编码非理想情况,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信源编码残留冗余信息),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分布匹配器设计,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3为用于表示LDPC码的因子图。
图4(a)为(R4JA,Non-precoded)的信号概率分布图。
图4(b)为(Regular LDPC,Regular LDPC)的信号概率分布图。
图4(c)为(Bs_uni,Bc_uni)的信号概率分布图。
图4(d)为本发明的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71
的信号概率分布图。
图5为图4的几种码型在BIJSCCM系统中的BER仿真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发射端:
S101,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LDPC码是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Gallager于1963年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种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分组纠错码。几乎适用于所有的信道,它的性能逼近香农限,且描述和实现简单,易于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译码简单且可实行并行操作。
其中,LDPC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通常线性分组码是由其生成矩阵G表示,然而,为了简化编译码操作,LDPC码是由其校验矩阵H表示。LDPC码的校验矩阵H具有非常稀疏的特性:绝大多数元素为0,只有很少数量的1。如果H矩阵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中1的数目是固定的,则成为规则LDPC码,若不固定,则成为规则LDPC码。规则LDPC码可以表示为(n,j,k)LDPC码(n通常会被省略),其中n表示码长,j表示H矩阵中每一列元素1的总数,称为列重,k(k>2)表示H矩阵中每一行元素1的总数,称为行重。
在本实施例中,LDPC码还可以通过因子图表示法进行表示。LDPC码的因子图与其校验矩阵H是一一对应的。如图3所示,黑色圆代表变量点,对应H矩阵的列;带“+”号的圆代表检验点,对应H矩阵的行,当且仅当hij=1时,第j个变量点与第i个检验点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原模图低密度奇偶校验码(protograph,LDPC)作为一种极具研究前景的结构化LDPC码,其不仅继承了传统LDPC码的优点,亦具有良好的误码性能以及简洁直观的表示形式,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编码、译码。
其中,原模图LDPC是由极少变量点和校验点构成的因子图(原模图)经过重复-交织操作而生成的。在原模图中,每条边分别连接一个变量点和一个校验点,每一条边都被看作是一类边。原模图对应的邻接矩阵称为基础矩阵,原模图LDPC码是与导出图相对应的LDPC码。导出图是原模图经过重复后再对同类型的边进行交织得到的;即首先对原模图重复q次,得到由q个互相独立的原模图组成的大原模图,在该大原模图中,采用交织器分别对每q条同类型的边进行重排,经过交织后得到的新原模图就是导出图,导出图即为原模图LDPC码的因子图。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基于PLDPC码对信源数据进行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即需要获得其对应的信源码基础矩阵Bs和信道码基础矩阵Bc
其中,具体地,包括:
S1011,获取信源数据以及给定的系统目标传输速率。
其中,信源数据为由信源发出的数据,可标记为s。系统目标传输速率由预先给出,可记为R。R代表整个系统由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速率,包括信源编码速率、信道编码速率以及调制阶数。因此,R表示每个信道传输信号所承载的信源比特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091
式中,m为调制阶数,Rcc为信道编码速率,Rsc为信源编码速率。
S1012,根据所述系统目标传输速率、目标函数以及调制信号的概率分布函数,获得调制信号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
其中,可通过如下公式组来获得调制信号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01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02
其中,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03
为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为寻求最优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使得发射功率最小的函数;
S.t.PΔX(x)表示调制信号的概率满足参数为v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χ为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经过AWGN信道后的信号表示为Y=ΔX+Z,X∈χ;
R为系统目标传输速率;Z是均值为0的高斯白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优化公式(2)~(4),在给定参数R的条件下,即能够得到优化的调制信号的概率分布,使其近似高斯分布。
S1013,根据给定的映射函数、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以及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计算组成调制信号的信息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概率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调制信号X是m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cb1b2...bm-1)经过一定映射规则形成。在给定映射函数F时,可以计算信息比特序列中每个比特所需满足的概率分布。由于信号的符号比特c满足均匀分布,因此,只需计算幅值比特概率分布。对于幅值序列(b1b2...bm-1)中,第j个比特bj所需满足的概率分布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04
可以通过计算调制信号X概率的边缘概率分布得到。其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11
式中,F为映射函数,用于将m比特的序列映射为调制信号X。
S1014,根据所述比特概率分布以及信源数据的基础矩阵行数,计算出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基础矩阵大小为ms×ns的信源原模图LDPC码Bs,其每一行的行重表示为W(i),i=1,...,ms。由于原模图LDPC码的校验矩阵Hs是由基础矩阵Bs扩展N次后交织获得,当采用信源校验矩阵Hs对信源数据s进行编码(b=Hss)后,每N个码字的概率相同。其中,第k个码字bk取值为1的概率可以表示为信源统计概率p1与行重的函数: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15
式中,p1为信源统计概率,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12
为向上取整函数。基础矩阵第k行的行重W_opt(k),k=1,2,...,m-1可以通过最小化第k个幅值比特取1的概率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13
与行重为W(k)时码字取1的概率的差得到,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14
式中,p1为伯努利信源取值为1的概率。
S1015,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利用JPEXIT算法计算系统的译码门限值,并对信源码基础矩阵与信道码基础矩阵进行穷举搜索,得到门限值最低时的信源码基础矩阵Bs与信道码基础矩阵Bc
在给定信源行重的基础上,设计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码型。
具体地,利用JPEXIT算法,在给定信源码基础矩阵行重的条件,对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实行穷举搜索,得到最优的信源码与信道码基础矩阵。
S102,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
其中,信息比特序列b表示为:
b=Hss; (8)
其中,s为信源数据,Hs为信源原模图LDPC码的校验矩阵,通过对信源码基础矩阵Bs进行多次复制获得,具体参照上述描述,本发明在此不做赘述。
S103,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
其中校验位c具体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22
为生成矩阵Gc的转置矩阵,由信道原模图LDPC码的校验矩阵Hc转换生成,满足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23
Hc通过对信道码基础矩阵Bc进行多次复制获得,具体参照上述描述,本发明在此不做赘述。
S104,根据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以及信号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AWGN信道进行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信息比特序列中的符号比特只需满足均匀分布。并且,JSCC系统信道编码后的校验比特取值为1的概率是均匀分布的。因此,校验比特可直接作为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24
中的符号位c。信道编码采用系统形式,即信源编码后的码字直接作为信道编码器输出的信息比特序列,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31
其中,N为信源原模图LDPC码基础矩阵扩展倍数。其中,每N个码字取值为1的概率都满足同样的分布。因此,按照码字取值为1的概率不同,可以分为m-1类:b1,b2,...,bm-1
因此,对于幅值序列,采取的交织方式为将经信道编码器输出的校验位c直接作为调制信号的符号比特;对于信源编码后生成的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32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33
组成调制信号的第i个幅值比特,1≤i≤m。
在接收端:
S201,接收由AWGN信道传输的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根据所述调制信号生成。
其中,对于调制信号变量X(x∈χ),经过AWGN信道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Y=ΔX+Z。其中,Δ为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Z为均值为0的高斯白噪声。
S202,依次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联合信源信道译码,以恢复出信源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仅通过引入信源编码并利用编码后的残留冗余信息,不仅考虑了时延、复杂度受限条件下的信源编码非理想情况,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信源编码残留冗余信息),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分布匹配器设计,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
其中,考虑m=4即16进制振幅键控调制(16-amplitude shift keying,16-ask),给定目标传输速率为R=6(总编码速率为3/2,信源码与信道码速率分别为1/2码率与3/4码率。信源码基础矩阵Bs与信道码基础矩阵Bc大小分别为3×6与3×12)。
16-ask的信源点集合可以表示为χ={±1,±3,...,±(24-1)}。采用格雷映射方式,可将交织以后的输出映射成一系列的符号点。对于调制信号变量X(x∈χ),经过AWGN信道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Y=ΔX+Z。其中,Δ为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Z为均值为0的高斯白噪声。
首先,利用公式(2)-(4),在给定系统目标传输速率R的条件下,最小化调制信号的发射功耗,得到调制信号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
然后,给定映射方式F,利用公式(5)计算组成调制信号的信息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概率分布。
再次,取信源码基础矩阵行数为m-1=3,利用公式(7)计算出信源码基础矩阵Bs的行重。在给定信源码基础矩阵行重的基础上,利用JPEXIT算法计算系统的译码门限值。对信源码基础矩阵Bs与信道码基础矩阵Bc实行穷举搜索,得到门限值最低的信源码基础矩阵与信道码基础矩阵。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41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42
接着,对信源数据进行编码交织以及调制。采取的交织方式是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校验位c直接作为调制信号的符号比特。而对于信道编码器输出的信息比特序列,即信源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51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52
组成调制信号的第一个幅值比特,由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53
组成调制信号的第二个幅值比特,由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54
组成调制信号的第三个幅值比特。
最后,基于所获得的信源码基础矩阵Bs采用PEG算法得到信源码校验矩阵Hs
由于传输信号的概率服从高斯分布,能够得到一定的成型增益。图3分别给出了传输系统的信号概率分布。由图4可得,采用优化码型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55
的数据传输系统,信号概率分布更近似服从高斯分布,能够获得更为可观的概率幅度成形增益。图5给出了信源统计概率p=0.94,几种码型在BIJSCCM系统中的BER仿真曲线。
Figure BDA0002341021560000156
在BER=2×10-6处对比于传统的(R4JA,Non-precoded)与(Regular LDPC,Regular LDPC),获得3.2dB的性能增益,在BER=10-6处较(Bs_uni,Bc_uni)得到1dB增益。
请参阅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端100和接收端200;
所述发射端100包括:
基础矩阵生成模块110,用于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
信源编码器120,用于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
信道编码器130,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
交织器140,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
信号调制器150,用于进行信号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AWGN信道进行传输;
所述接收端200包括:
解调器210,用于接收由AWGN信道传输的信号,并进行解调;
解交织器220,用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
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器230,用于对解交织后的信号进行联合信源信道译码,以恢复出信源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仅通过引入信源编码并利用编码后的残留冗余信息,不仅考虑了时延、复杂度受限条件下的信源编码非理想情况,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信源编码残留冗余信息),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分布匹配器设计,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Claims (9)

1.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射端:
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
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
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
根据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以及信号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AWGN信道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
接收由AWGN信道传输的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根据所述调制信号生成;
依次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联合信源信道译码,以恢复出信源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具体为:
获取信源数据以及给定的系统目标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系统目标传输速率、目标函数以及调制信号的概率分布函数,获得调制信号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
根据给定的映射函数、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以及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计算组成调制信号的信息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概率分布;
根据所述比特概率分布以及信源数据的基础矩阵行数,计算出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
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利用JPEXIT算法计算系统的译码门限值,并对信源码基础矩阵与信道码基础矩阵进行穷举搜索,得到门限值最低时的信源码基础矩阵与信道码基础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如下公式组来获得调制信号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21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23
为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为寻求最优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参数v与调制信号的缩放系数Δ,使得发射功率最小的函数;
S.t.PΔX(x)表示调制信号的概率满足参数为v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χ为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经过AWGN信道后的信号表示为Y=ΔX+Z,X∈χ;
R为系统目标传输速率,其中R代表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速率,包括信源编码速率、信道编码速率以及调制阶数;Z是均值为0的高斯白噪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调制信号的信息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概率分布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35
为幅值序列中,第j个比特bj所需满足的概率分布;F为映射函数,用于将m比特的序列映射为调制信号;幅值序列根据信息比特序列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信源码基础矩阵的行重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32
其中,W_opt(k)为信源码基础矩阵第k行的行重,其通过最小化第k个幅值比特取1的概率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36
与行重为W(k)时码字取1的概率的差得到;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33
p1为信源统计概率,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34
为向上取整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时,采取的交织方式为将经信道编码器输出的校验位c直接作为调制信号的符号比特;对于信源编码后生成的信息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41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42
组成调制信号的第i个幅值比特,1≤i≤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具体为:
b=Hss;
其中,s为信源数据,Hs为信源原模图LDPC码的校验矩阵,通过对信源码基础矩阵Bs进行复制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具体为: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43
其中,c为校验位,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44
为生成矩阵Gc的转置矩阵,由信道原模图LDPC码的校验矩阵Hc转换生成,满足
Figure FDA0002341021550000045
9.一种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包括:
基础矩阵生成模块,用于获取信源码基础矩阵和信道码基础矩阵;
信源编码器,用于基于所述信源码基础矩阵与待传输的信源数据,获得信息比特序列;
信道编码器,用于基于所述信道码基础矩阵与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获得校验位;
交织器,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校验位进行交织;
信号调制器,用于进行信号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AWGN信道进行传输;
所述接收端包括:
解调器,用于接收由AWGN信道传输的信号,并进行解调;
解交织器,用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
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器,用于对解交织后的信号进行联合信源信道译码,以恢复出信源数据。
CN201911376148.4A 2019-12-27 2019-12-27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030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6148.4A CN111030783B (zh) 2019-12-27 2019-12-27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6148.4A CN111030783B (zh) 2019-12-27 2019-12-27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0783A true CN111030783A (zh) 2020-04-17
CN111030783B CN111030783B (zh) 2022-05-27

Family

ID=7019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6148.4A Active CN111030783B (zh) 2019-12-27 2019-12-27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078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9907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自组网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17758A (zh) * 2020-07-21 2020-10-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离散调制信号mimo传输方法
CN113824526A (zh) * 2021-11-22 2021-12-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标记调顶的柔性光互联方法
CN114584180A (zh) * 2022-03-01 2022-06-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电力线通信的发送端、接收端、系统及方法
CN115622660A (zh) * 2021-07-12 2023-01-17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多信源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
CN116506074A (zh) * 2023-06-27 2023-07-28 华侨大学 基于块衰落信道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17014107A (zh) * 2023-10-07 2023-11-07 华侨大学 基于Markov信源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及系统
WO2024036634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3314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dpc的信号编解码方法、及接收端和发送端
CN104579576A (zh) * 2015-01-27 2015-04-29 清华大学 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
CN106341138A (zh) * 2016-09-05 2017-01-18 厦门大学 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3314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dpc的信号编解码方法、及接收端和发送端
CN104579576A (zh) * 2015-01-27 2015-04-29 清华大学 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
CN106341138A (zh) * 2016-09-05 2017-01-18 厦门大学 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BHISHEK KALSI ET AL: "A base matrix method to construct column weight 3 quasi-cyclic LDPC codes with high girth",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ICEIC)》 *
吴辉辉: "标准与非标准信道下信源属性对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王海丽等: "基于QC-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陈辰: "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系统的编码速率匹配问题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9907B (zh) * 2020-07-08 2021-07-27 清华大学 一种自组网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769907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自组网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17758A (zh) * 2020-07-21 2020-10-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离散调制信号mimo传输方法
CN115622660A (zh) * 2021-07-12 2023-01-17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多信源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
CN115622660B (zh) * 2021-07-12 2024-03-26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多信源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
CN113824526A (zh) * 2021-11-22 2021-12-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标记调顶的柔性光互联方法
CN113824526B (zh) * 2021-11-22 2022-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标记调顶的柔性光互联方法
CN114584180A (zh) * 2022-03-01 2022-06-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电力线通信的发送端、接收端、系统及方法
CN114584180B (zh) * 2022-03-01 2024-02-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电力线通信的发送端、接收端、系统及方法
WO2024036634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6506074A (zh) * 2023-06-27 2023-07-28 华侨大学 基于块衰落信道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16506074B (zh) * 2023-06-27 2023-09-05 华侨大学 基于块衰落信道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17014107A (zh) * 2023-10-07 2023-11-07 华侨大学 基于Markov信源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0783B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0783B (zh) 比特交织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141133B (zh) 一种结构化低密度校验码的编码方法
JP5506878B2 (ja) 低密度パリティ検査符号のパリティ検査行列生成方法
CN101162907B (zh) 一种利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实现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A2661264C (en) Method of correcting message errors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s
CN106888026A (zh) 基于lsc‑crc译码的分段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及系统
CN111211790A (zh) 一种面向5g终端的高吞吐率ldpc译码算法及架构
CN1961517B (zh) 编码和解码方法及装置、存储编码数据的装置
CN112600568B (zh) 结合非标准6阶调制与ldpc码的编码调制传输方法
CN102571105A (zh) 一种逼近信道容量的码率可变ldpc码的编码方法
CN106209305A (zh) 一种多址信道下的喷泉码译码方法
CN113098529B (zh) 基于循环移位的额外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0486119C (zh) 一种结构化的ldpc编码方法
WO2008034287A1 (en) An interleaving scheme for an ldpc coded 32apsk system
CN101350626B (zh) 一种Turbo码编码装置及方法
CN116707545A (zh) 低消耗、高吞吐的5gldpc译码器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036577B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电路结构
CN101854179B (zh) 一种应用于ldpc译码的5比特量化方法
CN101789795B (zh) 基于多码率原模图ldpc码的编码方法及编码器
Chandrasetty et al. Resource efficient LDPC decoders: from algorithms to hardware architectures
Wu et al.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based on P-LDPC codes for radiography images transmission
CN107612559A (zh) 基于乘性重复的多元极化码的生成方法
CN101150378A (zh) 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的32apsk系统的交织方案
Zhao et al. Regular APSK constellation design for beyond 5G
CN107888201B (zh) 一种全并行高吞吐量ldpc译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